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叙议结合的好处
构思巧,行文畅——议写作思路在议论文中的作用(网友来稿)
四川省安县秀水中学 王建平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就是说,要求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有弄清作者的思路,才能把握住文章的真谛,可见理清文章思路,对深入题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理,在作文教学仍要强化写作时构思的重要性,尤其是议论文的教学。只有清晰的写作思路,才能让学生脑中储存的词汇、事例源源不断地涌出来,就犹如拿着寻宝地图去寻宝一样,就能快捷迅速地达到目的地。
一、整体构思,思路畅通
整体构思是指在明白自己所写的文章体裁后,根据其特点,而先确定其思路。如记叙文是以情感人,以细腻的情感描写,生动的细节刻画彰显。说明文是以知授人,以准确的过程叙述,恰切的修辞使枯燥的介绍变为生动的文章。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以确凿的事例,缜密的逻辑构成。我们重点探讨一下议论文的整体构思。
议论文的结构常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作为考场作文,想在尺幅之内说透道理着实为难,若采取总分总,并列式,层进式,引议联结,六点式等结构方式分解结构,就会让文章眉清目秀,脉络清晰,一目了然。如高中教材第三册罗素的《我为何而生》就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接着文章分三个自然段逐一论述了支配我一生的三种感情,且在每段段首都有明显的主旨句。最后总结“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说理清楚,结构明晰。再看高中教材第三册《议论要有理有据》一节中的例文就采用的是“引、议、联、结”的结构。“引”是作者从杂志上的一段文章说起,肯定了老人的“壮举”;“议”是从这件事提出作者的看法;“联”是作者联想到自然界的落叶,昙花,青蛙都能这样表现;“结”作者就水到渠成就得出了“自然界尚需这样,人又何尝不需要这种精神呢?”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水到渠成,说理明确。
还可行文中运用语言标志,显示内部关系。常用的有第一、第二;首先、其次;其一、其二等等。这种标志可以放在一层的开头,也可放在一层的结尾。
二、开头精彩 赏心悦目
一部精彩的电影要有一个难忘的片花,一个特色店面要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店面装修,一 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 (《诚信——永远的绿卡》)也可由精彩深刻的设问入题,启人人深思,激发兴趣。如 :人生或许可以比为一份试卷,它有大量的选择题,但不可不选并且还不以分数计算。有时,A或B你都不想放弃,但它无疑是一道单选题,它告诉你:你必须学会放弃。(《学会放弃》)也可由优美的排比句式入题,先声夺人,气势如虹。如蜜蜂羡慕雄鹰能够搏击蓝天自由翱翔,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能传播花粉使大自然五彩缤纷,果实累累;沙砾羡慕碧玉青翠欲滴价值可观,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终能成就平坦大道和万丈高楼;丑小鸭羡慕白天鹅洁白无暇万般美丽,却不知道自己正焕发出独特的风采。(《是金子,总会闪光》)也可由生动贴切的拟人入题,激发想象,再现情景。砰!”随着一声锤子的敲打声,问号先生清了清嗓子说,“时空讨论会现在正式开始,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什么才是美’,请各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学者们积极发言。” (《什么才是美》)采取何种方式开头,由文章内容而定,做到势如破竹,骤响易彻。
三、结尾精当,回味无穷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我们永远关在圈内,永远在一个圈内打转’。如若在圈内能心安,绝不会给理智放假。进一步升华了主旨,照应了开头的席慕容的诗句及对其的诠释。”(《安于心》)还可采用号召式。结尾通过提出希望,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让我们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吧!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该忘记的与该铭记的》)采取何种方式结尾,由行文情况而定,做到干净利索。
四、段内明晰 衔接自然
除了写好开头和结尾外,还应写好主体段。对一
①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②只因为你如那邻家待嫁的大家闺秀,让我如何才能猜透你的心思?③语文啊,你的世界总是变化万千!④我看见李白那浪漫的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看到苏轼那思念的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看到曹孟德豪放的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⑤语文啊!你的浪漫,你的思念,你的豪放,让我如何猜得透?(《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上例中①句为中心句,②③句为过渡句,④句为材料句,⑤句为分析句。这样,思路清晰,论证有力,就不会出现思维混乱,语序错乱的现象。
总之,要写好一 470196706@QQ.COM
【篇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叙议结合的好处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最新教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2.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读课文,理解文意,理解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人律己的品性。
重难点
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难点
领会文章叙议结合、朴实简洁、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以及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一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作等身,但他一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作者简介
张中行,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文本链接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开明少年》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整体感知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及“我”的悲哀心情。
第二部分(2~8):先总写后分写,歌颂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二部分第一层(2):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二部分第二层(3~8):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三部分(9):谈对学习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1.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修改文章;(2)送客;(3)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2.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对叶老去世的悲哀,对失去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
3.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对照所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4.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叙议结合的好处
5.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6.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在本文有所体现吗?举例说说。
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修改文章待人厚(2)送客(3)复信
叶圣陶人之师表 主张“写话”律己严重视“简洁”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通过本文的学习,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对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并能根据文中议论的语句把握叶老先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品性。但对于叶圣陶先生的语言主张,
学生目前能够从内容的层次理解即可,在实践中运用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14 驿路梨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过程与方法
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重点
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难点
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朗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2课时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
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
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2.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
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
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
3.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
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
一、一写梨花。
1.小说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接着又用陡峭的山、茂密的树林着意渲染山的险峻。
2.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我们”是怎样发现小屋的?
正当我们处于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时,看到了眼前的梨花美景,并发现了小屋。
4.朗读描写梨花美景的语句。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写景的作用。
梨花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不仅给人以惊喜,更多的是给人以希望和安慰。我们焦急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
5.那座小茅屋是怎样的呢?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屋里黑漆漆的没有灯也没有人声。
门是从外扣着的。
白木门板上有黑炭写的两个字:“请进!”
火塘里的灰是冷的,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在这所没人的房子里,我们却受到了许多优待:①邀请的方式是热情的:“请进!”
②准备的物质是丰厚的。③安排是细心的。④感受是温馨的。
6.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
——从瑶族老人嘴里得知小屋“主人”是梨花姑娘。
二、二写梨花
1.齐读27自然段,思考:本段再写梨花有什么作用?
——本段写梦中的梨花与梨花姑娘,将人与景结合起来,赞花,更是赞人,突出了梨花姑娘的美好品质。
2.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里去写?
写香气四溢的梨花林是为了赞美梨花姑娘纯洁美好的心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3.我们为什么要修葺小屋?
——受梨花姑娘的感染,我们也要化感激为行动,为小茅屋做些什么。
小结:文中两次写梨花,一实一虚,既写环境之美,
又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品质。
瑶族老人为我们讲小屋的故事,是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解开悬念,同时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一、三写梨花
1.文中写遇见哈尼小姑娘有什么作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叙议结合的好处
——哈尼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解开了文中的悬念。
2.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受益之后,送来米,同样也算(照管)了小茅屋,“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我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3.小茅屋的主人就只有我们这些人吗?
——凡照料过小茅屋的,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的后来人,都属于小茅屋的主人。
4.用书上的哪句话可以概括上一点,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驿路梨花处处开
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而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处处开”就是雷锋精神处处得到了发扬光大,加深了主题。
5.文章结尾以诗句作结有什么作用?
——引用陆游诗句作结,既点题又点人,把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交织在一起,人花相映,寓意深刻,感染力强,升华了中心思想。
6.怎样理解课文题目“驿路梨花”?
①自然界中的梨花;②梨花姑娘;③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二、归纳本文主旨。
本文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军民之间,各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的情谊和助人为乐的精神面貌,歌颂了雷锋精神,表现出社会主义新风尚在祖国处处都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三、小结:
文章以梨花为线索,采用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纯朴民风,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
【篇三】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叙议结合的好处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吴倩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2、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3、通读课文,理解文意,理解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领会文章叙议结合、朴实简洁、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以及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一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作等身,但他一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二、作者介绍
张中行: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三、相关资料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开明少年》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
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整体感知
1、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及“我”的悲哀心情。
第二部分(2~8):先总写后分写,歌颂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二部分第一层(2):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二部分第二层(3~8):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三部分(9):谈对学习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修改文章;(2)送客;(3)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3、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对叶老去世的悲哀,对失去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
4、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对照所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5、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叙议结合的好处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6、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7、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在本文有所体现吗?举例说说。
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五、写作特点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
六、板书设计
(1)修改文章待人厚(2)送客(3)复信
叶圣陶人之师表 主张“写话”律己严重视“简洁”
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篇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叙议结合的好处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城关中学三分校九年级语文电子教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设计人:陈艳霞 审核人:李胡德 戴天兵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重点生字词,积累相关语言。
2.运用略读的方式,理清结构,把握文意。
3.领会文章叙议结合、朴实简洁、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以及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4.学习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的品格。
教学重点:
1、运用略读的方式,理清结构,把握文意。
2、学习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的品格。
教学难点:
1、领会文章叙议结合、朴实简洁、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以及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自学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重点生字词,积累相关语言。
2.运用略读的方式,理清结构,把握文意。
二、自学检测(一)了解作者和叶圣陶
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小雅》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
今天我们所学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记载的叶圣陶先生就是一位拥有崇高德行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看看叶老具有怎样的德行。
2.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 多收了三五斗》《火灾》《线下》等。
作者和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自学检测(二)
一、采用略读的方式,把握文章的要点,要求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列出自己不懂之处。 略读方法指导: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略读可以运用下列技巧:
1.不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也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即可。
2. 要利用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体词、脚注、标点符号等,对文章进行预测略读。
3.通过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以快速掌握大意。
4.把握文体要素进行快速阅读。
二、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
繁碎( suì )繁杂琐碎。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问题为耻。
商酌(zhuó):指反复仔细地商量
颠沛(pèi)流离: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譬(pì)如:比如。
累赘(léizhuì)多余,麻烦。
拖沓(tà)做事拖拉,不爽利。
妥帖(tiē)妥当合适。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却不厌倦,教导人却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是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行得通。
三、教学指导
1.请同学们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大意:
提示: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第一部分(1):叶老逝世,我深感悲哀。
第二部分(2-8):先总写后分写,歌颂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待人厚和律己严。
一层(2)总写叶老品德有过人之处。
二层(3-8)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方面写叶老过人的品行。
第三部分(9):谈对学习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当堂训练
1、阳光课堂基础题
2、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二课时
一、自学目标
1.领会文章叙议结合、朴实简洁、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以及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2.学习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的品格。
二、自学检测
1.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对叶老去世的悲哀,对失去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待人厚:修改文章 、送客、复信
律己严:写文章方面要求自己写话,文风方面要求简洁,重视语文求完美。
三、教学指导
1.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对照所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2.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有着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的忠厚长者。
3.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在本文有所体现吗?举例说说。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 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的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总结: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只能糊糊涂涂的活下去,反省一下就会感到无聊,感到没意思。 ——叶圣陶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四、当堂训练
1、完成阳光课堂阅读题。
2.课外阅读介绍叶圣陶、张中行先生的文章。
3.以《XXX二三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注意借鉴张中行先生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写作技巧。
教学反思
【篇五】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叙议结合的好处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