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
有用与无用议论文800(一)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价值却不大;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但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1.关于审题
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却价值不大;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但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这是一则有思辨色彩、富有哲理的材料。材料中“有用的事”和“无用的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有用的事”前面有“自认为”,后面有“价值不大”词语,可见“有用的事”并非真的有用,或者只能说是暂时有用,短期有效,从长远来看真是无用,或者是害人不浅的。“无用的事”前面有“喜欢”一词,后面有“留下的东西让人受用无穷”一句,可见“无用的事”并非无用,只是短时看不出来,或者暂时效果不太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对人生发展非常有利,是真正有用的东西。作者或命题者意在批评“做有用的事”的人,因为事实证明做有用的事,价值不大。同时肯定“做些无用的事”的人,因为能够“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生活中普遍存在,联系生活,“有用的事”所指可以很多,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或利益;跟升官、发财、成名有关的事;追求急功近利、名利至上的实用主义;过分看重早教、购买学区房进名校、参加奥数培训班等短期教育行为;选择将来能够找到好工作、发财的专业,选择能考取公务员、有房有权有钱的职业;跟GDP有关的政府官员热衷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跟政绩有关的房地产开发、土地拍卖、仿古街区。与此相反的“无用的事”所指同样很多,崇尚心中的事业理想、精神生活;跟升官、发财、成名没关系的、能丰富情感、滋养精神的事;选择为民谋福利的民生工程以及尊重大自然的生态建设;淡泊名利、不求功利、本真地享受生活;选择不能发财的冷门专业甘之如饴,并且留下了值得称道的东西;注重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品德高尚风气的学校教育;倡导学生读书、在读书中提升阅读素养、培养能力的做法;淡化物欲和名利的思想、亲近大自然、用文学净化心灵的举动;亲近文化名人、走进经典名著的读书活动;坚守民族气节、弘扬民族道德的行为;坚持理想的信念;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
2.关于立意
立意应该从材料出发,是对材料的发掘和提炼。考生应该准确诠释什么是所谓“有用的事”,什么是在有些人看来“无用的事”,然后要揭示“有用的事”只是暂时有用,短时有效,长远看实则无用,而且对人生或社会发展还有害的真相或本质,与此同时,还要分析“无用的事”实则包含着有用的道理,只是暂时看不出来,不明显罢了,从长远来看,从发展来看,从科学性看,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因为它是心灵世界的东西、精神层面的事情,事关人的思想性格品德的养成,事关人生发展的基本素质、能力要求、幸福追求。考生可以侧重一个方面,而兼顾另一方面,但要把道理说清楚,把“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阐述清楚,这是审题的关键,也是评判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因素。
3.思路指导
“有用”和“无用”是本则材料的核心词,相反相成,不可分割。而从材料的倾向看,着意于强调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是有用的,所以写作的着力点主要在表现实际“有用”的“无用”。具体写作角度有:
①剖析认识实质。
频频出现“无用论”的实质是什么?是功利化的认识,是狭隘的思想,是肤浅的认知水平,是目标主义。
无目的的旅游最美,无目的的观影最美,无目的的交友最美,无目的的艺术创造最美…… ②分析二者关系。
首先,“有用”和“无用”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构成“用”的完满。
其次,“有用”和“无用”会相互转化,“有用”会转化为“无用”,“无用”也会转化为“有用”。
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
③列举现实病例。
在这个成功,金钱,权力,名位充斥的时代,“无用论”自然在很多人的心里勃勃生长,并表现为现实的行动。
个人层面,功利化认识,功利化做人,结果成为扁平人,甚或空心人;信誉不佳,美誉不足,交不到真朋友,不会有大格局。
政府层面,功利化发展,为了眼前的税收和产值,破环环境,高耗资源,不顾子孙后代。 教育方面,功利化教育,对就业无用的不学,结果就是创新能力不足,人文素养欠缺,人格发育不健全,很多成为问题孩子。
【作文例文】
有用与无用(70分)
风萧萧处,多少莘莘学子星夜兼程赴考场;温柔乡里,多少贪官污吏机关算尽赴名利;平凡城市,多少工作家庭拼命工作求生存;一国一家,多少人物大笔一挥便是发展图强。
倘将上述均归为“有用”之行列,试问岂不是过于草率?“急之国”的人们,可以为的是名利,但大多只为了生存。
当然,这绝不曾与“无用”相违背,因为“无用”并非简单的时间挥霍,更多只是精神诉求、心态平和。可以想见,提“贫家子弟”的人只是在混淆概
然而放眼大千世界,“有用”、“无用”已成为一对互不共生的矛盾,原因很简单,“有用”看不清“无用”的价值,“无用”也不明白“有用”的意义。于是一边高举儒家大旗,一路高歌猛进;一边却心浸老庄思想,躺在室外桃源。不过倒也奇怪,儒家华丽外衣里包裹的只是名利,而非急躁,与速度毫无关系。子曰:“欲速则不达。”心急气躁如何能求得名利?倒是黄老学说彻底无为,无为成为避世,自然无法成为主流价值观。
只能说,提出“无用”之人同样在混淆概念,心急与名利并无必然联系,甚至恰好相反,心急做的只能是无用功。
追本溯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速度之风,进而世界风行,传至中国亦不能例外。回想马克思﹒韦伯对工业革命的结论:生命本是一张由意义构成的丰富之网,而当下人们早就把这张网给撕破了。
换而言之,“有用”被撕成了“无用”,“无用”进化成为“有用”,甚至成为财富、声誉、地位的代名词。由是,二则本末倒置、南辕北辙、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
试举一例,一件艺术品究竟有用没用?对艺术家而言,“有用”因为这是自己的生存之道。于是急于求成、粗制滥造、推向市场,遇到一个心求“无用”的买家为粉饰自己本无知的修养,成为“有用”的门脸道具,于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恶性循环,艺术家生产出越看似“有用”的“无用”产品,消费者越买进装饰“无用”的“有用”之作,可谓一拍即合。
坚持“无用”的艺术家就算作品真成了无用,大概也会用心将其成为“有用”。灵感孕育激情、汇聚洒脱,泼墨写意,正如品茗一般,三月不知肉味,倘若遇一知己子期,纵是一生潦倒也无复何求。
见高更情愿放弃城市生活与野人同吃同住,梭罗身由心往,居瓦尔登湖畔。
伴随实用主义的大厦将倾,恐怕人们才会明白“有用”引人前行,而“无用”才是生命的归宿啊。
有用与无用 (66)
生于“急之国”的我们从甚至未出生起就被功名所困,忙碌的生活更是使我们的情感与精神世界额色彩单调而乏味。我想说,“缓缓你不停奔跑的脚步吧,让蜗牛牵引你去花园走走。”
现代人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于是我们只成了一个个匆匆过客,而不知道生活终究为了什么。这样的社会风气不仅应追究于个人,更应整个社会反省。在学术界,清华大学为了校庆而特意将“著名校友”的照片拼制成“二校门”的形状,至顶的都是政界名流,依照级别逐个而下,而更多的学者、专家则不见其影。这便是现今高校的缩影。如同一个小小官场,有言道:“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作为
中国学术界的先锋都如此弃大师于不顾,以功名定义成就,那又如何指望社会有个积极的风气。因此,大学们应更重视学术为“有用”,给正在下坠的灵魂们一个有力的托举。
无用与有用并非绝对的。所谓厚积薄发正是这个道理。乔布斯读大学时几乎花光了养父母的积蓄,但是贫穷并未阻挡他作出正确的选择:放弃父母期许的大学学位,选择退学。事实证明他是对的。退学后他学习的他所喜爱的美术字体看似无用,但他运用到了之后电脑开发的过程,微软也借鉴与此。乔布斯当初的选择也只是出于精神需求,但日后这成为了他成功路上的一把钥匙。智者的才能就体现在他们目光远大,而不是一时求成。
有人说,贫穷的人只有靠夜以继日的苦读才能与富人喝上一杯咖啡,鼓励他们做无用之事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秤界定什么是成功。“喝咖啡”在我看来并非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们努力、奋斗,不只是为了获得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充实内心,修身养性。而真正能填补人精神空虚的正是看似无用的精神食粮。想起钱钟书的《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多少人在垂涎于富人们的财富,而富人们更容易领悟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只有灵魂跟上脚步,生活才有意义。
上蹿下跳,四处叫嚣的那是内心空虚的人,升官成名又有何用?智者的人生如同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他们懂得真正有用的不是如那氤氲般缱绻般飘散的名利,而是留在杯中的甘甜。
有用与无用(65分)
记忆中,“有用”与“无用”的论述应该是道家学说的一个亮点。那般的朴素辩证法与后来所谓的一些玄学上的释义其实大多共通。之于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以“有用”为始态,以“无用”为终态。生发于“有用”,回归于“无用”。
有些人说得不错,那些贫困出身的子弟,正式夜以继日地努力做了“有用”之事,才能获得与不同出身的人同等的地位。这也许过于现实,但也正是现实应该教会我们的——奋斗拼搏追求“有用”之道。
人的一生姑且不谈出生与死亡,单是过程就足以精彩,点缀其中的“繁星”便是无数的理想与目标,这样的目标无论是大是小,使得其所安贫乐道,抑或是孙文所道“天下为公”,周恩来所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都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将其付诸实现。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王选院士、陈景润教授为了看似“无用”的1+1做大量时间的研究;可以想象海明威用铅笔写作时的样子,一遍遍擦去重复修改的身影;能够体会到钱钟书专心致志做学问完全不为外界所干扰的静心。这便是“有用”。褪去追名逐利、升官发财的俗套本质是对理想目标至高无上的信仰和追求,值得喝彩。
既然如此,何为“无用”,它的意义又是什么,也许就是抽象的“让脚步暂停等灵魂跟上,以平和的心境迎接新境界”,或者说,回归生命的本真色彩,掷弃浮华与喧嚣,叶落归根。
也许有人会疑惑不解,为什么像巴菲特、比尔·盖茨一样的名人会选择早早地推出那个给自己带来无限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圈子。道理其实很简单,他们经历过了,享受过了“有用”,最终悟出了“无用”的真谛。正如乔布斯所言:“过程就是奖励”。是时候让自己放下一切,让心态归于平静,去做些平日没有机会完成的事吧。抽出时间读一本好书;和家人聚会;带上相机去公园捕捉瞬间的美丽;回望人生一笔一画勾去“清单”上的项目,然后会心一笑。我想这些就是人生的大道了吧。
“有用”和“无用”并不应该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反之它们应该是两个连续的有交集的过程:我们要先奋斗,先经历“有用”,再逐渐实现过渡,经历“无用”。从另一方面来讲,“有用”的过程促进了“无用”的体悟,越是沧海桑田的心就越能感知淡然和平静的可贵;与此同时,在“有用”的实践中也不能忘记适时地让自己置身于“无用”之中,让身体与心灵平衡地完成契合,再全身心投入新一轮的追逐中。这便是螺旋式上升,起点谓“有用”,终点谓“无用”。
反观当下,有太多的“拜金者”和“安提戈涅”,他们还未曾看透。不过,我想,这也许便是生命的魅力:纯粹干净,不露锋芒。相信,他们最终会理解,有用和无用其实早就贯穿在生命中间。
有用与无用(63分)
何谓有用?我问苏格拉底,他说,思考人的无知;我问白松礼们,他们说骑人力车为孩子们赚读书的钱;我问街上埋头疾走的人,他说,工作,赚钱。
何谓无用?我问南山下的种豆士,他说为功名所累;我问“慢之国”的人,他说,整体拼命工作;我问“急之国”的人,他说,蜗牛一般的生活。
我想,有用和无用本就是在特定的时刻才有各自的标准。有用之事可以因为无人享受而终化成一堆泡影,而无用之事有时即使平淡却可以让灵魂奔得更快。
有用的事,一般是指可以获得可见利益的事情。它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处理人与物质的关系,让我们享受各种物质带来的便利,如同高铁上那串代表时速的数字可以轻而易举地在无数致于做有用事的工程师的努力下创造一个又一个记录。又如同浦江两岸的现代化建筑,一个又一个迫不及待得向世界宣告着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怎能离开有用的事?可,有用真的让我们全身心都快乐,都奔向幸福了吗?
丹麦人说,走太快了,歇一歇,让灵魂跟上脚步。无用,绝不是在高福利政策下催生出的“垃圾”,相反,那些慰籍心灵,滋孕精神的事,正在让很多人觉醒,当一个城市的精神强大了,它才是真正的活出了有用。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他的身体以无法愉悦他了,可他还有思想。他时而俯瞰自己,时而和自己并坐,时而又站着远远大饿。他在探索生命的价值,做着对拯救他身体看似无用的事。他用平和的心态迎接生命一个又一个的鬼门关。无用的事带给我们的是内在的利益,教我们将野心减速,教我们喝茶聊天品生活,教我们找回自我,而不至于迷失在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墙间。有用与无用议论文800
有用和无用之间其实连一层薄沙都没有。无论是对于天生不愁物质的人来说,还是对于那些一心追求物质的“贫家子弟”来说,如今他们定义的有用的确可以让生活更富裕,可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便成了无用。这两者从来没有明显的区分,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有用和无用,那是随时间、阅历,生活而变的事。
现在的我们离不开做更多有用的事,这是时代的决定。可作为个人,我更愿做些无用的事,为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庇护所,让它不至于被“急”缠绕,让它更坚强的支撑我去做有用的事。
让你感觉活得踏实,是有用的事;让你感觉活得幸福,那便是无用的事。
有用与无用(62分)
俄罗斯的化学实验室,每年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用原子对撞机“打”出一个新原子,如是一年年,元素周期表已经被填满,这是个伟大的科学创举。有人质问:“有用吗?”
有用吗?这个问题好像很难回答。好像没什么用,不是吗?但是把目光放回几百年前,当孟德尔在教堂后院记录豌豆的性状时,当拉瓦锡在实验室里分离出氧气时,他们不会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有用”,许多人也不知道,直到二人被世人分别冠以“生物之父”与“化学之父”。
目光转向当下,有用与无用却好像很“容易”区分了:升官、发财、成名才是有用,追随自己的精神情感成了无用。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世的一些“名人”或许“不废江河万古流”,而精神与科学的伟人才是“浪花淘尽”的英雄。
就像革命的代名词,切·格瓦拉,他的死,被当时人认为是革命之消亡,但事实是,他与革命并没有消亡,相反地,他随着革命永生了。我们从不批判一个人追求现世的荣耀,因为理想,热血这是特属于青年人的事物。一个中年人,他追求精神灵魂,他极有可能在生活上是不幸福的,但一个青年人,正应该追求“无用”,做一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一个青年人,如果过早地追求“有用”,他从精神上可能也是不幸福的。如果没有一群追求理想,有热血的年轻人,那么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堪忧的。
BBC有一套纪录片《人类星球》,那些志同道合的摄影家们深入不毛之地,探寻在极地,草原,丛林,沙漠的人类生活,其展现的镜头中的人们,无一不是生活在我们所未知的世界,在城市的扩张下,这些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或将消失,这也增加了它的宝贵。那些为拍一个镜头可以守候数周的摄影家们,他们实非为了名与利,而是纯朴的热爱和人文关怀。
这个世界并不框定我们去做有用或无用之事,每个人也许都认为自己做的是有用的。但是有一些“无用”是我们可以去随心追逐的,越来越多的大学中充满“无用”的灵魂,这也是一种保护,当社会的触角伸向一个个充满理想的大脑,另一个声音告诉我们:“跟着心走。”因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有用与无用
在这个快餐式时代,人们总会不自觉地问:“这有什么用呢?”当这句话成为口头禅的时候,一种可怕而怪诞的习惯就养成了:于我有用者,亲之;于我无用者,弃之。而且这样的舍弃被视为理所当然。
有用,简单说来,就是有使用价值,对人有利、有益。重视使用价值,能使事物发挥其最大的功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当所有人都对“有用”趋之若鹜的时候,“无用”就被冷落了,它只能退回世界的一隅,蜷缩着。
显然,无用,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它似乎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毕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用“难逃被淘汰的厄运。君不见,多少古老的小巷被推倒,有用的宽敞马路要取代无用的窄窄的胡同。君不见,多少无用的哲学书被束之高阁,有用的经济类书刊长期热卖。这个时代追求速度,追求立竿见影,要有用之用。无用之用,只能眼看着时代的车轮飞速滚过,却无可奈何。
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它急躁、轻浮,它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只好迫不及待地投入“有用”的怀抱,与物质缠绵交织。
但是,有用与无用的标准又是如何划分呢?它在时间、空间上又有怎样的定义呢?于今世无用,那于后世呢?于此地无用,那于彼地呢?我们似乎无从知晓,也许,是因为没有时间深究,因为我们都被无形的手推着快速往前走。无怪乎,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只想生活。”谋生有用,生活无用。所以现代人都少了仰望星空、闭目感受生活的惬意心情。
舍弃无用,其实就是舍弃生活本身。当讲求实用、追求经济效益的温州商人把法国一条古老街道的咖啡馆、快餐店都换成“服装一条街”的时候,法国人不满、抗议,要求“还我咖啡馆”。他们需要“无用”,需要生活,午后休闲的咖啡馆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法国人对无用的浪漫有着一份中国人看来难以理解的认真与执着。
有用之用,是生活必需;无用之用,亦不可或缺。有用是一抹粉黛,有浓浓的胭脂香;无用是一杯清茶,有淡淡的人生味。
无用还是无处用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或许此刻你手中的铝罐,明天会是我家的铝窗。很多人都以为某些事物毫无用处,其实只是不知道于何处发挥它们的作用。
有用与无用,是相对的。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世间万物,它们的作用便不同。电影《新少林寺》中方丈问净能:“一块金子与一块泥土,谁的作用大?”净能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一块金子。”方丈回应:“给你一颗种子呢?”我们往往过于肯定一样事物的性质,却忽视了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便能清楚事物的作用,产生“蝴蝶效应”的神奇效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一定场合与条件下,无用之物能够有处可用。所以,不要轻易放弃星火之光,我们往往不知道前方是否有丛草,为英雄用武提供一席之地。
因而,对于无处用的事物,我们应该善于发掘它的作用条件。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这是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产生的积累效应。我们若忽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便不能运用好无处用的事物的积累效应。另外,在平时生活中注重观察,我们能发现很多由渺小事物产生的作用。比如,奥斯特因为发现磁针在电流旁有微弱偏转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如果不相信电流产生的这种微弱作用,那次偶然就可能只归因于风或振动了。整体的功能,也是许多细小的部分组成的。一颗独立的螺丝毫无作用,但在航天飞船上便决定了成败。了解细小部分的用处很关键,善于发掘,它便将闪光。
我们需要肯定事物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赋予微渺的无用事物以巨大作用。我们可能因为没信心而不相信,从而忽视了事物的价值。事物有他们发挥作用之处,但同时也必须有人相信并作出尝试。万物皆有用处,是客观事实,而人的主观作用,则是客观事实得以发生的前提。给自己一点信心,相信手中那抔泥土。
无用还是无处用,将决定你对世界的眼光。
万物皆为所用
假如拥有“万物皆备于我”的气魄,那么哪里还有有用与无用之分呢?有用抑或无用,取决于视野、心境、魄力。
视野如由经纬线编织成大网的人视万物为有用,而那些井底之蛙只能“枪榆枋而止”,将无用之用埋在井底。目光狭窄的人只看到眼前蝇利,便死死抱住,将一切外物拒之千里。对于他们而言,有用无用的区别在于眼前与距离外,又或是当下与将来。视野辽远如陶潜,若那五斗米当真为有用,那折腰便是为了饱腹,那今后纵使肚子饱了,而腰却怕是再挺不起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
有用与无用议论文800(二)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鹿到小河边来饮水,他低头看到了河水中自己的倒影。鹿对自己两只又大又粗、枝杈美丽的角非常满意,可他看了看自己的四条腿,说:"只是我的腿不太漂亮,又细又弱。"
突然,一只狮子不知从什么地方窜了出来,朝鹿扑了过去。鹿撒腿就往一大片空地跑了过去,狮子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可他刚一拐进林子,头就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追上来逮住了他。
弥留之际,鹿说:"我是个地道的傻瓜!我认为丑陋软弱的,却救了我;而我引以为自豪的,却断送了我的性命。"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范文欣赏:
有用与无用
高三(14)班 余依倩
看似无用且丑陋软弱的腿使鹿躲过了狮子的追捕,而那貌似有用且美丽无比的角却最终断送了它的性命。鹿在弥留之际的感叹引发了我对有用与无用的思考。
行走在纷繁复杂的人世,沿途风光无奇不有,而俗世的烟尘容易朦胧原本纯净的双眼,我们往往习惯性地仅从表面去判定一件事物对我们是否有用,却忘记去探求事物最本质的价值。殊不知,有些外表美丽充满诱惑的东西可能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相反,那些看似无用且被你不屑与忽略的事物反而可能在你坠入悬崖之时,有力地拽住你,还你一方风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诚如神秘逍遥的庄子所言"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哲学无用论"曾被传得沸沸扬扬,在中国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侵占了人们的价值观领域。而今,被人们认为"不能当饭吃"的哲学却作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给人以"安身立命"之道,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美好的幸福人生提供一种超越性的思想智慧。同样的,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浩浩汤汤,至圣先师孔子认为有德比有才更重要,美德、品行、信仰等直指精神内核,看似几乎无一丝实际用处,却被称为是思想领域的"无价之宝"。若只从表面看,我们一定会轻易地将这些"无用之物"弃掷迤逦,只有当深入探究其本质,才能发觉那无用的外表背后流淌着的无上价值。
爱因斯坦尽管是杰出的物理学家,但他精通音律,尤其偏爱小提琴,他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科学家钱学森亦有着丰富的艺术涵养。那些看似无用的艺术却起到了滋养了灵魂,陶冶了情操的大用。居里夫人在提炼镭时不也是从法国人不屑一顾的看似无用的矿渣中提取的吗?如此看来,无用之物并非真无用,只要我们不流于表面,以貌取物,而是不厌其烦地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当个人的认知和素养达到一定境界之时,无用便成了大用。
反观当下,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急躁,轻浮,我们还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就迫不及待地投入"有用"的怀抱,与外表美丽的物质缠绵交织。一颗颗急功近利之心在人世间浮沉,迷茫。
诚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在变化万千的世界里,何为有用何为无用,我心不得而知。但诚如鲁迅所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以为,我们应该摒弃以美丑论价值的偏见,真正地探究事物本身存在的意义,如此,方能在繁华世间,寻得真正有用的精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评语:
本文立意:"摒弃以美丑论价值的偏见",以"哲学"为详例,以"爱因斯坦、钱学森、居里夫人"为排例,文章很有哲理,语言很优美。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
有用与无用议论文800(三)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价值却不大;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但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1.关于审题
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却价值不大;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但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这是一则有思辨色彩、富有哲理的材料。材料中“有用的事”和“无用的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有用的事”前面有“自认为”,后面有“价值不大”词语,可见“有用的事”并非真的有用,或者只能说是暂时有用,短期有效,从长远来看真是无用,或者是害人不浅的。“无用的事”前面有“喜欢”一词,后面有“留下的东西让人受用无穷”一句,可见“无用的事”并非无用,只是短时看不出来,或者暂时效果不太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对人生发展非常有利,是真正有用的东西。作者或命题者意在批评“做有用的事”的人,因为事实证明做有用的事,价值不大。同时肯定“做些无用的事”的人,因为能够“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生活中普遍存在,联系生活,“有用的事”所指可以很多,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或利益;跟升官、发财、成名有关的事;追求急功近利、名利至上的实用主义;过分看重早教、购买学区房进名校、参加奥数培训班等短期教育行为;选择将来能够找到好工作、发财的专业,选择能考取公务员、有房有权有钱的职业;跟GDP有关的政府官员热衷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跟政绩有关的房地产开发、土地拍卖、仿古街区。与此相反的“无用的事”所指同样很多,崇尚心中的事业理想、精神生活;跟升官、发财、成名没关系的、能丰富情感、滋养精神的事;选择为民谋福利的民生工程以及尊重大自然的生态建设;淡泊名利、不求功利、本真地享受生活;选择不能发财的冷门专业甘之如饴,并且留下了值得称道的东西;注重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品德高尚风气的学校教育;倡导学生读书、在读书中提升阅读素养、培养能力的做法;淡化物欲和名利的思想、亲近大自然、用文学净化心灵的举动;亲近文化名人、走进经典名著的读书活动;坚守民族气节、弘扬民族道德的行为;坚持理想的信念;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
2.关于立意
立意应该从材料出发,是对材料的发掘和提炼。考生应该准确诠释什么是所谓“有用的事”,什么是在有些人看来“无用的事”,然后要揭示“有用的事”只是暂时有用,短时有效,长远看实则无用,而且对人生或社会发
展还有害的真相或本质,与此同时,还要分析“无用的事”实则包含着有用的道理,只是暂时看不出来,不明显罢了,从长远来看,从发展来看,从科学性看,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因为它是心灵世界的东西、精神层面的事情,事关人的思想性格品德的养成,事关人生发展的基本素质、能力要求、幸福追求。考生可以侧重一个方面,而兼顾另一方面,但要把道理说清楚,把“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阐述清楚,这是审题的关键,也是评判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因素。
3.思路指导
“有用”和“无用”是本则材料的核心词,相反相成,不可分割。而从材料的倾向看,着意于强调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是有用的,所以写作的着力点主要在表现实际“有用”的“无用”。具体写作角度有:
①剖析认识实质。
频频出现“无用论”的实质是什么?是功利化的认识,是狭隘的思想,是肤浅的认知水平,是目标主义。
无目的的旅游最美,无目的的观影最美,无目的的交友最美,无目的的艺术创造最美……
②分析二者关系。
首先,“有用”和“无用”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构成“用”的完满。 其次,“有用”和“无用”会相互转化,“有用”会转化为“无用”,“无用”也会转化为“有用”。
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
③列举现实病例。
在这个成功,金钱,权力,名位充斥的时代,“无用论”自然在很多人的心里勃勃生长,并表现为现实的行动。
个人层面,功利化认识,功利化做人,结果成为扁平人,甚或空心人;信誉不佳,美誉不足,交不到真朋友,不会有大格局。
政府层面,功利化发展,为了眼前的税收和产值,破环环境,高耗资源,不顾子孙后代。
教育方面,功利化教育,对就业无用的不学,结果就是创新能力不足,人文素养欠缺,人格发育不健全,很多成为问题孩子。
【作文例文】
有用与无用(70分)
风萧萧处,多少莘莘学子星夜兼程赴考场;温柔乡里,多少贪官污吏机关算尽赴名利;平凡城市,多少工作家庭拼命工作求生存;一国一家,多少人物大笔一挥便是发展图强。有用与无用议论文800
倘将上述均归为“有用”之行列,试问岂不是过于草率?“急之国”的人们,可以为的是名利,但大多只为了生存。
当然,这绝不曾与“无用”相违背,因为“无用”并非简单的时间挥霍,更多只是精神诉求、心态平和。可以想见,提“贫家子弟”的人只是在混淆
概
然而放眼大千世界,“有用”、“无用”已成为一对互不共生的矛盾,原因很简单,“有用”看不清“无用”的价值,“无用”也不明白“有用”的意义。于是一边高举儒家大旗,一路高歌猛进;一边却心浸老庄思想,躺在室外桃源。不过倒也奇怪,儒家华丽外衣里包裹的只是名利,而非急躁,与速度毫无关系。子曰:“欲速则不达。”心急气躁如何能求得名利?倒是黄老学说彻底无为,无为成为避世,自然无法成为主流价值观。
只能说,提出“无用”之人同样在混淆概念,心急与名利并无必然联系,甚至恰好相反,心急做的只能是无用功。
追本溯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速度之风,进而世界风行,传至中国亦不能例外。回想马克思﹒韦伯对工业革命的结论:生命本是一张由意义构成的丰富之网,而当下人们早就把这张网给撕破了。
换而言之,“有用”被撕成了“无用”,“无用”进化成为“有用”,甚至成为财富、声誉、地位的代名词。由是,二则本末倒置、南辕北辙、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
试举一例,一件艺术品究竟有用没用?对艺术家而言,“有用”因为这是自己的生存之道。于是急于求成、粗制滥造、推向市场,遇到一个心求“无用”的买家为粉饰自己本无知的修养,成为“有用”的门脸道具,于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恶性循环,艺术家生产出越看似“有用”的“无用”产品,消费者越买进装饰“无用”的“有用”之作,可谓一拍即合。
坚持“无用”的艺术家就算作品真成了无用,大概也会用心将其成为“有用”。灵感孕育激情、汇聚洒脱,泼墨写意,正如品茗一般,三月不知肉味,倘若遇一知己子期,纵是一生潦倒也无复何求。
见高更情愿放弃城市生活与野人同吃同住,梭罗身由心往,居瓦尔登湖畔。
伴随实用主义的大厦将倾,恐怕人们才会明白“有用”引人前行,而“无用”才是生命的归宿啊。
有用与无用 (66)
生于“急之国”的我们从甚至未出生起就被功名所困,忙碌的生活更是使我们的情感与精神世界额色彩单调而乏味。我想说,“缓缓你不停奔跑的脚步吧,让蜗牛牵引你去花园走走。”
现代人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于是我们只成了一个个匆匆过客,而不知道生活终究为了什么。这样的社会风气不仅应追究于个人,更应整个社会反省。在学术界,清华大学为了校庆而特意将“著名校友”的照片拼制成“二校门”的形状,至顶的都是政界名流,依照级别逐个而下,而更多的学者、专家则不见其影。这便是现今高校的缩影。如同一个小小官场,有言道:“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作为中国学术界的先锋都如此弃大师于不顾,以功名定义成就,那又如何指望社会有个积极的风气。因此,大学们应更重视学术为“有用”,给正在下坠的灵魂们一个有力的托举。
无用与有用并非绝对的。所谓厚积薄发正是这个道理。乔布斯读大学时几乎花光了养父母的积蓄,但是贫穷并未阻挡他作出正确的选择:放弃父母
期许的大学学位,选择退学。事实证明他是对的。退学后他学习的他所喜爱的美术字体看似无用,但他运用到了之后电脑开发的过程,微软也借鉴与此。乔布斯当初的选择也只是出于精神需求,但日后这成为了他成功路上的一把钥匙。智者的才能就体现在他们目光远大,而不是一时求成。
有人说,贫穷的人只有靠夜以继日的苦读才能与富人喝上一杯咖啡,鼓励他们做无用之事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秤界定什么是成功。“喝咖啡”在我看来并非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们努力、奋斗,不只是为了获得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充实内心,修身养性。而真正能填补人精神空虚的正是看似无用的精神食粮。想起钱钟书的《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多少人在垂涎于富人们的财富,而富人们更容易领悟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只有灵魂跟上脚步,生活才有意义。
上蹿下跳,四处叫嚣的那是内心空虚的人,升官成名又有何用?智者的人生如同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他们懂得真正有用的不是如那氤氲般缱绻般飘散的名利,而是留在杯中的甘甜。有用与无用议论文800
有用与无用(65分)
记忆中,“有用”与“无用”的论述应该是道家学说的一个亮点。那般的朴素辩证法与后来所谓的一些玄学上的释义其实大多共通。之于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以“有用”为始态,以“无用”为终态。生发于“有用”,回归于“无用”。
有些人说得不错,那些贫困出身的子弟,正式夜以继日地努力做了“有用”之事,才能获得与不同出身的人同等的地位。这也许过于现实,但也正是现实应该教会我们的——奋斗拼搏追求“有用”之道。
人的一生姑且不谈出生与死亡,单是过程就足以精彩,点缀其中的“繁星”便是无数的理想与目标,这样的目标无论是大是小,使得其所安贫乐道,抑或是孙文所道“天下为公”,周恩来所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都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将其付诸实现。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王选院士、陈景润教授为了看似“无用”的1+1做大量时间的研究;可以想象海明威用铅笔写作时的样子,一遍遍擦去重复修改的身影;能够体会到钱钟书专心致志做学问完全不为外界所干扰的静心。这便是“有用”。褪去追名逐利、升官发财的俗套本质是对理想目标至高无上的信仰和追求,值得喝彩。
既然如此,何为“无用”,它的意义又是什么,也许就是抽象的“让脚步暂停等灵魂跟上,以平和的心境迎接新境界”,或者说,回归生命的本真色彩,掷弃浮华与喧嚣,叶落归根。
也许有人会疑惑不解,为什么像巴菲特、比尔·盖茨一样的名人会选择早早地推出那个给自己带来无限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圈子。道理其实很简单,他们经历过了,享受过了“有用”,最终悟出了“无用”的真谛。正如乔布斯所言:“过程就是奖励”。是时候让自己放下一切,让心态归于平静,去做些平日没有机会完成的事吧。抽出时间读一本好书;和家人聚会;带上相机去公园捕捉瞬间的美丽;回望人生一笔一画勾去“清单”上的项目,然后会心一笑。我想这些就是人生的大道了吧。
“有用”和“无用”并不应该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反之它们应该是两个连续的有交集的过程:我们要先奋斗,先经历“有用”,再逐渐实现过渡,
经历“无用”。从另一方面来讲,“有用”的过程促进了“无用”的体悟,越是沧海桑田的心就越能感知淡然和平静的可贵;与此同时,在“有用”的实践中也不能忘记适时地让自己置身于“无用”之中,让身体与心灵平衡地完成契合,再全身心投入新一轮的追逐中。这便是螺旋式上升,起点谓“有用”,终点谓“无用”。
反观当下,有太多的“拜金者”和“安提戈涅”,他们还未曾看透。不过,我想,这也许便是生命的魅力:纯粹干净,不露锋芒。相信,他们最终会理解,有用和无用其实早就贯穿在生命中间。
有用与无用(63分)有用与无用议论文800
何谓有用?我问苏格拉底,他说,思考人的无知;我问白松礼们,他们说骑人力车为孩子们赚读书的钱;我问街上埋头疾走的人,他说,工作,赚钱。
何谓无用?我问南山下的种豆士,他说为功名所累;我问“慢之国”的人,他说,整体拼命工作;我问“急之国”的人,他说,蜗牛一般的生活。
我想,有用和无用本就是在特定的时刻才有各自的标准。有用之事可以因为无人享受而终化成一堆泡影,而无用之事有时即使平淡却可以让灵魂奔得更快。
有用的事,一般是指可以获得可见利益的事情。它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处理人与物质的关系,让我们享受各种物质带来的便利,如同高铁上那串代表时速的数字可以轻而易举地在无数致于做有用事的工程师的努力下创造一个又一个记录。又如同浦江两岸的现代化建筑,一个又一个迫不及待得向世界宣告着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怎能离开有用的事?可,有用真的让我们全身心都快乐,都奔向幸福了吗?
丹麦人说,走太快了,歇一歇,让灵魂跟上脚步。无用,绝不是在高福利政策下催生出的“垃圾”,相反,那些慰籍心灵,滋孕精神的事,正在让很多人觉醒,当一个城市的精神强大了,它才是真正的活出了有用。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他的身体以无法愉悦他了,可他还有思想。他时而俯瞰自己,时而和自己并坐,时而又站着远远大饿。他在探索生命的价值,做着对拯救他身体看似无用的事。他用平和的心态迎接生命一个又一个的鬼门关。无用的事带给我们的是内在的利益,教我们将野心减速,教我们喝茶聊天品生活,教我们找回自我,而不至于迷失在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墙间。
有用和无用之间其实连一层薄沙都没有。无论是对于天生不愁物质的人来说,还是对于那些一心追求物质的“贫家子弟”来说,如今他们定义的有用的确可以让生活更富裕,可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便成了无用。这两者从来没有明显的区分,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有用和无用,那是随时间、阅历,生活而变的事。
现在的我们离不开做更多有用的事,这是时代的决定。可作为个人,我更愿做些无用的事,为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庇护所,让它不至于被“急”缠绕,让它更坚强的支撑我去做有用的事。
让你感觉活得踏实,是有用的事;让你感觉活得幸福,那便是无用的事。
有用与无用(62分)
2015高考作文预测-有用与无用
有用与无用议论文800(四)
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有用与无用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2015年高考作文题目)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庄子在《人间世》中有一则故事:南伯子藄(qí)到商丘去游玩,看到了一棵巨大而茂盛的树,这棵树与众不同,千乘车马都可以在它的绿荫下隐庇。然而子藄上前仔细地观看,发现这棵树枝丫弯弯曲曲不能做栋梁;木心是空的不能做棺材;舔一下树叶,嘴就会受伤而溃烂;闻一闻气味,就会使人大醉三日醒不来。于是子藄得出结论:这是一棵无用的树,所以能够长得这样的高大。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你的人生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背景】
(1)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我们这个时代,为了有用,人们都急于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转换为可以兑现的价值,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场占有率、影视收视率、考试成功率、升官发财率等等成为衡量有没有用、成不成功的主要标准。功利主义、普遍的金钱焦虑正渗透社会的各个角落……
(2)在2012年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王安忆作了题为“教育的意义”的发言,提出了一个“有用与无用”的问题,她建议同学们“不要尽去想着有用,而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
【写作思路】
第 1 页 共 6 页
立意:主要抓住“子藄得出结论:这是一棵无用的树,所以能够长得这样的高大”一句中关于“无用”的结论,由此生发开去,探讨“有用”与“无用”的问题。
结构:什么是“有用”“无用”(摆出论点)——为什么“有用”“无用”(两者关系)——怎样才能正确认识“无用”(结论)。
论据:
1、“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似乎已成定理。人生而有用,一无所用的人总被人无情地唤作“废人”,毫无余地让人怀疑其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人似乎只有建立一番功勋、成就一番伟业,才算得上是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他人,不枉此生了。因此,人生在世,十有八九的人都在汲汲进取、不敢松怠地追逐所谓的“有用”。不知疲倦地追求所谓的“有用”的人,往往容易陷入迷途之中,找不到方向。或殚精竭力,机关算尽、或心胸狭窄,排挤诽谤、或阿谀奉承,委曲求全、甚至作奸犯科、无恶不作……一些聪明的人开始审视,开始反思,这有用是否真的“有用”?无用是否就是无用?
2、庄子在《人间世》中庄子对这种“无用”的啧啧赞言,不由得我思考起这无用中所蕴含的深意来。何为无用?《庄子》成书已达千年,茫茫时间阻隔,但人们仍可以从字里行间里去揣度思想家所表达的深意和韵味。“无用”是什么都不擅长吗?什么都不去干预吗?成天无所事事,一无所成吗?从庄子在《人间世》中举的几个例子,比如前面举的南伯子薺到商丘看到的那颗硕大无比的树,似乎是这样。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也不争强好胜,反而能够消除烦恼,免除嫉妒者的排挤和迫害,精力反而旺盛,能够长生久视呢!但我们断不能如此断章取义,仔细阅读全文的话,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判断实在是太草率,太幼稚了。庄子以硕大无比的树为例,只是为了说明当人以“无
第 2 页 共 6 页
用”的心态、方式去生活的时候,便可以做到不被人侵犯,无忧无虑,长生久视了。
3、如交朋友吧,有的人喜欢「结势」,有的人喜欢「结心」,随着现实势利的考虑,总以为结交有权有势的朋友最受用,结交有财有利的朋友极实用,但是在觥筹交错、谄媚逢迎的场合里,去镜子里照一照自己的样子,就会明白这种友谊并不美的。哪里比得上同心知交,一无互相利用的价值,也一无言谈上的禁忌,心境坦然,不想有甚么用处,才是情谊间最美的。
4、也许有人会说,中国人的「美」字,由「羊大」构成,羊长大了滋味才美,认为中国人的美是起于实用,那是由于美的字义太抽象,不易传述,才找一种具体的滋味来造字,原始人的造字,并不能代表数千年来中国人正统的审美观,中国人是最懂得「无用之用」的民族,只可惜近代以来只顾现实势利,误以「有用」为第一罢了。
5、鹰犬是可以作为爪牙之用的,比起舞风唳月的鹤来说,有用多了,但就是少那分带点仙气的逸态。鹅鸭是肉蛋都可以食用的,比起忘机得趣的鸥来说,有用多了,但就是少那分引人远思的翎羽。所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鹤高贵于鹰,鸥高贵于鹅,出尘的东西胜过红尘里的东西,无用的禽鸟胜过有用的家禽。
【佳作展示】
要想"有用"应多些"无用"之思
“有用”与“无用”,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有用”,无所谓“无用”;没有“无用”,也无所谓“有用”。读书学习,要“学以致用”,自然要重视“有用”的东西,但也不能急功近利,只讲“现实主义”,不讲“浪漫主义”,人还有精神上的诉求,需要空灵和超脱,正如那棵“无用”的大树(引材料)。
第 3 页 共 6 页
生活在物质丰富今天的我们,是不是应当“多想些无用的价值”,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复旦一位教师表示,“有用”能让学生踏上社会后,吃饱肚子,获得经济独立。而社会发展,也非“有用”不能维持。他不忧虑学生无远大理想,倒担心他们过早地向往“无用”境界,忽视基本功。当今时代,未缺“无用”之思,实乏“有用”之才。
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可惜带有较大的片面性。学生读书成才,自然不能忽视学习“有用”的东西,以便“踏上社会后,能吃饱肚子,获得经济独立”,乃至过上富裕的生活。然而,人不同于动物,不是活着就是一切,不是只关心有助于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殖的“有用”东西。人是万物之灵,“生命本是一张由意义构成的丰富之网”,需要大量对“吃饱肚子”虽然“无用”,但却富有“意义”能充实灵魂的东西。人要在“务实”中生存,更要在“务虚”中提升。那些能使精神升腾的东西,虽说对“吃饱肚子”无用,但却常常较“有用”的东西高贵。比如猪羊的肉可食,无疑是“有用”的东西,而龙凤是幻想的产物,对人的实际生活是“无用”的,可是,龙凤的地位却远远高于猪羊,“无用”所以胜于“有用”,在于龙凤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吻合人们的精神企求。再如,梅有子也有花,梅子是水果,可食,而梅花则无实用,只能供人欣赏。可是,历来人们赞咏的,多是梅花,而非梅子。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的名句,在对美的欣赏中,借物抒情,赞美了人应有高雅品格和幽逸情趣,有力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这样,梅花、梅诗,也就成了“无用之用”。年轻学子的成长。是生存技能的成长,更是良好精神的成长,是需要“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的。
同时,重视“无用”的价值,还在于要破破当前危害特大的急功近利心态。不能什么事情都要求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 4 页 共 6 页
而是应当“风光长宜放眼量”。人类史上不少的重大发现发明,开始多被视为“无用”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始初只局限在实验室里,曾被讥讽为“毫无用处”,法拉第回答说:“那么刚出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随后,运用电磁原理发明了电动机,人类由此步入电气时代,“无用成大用”。当下,社会上迷漫着急躁浮躁之风,做什么事恨不得都能“一口吃成胖子”,这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技教育界难于造就突出拔尖人才,遂有“钱学森之问”。解读这一“问”,自然会涉及多方面原因,不过,内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求“有用”,不容“无用”。要培养出突出的“有用”人才,需要宁静致远,潜心研究,“无用而大用”。时下所以缺少“有用之才”,并非“无用”之思太多,相反,而是“无用”之思太少。基于此,我以为,提出“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是有积极意义的。
有用与无用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证明一辈子都毫无价值;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点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后人却受用无穷。即使那棵大树真的没什么价值,但至少它能给人们以隐庇本身就是“有用”了。(引材料)。 “京城第一名家”王世襄,生于名门世家,却沉迷于各种雕虫小技,如放鸽、养蛐、驾鹰、走狗、掼交、烹饪,而且玩出了文化,玩出了趣味。荷兰王子专程向他颁发2003年“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的理由是:如果没有他,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被埋没很长一段时间。
人人力争上游自然是好,否则也不会有这30余年经济奇迹。但有用之学主宰一切,成功学成时代主旋律,又使当今社会如一个典型“上火”型社会:心中欲望太强、步子太大、动作难免变形,所谓“步子太大扯着蛋”是也。
第 5 页 共 6 页
“有用”“无用”书材料及例文
有用与无用议论文800(五)
【原题呈现】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读书分两种,一种是有用的书,跟钱、权与名利有关,读它可以帮你升学、谋生,获得利益;一种是无用的书,不教授技能,或对升学、应聘与挣钱没有直接帮助,但可养心读什么书,这是个人趣味的问题(《百家讲坛》易中天语)
罗素说:要多读点“无用的书”,那些看似无用的书,里面有思想,有哲学与乐趣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本次作文评讲重点】
1、 新材料作文类型、命题特点及其审题方法
2、 留心处皆素材
3、 作文的语文味和文化味
4、 写出“我”的感受,表达“我”的思考,展示“我”的视野
5、 对照思维及辩证思维
【阅卷场学生例文精选】
道是无用却有用
顺德一中高三18班:王胜男
这是一个拥有《人间喜剧》的年代,我们却出不了巴尔扎克;这是一个拥有《百年孤独》的时代,我们却还没有马尔克斯或许是因为我们看了太多“有用之书”,看似有用却庸碌无为,“无用之书”看似无用却有用,令人不得不读(开篇不俗,活用素材,文学气息浓厚) 无用之书看似无用,实则修身养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读《凡尔登湖》,可以明了为何梭罗穷其半生,陪伴在湖畔的平和和宁静;我们读《战争与和平》,可以懂得最终胜利的他们有着怎样一腔热血和柔情;我们读《史记》,可以从中看到人性与文化,以史为镜,照亮未来《般若心经》中有句话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是看上去存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而看上去不存在的事物实际上又是存在的这难道和读书不是一样的吗?“世界上开满的,不是邪恶之花,而是庸碌之花”,一些书籍能教你谋生,教你得权,却无法教予你智慧,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权倾势去,钱财两空读书读的是思想,读的是心灵,读的是智慧这样我们才得以修身养性,增益吾辈之所不能(读书十二载,文章阅无数,留心处皆素材,深刻处见思想更多的同学却是心中有“米”,却难见炊烟,煮不成一锅熟饭作者笔下素材信手掂来,切合题意,运用得当不足之处:分论点和分析不大一致,“修身养性,增益其所不能”没有体现此也为多数同学写作通病)
无用之书看似无用,实则发人深省,引人深思《论语·述而》有云:子不语,怪力乱神蒲松龄却反其道而行之,将狐妖鬼怪描写得淋漓尽致,成就一部神作——《聊斋志异》那里面有讽刺当权者的小故事,也有歌颂人性美好的传奇君不见肉食者鄙到处有,却无曹刿为之谋;君不见官虎吏狼欺民甚,松龄斥之无痕迹《聊斋志异》看似只是一部鬼怪小说,故事诡异而充满奇思异想,实则却将当权者虚伪的面孔揭露无遗,大快人心,同时发人深省“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其“无用之书”,道是无用却有用(论点、论据、论证大体一致作者视野开阔,语言运用娴熟)
无用之书看似无用,却如同一颗种子,你只有细心浇灌,用心扶植,才能看到其茁壮成长,读懂有用之处古典文学著作《红楼梦》,读了一两遍看到的是表面上的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只有读多几次,细心揣摩,才能看到那其中不仅仅是这么简单,而是像一棵大树的根基般深沉、复杂有对人际关系的体现,有对诗句的品味,还有对古代封建制度的批判和鞭挞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多读多思考,自然就能懂得那无用之处深藏的道理(从如何读无用之书角度展开)
道是无用却有用,“无用之书”让人修身养性,“无用之书”发人深省,“无用之书”更需要我们耐心品味揣摩
其实“无用之书”才是真正的有用之书!
评分:52分
谢老师评语:对材料写作主题词把握准确,切合题意主要围绕“会怎样”“怎么做”角度展开行文结构清晰,规范素材运用娴熟,活用素材、化用素材,精当而得体语文味、文学味浓厚不足之处:第二自然段分论点和论证分析不一致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顺德一中高三14班:张明霞
北宋的张载曾这样说自己读书的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纵访古今,无数的文人志士为自己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而博览群书修养德操可现如今,书却被分为了“有用”和“有用”两类难道,“无用”的书真的无用吗?(引用名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我认为,绝非如此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无用”的书,使我们精神更加丰盈,人生也更加圆满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将读书分为三种境界,读书,使我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使我们“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使我们于那灯火阑珊处寻得至真挚的感悟这里所读的书,便是“无用”之书“无用”的书,使我们看到了人类绮丽多彩的文化,培养我们的品格,并于关键的人生路指引我们做出正确的抉择,这样的书,便是大用之书,故无用方为大用(无用的书,如何使我们精神更加丰盈,人生更加圆满,可以更具体一点,分析略显空泛,缺乏论据的有力支撑) “无用”的书会愉悦我们的精神,以思想和哲学的乐趣启迪人生在“无用”的书中,我们看到了酾酒临江、横塑赋诗的曹孟德;看到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李谪仙;看到了满怀壮志呼啸而出“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黄巢;看到了梭罗于瓦尔登湖畔垂钓那一天的星河在“无用”的书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它刺激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丰愉我们的精神,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我们的人生(活用素材、化用素材,技巧娴熟)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这样批判当代的大学生,称他们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当代人过分追求“有用”是密不可分的“有用”的书使许多人得到了所追求的权、利,但它使我们思维模式僵化,无法产生自由的思想,去追求模式化的成功,但这样就真的有用吗?(钱理群的例子很有力度,但作者蜻蜓点水,没有深入展开可惜!同时为何追求权、利,会导致思维僵化,费解,缺乏逻辑)
“无用”之书是一壶酒,取天地日月江河之精华,采楚河边的岸芷汀兰,披上唐朝的霓裳羽衣,再由贵妃纤纤的素手包装,经历千秋万代的洗礼,沉睡于地下开封之时香飘四溢,喝的人酐畅淋漓,岂不快哉!(文采飞扬,增色不少)
就按照罗素所说的,要多读点无用的书以纸墨间的书香馥郁,赶走功利方块的铜臭,还读书人一片真正的清新,以无用为大用,幸哉!
朋友,你今天读了什么书呢?
评分:52分
谢老师评语:作者具有较好的写作基本功,阅读丰富,视野开阔行文主要围绕“会怎样”的角度展开,结构清晰不足:片段分析的能力仍需加强,说理的逻辑仍需提高
材料作文“无用之用”导写
有用与无用议论文800(六)
材料作文“无用之用”导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致答谢词的时候曾提及,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莫言的这番话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先要提炼出材料中的三个概念:“无用”、“有用”和“大用”。其一,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在彼此有用。世俗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可能关键时候有大用。其二,可以谈“无用”与“大用”之间的联系。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了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才是真正的大用。
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不勉强,不逞强,有力掌控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请以“低配人生”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所谓低配人生,并不是让我们忆苦思甜,“艰苦奋斗”,过苦行僧的生活,也不是要压缩自己的生存空间,降低生活质量,而是要在这个欲望不断扩张的世界里,学会辨别与放弃。这种生活态度,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这条微博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是因为,我们殚精竭虑追求的原来是一些自己本来就不需要的东西。对于这些无用价值、多余的追求,使很多人付出了时间、精力、心灵乃至家庭幸福的代价。回过头来看看,才发现自己误入歧途,悔之已晚。 例文 低配人生 □张文杰
两千五百年前老子提出的“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是对低配人生的最初注解。那么低配人生到底是什么呢?所谓低配人生,并非让你压缩生存空间,降低生活质量,而是在这个诱惑与欲望不断扩张的世界里,学会辨别与放弃。
克制欲望是低配人生的核心。有微博称“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房子总共近9000间,屋内陈设极其奢华,珠宝琳琅满目,但皇帝住的地方也不过十多平方米而已。”为什么清朝历代皇帝都为之倾注大量心血呢?屋子再大,睡觉只需要一张床;菜肴再多,吃饭也不过一张嘴。如此铺张浪费,又能得到什么?最后只使得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而千年前以孝廉著称的汉景帝,居陋室,饮粗茶,着布衣,却为汉朝的繁华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拒绝诱惑是低配人生的准则。唐代的王毛仲因为扶助唐玄宗登基有功劳,而不断向玄宗伸手要官,最后要来的却是一道赐死的御旨。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只有不断拒绝诱惑才能避免灾难,更好地生活。居里夫人为了使客人早点离开而只放两张椅子,为了更好地研究而不与媒体过多交流。钱钟书面对友人的请客,幽默地回应:“吃了鸡蛋之后,感觉很好,又何必去见下那只蛋的母鸡呢?”
他们,一个是闻名中外的科学家,一个是享有盛名的文坛巨匠,却都选择低配人生,拒绝物质的诱惑。
降低标准是低配人生的真谛。有人说,不要总想着自己没有什么,要经常想想自己还有什么。《赤壁赋》中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客叹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子却不以为然,仅驳道:“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在其百年前的诗仙,虽然被流放,但是得不到功名利禄却仍有自然为伴,依旧洒脱豪爽。
有时候,我们拥有的物质越多,给理想的空间就越少。适当低配的人生,不仅会让我们克制欲望,更从容地提高幸福指数,也会让我们远离诱惑,更专注于自己的梦想与目标,在知足中寻得快乐的真谛。 评点
借助老子的名言为切入点,然后结合历史材料论证了低配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文章观点新颖而全面,使得这篇文章在同类文章中脱颖而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命题作文“风景这边独好”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2013年元旦,中共中央总书记、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迎新春讲话中说:“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如今这个国际环境变化莫测,国家改革发展任重道远的时刻,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对国家的未来与发展有着殷切的期待。
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结合你对诗歌内涵的理解,选择合适材料作文。 写作指导
仔细分析“风景这边独好”这一题目,它是由“风景”、“这边”、“独好”三个词语合成的。“风景”指代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社会风景,可以是自然风景,也可以是传统文化的某个方面,都可以找到切合主题的材料。“这边”表示的是主题
1
例文
“无用”实为“大用” □方佳新
贾平凹的散文《丑石》记录了这样的石头:它形状怪异,质地脆硬,可以说是一无是处。但就是这个石块,吸引了省城的地质学家,并被小心翼翼地搬运走了。原来,它是一块陨石,曾寄托着千万人的梦想划过天际。
同样一块石头,在不同人的眼中,它的价值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生活中是不存在无用的东西的,缺少的是发现它用途的慧眼。人生亦是如此。何必武断地区分事物于无用及有用之间呢?孟尝君三千食客中,有毫无用处的鸡鸣狗盗之辈,却能拯救孟尝君于危难之际。范蠡在辅佐勾践时精研商业经营之术,最终在功成名就之际能全身而退,演绎了他的另一番传奇。试想他们若以有用无用来对待一切,孟尝君便会客死秦国,范蠡也难逃“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又何必去一味追求名利这些“有用”之物,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物质化的空壳呢?梵高将他一生的狂热献给艺术,却只卖出一幅画;巴尔扎克夜以继日地创作,最终还是贫穷潦倒;米开朗琪罗在雕刻和绘画上穷尽一生,却只换来无数病痛的折磨……然而正是他们这些“无用”的作品,打开了艺术一扇又一扇辉煌的大门,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发出璀璨的光芒。 相比那些钻营于蝇头小利之间的人来说,有些人一生都在做“无用”之事。然而正是他们赢得了举世的瞩目。三毛,这位精通多国语言,颇有律师天赋的奇女子,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投向了撒哈拉粗犷的怀抱。用她的话来说,“只是追寻前世的一个梦而已”。正是这无用的近似疯狂的举动,为我们展现了异域的精彩,让我们疲惫的心灵有了一个暂时的精神家园。
可是,今天,人们越来越急功近利。他们用“有用”与“无用”区分事物,于是,无数先辈留下的优秀文化被置之一边,低俗、刺激、暴力的作品一窝蜂地出来,让一具具空壳从中得到了片刻的慰藉,又重新陷入了寂寞之中。这样的文化导向,是应该重新审视了!
纵观古今中外,“有用”之物往往只是满足人们物质的产物,而真正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往往是那些“无用”的东西。所以,请在学会生存的技能之后,让看似无用的东西来充实自己吧! 评点
文章一气盘旋,从无用之中,一层一层地发掘出其“有用”之处,先是指出任何事物都有价值,缺少的是发现;接着,批评人们一味地对名利这些所谓“有用”之物的追求;然后,肯定优秀文化对人类的巨大作用;最后抨击当今文化低俗化倾向。作者所论、分析犹如剥笋,转换自然,令人信服。
命题作文“低配人生”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你是否也会恍然大悟:哦,是这么回事!环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
也许是时候,我们把身段放低一点儿,要求降低一点儿了。低配一点儿,
要表达的对象,有着特定的指向。“独好”则是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带来赏心悦目的情怀。结合对词句的分析,可以从中看出此词洋溢着乐观主义豪情。在写作的立意上,选择一个昂扬向上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表现生活中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和感悟。 例文 风景这边独好 □钱丽华
清晨,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结于叶尖。一忽儿,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晶莹的露珠开始闪烁不定,犹如抱琵琶半遮面的小女子,开始窃窃私语。 阳光慢慢地移过来,在一个恰当的角度,灵犀一点,顿时折射出万丈光芒,赤橙黄绿青蓝紫,与初升时的静谧和洁净形成巨大的反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行走于郊外,我发现大自然里闪烁着美,震撼的美,坚持的美。 在柬埔寨古老的丛林里,有一种会飞的蛇——金花蛇。它用尾巴勾住树枝,展开身体,收缩腹部,变成中空,借以捕获空气浮力,停在空中,然后利用树枝的韧性,把自己弹出去。在获得一定的空中速度后,肋骨伸展开,增加身体宽度继而又捕捉更多空气浮力,保持波浪形,扭动尾巴,来控制方向,保持平衡。它们在空中做着平抛运动,留下一段美丽的弧线。
蛇也能飞,在空中俯瞰大地,或许时间是短暂的,但留下的是惊喜。风景这边独好。
依稀记得有过这样一种极细的粉红色花,现在仍在我的记忆中开着。她在冷的夜色中,瑟缩着簇拥着做着遥远的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瘦弱的诗人将泪珠抹在她的花瓣上,告诉她冬既然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她于是一笑,虽然小脸冻得红惨惨的,瑟缩着,发抖着,眼前的蝴蝶乱舞,蜜蜂唱起春词来。 大雪压青山,她仍坚持那一抹红;疾风知劲草,她仍不忘那一个梦;东方欲晓,她明白自己的梦将要实现,红灿灿的脸满意地笑了。她用坚持唱响了人生的梦,她用坚持奏响了人生的歌,她用坚持谱写了人生的曲。又是一年春风起,又见陌头花儿开。
微笑,眼中含着的是泪水;浅笑,神经末梢传递着的是疼痛。坚持明天的梦,风景这边独好。
岁月流转,花开花谢。朝阳却总是在破晓时分,温情脉脉地看着大地,带给我们新的希望! 评点
文章语言清新质朴,散文化的语句中蕴含着对自然、人生的思考。选用了柬埔寨的金花蛇、记忆里粉红色的花,做为叙述的对象,细腻的描述中,让人在享受画面的美感时,也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大自然中的震撼与坚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