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写作经历作文 记一次写作经历作文

写作指导 zuowen 3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我的写作经历》

我的写作经历 小时候最先开始写的作文应该是看图说话,或许是想象力不够,记得那时绞尽脑汁都编不出几句话。之后,慢慢地写起了记叙文,那样的平淡,总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毕竟不是每天的生活都会充满乐趣,生活也一如它的平淡无奇。为了解决这样的情况,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到书店买了几本作文书。 从此,我不怕写作文了,因为我有作文书。我背下了好词好句,研究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进行仿写。我还对写作文做了小结:开头要能吸引读者;结尾或点明中心,或引人思索;主要内容中应用上修辞手法,使句子生动形象,还要用上成语之类的好词;中心思想必须表达爱国爱家乡,弘扬真善美,要有真情实感。当然,总是仿写也不会进步,还得创新,有自己的特色。

好作文离不开好字,这也是我写作经历中的一个感悟。念初中那时,有一次期中考,30分的作文我考了27分,心里有几分得意。不料得知有一同学竟得了28分,于是心里失衡,问了语文老师,老师说他作文写的也就一般,但字写得太好了,忍不住就给了28分。这件事深深印在我的心底,直至今日还记忆犹新。于是我不甘示弱,买了几本字帖,临摹起来。

虽说念书那会儿也曾经参加过作文竞赛,也在学生会自创的文学报上发表过文章,但至今我的作文还是不怎么样,肯定也当不了作家,但我爱看书爱买书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家里的那些书最后还受益了我的孩子。

篇二:《我的写作经历》

我的写作经历王琼深秋的夜晚如此凉爽,轻轻的将笔插入到笔帽中,慢慢合上笔记本,将微卷的页角抚平,在这个秋风凉凉的夜晚,我坐在窗前透过玻璃窗,看着走过的人们,听听他们的对话,品一篇好文章,或是写写自己感悟到的事和感想,都是那么的惬意。我不反感写作,我喜欢阅读好的文章,感叹着作者的言语,记得张爱玲曾说过:“写作不过是发表意见,说话也同样是发表意见,不见得写文章就比说话难。”可回首我们自己,因为每次的作文有多少次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去写的呢?可能屈指可数吧。记忆如潮水般淹没了我,仿佛回到了小学,红砖青瓦的教学楼,绿树与红花相应成趣的校园,朗朗的读书声,成群结队嬉闹的孩子们,一所小学就这样被装点的有声有色,那些从小学开始的作文,每一句话都是心中的告白,每一篇都包含了很多的酸甜苦辣,都是一段成长。随手拿起我小学时候的作文本,轻轻翻开,那一笔笔写上去的字便这样跳跃而出了:题目:我的理想,那是开学前的一个下午,我趴在桌子上,咬着笔杆思索,许久才写下第一个字。

篇三:《关于作文写作的完整过程》

浅析作文写作的完整过程

我们大概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了,但是大部分人至今未明白写作的完整过程,一份完整的写作过程。一次完整的写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写作,写作,后写作。“前写作”指的是写作主体有目的性的信息累积和内心建构,这是写作的必要准备。“写作”,即进入通常的写作状态。“后写作”,通常被我们大家所忽略,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指的是写作完成之后的传播,反馈。下面我们就对其分别进行浅析。

首先写作面对的是素材的积累,如果我们单单就单独的一次写作行为而言,很可能存在为了写作需要去搜集材料,提炼主题以及遣词造句的“现炒现卖”的做法,而就一次接一次的连续性的写作活动来看,必然有一个写作的“资本”的原始积累。

写作需要原始积累意味着写作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过程,在人的成长道路上,一位高素质的语文老师的作文指导,一位同窗好友痴迷文学的榜样,都会给人以激励。有的时候,甚至一本名著,一篇作品,都可能会点燃写作的欲望,启迪写作的灵感。而平时的生存环境、童年记忆、日常接触的三教九流,说不定都能成为日后写作的素材。学习写作时,不能忽略这笔财富,而且要通过读书,阅世以及思考,体验,去积累写作的资本,培育写作的潜能。

在写作之前,我们的写作不止于素材,还要对素材进行构思,这个过程主要是内部运思,对素材进行整合分析。写作除了需要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素材以外,还要抽丝剥茧的思辨能力,黑格尔说过:“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康德也说过:“一切知识与其说是关于对象的知识,不如说是关于认识方式的知识”,因此,在写作过程中,面对着复杂的事实材料,特别需要人运用理性思维来梳理,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人的理性认识又离不开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对素材的具体分析及应用既可以丰富原材料,又可以赋予原材料以新意。

其次就是作为作文写作的核心部分了,“写作”,这个部分可以分为几个程序:立意,选材,构思,赋形,表达及修改。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它使写作成竹在胸。确立主题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感悟,来自于前文我们所说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来自于生活经验给我们的启迪和暗示;二是提炼,主题来自于我们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和提升。

选材从历时性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三种:第一是发现新材料它在丰富原材料的同时也在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第二是替换平庸材料,用有价值的材料置换平庸的材料,这样能使文章具有闪光点,焕然一新,别具神韵,第三,增减原有材料,增加有说服力的材料,删除游离主题的材料,使整个文章看起来详略得当。 接下来是构思,它是写作的酝酿以及设计阶段,这个阶段之初,应当思绪联翩,为深思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构思的草图由孕育到完成,这是一个由零星到整体的过程,我们要时刻以主题为主,材料构之有序。

构思必须有一个“胚胎化的目标”,即意态文,也就是通常所说“心中的文章”。赋形即在心理化为“意态文”勾画具体形态,对写作的体式、结构、语言以至每一个细节,作出大致的安排。表达就是要将构思的成果书面化、外观化,即通过语言将“雏形”进行表述和传达,表法要注意语言的锤炼,重视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表达也离不开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是我们大家从小学到大的,也不在赘述。

修改,修改可是写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节,首先就是对基础错误的修改,例如格式、语法、标点等错误的修改,再是对主题表现的问题违背情节的删去等等,对语言进行润色,反复推敲等,争取精益求精,经过以上的过程一篇作文成品也就产生了。 最后要说一遍人都忽略或不重视的阅读反馈,写作成品完成以后,作者还需要了解读者阅读后的感受,这种阅读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这个效果与自己的写作动机之间是否能够统一等等,并以此来调整,矫正写作行为,从而获得写作的提升。

篇四:《我的写作经验》

我的写作经验

我的作文在班上是数一数二的/翻开以前的作文、我发现我现在的作文水平又有了很大的进步”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些写作文的经验‘

首先”接到作文题目后:先想想应该怎样写、在稿纸上打一个提纲,认真修改后/再详细地把它写在作文本上,

第二点'写作文时要交待好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写重点的时候、要写出一些特色来”不要老是记流水账’

第三点、多看一些课外书’特别是关于作文的,把好词佳句记在脑海里’写作文的时候就把它们应用上去’使作文更加生动”具体"

第四点/上作文评讲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老师评讲、向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学习“把自己写得不好的地方改掉’这样。对下次写的作文肯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五点;大家都非常爱看电视‘但大家不要只看故事的情节?也要从故事当中积累一些好词佳句’

第六点.平时要多走进大自然,用心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作文的时候就有内容可写了,

第七点;如果单单是把好词佳句摞在一起,没有骨架子’就像一堆散落的珍珠“毫无用武之地”所以/应该一定要注意作文的结构严整“

上面所说的都是我总结出来的写作文经验'大家不妨也来试一试,说不定对你的 作文有一定的帮助呢!!

指导老师万延霞

篇五:《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

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

应试作文是一种在特殊情境下进行的写作活动,这决定了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写作,因此,应试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也与一般的自由写作有所不同。应试作文中的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而对于半命题作文还必须有一个“补题”的环节,半命题作文在审题之前必须先补全题目。

1、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比金钱更宝贵的》一文的写作,在审题时,应试者应该首先寻找题目文字中的关键词语“宝贵”,抓住了这一题眼,然后就可以选择作文写作的范畴了。你认为比金钱更宝贵的究竟是什么呢?是生命,还是友情?是人格,还是享受?一旦你选定了其中一方面,接下来的立意、选材就会非常轻松了。

2、立意。

“意”,即文意、主题,是写作主体在文章写作中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意思,就议论文而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决定着文章写作的构思、行文及修改活动,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及语言的遣用等,都必须围绕主题的表现进行,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表现的需要。

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价值的高低,因此,一篇优秀文章的主题应该尽量做到明确、正确、深刻、新颖,这是文章主题的四个基本要求。

所谓明确,就是要求文章的主题应该清楚明白,使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准确地理解并把握,不至于产生歧义,甚至不知所云。普通写作者在一篇文章之中常常什么都想说,写出的东西却什么也没说清楚,含糊不清。清人刘熙载认为:“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明确,是与集中分不开的。主题集中才能保证其明确。

所谓正确,就是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主题是写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看法,这种看法只有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不能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错认或歪曲。主题正确,还要求写作者必须站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的立场上,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看待事物,保持先进的认识和高尚的思想情怀。

所谓深刻,就是指文章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正确上,而应该进一步开掘,力争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从而深化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给读者留下永难忘记的印象。深刻的主题不是靠作者空洞的说教或人为的拔高实现的,而是通过具体材料揭示出来的,主题的深刻性应该寓于真实、典型的材料之中。鲁迅作品中深刻的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正是这样体现的。

所谓新颖,就是文章的观点见解要有新意,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而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新颖,并不是标新立异,只要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避免一般化,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就能写出主题新颖的文章来。新颖的主题,一是可以通过选择新鲜的现实材料来实现。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件,本身就是“人所未见”的,很容易“发人所未发”。选择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鲜感人的材料,不仅可以发掘新颖的主题,还可以加强文章的时代感。二是可以通过变换立意的角度来实现。对于为人熟知的材料,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会有新的发现,会得到新的启示。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就议论文的写作而言,文章的主题(中心论点)一般都会在作文题目中有所提示,如《谁说“班门”不能“弄斧”》,这类文章在写作时,立意这一环节一般不需要再多做思考;但并非所有的题目都是如此,如《论文凭与学识》、《学与思》等。关于《论文凭与学识》,一般的应试者在立意时容易简单化,把论点确立为“学识比文凭重要”这一层面,这实际是审题不严的结果;比较好的立意应该是学识与文凭双重:有文凭没

{写作经历作文}.

有学识不行,在当前有学识没有文凭也不行。这样的立意在写作时,关键是如何论证后者,如能结合当前职场招聘的现实加以具体阐释,文章会达到一定的深度。{写作经历作文}.

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写作,在立意时应该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符合材料事实。一篇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具体材料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写作者随意臆想的,它首先要求符合材料本身的事实,应该是具体材料的本质的真实体现。这样确立的主题也才是可信的,文章也才能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反映事物本质。符合事实的主题不一定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既真实又能揭示事件的本质。普通写作者易于对生活中的事实现象的表象所左右,而不能透过现象反映其本质,因而在写作时常常做出客观的描述,然而往往是简单的罗列,流于表象,不能挖掘到事物本质的真实,这样的立意是不好的。

体现时代精神。文章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文章的立意也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性是文章主题的一个重要特性。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的立意就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的律动,力争写出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生活本质的优秀之作。《红楼梦》、《祝福》等作的立意无不如此。在公务员考试的应试作文中,更有必要紧密联系实际,着眼于社会现实,加强文章的时代性。

命好题理论学习(语文学科)

目前作文教学在“命题”上的现状确实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如下:

一、命题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造成学生有话说不出,有劲使不上。 例如1997年某市小学生毕业语文统考,作文题目是《期待》,而该市初中升高中语文会考,作文题目是《我懂事了》。这样的命题就没有顾及到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让十一二岁的小学生来写“期待”能写出些什么呢?无非是“我期待每周能吃一次麦当劳”;“我期待能早日拥有一辆崭新的山地车,像中学的大哥哥一样潇洒”;“我期待天天都能打游戏机,也没有人来管我”""当时正值香港回归前夕,不少学生都把迎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写入“期待”中,但限于认识水平和能力,这类文章大都写得肤浅而空泛。而初三的学生拿到《我懂事了》这个题目又如何呢?也无非是:我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爸爸妈妈老是说我“不懂事”,我自己也总觉得自己是个孩子,直到有一天爸爸出差了,妈妈不在家(或生病了),只好自己照顾自己了。然后便是自己如何经历艰难曲折终于把饭煮熟了,不由心里一阵狂喜:哇,我懂事了!(或者爸爸妈妈回来后,抚摸着我的头赞许地说:“孩子,你懂事了!”)不少文章充满了自娇称谓和自爱自怜的情调,如“我是一个长不大的男孩”,“我是一个乖乖女孩”等等。把这两个题目交换一下,让小学生来写《我懂事了》,让初三的毕业生来写《期待》,或许更合适些。

二、命题缺乏新意,似非而是,大同小异,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有的教师命题时,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常常命一些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我的老师》之类的题目。应该说出发点是好的,这类题目也能写出好文章来。问题是这类题目小学写,初中写,高中还写,连某些权威机构组织全国性作文大赛出的题目也是《我的老师》。学生看到这类题目头就大了,哪里还有写作冲动?还有不少命题,看似有别,实则无异,如《记一个熟悉的人》与《我的老师》(同学、父母、亲友),《‘新风’与‘变’》与《美好的故事美好的人》,《学无止境》与《书到用时方恨少》、《不知足者常乐》等题目就如此。有的教师曾批评说:“这类题目就像没有弹子的锁,什么钥匙都能开。”这类题目,学生第一次碰到,还会做一做,第二次碰到,就学会了取巧——把同样题材的文章改头换面即可,第三次碰上,连取巧的兴趣都没有了。“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没有新颖的题目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不会兴奋,就不会产生灵感,也就写不出新颖而独到的文章来。

三、命题隐晦,学生费解,因而失去兴趣。

与上面所说的第二种情形相反,有的教师在命题时刻意求奇,导致题目高深莫测,学生理解困难,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某年教师节,某教师让学生写社会各界尊师的新风尚,出的题目是《“程门立雪”新篇》。尊师的实例好找,而“程门立雪”难联。又如《自尊是人类灵魂的伟大杠杆》、《铁树开花》,亦使学生瞠目结舌,不知所云。近年来高考乃至中考多采用材料作文形式,因而不少教师在命题时都爱上了材料作文,可惜所选的材料常常寓意曲折,为学生的理解增加了难度,难以从材料中引出一个正确的观点。如有道题目的材料是一幅漫画,画面上一个外地人初到某市,在公共汽车站候车,抬头看站牌,只见上面油漆剥落,字迹模糊""这幅画到底寓指什么,学生理不出头绪,一头雾水,无从落笔,作文兴趣也随之丧失殆尽。

综上所述,说明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即重视作文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作文的心理需求。教师命出题目,提出要求,设置框框,逼学生就范;学生硬着头皮,审题度意,搜索枯肠,勉强成文。训练结果虽然每次也差强人意,但就总的情势看,学生作文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便讨厌作文。虽然训练一次接着一次,但学生就像被赶着推磨一样,走了一圈又一圈,到头来还是在原地踏步。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其中一条措施就是把作文题目命在学生的心坎上,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一拿到题目就有一种表达欲望,写作冲动,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切近学生生活实际。

初一学生跨进中学大门的感受往往比高中学生跨进大学校门的感受要强烈,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往往是几分兴奋、几分不安,也免不了对小学生活的几分怀念和回想。这时如设计一些诸如《新的起点》、《自我介绍》、《小学生活回忆》等题目,学生自然乐作不疲。到了初二以后,所学科目逐渐增多,可适量设计诸如《我的第一堂______课》(空格处可填写物理、生物等科目)的题目;随着第二课堂的开展,可拟一些如《说说我们的兴趣小组》、读后感之类的题目。到了初三,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朝夕相伴的师友即将分离,小小年纪的初三学生也会躁动起来,心里会有一种莫名的离愁别绪,此时可不失时机地拟一些如《聚也匆匆,散也依依》、《______情深》的文题,学生作文自然不乏真情实感。

二、命题时应尽量做到“简练明确,新颖独特, 表明文旨”,让学生“一见钟情”。 古人论诗,有“隔”(隐晦)与“不隔”(明确)之分,作文命题也如此。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在命题备课上,一定要费点心思,不能有“隔”,学生心里想什么,喜欢什么样的题目,不喜欢什么样的题目,什么样的题目才能触及学生的痛痒处,以及每个老师在命题时对该题目的题意和写法,心里都要有“数”。教师命题在作文教学中不是为了自己写作,而是提供给学生作文,因而题意明确与否,不能只凭自己的主观感觉,要充分考虑客观效果。一个好的题目应该是“简练明确,新颖独特,表明文旨”,让学生一拿到题目就能明白该题概括和揭示了哪方面的社会生活内容,知道“写什么”和该“怎么写”,从而“一见钟情”,产生好的“第一印象”,乐意写下去。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命题,可巧妙合理地运用比喻(如《镜子》、《墙》),双关(如《成才与成柴》),引用(如《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设问(如《幸福在哪里?》),象征(如《飞瀑之下,必有深渊》)等,这样的题目较新颖独特,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同时也简洁、鲜明地揭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若是材料作文,记叙文所选材料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想像空间,说明文所选材料要基本列出说明对象的特征,议论文所选材料要能给学生多方面的启示。如果是一题多体(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材料,上述三个要求都要具备。

三、作文命题应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 树立正确的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重视“学生作文心理需求”不能理解为一味地迎合,学生的生活圈子狭窄,命题应有利于引导他们观察体验生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审美情趣。如深圳交响乐团为深圳中小学生义务举行百场演出,深受广大中小学生欢迎,赢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可据此命出《演出不为稻粮谋》、《我也听懂了交响乐》、《乐声铸就民族魂——听钢琴协奏曲〈黄河〉有感》等题目,让学生在写作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丰富生活,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书城的落成和开业,全国书市在深圳举办,作家明星签名售书,均可命出一系列题目:《逛书城》、《谁说深圳是文化沙漠?》、《我看_______签名售书》,学生拿到这样的题目, 非去“逛”非去“看”不可。《于细微处见______》可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从报刊上选一些感人事例命题,让学生讴歌真、善、美,见贤思齐。亦可择少量负面报道命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并不是处处都阳光普照,也有阴暗面,从而鞭挞假、丑、恶,培养正义感。这样学生就能审题与认识同步,作文与作人并进。

四、作文命题应与社会发展同步,只有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社会生活,作文题目才能常命常新。

;人一生中不可能两次渡过同一条河”,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是作文题目常命常新的源泉。香港回归前夕,文化部、广电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组织的大型演出团沿京九线南下,演出慰问铁路沿线各族人民,最后一站到达深圳,这些都给作文命题带来契机。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看演出实况,要他们看完后从《我看(听)×××演小品(或说相声)》、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写作经历作文 记一次写作经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