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小学作文:我学会了自立》
我学会了自立
那是一个阴沉沉的下午,天暗得可怕,像要塌下来一般。我独自一人在家写作业,听说爸妈晚上还要加班,心里便更加不安,于是趁天未黑就烧饭,准备早点吃了上床睡觉。
天渐渐黑了,淅淅沥沥下起小雨,可渐渐地电闪雷鸣,大雨如注。我听着那沉闷的雷声,像在心里轰鸣;瞧着那道道电光,似将天空撕裂,跳到我的面前。我的心不禁战栗,爸妈要在身边多好了。可是祸不单行,电居然在这时停了。我害怕极了,于是便大声呼喊爸爸妈妈。可是喊破嗓子也无济于事,渐渐地,我灰心了,蹲在墙角独自哭泣。 哭了一会儿,我明白这样下去解决不了问题。于是我爬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擦了擦脸上的泪,先摸到墙壁,然后沿着墙一步一蹭的摸到了门。幸好闪电还能时不时的送来亮光,我顺利走进客厅,摸索到手电筒,急忙揿亮,然后找到打火机与蜡烛。既然怕没有用,我索性豁出去了,将洗澡间里点上几支蜡烛,照得亮堂堂的,然后放水美美的洗一个澡。
洗漱完毕,我把蜡烛一支支在房间里点上,手电筒带在身边,躺到软绵绵的床上,人顿时舒服极了!嗨!人倦了,干脆睡吧。这么长时间也没什么可怕的嘛!于是我索性起来,将蜡烛全吹灭,借着电筒光回到床上。
此时,我揪着的心彻底放下。想想是什么让我战胜了恐惧呢?哦!大概还是自立吧。
篇二:《做自强自律好少年》
做自强自律好少年
我们要做自强自律好少年。
首先说自强:我们在生活中,就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叠被子,洗碗、盛饭……不要总等父母来帮我们。要是养成这种不良习惯,甚至会影响一生。就有这样一个事例:某名牌大学的一位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却做不到自强自立,把换洗的衣物寄回家让母亲洗,这样不仅浪费钱财,还会使母亲操劳,更会使母亲伤心。所以,自强自立要从我们这一代抓起,我们也要有所觉悟,在家里家外能做的事就多做一些,使父母减轻一些压力。
接下来再说自律:自律就是自我约束,现在许多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把心思都放在了游戏上,有的同学还去网吧、游戏厅。更可怕的是,甚至有的学生偷钱去网吧,有的向同学借,不借就偷,还有的学生为此而自杀……网络游戏太恐怖了,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洞,而我们,则在不知不觉中坠落。所以,我在此发出忠告:约束自己,千万不要迷恋网络游戏。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争做自强自律的好少年吧!
戈布一校 六年一班 王浩玮
篇三:《小学生自立自强典型材料》
自立自强
AAA,是我校AA年级A班的学生,在班级是学习小组长,是一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自立自强的好学生。她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具有一定文艺天赋,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她。
学习上她善于钻研、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能够帮助同学,和家长讨论作业题,预习下一天的功课。在班级,她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组织好本组的值日,走时不忘关好门窗,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有很高的集体荣誉感。在生活中,她独立自强、尊敬长辈,能做许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把读书看作一种莫大的享受,利用做完作业和睡觉前的时间总会读上一会儿课外书,经常把读书心得在班级、在家里给大家讲,还会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中,为此多次受到老师表扬!
篇四:《浅谈小学生生存自立精神好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自立自律的作文}.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立能力
内容摘要: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是当今社会对儿童终生发展的要求,是小学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应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策略,并不断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小学生 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为小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是当今社会对儿童终生发展的要求。儿童喜欢自由自在,随意行事,嬉戏打闹,并且充满了个性。现在,大多数家庭出现一个孩子六个大人照顾的局面,长辈们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安于享受……等特殊的性格,缺乏意志磨练和独立生活能力。针对目前存在的现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给小学教育提供更多的实践材料。
一、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实践意义
1、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
生活自理能力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生的基础,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立脚的基础。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但是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不理想,现状堪忧。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在生活上严重缺乏自理能力呢?通过分析研究,主要归纳为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长辈的溺爱:据调查了解,一半以上的学生来“四二一”式的家庭,他们与长辈生活在一起, 六个大人照看一个小孩,“隔代亲”的现象较为严重,从来都不让孩子沾一点家务,甚至最基本的洗脸、穿衣等事情都有长辈们代劳,带孩子往往重养轻教。这些小事对家长来说是举手之劳,对孩子来说却是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机会。
另一方面,孩子本身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在心理上缺乏独立性、自觉性,哪怕自己会做的事情也想依赖家长。如果家长稍微迁就一下,孩子就会变本加厉地希望得到帮助,久而久之变依赖成一种习惯。
2、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意义。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个体自己承担或料理生活,使日常生活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生活自理能力可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这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生的基础,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立脚的基础。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
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说过:“依赖本身就是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对孩子的一切事情包办代替,并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由此可见,目前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还是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能力,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教师首先可以教育他们每天要自己完成洗脸、刷牙、穿衣服等小事。再如,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提出高一点的要求,比如说让他们在长辈或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做事、独立生活,主动辨别生活中对与错,学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关爱他人。现在的大多数孩子,不管是家庭条件差的,还是家庭条件好的,“四二一”式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安于享受……等特殊的性格。因此对小学生的培养应该遵循他们的年龄特征,分层培养。同时,在小学阶段应多举行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形成一个和谐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集体。
2、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早的教育,而且所受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母爱教育、父爱教育、亲情教育等内容。进入小学以前,学生与家长相处的时间较长,很多观念、思维方式受家长影响较多。进入小学后,学生与老师生活的时间增加,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内容增加,这种量的变化,不是学校教育取代家庭教育,而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一是学校教育增加的内容,既有家庭教育的内容,又有学校教育的内容,例如,学生就餐必须排队,排队——这是家庭教育“吃饭”没有的内容,不被家长所强调,但“吃饭”这件事情,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二是学校教育增加的部分,弥补了家庭教育的不足,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与同学相处,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树立全新的集体观、荣辱观,并不断地在“一帮一”的活动中学会关爱周围的人和事;三是学校教育增加的部分,是家庭教育无法替代的,“生活管理重于教学管理,生活设计重于教学设计”,学校的学生生活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这是家庭教育无法达到的水平。
3、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遵循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指单纯的培养小学生如何生活,它涉及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应该把它纳入学生学习、生活这个整体中去思考。
首先,要充分信任孩子,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看见大人在做事会要求试做。这时候,教师要做好榜样示范并且要给他们机会,鼓励他们要好好做,做得好。让他们体验到自己事情的乐趣。这样,孩子们才会乐于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久而久之,他们的自理能力将会随之提高。
其次,教师应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因为小学生的能力有限,有时做的事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时,教师不能以严格的标准去评价他们,而应该给予表扬,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在多次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掌握方法。
第三,在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在做事中遇到的困难,家长与老师一定要及时地给予帮助,让他们及时改正,而不要为此把事包揽过来,让孩子失去信心,从而助长反正有人会帮我做的,我不会干不要紧的依赖心理。一旦养成了这种坏习惯,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会形成很大的阻碍。
4、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遵循为小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原则。
“一个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小学生终生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活技能,激发小学生终生爱生活的愿望,引导小学生占有人类共享的普遍价值观,养成终生对生活负责任的态度,并具有基本的实践能力,从而具备规划人生的能力,切实奠定小学会生存的价值支柱。
三、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1、针对年龄不同的学生,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
学校在构思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后勤工作计划时,必须做到胸有成竹,必须遵循科学的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原则,并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导教师科学地制定具体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必须将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工作融会贯通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教师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在具体事情上下工夫,要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个体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2、良好的教学管理、教学设计是实现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阶段,教师既是学生的管理者、设计者、服务者,又是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合作伙伴。在小学学校,低年级教师大多数是有一定工作经验且责任心非常强的教师,他们过去担任多年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教师要对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设计,让活动充满童趣,被儿童所喜欢。例如,“大扫除”这件事可以这样设计:分小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这样的设计,既解决了学生怕脏怕累的问题,又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一举两得。再如,年龄小的同学课后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写作业,教师可以采用“结对子”的形式,让几位同学一起学习,这样的设计既减少了学生完不成作业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精神,达到了更好的学习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给小学生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
在生活中自理,在自理中生活,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小学生获得如何生活、如何自理的方法,这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亮点,它克服了小学生在家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弊病。如何教给小学生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呢?一是教师设计好专题生活讲座,把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嫁接到生活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创造轻松、愉快的生活教学情景,让小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方法;二是教师经常给小学生们讲一些关于生活自理的方法,指导小学生自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小学生的自立自律的作文}.
4、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强化小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
针对小学生,教师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是小学生年龄小,初入学,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管理方面如同丝麻,理不清头绪。教师面对这样的问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一是让小学生适应新的学校,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保证小学生更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是全面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基本能力,开展“一帮一”、“结队子”活动;三是树立榜样,以一个组或一个班级作为突破口,搞好试点,然后将取得的经验广泛推广,引导全校学生借鉴、学习。
5、拓宽培养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一是开展小学生生活技能竞赛活动,开阔小学生眼界,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如“小能人比武会”、“谁有一双小巧手”;二是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教师制定文明班级的评比方案,组织各班认真学习,严格按照评比方案定期评出文明班级;三是开展文明学生评比活动,让每位学生在评比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四是引导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竞赛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学校学习中得到的生活知识应用于实践,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劳动最光荣”、“今天我当值日生”、“做爸妈的好帮手”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6、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增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与配合。
学校与家长密切联系、配合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在家中得到充分地实践,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因为家里才是学生施展“才能”的最好“阵地”。只有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明白能自立才能自强这个道理,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教育。家长一定要放开手脚,不要对孩子的锻炼行为过多的干涉,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使孩子形成心理惰性和依赖性格。有这么一个事情,值得我们深思:一个研究生从小到大除了学习竟从未做过家务,不知道饭怎么煮,衣服怎么洗;一次,面对烧好的蛋,竟不知该如何去壳吃,拿在手里无从下手。从而,告诫我们,家长们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发掘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自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小学实行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小学学校教育的办学声誉。无论是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必须具有爱心、耐心、细心。一是教师要具备父母般的爱心,对学生就象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任劳任怨,用科学的方法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二是教师工作要有耐心,对学生就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最大的耐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引导学生从小独立生活、独立思考;三是教师工作要细心,细心是小学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要用自己敏锐的眼睛,细心观察学生在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并给学生做细致的教育工作;四是教师必须勤奋,俗话说:“教小学,说的话多,做的事多”,小学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勤奋”更是提高了要求,职业的紧迫感进一步增强。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激励机制,促进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持续发展
促进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一是建立管理体制必须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可操作性强的,并且要突出学校自己的特色,建立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使每位教师和学生在此管理体制下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二是建立的管理体制必须与国家或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相结合,充分体现学校的管理水平;三是建立的管理体制必须具备前瞻性,始终代表农村教育的最新改革;四是建立的管理体制对教师要有激励性,在实践中不断激励教师开拓进取,挖掘教师主动工作的潜力。
附:参考文献: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 现代教育研究 徐鑫 1995版
《学会生活》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郑和钧 1995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金2006/09版
《潘菽心理学文选》 江苏教育出版 潘菽1987/01 版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的生活能力
所谓独立生活能力,即是不依赖别人,而能完全靠自己生活的一种能力。我国青少年的独立生活能力在某些方面远不如西方一些国家的青少年。据报载:我国一些大学新生由于离开父母,远离亲人的庇护,因此无法独立生活,他们竟然不会洗衣服,而别出心裁把脏衣服打成包裹寄回家中请父母代劳;另一则消息则是说一位大学生由于自理能力差而适应不了大学生活只好退学。当读了这两则消息,不禁让人咂舌吃惊,为之沉思。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出现这种现象,似乎不足为怪,但它却越来越暴露出应试教育的弊端,更使我们不能不为之着急,为之担忧。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青少年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长期以来教育教学工作上的失误造成的,因此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是我们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责任。治标治本,对症下药。要找到治病的良方,必须先把脉然后问药,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小学生的自立自律的作文}.
我国青少年之所以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主要原因一是在于家长过份的关心溺爱子女造成的。在家长的庇护下,孩子们像是生活在蜂蜜中一样,没有风吹雨打,没有磨难,他们就是在过分的宠爱下,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就像没有晒过太阳的小草弱不禁风,得了天生的软骨病。二是我们的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分数不看素质,用升学率的高低衡量我们学校的教学水平,造成千军万马闯独木桥,学生素质愈来愈低,以致高分低能的现象。其三是家长和社会仍信奉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哲学思想。只要自己的子女给自己读书就可以了,至于其它的苦活累活全都自己大包大揽下来也心甘情愿。其四是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人才标准仍很盛行,社会上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并不是真正的认可,可能说有点挂羊头卖狗肉,表里不一。
正是由于以上四点主要原因,造成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失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要培养的不是几名书呆子,而是要培养一大批敢于并善于独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栋梁之材。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呢?愚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从思想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感就是自觉地把自己的事做好的心情。一个人的责任感强烈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独立生活能力的形成,只有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个人才能敢于面对生活的挑战,独立的承担责任,并很好地生活、生存下去。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城镇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在家是重点保护对象,是家中的“小皇帝”,一家人对他们宠爱有加,大事小事都由家长扛在肩上,从不让自己的孩子有半点为难。生活在如此优越环境里,养尊处优,娇生惯养,久而久之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责任感,从而导致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注意在思想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地承担一些应该而且能够承担的责任。如学生在玩耍时不小心损坏了东西,踢足球时打碎了门窗玻璃等事情发生后,我们要让学生敢于承认错误,自觉承担责任,而不是简单粗暴在打骂教训几句,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赔偿损失,或者让他们修复回去,从而知道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的重大,无形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二是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有了劳动的观念,才能使学生热爱劳动,培养独立劳动的能力。劳动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潜在于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在
篇五:《自强自立美德少年》
美德之花 绽放光芒
——记吕梁市中阳县培英小学四年级四一班.刘子暄 我叫刘子暄,10岁了,就读于山西省中阳县培英学校四年级1班,担任班长,课代表,体育委员等职务。班里的大小事务由我打理,是众多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尖子生,不可多得的小助手,被老师评为智多星。同学们常常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我,但是这光鲜背后,又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家里,爸爸先天残疾,以前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只能做些零散工作,妈妈承担着一切家务。由于爸爸残疾,妈妈是家里维一的劳动力,妈妈背负着家庭压力,还患着腰椎间盘突出就在当地一家超市打工,因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