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如何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如何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在作文批改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差异明显,在一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要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水平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1. 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摆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记得前不久笔者布置了一道参加全国作文竞赛的作文题目
篇二:《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作者:李雪莲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年第05期
一、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往往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
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二、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习惯的养成作文}.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三、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
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加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文学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从起始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篇三:《如何养成好习惯作文》
如何养成好习惯作文
养成好习惯,为国做贡献
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是四大文名古国之一.但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习惯的养成作文}.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许多多的例子.正是因为他们的良好习惯造就了他们的成功.
篇四:《《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养成作文}.
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越发重要。在众多语文学习习惯之中,以作文习惯的养成难度最大、费时最多。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呢?
一、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写作文就是写生活,写与自身相关的生活,写对生活的见闻感受。应养成勤于观察生活的习惯,让学生留意生活,用写作的眼光看待一切。给学生参与生活的机会,使他们有意识的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耳有所闻,目有所睹,心有所思,情有所动。这样学生提笔行文,就不觉头沉,也能写得真切了。
二、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吕淑湘先生说过:“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作为学生“干的、玩的、想的 ”记录的日记,因其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而成为提高习作水平的终南捷径之一。我要求班上的学生坚持课外写作 ,每周两篇日记。定期收交日记,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写作方法,并将好日记抄在黑板报上,供学生交流。
三、 培养学生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训练和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两大任务,为此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不仅仅是对作文方面而言,它对于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乃至一生都有重大意义。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真正做到“开卷有益,读有所得”,我找来多种读物,把适合小学生阅读推向学生,让学生在佳作欣赏中享受生活,并通过读书笔记
的方式来规范引导。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简单的语句,可以是精彩的片段,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启迪。每次400字左右,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四、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
吕叔湘先生说过:“阅读的本领学会了,自己写文章也就不难了。”在平时教学中,我力求把范文的写作同学生学习和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从中有所借鉴,然后有意识地用于自己的习作实践。例如,《丰碑》一文中刻画人物的动作很别致,其奥妙有二:一是动词运用准确,如,写军需处长“倚靠、坐着、落满、夹着、伸着、紧贴”等,写将军“抽动、抖动、吼到”等;一是修饰语恰如其分,如,“光秃秃的”、“一动不动地”、“微微”等词语。在教师点拨后,让学生趁热打铁,加以仿写而强化。再一点就是在评讲作文时,除专门课以外,更多的是在阅读教学中评讲作文、日记。其好处是把范文当成一面镜子,从中反映出学生作文的瑕瑜,并在比较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
五、培养学生想好再写的习惯、
由于文章不是生活的全部,而是包含激情的那部分。应让学生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体验、感悟确立中心。选择生活,裁减材料,谋篇布局。学生一旦养成想好再写的习惯,动笔行文,就会笔走龙蛇,文如泉涌。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出示题目后,让学生默思十分钟,想完后,让学生发言,或同桌、小组之间说出自己所想所思,或对着全班说。在此期间,教师解答学生思议中的疑惑,或授之以渔、示之以范,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怎么写,最后让学生列出提纲。
六、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习惯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往往三分靠写,七分靠改。这足以说明修改文章的意义重大。对学生来说,写完后认真检查修改,一方面能使作文流畅自然,问题较少;另一方面,学生一旦学会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将来走出校门,也会终生受益。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改”作文,先检查修改自己的作文,再由同桌或前后桌互相交换着检查修改,最后通过教师浏览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能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作文评讲实际是对一次作文过程的反馈和矫正。除结合教读课进行评讲外,应由专门的评讲课来养成学生读评文章的习惯。我的做法是:1、读:包括教师读范文,学生读自己的作文。2、听:上面读,下面听,并且边听边思边记。3、议:听后分组进行议论。4、评:指名口头评文,也可以由学生自评。在评讲作文时尽量发现更多同学的闪光点给予肯定。通过这一系列环节,让学生养成读评文章的习惯。
七、培养学生写后记的习惯
待一次作文活动结束后,应指导学生养成写后记的习惯。主要写在构思、行文、评改之中,个人的收获和启迪。以此来矫正不足,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也可以再度习作,以便精益求精。
八、培养学生书写认真的习惯
从素质方面说,写一手好字,是一个人语文素质高的标志之一。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应坚持标本兼治:1、多从正确方面加以引导,示范其规范。2、举办书法讲座,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和
技巧。3、对那些书写潦草、态度不端正者,除教育外,还应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进行矫正。
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且时时受到诸多不良习惯的干扰。教师应努力探索其中的规律,对学生授之以渔、示之以范,多督促,多引导,多鼓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篇五:《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掂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就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习惯的养成作文}.
一、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关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我教学生写《母爱》,先是布置学生作业,到家里
篇六:《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 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
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记得前不久笔者布置了一道参加全国作文竞赛的作文题目《温暖》,先是布置作文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准备从这些写作能手中发现几篇佳作,然而事与愿违,多数同学编造的痕迹明显。最终写得最打动人的是未参加兴趣小组的普通同学。这位同学饱含深情地叙述了母亲与父亲离婚后突患重病,舅舅姨姨们倾全力救助母亲的经过。此文写得令笔者动容。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习惯的养成作文}.
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
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对于如在某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中,有不少学生臆造父母去世的悲痛来作文的现象,应该予以深思,并予以纠正。
二、 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
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往往就是肚里没货。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
三、 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
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