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名字的来历评语 我名字的来历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评论历史人物的一种好方法

有的史书是边述说事实,边写作者或别人的看法。但作者或别人的看法不一定会被后人接受。例如,对秦始皇的评论就出现多次反复。其实后人最想知道的是,秦始皇究竟真正干了那些事?详情知道了,大家对秦始皇就基本上心中

有数了。

有句名言:历史是自己写的。它至少含有下述意义:若不根据他做过的事情来评论,别人对他用多少贬义词或褒义词,都是毫无说服力的。例如对毛泽东的评论,若随便用许多贬义词,谁也超过不了蒋介石国民党。若随便用许多褒义词,谁也超过不了林彪和四人邦。[不过,最近发现有人已接近林彪的水平了,例如,林彪说,毛泽东这样的人,人类几千年才出一个,有位网友说,六千年才

出一个。比林彪说的数据还精确。]

如果不随便用许多贬义词和褒义词,而是讲出真情,大家才会信服,而

且避免了没完没了的争论。

所以作者认为,只写历史人物做过的事情,不加任何评语,是评论的好

方法。可以称之为原汁原味的评论,因为

1 读者能在不受外来影响条件下,完全独立的根据事实来思考和评价。 2 不会引起无谓的争论。我们经常看到,争论往往毫无结果,谁也说服不了

谁。

3 由于大家都知道了事实,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家心中得出的评价中有一

种必占大多数。

4 占大多数的那种评价就是民主评论的结果,因为谁也没有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到一定时候占大多数的那种评价就会自动溢出被全民知道。并会被愈来

愈多的人所接受。而且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因此,边核实边公布是好的评论历史人物方法。核实,是为了把真象告诉人民。公布,本身就是评论,因为它会引起人民内心的思考和看法。 由上面分析可知,只公布历史人物做过的事情,不加任何评语,是评论

的好方法。民主,客观且公正。

第一,评价历史人物首先要订正一些最基本的历史事实。

占有材料,弄清历史事实,是进行历史研究的最基本的条件。弄清历史事实,才能准确判断。要弄清事实,不仅要详细地占有材料,还要对材料进行分析,作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考订工作。

立传以前,先编《年谱》,是一个好方法。在我看过的各种《年谱》中,以梁启超年谱(《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那种编法用处较大。它把谱主的言行、著述,包括公私信件等所有资料,都按顺序逐年逐日的排比出来了,让人看了一目了然。我们尽管也可以不同意编者的观点,但是其方法却很值得借鉴。总之,我们必须按照毛主席所指出的那样做法:“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

必须纠正所谓资料和考证工作是资产阶级学者的事,而马克思主义史学只是研究理论就行了的错误观点。理论如果不以史实作基础,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空中楼阁。我们看马克思是如何写《资本论》的,就知道上述说法是如何荒唐可笑了。

第二,评价历史人物要分析历史人物成长的时代和各种社会条件。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已是史学界公认的了。但是,他何以能成为这样的人物,这就需用历史唯物主义加以科学的说明。

论者往往都指出了这一事实,即: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期间,就较早地接触了马克思主义。这当然是对的。但,人们不禁要问:梁启超、朱执信等在辛亥革命前留日期间也接触过马克思学说(梁在1902年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麦喀士”,即马克思;朱在1906年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中,就介绍过马克思、恩格斯和《共产党宣言》的要点),他们那时何以未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当然要探讨多方面的因素,但首先还是需要从时代条件上来分析。

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加上李大钊的一些个人条件,如:在日本接触马克思学说较早,有积极的爱国主义精神、急进的民主主义思想、朴素的辩证思想,等等,因而他在十月革命后才能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是历史的老问题了。我们当然是应该首先肯定前者,其次才谈得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三,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处理好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1956年6月,邓颖超同志在和作家韩素音的一次谈话中,把中国人民比作大海,把领导人比作浪头上的“白色泡沫”,“大海生下这些白色泡沫,负载着这些白色泡沫,这些白色泡沫常常更生,但是如果没有大海,这些白色泡沫就不存在了”(韩素音:《早晨的洪流》第一部,香港南粤出版社1974年版,第1页)。这个形象的比喻,深刻他说明了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历史上有许多风云一时的人物,正如迅速消失的“白色泡沫”一样,只是昙花一现!而那些永远不脱离人民这个大海的人,却能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端,永葆青春,万世流芳!

正确评价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四,评价历史人物要具体地分析人物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

每一个历史人物,不管他是多么伟大的人物,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周恩来同志在1949年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号召学习毛泽东时说:“毛主席是从旧社会生长出来的,他否定过去,发展成为今天这样,是有一个过程的。”我觉得把人物思想发展的过程,分析得比较细致一些,才能符合或接近历史的实际。

我们有些传记作者往往把人物简单化了。只要是正面人物,几乎从幼年时代起都是“天才”,都是“神童”,造反精神都很强,二91都是百分之百正确。而一旦被打倒,又全部皆非。这种写法都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第五,评价历史人物不要回避和篡改历史事实。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从这个社会生长出来的革命人物,也必然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有些史实,我们不应回避,而是要去科学地说明。例如,李大钊早年怎样去日本留学和怎样到北京办《晨钟报》(后改《晨报》)便不能不提到研究系的汤化龙。又如李大钊在北方怎样利用吴佩孚开展工作,便不能不提到吴的幕僚白坚武。可是,我们有些同志在涉及到这些人和李大钊的关系时,往往略而不谈,或者语焉不佯,好象讲清楚了就有损于大钊同志的声誉。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大钊同志虽然早年和这

些人有过关系,但很快就和他们分道扬镳了,这有什么可忌讳的呢?讲清楚了,可以使人从中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相反,则使人们只看到一些偶然的现象,而无法对历史作出合理的解释。

尤有甚者,我们一些同志看到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些文章中夹杂有错误观点时,往往表示惊奇,因而大加斧凿。有的文集编者,在删节了原文后,甚至连删节号都不保留。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历史问题是可以从历史上说得清楚的。有些问题,也不是什么错误观点,只不过是客观史实而已。例如,李大钊在1918年所写的著名论文《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于列宁的名字之后,也提到了托洛茨基,这有什么可怪呢?因为托洛茨基是当年苏维埃红军的负责人嘛!如此等等,还是以保持历史原貌为好,后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人民日报》曾转载过江西同志的一篇文章,呼吁:请勿在历史文件上滥施刀斧。讲得是很对的。我们的史学工作者(包括资料、档案工作者)是否可以这样相约:对待历史文献,除作者本人有权修改自己的文章外,任何个人不要擅自更动。编者如果有话要说,可以采用说明或注释的办法表达。 第六,评价历史人物不要被现象所迷惑,而是要通过现象,看出本质。

以李大钊《狱中自述》为例。从现象上看,这似是一篇“供状”,其中不仅讲到本人历史和国答了法官的若干问题,最后还有望“宽大处理”的字样。“四人帮”正是以此来攻击大钊同志并要把他打成“叛徒”的。 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地细读《自述》,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得出和“四人帮”完全相反的结论。只要指出以下三点,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1)李大钊虽然讲述了自己的历史,但只是亮出了自己在国民党中的公开身分,丝毫没有提及在共产党中的身份,甚至连是否共产党员也只字未提。

(2)在约三千字的《自述》中,回答了若干问题(这些问题是为什么寄居于庚款委员会、联俄问题、中俄有无密约、经费问题、左右派问题、工人有无暴动计划),但没有一字一句是暴露组织、泄露秘密和损害同志的。回答内容完全是应付敌人的,因此使敌人从《自述》中毫无所获。

(3)至于里“宽大处理”的词句,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呢?当时和李大钊同时被难者共二十人,其中多数为青年学生。李大钊为了掩护和救出这些青年,在《自述》的最后讲了下面一段话:“今既被捕,惟有直言,倘以此而应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自己把责任担起来,牺牲个人,掩护同志,这能说是“叛徒”行为吗?恰恰相反,这段话正好显示了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现在,革命博物馆已经把《狱中自述》公开展出。我认为这样很好,是非自有公论,也是对“四人帮”那样垄断资料、信口雌黄的一种有力批判。

在历史人物中,这种现象,恐还有不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实事求是地做出公正评价,而不能象“四人帮”那样断章取义,抓住片言只语,随意加人以罪名。

第七,评价历史人物既不要苛求,也不必溢美。

对历史人物不要苛求,但也不要溢美。溢美,便失去了真实。这种毛病,容易发生在对一些正面人物的评述上。认为大方向没错,渲染、夸张一点,也没有什么。这不是一个严谨的历史工作者所应采取的态度。

因此,我们的传记作者,对于有些未经查实的传说、回忆和某些文字记载,即使很形象、很光彩,作为文学作品可以写,但作为科学的历史还是以先不写为宜,待查实后再写。文学作品允许写出可能发生而不必实有的情节;而历史著作只能记述已经发生过的事实,不允许想象和夸张。

第八,评价历史人物要进一步拨乱反正。

在“四人帮”猖狂的十年里,不仅制造了大批的冤案、错案、假案,而且对许多历史人物进行了歪曲和诽谤。在评价历史人物上拨乱反正,还是需要一番艰苦的斗争的。

“青史凭谁定是非?”这是一百多年以前,林则徐在遭到投降派的阴谋陷害后所发出的感叹。一百多年后,受到“四人帮”陷害以及受到株连的同志,仍然有着这样的感叹。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同志在听到有人要给自己的战友写传时愿意倾囊相助的原因。看来,继续清除“四人帮”的流毒,为广大的革命烈士和在历史上有过贡献的人物树碑立传,还是一件十分迫切和十分繁重的任务。

第九,评价历史人物要顾及全面。

我们不仅要给正面人物立传,也要给反面人物立传。司马迁著《史记》,就写出了各个方面的人物。

既为帝王将相贵族等上层统治人物作传,也为游侠、刺客、医生、卜者、商人、俳优等社会各阶层人物作传。

四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在提倡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也是号召要编出正反两方面的资料,要从多方面去分析,“然后才有可能作综合的研究”。因此,我们评价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人物,不仅要写出革命史上的烈士,也要写出清史、民国史上的各种类型的代表人物。这两方面的工作做得有成绩了,一部可读的中国近现代的信史就不难出现了。

评价正面人物易于溢美,而评价反面人物又易于简单化。这也是需要注意的。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都不能是千人一面,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袁世凯不同于慈禧,蒋介石也不同于汪精卫。

中国近现代史上还有过许多前后期变化很大的人物,有的由好到坏(如陈独秀),有的由坏到好(如杨度)。有的甚至更为曲折和复杂。对于这样一些人物,我们更要谨慎地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给以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其本来之是,非其本来之非,功就是真正的功,过就是真正的过,既不因功而掩盖其过,也不因过而抹煞其功。只有这样,我们的历史学才可能成为科学,而不至于像实用主义者那样,把历史弄成可以随意打扮、随意涂抹的女孩子。

第十,编写和讲解人物传记要寓论于史,力求形象化。

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是具体的。我们的人物传记和课堂教学,也应该生动具体地反映出来。司马迁著《史记》,不是给人物写履历表,而是塑造形象。他掌握了大量的真实可靠的材料,抓住几个典型,用生动的语言,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因而使人们久久不能忘记而千古流传。从这些形象的记载中,使人们也清楚地看出了作者的观点:有褒有贬。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寓论于史。

一般说来,写人物传记,对于尽人皆知的教科书上的背景材料不宜枯燥的罗列过多,而应画龙点晴,学习上述的那种写法。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兼回 ——论坛里对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

首先,什么是历史人物呢?

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的人。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许多著名君主和名将贤相。这些君主和将相的政绩有的与国家统一局面的形成相连;有的同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发展共生;有的同多民族国家的管理与巩固同步,而大多数是兼而有之。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进步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对他们做出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树立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观点。

1.摒弃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一活动又为精神财富的创造发展奠定了基础。即这种创造是指全面的创造,包括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和文化活动等各方面。所以,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任何夸大个人的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是应予摒弃的。如陈寿《三国志》中乔玄曾这样评述曹操:“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这里陈寿就片面夸大了曹操的个人作用,唯物史观并不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他们的重大作用主要反映在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历史的发展方面,所以,他们的出现既有历史的必然性(所谓应运而生),又有历史的偶然性,是两者的辩证统一,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所以,要善于把握个别人物身上所表现的偶然性,从中揭示出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必然性。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从来不否认个人(主要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但对于个人的作用,必须区别他们活动的性质。

2.确立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标准,即以其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出发考虑,而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与时代潮流、民族团结与进步、经济文化的发

展、人民愿望与利益等方面。凡是能顺应、符合、促进以上方面的,就应该肯定;反之,则要否定。这是一个科学标准,它和任何形式的阶级偏见划清了界限。例如封建史家总是带着仇恨的心理去评价农民起义,说他们是“盗”、“贼”等。还有以往的旧史家,评价历史人物,总是过分看重个人的天赋、性格、意志、品质等对于历史人物活动及这些活动结局的影响,这当然是不科学的。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商鞅行法于秦,但终遭车裂的历史过程时写道:“商君其天资刻薄也……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其实,商鞅一类法家人物“刻薄寡恩”,并非出于“天资”而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是阶级的品格。只有基于此,才能合理解释商鞅的被害,才能说明只有这种斗争才会带来当时的伟大社会变革。据此才能正确评价商鞅。

3.具体地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都是时势造就出来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一定影响力。任何伟大的历史人物,归根结底总是时代的产儿,总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系,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去评价历史人物,不是苛求古人,就是把古人现代化。因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地位时,首先要具体地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例如评价秦始皇,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我们看到的似乎仅仅是“好大喜功”、“暴虐无道”。可是,只要我们面对历史事实,具体分析当时的时代要求,就会看到封建制代替奴隶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代替分封制、政治经济统一代替诸侯战乱纷争的历史要求,为秦始皇提供了施展雄才大略的历史舞台,为他一系列好大喜功的作为提供了历史依据,历史肯定了他顺应历史发展所迈出的步伐。

4.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评价历史人物常遇到功和过的问题,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都要作辩证的、具体的分析。坚持一分为二的、发展的观点,避免简单化、绝对化。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看到历史人物促进历史发展的进步的一面,又要看到其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的一面。还应看到两方面谁主谁次。如隋炀帝有功有过,但罪大于功。在封建社会中,一些帝王将相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顺应历史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但由其阶级地位所决定,又有压迫奴役本民族或异族劳动人民的一面。只讲一面,一叶障目,则失之片面;如果功过不分,一团漆黑,那更武断。正确的方法是分析当时的社会矛盾,找出社会发展的趋向,分析历史人物的言行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对历史发展所起的客观作用,并以此去判断他究竟是功绩占主流还是过失占主流。

5.具体评价时还应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包括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历史人物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以秦征南越为例,战争使百姓深受其苦,这个战争本身是非正义的,但在客观上造成了各族的接触,加速了南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因此,从全面和长远来看它的客观效果,还要肯定它的巨大进步意义和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总之,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可采用下列思路:1.分析背景,明确时代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其在历史上的贡献、地位和影响;2.从现实需要的角度分析其措施和作用,论证其是否解决了现实问题,满足现实需要的程度如何,是否合乎时代的要求,是否推动了历史发展;

3.从时代和阶级特点的角度论证其时代局限、阶级局限和阶级实质。

此外,我提出一个个人见解,就是对历史伟人不能进行道德评判,亦即道德评判不能改变伟人的历史地位。在常人看来的十分重要的如男女生活作风问题,或者真诚虚伪问题,对于历史伟人来说,都不成其为问题。因为有很多问题,不能证实。即或证实,我看也毫无意义。因为,这些都是小节。

历史学者评价历史人物,是看他的大节,而不是小节。搜索细节、小节,那是小说家的事。

篇二:《学生评语》

谢晓欣同学:

你性格温和,文雅秀气,待人谦恭有礼,和同学的关系比较好,乐于帮助同学,学习积极主动认真。老师很欣赏你的写作能力,希望你在假期多读点文学作品,多写写。如果能够在学习方面再多下点功夫,你的成绩肯定会更好的。老师期待着你更大的进步。 黄雯婷同学:

你在班里从不张扬,总是默默无闻的,但这并不影响你在同学们心中的威信,因为你用自己优秀的学习成绩证明着你的实力。你是一个性格温和,思维活跃,善于思考问题的女孩。在学习上,你非常努力、勤奋,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很强,你是班里的学习好榜样。生活上你喜欢关心同学,积极参与班里的各项活动。你学习成绩优异,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你更加努力。

黄琦琪:

你性情温和,在课室总是默默地学习。期中考试成绩有所进步。能够遵守学校的制度,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但有时有一点分心,老师觉得你容易受人家的影响,平时有什么话,可以跟老师多沟通。其实你可以多学一点东西,多看书,学会利用闲暇时间,陶冶自己的情趣。同时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多锻炼身体。

邱伟豪同学:

老师很高兴你能够分辨善恶是非,自己判断能力较强,慢慢地成熟。学习积极主动认真,勤思多问,成绩不错。性格开朗,乐于和同学交往,能够关心同学,关心集体,如果不是偶尔在课堂上面讲讲小话,开开小差,在生活上面能正确处理好各种事情话,你的成绩相信有更好的提高。

刘铭峰同学:

老师很高兴有你这样一个学生,热爱班集体,爱劳动,主动为班级服务,为班里做出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名字的来历评语 我名字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