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诗歌知识竞赛写作文 诗歌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诗歌知识竞赛写作文(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鉴赏

黄花塘中学二(1)班 李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好友王昌龄被贬官,李白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同情和关切,写下了这首诗寄给他。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像“玉壶冰心”那样纯洁无瑕,却因“不护细行”的罪名被贬谪到荒远的龙标去,显然是受到被人的谗枉。所以,李白听到这个消息后就立即写下了这首诗,从远道寄给好友,给以精神上的慰藉和道义上的支持。

这首诗的显著特色是想象奇特。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这比寄封书信或今人打个电话以示问候,要浪漫得多了。

这首诗以写景发端,落笔不凡。“杨花落尽子规啼”是眼前景,点名节令,而它的艺术功能更在于融情入景,在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里,蕴含着飘零之感。作者以象征手法描写杨花漂落无定,唤起读者的关于王昌龄漂泊远方的联想,杜鹃发出“不如归去”的啼鸣声,容易触发起游宦他乡的人们心头的苦楚。

“五溪”已是僻远的山区,而龙标比它还要远,看一个“过”字,不仅写出龙标的荒远,更将李白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凉的情愫突显出来。这首诗,本应先写“闻道”句,起句直承诗题,再写“杨

花”句,而李白却采用了倒卷的技巧,这主要是强化首句,创造意境,造成先声夺人的笔势。

世上惟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所以诗人说“我寄愁心与明月”,明月也确乎多情,接受了诗人的托付,“随风直到夜郎西”,将“愁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的莫大精神慰藉。人格化的表情手段,丰富而奇妙的艺术想象,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经受心灵震撼以后的强烈的主观感情。这种诗境,既受到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熏染,又有诗人的独创。

这首诗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诗人李白将月亮人格,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艺术个性。

指导教师 高云宏

《春望》鉴赏

黄花塘中学二(1)班 万伏锦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沦陷。七月,肃宗在灵武即位。八月,杜甫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文章一开始以“国破”点明时间。“山河在”则是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感情,觉得它依然“在”。次语点明季节,诗人眼中的春城,草木繁密而又荒芜,可见人民离散,无人整治。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这首诗的三、四句让我们体会到,因为感伤,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流泪;即便是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反而会更加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烽火”句承“感时”句,“家书”句承“恨别”句。诗意上下贯通,自然流畅;感情波澜起伏,动人心魄。“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只有亲历战乱,方能体会这两句如何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

望得到亲人音讯得到心情。“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就是因为它能引起人的共鸣。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却又徒增发短衰老之叹,以头发稀、短更添一层感叹,使诗的意蕴更丰富,增添了诗的感染力,表达了更为深沉的家国之思。

总之,这首诗开篇两句写国都被盘踞占领,城池破败,四处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景象,三四句移情于花草,花应时而放,鸟因春天而啼鸣。诗人明写景,实抒情,在景中寄寓无限悲伤之情。后四句由前文触发而来,又有所发展。诗人眺望春景,想念家人,将所有感情概括无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指导教师 高云宏

《过零丁洋》鉴赏

黄花塘中学二(1)班 高欣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先秦的原始歌谣、诗三百、楚辞,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古诗,再到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诗词散曲,犹如一条灿烂的银河,横贯中国文学的广袤星空。这条银河中有我最喜欢的一颗星星,那就是唐宋的诗词。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宋代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的一首名作《过零丁洋》,让我获益颇多。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作者在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首句从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起。这么多年来吃尽千辛万苦,都是因为自己通过科举走上了仕途,在官场和战场遭逢了数不清的险难。“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心酸和遗憾。

三四句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当时,大宋江山基本上被元军占领,坚持抗元的宋军已退至广东沿海,用“风飘絮”来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是再恰当不过了。“雨打萍”三字则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中状元后,文天祥历任刑部及多个地方官员。元军南

诗歌知识竞赛写作文(二)

六年级诗歌知识竞赛题

一、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 )。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二、填空,写序号。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

(1)似曾相识鸟归来(2)似曾相识雁归来(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1)曹植(2)曹丕(3)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1)阴山(2)边关(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汗青 (3)汗清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

(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的诗句。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王昌龄《出塞》(3)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三、每组背诵相关内容的三首诗:

描写春天的诗、描写爱国的诗、描写送别的诗、描写思乡的诗、描写边塞诗、 借物言志的诗

四、对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 。(叶绍翁《游园不值》)

*不知细叶谁裁出, 。(贺知章《咏柳》)

*王师北定中原日, 。(陆游《示儿》)

*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鹊楼》)

*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天门中断楚江开, 。(李白《望天门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

*不识庐山真面目, 。(苏轼《题西林壁》)

*粉骨碎身浑不怕, 。(于谦《石灰吟》)

*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诗歌知识竞赛写作文 诗歌知识竞赛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