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故事新编写法及示例》
故事新编
所谓“故事新编”,也被人称为“旧瓶装新酒”,是指写作文时,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中外文学名著或历史传说、神话寓言故事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故事、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现主旨,造成一种古今映衬、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它的好处在于让文章有一种历史文化的底蕴,又能紧扣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特点,既翻了花样,出了新意,又幽默风趣、神思飞扬,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第一个“故事新编”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他从《水浒传》中截取了一个章节,另起炉灶写出了著名的家庭小说《金瓶梅》。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中给“故事新编”命名的大家。他写了许多令人爱不释手的“故事新编” 佳作如《理水》、《奔月》、《采薇》等,结集为《故事新编》,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如此定能得到启发,提高写作水平。
故事新编的基本原则
1、 若即若离原则。即继承性与创新性结合原则。
继承性(“若即”),就是要以原来的形象为基础,即要保持故事主要形象的基本特征。 故事新编人物是从古典名著或其它作品中借来的,人物的言行、性格应与原著相一致。所以凡新编必须熟悉原著,对原著所述故事、所写人物了解得越透彻、越仔细越好。要熟悉“故事”,“吃”透原著。把握原著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语言特色。只有这样,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连续得上。避免内容上牵强附会、知识上张冠李戴,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前提。《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读高中生要读300万字以上的中外文学名著,同学们要重点读几本,增强自己历史文化底蕴,使自己对人物性格有较深刻的印象,如《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义薄云天;诸葛亮的智慧超群;张飞的勇冠三军;阿Q的精神胜利法;堂·诘诃德的游侠精神等等。对原著所述故事、所写人物了解得越透彻、越仔细,编起新故事来越得心应手,新编的故事越合情合理。“故事新编”的起始点是一个“旧”字。必须借助部分原有的故事因素,如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的发展脉络等;一般不必另起炉灶,目中无“古”。比如写阿Q,只能塑造一个半新的阿Q:其精神本质新而行为、语言不变,或者反之,其行为、语言新颖(但行为方式、语言习惯要保留)而精神本质不变,一个能为读者所认同的阿Q,不要塑造一个全新的阿Q,一个徒有其名的阿Q。
创新性(“若离”),就是要结合原型特点,创造性地编出一个新故事,表现一个针砭时弊的主题。
故事新编一定要“新编”,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关键。写作时不要简单地复述原故事,不要拘泥于历史题材,必须加以生发改造,进行切合题意的必要演绎。最常见的新编方式是错位演绎,即时空错乱——古今杂糅,中外互通,熔于一炉。比如,将名著、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安排到我们生存的现实社会中来,展示他们崭新的行为、言语、心理等。要有丰富的想象,但不能胡编乱造,要符合人物性格,由人物性格逻辑去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果编孙悟空贪小便宜,好吃喜睡,时常耍一点弄巧成拙的小聪明,那岂不变成八戒了? 三是要有深刻的寓意,切合话题主旨。虽然故事新编允许适当的油滑,但那种完全无视话题题意,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胡编乱造,严肃不足,油滑有余,都会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 鲁迅先生有一个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其中的《理水》、《奔月》、《采薇》等,都是极好的“故事新编”类文章,值得在家认真学习,定能得到启发,提高写作水平。
2、意义性原则。就是编出的故事要有中心、有主题。故事新编,往往是有感而发,讽喻现实。尤其是历史故事、神话寓言故事新编,如果没有明确的现实意义,就失去了新编故事的价值。特别是话题类作文、材料作文,如果采用故事新编的写法,就一定要有深刻的寓意,切合话题主旨。虽然故事新编允许适当的油滑,但那种无视话题题意,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胡编乱造,严肃不足,油滑有余的做法,都会严重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
3、普及性原则。就是新编故事的原型应出自人们普遍熟悉的名作。这样才能通过读者的联想扩大作品的内涵。
故事新编的切入角度
所谓切入角度,是指怎样紧扣作文命题或话题去进行故事新编。
1、主题角度:针对现实生活找准主题角度。
2、材料角度:从众多故事中筛选最能深刻表现这一主题的形象。
故事新编的方法
2、下面以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为例,介绍六种“巧编”之法。
一、移时法
此法巧将名著人物故事移植到新的时代,让这些基本保持着原有的性格的名著人物,在新的朝代重新演绎或喜或悲的故事,可以看作是名著故事的现代版。它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于故事新,它的“巧”主要体现在让名著人物在现代社会合情合理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近几年高考这类作文特别多,其中优秀篇目也特别多。
例如2004年高考安徽一考生写的《西游后记》: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并领取了“神仙身份证”后,分手前吃了一顿“散伙饭”。四人谈起了各自的发展前景:悟空计划回花果山开旅游公司,八戒要开洗头店、洗脚店和桑拿中心,沙僧打算开运输公司,只有唐僧一脸愁容不知道能做什么。无奈之上八戒请师傅美容院当摸特儿。一年后相聚,悟空腰别手机,沙僧手提电脑,八戒一边一个美眉,独不见唐僧。原来这年头不流行小白脸了,八戒早就把师傅辞了。正当徒儿们为师傅孤苦流浪悲伤时,唐僧穿着锃亮的皮鞋走来,一副金丝眼镜,文绉绉的说:“我也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嘛,如果全听你们的,我一点长处也没有。还是相信我自己,自己是最有力量的,我现在已是××大学的特级教授了,……走自己的路,创自己的奇迹!”
此文巧在以《西游记》故事情节做蓝本,把小说中的师徒四人及其西天取经故事只是作为写作的依托,但却把新故事发生的时间放在了当代,文中四人的职业、唐僧的衣着打扮、悟空沙僧的用具及八戒的生活方式,既基本符合原著人物性格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又都是符合当今社会的时尚潮流,借以曲折地反映当代现实生活,揭示了市场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社会现实及其人们的观念、行为和心态等。结尾唐僧一段话,还巧妙地点明了“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的话题。文章充满幽默、风趣的喜剧效果,让人忍俊不禁。
另如2003年湖北考生写的《孙悟空下岗记》,在下岗频繁的社会背景下,已当领导的唐僧及众神因对具有反抗性的悟空忌恨,天庭精简,让功大本领大的孙悟空先下岗。不仅巧妙地阐释了“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即唐僧及众神对悟空的忌恨影响了对悟空的正确的认识,而且明确地批判了当今社会中,个别领导趁改革之机,凭个人喜怒公报私仇逼走
一些真正人才的丑恶现象。
二、虚实法
此法仍将人物故事放在名著所表现的时代,它巧借名著故事中某些人物和个别故事作为“实”,而把根据话题要求而虚构的个别人物和一些情节作为“虚”,这样虚实相生,真幻莫辨,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审美感受。它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于人物故事在原著的基础上,又有了新人或新的情节,它的“巧”主要体现在根据话题的需要,依据原著人物或情节作一些新的虚构。
这种类型的“杰作”当属2001年江苏蒋昕捷考场上写的《赤兔之死》:
文叙关羽兵败被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东吴名士伯喜通马语,就与赤兔马有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赤兔马自叙了一生所见所闻所感:生于西凉,后归董卓,董卓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后李儒献计,将吾赠予吕布。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赤兔马为追随关羽伏地而亡。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文中所写故事发生时间与原著中的三国故事同时代,故事中的人物如关羽、孙权、曹操、董卓、吕布等,都是原著中的主要人物,赤兔马的经历也大致与原著所写一致。文中出现关羽走麦城、董卓杀少帝、吕布杀丁原和刺曹操等情节,原著中也确实存在,这些就是这篇作文“实”的部分。而关于赤兔马以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特别是临终前与伯喜的对白,还包括结尾处的“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等文中主体内容,则都是原著中没有的,它们就构成了本文“虚”的部分。这种虚实相间,真幻互参的写法让人拍案叫绝。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也暗合了当年“诚信”的考试话题。
三、扩展法
此法仍用名著人物故事的时代环境和事件,仅仅只是巧将其中的某一情节,按话题的需要作合理的扩展式“新编”。它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让原著中人物在某一故事情节中,有更能体现话题要求的言行举止及心理表情,它的“巧”主要体现在依据原著人物或情节,对原著人物思想性格及心理,作一些既大致上合情合理,又能体现话题要求的新虚构。例如2002年江苏一位考生写的《〈武松打虎〉中被漏掉的细节》:
文叙施耐庵先生写武松打虎,漏掉了武松的心理变化过程:他打虎之前其实是一介匹夫,好喝点酒,喝完酒后仗着个子大吓唬人。也又是个很要面子的人,所以他一定要乘夜过景阳冈,方显本事。不过毕竟心里有些发怵,于是就干了十八碗酒壮胆,压压那股怵劲才上路。不到半山腰就吹得醒了一半的酒,那怵劲又渐渐上来了,有几次武松都想调头回去,因为担心这事传出去自己没脸面在江湖上立足,就这么犹犹豫豫到了那块青石板躺了下来。武松在那儿其实没有睡着,他在想自己的半生际遇,落魄江湖,想和哥哥在一起的时光,甚至想到设若此次大难不死,回老家后一定努力赚钱讨个俊俏媳妇,安安生生过日子。可只有一刹那的工夫,林中忽然起了怪声,唬得武松脸色发白,心如鹿撞,武松斜倚青石,手持哨棒,心下不停地为自己壮胆。也就在武松气势高涨时,那只倒霉的大虫出现了,武松有了心理上的准备,也就无所畏惧,因此演了一出拳打猛虎的武剧。从那以后,武松的胆量确实是大多了,也勇敢多了,当然这里的勇敢也并不是指单纯的匹夫之勇。
《水浒传》写武松打虎的壮举突出的是英雄行为,而对打虎前的心理没作这样的详描细绘,这位考生根据话题“心灵的选择”的要求,对武松打虎的心理进行一番细腻而又绕有趣味
的描写,既巧妙的诠释话题,又借以阐明了这样一个主题:英雄的诞生有运气成份,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危机面前,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都是通过扩展武松打虎这一故事中的个别情节而巧妙实现的。
优秀的作品,总是给读者留下了一些可资想象的艺术空白。
⑴发挥创造才能,巧妙想象并放大这些空白处的细节,从而写出值得玩味的新编故事。譬如,王昭君出塞,流传的只是一个较粗放的故事,因而给我们留下了故事新编的艺术空白。2002年一考生所写的《昭君的选择》,就是选用这个老题材,大胆想象昭君出塞前一晚上的心理活动,十分细腻地描写了她“将扑火的蛾儿救出来”这个细节,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暗示王昭君的心理活动,丰满人物形象,也为情节的陡转做准备。本法的要点在于细节要准确,真实,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
⑵以“故事”为引子,以今日之事去推测“故事”的空白部分,形成一线串珠纵论现实的格局。
四、续尾法
此法往往是紧接名著的结尾的情节再续写新故事,所续故事或进一步刻画原有人物形象,或合理发展原著人物性格。它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让人物在新的时间地点,面对新的情况,而有新的表现:或仍然受其原有思想性格的支配,或接受原来的教训,思想性格有了新的变化。它的“巧”主要是充分利用好原著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原来人物所应该接受的教训,让人物在续写部分有合乎情理的充分表演,同时这些表演又要合乎话题要求。
例如2004年福建一考生写的《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续写的是在《红楼梦》情节结束之后,宝玉出家后宝钗孤独悲伤与悔恨。因为她好强与周全,才能苦守岁月,并为贾家竭尽己力;还因为她聪明与机敏,她最终悟出了自己和林妹妹共同的悲剧原因。文章用时空叠现交织法,薛宝钗前后二十年的生活情景通过回忆揉合在一起,形成对比,造成强烈的震撼效果——她用身体的劳累和心灵的不息将自己尘封了二十多年后,终于还是觉得了自己的悲剧;文中还运用了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的有机融合——宝二奶奶的痛苦反思与世事沧桑在她体相上留下的风蚀和雕刻,两相结合。考生完全是根据小说中的人物经历与性格,借助合理想像加以续写的,更突出了宝钗作为“薄命司”中的女性的悲剧命运。
再如2002年辽宁考生写的《〈项链〉续写》,当玛蒂尔德听到“……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后,就昏到住院。后佛来思节夫人与她达成了协议:可以选择接受四万法郎,或者那条真项链和外加的六千法郎的精神损失费。玛蒂尔德经过“心灵选择”接受了后者,她的丈夫抢走了六千法郎摔门而去。玛蒂尔德宁可沿街乞讨也不愿卖掉项链。玛蒂尔德最终选择的是那条项链,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她的虚荣心至死不变,作茧自缚;也可以认为,获得项链是她的梦想,她的执著可敬可佩。整个续写的故事围绕着“心灵的选择”的话题,继续表现了玛蒂尔德强烈的虚荣心和执著思想性格,显示了它的合理性。
五、整合法(综合法)
整合法(综合法),就是把关于某一人物或某一主题的所有故事通过合理的想象集中起来展示,从而诠释主题的写作方法。
此法是将名著中某人物或某事件作比较的审视观照后,作出较为综合的比较分析,从而表达作者明确认识。它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它需要对名著情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人物有较全面的认识才可进行。它的“创新”主要表现作者能将自己对名著中的人物或某些情节的所了解的认识和所产生的认识整合在一起,加上自己在新的时代的某些生活经历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形成一个有一定依据的个人看法,因为它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因而更具有个人独特创新特点。它的“巧”在于依据话题要求,合理地选取名著中那些能够支撑个人观点的材料,加以巧妙地组合,并加以合理地分析,使个人独特的观点持之有据,容易被读者接受。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中因明确将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这五位中外文学名著中
的著名人物列入可选择的话题之中,从而产生了大量的这类优秀作文。如:评价曹操的《曹操的本来》、评价宋江的《忠与义的交织——走近宋江》、评价薛宝钗的《任是无情也动人》、评价桑提亚哥的《当生活遭遇挫折》等。其实并非只有这样的话题才能写出这类作文,其他的话题也可以整合写出优秀作文,如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话题是“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一位考生就写了《水边的女人》。
这篇作文就是巧妙整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故事来诠释话题的。黛玉“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这是“一泉清流”,但在贾府这“一潭死水”不能“任水自流的地方”,黛玉“被束缚”,被“挤压”,“已经头破血流”,面对封建的枷锁,世俗的偏见,她不服输,她“还在抗争,为那一份灵动与鲜活而争取着自由”。在灵动的水边,她写下了《葬花吟》,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智者乐水”,黛玉这位“智者”,这位“水边的女人”,为着“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将“一泉清流”,将“水的灵动”演绎到了极致。文中所引的诗句,信手拈来,活泼灵动。
新南华经
一日,庄周梦蝶于家中。正酣然处,忽为门外叩门之声惊醒。遂愤然出,见大鹏、蚯蚓立于阶下。骂曰:“汝等畜生,何为不游于天地以游目骋怀,却来此扰余之眠?”言毕,拂袖掩门欲去。
大鹏、蚯蚓齐曰:“吾等不知先生眠,罪大焉。然吾等确有难解之事告先生。”
庄周闻其言,乃大惊,知其乃异物,故点头且曰:“愿闻所言。”
大鹏乃急呼:“吾虽居于南冥,身大为众禽之最。然苦于迁徒,且体重,何似鱼虫之小巧随便。然吾虽苦于此,喜先生之作,故视先生为师。今日得见,愿不乞而教以理。”
未及庄周言,蚯蚓抢道:“大鹏何以如此不知足哉。小人终日行于地下,不见天地,且无骨无脊,为人所唾弃。且终日为命所累,恐为鱼饵,何似大鹏之逍遥?且”
庄周闻二者之言大怒,不及蚯蚓言毕,曰:“汝等谓知吾之书,怎奈犹如此之浊。大鹏世居南冥,及其飞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其时万物皆下之,何等宏大,何等气势。此吾终日思且不能。蚯蚓虽居于地下,然可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其用心之一,何人能及?吾终日而思之且不能,然汝等却以之为苦。”
言毕,拂袖而去。二兽相视而回。(用庄子文章中的大鹏、蚯蚓来构织故事,探讨“逍遥”问题,妙哉。)
顷之,又闻人声鼎沸。庄周以为二兽,怒而出。视之乃一老者,一青年也。老者面目清癯,有大家之风。青年衣帽不齐,若乞者。但见老者揖道:“鄙人乃先生之后人鲁迅是也,闻先生大名久矣。先生大作读之甚多,今日得见,乃幸甚。”青年曰:“吾阿Q是也。” 庄周问之:“汝等何事也?”
鲁迅道:“吾虽有文名,然怎奈当世人骂者众,且吾累于此久矣。愿得隐而不能,吾以为不若阿Q之逍遥自在,故痛苦异常!”
未及阿Q开口,庄周乃大骂曰:“汝不用复言。吾知汝必言名不若鲁迅。吾不知汝等拙夫,汝等竟不知‘贤而多财,则损’,且财名乃身外之物哉?此吾终生求之而不能也,汝何不知足?”
言毕,怒而去。(跨越时空,让鲁迅及其笔下的阿Q与庄周会面,共同探讨“逍遥”问题,想象真可谓丰富矣。)
庄周亦差矣。其不知已著书立作,言及万世,流芳千古,而羡大鹏之类。人常云“知足者常乐”,乐乃一种思维形式也。故吾等察于物,惑于事,应以积极之心态视之方可乐。然天地之间,如庄周、大鹏、鲁迅之徒甚众,何也?
古语乃云:“知足常乐。”岂所谓乎?
篇二:《作文故事新编总结》
故事新编的分类
故事新编的种类主要有:
扩编:扩编就是在原作的基本情节框架之内,扩展补充细节,创设故事场景,编写更复杂的故事。这类故事与短篇历史小说相似,对读者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现实警示意义。 改编:改编就是在原作的基本情节框架之内,对原作内容做一定改动,用以表现改编者自己的思想和意愿。这类新编往往通过改编者的再创作,让故事更具时代性,让作品为现实服务,或更符合艺术真实。
续编:续编就是以原作内容为基础,在原作故事之外,另外编写新的故事。这类新编开放度最大。常常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把文学名著、历史传说、寓言故事中的人物直接安排到现实社会中来,古今交错,中外互通,通过他们的言行、性格,讽喻现实社会。
故事新编这种文体的时空限制比较少,对思维活跃的同学而言容易发挥自身的优势,展示自身的写作才华。近年来很多学生大胆运用故事新编这种形式来写应试作文,故事新编成了考场作文中的一大亮点。例如《新西游后记》、《朱贵开店》、《西游后传》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怎样写好故事新编
鲁迅有一本小说集叫《故事新编》,作品多数是在“博考文献”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暴露和讽刺现实。
我们所说的“故事新编”也是这样,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名著、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故事、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这些带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可以放在过去的时代,也可把他放到现实生活中来,或借古说今、折射现实,也可以透过他们的眼睛去看现实,写他们在新环境里所经历的故事,以此歌颂社会进步或暴露问题,批判丑恶现象。这种作文形式,好就好在它翻了花样,出了新意,令人耳目一新。如《红楼选美记》、《谁是打虎英雄》、《既生“亮”,何生“关”“张”?》、等。
那么如何写“故事新编”呢?
1.依据话题,搜寻相关名著(篇)
故事新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