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广州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情况一览表》
广州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情况一览表
219处市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和159处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
序号
名称
年代
地点
公布时间 1961.3.4 第一
1
三元里平英团旧址
1841
广园西路抗英大街 145 号
批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广州公社旧址 光孝寺
虎门炮台(番禺部分) 陈家祠堂 洪秀全故居
国民党“一 大” 旧址(包括革命广场) 黄埔军校旧址 (包括东征烈士墓)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怀圣寺光塔 广州圣心大教堂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 广州沙面建筑群
秦代造船遗址 南越国宫署遗址 南越文王
16
墓
17 18 19
中山纪念堂 余荫山房 莲花山古采石场
1931 1931 秦汉 西汉
号
东风中路295号 番禺市南村镇北大街
2001.6 第五批 2001.6 第五批 2001.6 第五批
1911 1926 1927 唐、清 1841 清光绪 1814 1924 1924 1925 唐、宋 1888 民国 清
先烈中路79号 中山四路42号 起义路1 号 光孝路109号 番禺上下横档岛 中山七路恩龙里34 号 花都市官禄布村 文明路215号 黄埔长洲岛 越秀南路89号 光塔路56号 一德路旧部前56号 纺织路东沙街18号 沙面
中山四路316号 解放北路867
1996.11 第四批 1961.3 第一批 1961.3 第一批 1961.3 第一批 1961.3 第一批 1982.2 第二批 1988.1. 第三批 1988.1 第三批 1988.1 第三批 1988.1 第三批 1988.1 第三批 1996.11.第四批 1996.11 第四批 1996.11 第四批 1996.11 第四批
西汉 至、清 番禺市莲花山旅游区山顶北
(二) 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个)
序号 1
名称
升平社学旧址(包括义勇祠)
年代 1841
地点 白云区石井镇
公布时间 1978.7 第一批
1
2
“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
1911
号
3
中共广东区委员会旧址
1924 1927(建
4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于1957)
5
广东贡院明远 楼与中山大学 天文台旧址
明、清
6
南海神庙包括浴日亭)
( 始建于隋)
7
清真先贤古墓
唐
解放北路901号 1978.7 第一批 花都区新华镇官
8
冯云山故居
1814年
禄布村
9 10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 中山纪念碑
1925年 东园横路3号 1931年 越秀公园
东山恤孤院路3
11
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1923
号
中山三路东皋大
12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
1925
道礼兴街6号
13 14 15 16
周恩来同志主持的持的中共两广东区委区委军委旧址 白云楼鲁迅故居 六榕寺花塔 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
1926 1927 宋 明 明–民
17
镇海楼{增城古墓}.
国
18 19
琶洲塔 莲花塔
明 明
新港东路琶洲村 1989.6 第三批 番禺市莲花山 番禺市莲花
20
莲花城
清
山 游区山顶北 增城市荔城镇
21
万寿寺大殿
明
前进路21号 市工人文化宫内
22
广州古城墙
明
越秀公园内 番禺市沙湾镇北
23
留耕堂
清
村承 坊里
24 25
药洲遗址
屈大均墓(包括八泉亭、屈氏宗祠)
南汉 清
教育路80 号
1989.6 第三批 1989.6 第三批 1989.6 第三批 1989.6 第三批 1989.6 第三批 1989.6 第三批
越秀公园
1989.6 第三批
万福路190号 白云路2号 六榕路87号
1979.12.第二批 1979.12.第二批 1989.6 第三批 1979.12 第二批 1979.12 第二批 1978.7 第一批 1978.7 第一批 1978.7 第一批
黄埔庙头村
1978.7.第一批
文明路
1978.7 第一批
中山三路92号
1978.7 第一批
文明路194–200 1978.7 第一批
1978.7.第一批
惠福西路西斋巷 1989.6 第三批
番禺市新造化龙 1989.6 第三批
2
26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现代
号
增城市永和镇陂
27
湛若水墓
明
头村天 蚕山麓
28
五岳殿
明-清
从化市神岗镇 从化市太平镇钱
29
广裕祠
明-清
岗村
广州市新窖镇龙
30
纶生白公祠含“乐善好施”牌坊
清
潭村
31 32
石井桥
资政大夫祠建筑群
清 清
白云区石井镇 花都区新华镇 长洲镇深井村竹
33
外国人公墓
近代
岗
陵园西路2号大
34
广东咨议局旧址
1909年
院之二 西湾路1号广雅
35
广雅书院旧址
1889年
中学内
36 37 38 39
广东邮务管理局旧址 粤海关旧址 广东财政厅旧址 中央银行旧址
康乐园早期建筑群含岭南大学舍建筑群(马丁堂、格兰
新港西路中山大
40
堂)、岭南大学附 中建筑群、马岗顶 洋教授建筑、模范村中国教授住宅群、 孙中山铜像、七进士牌坊
41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将士坟园
1933年 水荫路113号{增城古墓}.
2002.7 第四批
1924年
学
2002.7 第四批
1913年 沿江西路43号 1914年 沿江西路29号 1915年 北京路376号
2002.7 第四批 2002.7 第四批 2002.7 第四批 2002.7 第四批 2002.7 第四批 2002.7 第四批 2002.7 第四批 2002.7 第四批 2002.7 第四批 2002.7 第四批 2002.7 第四批 2002.7 第四批 1982. 单独公布
1924年 沿江中路193号 2002.7 第四批
(三)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9个)
名称
1朱执信墓 庚戍新军烈士墓 史坚如墓 四烈士墓
广东人民抗英斗争烈士纪念碑 6广州解放纪念像
年代 1921 1910 1913 1911 1950 1959
地址
先烈东路127号 执信南路152号 先烈中路 先烈中路79号 中山二路烈士陵园内 广花一路35号 海珠广场中心
公布日期 1963.3 第一批 1963.3. 第一批 1963.3. 第一批 1963.3. 第一批 1963.3. 第一批 1963.3. 第一批
3
华林寺罗汉堂 纯阳观 绍武君臣冢 王兴将军墓 11沙基惨案纪念碑 万木草堂 冯如墓{增城古墓}.
清 清 清 清 1950 1891 1921
下九路华林寺前31号 海珠区漱珠岗五凤村 解放北路越秀公园内 解放北路越秀公园内 六二三路
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 先烈中路79号黄花岗公园内
1963.3. 第一批 1963.3. 第一批 1963.3. 第一批 1963.3. 第一批 1963.3. 第一批 1983.8 第二批 1983.8 第二批 1983.8 第二批 第六批
1983.8 第二批 1983.8 第二批 1983.8 第二批 1983.8 第二批 1983.8 第二批 1983.8 第二批
1924年 先烈中路79号黄花岗公园内
邓仲元墓 (含仲元图书馆)
1929年 越秀区越秀公园镇海路
华侨五烈士墓 杨仙逸墓
邓荫南墓及兴中会坟场 张民达墓 海员亭 越王井
21玉岩书院(含萝峄寺、钟玉岩墓及东亭、
清
文昌庙候仙台等) 22十香园 仁威庙
清 明.清 五.六千
古海岸遗址
年前
陈恭尹墓 梁佩兰墓
邓氏宗祠(包括邓世昌衣冠冢) 刘氏家庙 光复纪念亭 30万人坑
解放军进城式检阅台旧址 冼星海墓 赤岗塔 三元宫 黎氏宗祠
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黄埔军校同学会,中
1924
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旧址
沿江中路239号
清 清 清 1900 1928 1938 1949 1985 明 清 清
天河区龙眼洞祥云岭 白云区柯子岭 海珠区龙涎里直街2号 沙河大洲地12号 解放北路越秀公园内 黄埔牛山
府前路市府大楼楼台基 麓湖公园内
应元路11号
番禺市南村镇板桥上街 海珠区七星岗
江南大道中隔山怀德大街3号 泮塘仁威庙前街20号 白云区萝岗镇
1924 1924 1926 1926 1932 秦.汉
先烈中路动物公园旁 先烈中路79号黄花岗公园内 先烈南路25号 先烈中路动物园旁边 解放北路越秀公园内 连新路171号
1983.8 第二批
1983.8 第二批 1983.8 第二批
1983.8 第二批
1983.8 第二批 1983.8 第二批 1989.12 第三批 1989.12 第三批 1989.12 第三批 1989.12 第三批 1989.12 第三批 1989.12 第三批 1989.12 第三批 1989.12 第三批 1989.12 第三批
1989.12 第三批
4
愉园
宋名贤陈大夫 宗祠 雁塔 大佛寺
41海幢寺大雄宝 殿塔殿 濠畔街清真寺 城隍庙 从化学宫大成 殿 中央银行大楼 卫氏大宗祠 庐江书院(何 家祠) 黄氏宗祠 49旧当铺 通福桥 泰华楼 云桂桥 毓灵桥
清 明 明 清 清 清 清 清 现代 清 清 清 清未 明 清 清 清
番禺区南村镇南村村北街坊 1993.8 第四批
白云区石井镇沙贝村 (含陈天游墓) 1993.8 第四批 增城市雁塔新区 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 南华中路188号 天成路濠畔街387号 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号 从化市街口镇从化市中学内 沿江路
海珠区沥窖镇大浦头 西湖路流水井29号之一 中山七路320号 华贵路26号
芳村区石围塘街五眼桥村 多宝坊27号
前进路146号晓港公园 芳村区冲口杏花大街
沙地一巷36号 逢源大街21号 逢源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同上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清未民
西关大屋建筑
初
84号 逢源北街87号
永安堂 陈济堂公馆 爱群酒店
现代 现代 1937
沿江西路149号 梅花村3号 沿江西路113号
新河浦路27号 恤孤院路24号 恤孤
旧民居建筑区 春园、简园、葵园、明园
现代
院路9号之三 培正路12、14号
姑嫂坟
柯子岭六榕寺和尚墓塔群
南宋 明清
云台花园内 白云区柯子岭和顺岗
白云区太和镇白云山乡岭盘福路98
61简文会状元之墓(含简氏宗祠祠)
明清
号
广东造币厂旧址 戴鸿慈墓 车歪炮台 鱼珠炮台
66乌涌清官兵合葬墓
清 1910 清 清 清
黄华路4号省党校内 白云山索道出口处 广州造船厂区东南面 黄埔港前293号 黄埔红山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1993.3 第四批 1993.3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1993.8 第四批
大街8号 逢源北街13号 逢源北街
1993.8 第四批
5
篇二:《广东韶关战国属楚论质疑》
广东韶关“战国属楚”论质疑
丘卫平
(乐昌市博物馆,广东 乐昌512200)
摘要:传统史观认为韶关地区战国时期已属楚地,但从韶关地区考古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与相连的湘南地区同期考古文化的比较来看,当时韶关地区并不“属楚”。 关键词:韶关地区;战国时期;楚文化
中图分类号:K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09)05—0018—03
《韶州府志》及当地县志多引《太平寰宇记》等文献而证韶关地区“战国属楚”,我们则认为此说值得商榷。
对于楚国势力是否至于岭南北部(粤北、桂东北),长期以来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一个问题,传统观点主张“战国属楚”,20世纪30年代有学者更具体指出楚界实际已至今粤北连州、英德一线[1],后又有学者根据历史记载及安徽寿县出土的《鄂君启节》铭文“兆阳”(《汉书》“洮阳”,今广西全州)考释,认为“楚国的南界,实际已越过南岭”[2],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不论是从现有的文献或是出土文物的角度都不能确证岭南地区战国时期曾属楚国疆域[3],对这一问题到底如何认识?现存的文献或孤立的出土文物都难以为证,为此,我们试图从同期考古文化区域特征来比较探索。
我们认为,韶关所处的粤北地区应是证实战国是否属楚的关键地区之一。韶关北连湘南,清《兴宁县志〃风物志》说:湘南郴州地区“居楚南岭北之间,昔人谓岭为楚粤之关”,地处楚南境,那么按照政治扩张等同文化入侵的法则,对郴韶两地战国时期的考古文化特点
进行对比分析,就不难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我们先来考察楚国势力在湖南的扩张过程及其楚文化在考古材料上显示出的文化特点。
楚国直到春秋早期仍僻处荆山一隅,国土窄小,《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说它“若敖、蚡冒至武、文(即公元前790年~公元前676年),土不过同”,势力十分有限;从春秋中期开始,楚国逐步强大起来,春秋中期至晚期,随着楚国平定“夷越之乱”(《史记〃楚世家》),“奄征南海”(《左传〃襄公十三年》),其势力一步步向江南扩张并深入到湘江流域;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吴起“南平百越”(《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楚国势力更扩张到湖南全境,并深入湘南部分山岭地区一带[4]。楚国在向南拓展疆域的过程中必然同时带来了楚文化的影响。因为如此,湖南楚墓考古材料丰富,概括起来可分早、中、晚三期。早期文化特点是窄长形墓坑,有二层台或壁龛,随葬器物是陶鬲、豆、罐、壶等,年代为春秋中晚期;中期墓坑有所加宽,多有墓椁,陶器是鼎、敦、壶等,豆则少见,其年代为战国早、中期;晚期墓的形制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墓坑有所加宽,陶器是鼎、盒、壶等。各期墓葬的分布特点与楚国在湖南由北向南的扩张过程是相对应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湘南郴州也有少量出土陶鬲的早期楚墓,这样看来,至少在春秋晚期,楚人的小股势力已渗透到了南岭北部山区一带[5]。
郴州地区资兴旧市成批发现的战国楚墓[6],由于地处楚国南部边远地区,部分墓葬所表现出的文化特点与中心地区长沙等地有较大差异,即除出有战国早期的绳纹圜底壶以及中晚期的鼎、敦、盒、钫等
属楚墓典型陶礼器组合、墓主是楚人无疑外,另有相当数量的墓葬陶器组合毫无规律,且礼器少或者没有,多有实用生活器皿如瓮、罐、碗、杯、盂、小盒、瓿等,这类墓葬陶器在湖南其他地区同期墓葬中很少见,可知其不属于楚文化系统,所出器物如瓮、碗、杯、纺轮等及其陶器纹饰如米字纹、小方格纹、水波纹、篦纹和组合纹却与韶关地区始兴县白石坪战国遗址酷似。
韶关地区这一时期的遗址和墓葬主要分布在乐昌、始兴及韶关市区、曲江等地,多位于当时水路交通便利的要道上。始兴白石坪是战国时期的一处重要遗址和窑址[7],出土有瓮、罐、缶、碗、杯、盒、鼎等陶器及锸、锄等铁器,陶器纹饰多为米字纹,次为方格纹及水波纹、条纹等,所出陶器与广东省内其他地区如广州暹岗、清远马头岗、揭阳中厦、肇庆松山、广宁铜鼓岗及增城西瓜岭、深圳叠石山等同期或稍早的墓葬和遗址及出土的陶器风格相同,纹饰也表现出一致性,同属越文化系统。该遗址虽然也出有陶鼎,然其鼎足或为方状或为圆柱状或为角状,这与典型的战国时期仿铜礼器的蹄形足楚陶鼎显然是两回事。就墓葬来说,武江边的乐昌市郊河南大拱坪(对面山)古墓葬群出土了20多座战国墓[8],墨江边的始兴顿岗出土了7座战国墓[9],其余各地则是零星发现。韶关地区战国墓葬形制皆为长方形浅穴土坑墓,个别有二层台和边龛,随葬器物有青铜器及罐、碗、杯、瓿、瓮、桶、盒等,陶器纹饰有米字纹、方格纹、云雷纹、水波纹、组合纹等,与白石坪所出土的陶器基本一致,桶形器是越人的典型器皿,江浙一带尤为多见。
韶关地区战国楚墓区别于湖南的关键处是本区发现的几十座战国墓的随葬器物中都不见有楚式陶礼器,无论是早期的鬲、豆或中晚期的鼎、敦、钫等。楚式陶礼器是楚人特有的葬制,虽然各时期有不同的礼器组合,但其影响却是根深蒂固的,如湘南资兴这样偏远闭塞、楚势力相对薄弱的山区其楚墓都出土了大量各式礼器,那么韶关当时若属于楚人统治,没有理由墓葬中不会不随葬这类礼器,哪怕是少量几件。换句话说,根据湘、鄂两省楚墓研究结论,楚墓中随葬礼器件数(往往成套或几套)越多,墓主身份相应越高。如果韶关地区当时曾被纳入楚国版图,没有理由楚国不选官吏,臵军队,徙人民,以实行有效控制,如此则必有墓主为当时的头面人物或真正的楚人(军人、官吏、百姓等),墓葬中不可能不随葬礼器。
湘南资兴战国墓中有一类墓葬器物特点与韶关地区白石坪的战国遗址酷似,而我们业已论证了白石坪是越文化系统的一处遗址,因此资兴战国墓中的这类墓葬应是越人墓,但其与典型的楚人墓并存于同一墓地,可见其墓主可能是被楚人征服了的越人,故仍属楚墓范畴。湘南楚墓表现出的这种考古文化特点,一方面说明了楚越文化融合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楚的统治在该区域并不强势,以致长期不能形成楚文化统治地位,也因为这样,楚的扩张也就失去了继续南进的基础,要逾越南岭而控制粤北事实上就显得心有余而力有不逮了。
当然,不可否认韶关地区的战国墓葬也含有一定的楚文化因素,如墓葬中的少数几例二层台、边龛等葬制以及随葬的楚式器物剑、矛、斧等,白石坪出土的两件铁器则可肯定是楚器。这不奇怪。任何类型
文化的发展过程,都不会是孤立的,越文化在形成自己独特文化体系的过程中,也会接触和接受临近文化的先进因子,正如粤北青铜文化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的同时,也融合了一些中原商文化,长江流域的徐舒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西南地区的滇文化因素[10],只不过由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强大,楚文化发展到了颠峰,从而以湖南越人为中介,成为了影响粤北地区以至岭南越文化的最强大的力量,也就是说,楚国在湖南境内由北而南的节节推进过程中,湖南的原居民——古越人的一部分被融入楚文化系统中,一部分则被迫向南迁徙,越过南岭进入粤北或湘桂走廊或继续南迁,这部分湖南越人曾直接受到楚文化的影响,又必然会把这种影响带到迁居地粤北,由此韶关地区有了楚文化的某些因素,恐怕就不难理解了;再者,春秋晚期在某种程度上就被楚文化渗透了的湘南地区,由于地缘联系,与粤北至少从新石器晚期(其时两地印纹陶文化几乎同步发展)以来就有着十分紧密的文化联系,由湘南传入的楚文化影响某种程度上被韶关接受,也是说得通的。因此,韶关地区战国墓葬中的某些楚文化因素,只能说是一定程度上受到楚文化影响的结果,而不能据此认为是被楚国统治的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韶关“战国属楚”这一说法是缺乏事实依据即考古材料上的佐证的,是不确切的。事实上,战国时期韶关地区仍是属于岭南越文化的一个次系统,其社会状况至秦统一岭南前仍处于部落联盟的“皆无君”(《吕氏春秋〃恃君览》)阶段,并不属于楚国的版图。
篇三:《第一到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重新核定第一、二、三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146处)
第一批(共34处,原公布日期为1978年7月18日)
(二)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
(三)古遗址
(四)古墓葬
二、第二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2处)
(公布日期为1979年12月19日)
(二)古建筑、古遗址
三、第三批(共87处,公布日期为1989年6月29日)
篇四:《广州市内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市内文保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及保护区保护规划、骑楼保护规划、近现代优秀建筑、
工业遗产 名录
广州市规划局 2010年1月
目 录
一、
文物保护单位……………………………………………………………………………………….. 3
1、市级以上法定文物保护单位 ……………………………………………………………………… 3
1.1 第一到六批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 ………………………………………………………. 3 1.2 2008年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03处) …………………………… 16 1.3 与现有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名单(共7处) ……………………… 22 2、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 22
2.1 二〇〇二年九月一日广州市人民政府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22 2.2 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第一批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名单(二OO五年九月二十日公布) ………………………………………………………………………………………………. 26 3、番禺、花都、从化、增城原县级或县级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31 二、
历史文化保护区 ………………………………………………………………………………….. 34
1、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共16片)………………………………………….. 35 2、广州市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共21片) ………………………………………. 36 三、 四、 五、 六、
骑楼………………………………………………………………………………………………….. 37 近现代优秀建筑 ………………………………………………………………………………….. 42 工业遗产……………………………………………………………………………………………. 43 战略规划核心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文物保护单位
1、市级以上法定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其中历史城区11处)、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其中历史城区16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53处(其中历史城区49处);
1.1 第一到六批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 荔湾分区
越秀分区
篇五:《广东考古文献目录》
广东考古文献目录{增城古墓}.
一、 发掘报告
综述
邱立诚:《东莞虎门村头青铜时代及明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0),文物出版社
1991年,287-288页。
《汕头地区文物普查概况和主要收获》,《汕头文物》第9期。
广东省文物工作队:《广东梅县大墓及晋、唐墓清理简报》,《考古》1956年5期
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广东英德、连阳南齐和隋唐古墓的发掘》,《考古》1961年3
期
广东省博物馆:《广东韶关市东郊古墓发掘报告》,《考古》1961年8期 广东省博物馆:《广东高要晋墓和博罗唐墓》,《考古》1961年9期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增城古墓 增城发现的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