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写一写你在使用网络时的体验作文 使用网络的体验作文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第一篇:《网络作文课》

“互动式”作文教学课堂模式的一般建构课题研究

网络作文点评课

洛阳六中

2014年4月

网络作文点评课

【教学模式解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作文教学,就是现代教育思想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这一特殊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生活画卷和生动活泼的知识长廊,弥补了常规写作环境的“先天不足”。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网络作文课的基本理念。网络作文课是现代与传统的结合,我们不应抛弃传统,但也不应局限于传统作文的束缚,而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使网络作文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整个写作群体共同分享写作的快乐,使学生个体的思维创新转化为群体受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共享。

【教学流程】

环节流程分成三个步骤——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反馈 流程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1、课前每位学生在电脑上完成需要评改作文的上传。

2、每位学生自由选择或者按评改小组分配文章,在计算机上进行独立批改。

3、在批改前,将作文的评分细则和标准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认真学习评分批改标准,从题意、内容、语言、文体四个方面,在批改作文时写旁批,作文批改完后从不同角度对文章写总体评语。要求学生重点从“字”、“词”、“句”三个方面对批改作文进行细致的阅读和修改。注意使用与原文不同颜色或字号的字体。在修改、编辑和保存操作时,可使用WORD软件。

4、由评改小组组长负责选出优秀习作或者有争议的文章。

5、让学生把修改好的作文共享给作者,让作者本人了解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得分,交换彼此批改对方作文的感受和看法。

6、每位同学把修改好的文章共享给教师,保存备用。

流程二:课堂训练要落实

1、展示班级作文评改主页,准备师生共同点评。

2、由点评的同学先朗读推举出的佳作,然后点评,其他同学边听边看文章,并思考文章的优点和缺点。

3、其他同学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对有争议的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

4、由同学朗读自己评改过程中找到的好的段落、词句,并作简要的点评。写一写你在使用网络时的体验作文

5、语文老师就全班学生点评的情况做精短的总结。(视学生点评的情况而定)

流程三:课后的反馈要及时

1、老师将学生的作文统一收上来,然后逐一批阅,对学生的批改及评分进行再批阅,写出老师对学生文章的批改和评分的意见和评价。

2、最后将老师的评分和意见反馈给学生,让批改学生和作者本人了解老师评价和评分,从而从中找到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提高自己的批改水平,指导自己的写作,真正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全程参与到老师的作文教学与作文评改中,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人,成为作文教学的最大参与者和最大收益者。

让人物个性熠熠生辉

——网络作文教学之描写人物个性

一、展现人物个性的途径:

●外貌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典型事件表现个性

二、写作要求:

请同学们运用以上方法,以为我们授课的、非常有个性的一位老师作为描写对象,也可选择一位同学或朋友为描写对象,写一个作文片断,200字以上。必须原创,严禁抄袭!

三、网络教学基本步骤

1、方法指导 为让学生写作时心中有数,有法可循,在网络作文之前已上传了《写人要凸显个性》的专题作文讲座。

2、作文上传: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上传。

3、互动点评:欣赏及分析作文,发表自己的观点。

4、浏览欣赏:学生欣赏别人作文的同时还要关注来自各方面的点评。

作品展示

1、他有一双泛着光芒的大眼睛,还衬上一对双眼皮,眼睫毛也很长,像一排扇子一样。眨一眨眼,两只眼睛就像是天上的星星,还忽闪忽闪的,有趣极了。但他却是个严重的近视眼,而且没配眼镜,看不见黑板时,就伸长了脖子。明明是男生,却长了一副瓜子脸,还带着两个浅浅的小酒窝,不仔细还真看不出来。他还有自己标志性的动作,喜欢指着人,晃动着手指,张大了嘴,那副模样真是滑稽。他总喜欢穿着深紫色的运动服,跑步的时候总是伸直了腿,蹦蹦跳跳的。两条胳膊前后摆动着,有时还顺拐。(观察细致)

2、高高的个子,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头发又硬又乱,身材还算魁梧。一件衣服上有许多褶子,组成一些奇妙的图案——三角形,四边形,正方形。似乎告诉人们他与数学有关,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数学老师——朱老。(善于联想和想象)写一写你在使用网络时的体验作文

3、她留着短发,个子不算太高,长得也不算漂亮,有时有些小爱美喜欢弄下她的指甲。她没有英语老师固有的那种死板,有时说话像个小孩子。有一次她找一件东西半天没有找到,在意外找到之后她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像小孩子找到了爱吃的糖果般的兴奋的眼神。(神态描写生动形象)

4、他,戴着黑色方框眼镜,看着很年轻(他确实很年轻),穿着时髦,

第二篇:《体验、情境、作文》

体验 ·情境 ·作文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传统的作文指导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对于写作素材,教者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所以学生的习作要么是模仿别人的优秀作文,改头换面,张冠李戴,要么是流水账式的叙述,空泛笼统。这就是中国古话所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解决学生写作的米”,让学生有话可说成了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目前,一些专家和老师采用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模式来探索解决这一问题,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也尝试了运用这一方法,其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惊喜,也有疑惑,对作文教学的感触也更深了。现以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记一次游戏活动》的作文为例,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写一写你在使用网络时的体验作文

第一次教学:

师:游戏真好玩!同学们,你们都玩过哪些游戏?

生:老鹰捉小鸡

生:打“野鸭子”

生:丢沙包

师:你觉得好玩的游戏是怎样的玩法?为什么你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呢?

(学生分小组讲述自己认为最好玩的游戏。)

师: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讲一讲你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它好玩在什么

地方呢?

(小组代表上来讲述自己的游戏过程,可是都是泛泛而谈,说得不具体,不生动。 时间已过去一半,老师有些着急,于是老师赶紧指出学生的不足。)

师:刚才听了同学们的描述,老师还是不清楚同学们是怎样玩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接着说)

师:因为同学们没有说清楚,在玩游戏时,你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看到

了什么?谁愿意再来说说。

(学生还是不明白,没有人举手。于是老师讲得更具体。)

师:比如说,在写打野鸭子游戏时,你站在方框里,当球要射向你时,你在想什么?别

人的球要射向你时,你是怎样躲闪的?躲过了,你是什么表现?没躲过又是什么表

现?扔球的人此时又是怎样的呢?

(经老师的提示,部分学生似乎领悟了什么,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开始举手说“打野鸭子”的游戏。这次要具体一些,可是不够生动。接下来,学生说的都是“打野鸭子”的游戏,老师想引导大家说一说其它的游戏,可是大家好像还是不太能表达出来。 就这样,这堂课的时间已所剩无几。我见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只好另择时间再来学写这个作文。)

课后反思:写一写你在使用网络时的体验作文

这堂课后,我的满脑子都是问号:为什么学生玩过的游戏就是说不出来呢?为

什么经过指导后,学生说得还是不生动呢?为什么老师讲了“打野鸭子”的游戏后,大家说得都是“打野鸭子”的游戏,就不能迁移到其它的游戏当中呢?

在此时,我上网时,偶尔浏览到一篇文章——一堂科学作文课实录。这次作文

课要求学生记叙一次科学实验的过程,老师没有叫学生回忆以前自己做的科学实验,而是当堂给学生演示了一个科学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一边参与,一边写作文,写作内容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而出。现将其中一个教学片段摘录如下:

师:祝贺同学们第一次架桥成功。现在我提出更高的要求,不用任何辅助物,只在纸上“做文章”,你能想办法让纸桥托住一本书吗?

(学生纷纷实验,但均以失败告终。)

师:不行吧?谁有办法?(无人举手)这叫“面面相觑”。

生:同学们一个个像斗败的公鸡耷拉着脑袋。

生:像打了败仗的士兵垂头丧气。

师:不过,我有办法!信不信?(生有的说信,有的说不信。)

师:我请一位同学上台监督公证,看我有没有耍花招,好不好?

生:(大声)好!

师:你们可要看仔细了!(师像折扇子一样,将白纸折成了M形,架在了文具盒的两端。)

师:现在我要放书了,看我的”牛皮“有没有吹破。(放书,纸桥丝毫没动。)

师:我的纸桥不仅美观,而且坚固,它至少还能托住房两本书,信不信?

(另两本书也被平稳地架在了纸桥上。师拿着第四本书,故意把耳朵凑到纸桥边) 师:我的纸桥说:”再来一本也没问题!“现在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的心里像揣了一只小兔,砰砰直跳,担心约桥会倒塌。

生:我为纸桥捏了一把汗。

(师放第四本书成功,学生一阵欢呼,放第五本时,桥塌了。)

师:请小小公证员作公证吧。

生:刚才我看到老师把纸像折扇子一样折成了M形,托住了四本书,没有用其他东西帮忙。

师:同样是一张薄薄的纸,为什么折成M形,能随的力量就大了呢?

生:是不是因为折过后纸变厚了呢?

生:M里有三角形。数学老师说过三角形又能起到稳定的作用,所以当纸桥托住四本书时,还是纹丝不动。

师:你们讲得都有道理。折成M形,纸的厚度增加,张力就大啦,能支撑的重量也就大了;三角形又能起到稳定的作用,所以当纸桥托住四本书时,还是纹丝不动。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老师是怎么做实验的?

生:老师先把纸折成M形,就像我们小时候折扇子一样来回折,然后架在文具盒的两端,接着放上书本,还请×××做小小公证员呢。

师:刚才同学们是怎样观看的?教室里气氛怎么样?你的心情如何?现在,把老师实验时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情景写下来,用“老师神气地说:我能行!只见……开头。”

(学生写一段话,交流。)

生:老师神气地说:“我能行!”只见她拿着白纸来回折着。我一看,这不是折扇子吗?折扇子干什么?真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老师把折好的纸桥架在了两头的“桥墩”上,说:“现在我要放书了!”同学们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眼睛盯着老师手中的白纸,脖子伸得长颈鹿还长。一本书放上去了,纸桥纹丝不动。两本、三本,小小的纸桥居然挺过来了!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老师低下头在桥边侧耳倾听,得意洋洋地说:“我的纸桥可说了,再来一本也没问题!瑞在你的心情怎么样?”“胆小鬼”李紫提心吊胆地说:“别放了,我怕桥会塌的。”我们男生都大声

地喊着:“放!放!”老师真要放了,教室里安静极了,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听得见。老师小心翼翼地把书放上,纸桥动了动,又稳住了。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师:你真会观察,将老师的动作、语言描写得很具体。用上了“站了起来”“盯着”“伸得比长颈鹿还长”“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听得见”等等,突现了教室里的紧张气氛,要是能把为什么随力增大的原因写上去,那么文章就更具体了。有没有同学写这部分内容?

生:同样是一张薄薄的纸,为什么折成M形,能随的力量就大了呢?老师自动控制我们:折成M形,纸的厚度就增加,张力就大了,能支撑的力量也就大了。哦,原来是这样!我们恍然大悟。

生:老师,我再加一句:这堂课不仅有趣好玩,而且让我们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真有意思!

师:哦,还不一个总结发言,真不错!同学们,如果在刚才写的两个片断之间加上过渡句,再拟一个自己满意的题目,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了。

课后反思:很明显,这堂作文指导课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我的作文指导课为什

么效果不理想呢?游戏和科学实验都是一种活动,都需要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如何才能把这种体验转化成作文中具体生动的文字呢?上文中作者的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在作文课中,现场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做一个游戏,演示一个实验,举行一场拔河比赛,老师一边创设情景,指导方法,学生一边写作,可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写作平台。我的游戏作文指导课,没有为学生创设游戏的具体情境,只是让学生回忆以前的游戏情景,在回忆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都淡化了,具体的细节也不清楚了,所以说不太出来。再加上没有具体情境的感官刺激,学生的写作激情没有被调动起来,没有感情的支撑,即使学生说出一些内容来,也显得空洞乏味。认识到了这一点,我对自己的作文课进行了调整。我选了一节体育活动课,让学生在这节课中亲身做了一次“打野鸭子”的游戏。做完游戏后,我紧接着就上了这个游戏的作文指导课。我之所以没有让学生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而是指定了一个游戏大家一起玩,目的就在于只玩一个游戏便于老师指导。孩子们才开始写作文没多久,写作的迁移

能力还不是很强,老师指导了一个游戏作文后,学生既有了现场体验,又有了方法的指引,自己写心里更有谱。如果再换成其它的游戏来写,学生没有现场体验,迁移能力又不够,完成起来,可能很困难。

第二次教学:

师:孩子们,刚才的“打野鸭子”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异口同声地)

师:在“打野鸭子”游戏刚开始时,“野鸭子”像一群快乐的小鸟飞进了方框里, “野

鸭子”们看见“猎人”在干什么呢?(游戏分成两组,一组在方框里当“野鸭子”,一组在方框外扮演用球扔“野鸭子”的“猎人”)

生:方框外的“猎人”拿着球在手里晃来晃去,对他们虎视眈眈。

师:你还知道“虎视眈眈”,这个成语用得真不错。

生:“猎人”们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野鸭子”,正在观察谁容易下手。

生:“猎人”拿着球一会儿指指这个,一会儿指指那个,弄不清他的目标到底是谁,吓

得鸭子们躲来躲去。

师:此时“野鸭子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生:“野鸭子们“在方框里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向后,都不

想被第一个射中。

生:有的“野鸭子“朝猎人做起了鬼脸,好像在说:“你来呀,我可不是好惹的!” 生:“野鸭子”半蹲着身子,眼睛像雷达一样四处扫射着球的影子。

师:同学们可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在游戏开始时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生写一段话,交流)

生:“打野鸭子”的游戏开始了,“野鸭子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飞进了方框里,准备着

迎接战斗。方框外的“猎人”拿着球,在手里晃来晃去,对他们虎视眈眈。“野鸭子们”在方框里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向后,都不想被第一个射中。

生:“打野鸭子”的游戏开始了,“野鸭子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飞进了方框里。“猎人”

拿着球一会儿指指这个,一会儿指指那个,弄不清他的目标到底是谁,吓得“鸭子们”躲来躲去。“野鸭子”朝猎人做起了鬼脸,好像在说:“你来呀,我可不是好惹

第三篇:《从生活中体验写作文》

从生活中体验写作文

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对于这个 “老大难”,我也很迷惘,每当上作文课的时候,学生头痛,老师也头痛。

平常,为了让学生写出好作文,我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如何谋篇布局,讲叙事方法、讲描写手段,讲语言运用。恨不得把写好作文的一些知识点全都装进学生的大脑里去。可往往事与愿违,作文课上学生不是咬笔头,就是愁眉苦脸,不是怨苦连天,就是撕作文纸,写不了几行字,要不干脆就拿作文书来抄,毫无真情实感。

写一写你在使用网络时的体验作文

有一次上作文课,我要学生就社会上不规范用字写一篇小评论时,有位学生说了一句话:“老师不如带我们出去做个调查,回来再写”。让我心里一颤,心想:是呀,何不让学生出去做个调查回来再写,学生们就会有的放矢了。于是,我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一组去学校阅览室调查,一组去周围政府机关调查,一组去街道两旁调查,一组去市场商铺调查。一节课下来,每个组都调查到十几二十个不规范用字,然后汇总交流,分析原因,动手写评论。学生们兴致很高,很快就完成了作业,而且质量很高。学生们第一次感到写作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这节课上,一方面学生们了解到社会一些不规范用字的危害,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懂得了怎样去写评论;而且还让学生愿意去写,真是一举多得。后来,在上作文课要让学生写好作文时,我学会了如何指导学生走近生活,从生活中捕捉信息,写好作文。

一、让学生从身边的事感悟生活

古今中外,一些好的文豪作家之所以能写出一些好的作品,都与他们生活的背景离不开。像曹雪芹写《红楼梦》离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写一写你在使用网络时的体验作文 使用网络的体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