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 艺术技巧高超的成语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第一篇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
《关于艺术的成语》

关于艺术的成语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白雪阳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才华横溢

辉光日新

环肥燕瘦

百花齐放

别具匠心

别有天地

出神入化

传神阿堵

德艺双馨

独具匠心

工力悉敌

光彩夺目

鬼斧神工

烘托渲染

精雕细刻

良工心苦

妙手丹青

曲终奏雅

神工鬼斧

下里巴人

栩栩如生

象牙之塔形容艺术技巧高超

阳春白雪

一空依傍

寓意深长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解释 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 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形容女子体态不同而各有其风韵。也比喻艺术作品风格流派各具特点,各擅其美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 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指在艺术、学术等方面独创而全不摹仿。 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

别有滋味 原意是另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离愁别恨的滋味,指亡国之痛。后泛指文学艺术的情调、意蕴另有种动人的美感和

趣味。

比喻艺术性较高和较低的文艺作品。

吉光与凤凰的毛羽。比喻艺术珍品。

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匠心:精巧的构思。独妙:独到的巧妙。形容巧妙而独具一格的艺术构思。亦作“匠心独出”、“匠心独运”。 谓用心神领会和创造艺术形象。

形容艺术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

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解释〗匠心:精巧的心思。形容精美独到的艺术构思。

〖解释〗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又泛指用心良苦。

〖解释〗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

〖解释〗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黄锺瓦缶 吉光凤羽 匠心独具 匠心独妙 神领意造 神至之笔 一花独放 独运匠心 良工苦心 烹龙砲凤 寓意深远

第二篇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
《带有艺术性的成语》

艺 术 成 语

【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不假雕琢】不必借助精雕细琢。指器物天然即具有上好的质地。也比喻艺术品精美而无雕琢的痕迹。

【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不拘绳墨】绳墨:木工用以画直线的工具,借喻法度、规矩。形容人的行为或艺术风格洒脱、豪放,超逸不羁。

【白雪难和】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艺术。

【白雪阳春】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同“阳春白雪”

【别有天地】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别有天地非人间】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别有滋味】原意是另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离愁别恨的滋味,指亡国之痛。后泛指文学艺术的情调、意蕴另有种动人的美感和趣味。

【才华横溢】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唱高和寡guǎ】:曲调高深,知音很少。比喻高雅深奥的诗文和其他艺术作品很难被大众理解接受。

【传神阿堵】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出神入化】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传神写照】传神:指优美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写照:画像。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生动逼真地描画出来。

【独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独运匠心】匠心:精巧的心思。形容精美独到的艺术构思。

【匠心独出】匠心:工巧的心思;独:独自。形容巧妙而独特的艺术构思。

【匠心独具】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匠心独妙】匠心:精巧的构思。独妙:独到的巧妙。形容巧妙而独具一格的艺术构思。亦作“匠心独出”、“匠心独运”。

【德艺双馨xīn】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光彩夺目】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同“神工鬼斧”

【鬼工雷斧】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同“鬼斧神工”。

【鬼刻神劖chán】犹言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神领意造】:指用心神领会和创造艺术形象。

【神至之笔】:形容艺术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

【偷天妙手】:偷天:形容本领神奇;妙手:指有才能的人。形容写作技巧娴熟,文笔非常优美,富有独创性的作家、艺术家。

【无斧凿痕】:斧、凿:木工用的斧头和凿子。没有用斧头、凿子削刻的痕迹。比喻艺术品达到天然浑成的境界。

【工力悉敌】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环肥燕瘦】形容女子形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辉光日新】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光彩夺目】: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辉煌夺目】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烘托渲染】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形容艺术技巧高超

【画苑冠冕miǎn】苑:会聚的地方,多指学术、艺术的集中处;冠冕:皇冠帝

冕,比喻第一。在美术界占据第一流的地位。

【黄锺zhōng瓦缶】比喻艺术性较高和较低的文艺作品。

【黄钟瓦缶fǒu】比喻艺术性较高和较低的文艺作品。

【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吉光凤羽】吉光与凤凰的毛羽。比喻艺术珍品。

【江湖艺人】在街上表演吟唱、讲故事、舞蹈、变戏法和哑剧等艺术而谋生的人。

【击节称叹】节:节拍;击节:打拍子;叹:赞叹。指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

【经营惨淡】:经营:筹划营谋;惨淡:思虑深至的样子。苦心经营。指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

【经营惨澹dàn】:经营:筹划营谋;惨澹:思虑深至的样子。苦心经营。指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

【九朽一罢】原指画人物的一种技法。后也指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严肃认真的态度。

【良工苦心】: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又泛指用心良苦。

【良工心苦】: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

【妙手丹青】: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炰páo凤烹pēng龙】: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烹龙炰凤】: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烹龙砲pào凤】: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

【墙外汉】:指非局中之人,不属于某专业或不专于某门知识或艺术的人。

【曲终奏雅】: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下里巴音】: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象牙之塔】: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

【心精手巧】: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表现。也泛指天资聪敏,精明能干。

【心灵手敏】: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表现。也泛指天资聪敏,精明能干。

【兴会神到】:兴会:指意趣因一时的灵感而触发;神到:指将其精神付诸笔端。指艺术创作中捕捉灵感,并将其表现出来。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形容艺术技巧高超

【栩栩欲活】: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渲染烘托】: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烘托:国画的画法,用衬托手法使事物鲜明。指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一花独放】: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一空依傍】:指在艺术、学术等方面独创而全不摹仿。

【一字见心】:看到一个字就能看到人的思想。形容书法艺术能体现出人的个性。

【奕yì奕欲生】: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存乎:在于。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

第三篇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
《台湾云门舞作之一《行草》用肢体语言将中国传统书法的韵味诠释得_____》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第四篇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
《浅谈成语的活用》

浅谈成语的活用(熊荧波)

【摘要】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用的,形成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结构匀整稳固,含义丰富,风格高雅,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关键词】成语 特点 运用语法结构

【正 文】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用的,形成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结构匀整稳固,含义丰富,风格高雅,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一、探索成语的来源

成语有一定得渊源,也有一些演变的情况,很多成语如果不知道它的来源,不了解它的演变情况,就难以理解,也难以正确运用,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形容艺术技巧高超

来自古代文献:这是最主要的方面,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其惘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后人概括成“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来自历史事件:闻鸡起舞:《晋书·祖狄传》:“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共被同寝,中夜间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说的是祖狄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勉,夜里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刻苦练武,后来概括为“闻鸡起舞”,比喻乘着某个好时机及时奋起行动。

来自古书中名言警句的摘录或节缩改写。例如:水落石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出类拔萃——“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有不少成语是群众口头相沿习用的,这类成语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口语色彩,一般是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之后才见于书面的,比较通俗生动。例如:欢天喜地、七嘴八舌、水到渠成、得过且过。

也有来自宗教经典或外国寓言的,这类成语数量不多,其中大部分是佛经里的。例如:五体投地——来自《楞严经》《圆觉经》。

种豆得豆——来自汉代安世高泽《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火中取粟——来自法国寓言是人拉·封登的《猴子与猫》。

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不少新的成语,例如:力争上游、忆苦思甜、分秒必争、百花齐放等。

二、成语的特点

语言中词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词,另外还包括一些固定的词的组合,这就是熟语。汉语的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成语,它的特点是:

结构的稳固性,成语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结构上凝固成型,构成成语的语素,一般不能随意颠倒、更换,也不能任意增加或减少,例如“聚精会神”不能说成“会神聚精”;“去伪存真”,不能说成“去假存真”等。

意义的整体性,汉语成语大多由四个语素组合而成,四个语素高度融合成一个整体,表达一个概括的完整意义。

整个成语的意义与各个语素的意义的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例如:“问道于盲”,词免试说“向盲人问路”,实际是指“向无知者求教”。有好多成语来自深化、传说、寓言和历史故事,都有具体的事情演化而成,这类成语实际所指的对象就不限于表层所说的事物,例如:“画蛇添足”,来自《战国策·齐策二》的一则寓言,它的整体意义是比喻多此一举,反而把事情弄糟。

有的成语的意义与组成的语素意义已经丧失联系,整个成语的意义不能从语素意义推断出来,例如“瓜田李下”,尽管每个语素的意义我们都能理解,但是我们如果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古乐府)和习惯用法,就根本无法从语素意义去理解其整体的比喻义。

也有一些成语,它们的意义与语素意义联系紧密,或者相当于各个语素的合成,一看就能理解。但是,就是这样的成语也不同于普通的短语,其意义并不限于各个语素的简单搭配,而在于表示一种高度融合的整体意义。例如“视死如归”的表层意义是“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深层的整体意义是“形容为了某种正义的理想或事业而不惜牺牲生命”。

功能的单词性,成语是比词大的语素单位,构造比单词复杂,涵义也远比单词的功能丰富,可是,成语在句子中的功能与单词的功能相同,都是充当造句单位,成语在句子中通单词一样,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这是成语的基本功能,

例如:暴风骤雨袭击了这个村庄。(作主语)

在战斗中,战士们视死如归。(作谓语)。

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作定语)

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作状语、作宾语) 大家把他驳斥的哑口无言(作补语)

三、揭示成语的内涵

有些成语,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通过揭示成语的丰富内涵,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成语“鞠躬尽瘁”,出自蜀汉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可教育学生为革命为人民竭尽全力,奋斗终身。“先忧后乐”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教育学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可教育学生虚心好学,永不自满。

出自《孔子家语》的“载舟覆舟”,说明人民力量的伟大,取得民心的重要。出自《淮南子》的“塞翁失马”,说明了坏事与好事互相转化的道理。出自《吕氏春秋》的“物极必反”,说明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向着相反方向转化,通过这些成语的学习,可以启发学生树立辩证观点。

四、浅谈成语的运用

(一)辨析成语的形、音、义

形、音、义三者之间,义是首要的,掌握了义,音、形也就容易解决了。成语“再接再厉”,原指公鸡相斗,每次接战前都要磨快它的嘴,明白了“厉”同“砺”,磨快的意思,就不会再写成“再接再励”了。“走投无路”中的“投”,是投奔的意思,不能写成“头”。

1、弄清语义,如果单从字面上去望文生义,有的成语与其本来的语义差异甚大,有的甚至风马牛不相及。例如:

⑴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差强人意”中“差”,“强”,分别作“稍微,比较地”“振奋起来”解释,其正确语义是“大体上还算能使人满意”,而在这句话中却将“差”、“强”理解为“差使”“强迫”,把“差强人意”理解为“强人所难”,从而导致失误。

⑵这不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仓,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

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仓”,本义是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仓里出来,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在这句中“万人空仓”的运用恰恰相反,错误地将它理解为“所有的人都从仓里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中”,这可谓大相径庭,因此,要恰当的士用成语,借助成语词典弄清语义是前提,平时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假期成语语义知识的积累,在成语运用上,那种“不求甚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2、要辨明差异,汉语中的同义词极其丰富,同义成语也比比皆是,因而在这同时,我们要注重同义成语的辨析工作,通过辨明其细微差异,达到准确贴切运用的目的,例如:

⑶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 。

⑷苏轼也擅长书法,她取法颜真卿,但能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可供选择的成语: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⑶⑷是依次选填“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还是依次选填“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呢?我们还是先辨明其差异再说,“独树一帜”即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不难看出⑶中应填写“别具一格,”⑷中应填写“独树一帜”。

⑸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⑹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巧夺天工”的语义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极其巧妙”,与这个语义相近的成语是“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认为所能达到的)。两个成语相同点是“技艺高超巧妙”,不同点是,前者强调“人工”,后者强调“天然”,可见⑸中的成语“巧夺天工”运用不恰当。“不负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不孚众望”(孚:信服),即“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众:众人,大家),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⑹中的成语“不负众望”运用是恰当的。

3、要分辨褒贬。成语的情感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

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例如:

⑺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⑻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代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⑺旨在赞扬“这些年轻科学家”敢想敢干的精神,句中却用“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述显然是不恰当的;可用“所向无敌”。⑻旨在赞美陕西和江南的剪纸艺术巧妙,风格各异,而句中却用“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达这个意思,同样也不恰当,删去“半斤八两”保留“各有千秋”。

4、要顾及语境,成语的运用要受到陈述对象的制约,要受具体语言环境的限制,要做到彼此勾连,前后照应,首尾一贯,伦次井然,例如:

⑼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 ⑽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 。

⑾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

⑿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 。

(可供选择的成语:应接不暇、美不胜收、目不暇接、琳琅满目)

从成分的搭配角度看,⑼、⑾可选择“应接不暇”“目不暇接”。再从语义的前后照应看,“应接不暇”即“原指美景繁多,来不及观赏,后指人事纷繁,应付不过来”;“目不暇接”即指“东西很多”可见⑼、⑾依次应填入“目不暇接”“应接不暇”。⑽、⑿也可以从语义的前后照应角度考察,“美不胜收”是“形容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琳琅满目”指“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前者强调“好”,后者强调“珍贵”,因此⑽、⑿只有依次填入“美不胜收”、“琳琅满目”才保持前后一贯。

要准确、恰当、贴切地运用成语,借助工具书弄清成语语义是基础,加强对同义成语的辨析是保证,顾及语言环境是关键。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 艺术技巧高超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