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图文对照 集思广益 培养作文能力》
图文对照 集思广益 培养作文能力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电教媒体运用于教学,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而且是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采集、储存、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与方法信息输出、反馈练习情况信息,以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一、借助影像进行课前指导,培养学生采集储存写作材料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现实的。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助投影(或幻灯)、录像(或电影),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比如,要求学生写山水游记、状物绘景类的作文,可用投影快速映出作文题目、写作要求及相关的提示性文字。这样,教师按投影字幕依次讲解,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与此同时,播放供学生进行观察写作的自然山水风光录像片(可以关掉片中的配乐及解说音响,只展示给学生直观、完整的画面),并指导学生逐一观察,对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学生有了生动可感的写作材料,下笔成文也就比较容易了。初稿完成后,教师重播被观察过的录像,并打开配乐及解说音响,让学生用自己的作文与片中的解说词进行比较,找出观察写作中的疏漏和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足,再进行补充修改。由此而写出的作文,质量往往比采用传统作文指导方法,由学生自由写出的作文要高出许多。
如果是要求学生写叙事、说理、抒怀类的作文,亦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或用投影映出作文材料(文字、图画等),或用录像展示客观事物的原貌(整体、局部、细节等)、发展变化过程和社会生活画面,并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如根据漫画进行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可将报刊上发表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漫画用复印机复印在投影胶片上进行投影。一幅并不惹人注意的小漫画被突然放大映现在银幕上,能给学生以清晰、直观的感知,倍增写作的新鲜感。教师再通过指导学生对画面进
篇二:《集思广益议论文》
图文对照 集思广益 培养作文能力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
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
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不
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电教媒体运用于教学,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而且是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在作文教学
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采集、储存、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与方法信息输
出、反馈练习情况信息,以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一、借助影像进行课前指导,培养学生采集储存写作材料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
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
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
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
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
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
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
现实的。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助投影(或幻灯)、录像(或电影),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比如,
要求学生写山水游记、状物绘景类的作文,可用投影快速映出作文题目、写作要求及相关的提
示性文字。这样,教师按投影字幕依次讲解,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与此同
时,播放供学生进行观察写作的自然山水风光录像片(可以关掉片中的配乐及解说音响,只展
示给学生直观、完整的画面),并指导学生逐一观察,对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
印象。学生有了生动可感的写作材料,下笔成文也就比较容易了。初稿完成后,教师重播被观
察过的录像,并打开配乐及解说音响,让学生用自己的作文与片中的解说词进行比较,找出观
察写作中的疏漏和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足,再进行补充修改。由此而写出的作文,质量往往
比采用传统作文指导方法,由学生自由写出的作文要高出许多。 如果是要求学生写叙事、说理、抒怀类的作文,亦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或用投影映出作
文材料(文字、图画等),或用录像展示客观事物的原貌(整体、局部、细节等)、发展变化过程
和社会生活画面,并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如根据漫画进行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可将报刊上
发表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漫画用复印机复印在投影胶片上进行投影。一幅并不惹人注意的小漫
画被突然放大映现在银幕上,能给学生以清晰、直观的感知,倍增写作的新鲜感。教师再通过
指导学生对画面进 行观察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作启发性分析,就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热情,激发出写
作的欲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影像进行课后评改,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 作文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
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传统的作文教
学方法是:学生包写作,教师包评改。其结果是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收效甚微。如何把教师从
评改作文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又能使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是一个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 “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大家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
于是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
措施,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可
以说,评改作文如果不改变“纸上谈兵”的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难得轻松,相对来
说,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比包办代劳更费心机。 有鉴于此,我们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
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学生初作成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
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用复印机将其复印在投影胶片上(或利用复印机缩
小复印的功能将其制成幻灯片)投影在银幕上。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鞭所指之处,
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式灵活。虽均为口头评改,
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
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同时,教师又能节省大量批改时间,可谓事
半功倍。 如果在作文前使用了录像(或电影)为学生提供过观察写作材料的作文,还可在成文后的
作文评改中将电教多媒体协同使用,用录像展示观察内容、写作材料;用投影提示写作要求、
学习习作,指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评议、修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交替运用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调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就不断增强,
作文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篇二:2015高考作文备考高三议论文写作中的事例使用与分析
论证
2015高考作文备考
高三议论文写作中的事例使用与分析论证 2015年考纲在作文方面,承袭了2014年的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
常见体裁的文章”。同时在作文发展等级关于“丰富”的具体解释中,与2014年相比,又出
现了一点明显的变化,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2014年的要求更多的是为记叙文量身定做的,2015年新增加的“论据充实”,毫无疑问
是特别为议论文提出来的,把它写进考试大纲中,阐释更加科学,而且符合近几年对文体的
要求。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的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而最受我们同学青睐的莫过
于事实论据。为什么?
——事例用得好,会直接帮助立意的深刻;事例表达得好,也能体现语言的优美;还可
以凑字数。
那么当我们根据文章的观点选择好了那些典型的、有代表型的事例后,到底应该怎样处
理使之与观点契合为文章增色呢? 我们首先来做一个练习,然后来总结一下事例论证分析的一般思路。 这则材料的不足之
处在哪里?如何修改?
材料1:奋斗,即是通往理想之路。(古今中外事业有成者无不浸透着奋斗的汗水)。 因为奋斗,安徒生从一个鞋匠的儿子成为“童话大王”;因为奋斗,罗曼〃罗兰获得了
20年心血的结晶——《约翰〃克利斯朵夫》;因为奋斗,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因为奋斗,
陈景润采撷到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因为奋斗,在一次次的国际比赛中,中国运动员让
五星红旗在世界赛场上冉冉升起。 ——成功者的事例不胜枚举,但我们在惊羡他们伟业的同时,更应该去感受他们为今天
的成功所付出的艰辛。奋斗是理想的阶梯,只有奋斗,才能实现人生 的理想。(缺少观点和事例之间的过渡和事例后的总结) 运用事例论证分析的一般思路: 叙例句→议例句
一、引例
选用准了事例,运用论证时,可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上过渡性的语句将事例引出来。有
了过渡句,文章结构就能严谨,上下文也自然流畅起来,观点和事例就不会脱节了。这句过
渡性的语句叫引例。
常用格式:古往今来,无数的人正是因为??才??
二、叙例
引例结束后就是叙例的环节了,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叙述才能打动人说服人呢?我们还是
通过几个练习共同总结归纳。
1、叙述角度——紧扣中心
材料2、指出下节文字在事例叙述方面的毛病,并试加以改正。 观点:自己找答案
那个因乌台诗案虽免过一死却被闲臵黄州的苏轼,曾在道家的影响下发出过人生如梦的
感慨,可是他并没有就此而避世退隐,而是面对浩渺的江水和静兀的群山得到启迪,从此对
坎坷的人生保持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和“自爱铿然曳杖行”的傲岸;那个身陷轮椅
青春黯淡的史铁生,也在地坛中迷茫彷徨,有过翅膀被折断的沉重,可是他最终选择文学之
路,用笔继续他飞扬的青春斗志,我们的社会因而多了一位坚毅不屈的强人而不是靠人悲悯
过活的弱者。
——叙述角度不对,不能很好的证明观点。闲置黄州的苏轼,如果续走前代失意文人醉
心老庄思想的道路,那么他留给我们的也不过是“人生如梦”的消极感慨;幸而他自己从浩
渺的江水和静兀的群山中,积极寻求人生的真谛,这才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和“自
爱铿然曳杖行”的傲岸。身陷轮椅青春黯淡 的史铁生,纵使被包围在同情与关爱中,也依然迷茫彷徨。最终是自己在地坛里的思索
使他悟出了人生的答案,用笔继续他飞扬的青春斗志,我们的社会因而多了一位坚毅不屈的
强人而不是靠人悲悯过活的弱者。 合理剪裁围绕论点选好的典型事例,要准确把握其重点,恰当的进行剪裁,剔除与论点
无关的材料和数据,正确选取叙述角度来丰富最能证明论点的内容,即“取其一点”,集中火
力,使事例准确有力的为论证服务。对自身蕴含意义丰富的材料,要细心斟酌、正确把握诸
多因素的细微差异,找准它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一面,让材料与论点高度一致,以增强叙例
的指向性和事例的论证力量。
2、叙述语言——简洁精炼
下面这则材料又存在什么问题呢?怎样改正? 论点:不要让梦想与自己咫尺天涯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不论大小,它都是你人生的目标,甚至有时,它是你活着的动
力。司马迁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在年少时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完成史上最伟大的一
部史书。拥有顽强精神的他果然在成年时继承了父亲的官职,成为太史令。但是伴君如伴虎,
由于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求情,遭到汉武帝的惩罚,一下子身陷大牢。当时汉朝的法度
是这样的,如果士大夫可以接受宫刑的话,就免除死刑。这样被判处死刑的他选择了宫刑。
如果他选择死,梦想就会与他咫尺天涯。在《报任安书》中,他亦发出了“死有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的感慨。
——语言罗嗦,有的叙述与观点无关。大刀阔斧的删。 (修改后: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不论大小,它都是你人生的目标,甚至有时,它是
你活着的动力。司马迁年少时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完成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史书。由于为李陵
求情,他遭到汉武帝的惩罚,身陷囹圄。如果他选择刚烈的死,那么儿时的梦想将同葬于一
抔黄土之中。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毅然选择了屈辱地生,使远在天涯的梦想变成了近在
咫尺的成功。)
则材料一经选用,就要抓材料的本质内容,可以遵循一步到位的原则,也就是说主体的{以集思广益为题的作文}.
最终结果是什么,至于他是如何达到这种结果的,在叙述中完全可以 略去不叙。议论文的叙讲究的是叙述主体的精神,用叙述主体的精神来支撑我们的观点。
所以,我们要的是那种精神的再现,而不是主人公事无巨细的事迹!这样,三言两语就可以
把主人公的事迹叙述清楚。
3、叙述的情感——描写 修辞反问 比较下列两则材料,你更喜欢那一则?为什么? 观点:人文精神与发展
(1)始皇尝在无数目光的凄清中,让诸子百家在火光中彻底消亡,让天下儒生长眠于漠
漠黄土。天下士子不屈的灵魂随着思想的湮没垂垂老去,可叹的是,一个盛世的浮华,竟也
在这一瞬间灰飞烟灭。勿以一叶障目,勿被所谓的智慧污浊了天地人世,勿因对人文思想的
禁锢成为历史倒退的魁首!
(2)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愚弄百姓的思想,巩固自己的统治,以残暴的手段焚书
坑儒,钳制人文精神。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天下并没有就此向前发展,传递二世三世而至万世,
相反地,对人文精神的禁锢反而激起了人民更激烈的反抗,秦王朝很快被淹没在农民起义的
浪潮之中了。
在行文中,以渗透个人真情实感的叙写代替严谨实在的说理,使人读了事例充分领会作
者的褒贬爱憎,自然而然中打动读者,从而达到既以理服人尤以情动人的双重效果。至于事
例渗透情感手法我们以前也讲过,就是使用最能体现观点的那一个细节进行描写,或者采用反
问或者排比的修辞。
三、议例
接下来是议例环节,这是事例运用最重要的一环。因为议论文中,议论无疑是最主要的
表达方式,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因此,要力求做到精选事例与深入
说理相互结合,做到事与理之间的契合、呼应与阐发,以避免“议论文=材料+观点”的弊
病。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对事例进行分析从而论证中心论点呢?下面我们通过对几篇优秀作文
中事例材料的分析来总结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材料1 前方是绝路,希望在拐角。 炮火翻天的中国大地上,此刻哪里还有一片可坐窗前苦读圣贤书的宁静之地?何其多的
才子书生在这历史的岔道口,没有功名利禄可取,没有“孙山”可以攀登,更没有什么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