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摘要】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师生们公认的。廖老师的一个“烧不破的手帕”实验,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兴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作文课 老师 实验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179-01
日前,学校小廖老师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在这堂作文课上,小廖老师由兴趣入手,先用“我有一条烧不破的手帕”谈话,吸引了所有同学的注意力,他们纷纷猜测、想象老师烧不破的手帕会是怎样的?思维异常活跃,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接着小廖老师邀请两位同学参与操作“烧不破的手帕”的实验,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神情专注地观察,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当老师说谁来说说实验过程时,全班60个学生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齐刷刷的就像一片小树林,同学们不仅能条理清楚地叙述整个实验过程,还不断地提出问题,完全没有了往日上作文课时头疼的惆怅,个个神采飞扬,妙语连珠。尔后,小廖老师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的感受,同学们有感而发,畅所欲言,诉说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已从感知到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这过程中,廖老师又很自然地融入
篇二:《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教学教案》
——记一次诗歌写作课
写作难,师生公认,而诗歌写作更是难上加难。许多教师干脆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但是我认为,诗歌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情感表达力,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促进其个性发展有着其他文学作品不可替代的作用。何况高考的诗歌鉴赏也需要学生从下水(写作)中体会水之深浅。经过精心设计,我决定采取调动情绪、打破神秘、发挥主体性的教学原则。这堂课上得很成功,课堂上掌声不断,师生脸上始终洋溢着轻松愉快的笑容,师生体味到了诗歌写作的趣味。下面就是本次作文课的教学思路和过程。
一、 营造诗的氛围,感受诗的魅力。师生配乐齐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之所以选这一首,一者熟悉,二者这首诗的意象之优美、情感之浓郁、节奏旋律之美妙,可谓诗中上品。通过朗诵,一种氛围自然形成,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诗歌上。
二、 品味诗歌、得作诗之法。分两步走,第一步,学生畅谈自己欣赏的诗人,背诵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说说理由。有的喜欢有文采的,有的喜欢本色的,有的喜欢含蓄委婉的,有的喜欢直抒胸臆的,有的喜欢婉约,有的喜欢豪放。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到朦胧诗意识流,从屈原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苏轼秦观李煜纳兰性兰到徐志摩舒婷余光中郑愁予海子汪国真……有课本上的,有课本之外的。每个学生都有可说的。第二步,结合教材诗歌写作指导,共同讨论诗歌写作的特点,即诗歌应饱含感情,注重意象不宜平铺直叙,应有些比喻象征,还要有韵律。
三、 学生讨论交流作诗心得,破除作诗的神秘。上本堂课前,我就经常鼓励学生写诗,并且适时将他们周记里的较好的诗在班上朗诵。有了这个基础讨论交流才能顺利进行。步骤如下: 1, 小组交流。六人一组,有诗作的同学朗诵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提问,作者讲述写诗心得,然后就内容形式进行评价,帮助作者修改,以备班级交流。因前面的环节已对诗的写作要求达成了共识,所以操作有可行性。
2, 班上交流。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深情朗诵自己的诗歌。同学可就诗的构思提问,作者答复,学生评价讨论,没有唯一,各抒己见。如甄仕鹏的《云》,有的认为是表现高远的志向,有的认为是一首爱情诗,不一而足。而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因为期中考试不理想,但并不气馁,借此来激励自己,看到天上的云,触发灵感而作此诗。这样一来,让学生明白,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是开放性的,但要真正理解作品的原意,必须知人论世。这样活生生的课例,比教师的灌输要好得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裁判。比如梁海燕的《假如我是一只狗》,表达对父亲的爱和感激。同学认为她仿效成功,但有几个觉得狗这个意象不合适。于是我适时的引导学生讨论,大多数认为合适,理由是狗是人类最忠实最亲近的动物,用它来抒发女儿对于父亲的爱是合适的,有个同学甚至还引用一诗人用一条蛇的意象抒发对爱人的炽热之情来印证,博得满堂喝彩。
四、 打破神秘,放胆写作。七八个学生代表朗诵了自己的诗,畅谈了作诗体会,诗的神秘感已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跃跃欲试。我适时的鼓励学生写诗,给出《夜》《教室》两个参考题,也可以自己命题,不拘形式、不拘长短。二十分钟过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创作了诗歌,有许多同学是第一次尝试。继续让学生上讲台朗诵,其他学生评价讨论。学生体会了创作的乐趣。为了让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不减,选出较好的习作张贴在课室板报栏,并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让学生体味成功的喜悦。{别开生面的一课的作文}.
本次作文教学,我有几点深刻的体会。第一、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教师给机会,善于发掘。第二、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起引导角色,只有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堂才会活跃,才会有教学效果。第三、改变评价学生的陈旧观念,改变师生重分轻能的心态。本堂课,平时语文学习不太积极认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文思敏捷,两节课竟写了好几首诗,被公认为好诗。而有些学习认真,考试得高分的学生竟一首诗也写不出。通过这次教学,差生重拾信心,那些考试成绩好但创造力不够的学生会认识到,学习语文的终级目标是培养能
力。第四、一堂课的成功绝对不可能是偶然的,没有平时对学生写诗尝试的鼓励和引导,没有每节课课前五分钟的诗歌背诵品味,就不可能有这堂课的成功。
篇三:《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上课铃刚响,易老师就搬着个大箱子走进了教室。同学们瞪大着好奇的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那只箱子。作文课要变魔术课?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啥药啊?易老师见同学们这样,便神秘地笑了笑,从箱子里抱出了一只兔子。然后让我们轮流地去观看兔子。只见它穿着一件白绒绒的“毛衣”,长着一对长长的大耳朵,一张三瓣嘴,在它嘴上还长着小猫一样的胡子,真有趣。那“红宝石”的眼睛更是可爱极了。胖胖的身子后面却长着一条短短的尾巴,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我们看完了兔子,易老师就像变魔术似的拿出了红萝卜和青菜叶,问道:“谁愿意来喂它?”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喂。但兔子不领情,在箱子里东逃西窜,就是不吃。易老师示意我们安静,说:“兔子胆小,你们太热情了。”我们又只好轮流去喂。虽然兔子吃的次数较少,但同学们脸上都笑开了花。
这时,易老师抱起了兔子,教室里顿时静了下来。只见易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兔子”两字。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的作文课就是写兔子。但同学们都胸有成“兔”,高高兴兴地写了起来。
这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它既让我们“有物可写,有话可说。”又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篇四:《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安乡职业中专程万里
开学已经半月有余,该上作文讲评课了。
课前我便把同学们的作文本分发下去了。熟悉的上课铃声准时地响起了,我带着久违的微笑大踏步地走进教室,迎接我的是意料之中的早已远逝的嘹亮的歌声。我当然知道这“花开”为谁开,歌儿为谁唱。望着这一张张青春的笑脸,我的思想伴随着这激情飞扬的歌声飘到了几天前……
那天一早,科代表便把同学们新学期的第一篇作文交来了。这次作文要求以“路”为题,训练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早已厌倦了以往毫无生气和希望的常规作文课,这次评阅作文该改一改了,于是我一改以前一律“毁誉参半”的惯例,把全班作文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对水平较低的作文,我戴着“显微镜”全力搜索它们中的些许“星光”,以赞许为主;对中等水平的作文,我带着“放大镜”,努力寻找他们的亮点和优点,并提出中肯和易于接受的建议,以鼓励为主;而对于水平较高的作文,我则戴着“望远镜”,一方面评点作文中的成功之处,另一方面则理性地提出修改意见,引领他们向前看,以期其登上更高台阶。
一声洪亮的“上课”打断了我的思绪。望着同学们群情振奋,笑靥如花,我心里更有数了。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评本学期第一篇作文《路》。首先由我来朗读三篇作文,大家先认真听,然后来评价其优劣高下,选出最好的一篇,好不好?”我用一个问题拉开了这堂作文讲评课的序幕。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例文一:……{别开生面的一课的作文}.
例文二:……
例文三:……
我刚读完,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第一篇应该没及格,第二篇还可以,第三篇最好。”
“不,第一篇没有扣题,第二篇立意不深。”
“我认为第三篇水平最高,立意较深,应该达到优秀等次了。
…….
“同学们,你们中谁能做一回‘小老师’给这三篇作文作一下点评?”我适时地抛出了这个问题。课堂上一阵沉默。我知道他们沉默的原因。“不要紧,谈自己的看法就行,不要有压力。”我鼓励道。
“老师,我先说说。”语文科代表打破了沉寂。
“好,到底不愧是我的得力助手。”我打趣道。{别开生面的一课的作文}.{别开生面的一课的作文}.
“老师,同学们,我个人认为第二篇点题了,可惜立意不深,没有挖掘‘路’的深层含义,可以打到70到75分。第三篇不仅点题,处处扣题,而且文章既写了现实生活中的脚下之路,又写了路的深层含义——学习之路,心路历程,好像运用了……”
我见她“卡壳”了,忙救急道:“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对吧!”说完我朝她压压手,示意她坐下。“同学们,我完全赞同科代表的点评。不过,在此我得表扬第一篇作文,虽然它扣题不紧,但也没有完全离题,这位同学还是有意识地去靠题,这比以前进步多了,比完全抄袭强多了,同学们看,他的书写多工整!”我边说边打开作文给同学们展览。“对”,“是的”,“那确实”,同学们纷纷附和道。我忙不失时机地向这位同学投去鼓励的眼神,他也给我还以感激的目光。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第三篇文章是谁的大作?想不想了解她是怎样构思的?”
“想”。
“好,下面就请我们班的宣传委员来谈谈她的创作经验,好不好?”{别开生面的一课的作文}.{别开生面的一课的作文}.
“好”。全班同学顿时齐刷刷地向她看,那目光里有赞叹,有佩服,也有期许。 “老师,同学们,创作经验不敢谈,我仅谈谈自己写作时的想法吧。看到这个题目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路的表层含义——脚下之路,但这太肤浅了,因为这次作文训练的是审题与立意的能力。随即我又想到了路的深层含义,如人生之路,心灵之路,联系到前几天有一位好友辍学了,自己当时也挺矛盾,挺纠结的,于是有感而发。这样既扣题,又有一定的深意,还有现实性。最后敲定,这篇作文既抓住路的表层含义——脚下之路,又抓住路的深层含义——求学路上的心灵挣扎。一语双关,岂不是更好!当然,金无足赤,此文不可能尽善尽美,还望老师和各位兄弟姐妹多提宝贵意见。”
话刚说完,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伴随着同学们的掌声,叮铃铃的下课铃也响了。“这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身后同学们的议论声传入了我的耳中。
篇五:《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听于永正老师的作文课体会
后朱家小学 姬广强
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两节作文课。于老师虽然年近七旬,但是在课堂上依然那样充满激情,把多数老师头痛的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童趣。听后深有感触,感受最深的几点是:
一、作文的要求少而精。于老师讲授的作文课是《写对话》,重点来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对话,从典型的事例入手,让学生感知人物对话的特点及规律,有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根据写对话应注意的问题设计训练,在训练中加深对写对话应注意的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能力。而我们有些语文老师的作文课上,对于习作的要求太多,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顾此失彼,甚至是不知所云,于老师的作文课给我们指明了道路。
二、作文指导训练有层次,有梯度。于老师在讲《写对话》时,先有例文引出对话这一主题,让学生观察发现写对话应注意的问题,然后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规律听写句子,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又设计了让学生听对话,展开想象写故事,又重点强调写对话时应注意人物的神态、表情、心理、动作,加上开头和结尾就是一篇短文,在学生完成这一训练之后,于老师又设计了看哑剧,展开想象写对话,跟前面的环节不同,这次是让学生根据看到的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去想象人物的对话,要求在不断的变化,但是训练的主题没变,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更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三、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毫不吝啬。课堂上于老师行走于学生之间,及时指导,对于学生的作文只要符合写对话要求的,于老师总是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会说出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又用星星来评价,又委婉地指出不足及改正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成功与快乐。
总之,于老师的这两节作文课,给我的启发太多,值得我学习,值得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尤其是教作文的老师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