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第一篇:《舟过安仁改写短文》
《舟过安仁》改写成短文
绿树成荫,遮盖不住夏日炎炎的骄阳,碧波荡漾的河面如同冒着白烟。安仁的夏日正是如此。 河面上,两个小孩正在渔船上休息。以水为步的渔船似老爷爷走夜路,慢慢前行,河面泛起层层涟漪。小孩子既不撑篙,也不划桨,令人十分惊奇。突然,其中一个孩子拿起一把伞,缓缓撑开,举过头顶。他穿着红肚兜,并没有穿鞋,可爱的小脚丫踩在船板上。他时而站起,时而坐下;时而和旁边一个穿蓝裤子的小孩谈笑风生,时而望着河边沙沙作响的芦苇出神。我站起来,把手拢在嘴边,做成喇叭状,对着渔船上正在接头交耳的两个小孩大喊:“小朋友,为什么没下雨也撑着伞呢?” 穿蓝裤子的孩子站起来。双手抱拳,作揖还礼,顽皮地说:“呵呵,老先生,这您就不知道了。我们撑伞并不是为了挡雨。” “那是干什么?”我心中的疑惑更大了。 “我们的船没有帆,走不快。我们用伞当帆,让风推动我们的船。这样,我们就可以前进了,而且一点儿也不费力呢!” 我听了,赞叹不已:“小朋友,你们真聪明!” “呵呵,谢谢老先生夸奖!” 一阵大风吹来,两个小孩的渔船很快从我的视线里消失"" “多么智慧有礼的孩子啊!”凝望着小船消失的方法,我陷入沉思""
第二篇:《舟过安仁古诗改写》
《舟过安仁》改写
鸣凤小学:许依林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那天,诗人杨万里在河边散步。清凉的微风抚摸着他的脸,使他神清气爽;高大的老树投下一片片绿荫,使他感觉身处深幽丛林一般。一切都那么宁静、美好。
走着走着,听到了小河水“哗啦哗啦”的声音。清脆无比,和小孩子的声音一样清脆。杨万里边走边看着河,太享受了!突然,杨万里看到了一根木杆。咦,这不是乘船用的篙吗?!难道有小船?诗人心中一阵阵好奇,加快了脚步往前走。
啊,杨万里又看到了一个船桨。桨和篙一起搭在船尾,船是停着的。他很奇怪:船上的人在干什么呢?!接着,两个可爱的小童映入了他的眼帘。他们穿着薄薄的白大衣,咖啡色中裤,双双坐在船中。其中一个“小胖墩儿”正撑着一把小伞,另一个“小瘦猴”也和他一起撑着伞。呵,他们在干什么呢,又没下雨,撑着把伞可真奇怪!
瞧,小瘦猴正挠着头,眼珠骨碌骨碌转,小胖墩正焦急地望着他。突然,小瘦猴眼睛一亮,趴在小胖墩的耳朵旁,说了些什么。小胖墩刚听他说完,就叫着连连称好,拍着小胖手笑得真开心!现在,两个小童双双坐在船上,一脸的兴奋,还不时地谈些什么。杨万里被他们的所作所为迷住了。不知不觉地停下了脚步,看他们一会左,一会右地摆弄那把“玩具”。小瘦猴还在摆弄小伞。可是小胖墩忽然大叫一声,一把抢过伞,双手直直地把伞冲向最前方,双眼聚精会神地看着伞尖。小瘦猴刚要抱怨小胖墩大惊小怪,但是一下子又意识到了什么。他安静地坐下来,和小胖墩一样看着伞尖。
突然,起风了!小胖墩和小瘦猴更加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了。突然,奇迹发生了!小船居然动了起来!两个孩子欢呼起来,互相击掌,银铃般的笑声接连传入我的耳朵,杨万里也欣慰地笑了。回到家,诗人立刻诗兴大发,马上拿出纸笔,写下了《舟过安仁》。他惊叹于孩子们无限的奇思妙想,更惊叹于孩子们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三篇:《改写《舟过安仁》作文》
改写《舟过安仁》作文
在舒适、惬意的日子里,诗人杨万里乘着古色古香的小舟在向着安仁的方向行驶着,这一路上风光秀丽。河边的芦苇长得多么清翠,上面还停着几只翠鸟,不时唱着婉转动听的歌曲,好像在赞美这里的风光。再看这里的山,一座座是多么的巍峨,从远处望去,多么像驼峰啊!杨万里被这美丽的景色给陶醉,他多想永远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色中。
突然,杨万里被两个孩童的讲话声给打断了。他从这画面中醒来了,原来河面上还有一叶渔船,渔船上有两个5、6岁的孩子,一位身穿正中间绣着“福”字的红肚兜,另一位则穿着短衣短裤,他们都有着一头可爱的发型。
两个男孩经过一番讨论后,杨万里没听到谈论,以为他们是在讨论玩的事。之后他们俩把篙放置于船尾。这让杨万里感到奇怪:“划船怎么不用篙呢?”只见那孩子弯下腰,钻进船舱。他进去干嘛了呢?杨万里十分好奇,叫船夫划快点,他想去一探究竟。
那孩子从船舱取出一把橙色的伞。大孩子与小的那个孩子在讨论。大孩子说:“弟弟,我想到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办法,现在有大风,我们可以利用伞与风""”小孩子似懂非懂,只是下意思地点了点头。大孩子先来做示范。他坐在小凳子上,用45°的角度张着伞。
过了一会儿,杨万里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借助风的力量来使船前进,怪不得不下雨也打伞。杨万里不得不对那两个孩子的聪明纯真竖起了大拇指。 杨万里来到安仁后,心潮澎湃,就立刻铺纸执笔,出口成章写下了这首诗: 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稿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第四篇:《《舟过安仁》改写》
《舟过安仁》改写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中心小学 五一班 王李晴 这一天,天气晴朗,诗人杨万里乘坐的客船正途经安仁县,阵阵清风徐徐吹过,客船的影子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水面上,船桨一拨,水面上就泛起粼粼波光。安仁,你可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啊!
诗人的目光在河面上轻轻游转,忽然,诗人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小渔船,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把撑船的竹竿收起来了,把船桨停下来了,正撑起一把大伞。咦!这是在做什么呢?没有下雨,为什么还要撑伞呢?再看时,小孩子坐的船正在慢慢前进,不仔细看,还以为停在那儿没动呢!啊!怪不得他们无雨撑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头顶上的雨,而是想借着风的力量使他们的船前进啊!
“这真是两个聪明调皮的孩子呀!”杨万里情不自禁地夸赞着。小船越驶越远,杨万里一直回头望着那两个撑着伞的天真可爱的小孩子,不由自主地笑了。
第五篇:《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改写《舟过安仁》(精品)》
改写《舟过安仁》
诗人杨万里是我国宋代有名的诗人,《舟过安仁》是他游安仁时的一首即兴佳作。
春天来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宋代诗人杨万里乘着小船去安仁游玩,他们来到安仁后,杨万里不禁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并且马上喜欢上这个美丽的地方,这里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湖水清澈,水天一色,一片碧绿真美丽呀!杨万里赞叹着。
“停船靠岸了!”杨万里只顾欣赏一路的美景,涣然不知船已经靠岸了,此时被船家的一声吆喝拉回到了现实。这两天的旅程让诗人心情激荡,平添了几分雅兴,随从的仆人也玩得高兴,杨万里不忍打搅他们,便自己信步走下船去。
沿着平缓的江岸往上走,走至高处。眼前的美景尽收眼底,脚下是青青的草地,放眼望去全是一片碧绿,仿佛置身于绿色的地毯中。多么奇妙的感觉。忽然,杨万里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江面上有一条渔船,上面坐着两个小孩,非常可爱的样子。一个穿着白色的小褂子,一个穿着福气小肚兜,红红的脸蛋,樱桃小嘴,胖胖的小手。他们悠闲地坐在船中交谈着。岸边的竹林发出来“沙、沙、沙”的声音,伴着他们的说笑声传到了天边。杨万里被他们的笑声感染了,心头一阵欢喜,想到:孩子们在父母亲的照顾下,无忧无虑的生活着,是多么的幸福!
此刻只见他们跑去了船尾,把划船的竹篙收了起来。还真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难道是要停船休息吗?可这是在江里面啊!他们似乎不在意这件事,又继续聊起天来。然而更加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从船舱里拿出了一把大雨伞,并张开起来。杨万里觉得很奇怪,天气晴朗,不像要下雨的样子,他们为什么要张开大伞呢?杨万里想了想,忽然明白了什么,拍了下自己的脑袋说:“哦!原来他们张开伞不是为了避雨,而是想利用伞,让风助推着船向前行。这两个小孩真聪明!
1
第六篇:《舟过安仁(古诗改写)》
舟过安仁(古诗改写)
有一次,宋朝诗人杨万里坐着小船路过安仁县时,透过船舱的窗口,看见两边的河岸上覆盖青青的小草,像铺上了鲜绿的地毯,到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切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欣欣向荣。他被美景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走出船舱,伫立在船头,举目眺望。这时,春风拂面,花香扑鼻,顿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于是,他张开双臂,深深地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尽情地享受着这春天赐于大自然的美景。
忽然,一阵清脆的歌声传入耳中,定睛一看,原来不远处的河面上还有一只小渔船,船头坐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子。他俩一边划浆撑船,一边放声高歌。过了一会儿,这两个孩子突然停止歌唱,随即又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和桨,跑进船舱,拿出一把雨伞站到船头,将伞撑开。“咦,这时既不下雨,阳光也不强烈,他们拿雨伞干什么呢?”杨万里觉得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促使他将船靠上前问道:“现在风和日丽,你们为什么要撑伞呢?”两个小孩睁大眼睛,歪着脑袋,天真无邪地说:“我们这条船没有帆,撑开雨伞当帆用呗。这样,使船既能快速前进,又能省力气!”杨万里这才恍然大悟。他一面点头,一面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你们俩太聪明了,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的点子。不简单,不简单!”
随后,杨万里走进船舱,挥笔疾书:“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就这样诞生了,一直流传到如今。
五年级:疏骏
第七篇:《改写 舟过安仁》
改写 舟过安仁
改写《舟过安仁》
五(六)班 王子康 课堂作文
这一天,大名鼎鼎的诗人杨万里来到了安仁县。
此时,他正在桥上观望着河旁的美丽景色而出了神。这时,河里漂过来了一条小渔船,船中坐着两个小孩。刚开始,杨万里还没注意,可过了一会儿,他眼睛就瞟了过去:这两个孩子既没有拿撑船的竹篙,还放下了船浆,可这船怎么还在动呢?再仔细一看,其中的一个女孩手中撑着一把雨伞!他正纳闷,却听见两小童的说话声,他急忙侧耳倾听。
只听见那男孩问道:“巧儿,你刚才为什么要我放下竹篙、般桨?现在又没下雨,还撑把伞干啥?”{舟过安仁扩写}.
旁边的女孩笑盈盈地回答:“水生,你还没发现吗?我们已经没划船了,可船还在动。这是因为我手中的这把伞借用江面上的风力让船前进呢!这不是一个省力的好办法吗?”{舟过安仁扩写}.
那水生抬头望了望伞,又低下头看了看船,才若有所思地说:“好像是的哩!能让我玩玩吗?”
巧儿把伞递给了水生,说:“当然可以,给!”
水生接过伞,才玩了一会儿,就爱不释手,他特别兴奋地说:“真好玩,真好玩!巧儿,你真聪明!”
巧儿听了,笑了笑,说:“这没什么!……”
船儿早已远去,但杨万里仍然站在桥上,回味着之前一幕。忽然,他高兴地跳起来喊道:“这是诗,诗!”他急匆匆地回到自己的书房,提起毛笔就写:
船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也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第八篇:《古诗《牧童》与《舟过安仁》》
古诗《牧童》与《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领略《牧童》一诗的意境,欣赏《舟过安仁》的童趣。
2、会流利背诵这两首古诗,并且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扩写古诗。
3、感受童年的绚烂与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哪一篇课文呀?(《古诗两首》)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这两首古诗,结合注释和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主要意思。板书:学看注释,理解字义
谁来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一生读第一首,老师指导朗读“铺”“蓑”;另一名同学读另一首。
(评价:读通顺,流利;不要读得太快,读出诗的节奏){舟过安仁扩写}.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思考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齐读古诗。(都是写有关儿童的诗。)
二、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一)学习《牧童》
我们先来学习《牧童》这首诗,看一看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儿童形象。读诗要吟,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
1、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你们读懂了吗?同位交流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样理解的?
2、诗的意思搞清了吗?有的同学可能还没有把握,不要紧,老师先提几个问题好不好,如果你们能回答出来,证明真读懂了。
第一个问题:作者写的是哪里的景色?(草原)你怎么知道的?板书:草铺横野六七里 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草原?从哪个词读懂的?(铺:组词理解,铺开、平铺、铺天盖地。)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六七里”:原野的宽阔)
你能美美地读出这样的原野吗?刚才抓住一个“铺”字去体会诗句的意思,板书:抓重点字 体会诗意 这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
第二个问题:读了这首诗,眼前是一片茫茫大草原,你的耳畔似乎又听到了什么?(笛声)听到了怎样的笛声?(清脆悦耳、时断时续)你是从哪个词中读懂的?板书:弄。“弄”什么意思?(逗弄)“笛弄晚风”是笛声逗弄晚风吗? (边吹笛边嬉戏)你从弄字体会出什么?(顽皮、可爱)三、四声(时断时续)。(表扬学以致用)
如果说第一句诗让我们在视觉上感受到的是宽阔,那么这句诗在听觉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寂静)指导朗读。(指名读、合作读)
第三个问题:这首诗的题目是牧童,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根据刚才学古诗的方法,你认为这句诗中的重点字是哪几个?板书:饱 卧 理解字义,牧童在干什么?(牧童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就躺在了月光下的草地上)
3、同学们,蓑衣是什么意思?“蓑”字在写得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练习书写。蓑衣可不是一件舒服的衣服,可是牧童为什么不脱蓑衣就躺下了呢?假如你就是这个牧童,此时可能会怎样想?在牧童看来,谁能试着填一填:{舟过安仁扩写}.
是我夜晚的一盏灯,看 ;
是我最舒服的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 ;
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子呢!有 有 ;
是最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
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 ,有 ,还有 ,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 这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哪!从这一个“卧”字你感受到了?(无忧无虑)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情感吗?指读。
刚才大家通过想象,感受到了牧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性格,这又是学习古诗的另外一种方法。板书:想象意境 感悟情感{舟过安仁扩写}.
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多么可爱、无忧无虑的牧童。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练习读一读这首诗。指名朗读。
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牧童陶醉了,诗人陶醉了,我们也陶醉了。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情感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5、这首诗我们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了,能背下来了吗?试着背一下,注意感情。
(二)学习《舟过安仁》
此时此刻,牧童虽然没有玩耍的小伙伴,可是在清风明月的草坡上照样怡然自得,让人羡慕。他享受到了只属于他独自一人的恬静与快乐。如果两个小孩子在一起,那情况又会怎样?我们继续学习《舟过安仁》。题目什么意思?
1、请同学们运用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自学,思考:{舟过安仁扩写}.
(1)作者乘舟路过安仁时,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2)从这首诗中你感受了这是一对怎样的儿童?
2、交流。
3、感情朗读。
的确,无论谁看到这一幕,都会被这两个孩子给吸引逗乐的。诗人看到后,不但没有去呵斥责骂他们,而且还看得兴致勃勃呢。指名扮演诗人,欣赏的语气朗读诗歌。
看着看着,此情此景不禁勾起了自己无限美妙的童年回忆。可惜自己的童年一去不返了,他是多么羡慕这两个小孩呀!把这种情感送进诗中,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谁能背一背?
三、比较共同点、积累古诗。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两首古诗,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读诗要比较,同一个诗人写的是要比较,不同诗人写的同一题材的诗也要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诗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古代,还有很多诗词都写到了儿童,你还知道哪些?
交流后,齐读下列诗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
四、作业
根据《牧童》和《舟过安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展开丰富的想象,扩写成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