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对策》
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对策
大悟县刘集镇中学 杨志清
面对目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个人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学校、在教师。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 实践证明,学校和中学教师,在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开展中学生健康心理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加速教育“转轨”进程等,就是我们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对策。
1. 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自身健康心理素质,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中之重。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高尚品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全面和谐的跨世纪人才,学校教师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师的衣着、表情、言谈举止的风度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可能直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中,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教师无声的语言悄悄打动学生的心,达到效仿疗法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健康地成长。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中学教师十分有必要全面深入地学习教育心理学,并逐步自觉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去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每一位中学教师都应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可以不喜欢学生的一切,但必须承认学生是有价值的人。学生由于知识不足,自我意识的脆弱,他们主要是通过父母、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来获得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的概念的,其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尊、自信都受成人的评价和态度影响。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他会深信自己无用。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教师是表率,其自身的心理健康与否也是影响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本人的心理障碍会导致对学生的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失败。所以,教师也有自觉地调适自身心理状态的任务。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对自己所培养的“精神产品”高度负责,不以自己的情感因素横加干涉教育行为。如有不悦,应及时进行自我排遣,或向亲朋好友倾诉,或去医院找心理医生咨询,万万不可把目标转向成长的“幼苗”。要知道稚嫩的幼苗是经不起“摧残”的,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使他们心灵遭受极大的痛苦
2、培养中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意志,是解决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学校教师要帮助中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目标,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才能激起学生的自信,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回,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才能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自我设计、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不断地去进行自我完善。如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我是社会的一员,“人人需要我,我要为人人”的责任感,从根本上消除猜疑和狭隘等不良的心理。
3.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各学科教学之中,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良策。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制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变以往只看成绩不看能力的测验评价方法。中学要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负担。优化课程结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一定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的基本素质的需求,充实并丰富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内容;二是删减目前中学教材的某些内容,降低某些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中选修课、活动课的设置,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种学习是在比较放松中吸纳知识与技艺,不会有过重的负担。 在教育中积极地挖掘教育思想,多给学生一点爱,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埋怨,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应主动关心帮助他们,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教给他们克服困难的方法,在克服困难中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忍受挫折的能力。
4.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等,使学生的心理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另外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会演、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等,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力的能力,在活动中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舒解心中的压抑和焦虑,在交往中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和乐观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对不良心理反应进行疏导。实践证明,经常参加集体文体活动的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化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方面的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因此,学校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6、培养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和沟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然而,由于不少中学的教育以升学为目的,以考试排榜为特征,过分强调学生之间的竞争,导致学校生活紧张、单调。加之现代家庭住房单元化,独生子女增多的特点,从客观上束缚了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结果造成了同学之间情感淡漠,师生之间缺乏信任。这样的班集体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也就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学校应通过课程、讲座、咨询、讨论、学习小组、实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使学生在日常交往群体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取得进步,克服紧张、恐惧、自卑、孤独、偏见、敌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倾向。
7.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要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培养方式和社会的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社会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或通过家访互相交流,让他们畅谈教育子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舒适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处事的心态平衡健康与否,将事关他们适应挑战的成败,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兴衰与存亡。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因此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应该积极关注中学生效率健康问题,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篇二:《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为了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现状,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对前进路中学三个年级的11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表明,总体情况是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体现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不同的项目上。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注重对专业教师的选拔和培训、重视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为学校的教育者及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提供了参考价值。
一、调查研究目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因为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据外国学者估计,中学各年级学生中,约有15%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问题,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包括情绪障碍,不良习惯,性格问题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为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时代的命题,为能够及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我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试图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规律,以便为自己和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心理学研究依据。
二、调查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前进路中学一、二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和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为被调查者学生保密,维护其个人稳私权,体现心理健康调查的原则性)。
三、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健康除了身体无病外,还要具备心理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备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连续统一的人格及对己,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
2、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我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与现实感,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个性发展
的良好性四个方面。
(1)中学生学习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
通过调查学习适应性,大体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种类型占26%,从调查问卷中可知:对于无老师看管的自习课他们会自觉学习。而第二种类型占60%的学生会选择小声聊天或讨论学习。令人遗憾的是第三种类型10%和第四种类型4%的学生会选择看杂志漫画或干脆睡觉(以下用A,B,C,D四种代号表示四种类型)。当回答对考试的感受时,A和B学生表示喜欢做些难题,而C学生感到怕,D学生则表示无所谓。当问卷中提出老师讲课出现错误时只有30%的A学生敢于提出来,其它(包括B,C,D)的学生都选择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议论。这也可见传统教育中“教师绝对权威专制”的弊端。对于学习的目的性,A学生表示学习一技之长,B,C学生表示如父母所愿,或考上大学有个好出路,而D学生表示不明确。
(2)学习自我认知与现实感。
自我认知指对自己的心理过程与特征及其表现的认识,而现实感则指个人对自己同现实之间关系的认识。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恰当。在对现实的感知能力上,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现实,并根据对现实的认识来给自己做出恰当的人生发展定位,有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自我价值体系。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按计分方法把学生分为四种价值类型: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实型的中学生顺从社会规范,积极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内控和自我导向表现,重视传统和社会评价。从众型的学生相当顺从社会规范,但这种顺从是他人导向的随波逐流,也有享乐主义,及时行乐的倾向,顺乎自然生活方式,倾向于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对于道义及人情这类价值不甚注意,认为金钱至关重要,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会规范,回避人际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价值取向,所持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中学生人际关系。
中学生人际关系包括同学之间的关系,异性同学的关系,和师生关系。
在我的调查问卷中分数最高为10分,表示人际关系最好;最低为0分,表示最差。调查结果只有17%的学生达到8分以上,表示人际关系较好的类型;40%的
学生达到6分—8分数段,表示人际关系一般;有43%是不及格的,人际关系较差,突出体现的问题是:当问及“你喜欢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吗”时,有81%的学生都答会,当问及“你的好友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时,你会真的感到眼红,妒忌吗 ”时,70%的学生答会的,这是令人心颤的回答。也许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记名的调查中学生才会说出自己的“丑陋”,但确是非常真实的一面。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做到在精神上成为学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这样才有师生之间真正的心灵沟通,帮助学生解除困惑,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和生活。
(4)中学生的人格特征。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修订出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其中把学生人格倾向分为八个方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对初一、初二684人调查结果如下:
人格倾向 百分比
学习焦虑 43%
对人焦虑 36%
孤独倾向 13%
自责倾向 9%
过敏倾向 2%
身体症状 9%
恐怖倾向 2%
冲动倾向 7%
3、初中生主要的心理特点。
(1)抽象能力有较好发展,独立性要求高,不愿接受约束与限制。
(2)情感容易激动,心里话愿和朋友谈,但不愿与家长,老师谈。
(3)学习自觉性较高,但也容易表现出独断性,争强好胜,坚持错误,但仍稚嫩。
(4)能根据社会要求约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较好。
(5)理想逐步向概括性发展,能够对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点加以分析。
(6)对人生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对人生和世界评价带个人人性特点。
四 讨论与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调查资料显示结果是不容忽视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为让教师们培养出健康向上,求知进取的二十一世纪接班人,提出以下建议:
1、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观念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
高。
2、学校开设心理咨询辅导。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产生。
(2)开发学生各种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3)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
(4)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5)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3、学校内形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体制与教育形式。
(1)进行群体辅导,个别辅导.
(2)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包括智力发展情况,非智力发展情况,学习成绩,职业兴趣,学习态度方法等)。
(3)组织心理辅导专门活动与训练,进行个案(特殊学生)研究。
(4)严格遵守心理辅导咨询的保密性原则。有合格的心理辅导工作者(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的知识能力结构,健康的情感和坚强意志,健全的人格特征)。
篇三:《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内容}.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实践课题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姓名王雪教育层次专科学号20097370040010省级电大山东电大专业教育管理分校枣庄电大指导教师王德山教 学 点枣庄电大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调查的目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各界和教育共同的焦点及热点。因为现 代社会变得地十分复杂,由于家庭的不稳定,还有各种因素无不影响 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某些学生来 说,无不是很困惑的事情。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 况令人担心。据各界学者估算,中学各年级学生中约有大部分的学生 具有各类不依的心理问题,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包括 情绪障碍、不良习惯、性格问题等等。本文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 些问题进行探讨,试图分析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为中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提供更好的依据。 2、调查的意义 人的心理健康的水平高低取决于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至一个民族文明 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社会动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 的不断进步,心理健康日前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中学生面对生活 节奏的变化,学习压力的变大,新旧观念的不同,特别是随着应试教 育渐渐走向素质教育的轨道。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增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地引起教育者各方面的关注与重 视。 为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剖析,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分 析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并对此采取有效的政策,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全民素质是不可否认的问题。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 是心理健康问题发展的首要问题。然而,面对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 家庭教育的软化,不少中学生都存在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影响着他 们的身心健康。那么,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有哪些?其影响的因素 有哪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依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我们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二、调查的过程与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调查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七年级十八班、七年级十九班、两个班 级共有学生 181 人, 实收有效表格 9089 份, 其中七年级十八班 41 份, 七年级十九班 498 份。 2、调查时间:2011 年 5 月 23 日 3、调查地点: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 4、调查内容: 在调查中,我将我调查的的几个方面——强迫症、偏执、敌对、人际 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内容}.
、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 心理不平衡等问题作为调查的重点内容。5、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在调查过程中,我共发问卷 17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9089 份。问答 卷共有 60 条目。分为强迫症、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等十大 部分。问卷每个条目后设五个选择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填表,针对较为严重的给予措施。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 、总体水平 从测试结果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不存在问题的, 完全健康的,平均得分在 2.0 以下的学生共有 30351 人,占抽样的 3457.2430%。 存在轻度问题, 平均得分在 2 分—2.99 分之间的, 4631 有 人,占抽样的 5234.0983%。存在中等程度症状的,平均得分在 3 分— 3.99 分的,有 187 人,占抽样的 27.0386%。存在较重症状的,总平均 得分在 4 分—4.99 分之间的,没有。 与国内相关研究比较,心理完全健康者所占比例较高,心理存在 轻度问题或存在中等程度症状的,和存在较重症状的所占比例偏低, 说明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2.2、在各内容量表上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强迫症状: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反复数数,总 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总害怕考试成绩不好等强迫症状。有 46 人 在 3.0-3.9 之间,占 5.19%,有 7 人在 7 分以上,占 1.24%。 (2)偏执:该因子反映受试者觉得别人占自己便宜,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对多数人不信任,别人对自己评价不适当,别人跟自己作对等偏 执问题。有 18 人在 3 分以上,占 2.03%,有 5 人得分在 4 分以上,占 0.56%,严重偏执,且都是女生。 (3)敌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控制不住自己脾气,经常与别人争论,容 易激动,有摔东西的冲动等。有 56 人较严重,占 6.32%,4 人很严重, 占 0.79%。 (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别人不理解自己,别人对 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别人伤害,对别人求全责备,同异性在一 起感到不自在等问题。有 48 人较严重,占 5.42%,12 人很严重,占 1.35%,且多数是女生。 (5)抑郁: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生活单调,感到自己没有前途,容易 哭泣,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问题。有 89 人比较抑郁,占 10.0%,有 49 人严重抑郁,5.53%。 (6)焦虑: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紧张,心神不定,无缘无故的害怕, 心里烦躁,心里不踏实等问题。有 64 人比较严重,占 7.23%,有 28 人严重焦虑,占 3.16%。 (7)学习压力: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学习负担重,怕老师提问,讨厌 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和讨厌考试等问题。有比
较严重的 135 人, 占 15.25%,但严重的只有 35 人,占 3.95qo。 (8)适应不良: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对学校生活不适应,不愿参加课外活 动,不适应老师教学方法,不适应家里学习环境,情绪不平衡等问题。 比较严重的有 32 人,占 3.6%,但严重的有 12 人,占 1.35%。(9)情绪不平衡: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情绪不稳定,对老师和同学以及父 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