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家乡科技的变化600 家乡的变化600字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家乡的变化作文》

家乡的变化作文

我爷爷奶奶家在中宁偏僻的小镇。这几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

变化最大的是道路。以前,我不愿意去奶奶家,因为路很不好走,坑坑洼洼的,车子在这不平的路上行驶时,左右摇晃,让人有点很晕。这样摇晃一阵子后,还得步行一段崎岖的土路后才能到达奶奶家。可我这次去奶奶家,发现哪里是路变了大模样:原来坑坑洼洼的小路不见了,变成了平整的柏油马路,路旁栽满了一排排整齐的槐树,车子在上面行驶很平稳;道路也变宽了,可以容下两辆大卡车并排行驶。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走土路去奶奶家了。柏油马路也通到了这个偏僻的小村上,车子可以一直开到奶奶家的小院了。

奶奶家以前住的是一座低矮的、黑暗、简陋的旧房子,洗澡、上厕所都很不方便。可我这次去奶奶家,发现奶奶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房子也变成新的了:是一栋漂亮的红砖瓦房,外墙贴上了白色的瓷砖,非常漂亮。进去看看,哇,好大呀!整座房子有三室二厅的套间,每个套间都有洗手间、自来水,还有热水淋浴,真方便!家具也一应俱全:有白色的沙发,黑色的电视机,白色的冰箱,红色的煤气灶简直比我家还要漂亮!现在,矮小的旧房不见了,农村里家家户户都盖好了这样的新房,远远看去,一排排漂亮的红砖瓦房竖在青山绿水间,好看极了!

以前,奶奶家哪里只要一天黑,外面就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所以很少有人出去。现在可好了,奶奶家门前的小街上装上了路灯,只要天一黑路灯就会亮了起来,把整条路照的亮亮的,人们就不用再为天黑烦恼了,奶奶家门前有一条小河,以前一些不讲文明的人往河里乱倒垃圾,河水被严重污染了,日积月累,河里散发出一阵阵恶臭。现在,河面上的垃圾不见了,河水变清澈了,恶臭没有了,鱼儿在水里吐着泡,好像在感谢大家:谢谢你们,给了我一个漂亮、舒适、干净的家!这几年来,家乡的人们素质提高了,讲文明了,不乱丢乱吐了。还有人来帮忙清扫垃圾。我的家乡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干净了!

我的家乡在一天天不断地变化着,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去建设自己的家乡,让我们家乡的变化更多,变得更好。

篇二:《家乡的变化(作文)doc》

学科:语文

主题:家乡的变化(作文)

姓名:郝翠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乡十年前的景象,与家乡的今天对比,了解家乡的变化;知道写本篇作文要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前后对比写出变化,语言要具体生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加深对家乡的了解,通过交流讨论知道写好作文要抓住自己关注的内容,用具体的语言描绘家乡的巨大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交流叙写的过程中,让学生记住家乡的昨天,珍惜家乡的今天,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为家乡的未来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视频导入)

1、激趣

让学生猜在座的嘉宾乘坐的交通工具,导入中国三十年间的交通变化视频.请同学用两个字来概括视频带给自己的感受.

(1)孩子们,今天我们学校来了很多朋友,你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吗?

(2)如果你要出远门要怎么去?

(3)你们知道三十年前\二十年前\十年前我国普通公民出远门做什么车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播放视频)

(4)请你用两个字来概括这段视频带给你的感受.(板示学生回答的词汇)随机引出"变化"一词.

2、导入讨论话题

说到变化,在我们的家乡就有很多。课前让去大家调查家乡在十年间的变化,收集一些能展示变化的物品,你们有什么收获吗?展示给大家看看。

二、实际展示,把学生调查、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实物或语言展示出来

(1)我发现同学们的收获真是不少,有实际物品、有照片,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些同学的桌子上什么都没有,相信你们把搜集的资料存在脑子里了,看来你们的记忆力很好用。不过,老师给你个小建议,如果想把这些资料保存得更久,把它们记录在本上,一点一点积累起来,时常翻阅一下,它们就会成为一种财富让你受益一生。

(2)为了便于展示,我根据同学们所带物品把你们分为三个组。带实际物品的我们就组成实物组;带了照片的,我们就组成影像组;带了头脑来的就组成思想组。大家看可以吗? 下面我们就请实物组的同学先来给我们展示一下自己所带的物品。希望实物组的同学在展示的时候注意把物品购买的大致时间、用途介绍一下。以及现在的使用情况怎样,如果不用了,请你说明原因,以及用什么替代它了。(引导学生有顺序、具体的介绍物品。)

(3)展示过程中可让学生实际操作,体会产品的变化带给人们的便捷、舒适。根据展示情况适当让学生作出补充。

(4)“实物组”的同学让我们切切实实的看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下面我们请“照片组”的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收获。

说说在你选取照片的大致拍摄时间、拍摄地点,你想告诉大家哪些变化?

(5)刚才同学们用具体可感的实物和照片向大家展示了家乡的变化,相信思考组会把很多不能直观展示在课堂上的家乡变化带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互相补充自己所见到的变化。

(6)补充资料,展示周口店地区的一些变化,(以前周口店人经济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水泥厂,现在周口店人的经济来源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来

自国家的关怀。

(6)用几个词概括出这些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7)如果学生在说变化时没有提到负面影响的变化,这时候可提示学生说一些不良影响。并引导学生说出治理办法或是努力方向。

三、引导学生把自己所提出的变化概括成几个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写文要有条理性。

孩子们,刚才大家说了很多家乡的变化,这儿也变了,那儿也变了,这么一说很乱,你能给它们归归类吗?比如:同学们提到了服装的变化,那我们就可以把关于服装的内容归为服装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把罗列出来的变化归类。

四、激发情感

提出问题:你知道我们的家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吗?(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回答) 你希望你的家乡将来是什么样子的?(激励学生热爱家乡)

五、习作练习

1、讨论习作时应注意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方法。(孩子们,通过你们的描述在座的朋友已经看到了我们家乡的巨大变化,也了解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那我们怎样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呢?对,写出来。那写的时候我们该注意什么呢?)——书写要公正;注意要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前后对比着写;语言要具体生动;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2、动笔练习。

篇三:《家乡的变化》

时间如车轮在飞转,转眼间,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已度过了改革开放30年。这是多么不平凡的30年,祖国在崛起,经济在腾飞,人民的生活奔小康中,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马路上停满款式新颖的汽车,一条条街道纵横交错,单从人们的衣着就能看出家乡的变化。

30年的改革开放,把盐城居民从当初保守,统一的灰、黑、蓝、绿的单调着装,带到了如今的社会个性突出、色彩斑斓、五彩缤纷。从过去的中山装、国防服引领到现在的“不拘一格”、“随心所欲”;从以往“的确良”到现在的“莱卡”、“纳米”。2000年后,衣着穿出了个性,穿出了品味,使人们对服装有了更好的诠释。据盐城市统计局住户调查资料显示,80年代~2008年30年间,盐城衣着消费增长317倍。

小时候,听奶奶讲过去的事情,回头看看自己的成长历程,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呀!奶奶说,妈妈小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是限量供应,什么东西都要凭“票”购买;食油要“票”,买布也要“票”,竟然连火柴、肥皂都要“票”。只有在过春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买一只鸡过过瘾。她的童年是在弄堂、乡野中度过的,打强珠、香烟片、跳房子是她经常玩的游戏,有个布娃娃,就是很奢侈的玩具了。

再看看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别说布娃娃,单是电动玩具就成千上万。我们个个都是玩具高手,电子强人。我们的童年是与世界的高科技同步的。

妈妈说,她们小时候住的都是瓦房,一遇到下雨天,雨水直往家里站,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走的大多数是泥路,最好的也是砂石路。如果有车子开过,就会扬起满天灰尘,让人睁不开眼睛。现在呢,马路全都是柏油铺面,汽车、摩托车在街上快速行驶,多威风啊!旧城改造后,家乡面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的楼房,再也不怕风吹雨打了。商业步行街灯火辉煌,一派热闹景象。马路上都陆续装上了红绿灯、电子警察,不用警察叔叔指挥,人们也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出行更安全了。

家乡变了,变得更美了,家乡是祖国的一小部分,家乡的变化是祖国的缩影,我身边的巨大变化反映了祖国正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我爱我家乡,我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作文不好找 我这有资料 你可以参考一下 用来写

自己截取一些就好了 很容易的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座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

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人口339万,其中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人口85万;下辖武

进、金坛、溧阳三个县级市,天宁、钟楼、郊区、戚墅堰四个行政区和一个经国务院批

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常州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具有优越

的区位条件,市区北至长江,南临太湖,都只有18公里。水陆空交通便捷,京杭大运河

、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民航机场通达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

海口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并具备了开通中程国际航线的条件,长江常州港万吨级通

用码头已建成投入运行,邮电通讯可连接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常州成为"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中国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之一,所辖三市也都先后进入

了"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1995年以来,常州又连续几年被江苏省权威部门评

为投资回报率最高地区,并成为国内第一批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经过全市人民的建设和努力,已发展成

为经济实力较强、产业门类较多、内外贸易发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

展的现代工业城市。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常州历

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全

面发展,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创历史最好水平,1997年粮食总产和人均占有粮食分别比19

92年增长20%和17%;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76%,比1992年增长1.1倍;

乡镇工业1997年完成销售收入508亿元,是1992 年的2.8倍,乡镇企业改制面已达90%。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动力机械、工程机械、汽车(摩托车)及配件、输变电设备、

电子信息及现代音视设备和新型纺织服装等六大优势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已接

近三分之一,形成了柴油机、装载机、变压器、城市客车、微特电机、VCD、牛仔布、新

型建材等一批优势产品, 全市共有76只产品在国内同行业居前5位。全市经济发展的主

导力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科技进步的贡献份额工业已达41%,农业已达52.8%以上,分别

比1992年提高4个和 10百分点。

扩大开放、加快开发、积极推进与国际经济接轨,这是常州坚定不移贯彻实施的一项重

大战略。五年来,全市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出口商品已达18大类2500多个品种,累计完

成自营出口38.6亿美元,年均增长46.7%;其中1997年完成12亿美元,是1992年的6.8倍

;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稳定在40%以上,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利用外资逐年增加,五

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68亿美元,年均增长47.6% ; 其中1997年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

,是1992年的7倍;五年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的合资项目138个,已有日本东芝、韩国现

代等50家国际大公司落户我市;到1997年末, 实有外商投资企业1504户, 利用外资项

目的科技含量提高, 平均投资额由五年前的150万美元增加到6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已占常州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38%, 占工业技改投入的76%,利用外资领域拓展到基础设

施、农业和第三产业等, 并发展了多种形式的间接利用外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得到较

快发展,五年累计实现外经合同2亿美元,兴办境外企业80家,涉及37个国家和地区。

{家乡科技的变化600}.

开发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6个省级开发区累计新批利用

外资17亿美元, 正在成为常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其中位于常州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是全市对外开放的最大载体和窗口,道路骨架已贯通32平方公里,供水、供电

、供气、邮政等各项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日本小松、普利斯通、丸红,美国华生、赛德

,意大利雷迪斯,韩国现代,台湾光阳等1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已进区落户, 并建成了

集培育、孵化、中试于一体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已有国内3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

进驻中心。

常州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常州市充分利用这一机遇,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积

极营造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体制环境,努力从体制机制上加快与国际

经济接轨。以搞活搞好国有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全市有41家企业进

行了以公司制为重点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共组建省市级企业集团160多家,其中省级企

业集团38家,江苏常柴集团被列为省级重点企业集团; 新建或改制股份有限公司16家(

其中4家公司挂牌上市),有限责任公司943家,一批企业进行了先售后改制试点和规范

破产。通过改制融资,近两年筹集资金16.4亿余元,盘活资产存量21亿多元。

狠抓了再

就业工程,近两年共安置下岗待业职工3 万人,再就业率达6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

%。全市建立了劳动力、人才、 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和会计、审计、法律等一批

中介机构,初步形成了基本保险、补充保险、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使

市场体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各个领域逐步占居主导地位。 围绕营造良好的投资

环境,常州致力于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使过去的五年成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

多、城乡投资环境改善最快的五年。按照"以港兴市、连江通海、三区一线、再造常州"

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建成了沪宁高速公路常州段、外环路、常州民航机场、长江常州

港万吨级通用码头、常州火车站改扩建、京杭运河常州段整治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开通了常州地区程控电话网、光缆通信和移动通信网,城乡电话机普及率22.3部

/百人;长江引水、污水处理、 供气和魏村水利枢纽等工程也都相继建成;旧城改造、

城乡、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已创建成为全国卫生城市。早在1986年,常州就被国家确定为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

十年来,常州紧紧围绕"培养人、服务人、保护人、造福人"的宗旨,先后实施了三期社

会发展综合实验区规划,在教育、文化、卫生、民政、环境保护等领域先后完成了400

多个社会发展项目,建成了国际学校、刘国钧职教中心、聋哑学校、广电中心、图书馆

、精神病防治中心、红梅居民住宅小区等一批具有时代气息,体现科学、合理、适用原

则的社会综合服务设施和社会发展"民心工程"。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又把实施社会发展

综合实验区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适时组织政府各部门认真研究制订了

《常州21世纪议程大纲》,并把它纳入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

远景目标,正式启动了可持续发展的16项专项行动计划,力争使常州成为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的先进地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繁荣,常州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过

去的五年,是常州居民收入增长最快、消费结构变化最大的五年。1997年,城镇居民家

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25元,农民人均收4410元,均比1992年增长 2.7倍。同时,城乡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农村提前五年实现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全市

平均期望寿命已达75.7岁。对照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小康水平12项指标,全市在1994年基

本达到小康,提前进入了向初步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新阶段。 常州市正在加快实施科教兴

市、外向带动、城乡协调发展三大战略,根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常州将分

两个阶段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到本世纪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000亿元,人

均GDP2. 8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8:38;科技进步贡献份额工业达50%以上,农业

达5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20%以上;职工年平均工资性收入达1.35万元,农民人

均年纯收入达 6000 元。 到2010年,提前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成为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家乡科技的变化600 家乡的变化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