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人物纪实报道范文 先进人物纪实报道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纪实文体写作》

概论部分:

1、了解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的“模仿说”,知道各自的内容和两者的差别。

亚里士多德:第一种是“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第二种是“按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模仿”;第三种是“按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模仿”。在亚里士多德心目中最后一种模仿为最好。他也认为,现实世界本身是真实的,因此作为现实之摹本的文艺也是真实的。 第一,亚里斯多德确立了文艺模仿的本体地位,并使模仿说的性质发生了转变。亚里斯多德指出,“诗的起源……出于人的天性。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模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亚里斯多德这一认识是对柏拉图文艺观念的发展,它把文学创作活动归结为人类先天具有的禀赋,从发生学的角度肯定了艺术创造是每个人类个体都具有的能力,这就给“人人都是艺术家”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支持。在此意义上,亚里斯多德的模仿说是一种彻底平民化的艺术哲学。亚里斯多德这一认识使模仿说在性质上发生了根本转变,模仿既是一种先天的创造能力,它就不再是一种偶然的自然行为(德谟克利特),也不是复制自然对象的机械行为(柏拉图),而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活动,是人类知识(不是与真理隔了两层的“影像”)的来源和文明的开端,这是对模仿说的最高肯定和赞赏。第二,亚里斯多德明确限定了文学模仿的对象范围,亦即文学作品的题材范围。“诗人……必须模仿下列三种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是指历史或现实题材;“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是指神话或寓言题材;“应当有的事”,是指理想的虚构题材。第三,亚里斯多德指出了艺术模仿的审美心理效果,认为模仿是人产生快感的源泉。所谓“快感”,亚里斯多德认为“快感可以假定为灵魂的一种运动——使灵魂迅速地、可以感觉到地恢复到它的自然状态的运动……凡是能造成上述状态的事物,都是使人愉快的;凡是能破坏上述状态的或造成相反状态的事物,都是使人苦恼的。所以,一般说来,恢复自然状态,必然是使人愉快的”。模仿之所以能使人获得快感,是基于亚里斯多德的知识观。亚里斯多德认为,对周围事物的茫然无知会让人感到困惑和不安,从而导致灵魂失去自然状态,对事物的认识则能解除这种不安的心理,使灵魂恢复自然状态,从而使人感到心理的满足和愉快。艺术模仿之所以会让人产生愉快感,是因为人们在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从艺术品本身产生一种认知感,“即使所模仿的对象并不使人愉快……欣赏者经过推论,认出这就是那个事物,从而有所认识”,从而使人产生愉快感,亚里斯多德据此推论,“绘画、雕像、诗,以及一切模仿得很好的作品,也必然是使人愉快的”。据此,我们不难理解,亚里斯多德为什么会提出这种认识:某些对象本身(例如尸首或最可鄙的动物形象)看上去虽然令人感到讨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它们在艺术中得到的惟妙惟肖的模仿却会引起人们的快感。第四,揭示了艺术模仿的创造特质。亚里斯多德认为,艺术创造就是把事物的存在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例如诗人把事物的实体存在转换为语言符号的存在。因此,艺术模仿不只是对实在世界进行复制和抄录,而是在自然事物基础上的自由创造,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偏离自然。 亚里斯多德的“模仿说”在西方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家在同神学文艺观作斗争时,就是以亚里

斯多德的模仿说为武器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在与新古典主义文艺观作斗争时,同样利用了亚里斯多德的模仿说。

贺拉斯:他认为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已经懂得写什么的作家,应到生活中、到风俗习惯中去寻找模型,从那里汲取活生生的语言。 他认为,在创作选材的时候,务必选力能胜任的题材;用自己独特的办法处理普通题材是件难事,与其别出心裁写些人所不知,人所不曾用过的题材,不如把特洛伊的诗篇改编成戏剧。但是,又要不落俗套,不把精力花在逐字逐句的死搬死译上,不在模仿的时候作茧自缚。性格描写要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情节可以在舞台上演出,也可以通过叙述。通过听觉来打动人的心灵比较缓慢,不如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比较可靠,让观众自己亲眼看看。但是不该在舞台上演出的,就不要在舞台上演出,有许多情节不必呈现在观众眼前。 贺拉斯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等前人的“模仿说”,又加进了自己的一些新观点。他接受了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但他认为艺术并不是对自然的单纯摹写,艺术可以创造、虚构,只要合情合理,主张到生活中去寻找原型,从生活中汲取活生生的语言,所以,作家应该具有生活经验和真实情感。贺拉斯还把亚里士多德的典型化发展为符合合理原则萌芽的人物性格定型的观点,并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主张情节合情合理的思想,提出了古典主义的合理原则。他推崇古希腊文艺完美地形式,主张借鉴它的题材、体裁、结构,甚至语言。

差别:贺拉斯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和发展的。但从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文艺理论体系。后来贺拉斯对其进行了丰富,使其更加完整、全面。

2、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判断:“虚构文学将会没落,将来的文学以纪实为主导。”要知道这一判断产生的背景,了解其后写作实践中所发生的情况。

背景:这句话是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的“我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般将不再虚构文艺作品。作家们,如果将来还有作家的话,他们将不是编造,而是叙述他们在生活中碰巧遇上的那些有意义的,令人喜闻乐见的东西。”纪实文学取代虚构文学既是世界性的文学大潮,也是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袭击》发表在1853年《现代人》杂志第三期上,遭到了政府书刊检查机关的大量删改。对此,托尔斯泰非常气愤,他在给哥哥谢尔盖的信中说: “《童年》被糟踏,《袭击》也被书刊审查机关弄得面目全非,凡是好的东西不是被删削就是被篡改。”两年半的高加索军旅生活在托尔斯泰的生活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他把这一时期看作他生活中的最好时期。他的观点实际上是指脱离现实的作品将被淘汰,人民大众需要的是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

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新新闻主义”,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新新闻主义报道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不遗余力的刻画细节。新新闻主义被认为是20世纪实务新闻学最激进的一种报道理论。其发展的高峰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包括汤姆·沃尔夫、诺曼·梅勒、杜鲁门·卡珀帝和亨特· 汤姆逊。俄勒冈大学新闻学院于1995年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开设“创造性非虚构写作”的研究生课程,标志着新新闻主义作为一种20世纪重要的新闻学流派被学术界正式接纳。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报告文学的崛起,出现的“纪实文学热”。纪实文学,是一个与虚构文学相对应的概念,不是一种文体的名字,而是一个文学族系的总称,也包括报告文学在内。“纪

实”已成为不少中国当代作家的基本写作立场。这些作家的纪实立场明确而坚定,他们在近2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报告当下的纪实叙事,以报告文学最为典型。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的新闻性,文学对社会最快捷最准确的反应就应该来自报告文学。在文革刚结束的短短几年里,报告文学凭着自身的文体优势曾经赢得欢呼,得到信任。

3、了解讲义中所列举的从先秦到明清,历代文人所秉持的“经世致用”观点。要了解此类作家的姓名和代表作,并熟悉其代表作的写作特色。

孔子修订《春秋》,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司马迁著《史记》,韩愈《马说》,方苞《狱中杂记》,等。《史记》中的纪实性文字《荆轲刺秦王》,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特征突出。人物之间的心理冲突、肢体冲突,写得张驰有致,扣人心弦,连细节描写也经得起推敲。司马迁这种深入调查、据实描摹的写作态度,与其“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汉书·司马迁传》)的写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梁启超在其所著《清代学术概论》中讲到清代学术思潮时,将其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相提并论,认为清代学术思潮的兴起,是“对于宋明理学的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者也”,并说“当此反动期而从事于‘黎明运动’者,则昆山顾炎武其第一人也”。虽立论激越卓越卓绝,也不无根据。

经世致用思想源于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孔子曾深有感慨的说:“诵《诗》三百,授之以致,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在孔子看来,学以致用是最重要的。如果诵读《诗经》,却不会处理政务,不会开展外交活动,那么,读得再多也是没用的。他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也就是把对伦理道德的实践看得比知识学习更为重要。

北宋以后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想,始于二程(程颢程颐)。他们发挥了孔子上面的论述,主张“穷经,将以致用也”(《二程遗书》卷四)。南宋时期浙东学派的吕祖谦极力主张致经史以致用,反对理学的空谈之风。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更是猛烈抨击义理之学,提倡以适用为主的经世思想。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因为有顾炎武、黄宗义、王夫之、李顒、傅山、颜元等人的提倡,蔚为大观,形成了一股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社会思潮,发出了“高论百王,不如宪章当代”的呼喊。这些学者有感于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深切意识到徒讲义理的书生不研究社会现实问题给国家名族造成的巨大灾难,因而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主张钻研经书要与研究当代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在阐释古典经义的同时,升华出自己的社会见解,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进而改造社会。他们在政治上反思或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在经济上反对土地兼并,在教育上抨击科举考试和八股文,在哲学上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成为中国启蒙思想的先驱。朱舜水(明末清初)把经世致用思想概括为“经邦弘化,康济艰难”八个字。这种社会思潮,经魏源、龚自珍延及近代的张之洞、梁启超,具有浓厚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救民精神。

南宋时浙东学派中以吕祖谦为首的金华学派提倡经世致用,主张治经史以致用,反对当时的理学家奢谈心性命理的空疏之学。但金华学派对朱陆理学的争执却采取了调和折衷的态度。而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把经世致用之学与功利之学结合起来,对理学的空谈,作了猛烈的批评。

写作实务部分:

1、当今之世,科技手段高度发达。人们对事实的认知,手段越来越丰富。如此丰富的认知手段,对纪实写作注定会产生影响。

当今之世,人们观察、记录事实的技术手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影像器材的高倍率、大广角等光学镜头,极大地延伸了人们观察客观现实的目力;音影摄录设备储存音影信号的介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记录事件的手段,丰富了记录事件的信息量。

许多纪实作品的作者是经过一定时间的拍摄和录音后,回来后再对照影像画面,或者重听现场录音,来进行纪实写作的。纪实写作在内容、形态、体裁、文本等方面,都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

例如古今中外大量的美术作品,它们有的原本就是具体的人或事的真实记录,有的则是对历史真实面貌的艺术反映。对于前者,自然可以紧贴事实原貌描写出来;对于后者,则需要写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适当地加以提炼和概括。

“纪实”是作者以自己的立场、道德观、是非观,对事实材料进行整理、取舍、加工之后的作品。我们一般所见的“纪实文学”显然都属后者。当一种文学现象成为热点的时候,人们对它的谈论虽然热烈,却往往失之偏颇,倒是在风头过后再回头审视它,反而可以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上世纪80到90年代出现的“纪实文学热”已经消退,纪实文学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深入思考纪实文学的时机也随之到来。纪实写作以及较好地完成“写什么”,“经验”显得十分重要。经验有两种,一种是狭义的经验,包括个人的具体经验和从生活中耳闻目睹直接获取的各种经验;一种是广义的经验,这包括很多间接经验,比如通过教育和阅读而获得的经验。对于纪实写作来说,似乎这两种经验缺一不可。

一般说来,纪实文学创作活动的范围大多在历史社会生活的圈子之内。因为纪实文学是对题材对象的一种被动接受,它更多感兴趣的是那些历史上曾经发生,但人们又知其不祥的对象。例如名人秘闻、宫闱斗争、战争内情、事件本真等等对象。纪实文学作家用力的是对于历史的接近,是力图通过自己的调查和表现尽可能地恢复对象的原貌。虽然说,不少纪实文学所表现的内容,对于人们认识了解历史对象多少会有所帮助补益,但这样的对象大多都已经是过去式的内容,它所具有的作用和造成的结果已经凝固或无法改变。所以,这些即使是对于今天的人们是新鲜的消息,也有很多失去了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力量。更多的时候,只满足人们窥探的好奇要求。纪实文学的写作主要是对历史的访问调查,虽然接近第一手的材料也不容易,但毕竟相对要稳定和简单一些。所以,在纪实文学写作时,谁占有了材料,谁就接近了权威。而作家个人在写作中的作用、水平能力等就表现得不很明显。更重要的是,历史就像天空的浮尘,像蓝天上的虹霓,消失了的,人们就很难将其复原。所以,纪实文学永远不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充分原本真实的对象。所以,在肯定存在着不完满的对象内容面前,人们有理由对这样的作品持有疑问。

2、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说:“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这是对人们认知客观事物过程的生动表述,同时,这也是我们在纪实写作中搜集写作素材的有效手段。

我们对事物的观察,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不一定局限于“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两种官能。人体的所有感官,都是认知客观外界的工具。这是因为,纪实写作的作者所面对的客观事实,往往并不是人的肉眼所直接观察到的事实,而是记录在不同介质上的事实。

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认知特征愈显突出。例如《大国崛起》第二集《小国大业》中,作者用弗美尔画笔下一位厨娘的写实形象,来描述17世纪荷兰社会的经济生活环境。参照当时的其他文献,这样的描述合情合理,并非杜撰。所以说,观察事实已经不仅是作者亲眼所见的事实,而是大大超越了这个范围,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指出的“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

一、学会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提

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写作,第一要观察。”因此,要积累材料,首先要学会观察。

1、走进大自然。2、走进生活。

二、善于搜集。搜集材料的渠道很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中文名著等等。可搜集的内容也很多:名言警句、优美诗文、精彩语段、诗词歌赋等等。只要善于搜集,便能开拓视野,丰富自己的写作资源库。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以尝试这些一些文章赏析类的小作文。

1、呼告式抒情段2、比喻式抒情段

三、注重积累。写作中,一定要把观察、搜集到的材料积累下来,同时加以分类整理,就能为己所用。

如对立论文开头的方法,就可以归类整理:

1、点题开头法。2、故事开头法。3、设问开头法。4、对比开头法。

像这样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既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有可以引发我们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写出科学、有分量的文章。在对材料的归类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才能发现生活事件和人情物理中的美点、亮点,为我们写作提供用之不竭的源泉

3、了解夹叙夹议这种写作手法,尤其要了解在电视纪实体裁的写作中,这种表现方法具有特殊意义。

夹叙夹议,就是边叙述边议论,亦即通常所说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是一种可以融理、事、情于一体,把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的论述方式和方法。对于电视评论来说,善于夹叙夹议,等于掌握了适应电视的传播方式、深入浅出地说理,是让观众经由具体事实理解政论性内容的有效手段。举例:比如课堂观摩的样本“假记者现形记”。

4、重点了解“升华画面”的各种写作技巧。要了解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布隆,在其课程中引述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关于“升华”的观点。要了解它和纪实写作中的主题升华有何异同。

重点是:1.高度概括2.比喻手法3.对比手法尤其要结合写作实例来理解。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他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个性结构学说,还发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学学说,如有关焦虑、防御功能、阉割情绪、抑制和升华等。升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

纪实写作中的主题升华:你时常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并保留着对客观事物、青春以及万物有一种观赏态度。再要加以勤奋好学的精神,持之以恒的磨练自己。要学着用心灵去洞察人世间属于你或者不是你的人生事迹。一、托物寄意:所谓“托物寄意”,就是在对某种事物进行足够的吟咏、描述之后,顺势表达出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或观点。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构思写作的方法。作者描绘事物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这种事物,而是为了引出一种见解、一种哲理。二、写物喻人:写物喻人的美文时时都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一种比较通俗的美文表达技法,它构思的着眼点就是“由物及人”——在对某种事物进行描叙之后,引起对某一类人的的评赞。其写法往往是先情感丰富地描写“物”,再通过联想颂“人”;对“物”写得多而细,对“人”则点出、点到为止。 三、物我交融:“物我交融”是借物写人的一种技法,用这种笔法写来出的文章,既是在写“物”,也是在写“我”——这里的“我”是作者自己。 人们在生活中往往能想到、谈到、看到、遇到能触动自己情怀的事物。在这种事物面前,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经历,自己的遭遇,自己的成长等等。于是有的人就会把这种联想化作文章——巧妙地把自己与引起自己联想的“物”放在一起来写。

篇二:《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记录范例》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记录范例

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记录范例

访谈时间:2010年3月1日

访谈方式:面谈

访谈人:杜建丽

被访谈人:某高中主任杨老师

被访谈人简介:杨老师,市级优秀教师,某高中主任。毕业于郯城二中,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初中教学,后被一高中发现,转到此高中教学,2005年荣升为该校主任。从乡下教师,到城镇教师,再到主任,他对教师这一职业是这样认识的:用心教育,成人才能成才。他认为“春风不叫一木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得到同事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是位成功的人民教师。

问: 李老师您好,好久不见了,您是我高中三年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还是咱学校的主任,无论是师哥师姐,我以前的老师还是咱班的同学对您的评价一直都很好,是位教师行业的佼佼者,相对您的一些经历、经验、观点进一步了解一下,首先是什么因素促使您走上这一岗位的呢?

答: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呀,不过倒是可以简单的回答:对教师职业充满了热情,喜欢与下一代在一起交流。

问:您最终是如何走上这一岗位的,直白地说您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 答:考大学考的是师范类学院,毕业分配加入了教师行列。

问:就您的工作而言,您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答:最喜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活泼。最不喜欢捣蛋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及必不可少的社会应酬。

问:您觉得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答:关心、尊重、爱护自己的学生,要有职业道德,明确职业责任。

问:您觉得在这个岗位上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或者说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什么素质是最重要的?

答:一是深厚的与课程相关的知识、有效的教学方法,娴熟的沟通技巧。二要尊重孩子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要把尊重学生作为自己学习的基础。三要有创新的能力。

问:您认为作为大学生,如果打算将来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您觉得,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机会提高您刚才所说的这些素质和能力,哪些课程会比较有帮助?

答:首先要学好专业课程,其次要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口才及与人沟通的能力。特别要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问:目前这个行业的人才供求关系怎样?

答:明显的供大于求。

问:您如何看待咱教育领域的工作方式在将来的变化趋势?

答:这个问题分条来说吧。一,文化引领发展:通过人治来实现制度规范,逐渐形成一种价值观,再价值观的引导下前进。二,多媒体的应用。三,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促使师生互动,变教师主导为教师引导。

问:据您所知,从事这种工作的人的发展前景怎样?

答:不同人前景不同呀!大部分终身从教,安贫乐道,转行的较少,走上领导岗位的也较少。不过就业压力很大呀,真心希望教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人物纪实报道范文 先进人物纪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