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学习
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法
选择诵读法、讨论法课型新授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
多媒体是
教学
时数1课时教学
时数第1课时备课
总数第52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2.介绍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边塞诗(见媒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一、出示教学目标(见上)
二、学法指导(媒体出示)
1.动手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或心境。
2.听媒体朗读后,反复读诗(注意节奏和感情)。
3.精读全诗,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4.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5.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三、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1.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媒体出示)。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有“诗佛”之称。
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2.听媒体朗读(注意节奏和感情),然后学生反复读诗。
3.赏析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意境。
.学生齐声朗读全诗。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1.激趣引入(见媒体)。
2.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学习的重、难点。
3.媒体出示学法、提出学习要求,做相应的学法导。
4.巡视、指导学生学习。
5、放朗读录音,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感情。
1.了解唐诗的类型及-边塞诗。
2.认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难点。
3.看投影,掌握学习步骤及方法,明确学习要求。
4.查阅配套练,了解作者及背景。
5.学生听录音,掌握停顿的节奏,朗读诗歌。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事、景、情;并结合注释,理解全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明确: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提问①:“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明确:“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提问②:说说这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让学生说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含义。
含义: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5.“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这里“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
提示:这是引用典故,汉朝的窦宪在燕然山打仗胜利后在石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五、学生讨论,更正,老师指导点拨
1.谈谈本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明确:借景写出了自己孤寂的感情。
2.自主探究、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美,并通过你理解,用简笔画把此景画出来。
六、当堂练习(见媒体)
全班齐诵全诗,并背诵。
七、板书(见多媒体)
6.多媒体出示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理解句子的含义。
7.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发言。以鼓励为主。
8.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归纳总结,适时板书。
9.组织学生练习,督促、辅导后进生练习。
6.学生讨论,互相交流,掌握句子的含义。
7.针对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思考,举手回答。
8.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共同解决。
9.学生自主练习,然后互相检查学习效果。
作业设置1、背诵全诗2、把这首诗改写一篇散文。
教
学
反
思等级评价
(A/B/C/D)
刘占英
【篇二】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 实用教案
使至塞上 王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
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简介作者和背景
1.作者简介
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之后提问)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苏轼称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2.谈谈创作背景和意境情感
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
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
写的。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三、课文赏析
1.让一学生朗读,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由此导入讲解全诗。
2.“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讲解: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提问(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明确:“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
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提问(2):说说这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
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让学生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沙漠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
外醒目, “直”字,使景物一下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
明确:"大漠"两句历来为人传诵:大漠广阔,长河悠远,使人既感到胸襟开阔,又
惊异于宇宙之广袤和深长。"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美和律动感。"孤烟直"既写
出人烟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的英雄气;"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暮
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诗人用四种景物对比构图:宽广的大漠拥抱着
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着直逼霄汉的一束孤烟。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感受。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们破敌靖
边,其悲壮的英雄气浩然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
5、“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这里“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
明确:这是引用典故,汉朝的窦宪在燕然山打仗胜利后在石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6、谈谈本文的情感变化(本环节由学生自由发挥,点拨:“抑郁到慷慨”)使至塞上教案
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英雄本色。
四、画诗
通过你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用简笔画把此景画出来。
五、写诗
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你画的内容写下来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1、背诵这首诗。
2、收集三句以上写有关大漠的诗词。
【篇三】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
使至塞上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朗读—鉴赏—感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后人称他“诗佛”。
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了解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四、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一)读一读
1、 从诗体上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
2、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3、学生个读 4、学生齐读
(二)品一品: 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本诗中哪个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问边)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孤寂、激愤、抑郁)
赏析: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而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自己过了居延这个地方,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3、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4、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庭之外时——激愤抑郁
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时——赞叹敬幕)
尾联:诗了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三)悟一悟: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1、 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吗?
“直”和“圆”两字用得逼真、传神。准确地描写了沙漠广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孤寂的感受。大漠无边,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青烟直上云霄,“直”字荒凉孤独中透出挺拔雄伟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长河”之上,是一轮圆圆的落日,“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五、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六、作业布置:吟诵《使至塞上》
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
大漠孤烟直线条美:直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层次丰富 长河落日圆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青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诗中有画
【篇四】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 》教案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在吟诵中加深理解,品味诗歌语言。
2、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中呈现的画面。
教学难点:诗歌的感情
教学设想:诗必因情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在诗人被现实生活中激发起沸腾的感情时写就的。教学古诗尤其应该创造气氛,展示场景,激发情感,巧妙点拨,启发想象,从而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能力。因此,教法上以情景教学为主,辅以朗读、比较、画图、想像等方法。要注意以形象入手,来体会诗的意境;要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使至塞上教案
一、导入
老师背诵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再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猜猜是谁写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生回答:是王维的诗。今天我们就再走近王维的诗,看看在他的这首诗中要表达他怎样的情怀。
二、了解作者
1、同学们对王维了解多少?
学生思考,针对自己的课前预习回答
王维,早年有才名,21岁即中进士,张九龄为相,提任他为右拾遗,后升任监察御史。不但是杰出的诗人,而且兼有书画音乐之长。在艺术上熔诗歌、绘画于一炉,构成独特的风格。
师进一步引导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就是他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塞外的途中所作。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这首诗。
2、生范读,其余生思考其内容,梳理。读后评议。
点拨:
朝廷的使臣将到边防慰问,轻车简从行进在居延地区。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大河,映衬落日之残红。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骑兵报告说:都护正在前线大败敌军。
对学生的朗读请生加以评论,并大声齐读。
三、内容分析
1、说出你的疑问,可自由提出,请其他同学给予解答。
生自由提出
预设质疑:①为何要出塞?
②行车地点在哪里?
③为什么是“单车”,而不是很多人簇拥?
④最终结果如何?
一一加以解答
结合背景谈
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府兼任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正值当时提拔他的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
2、再读,体会诗人的感情。想象他这是会是什么心情?(失意)
点拨:
这种心情在诗中有没有体现?
明确: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再读,理解诗意。
点拨体会①:“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明确:“蓬草”随风飞转,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
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
零之感。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
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
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再齐读。读出抑郁、落寞之情。注意节奏、重音。
5、师引导:
但是看到大漠的景象心中又升起了新的感情,是什么呢?感情在哪里体现呢?
6、再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象画面,抓住景物展开想象
生讨论后回答
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
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
7、点拨:这画面中哪些词语让你心中有了想象的激情?
生思考后回答,对词语赏析,穿插自由朗读
明确: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的奇景。
“孤烟”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冲天而起插入天际就显得格外醒目。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8、再齐读,读出雄浑,豪迈之气。用自己的智慧之笔画出这两句诗的画面来。
生拿出画笔画,老师在黑板上画。比较异同。
四、师总结:这么美的画面读来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境界阔大,气象雄浑。难怪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经过长途
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故事似乎还有继续下去,但诗歌却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五、请你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案不一,自由体会。结合上文的分析
点拨:
描绘塞外的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赞美;歌颂大唐幅员辽阔,国内强盛;
自己不辞辛劳,长途跋涉,奉命出使边塞的自豪感;
被贬的孤寂,悲凉之感。
全班齐声背诵
六、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写一段写景的文字,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七、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叙事 单车 问边
写景 征蓬 归雁 孤寂、悲凉
大漠 孤烟 赞美疆域辽阔
长河 落日 自豪
叙事 逢候骑
八、教后反思
【篇五】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对旧知识的回忆
王维,我们并不陌生,之前我们学过他的一些作品,你还记得那些诗名和诗句吗?
PPT显示: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使至塞上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作者简介
关于王维,你能用所学过的知识介绍他吗?
PPT显示: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世称“王右丞”
人称“诗佛”
山水田园诗人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存诗400余首
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
3、导课题
苏轼曾对王维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另外一首诗歌,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来感受一下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
板书:题目。
解诗题:使:出使;至:到;塞上:边塞
那什么是边塞诗呢?
PPT显示: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
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好,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使至塞上》这首诗。
PPT显示:《使至塞上》
二、读诗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等一下我请你来读一读;
2、请两位学生试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等下请你从音量、字音、节奏、感情等几个方面对两位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节奏划分一般是“二一二”或“二二一” Ppt显示:读音、节奏
3、教师指导朗读;
①教师第一遍范读;
②教师再次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③学生大声自由朗读;
④全班齐读;
⑤再请两位学生朗读
⑥诗歌是凝练的语言,只有读得慢一点,才能体会出诗的意味深长;我们现在来欣赏一下,配乐朗诵,再次感受诗的韵味。
Ppt显示:
配乐朗诵
三、感诗意
1、感词意
本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一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字——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要弄清楚这首诗说的是什么,首先要对诗中的一些字词,要有所了解,我要考考你,你知道以下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吗?
Ppt显示:
字词意思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问边:慰问边塞的将士。在这里是指朝廷派去边塞慰问刚打了胜仗的崔希逸军队。
属国:属国是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漂泊的旅人,又泛指远行之人。又称“飞蓬”“飘蓬”“转蓬”“孤蓬”。
胡天中的“胡”: 当指塞外—吐蕃少数民族
萧关:古关名,在现在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燕然:燕然山,代指边防前线。
Ppt显示:字词意思
2、感句意
我们对诗中的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句子的大意,我们也应该有所感悟了,你能不能选取自己喜欢的句子,把作者的诗意,用自己的话语,描绘出来?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四、品诗情,悟诗境
作者出使边塞,情感是复杂的,一路走来,他的情感是有变化的,你发现了吗?从哪些字词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那又是怎样的情感呢?
板书:
单车——孤独、苦闷
征蓬、归雁——思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豁达、壮阔
燕然——胜利、喜悦、自豪使至塞上教案
师:此时的王维和“蓬”有怎样的相似之处?
师:王维离开家乡,远赴塞外,就像蓬草断根,飞向远方。他们都是漂泊无依。所以,在古诗文中,“蓬”就象征着天涯游子。还记得我们在初一时学过的一首诗吗?李白的《送友人》。
生: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师:在这一联中还有一个和“蓬”类似的意象。谁来说说?
生:是“归雁入胡天”的“归雁”。我们学过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里面有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归雁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Ppt显示:
【篇六】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 王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文学常识
1、唐诗
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边塞诗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3.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后人称他“诗佛”。
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苏轼称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2.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并留作军队判官,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三、整体感知
1、读一读
(1)从诗体上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
(2)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3、学生个读 4、学生齐读
2、品一品
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本诗中哪个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问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孤寂、激愤、抑郁)
提问①:“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明确:“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提问②:说说这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赏析: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而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自己过了居延这个地方,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
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吗?
“直”和“圆”两字用得逼真、传神。准确地描写了沙漠广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孤寂的感受。"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美和律动感。"孤烟直"既写出人烟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的英雄气;"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
大漠无边,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青烟直上云霄,“直”字荒凉孤独中透出挺拔雄伟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长河”之上,是一轮圆圆的落日,“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这里“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
明确:这是引用典故,汉朝的窦宪在燕然山打仗胜利后在石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燕然”,前线,照应诗题和开头,流露出对都护的赞扬,也表明边关局势的紧张。
(5)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点拨:“抑郁到慷慨”
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廷之外时——激愤抑郁
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时——赞叹敬慕
尾联:诗了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四、小结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英雄本色。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五、作业
背诵诗歌。
板书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构图美(空间阔大) 线条美(层次丰富) 色彩美(鲜明优美)
【篇七】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
潦河坡镇中学课时计划
第 页
第 页
第 页
第 页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