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古董散发历史的魅力散文 汉字的魅力散文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第一篇:《初中作文的开头之排比》

初中作文的开头之排比

技巧点拨:考场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写作时开门见山,摆明态度,不失为一种普通但又实用的方法。这篇文章的开头采用设问的方式,一问一答,简洁有力,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为下文展开打下了基础。

痛苦的时候,你会回家,用眼泪尽情发泄;心烦的时候,你会回家,让家的温暖驱散心中的乌云;家——融进去的是悲伤,化解出来的是快乐;家——接纳的是难过,释放的是开心。家真好!(选自云南省中考作文《家,真好》)

技巧点拨:记叙文也能开门见山。你看,这篇文章运用排比的形式将自己对“家”的感受毫无遮掩的表达出来。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排比因其独特的魅力而成为学生中考作文的“新宠”。巧用排比,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浓;用以说理,则鞭辟入里。排比句句式工整,内涵丰富,语气连贯,可以增添语言的气势美,可以构建形式的整齐美,可以打造文章的层次美。请看来自2008年中考作文排比美句集锦:

1.向前,向前,向前,是愚公子孙无愧的执着努力,是于谦大敌当前的淡定从容,是曾国藩屡败屡战的无所畏惧。(北京市中考满分文《向前!向前!向前!》)

2.人生一世,总是在追寻。寻山间鸟语,见花落花开;寻琴音乐语,感撩拨心弦;寻卷中乾坤,叹如梦人生。(南京中考满分文《寻》)

3.音乐,寻的是一份韵律与洒脱。那是高山流水的一声轻叹,一泄千里;那是梁祝化蝶的凄哀婉转,柔情永恒;那是二泉映月的两种甘苦;那是英雄的交响曲,命运的欢乐颂""(南京中考满分文《寻》)

4.书籍,寻的是一份智慧与人生。跟随余秋雨,我也曾一同踏上那段通往敦煌的风沙之路,看那几千年盛开的灿烂文化之花;跟随三毛,我也曾一起行走在荒无人烟的撒哈拉,放不羁的风筝乘上自由的翅膀;踩着沈从文的脚印,我看到那山腰上采茶苗女身上有一种光彩叫民俗;撑上余光中的船,我远望南海一湾浅浅的海峡荡漾着一种思念叫乡愁。(南京中考满分文《寻》)

5.寻觅书间,我听见僵卧孤村的陆放翁“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气,予我爱国情;我听见饱经沧桑的聋子贝多芬 “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予我不屈意;我看见爱迪生的电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的宇宙,予我崇高理想。(南京中考满分文《寻》)

6.既然不能像雄鹰一样一飞冲天,那就像蜗牛一样步步为营;既然不能像瀑布一样一泻千里,那就像溪流一样涓涓细淌;既然不能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那就像星星一样柔和的散发光和热。(南京中考满分文《寻》)

7.云散了,因为风醒了;月升起,因为太阳下山了;我哭了,因为我懂了。我懂了姥姥的对快乐的渴望,懂了亲情的珍贵,懂了家是人生的港湾,那道风景线将伴我一生。(南通中考满分文《一道风景线》)

8.回眸是一剂良药,让我在苦熬中奋起;回眸是一枚邮票,伴我飞向新的航程;回眸是一种智慧,让我调整方向,走上人生正轨,渡向成功的彼岸。(徐州通中考满分文《成长回眸》)

9.历史是铁马嘶鸣、弯弓映月的豪迈;历史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气概;历史是天下大治,四海升平的祥和;历史是“宫阙万间都作了土”的悲壮。(山东济宁中考满分文《历史?成长》)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我们在攀登中留下脚印后的欣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我们历经磨难后的自信豪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我们不断“充电”后的收获;“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我们在自然中行走观赏到的和谐""(山东济宁中考满分文《留下成长的脚印》

11.拥有上进心的人,永不会原地踏步,因为他们要追求前路的无限风光;拥有上进心的人,不会在顺境中颓废,在逆境中低头,因为他们向往更上一层楼;拥有上进心的人,不会后悔,因为他们在拼搏的同时,也获得了最丰富的人生。(甘肃省金昌市中考满分文《有这样一种声音》)

12.绿叶的坚持,使秋日用最美的姿态飘零;微风的坚持,把歌声送到思念的地址:邮政的坚持,是用星星拼出人们微笑的样子,用爱作为每一个生命的开始。(上海市中考满分文《我眼中的色彩》)

13.翻开历史长卷,无数绿色深一笔,浅一笔,浓一笔,淡一笔,描画着友谊,描画着爱情,描画着凌云壮志,描画着落拓不羁的生命。(上海市中考满分文《我眼中的色彩》)

14.四季轻柔淌过窗外,有冷暖的显现,有草叶的枯荣,有风雨的起伏,有清风的盈亏。当冬虫新透窗纱时,感受到的是春潮的萌动;当细雨敲点窗棂时,感觉到的是夏意的湿润;当桂香渗浸窗楣时,感触到的是秋光的充盈;当香雪堆砌窗台时,感动到的是冬日的纯清。 (广州市中考满分文《又见枝头吐新芽》)

15.这种态度,这层思考能使人欣赏到朴实的田野、健壮的山崖、深沉的沟壑、乐观的流水;体味到蝴蝶的翩跹、燕子的呢喃、黄莺的婉转、百灵的歌唱;感触到如水的轻风、如风的流云、如云的松涛、如涛的轻阴;领会到心情的平稳、心境的和美、心态的特定、心力的温情。(广州市中考满分文《又见枝头吐新芽》)

16.雨是水的精魂,在绿树间呜咽地歌唱,在荷花中翕忽地蹦跳,在湖面上轻快地奏乐。(温州市中考满分文《下雨天,真好》)

后续——让记叙文生动起来

记叙文的写作是容易的,但是写好是难的。如何让记叙文生动起来呢?

一、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文章的根,也是学生写作的根基。当前“假大空”的语言充斥着学生的作文,作文缺少真挚的情感,缺少现实的气息,写作似乎心灵无关,与情绝缘。解决这种弊端,必须从育人的高度对待写作。具体来讲,是要实现下述三个目标:

1、强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积累信息,训练思维。2、强调人格修养,以作文来促做人,以做人来促作文。3、强化恰当的写作手法的使用,追求写作的方法意识。

写作是充满个性色彩的心灵抒写,因此,指导学生的作文也应该以心为主角,以情为媒介,以生活为舞台。引导学生睁开心灵的眼睛,伸展情感的触角,让情激荡于心胸,让理升华在脑际,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总之,应该先培养学生一颗敏感而温柔的心,让生活感动自己。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写作手法进行体悟,追求感动别人。写作课堂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平台,师生的心灵在这里碰撞,情感在这里交流,规律在这里形成。

二、写事要有点波澜。

有波澜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但是,事件本身的波澜不能生硬为之,要善于利用事件的曲折性、复杂性,并运用一些方法才能巧妙地展示出事件的波澜。

1、悬念法。

它是为了激发读者那种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活动,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包括“设悬”和“解悬”两方面。所谓“设悬”就是设置悬念,即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或人物命运攸关的重要关头,叙述戛然而止,转叙他情,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寻根问底的兴趣。所谓“解悬”也叫“释悬”,指在情节发展的特定阶段,通过矛盾的解决,

揭示事情原委和人物命运的结局,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2、抑扬法。

“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叙述中先让情况尽量向某一个方向发展,造成对后面情节的一种反向蓄势,然后使情况向相反的方向陡转,从而形成落差和波澜,给人以感情冲击和心灵震撼,进而使读者得到充分的审美满足和享受。抑扬法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3、伏笔法。

伏笔,就是指作者对文章中将要出现的具有关键意义的人或事作的提示或暗示,有伏笔就有照应。伏笔的巧妙使用,使波澜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被一根时断时续、明断暗续的主线贯穿始终,结构更加严谨。

4、巧合。

巧合,既能更集中强烈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又能以其戏剧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魅力。写作前要充分考虑到事件本身的丰富性与变化性,构思预设好事件的转折点,在整体把握事件的基础上确立写作中心,然后运用恰当的叙述技巧,以实现艺术表达的理想效果。 示例:

或许,幸运之神真的眷顾那些执着的人。天有些暗了,中哥还在忙着打电话。“叮呤—”间歇之余,电话响了。“中哥,中奖了,五百万的大奖!”电话那边的声音激动地有些发抖。中哥脑中一片空白。

中哥特意挑了一件西装—也算古董了,激动万分地下楼,也不忘将柜中的衣物收拾起来,顺手扔进了垃圾箱。终于到了彩票站门口,刚推开门,电话响了。

“喂,谁啊?”

“我。刚才忘记和你说了,愚人节快乐。”

此刻,彩票站的电视屏幕上,摇奖机正摇出一组陌生的数字""

三、巧用秘密。

每个人心里都有用一块最柔软、最敏感的地方,那里埋藏着不能轻易启齿的秘密。记叙文的写作,如果能在这块地方挠上一挠或挖上一挖,肯定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共鸣。巧妙地利用秘密,包裹真情,结构谋篇,发酵生香,是写记叙文的好方法。(此文发表于2010年1-2月《优秀作文选评》)

记叙文常用的开头技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作文来说,写好作文开头尤为重要。因为老师阅读时首先看的便是第一段,所以写作文时一定要写好第一段,紧紧抓住老师的目光,让老师不由自主地随着你的思路走。有人用“凤头猪肚豹尾”一句来形容一篇好文章,那如何才能绘好这个“凤头”呢?

一、教你几招,学一学:

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始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对话、行动等方面的描写,直接入题。例如:

{古董散发历史的魅力散文}.

(1)唐老师病了。

快放晚学时,同学们都难过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室里如同死水一般寂静。(《真情》)

(2)她叫王芳,我读五年级时的班长。尽管我俩分别一年多了,但班长的轶事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有这样一位好班长》){古董散发历史的魅力散文}.

(3)父亲抡起锄头,画了个满圈,“嘭“,一个土块碎了。

“爸,我回来帮你吧!”憋在心里的话终于吐了出来。漂亮的弧只画了一半,锄头遵循着牛顿第二运动定律,飞向前了。(《父亲的爱》)

(4)那天,鲜花店门口贴了一张大红告示:母亲节预定鲜花。哦!母亲节快到了,我该为母亲准备节日礼物了。(《母亲节的礼物》)

2、写景状物,渲染气氛。

文章的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展开故事。如:

(1)花开的季节,到处芬芳飘香,而我却无心观赏,因为此时我失去了同窗好友——强。(《同窗好友》)

(2)太阳落山了,昏黄的光晕渲染了半边天,我寂寞地趴在阳台上。窗外那棵老杨树上,不知名的大鸟仍在不知疲倦地喂食它的小宝贝。它那绿豆般的眼睛温柔而慈爱地注视着意欲飞出温巢的小鸟。这画面,这眼神,让我想起了母亲""(《面对母亲的目光》)

(3)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里,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心中筑起一堵墙》)

3、抒情议论,确定基调。

用几句恰当的议论抒情做文章的开头,或感染读者,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 (1)伴着年关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踩着原野初融的残雪,你姗姗走来,明眸含情。你用爱的温馨,使我腊黄的脸庞泛起红晕;你用爱的吟唱,唤醒我迷茫的信念。我,不再忧郁、沉闷、彷徨,也不再坐等、观望、祈祷,我要振作,寻觅、追回你以及你给我曾经编制过的那个七彩的梦幻!(《情寄春风》)

(2)生日是一根线,一头是我,一头是外婆;生日是一个圈,圈住外婆的笑,圈住我的记忆;生日是一条河,那匆匆的流水,把我的思念带到外婆身边。(《生日寄语》) (3)爷爷是我最爱的亲人。我的童年是在爷爷那边度过的。是爷爷拉着我的手,教会我走路;是爷爷使我从小就懂得不少道理。我把爷爷看成自己幼年成长的拐杖。(《我爱爷爷》)

4、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用悬念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

(1)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你才义无返顾地投落这峭壁?(《峭壁上的树》)

(2)朋友,你听说过鳄鱼是怎样哭泣的吗?你听说过猩猩吃人的故事吗?你知道外星人是怎么来到地球的吗?""哦,你摇头了。可别急,全是它——《世界奇闻怪事》告诉我的,它使我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的乐趣》)

(3)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感受生活之美》)

5、引用诗文或歌词,突现中心。

以诗文妙语、名言警句或歌词开头,既能激发读者兴趣,也能提高文章的品位。同时,也能揭示文章主要内容,突现人物、事件。如: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读着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的思绪不禁飘散开来,飘向那远在大山脚下守着几亩地辛勤劳作的母亲。(《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2)“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熟悉的旋律,自己

就好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歌声与微笑》)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无拦天空的荫蔽?”每当读到冰心女士讴歌母亲的这段话,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矮小瘦弱却独自一人挑负全家生活重担的慈母。(《母爱无边》)

6、对比映衬,烘云托月

这种开头通过对比或铺陈,能使要表现的内容在其他事物的烘托下显得更加突出、醒目,从而给人十分鲜明和深刻的印象。如:

(1)窗外阳光明媚,几只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叫着,但我却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精神来,因为爸爸妈妈分居了,而且正在闹离婚,这对我是个莫大的打击。我要尽最大的努力使爸妈和好,因为我想有个完美的家。(《我想有个完美的家》)

(2)当你看到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一排排生机勃勃的绿树,你也许回情不自禁地赞叹大自然那非凡的创造力。绿树是美好的,枯树也有其可爱之处,虽然它青春已逝,生命衰朽。(《枯树》){古董散发历史的魅力散文}.

(3)李商隐有诗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惊讶于他的洞察力,然而,夕阳下互相搀扶的老夫老妻却是天底下最美的风景。(《最美丽的风景》)

总结: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啰嗦重复。“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美”就是开头能给人以美感,如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或借助修辞,或引用诗文。

二、请你选“美”,评一评:

下面是一些文章的开头,请你来当评委,说说哪些文章的开头好,并谈下理由:

1、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有的家幸福美满,有的家快乐温馨,有的家团结和睦,有的家冷清寂寞。同样,我也有一个家,但我的家却不同于别的家,我的家讲究民主、热爱科学。(《我有这样一个家》)

2、清明的风,吹绿了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站在奶奶的坟前,看着漫山遍野的山花,我不禁觉得一丝丝的感伤。(《那一次,我哭了》)

3、每当我想起了那一次尴尬的事情,我的脸就慢慢地红起来。(《那一次,我真尴尬》) 4、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困难,做错事没后悔药吃""我也不例外,就让我跟你说说我的后悔的事件吧。(《那一次,我真后悔》) 5、有人说,妈妈的爱像小溪流,源源不断;也有人说,妈妈的爱像甘露,使干旱的我们得到滋润。可我却认为妈妈的爱像空气,我们离不开她。妈妈是伟大的。(《那一次,我哭了》) 三、请你动手,练一练:

1、请你运用学到的知识,给《我找回了》(横线上可填上“自信、友谊、母爱、自尊”等等词语)的文章起个好头:

2、训练题目:心中的珍藏

第二篇:《散文的流弊》

散文的流弊

新世纪五年以来,当代散文领域问题颇多。本文意在通过个案分析与整体观照,揭橥其问题所在。

窃以为,当今散文特别是大散文,更多需要的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书写而非文人化书写,是知识分子书写而非士大夫书写,是思想者书写而非名士书写。但综览余秋雨、贾平凹的创作,包括老一辈的张中行、汪曾祺以至孙犁在内,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文人书写、士大夫书写、名士书写的特点,而鲜有文化书写、知识分子书写、思想者书写的特征。譬如首倡“大散文”的贾平凹,其近年散文呈现出的造作的口吻,拿捏的风情,畸形的审美,龌龊的性意识,恰恰对其闳深可观的散文主张形成一种逆向解构。余秋雨则缺乏对人、时代、现实的深入体察和永恒关注,行文姿态优越,在对大众的刻意迎合中回避批判,漠视民生,亮丽的现代包装,掩不住才子佳人的陈腐气。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大散文的代表人物,应是韩少功、史铁生、张承志、张炜、朱学勤、南帆、筱敏等人,绝非余秋雨、贾平凹等辈。因为韩少功们的作品中,不乏天问式的情怀,不乏面对世界和现实的勇气,不乏拷打一己灵魂的惨痛酷烈;大散文的首要衡量标准,即是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情怀。

孙犁才高情洁,独立于文坛,晚年更以众多的散文、随笔、杂感、序跋、札记、书信、笔记小说引人注目,他也常被一些论者奉为散文宗师。孙犁作品色调不一,但总体上偏于黯淡乃是公论,这与孙犁本人的气质性情禀赋有关。孙犁的散文世情阅遍,铅华尽洗,不论记人、叙事、抒怀,格调均趋于清冷端庄,在对丑恶的规避中,显示出纤弱敏感的人性底色;其内心世界的枯槁、伤感、自闭,抗争精神的匮乏,也显而易见。这是一种世故心态的映射。如《谈自裁》写自己因为优柔寡断的性情,在浩劫期间几度萌生死念而未遂,由此叹息:“我乡有谚语:好死不如赖活。虽近平庸,仍不失对轻生者之一劝也。”可谓艰辛历尽风尘压身后的沉痛语。作者写“文革”造成的精神创痛,欲言又止,不见斗士风骨。孙犁的确有一种文字洁癖,明乎此,则其作品色调的黯淡,格调的清冷,生命热度的缺乏,也就不难理解了。巴金那种“与民族同忏悔、与大海共气魄”的烈火情怀,孙犁身上几乎是看不到的。

新千年以来,张中行先生已基本辍笔,但其“负暄”系列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及《流年碎影》等影响力不减。张中行对于中学、西学、金石书画、文物古董皆有精研,下笔信手拈来,火气褪尽,在回忆沧桑旧事、书写文化乡愁中,呈现出陈年老酒式的美丽情感。《负暄琐话》开启了新时期以随笔文字回忆近现代学人之先河,允为经典;至《负暄续话》渐露油滑琐屑迹象,文字亦由简洁利落渐转冗长,出现了部分充数之文;《负暄三话》则气象衰飒,思力式微,往往将旧事琐闻,不加提纯,随意连缀成篇,既无文史价值,亦乏艺术价值。从《负暄琐话》的明朗凝练,到《续话》、《三话》的饣豆饣丁成篇,“负暄”三书的一蟹不如一蟹,几乎成为中国文人个体创作历程中摆脱不掉的宿命——无论身负多高的才华,多大的学问,一旦为写而写,总不免堕入魔道,菁华流失。尤需指出的,是张中行文本中总有一股割舍不断的名士气,意态悠然,时时可见。

这些年,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一版再版,走红不衰。汪曾祺的文字风度散淡,温馨静美,有名士之风,又不乏人情味与烟火气;其人生态度与文化态度,看得出儒释道交融的影迹,体现出中国特色的随遇而安。汪氏散文与明清小品文颇见渊源。某种意义上,他的文本可视为士大夫精神的化石。应该说,汪曾祺那些化沉痛为跳脱的文字,更多的是中国特色的乐感文化的体现,而非西方式的以崇高美为主体的痛感文化的映射。;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古董散发历史的魅力散文 汉字的魅力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