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诗歌结构 诗歌结构技巧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第一篇:《诗歌(结构图)》

一、诗歌鉴赏考点纲要图

1.人物形象 1.虚实相生 分类 2.事物形象(意象—意境) 2.情景交融

一.诗歌形象 3.景物形象 3.韵味无穷

(景) 1.明确什么是形象,有何特征

答题步骤 2.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3.该形象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理解诗歌的意思(明省略、调语序)

1.平淡、工丽、直率、含蓄、自然、清幽、雄奇、

二.诗歌的语言 语言风格 奔放、洗练、悲慨、沉郁、清新、质朴

(手法) 2.答题时,要明确是何种风格,并用诗句来解说

炼字:答出该字所起的某种艺术效果(修辞、内容、情感)

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叙述、议论、(说明)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设问、对比、衬托、用典、双关、

互文、比兴

1.描写的表现手法:渲染(正面描写)、烘托(侧面描写)景物描写、

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肖像、

神态)、工笔、白描、虚写和实写(虚实结合)

2.抒情的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三.诗歌的艺术技巧 托物言志(象征)

(手法) 1. 以乐写乐

情与景的关系 2. 以哀写乐

3. 以哀写哀

4. 以乐写哀

3.文章结构的表现手法:起句切题、承上启下、卒章显志、

欲抑先扬、跌宕起伏、铺垫伏笔

前后照应、以小见大、远近结合

答题步骤:1.何种手法 2.如何体现(内容) 3.表达何种情感

送别:1.伤心、依恋 2.互相劝勉 3.深情厚意

羁旅怀乡:1.怀想之情2.思人之意 3.羁旅之苦

1.美好田园山水,喜好与向往

山水田园 2.恬淡闲适之情,退隐山林之心

3.不满现实

1.征战之苦

2.奇异风物

四.诗歌的思想内容 3.思念故土亲人

(情) 边塞征战 4.同仇敌忾,报效祖国之志

5.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感慨

6.不满帝王穷兵黩武

A.物是人非,国家兴亡之感

怀古咏今:1.咏古迹2.咏古事 B.褒贬古今人物,评判历史事件

3.怀古人 C.感慨个人遭遇

D.讽刺后来者(刺古、劝今) E.对现实不满和抨击(伤今)

【考点透析】

三、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四、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

五、关于人物形象的提问方式:

1、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本是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人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鉴赏要求:

把握形象特征、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分析寓于形象中思想感情

七、通过例题总结方法(书:69页 例题1)

江雪(唐o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

例1:郑鄂:

例2: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八、答题格式(步骤)

(1)总说形象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指出形象的意义。

例1: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问: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析形象;形象的意义。

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三)

例次开发 念奴娇o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解析:

1.“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类题的作法是:先翻译诗句的意思,接着概述诗句的内容,再阐释特征或作用。

2.此题是考查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扣住词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就可概括出形象的特点。诗人写历史人物,意在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根据词人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可推知作者的真实意图。

答案: 1.描绘出了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江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壮观可感。

2.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作业:基础达标题1

九、景物形象

诗中承载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景物)。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

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景物形象涉及:

(二)提问方式

(三)通过例题总结方法

4 意象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

5 意境

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例1 读下面的词,完成1—2题。

念奴娇o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解析:

1.“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类题的作法是:先翻译诗句的意思,接着概述诗句的内容,再阐释特征或作用。

2.此题是考查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扣住词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就可概括出形象的特点。诗人写历史人物,意在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根据词人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可推知作者的真实意图。

答案: 1.描绘出了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江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壮观可感。

2.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例2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3-4题。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蝉 虞世南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

4.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

解析:

3.咏物诗不直接表露诗人的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这是常识。根据诗中对这个物象描述的一些特征,分析诗人的真正用意,这是方法。

第二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诗歌结构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诗歌结构手法(一)

所谓“诗歌结构”,是指诗人对作品内容的组织安排。体现在人、事、场景的布局,局部与整体的协调,首尾的照应,段落的过渡,线索的安排,详略虚实的设计,时空动静的调度等等。出题者常以“结构”为抓手,引导考生进入审美境界,体会诗人的匠心睿智。

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方法。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全诗围绕“喜雨”展开,以春夜雨为特定对象,以“喜”字为贯穿前后的诗脉,层层叙写,虽不见一个“喜”字在诗中出现,但无处不显露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又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一二句写美景,三四句写乡愁,由景入情,结构分明。

诗歌常见的结构方式很多。下文例举并解析一些以“诗歌结构”为考点的实例,帮助同学们掌握相关知识,提高相关能力。

1、线索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005江苏卷)

【分析】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答案】 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

2、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

(1) 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作品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2) 照应的种类。① 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② 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 ③ 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如: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析】 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析】此题要求我们理解全诗的关键,并对之作评价。一共三问,第一问是为答后两问服务的,因此只要理解了“意万重”的内涵,后两问就容易多了。从题目和诗中景物来判断,诗人的“意万重”就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

参考答案:“意万重”就是指诗人心中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同意这种说法。“见秋风”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又起“意万重”,正是“意万重”,欲说还休,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引发“临行又开封”。可见诗中的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起的,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变化也是由“意万重”造成的。再如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杜甫《倦夜》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莹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诗歌结构}.

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通过对秋夜里的绿竹、庭院、野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写出了月出到月落的过程,勾画出一幅清凉月夜意境图。六句无一“倦”字,但所写意象均“照应”诗题中的“倦”,我们从中看到诗人一夜不曾合眼,突出了诗题的“倦夜”意。诗人为什么“倦夜”呢?原因是“万事干戈里”,使得诗人“空悲清夜徂”。诗构造的意境和抒发的议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忧,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3、 过渡

浣溪沙(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金多。

请说说“一霎好风生翠幕”这句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分析】此小令实际是宝贵者的人生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而词人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诗歌结构 诗歌结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