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学会了某件事 学会一件事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学会把一件事写具体》

学会把一件事写具体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现方法,记叙现实生活中人物、事件的一种文体。记叙能力是写作的基本功。

写一篇记叙文,要回答: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写一件事情,还要回答什么原因?经过怎样?结果如何?如果不把这些问题说清楚,文章的内容就不完整,眉目就不清楚,就会影响表达效果。所以,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都必须掌握这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所以,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都必须掌握这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条理地叙述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请看下面一篇作文。

《“79”和“97”》

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学校放寒假了,同学们说说笑笑拥出校门,有的在溜光的马路上滑着雪,有的在追逐着扔雪球。我手里紧攥着揉成团团的数学考卷,低着头慢慢地走着。唉,这次数学考试只得了79分,回家去怎么向爸爸说呢?爸爸知道了肯定会生气的,那个调皮的小弟弟也会刮着鼻子喊:“羞,羞,羞,”多丢人啊!

冷不防我摔了一跤。在滑溜溜的雪路上,怎么也站不起来。这时,后边有人一把将我拉起来。我抬头一看,是我的好朋友宋虹。她是我的同桌,又是邻居。她关心地问我摔疼了没有,扶着我一块走。忽地,我害怕似地离开了她。哎呀,糟了!如果小虹把我的考分告诉了爸爸,可怎么办呢?让她给我保密?或者就说不知道?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一个少先队员怎么能说谎呢?我正七上八下地想心事,小虹问:“你怎么了?好像有什么心事。”我半天才喃喃地说:“哎,都怨我没。79分要是能变成97分该多好啊!”

第二天一早,小虹就来我家做作业。爸爸开口就问:“小虹,你这次又考了一个双百分吧?”小虹很腼腆地点头笑了笑。“小荔考得怎么样啊?”我一听可慌了神,忙伸出手冲小虹摇晃,还不住地翻手掌。小虹怔了一下,我又连忙向她使眼色,意思是可别说出那个倒霉的79分。这下她明白了,她低下头,含含糊糊地说:“也不错,她数学不就差三分吗?”爸爸可没注意到这些,说:“嗯,还可以,今后可得努力呀。”说完就上班走了。我长长地舒了口气,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小虹可真机灵,帮我过了这一关。我用感激的目光向她致谢,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屋子里就剩下我们俩。小虹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我伏在桌子上一动也不动。墙上的挂钟嘀嗒嘀嗒地响着,好像在说“谎话谎话”。我的心里像钻进了毛毛虫,不知是啥滋味。说实话吧,要挨骂丢人,说了谎话过了关,觉得脸上发烧,比挨打挨骂还难受。同时,还让小虹帮助自己说谎,这不是错上加错吗?我怀着内疚的心情偷眼看看小虹。她满脸不高兴,我的心里更难受了。让她埋怨、批评我吧,就是骂我几句我也不吭。

好一阵的沉默。“当、当”时钟如实地敲了九下。小虹走过来坐在我身边,扶着我的肩头说:“你做得不对,我也有错误。”

“不,不,这都是我的不对。下次再不说谎了。”我赶紧接上去说。 “下次?那这一次呢?”小红像早已想好了似的,随口问我。

“这一次”我迟疑了。

小虹站起来,从作业本上撕下一张纸,拿出钢笔,伏在桌子上写起来。我赶紧凑过去一看,她写的是:“张伯伯,我错了。小荔数学考得不好,我帮助她不够,请批评我吧。”她写完了,向我笑笑,像是征求我的意见似的,我只觉得满脸发烧,心怦怦直跳,不知说什么好。她又撕下一张纸,铺在桌子上,把笔递给我,鼓励地说:“来,你也写两句话。”我明白了她的意思,伏在桌子上,拿笔的手不住地颤抖,费了好大的劲。才写道:“爸爸,我不该把79分说成97分。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小虹笑了,我好像卸下了一个大包

袱,拿起两张纸条,轻快地跑到爸爸的卧室里,端端正正地放在书桌上。

《“79”和“97”》这篇文章写的是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时间是从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到第二天一早;地点是路上和家;人物有“我”、宋虹、爸爸;事情发生的原因是“我”数学考了79分,怕爸爸责怪;事情的经过是“我”让宋虹帮忙,一起瞒骗爸爸,把79分说成97分;事情的结果是宋虹和“我”都认识到瞒骗爸爸是不对的,决心说明真相,做诚实的孩子。全篇文章时间、地点的转移交代得很清楚,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也写得明明白白,出现的人物都与事件有关,使读者能顺着的写作思路,体会到“我”的感情起伏和思想变化,收到应有的阅读效果。

记事的文章,有的写一件事,有的写几件事。这“事”就是文章的材料。作文课上,有的同学常常皱着眉头对老师说:“我没有材料,我没的可写。”同学们的生活像烂漫山花,像七色彩霞,你们勤奋学习,热爱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助人为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课余生活丰富多采,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接触了很多新人新事,这些都是作文的材料。可是,为什么有些同学作文时仍然感到“没有材料”、“没的可写”呢?这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有的同学不善于从生活里汲取作文的材料,二是不懂得怎样把自己掌握的材料应用在作文里。所以,要做到提起笔来有事可记,把事情写具体,就要把握“选择材料”这一关。

那么,怎样选择作文的材料呢?

首先,要写熟悉的。我们知道,自己不了解的人,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一定写不出,也一定写不好。如果你没有坐过火车,你就一定写不出《在列车上》的作文;你没有参加过毕业典礼,你就一定写不出典礼的动人情景。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最美的题材摆在你们面前,那就是你们最熟悉的人物。”初学写作文,应该选择最熟悉的人或事来写,只有对这个人这件事十分熟悉,印象深刻,才容易写好。在许多老师当中,一定有你熟悉的印象深刻的老师;在一个班里,一定有你要好的、有性格特点的同学;在平时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当中,一定有使你最受感动、难以忘怀的事情那么,这些印象深刻的、有特点的、最受感动的人和事,就是你写作文最好的题材。

请看台湾小朋友翁小培是怎样描写“尴尬”的一件事的。

人总有值得回忆的往事,我也不例外。记得一年前,也就是我读小学五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至今我还不能忘怀。

那天,太阳高悬,炎热异常,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却一个也不愿出去活受罪。沉闷的空气笼罩了整间教室。好动的我,想打破这死寂的气氛,于是高喊道:“咱们到走廊玩捉迷藏去。”一阵叫喊声,女同学几乎全部到齐,来到了走廊,我自称英雄,自愿先捉,别的同学用手帕把我的眼睛蒙住,眼前一片昏暗,不得不乱跑乱捉一场。正当我感到疲乏时,哈!皇天不负苦心人,我终于捉到了一个。她乖乖地站在那儿不动。我首先摸摸她的腰,好啊!肥胖胖的,一定是淑美,准没错。主意拿定,我喊了一声:“淑美!”只听一阵笑声,我以为自己猜对了,还洋洋自得,顺手把手帕扯下来一看,啊?!我不看还好,一看差点没晕倒。“唉呀!”我惊叫了一声,原来我捉到的是教导主任,而不是淑美(幸好当时我还没打她的屁股)。 当时我连蹦带跳地一口气冲回教室,留下的同学幸灾乐祸地笑我,我真恨不得地上有个洞让我钻进去,真是尴尬得无法形容。至今想来,还怪难为情的。

写课外活动,多数同学都选取“欢乐”的事情来写,的却别出心裁,偏偏要写“最尴尬的一件事”,选材别致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因为这件事是小熟悉的、难以忘怀的。玩捉迷藏的时候,误把教导主任当作同学,事情很小,但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真实,开始以为猜对了,便“洋洋自得”,继而发现错了,“一看差点没晕倒”(这一句绝妙),于是“连蹦带跳地一口气冲回教室”,“恨不得地上有个洞让我钻进去”,点出“尴尬”两字。结尾写道:

“至今想来,还怪难为情的”,说明这件事给小留下难忘的印象。越是小熟悉的事情,越是容易写具体。

其次,要写有意义的。有的同学也许会说:“写熟悉的,那太容易了,我们每天上学放学,见到什么就写什么。”我们说要写熟悉的,是因为熟悉的事情最容易写得具体。但并不是说只要是熟悉的事就都值得写。比如说,你看到两个人在大街上打架,如果你原原本本地把打架的情景写出来,不加任何评价,即使你把他们怎样骂人、怎样打架写得绘声绘色,也是没有意义的。当然,有的同学为了故意突出“有意义”,就使劲“编造”或“拔高”,也不可能写出好文章。

比如,有个同学写了一篇作文叫《上学路上》,现在把它抄在下面

清晨,蔚蓝色的天空飘着鹅毛大雪。我背着书包,顶着西北风,向学校走去。我刚到十字路口,忽然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从一条胡同里跑出来,小孩的妈妈在后面紧紧地追赶。这时,正好有一辆汽车飞快地开了过来,眼看就要把小孩撞到车轱辘底下。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我的脑海里闪过欧阳海、雷锋、张志新等无数先烈的英雄形象,我就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把小孩拉到马路边。“嘎”地一声,汽车在距离我不到一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小孩脱险了。

马路上的行人纷纷把我们包围起来,异口同声地说:“这孩子,真不愧是小雷锋!”听了大家的夸奖,我的脸唰地红了。

这篇作文要表现助人为乐的主题,这是好的。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篇编造出来的不真实的故事。

第一,既然“飘着鹅毛大雪”,夭空怎么可能是“蔚蓝色”的呢?显然这是小有意烘托故事发生的环境气氛而编的。第二,文章里的“我”和小孩素不相识,怎么知道在后面追赶的人就是小孩的妈妈呢?第三,当汽车就要撞到小孩的一刹那,“我”怎么还有时间想到那么多的英雄?第四,且不说马路上的行人“异口同声”地夸奖是否可能,单说“我”听了夸奖以后就“脸红”的情节也是不真实的,因为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脸。

有的同学也许会说,作家可以编故事,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编呢?我认为,作家虚构人物和故事,也是要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的。俄国有个著名画家叫列宾。有一次,列宾想给他的女邻居画张像。列宾的女邻居是个十分蛮横的人,人称“泼妇”,谁也不敢得罪她。列宾对女邻居说:“我一定要把你画成天使。”那女人听了,高兴极了。一会儿,列宾把画好的像送给女邻居,画面上竟是一个凶狠、狡猾的小市民的形象,那女人带着哭腔对列宾说:“我的天啊,你怎么把我画成这副狗模样,我难道是这样的人吗?”列宾耸耸肩膀,非常认真地说:“真对不起,我的画笔要忠实于生活啊!”画画如此,作文也如此。只有忠实于生活,你写出来的作品,才能使读者觉得像真的一样。更何况同学们学作文和作家搞创作不一样,不应该编造故事,而要老老实实地练习写真人真事,写真情实感,只有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事情写出来,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具体,才能写得有血有肉,真实感人。

《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农民,是个文盲。

我4岁就跟随爸爸来到城市,离开了妈妈,离开了故乡。虽然我回去了几次,但我总觉得了解妈妈太少、太少了。

记得我第一次回故乡时,已经上二年级了。妈妈竟没认出我,以为我是人家的孩子,只是点了点头。经爸爸一说,妈妈顾不得打量我,就兴奋地抓住我的肩膀,眼睛含着泪花,嘴动了动,没说出话来。她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抱着我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吃过饭后,妈妈拉过我来,左一眼,右一眼,几乎把我看傻了,她越看,眼里越流露出怀疑的目光。更使我寒心的是妈妈还不时地问我:“你真的是我女儿?你真的姓陈?怎么一

点儿也不像我的小安蓬?”爸爸在一旁说:“是你女儿呀。好几年不见,就不能有变化了?女儿来了,你应该高兴啊,干吗老说丧气话。”这么一说,妈妈倒显得很尴尬。那天晚上,我突然觉得我和妈妈之间,有一层很薄很薄的雾,它把我们隔得那么远,那么远

第二天早上,我正要梳头,可是妈妈说:“来,我给你梳。”“妈妈,我会梳,不用您。”妈妈很固执,硬要给我梳。妈妈还没给我梳完一个小辫,我觉得好像有雨点打在我头上。回头一看,妈妈的两腮上正滚动着晶莹的泪珠。妈妈放下梳子,蹲下身来抱着我说:“昨天晚上是妈妈不好,错怪了你。”原来,妈妈记得我头上有两个旋儿,妈妈终于消除了疑团,承认我是她的女儿了。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双手抱着妈妈哭了。泪水是真诚的,母女之爱冲破了我们之间的薄雾。

假期一眨眼就过去了。一个星期天,爸爸对我说,该回城了。妈妈把我送到汽车站,深情地看了我一眼。这一眼里面包含着期待和留恋。望着妈妈那由于操劳过早衰老的脸,我哭着说:“妈妈,我不要走。”就在这时,可恨的汽车开来了。我和爸爸只好上车。车开远了,但我隐约看见妈妈还呆呆地站着,手举过头顶,一动也不动。直到车拐弯,我仿佛仍然能望见远处一个小黑点站在那里。

妈妈,你等着吧,我以后会来看您,会带着我学到的知识,建设美丽的故乡。将来,我还要回到您身边,让您愉快地度过幸福的晚年。我想:那一天总会来到,耐心等待女儿的归来吧,我的好妈妈!

提到最熟悉的人,不少同学自然会想到自已的妈妈。然而一写妈妈,很多同学只写到妈妈如何关心自己成长,却很少写出自己对妈妈的感情。这篇作文与众不同,文章以小对妈妈一片深情为主线,选择第一次回故乡这一典型事件,着重描写母女之间的感情变化。初次见面,妈妈竟没认出“我”。吃过饭:妈妈拉过我来,左一眼,右一眼,几乎把“我”看傻了,她越看,眼里越流露出怀疑的目光。第二天早上:妈妈给“我”梳头,承认“我”是她女儿了。回城了:妈妈呆呆地站着,手举过头顶,一动也不动。这一幕幕的情节起伏变化,无处不充满着母亲对女儿的眷爱,女儿对母亲的依恋之情。你看,小刻画人物何等细致入微,妈妈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那么逼真,那么动情。小巧妙地运用反衬的手法,写妈妈越细致、越具体,表现自己爱妈妈的感情就越深。通过小深情的笔触,我们看到了一位善良、朴实的妈妈,看到了一个对妈妈充满着深情的女儿。由此可见,越是把有意义的事情写细致,写具体,越能动人以情。{学会了某件事}.

最后,要写典型的。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严,指的是要选有代表性的材料;深,就是指选了有代表性的材料以后,还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也就是“主题”,写文章要根据主题选择材料。一篇好文章,应该从许许多多的材料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来写。比如一个人做了许多好事,你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从中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或二三件事)来写,凡是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要忍痛“割爱”,坚决舍弃,千万不要把与中心思想毫无关系的材料堆砌起来硬凑成一篇文章。高尔基称这样的文章叫做“煮鸡不退毛”,鸡肉本来是好吃的,连毛一起煮,你就不爱吃了。

空洞的话没力量,事实才是最有力量的。你如果要表扬一位同学,你真心实意地觉得他好,希望大家都来向他学习。可是,你在文章里说了一百个“好”,用了一百个自以为很美的词汇赞扬这个同学,人家看了还不知道他好在哪里,该怎么向他学习。你不如从这位同学做的许许多多好事情中,挑一两件你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事写下来,才能让人家明白他的确好,愿意向他学习,也知道该怎么学。生活中,你或许遇到过许多使你感动的事,你不可能在一篇文章里全部写出来,只有挑一件最受感动的事来写,才能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请看汪倩同学写的《生日》。

我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每当我看到别人的爸爸带着自己的孩子玩耍嬉戏时,心里总会一酸,泪水就夺眶而出。我是多么羡慕那些有妈妈也有爸爸的孩子啊!特别是在生日,我更加怀念爸爸。

去年7月4日,是我10岁的生日。我放学回家好久了,还不见妈妈回来。妈妈就是这样,一心扑在工作上,常常为了她的学生把我忘了。我难过地躺在床上,回忆着爸爸最后一次和我一起过生日的幸福情景:爸爸和我一起吃生日面,我坐在爸爸膝上唱外语歌想着,想着,我不由得在心里呼唤:“爸爸啊,亲爱的爸爸,今天又是我的生日,可您在哪儿呢?”

“咚,咚咚。”几声轻轻的敲门声打断了我的回忆。我连忙擦干眼泪,开门一看,啊!原来是我们班的一群同学。她们一看到我,便互相递了眼色,异口同声地说:“汪倩,祝你生——日——快——乐!”我紧紧地抓住同学的手,想说些什么,可是嘴角抖动了两下,竟不知说什么才好,刚擦干了的泪水,又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我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愣了好一会儿才把大家迎进房来。

同学们刚进屋,就把自己带来的礼物一件一件送到我面前,还说:“曹辉今天有事没来,她让我们把这两块手绢和一扎书签转送给你。”何劼拿出一盒我盼望已久的水彩说:“这是柯老师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她祝你幸福。”同学们把钢笔、卷笔刀、毛笔、图书和香瓜等等礼物堆放在桌上。中队长穆容悄悄拿出一块手绢帮我擦干泪水,又大声说:“我们把房间快整理好,开个生日庆祝会吧!”大家都同意,便七手八脚地忙了起来,有的扫地,有的擦桌椅,不一会儿,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看着一张张兴奋的脸,我的心里就像装了一罐蜜。

突然,桌子上魔术般地出现了一个生日蛋糕。啊!黄黄的蛋糕上铺着厚厚的一层奶油,周围镶嵌着波浪式的花纹,中央写着两个金灿灿的字——快乐。

我正看得发呆,只听见穆容喊:“预备——起!”“哗”,同学们立刻围住蛋糕,举起10支雕花小蜡烛,又迅速地把它们插在蛋糕上。接着,穆容把这些蜡烛一一点燃,烛芯在燃烧,烛焰在摇曳,房间里弥漫着蛋糕香甜的奶油味。我的眼睛模糊了。我想把这一切都告诉爸爸,就连忙转过身去,正好看见镜框里爸爸的笑脸。我默默地对他说:“爸爸,您看到了吗?看到了吗?”我仿佛听到他说:“孩子,我看到了,没有我,你还有这么多的亲人,你是幸福的,你应该尽情地笑!”我连忙擦去眼角的泪水,憋足劲一口气吹灭了10支蜡烛。“噢——”同学们欢呼着,围过来,把我紧紧抱住。在大家的怀抱里,我放声大笑起来。这时,妹妹也高兴地敲起了扬琴,同学们伴随着琴声,唱起了《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同学们走了,我仍然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他们给我留下了那么多的礼物,那么多的温暖,那么多的爱,留下了我童年生活中最幸福最美好的记忆

学生写过生日的作文,多数是写快乐和幸福,而汪倩同学写的《生日》却写了泪水——辛酸的泪水和幸福的泪水,写得感情真切,悲喜交集。父亲去世给小的生日蒙上一层凄凉和痛苦。妈妈常因工作而忘掉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想念爸爸,心里呼唤爸爸。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同学们来了,带来了老师的祝贺,带来了集体的温暖,为她举办生日庆祝会,驱走了愁苦,带来了快乐。文章题材典型,深深打动读者的心。

要把一件事写得具体、动人,除了掌握选择材料的基本知识以外,还要学会安排材料的顺序。

组织安排材料的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

顺序:就是按事情本身发展过程来组织材料,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先写起因,后写结果。这样的写法,事情的经过有头有尾,来龙去脉清楚。

倒叙:就是把后来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回过头来追述以前的事情。它能突出事件的结局给人的印象,增强文章的吸引力。运用倒叙的方法,一定要注意倒叙部分的起止点,一般都应有交代,把倒叙部分与原来文章的顺序衔接起来。结尾也要注意与开头照应。

篇二:《我学会了一件什么事》

三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写一写学习某样本领的过程, 这是一篇记事作 文。 我在辅导学生写这篇习作的时候,首先要求他们写出提纲。 列提纲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题目:首先想好自己要写哪一项本领。 2. 确定结构:总分结构还是总分总结构? 3. 确定每一大段的主要内容和详略关系: 在分述的大段落中要细分步骤,用时间顺序先、接着、然后、 再、最后等词语把逻辑捋顺。 在这些细节中,还需要确定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 4. 根据每一大段的主要内容,给自己提问题,文章即回答这些问 题。 根据以上的步骤,学生最后确定的提纲如下: 题目:学游泳 结构:总分总 段落分解: 一 点题:介绍为什么要学游泳,在哪学游泳(此段包含时 间、地点、人物、起因) 二 学游泳的经过:详细描写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1. 先:学岸上动作,认真学习。 (略写) 2. 再:练习跳水。这时有什么心理活动?有什么动作?有 什么语言?(详写) 3. 接着:练习憋气。有什么困难?如何克服困难?结果怎 样?(详写) 4. 最后:下水自己游。如何练习?最后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略写) 三 总结: 心得体会 (此段包含学游泳的最终结果) 通过以上的提纲,一篇文章的“骨架”就搭了起来,按照给自己提的 这些问题来展开,就不会出现跑题的现象。接下来,在详写部分里运用平时积累 的好词好句、修辞手法等来扩充内容就可以了。 最后的习作《学游泳》是这样的: 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 我常常羡慕哥哥姐姐们像小鱼一样在泳池里 自由自在地戏水。于是,我报了游泳班。 教练先在岸上教我们划臂和蹬腿的动作。我非常认真地学习,努力记熟每一 个动作要领。学会了动作之后,教练让我们抓住浮板练习跳水。我的心像揣了只 小兔子怦怦乱跳, 我心想: 我会不会淹死啊?我站在岸边望着池水迟迟不敢往下 跳。这时,教练说:”别怕,要勇敢!“我想:对呀,大不了不就是呛口水的问 题吗,有什么可紧张的。于是,我闭上眼睛咽了一口唾沫,“扑通”一下,跳 进了水里。虽然不小心喝了一口水,但我依然很开心,原来跳水一点也不难 啊! 接着,教练又教我们憋气。他让我们比赛,看谁能坚持到十秒再“撒气”。 结果我们一个个都不到十秒就“撒了气”,大家都十分沮丧。教练笑着说:“没 关系,多练练就好了。”在教练的指导和鼓励下,我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己的极

限。;一秒,两秒十秒!”啊!终于憋到了十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学会了某件事 学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