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第一篇:《《远方》详案》
《远方》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策略:
以文本为载体和依托,以关键词句为切入点,以语文味的涵咏浸泡为内核,注重语文积累,濡养学生的语言品味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感悟与思辨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品读诗意文本;2、体悟人文内涵;3、仿写精彩语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文本深厚人文内涵的感悟。
教学时数:一课时(预习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台湾作家许达然先生的散文《远方》。(板书:远方)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小诗:汪国真的《旅行》(投影,朗读)
旅行 汪国真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也无需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
迷人的错
仰首是春 俯首是秋
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随着你
月圆是画 月缺是诗
很美的诗——“仰首是春 俯首是秋”,“月圆是画 月缺是诗”。我们把这十六个
字再来齐读一遍。(生齐读)
关于远方的幻想与憧憬,实在是一个永恒的美学命题,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定义。台湾作家许达然的笔下,远方又是怎样的?
二、品读文本
(一) 作者依次写了哪些“远方”? 这些“远方”对于人们有什么影响?
(生答)明确:
第四段:空想社会(莫尔的“乌托邦”,培根的NEW)
飘渺仙境(徐福、秦始皇及历代帝王寻求的仙境的不死仙药,东方朔的仙境)
第五段:遥远彼岸(靠海民族,甘英,亚历山大)
第六段:纵的远方(印度民族,屈原,拜伦)
第七段:民族的远方(列子的终北国,希腊人)(梦想国度的吸引)
第八段:神秘的东方(神秘东方对西洋人的招引)
第九段:宗教的远方(天堂,地狱)(宗教或信仰远方的驱策)
第十段:漫游的远方(希罗多德、俢西底德斯、司马迁,柏拉图,莎士比亚)(或许这
一段叫“远方的礼物”更合适?)
第十一至十七段:小孩子的远方(美丽憧憬)
第十八段:年轻人的远方(无畏远行)
这些远方使人向往,使人幻想,吸引人,驱策人,开展人们的胸怀,成熟人们的思想,成功人们的事业。
(二)“远方”真是不少,简直令人目不暇接。种类繁多,时空交错:跳来跳去的,有地域的、具象的远方,有心灵的、抽象的远方;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传说中的,有现实中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民族的,有个人的;有名人的,有普通人的;有大人的,也有小孩和青年的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跳跃度十足。难怪评论家南方朔以“碎片书写”来形容许达然的文字。(板书:碎片书写 跳跃度)
如此跳个不停的文字,读起来是不是很乱呀?——丝毫不觉凌乱。是如何做到的?
(生答)明确:以“远方”为线索,广征博引,材料极具联想性:“远方”即人们的梦想和不懈追求的境界。这样一来,尽管“碎片”一块块闪烁,它们却都被缝合在一个更大的整体中——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对斯土斯民的真正关怀,其中洋溢着理性的光彩和感性的温暖。以人们对梦想的不懈追求为主旨,开阖自如,这正体现了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板书:联想性)
三、体悟人文内涵
如此凝练隽永的文字,自然需要细细体会感悟。下面,就请同学们谈谈,你最欣赏
的是哪一段。(生答。重点为第六、第九、第二十三等段)
(一) 第六段
1、 生评。生补充。点评:鉴赏散文,凭仗的是对文字的涵咏体悟能力。基本思路是:
在理解文本主体的基础上,紧扣关键词句,深掘文本的历史、文化等人文内涵。当
然,在这涵咏体悟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鉴赏者对相关语文积累的活用。(投
影)刚才同学的鉴赏在整体理解上还比较准确。
给大家看一组图片,直观感受一下山的凛然与悠然。(投影:山的凛然)
在这样凛然不可侵犯的圣山面前,你能不顶礼膜拜、能不觉得自己无比渺小甚至卑
微吗?生长在这里的人们,将自己生命的相当一部分定格在虔诚的朝圣途中,就不难理解了。
再看看这幽远安谧的群山,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经纶世务者”会“望
峰息心”,为什么有那么多士大夫会隐居山林了。
(轻声诵读该段,感悟山的蛊惑力)
2、 对散文的体会感悟,必须紧扣关键词句。
这一段有几个写“山”的词语,找一找。
明确:“高峻”—“蛊惑”;“沉默”—-“磁力”;“凛然”—-“磨削”;“悠然”—-“安慰”。如果说“高峻”还只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表现了山高耸险峻的地势的话,“沉默”、“凛然”、“悠然”则显然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同时,将山的特点人格化了。
① 把“蛊惑”换成“吸引”,效果如何?
明确:“蛊惑”,毒害,迷惑之意。贬词褒用。写出了山对于人的难以抗拒的诱惑力,就像毒品对于瘾君子一样,沾上了,你就难以摆脱了。“无限风光在险峰”,谁都想欣赏到最美的风景;“山登绝顶我为峰”,谁都想成为站在最高处的那个人。
② “沉默”、“磁力”何解?
明确:表现了山的自然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登山者名言:“为什么要登山?山在那里。”古人说“智者乐山”,是很有道理的。“登不完的高山登不完的向往”,运用拈连的
修辞手法,把“登”山的“登”顺势用于下面的句子里,说“登”“向往”,把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具体化了,给人以具体形象的感觉,便于接受和理解。
③ 如何理解“凛然”一句?
明确:“凛然”,严肃而可敬畏的样子。拟人化,从而显现山这一人们心目中的远方难以攀登。山的高寒,令人敬畏。
“印度孕育悲观的思想”:( 对于印度,同学们了解吗?老师也不怎么了解,除
了怪怪的咖喱饭外。)
这里谈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地理因素对民族性格的影响。古希腊哲学
家柏拉图、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都曾系统论述过地理因素对民族性格的塑造作用。在他们看来,这种作用是决定性的。许达然学贯中西,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在他看来,印度位于南亚,北面是世界上最为高峻的喜马拉雅山,印度民族的母亲河印度河也发源自喜马拉雅山,在古印度人看来,今生的幸福犹如那高耸的雪山一样,难以逾越,因此,思想悲观。在前一段中,许达然对大海之于靠海民族的影响也有道理相通的阐述。(说到这儿,我顺便给大家推荐一本风靡全世界的好书,专门讲一个国家的民族性格和历史发展与其地理因素的关系的,书名叫《地理的故事》,作者房龙。)
④ “悠然安慰”让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山,幽深静谧,是心灵的寄托,是隐者的乐园。令人想到了陶潜的“悠然见南山”。 ⑤ 写屈原与拜伦,用意何在?
明确:具有历史的厚度。屈原“登昆仑兮食玉英,吾与重华兮游瑶之圃”,向往高洁国度而不得;拜伦跛脚,无法登山,只能望山兴叹。“青草”与“云”的比拟,“只能做”、“而不能是”、“也是”“悲哀”等充满悲悯情怀的词语的使用,让文字闪现出感性的温暖。(轻声诵读该句)
(二) 第九段
1、 生读,评析。
2、 这一段,要找一个关键词的话,你会找哪一个?
明确:“驱策”。这里阐述了宗教的远方(即天堂和地狱)对于人的影响。也就是信仰的力量。曾有哲人说过,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没有信仰。文革十年为什么被称为“浩劫”?就在于它摧毁了整整一代中国人信仰体系。
3、“可是一直没有人从天堂回来,因此到现在人们还在向往天堂,而且天堂似乎越来越美了。”如何理解?
明确:印证了上文说的上帝启示的是“窄门”。很有哲理味道。
金庸先生曾说,人生的极至之一,就是求不得。换言之,就是“得不到的最美”。有人说“最美的爱情是没有婚姻的爱情”似乎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三) 其它段落
1、 生读,评析,其他人补充。点评。好的散文,是感情的花朵,是抒情的音乐。在音
乐的伴奏下,同学们将你们各自最欣赏的文段轻声诵读。(投影,伴奏)
2、 个别段落(23、24、3)可考虑范读、再读、齐读。
四、仿写精彩语段
重点仿写3、6、9、20、21、24。投影展示。点评。
文艺必止于创造,却必始于模仿。 —-朱光潜
写文章必须从大作家完成了的作品去体会。 —-鲁迅
仿写——连接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在读中写,在写中读;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五、收束
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心潮难平。我突然想到了自己,想到了和我有
着类似人生经历的人,包括同学们的父母,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听课的领导、专家、老师。从牙牙学语,到豆蔻年华;从风华正茂,到人到中年,乃至两鬓苍苍,我们怀揣着对远方的期盼,一路走到了今天。
下面,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人生的“远方”是怎样的呢?(生自由回答)
“少年心事当拿云”。你们的“远方”让老师感到欣慰,甚至有些嫉妒了。
那么,你们知道如何到达你们的“远方”吗?
送大家四个字,就以这样的四个字来和大家共勉吧——
路在脚下(投影)
备课手札
第1、2段:开宗明义:远方使人向往,远方有美有丑。
第3段:运用顶真与铺排,描述远方的魅力:使人幻想。
第4段:人们制造的飘渺的远方。对远方的幻想反映出中外文化的差异,文外之意令人深思,尽管这也许并不是作者原意。
a.外国的空想社会。莫尔的Utopia(乌托邦),培根的New(《新大西岛》即亚特兰蒂斯岛,未完成的乌托邦式的著作)。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书里描写了他所想象的实行公有制的理想社会,并把这种社会叫做“乌托邦”,意即没有的地方。(后泛指不能实现的愿望、计划等)(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促进了欧洲思想界的革命,进而推动了社会发展。)
b.中国的飘渺仙境。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往海外仙山替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韩国济州岛不久前刚落成“徐福公园”)东方朔是西汉辞赋家,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朔上书自荐,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武帝读了二个月才读完(央视45集电视剧《东方朔》)(追求长生不老,仙福永享,乃个人的安逸,而非社会建设的构想。)
第5段:遥远彼岸。远方对靠海民族的诱惑,对海洋文明的影响(征服与掠夺)
a.“远方的海像女妖”:女妖出没于爱琴海上,充满无尽诱惑。许达然《星》开头——“那时那颗星对我是女妖,浑身充满着诱惑,我药上去,去征服她。“
b.甘英(中国东汉)、亚历山大(外国)壮志未遂。
第6段:(略)
第7段:民族的远方——梦想国度。《列子汤问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关于“终北国”:“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稼不穑。土气温适,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变。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
另有希腊人的二个梦想国度Hyperboreans和Ethiopia。
第8段:遥远的东方——东方对西洋人的吸引:过去,许久是心灵的寄托、想象中的天堂,现在,依然神秘,东方(尤其中国)的历史、文化仍有极大吸引力。
第9段(略)
第10段:远方给人的礼物。列举了五人事例:希罗多德、俢西底德斯、司马迁,柏拉图,莎士比亚,加之引用雪莱之言,旁征博引,力度十足,反映出了远方之于生命的意义与收获。“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流浪的鲜红”从语法的角度,是词类的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是一种语言陌生化技巧,它拉长了阅读时的审美长度,以新颖的创意带来别样的艺术冲击力。这种技巧,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技巧,也是当代一些歌曲词作者常用的,如周杰伦的“御用词作者”方文山便是此中高手。一位评论家曾言:读这样的文字,有一种触电似的震动,令人想起诗,想起歌。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诚不我欺。
第11至17段:《茵梦湖》里的对话,表现小孩子的远方。“小孩子的梦境更天真更美”一句,写了对时间上的远方(长大后的情景)的憧憬,童年的美好有时会成为人一生的精神素养,所以在憧憬中慢慢长大,期望长大后可以无羁地去远方的梦土远游。小孩子的梦境充满幻想——美丽,温暖,和最喜欢的人在一起——最富童稚天真之美。
第18、19段:年轻人壮行远方,写青年对于理想的追求,突出了青年的澎湃热情、勇敢无畏的勇气与决心。新大陆(北美大陆)的开拓者,以无畏的勇气跨越了遥远的大西洋,到达新英格兰。
走向远方的两种可能:一是理想实现,满足;二是理想与现实存在距离,但仍有一种到达目的地的快意。这种收获,如果没有那“澎湃的热血与勇气”,是不可能有的。由此看来,人的满足不仅在物质上,更重要的在精神上。
第20段:理性思考,行动抵达远方。
第21段:引《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揭示追求远方与注重现实的关系。
第22段:要清醒看远方。活用“草木皆兵”之典和有关月球之美的地理知识。
第23段:此段哲学思辨味浓厚。“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嵯峨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人是欲望的载体,会永无止境地追求。远方是无限的空间,远方是永恒的时间。“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令人想起苏轼《赤壁赋》中的句子:“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平添一丝惆怅,一丝忧伤。但不必忧伤,有理想有行动就是英雄。生命最重要的是过程,追求梦想中倒下是命运,是必然的。但丁说过:“人不能像野兽一样活着,活着就要追求美好。”
第24、25段:作者用极富感召力的语言鼓舞人们去探索,激励人们展开理想的翅膀去搏击未来,而不是把自己禁锢在现实的、狭隘的利益与幸福中。
第二篇:《远方的自己不知是什么》
远方的自己不知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人梦想做军事家,不断朝着军事方面发展,考军校,当兵,立功;有的人梦想着做科学家,不断学习科学知识,进研究院,研发新产品造福人类:有的人梦想做政治家,不断朝着党政方向发展,考党校,进政府,为民做实事。有时我遥望星空,如果夜空下的点点繁星是每一个人寄托的梦想,然而我的它在哪儿呢?
小时候老师问我们的梦想是什么?自己心里开始琢磨着,我为什么要有梦想?有人说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就会朝着梦想的净土去努力;有人说有了梦想就有了勇气,就会为梦想而去拼搏。可是我却天真的认为,有梦想的人都只不过是向往某一个人,成就某个人成就过的某些事……
慢慢的我长大了,学会自己思考了。看着远处人多的聚集地,朝着各个方向离开,身上背负着不同的角色,为自己的梦而努力着。然而我站在原点,四面八方无数人在向我招手,而我要向哪儿迈出第一步?
我沉默着低下头许久许久……
后来,我发现我们的梦想最终还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每个人生活的年代,背景,发生的事件。人们总是愿意大踏步的重复别人的路,让自己成为某个人的影子。而我,更坚信自己走的路,一条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路,在不断的阅读生活中慢慢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品味自己,打破所有的镜子,无论朝何处迈出一步都坚信自己的下一步脚{什么是远方}.
踏四方。{什么是远方}.
人生如茶,喝一杯是甘甜,喝两杯是回味,喝三杯就只剩苦味了,只有这么一杯一杯的喝下去,才能去品味自己的人生,品味生活的真谛。寻梦的路上,无论面朝何方,心随何地,都会免不了生活的折磨,岁月的转变,在无数的沟沟坎坎面前从不服输,以钢铁般的意志驱使着自己打破一切阻碍,让自己变成树的种子,经历着从腐烂到发芽,从发芽到长成一棵树苗,经历无数次的踩踏,无数次的欺打,无数次的风沙磨砺,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到了夏天可以为人乘凉,落叶可以肥沃土壤,遥远的地方你会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成就着自己一生的路。
我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不知道远方的自己做什么?但我已然在路上,朝着自己走过的脚步向远方探索着。就像那河水不断的积蓄自己的力量,让泥沙沉淀起自己的厚度,最终乘风破浪,奔腾入海。
第三篇:《远方》
远方不远,存于心中——金永康
仰望着繁星,享受着这无限的宁静,这夜空仿佛水中的月亮般,怎样伸手也触碰不到,遥不可及,几千年来,飞往太空一直是一个梦想,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未知点。然而,几千年后的今天,这个梦想绽放了,在太空中留下了一串串人类的足迹。
远方,往往被视作一个未知数,一个比无底洞还要深,比丛林迷宫还要长的地方,故而许许多多对远方抱有憧憬的人逐渐都被现实的残酷扼杀于半路,终究与远方擦肩而过,其实,远方不远,它只是内心摸拟的一个世界,仅仅只要存于心中即可,每迈出一步,离远方不就更近一步吗?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一杯热酒洒在故土,带着两个人的约定,载着数万人的期盼,他启程了,黄沙漫天,烟尘忽起,他顶风前行,取经之路,凶多吉少,他奋铄石流金顾,远方似乎真的那么远,仿佛穷尽一生也走不完。求佛的决心终于磨灭了他的踌躇。多年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什么是远方 远方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