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村居听后感》
《村居》听后感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逸夫实验小学 田喜凤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观摩了窦桂梅老师《清平乐.村居》一课,我的感触颇深。虽然我是教数学的,但是一听到要进行诗词教学,便觉有一定难度,毕竟诗词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东西,这也是多数语文老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但窦老师却能够把这节课上得有声有色。
上课伊始,她开门见山先引出了吴音的概念,为后面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把《村居》这首诗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后,开始了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把课堂主线很清晰地凸显了出来。
一、读 让孩子们边读边体会怎样读更好,更有激情。首先让孩子们以平仄调把诗词中的字读出来,平调读的时候要舒缓,如小河流水,仄调读时要短促,如蜻蜓点水。二读:这次是由老师范读,老师读时激情洋溢,肢体语言也配合得恰到好处。三读是让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诗的意境。
二、悟 刚过刚才一而再,再而三的朗读,有些学生似乎已进入词的意境中。在本环节中,老师的节奏更加舒缓了,学生也进一步感悟到诗中一家人的恬静与其乐融融。
三、想象 老师启发学生们从词句中,从词的画面中让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主要从两个关键词“相媚好”与“翁媪”入手,“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互相夸赞对方的好处,谁与谁相媚好呢?那当然是翁和媪了,翁和媪会互相夸赞对方什么呢?此问题的抛出,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
膀,使学生对词的意境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四、抓 抓词中的重点词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解。如:相媚好、卧、喜、醉,有了这些词,就可以把词的主要意思和其中孕育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气氛高涨,孩子们都能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个人简历:
田喜凤,女,山西省阳泉市盂县逸夫实验小学教师,从教12年,。2006年曾获山西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能手。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盂县逸夫实验小学。 邮编:045100电话:13703535348
篇二:《作文 村里的那棵树》
[作文 村里的那棵树] 村里有一棵树,就坐落在我家前面的空地前,作文 村里的那棵树。长的格外茂盛,高大挺拔,郁郁葱葱。鸟儿在那搭窝,在枝头上高歌,人们在树底下和着鸟叫声谈笑风生。可如今,事往人昔。每每到这树长得茂盛的时候,望着窗外那摇曳多姿的绿叶,村里那棵树的悲惨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摇进我的心里。
在那个难得的周日清晨,我被一阵阵犯人的声音拉起了被窝。我连忙走到窗前看个究竟,原来是林伯伯家的那块地皮正在打地基了。林伯伯家是村里唯一没有修房子或建房子的,如今他家也建房子了,这也说明村里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明白事情原委后的我,刚才被吵醒的不爽情绪早已被抛得九霄云外了。我想林伯伯家是第一次建房子,在某些方面肯定经验不住便自告奋勇地帮忙去。
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丝毫没有想要偷懒的意思。忽然,我看到了我这辈子永远不想看到的场面村里那棵树的‘遗体横跨在我眼前,初中一年级作文《作文 村里的那棵树》。 ◆分享好文◆我伤心欲绝的走过去,抚摸这它的遗体,只能无力的哀叹着。那是陪我度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的树啊,那是有着我和小伙伴们美好回忆的树啊,那是每当炎炎夏日时我乘凉的树。如今它到了,我之前的喜悦也被冲灭了,眼泪视乎也要更我作对似的夺眶而出。 几个月后,那漂亮的小洋楼代替了村里那棵树的位置。现在,村里都是崭新的房子,可村里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又有多少棵树有着与它同意悲催的命运呢?
广东汕尾陆丰市博美中学初一:丝丝缕缕的依恋
篇三:《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写作学习》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写作学习
允捧中学 杨元
内容提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自我倾诉的过程。写作素养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农村中学学生能写出好文章的寥寥无几。许多学生未能流畅地表达,说话支支唔唔,支离破碎,写文章言不及义,文不对题。更有不少学生一听说要写作就头痛害怕,总觉得“笔不从心”,苦思冥想一节课,面前仍是白纸一张。 这是因为农村中学学生由于受所处的乡村大环境和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的影响,其写作素材极其贫乏,写作视野极其狭窄,写作兴趣兴极其低下,鉴于此,本文试从分析农村中学学生写作素养不高的原因、探讨农村中学学生写作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角度来简论培养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作文 培养 训练
一、农村中学学生写作素养不高的原因
(一)农村中学学生所处的乡村社会大环境导致学生写作素材的贫乏
1、农村中学学生的生活单调而简单,知识面比较窄、见识少。他们的活动范围每天除了学校就是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而枯燥,有的学生读中学了,甚至没有离开过本县乃至本乡镇范围,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很多东西他们根本就无从知道,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受到局限。学生的课余生活本来应该是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但因为地处农村不可能有什么新潮、时尚的东西去接受,而我们现在的学生也不会活动,他们没有创意不会自己设计什么新花样、新东西。如果去掉他们手里的乒乓,篮球,他们就不知道怎么活动了。你看我们现在的学生课余怎么过?不是追追赶赶,就是打牌,看电视。除了这些好像再也玩不出什么招数。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①所以单调、简单、枯燥的生活不能提供给他们很多的写作素材。
2、农村中学学生阅读量太少。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阅读提出了如下目标:“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在农村,很多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认为只要读好了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就行了,还买什么课外书,有的家长因为经济原因根本就舍不得花钱给学生买课外书。这样一来很多孩子除了要读的这几本教科书以外再也没有一本课外书。就拿我教的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罢,共有学生118人,其中除教科书外有两本以上课外书的只有6人,有一本的只有16人,而且有的这些也大部分都是作文选,还有96人没有一本课外读物,那他们的知识面就可想而知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脑海里没有多少文字的积累,写得时候很难有好的佳句佳词.课外阅读的缺失给农村中学学生的作文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3、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闭塞和缺失给农村中学学生在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困难。现在的农村还没有达到村村有宽带,家家有电脑的地步,学生还不可能通过网络来获取知识、信息。虽然大部分家庭都有电视,可以通过电视获取信息和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许多家庭没有有线电视和卫星接受
器,无法收到很多频道,他们的父母都忙于生计和打牌,没时间,也没心思指导学生收看电视。根据调查显示:农村中学学生大多选择看国际国内动作片像《霍元甲》《加勒比海盗系列》以及娱乐节目:《超级女生》《快乐男生》或者看一些青春偶像剧像《青娃王子》《爱情魔法师》而且有些广告为了寻求广告效应,故意篡改一些词语像“默默无蚊、衣衣不舍”这些对学生知识的丰富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甚至反过来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一些障碍。
(二)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使得对农村中学学生写作培养不当
1、作文教学的综合性被农村教师所忽略。作文教学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长期过程。作文是全面运用语文知识的一项综合性训练,没有也不应该有孤立的作文教学。如果离开了语文的听、说读、写与阅读教学,单单去讲写作技巧和方法那是很难让学生接受的。许多农村教师以为作文是九年级以后的事 情,七、八年级就不要求学生写、不教学生写,等到九年级开始作文时,学生就感到作文好难,要求好高,畏难情绪从一开始就产生了。
2、农村教师沿用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结构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农村学校作文课通常采用的模式是“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这种训练模式造成的后果是:(1)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的作文不是来自生活需要,而是来自老师或教材。(2)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人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老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或“分数”。这是因为过分注重了作文的应试功能,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
3、农村教师所提供的作文训练题目单调重复。农村教师提供的学生训练的题目往往是:《我的》《第一次》《那一次,我》《我想对说》这样的作文题目从小学写到初中甚至到高中,学生不爱写,也难以写出新意来,总是“新瓶装老酒”。这样的写作任务性远远大于情趣性,功利性往往大于愉悦性,很难让学生产生“从目的走向动机”的写作心理需求,也很难将他们丰富的学生生活与呆板的作文话题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4、作文批改和评语对学生写作的激励作用被农村教师所忽略。教师背对学生全批全改,虽然用心良苦,但是教师心中的评价指向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为评阅任务重,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打一个评语,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分数,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后也懒得去看自己的作文到底有什么好或不好了,更谈不上去修改和反思了,作文评阅促进作文进步的功效大大削弱了。
(三)农村中学学生对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中学学生面对作文时,开始为自己的不肯动笔找借口,有时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有时认为自己缺乏写作技巧,或是认为自己是个拖延者,总是想:“再等等,再等等,也许灵感下一秒就会光临。等灵感一到,我就一挥而就。” 并因为自己找到了借口而心安理得地逃避。可是“灵感一角钱就可以买一打。但是,从灵感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这样的最终产品之间还需要大量艰苦的工作、严格的自律以及大量的训练才能导致产生实际作品”② 。而有些学生,老师只要一布置作文时,他就厌倦,怕写,烦写,即使要写,也仅
仅是随随便便写写,既不修改,也不读读或思考思考,或是去抄一篇来应付了事,有的甚至根本就不写,又有的学生认为平时作文不重要,到考试时再写也不迟,然而缺少平时的积累训练,一到考试时哪能写出什么好作文来。
二、农村中学学生写作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教师拨航导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素养。 农村中学学生普遍存在着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的现象。有的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没精打采,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更是忧心忡忡,惶惶然不知所措,这种现象有的学者称之为“恐文症”。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作文,至少不至于害怕上作文课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 生的写作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③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实际告诉我们:要成功上好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兴趣是作文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它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思考力、想像力、联想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提高作文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培养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素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写作习惯。可目前,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整天“两点一线”,单调乏味,根本没有素材可写。的确,学生蜗居校园,生活单调,信息闭塞,没有轰轰烈烈的所谓大事。其实,单调、平凡、琐碎、重复正是生活的原始形态,无论是谁,如果不是用心去读,可能永远都不会被生活所感动,当然也找不到任何值得一写的东西来。同样面对乏味的学习生活,鲁迅先生却写出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今也涌现出一批学生作家。因此,我觉得,学生首先不是缺乏生活,最主要是缺少对生活的思考。
罗丹说:“美是到处存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我们身边并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能力。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书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 苏轼的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而且是用心的观察。所以平时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苦读、集体劳动、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也就是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
2、教师点亮题目,诱发学生创作欲望,培养写作素养 ,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
长期来,我们在命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实际。题目不是太大就是太空,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怎样解决呢?只要从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角度说,好的文题不仅要具有可写性,更应具有新颖性、启发性。这样的命题,唯陈言之务去,令人耳目一新,使学生心灵受到震颤,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起强
烈的表达欲望,从而将学生引进写作激情之中。比如《我的心愿》是被公认的传统题目,但学生并不喜欢。假如改成《心愿是一棵开花的树》,题目就有了写作兴趣的诱惑力。又如写父爱母爱,命题《我的父亲》之类就老生常谈,味同嚼蜡, 望而生厌;而像《父爱伴我一路走来》《我收藏的那一抹微笑》则叫人兴趣盎然。
3、鼓劢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培养写作素养 。
中学生生性好动,而繁重的课余作业紧紧地捆住了他们的四肢,剪断了他们飞翔的双翅,然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限于书本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需要生活的体验,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知识。例如,在写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时,可带领学生参观某一建筑。为了检验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还可开展征文活动、作文竞赛、出墙黑板报,编订优秀日记集、作文集,创办学生习作期刊等等。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拥有了施展写作才能的广阔空间,使他们的手脚在仅可能的范围内得到充分舒展,日益加深了写作兴趣。
(二)家庭与学校配合,丰富学生积累,培养写作素养
1、语言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种处于沉睡状教材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语文教材课文后及课本后又是有一些有趣味的小知识、小资料,小言论等,这些东西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如名著的阅读,课外阅读活动以及读书笔记的写作这些语言材料的积累可供学生在记叙文中展开纵横驰骋的联想,可供学生作为议论文的依据,已足以应付一般性的作文需要了,同时阅读教学中与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把语言描述的情境,表达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体化;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才摘抄下来;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语言丰富了,学生写作时才能下笔如有神,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2、 生活积累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对现在的农村中学学生来说,却不是那么回事,是相当单调和贫乏的。因为农村中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较少,生活体验不多,他们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两点一线,又由于农村光纤电视,网络尚未普及,因此间接的写作素材也比较贫乏,因此要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写作素养就得特别关注和重视农村中学学生的生活积累。所以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生活积累对于农村中 学生来说就显得尤重要,作为教师,就要教会学生体验生活,如白天里的草 地上的嬉戏,懒洋洋地晒太阳;夜里的数星星,看月亮和无尽的遐想;春天里的踏青,夏天里的游泳、垂钓,秋天里的放风筝,野地里的奔跑,冬天里的玩冰块,堆雪人、打雪仗;又如社会生活中的结伴而游,到商店的闲逛,玩玩自己喜欢的乐器;校园里的排练节目、出墙报、黑板报、手抄报,甚至读书笔记的交流等等,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不但要多组织校园活动,并经常指导,而且要经常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向学生开放,使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里的活动以培养写作素养。
3、读书积累
农村中学由于图书室藏书有限,网络尚不健全,因而读书机会不多,又因为
学习负担繁重而无读书时间,举个例子来说吧,我所在的中学就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上都用于做作业去了,有时连作业都做不完,何来时间读书呢?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农村中学学生的阅读,因为阅读也是一种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凡写作好的学生,书总是读得多。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学生在写作中就能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情感表达。教师不应该把目光,精力局限于教材 所给的文章上,而应从课上抑或课下抽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比如教师可每周安排一至二节课让学生读课外书籍,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去读书,也可以把图书馆的书借给学生读,也可以鼓励学生订阅、图书杂志和报纸。但不能局限于作文类的书和报刊,教师可的倡导学生订一些综全类的报刊,如《语文报》《语文学习报》《中学生学习报》《中学生周刊》《少年时代》《少年文艺》等等,以及科普和文学书籍。阅读面宽,积腑成裘,写作素养就能不断提高。
(三)改变学生观念,丰富训练方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写作素养
1、鼓励学生使用普通话,使语言规范化
为了帮助农村学生克服方言的影响,使语言规范化,“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师应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口”其实就是普通话,要求学生当好“翻译官”,变“土”为“洋”,使方言变为规范化语言。 课堂上,教师用普通话讲,学生也用普通话说;课间,师生尽量用普通话交谈。课前5分钟的普通话演讲或讲小故事,让学生进步不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普通话也会变得流利,作文中的语句也会通顺很多了。
2、课前5分钟演讲
演讲既能锻炼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慢慢地能在众目睽睽之下侃侃而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很重视课前5分钟的演讲,内容可以是摘抄的,也可以是自己写的,可以是紧扣课文的,也可以是自己最欣赏的文章。讲完之后,请两位学生点评其内容、语言、写法等。长期推行下去,学生会受益匪浅:资源共享了,赏析能力、表达能力提高了,作文难道还会成为无源之水吗?课前5分钟演讲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每个学期内容各不相同。例如:七年级,安排“复述新闻”及“背诵古诗文”;八年级是讲小故事及“我喜欢的一句名言”;九年级是“自己精选的美文”;课前演讲这一方式,能促进学生阅读课外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还能提高语文鉴赏能力,锻炼语感。而且学生一定会想讲得比别人好,而要讲得比别人好就要好读书,读好书。于是学生在无形中写作能力就会增强。
3、倡导学生写日记、周记、随笔、读书笔记
写日记、周记、随笔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这些东西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很容易写出真情实感,而且学生写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且也容易贴近生活。至于读书笔记,则更能丰富学生的积累,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对所记内容烂熟于心了,就为日后的作文准备了充实的材料,积淀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写读书笔记,还能让他以写促读,以读促写。读书笔记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上的,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行,当然如果学生能对自己所写读书笔记能进行点评,那就更好了。
4、开展作文专题训练
每学年开始,教师就应拟定详细的作文训练计划,例如:我教的是九年级,针对我班的具体情况,我进行了以下几个专题训练:命题作文的审题、作文的立
篇四:《浅谈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语文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岳阳县云山乡中心学校 王 阳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语文新课标的深入贯彻,以及中考作文比重的加大,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但目前的作文教学恰恰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大薄弱环节,许多语文教师费九牛二虎之力,作文教学的效果仍不是很理想。笔者就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水平这一问题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 作文教学 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语文新课标的深入贯彻,以及中考作文比重的加大,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但目前的作文教学恰恰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大薄弱环节,许多语文教师费九牛二虎之力,作文教学的效果仍不是很理想。甚至不少学生对作文更是谈“文“色变,哪里去要求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生习作呢?因此,改进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质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了。笔者进入语文教学领域的时间尚短,对作文教学的体会也不深。在此只是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纵观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问题:
其一,学生不会选取写作素材,喜欢编故事、写假话。
其二,学生的写作表情达意不准确,出现这样那样的语言毛病。 其三,作文教学缺乏系统训练、目标不明确和计划性不强。 这些都是作文教学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因此考虑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爱写作文,写好写作文,便是一个不得不探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中不管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
常常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种现状,解决写作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还得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具体做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活动创境,激发动机”是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一种写作的情绪氛围,由此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使他们产生一种倾吐和写作的欲望,从而将写作由“任务型”转变为“自主型”,真正使写作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
教师在创设活动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应努力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为写作做好情感铺垫。
其次,活动内容要精心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世界。 再次,活动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师作文教学的计划相联系,要突出语文学科特点,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二) 指导审题,激发灵感。
审题是写作文的关键。它的任务是界定写作的范围,着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如果审题关过不好,就可能出现下棋时“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结局。农村初中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宽阔的特点,可以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思维,做好审题指导,激发写作灵感。笔者认为,在审题训练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题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题指导:
第一,思考题目。见到作文题目,要弄明白题目的字面意思。如“珍贵的礼物”,题目的意思是:非常有价值的、宝贵的、由他人赠予的物品。
第二,思考体裁。审题时一般可以抓住题目的中心词来确定写作的体裁,如“我的同学”、“我的家乡”、“校园一角”、“难忘的小事”,题目的中心词分别是“同学”、“ 家乡”、“一角”、“小事”。三个题目分别确定体裁是:写人、状物、写景、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第三,思考选材。审题时我们必须注意逐一认清那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如“一位辛勤劳动的清洁工”,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第四,思考重点。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即题眼,就能抓住文章
写作的重点。如“珍贵的礼物”,这个题目是一个词组,“珍贵”是修饰限制“礼物”的词,它是题眼。写作的重点在于写清楚这个礼物为什么珍贵。
针对一些不好分析的题目,可以采用“三不”审题法的弄清题旨。不误判体裁;不错认重点;不漏失内容。如,不要把《沉思中的我》误写成《我的沉思》,把记叙文写成议论文,这种情况属于判错了体裁造成严重失误;《祖国在我们心中》一题,若过多写了我们,便夺了“祖国”的笔墨,只能是把“祖国”放在我们的心中来写,凡写到我们,都是为了写“祖国”,“祖国”始终是重点。
(三)仿写例文,品尝乐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写作典范的作用。因此,作文教学以课文为范例,可谓就地取材,两全齐美。例如:学过《社戏》一文后,设计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以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去进行作文写作,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兴趣,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二、丰富写作语言。
大家都知道,建房子,除了有图纸,还得有水泥、沙子等建筑材料。写作文也类似,只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库存,写作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那些无话可写的同学,往往是读书少、词汇贫乏、书面语言表达欠佳造成的后果。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加强课内与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具体做法如下:
(一) 训练学生的口头作文。
作文与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纵观现代中学生爱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听与说训练。因此,课前几分钟的听与说训练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开展课前3-5分钟的听、说训练时,可以要求学生讲当天的见闻感受或讲有趣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谈谈学完某课后的收获与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自己的看法等。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当今社会,随着电影、电视、文学以及形式多样的漫画等的出现,使初中生阅读量大大减少,知识量的积累远远不够,并越来越远离文字,更别说用文字来表达所要陈述的物象了。因此,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初中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丰富知识,活跃思维,再不会为写作时因“无米之炊”而苦恼。
三、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叶圣陶说:“我只觉得有一个材料而不把它写下来的当儿,心里好像负了债似的,时时刻刻会想到它。做别的工作也没有心情,于是只好提起笔来写。”可见,有了写作的材料,就有了写作的“灵感”和“冲动的欲望”。那么,“材料”从何而来,自然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写作的源泉,这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针对学生因缺乏写作素材及灵感而无可写作这种况状,认真指导他们深入生活,从大自然中、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吸收营养,收集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情感。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实践:
(一) 仔细观察,细致描写。
观察是作文素材的直接来源之一,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自然界中那赏心悦目的景物不但能陶冶人的情操,产生美好的情感,更能使人产生写作的冲动。语文老师应常带领学生去寻春、觅秋、登山、观水。刘勰说:“登山则情溢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学生直接面对大自然,不时有美的发现和美的体验,并产生一种表达的愿望。因此,我们老师要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即观察的角度、顺序及重点,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挖掘事物中美的因素,在观察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人、景、物,并经常练习写观察片段。比如,观察讲台上的各科任老师的不同神态,身边同学的不同表现,家里父母兄妹的举止,田间劳作的农民形象,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以及热闹非凡的场景;还有大自然中的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
(二)善于联想,巧妙抒情。
想象能开发人的创新思维,是写作的翅膀,列宁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大胆的联想、想象能带来新颖
的写作主体。否则,就不会有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样的奇思妙语。
(三)多多体验,探寻话题。
深入生活、感悟生活是写作的基础。据笔所知,目前乡村中学生厌烦写作文、作文内容空洞,或找不到叙述抒情的主题,其实并不是缺乏写作技巧,而是与生活的单调有很大的关系,是他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够深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由表及里,细细品味,从中提炼出深刻的主体。
四、指导学生写作技巧。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有话无从写,如茶壶里的饺子,有货倒不出。要使学生愿意写、写得出、写得好作文,语文教师还应该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知识、写作技巧。比如,语言的表达,文章的顺序、结构,材料的选取、安排,审题的准确,联想、想象、象征、烘托等各种表现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以及如何快速作文等。这些都应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不失时机灵活巧妙地讲授给学生。
五、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迅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修改作文,这才能把作文写得更好。具体做法是:
教师示范修改。每次学生作文,可从中选出一两篇有普遍性问题的作文,通过课堂展示出来,结合单元作文训练的要求,边讲解边修改,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步骤、方法以及符号,使学生掌握自己修改习作,从修改的实践中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
师生共同修改。教师重点修改某一部分,由学生修改其余部分。这样逐步地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
指导学生互改。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修改作文。互改习作可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选材立意方面的批改。包括:中心是否鲜明;选材是否得当;结构是否合理。第二步进行字、词、句方面的批改。包括:书写是否端正;找出错别字;语言是否通顺;修改病句;修改标点符号。通过这样互动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对作文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当面指导他们修改作文,提出修改
篇五:《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是一位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14年了,每当我们语文老师坐在一起谈到语文教学这一话题的时候,都有一个最棘手的共识——就是作文教学。每当我们布置学生写作文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发出这样的声音:“啊!又写作文啦!”这说明: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很怕写作文。
然而,我们都知道,写好作文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语文试卷中作文占了55分。就作文这一块来说,真是一个大阵地,如果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在作文这一阵地吃了败仗,这会直接导致一次次语文考试的失败。
而且现实中我们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得分总体上要比城市学生的低很多,这正说明,我们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比城市学生低些,因此,提高我们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农村中学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势在必行的任务。
那么,如果才能激发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 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 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 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
言就会像涓 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 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 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融洽感情。{村居的意思写作文}.{村居的意思写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情绪也就随之高涨,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如在一次擦黑板之后,我走进学生中向学生“诉苦”:每天擦黑板时,粉笔灰飘得满地都是,掉在地上用扫把一扫就了事了,如果落进眼睛里可就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种吸尘粉笔擦,那该多好啊!学生一听,也纷纷应和我。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刹时热闹起来了。有同学说要一把“自动扫把”,可以自己按时扫地吸垃圾;有同学说要一支“警告笔”,发现写错字时马上发出警告提醒你这时,我板书了作文题目“我想要”,学生疑惑不解:“老师,今天的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看见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因此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广阔和丰富,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让他们感到表达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表达。
三、走入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
流自然活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