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不要遗忘我们的文化800 遗忘作文800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文化类材料作文 原创题 导写》

作文导写 领略文化魅力,传承传统文化

(江苏省盐城中学 刘 红)

【命题一】

韩国的港口城市釜山,拥有一个美丽的海边沙滩。对游客而言,印象深刻的是,习习晚风下,从夜空高处有连绵的诗句被缓缓地投射到沙滩上。这些韩文的诗句,合着潮水的节拍,从沙滩上走过。诗句如同波浪,一波一波地以光的形态在沙滩上绵绵走来,而又消失在水中,前赴后继,无有穷尽。人走在光的诗中,诗在光所编织的空间中缥缈而来,悄然而去。所谓公共艺术,也许就是这样,悄悄地在你身边,不是那么喧哗,而又沁人心脾。人走在诗中,诗在空间中悄然而来,悄然而去。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这则材料描写釜山港一个独特的景致:沙滩上有灯光投射的诗句。诗投射在沙滩上,自然景致与文化融合,增加了沙滩的风景内涵,公共艺术设计者的匠心让人感动。诗,也让本地民众和游人充分感受文化魅力,他们与诗相“触”,那怕只是一瞬间走在“诗”中,也会有特别的感悟和美好的联想,得到美的熏陶。诗,还让人联想到“诗意地栖居”,现代人不要过多地被世俗物质所累,应该更多打开心灵的空间。

结合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①从“人如何诗意地栖居”的角度来立意。诗,属于精神领域和心灵世界,是高雅文化。人,拥有理想的生活,除了有物质的保障,还要有文化的引领,心灵的充实。“诗意地栖居”包含以下内容:喜爱阅读和欣赏高雅文化,有精神的滋养;走近大自然,爱护环境,有环保理念;与人和谐相处,传递爱和温暖,心灵像星空一样纯洁。议论这个主题,我们可以联系现实来阐述,现实中人们“物欲”过多,离“诗意地栖居”有很大距离,可呼吁人们充实精神世界,拥有“诗意”情怀。

②从“公共艺术设置匠心”这个角度立意,谈如何进行“文化普及”和“文化引领”,如何“传承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根基。文化实力和文化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民族要强盛,必须弘扬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公共艺术”关乎普及文化,要注重美和实用,也要注意独特,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可联系现实中“韩国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事例,强调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相关素材

①2011年,上海地铁公司和英国伦敦地下铁公司为了互相介绍本国文化,都在地铁里贴出诗歌。伦敦地铁里贴有中国古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诗;上海地

铁里贴有英国诗人的诗——《蝴蝶》:“那春天最早的蝴蝶/橘黄而紫红/轻快的飞过我的路/ 一朵美丽流动的小花/ 改变我日子的颜色”。诗短小隽永,却饶有回味。

②2012年夏天,纽约地铁车厢推出了两个诗人的诗歌展示,展示女诗人多罗提亚·坛宁和阿拉色里斯·贺伊尔麦的作品。主办者说:“很多人感受离别不是那么甜美,所以,我们用非常艺术的方式把诗歌带来,希望你的感受能被带动起来。”

③诗人北岛说:“只有诗歌,才能让我们的舌头得救。”他还说:“诗歌在词与世界之间。诗歌是用语言的钥匙,打开处于遮蔽状态的世界""如今,我们正在退入人类文明的最后防线——这是一个毫无精神向度的时代,一个丧失文化价值与理想的时代,一个充斥语言垃圾的时代。一方面,我们生活在不同的行话中:学者的行话、商人的行话、政客的行话,等等;另一方面,最为通行的是娱乐语言、网络语言和新媒体语言,在所谓全球化的网络时代,这种雅和俗的结合构成最大公约数,简化人类语言的表现力。诗歌何为?这古老的命题,在当今有着特殊的意义。”

④音乐人高晓松说:“妈妈从小告诉我的许多话里,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这世界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

【命题二】

著名学者钱穆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和史学研究所教授。他遵照“古闻来学,未闻往教”的古训,在家开馆收徒,为中国文化学院史学研究所博士班学生授课。1986年6月9日,适逢他92岁生日。已目盲力衰的钱穆决定在自家“素书楼”为博士班的弟子们上“最后一课”。消息一经付出,整个台北为之轰动,连台湾政要宋楚瑜也慕名前来聆听。{不要遗忘我们的文化800}.

钱穆的最后一课从下午开始。讲课快要结束时,钱穆忽然慷慨激昂地大呼:“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中国,不要一笔抹杀、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做人要从历史里探求本源,要在时代的变迁中肩负起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讲完这句话,钱穆挥挥手走下了讲坛。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不要遗忘我们的文化800}.

钱穆毕生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从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思考几个问题:如何担当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如何发扬光大中国历史文化?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找到“做人”的根基?

结合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要热爱和学习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是一条长河,文化是有源头的,要探求本源,了解来路。全社会要形成良好的氛围,全民都要有爱护文化的意识,当代人要肩负起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

②我们今天“为人”“做人”,也要从历史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从历史里探求本源,找到立人之本。诸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廉、勇”等品质,我们今天也可作积极辩证的看待,吸收精化,以传统文化充实自己的心灵,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不要遗忘我们的文化800}.

③从“古闻来学,未闻往教”说起,议论“求学”应有的态度,议论“传承”应有的精神。求学应该主动积极,应该如饥似渴,不能被动地接受,不能“填鸭式”地学习。学好古典文化,需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功夫,做学问要达到“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效果。

相关素材

①2008年,我国政府发出公告,要求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公告称:博物馆、纪念馆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场所,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符合世界文物展示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完善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履行教育功能,有利于发挥博物馆和纪念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

②2011年12月,南开大学联合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青年宫等单位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陈列和展示了杨柳青木版年画、老美华手工制鞋技艺、天津“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等十大经典项目。给大学生们提供了近距离参观学习国家级、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机会。

③中央美院原民间美术研究室主任靳之林说,八十年代初他到陕北窑洞看民间剪纸,安塞一个县就有两万名妇女会剪纸。二十年后他再去那里,却看不见剪纸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墙上张贴的世界名模画像。八十年代初,陕西安塞县有民间剪纸大师40人,现在大多已经故去,仅存的几位年事已高不能剪了。民间剪纸消失的速度,靳教授形象地称之为“一夜春风遍地梨花落”。

有专家称,现在每过一天,就有一种民间文化消失。其灭亡的速度远远快于生物物种的灭亡速度。祖先留下的千姿百态的民间文化和历经万年的乡士艺术、民俗器物,大部分在还没有得到完整的记录和保存前,就悄然消失。它们一旦毁灭,就无法再生。

【命题三】

童谣,表达人们对四季和自然的感受,与植物和动物的亲近,包含了人们对生命与人生的理解。它们就像是清早时草尖上的那些露珠,人们把最纯净质朴的东西留在童谣里,用它来滋养孩子的心灵。

当代童谣却呈现日渐式微的态势。童谣创作脱离生活,没有情趣,太注重教化,不太吸引孩子们。目前全国从事童谣创作的人很少,且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作者。

你在童年时唱过童谣吗?有关童谣,你有怎样的回忆?有怎样的思考?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但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童谣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来自民间。它形式短小,语言单纯,意思明白,适合于儿童传诵。有些童谣是孩子们自编自唱的,有些通过大人拟作而口头遗传下

来的。童谣大多没有书面记录,只是口口相传。朗朗上口、富有情趣的童谣是孩子们成长和认识世界的必需品。以此则材料立意写作,可回忆童年唱歌谣的情景,叙述自己如何唱着童谣认识大自然认识四周;也可回忆与童谣有关的“人”和“故事”,思考这些“人”和“事 ”在你成长路上留下的印迹,对你成长的影响。如从议论切入,应提炼观点,围绕材料作引申阐述。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①写记叙文,叙写记忆中的童谣,回忆与童谣有关的人和事,表现童谣对孩子成长的意义。以这个角度立意,一定要写具体的童谣,有生动的场景,有立体的人物,有较深的内涵。

②写议论文,从“孩子成长需要童谣”的角度立意,议童谣不该消失。一方面,孩子通过童谣认识世界,例如:“萤火虫”的童谣——“萤火虫,夜夜红,亲娘绩苎买灯笼,阿爹挑水浇胡葱,儿子开店做郎中,新妇挎包捉牙虫""”——就让孩子认识了自然中的一个生命体“萤火虫”,也认识人们是怎样劳作的。另一方面,孩子通过童谣学习语言,孩子一边唱,一边把自己的感官和世界联系,语言“立体”了,很快就熟习于心。童谣还能启发孩子的心智,他们可以自行创作歌谣,孩子天生会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方法,有些诗人们反复推敲的句子,可能会从孩子嘴里流水般自然吟出。现实中,童谣消失值得关注,可议论如何丰富童谣创作,让孩子接受更多童谣滋养。

相关素材

①童谣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歌谣,可以用来“念”,也可以“吟咏”,是人们童年都听过或念过的。童谣大多是口耳相传,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童谣具有地方色彩,有许多童谣要用各地方的方言“念”出或“唱”出,才更有韵味。(《文艺学词典》)

②流行于湖南的“萤火虫”童谣:“萤火虫,夜夜红,照爹爹,犁大坵,照哥哥,上杭州。萤火虫,夜夜光,照妈妈,好纺纱,照姐姐,去织麻。”

流行于浙江的“萤火虫”童谣:“萤火虫,萤火虫,点点紅,两三个小灯笼,飞得高,飞得低,飞上姐姐薄罗衣。”

③2012年3月,深圳首届“童谣节”在深圳少儿图书馆举行。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郭骅女士说:“童谣是孩子语言的大米。”与会人员认为“童谣具象化、视觉化的文字营造出的画面和声音,正好为孩子的心理感受提供了具体的比拟物,能唤醒孩子对文字的感觉、对声音与图像的乐趣”。

郭骅女士主张童谣要丰富多样,童谣不一定都有教化意义,能快乐地吟出就好。有这样的童谣如:“月亮奶奶,要吃韭菜;韭菜好辣,要吃黄瓜;黄瓜青青,要吃油饼;油饼喷香,要吃面汤;面汤稀烂,要吃鸡蛋;鸡蛋腥气,要吃公鸡;公鸡有毛,要吃樱桃;樱桃太酸,吃个栗子面丹丹。”这叫做连锁调,修辞手法叫顶针,句句连锁,像串珠一样连缀不断。给孩子读这类童谣,既增加了朗读的乐趣,又有很强的娱乐功能,获得一种音乐的快感。

篇二:《文化时评作文讲评》

关于“文化”时评作文讲评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作文。{不要遗忘我们的文化800}.

(1)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而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

(2)近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文化兴国的战略。

(3)有网友在微博中说,两周以来作文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门户,新浪基本上只有一个头条关键词——文化,也有网友说中国人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文化。

虽然我们每个人对文化的含义、作用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我们都该对我国文化的繁荣做点什么。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见解或感悟。要求:选准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确立主旨】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各个方面。我们可以回顾过去,结合现实,从以下方面去确定文章主题。

①站在历史的高度反思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②评介灿烂辉煌的文学成果,如先秦散文、唐宋诗词、文艺复兴等;

③将现实和传统对比,将中国文化和国外文化比较,寻找文化的出路;

④讨论网络文化给生活带来的冲击;

⑤针对“星族”“韩流”等文化现象做深层次的思考;

⑥娱乐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无论确定哪个主旨,都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优秀标题】

1、文化的生命力2、让文化绚烂多彩3、尴尬的中国文化4、文化,我们的精神财富5、触摸传统文化6、文化,我们的精神财富7、别让文化只剩下怀念8、文化是发展的根9、正文化在颤抖10、莫让文化与我们渐行渐远11、文化,你怎么了

12、文化之殇13、文化是人类精神的支点14精神文化出走了

15、文化是一种力量

【材料收集】

1、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以人为本,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准则,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四海同心天下一家的情怀,也有“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对外主张“求同存异”、“协和万邦”,对内则力求“和以处众”、“政通人和”""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原则。

2、文学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候是齐头并进的。(德国诗人歌德)

3、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品性的影响。除非文化能使品性变为高尚、有力。文化的作用在于裨益人生,它的目标不是美,而是善。

4、儒释道传统奠定了中国社会以我为主的我执性格。所谓以我为主,就是跟基督教教义以上帝为主的思想刚好相反的。中国文学在在反映以我为主的思想。

5、应该从文化本身来寻找中国的出路,更新中国文化的生命。

6、我们正在走向、正在进入网络时代,我们尚未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反思的力度自然有限。黑格尔曾言,密涅瓦的猫头鹰只有在黄昏之际才会飞翔,反思的力量只有在事后才会涌现出来。然而,整个技术时代的“危险”迫在眉毛,容不得我们

听之任之。事实上,技术时代的每次变革,思想总是被先行召唤出来。我们需要倾听反思的声音,以便做好准备,不致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手足无措。

【名作欣赏】

1、波兹曼的诅咒

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是一部声讨电视文化的著作。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确实时时听见一声声急切有力的喝问: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

无人能否认电视带来的便利,问题在于,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不要遗忘我们的文化800}.

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以进入用文字记载的悠久传统。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值。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在波兹曼看来,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那么,电视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

并不是说娱乐和文化一定势不两立,问题也不在于电视展示了娱乐性内容,而在于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必须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波兹曼的结论是,在电视的强势影响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娱乐。“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到了这个地步,本来意义上的文化就荡然无存了。

波兹曼是把美国作为典型来对电视文化进行分析和批判

的,但是,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譬如说,在我们这里,通过电视剧学习历史,而历史仅仅作为戏说、也就是作为娱乐而存在,消灭历史的方式再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加彻底的了。又譬如说,在我们这里,电视也成了印刷媒介的榜样,报纸和杂志纷纷向电视看齐,蜕变成了“电视型印刷媒介”。且不说那些纯粹娱乐性的时尚杂志,只要翻开几乎任何一种报纸,你都会看到一个所谓文化版面,所报道的全是娱乐圈的新闻和大小明星的逸闻趣事。这无可辩驳地表明,文化即娱乐日渐成为新的约定俗成,只有娱乐才是文化即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赫胥黎曾预言: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波兹曼认为,赫胥黎的预言应验了。这个结论也许太过悲叹,我相信,只要人类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决不会灭亡。不过,我无法否认,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严肃的精神活动都不被严肃地看待,人们不能容忍不是娱乐的文化,非把严肃化为娱乐不可;如果做不到,就干脆把戏侮严肃当作一种娱乐。面对这样的行径,我的感觉是,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

点评:当前电视文化席卷天下,针对“娱乐文化”风行天下的局面,作者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对沉溺于电视娱乐文化潮流中的人当头棒喝,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和社会责任感。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使文章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不在于"",而在于""”、“再也不可能有""”等句式和“无可辩驳”、“决不会”等词语,从而使文章富于严正直率的论辩色彩。

2、铭记文化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世人变得浮躁,浅薄,庸俗。如今,不是有句话说现代人“穷得只有钱了”吗?细细想来,此话真可谓一针见血。

且看这样一种社会怪象: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景冈山”越来越多,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人们似乎面对流行的、时尚的便趋之若鹜,而对民族文化却越来越淡忘。

列宁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那么,忘记民族文化,忘记一个民族的精神,这难道不算是背叛吗?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不要遗忘我们的文化800 遗忘作文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