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小学作文:替身》
替身
河北省迁安市 迁安市第三实验小学五一班五(一)班 范佳睿 “小勇,快去写作业!”
“小勇,快去练毛笔字!”
“小勇,今天妈又给你买了一套习题试卷,赶快去做!”
唉,老爸老妈又用厌烦的语气催我了。作为一个男孩子,天性就爱玩儿。可是每当看到和我一样大的男孩子在外面开心地玩耍时,爸妈却把我关在屋里,又是写作业又是练毛笔字,写完了还不行,拿出一摞摞试卷恨不得让我一口气吞下去。
这天下午,爸妈上班了。他们嘱咐我说:“把刚买的AB卷认真作好,晚上回来检查!”我含着笔头无精打采地扒在桌子上。 “唉,臭球!”
“快,快把球传给我!”
“好,射门儿!”
窗外传来一阵喝彩叫喊声。这声音好诱人。我身不由己地移到窗边,全神贯注地观看着男孩子们踢球。
“晚上回来检查……晚上回来检查……”
爸妈对我说的话总在耳边绕来绕去。我忙回到椅子上,把笔从嘴里拔出来,埋头写着。写了一会儿,还有大半张卷子。我烦了,把笔重重一扔,大声喊到:“都是你,该死的东西!”我想:如果有一个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男孩来代替我学习,那该多好啊!
于是,学着电视里的样子,双手一挥,冲着窗外叫一声:“替身
来,替身来!”
忽然,一张大画报从窗口轻轻飞进屋。画报上画着一扇蓝色的门。只听“吱呀”一声,门开了,从里面走出个男孩子。天哪!长相居然与我丝毫不差!我问:“你是谁?”他一动不动地说:“你的替身!”我吓了一大跳,既想哭又想笑,结果把表情拧得一团乱。
“你能替我做什么?”那孩子看了我一眼,说:“上学、写作业、挨批评。”
我呼地一声跳起来,乐疯了。那个男孩说:“不过,我有一个条件,做完我的工作,可以和你一样玩耍。”我的头像小鸡吃米一样点着,连连说:“好好,我答应,我答应!”说完,把半张卷子向他面前一推,命令道:“我的替身,快点给我做题!”
“是!”他抓起笔,刷刷地写起来。
“自由喽!”我欢天喜地地叫着,穿上那双旧冰鞋,跑到广场上快乐地溜来溜去,让凉爽的风扑到脸上,心情舒畅极了。
不多一会儿,我发现十字路口站着一个人。那不是我的替身吗?我追上去,只见他抱着一堆美味佳肴在吃。
“你怎么跑出来了,给我回家去!”
“为什么?我的任务完成了,就可以出来!”
我只好看着他那开心的样子,心里又急又恨。
天黑了。我快速脱下冰鞋,拎着它向家跑去。刚一踏门,妈妈就迎上来紧紧抱住我,欣喜地说:“我的好儿子,考卷竟然全做对了。说,想吃什么,妈给你买!”
我说:“看到了吧,这才是我真实的水平!”然后把食品写在了一张纸上。妈妈看了,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现在妈就给你买去!”不一会儿,桌子上就堆满了各种美味。
该睡觉了。我推开房门,轻轻地叫:“替身,替身!”奇怪,屋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不过,那张大画报还在墙角,小门已关上了。
第二天一大早,替身就把我叫了起来。我半醒半睡地趴在桌子上。替身给我扔来个泡泡糖,说:“昨晚你妈买的太少了,没几口就被我吃完。只剩下这块糖,我不喜欢吃。给你吧!”
“什么?”我大喝一声,“啪”地一拍桌子,接着吼道:“你个自私的东西,那是我妈给我买的,你凭什么不经我允许就吃!”
替身不慌不忙地说:“你也不想想,如果我不替你写考卷,你妈会这么大方吗?真是个猪脑袋!”
我一下子愣住了 ,说:“这倒也是,多亏你帮我。可是,多少也应该给我留点吧?”
“没长眼睛!我这不是给你留了吗?”替身把泡泡糖一推。我有气无力地叹道:“唉,算我输了。只好买个面包凑合一顿了。”我转过身去找钱,回头一看,桌上的十元钱早已无影无踪了。那可是妈妈留下的呀!我大惊失色,焦急地说:“钱呢?钱呢?桌上的十元钱呢?”
替身平静地说:“是我把钱拿走的。”我怒不可遏,气得说不出话来。
“你、你、你这个大坏蛋!快说,你拿钱干、干什么去了?”
“嗨,主人,干嘛那么紧张!”替身嚼着泡泡糖,满不在乎地回答:“我拿它买玩具了。”
“好小子!买什么玩具了,统统给我亮出来!”
“主人,就是这个玩具。”替身把一只红得发亮的玩具车摆在地上。我的眼珠子都该瞪出来了。
“什么?有没有搞错呀!这么小的玩具就要十元钱?”
“当然喽,这可是小奔驰牌汽车,原价五十元,都是因为店主与我熟悉才狠狠压下价来呢!”
“五、五、五十!”我吓得结结巴巴地说:“不会是诈骗吧?我看,我还是找找《汽车大全》这本书。”
一走进书房,我就惊呆了!满架书被糟蹋得一团乱,还有一堆散落在地上,就连床底下也能找出几本。更糟糕的是,有几页竟被残忍地撕扯下来,剪成一片片的,布满地面。
“啊,书、书、我的书!”
“怎么样,我的杰作很好吧。这么美丽的景象,就叫天女散花吧!”替身一边“欣赏”一边说。
“什么天女散花,你这个该死的小混蛋,你、你赔我的书,你赔!”我气得浑身发抖。
“我干吗赔呢?”替身一屁股做在老板椅上,悠闲地说:“既然你不允许我出去,我就在家里玩喽!我不是很听话吗!”
“可是你凭什么要毁坏我的书呢?你、你给我滚出去!”我扯开嗓子冲他大喊。替身不知天高地厚,居然说:“你的书我不管!破就破,坏
就坏,反正也是你的。想要我滚出去,门都没有!”
终于,我心中怒火猛烈地燃烧起来,只听“啪”地一声,狠狠扇了他一个嘴巴。替身火了,捂着半边脸从老板椅上跳起来,“你、你居然打我!你、你……”替身“哇”地哭起来。伸手抓起我的语文书大把大把地撕着,边撕边说:“看我怎么收拾你!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我忙扑上去,焦急地说:“好兄弟,快住手,快住手!
等替身平静下来后,我想:这么教训他不是好办法。咦,那张大画报不是他的家吗?哼,你撕我也撕!
于是,我故作亲热地说:“替身兄弟呀,你不是想去户外玩吗?好哇,你去吧!”替身大叫一声:“哈哈,玩去喽!”就往楼下跑去。等他走远后,我一把抓起墙脚那张大画报,撕了个粉碎。
不一会,乌云密布,天降大雨。替身急急忙忙跑了回来。 “主人,你把我的家放哪儿了?”
“我撕掉后仍了。”
“什么,你把我的家撕了?你!”
替身一下子气昏过去。我心中暗暗得意。
一个小时过去了。替身渐渐苏醒过来。我戏弄他说:“好可怜呀!家没了,你住哪儿呢?”替身冷笑一声:“哼哼,你放心,我不会缺吃少穿快滚蛋的。”说完转身没影了。我想:反正时间还早,雨也停了,何不出去玩玩呢?我换上那身最帅的“阿酷猫仔”运动服,冲楼下那群踢球的男孩子喊:“喂,等等我,我也去玩喽……”
夜幕降临,太阳落下地平线。
篇二:《替身》
替身
一生中总会有许许多多的人走入我们的生命。有人说,那些曾经来过后来又消失的人都是天使,教会我们快乐或者更多的道理。或许是吧,那些天使总会让我们觉得幸福就在身边,可是,身边的位置只有那么多,有人要进来,就有人不得不离开。于是那些的人成为生命的回忆,成为了过往的替身,走进下一段的时光流失。或许,有一天我们望着那些曾经熟悉的脸庞,已无法记起他们的名字,但是仍会有幸福留在心间。那种轻轻的幸福,那种微微的感动,那种藏在心里的记忆,划过,溜走,直到有一天新的天使出现。替身,或许谁都不想成为,可是我们一直都是。每一个年龄段的结束,都会有离别,也就意味着有新的朋友走入生命,其实他们就成为了过往的替身,只是在下个时段中他们会是主角,他们会是我们的天使。
替身,或许在下一个时间段中,我成为了。只是希望我能教会你们幸福,带给你快乐。年华是一封无效的信,我们谁都无法逃离,无法闪过,只是希望你在悲伤过后,可以学会笑着面对一切,不会忘了幸福的感觉。我们在年复一年的时光流逝中总会学着长大,或许不在单纯,总会明白幸福 就在身边。
篇三:《作文素材》
耳根的清净 王开岭
这个崇尚肉体的时代,竟从未想过要为耳朵做点什么。所有感官中,它被侮辱与损害的程度最深。 ——题记
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
古人以睡养生,睡之有三:睡目、睡耳、睡心。睡之第一要素,静也。为求静中之颐,那些神仙级的古人还有游觅“安榻”的风尚,即四处借地儿睡,比如深林泉畔、石竹幽窗总之,辜、最脆弱。它门户大开,不上锁、不设防、不拦截、不过滤,不像眼睛嘴巴可随意闭合。它永远露天,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但,耳朵总要反抗点什么。它的反抗即生病:失眠、憔悴、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在我眼里,古诗中最好的句子,所言之物皆为“静”。读它时,你会觉得全世界一片清寂,心境安谧至极,连发丝坠地都听得见。古人真有耳福啊。 耳朵就像个旅馆,熙熙攘攘,谁都可以来住,且是不邀而至、猝不及防的那种。其实,它最想念的房客有两位:一是寂静,一是音乐。
我一直认为,在上苍给人类原配的生存元素和美学资源中,“寂静”,乃最贵重的成分之一。音乐未诞生前,它是耳朵最大的福祉,也是唯一的爱情。 并非无声才叫寂静,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寂静之声,更显清幽,更让人神思旷远。美景除了悦目,必营养耳朵。对人间美好之音,明人陈继儒曾历数:“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花声,皆天地之清籁,诗坛之鼓吹也。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小窗幽记》) 多年后,读“湖上笠翁”李渔的《闲情偶寄》,谈到睡,他说:“睡必先择地,地之善者有二:曰静,曰凉。不静之地,只睡目不睡耳,耳目两岐,岂安身之善策乎?”
在“静”上添更多的附加值。以古天地之清宁,还朝三暮四、环肥燕瘦,真奢糜啊。试看当下星级酒店,哪个在“静”上达标? 今天,吾辈耳朵里住着哪些房客呢?刹车、喇叭、拆迁、施工、装修、铁轨震荡、机翼呼叫、高架桥轰鸣它们有个集体注册名:喧嚣。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躲藏,双手捂耳也没用。
耳朵,从未遭遇这般黑压压、强悍而傲慢的敌人,我们从未以这么恶劣和屈辱的条件要求耳朵服贴。机械统治的年代,它粗大的喉结,只会发出尖利的啸音,像磨砂,像钝器从玻璃上狠狠刮过。
一朋友驾车时,总把“重金属”放到最大量,他并不关注谁在唱,按其说法,这是用一个声音覆盖一群声音,以毒攻毒,以暴治暴。
我们拿什么抵御嘈声的进攻呢?耳塞?地下室?使窗户封得像砖厚?将门缝塞得密不透隙?当然还有,即麻木和迟钝,以此减弱耳朵的受伤,有个词叫“失聪”,就是这状态。偶尔在山里或僻乡留宿,却翻来覆去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腥会滑肠。
感官里,耳朵最被动、最无
抑郁科学家做一研究:观察马路两岸的树,噪音污染越重,树越无精打彩,枝头耷拉,叶子萎靡,俨然一个惊恐的孩子。树是有情绪的,是长耳朵的。 那个下午,耳朵在逃窜,我携它一起私奔,向着遥远的阿尔卑斯。弥漫山林的,无论什么动静,都是“静”。久违的静,亘古的静,伟大的静。我给耳朵美滋滋过了个节,像杨白劳给喜儿买了尺红头绳。
此后,我多了个习惯,每逢机会,便录下大自然的天籁:秋草虫鸣、夏夜蛙唱、南归雁声、风歇雨骤、曙光里的雀欢、树叶行走的沙沙我在储粮,以备饥荒。城里的耳朵,多数时候是饿的。
我对朋友说,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 不是么?论吃喝,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华夏之餮、举世无双。视觉上,美色、服饰、花草、橱窗、广场、霓虹,所有的时尚宣言和环境主张无不在“色相”上下功夫。
口福和眼福俱饱矣,耳福呢? 无一座城市致力于“音容”,无一处居所以“寂静”命名。我们几乎满足了肉体所有部位,惟独冷遇了耳朵。甚至连冷遇都不算,是折磨,是羞辱。 我听不见花开的声音。 我只听见耳朵的惨叫。
《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自序{关于自已的替身的作文}.
1
19世纪的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写道:“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养你可以视地球为家,但须看到它也是老虎狮子和一棵草的家,它不止你一个孩子,而且在它眼里,所有孩子都是平等的,一视同仁。也许它无法阻止性情决定我珍视这样一种渴望,即有意义的成分将居主导,并取得胜利有这么多东西满溢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白昼与黑夜,还有人内心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
两个“最”,说明逻辑的极度矛盾和混乱。但感情上,我们没理由不爱现世、不支持和肯定当代价值,因为我们只有它,我们的摇篮和坟墓、生涯和意义都住在里头——就像蚯蚓淹没在泥土里。我们把一辈子,仅有的一辈子都抵押给它,献身于它了。
俄国乡村诗人叶赛宁自杀后,高尔基哀鸣:他生得太早,或太晚了。我以为,这是句悲伤过度的话。其实,每个人都生逢其时,每个人都结实地拥抱了自己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厌恶与赞美、冷漠与狂热、怀疑与信任、逃避与亲昵中完成了对时代的认领。
更何况,每个人都从周围人堆里找到了恋人、情人、友人,都娶了当代某女为妻,或以幸福名义嫁给了某男,而对方,恰恰是时代的分泌物。
当你说爱一个人的时候,其实说的就是爱这个时代。除了爱,别无选择。连敌视和诅咒,亦属同样感情。
2
许久许久以来,人类的价值观犯了个大错:想当然地以为世界即人间,即人类领地和家园,实则谬矣,人和万物一样,只是地球的匆匆过客,投宿而已。人不是地球业主,只是它的孩子,和草木虫豸细菌一样,受地球抚
你去侵害别的孩子,但会颁布最严厉的惩罚,那就是:当它的孩子越来越少时,人——这个野心勃勃的物种也将面临末日,或精神上孤独而死,或肉体上被烈日席卷、缺氧窒息在自然伦理上,若不能克服“人本位”“人类中心论”,人终将死于自己,死于欲望的腐败。
4
大约10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古典之殇》,主题是:当我们大声朗读古典诗词时,殊不知,那些美丽的乡土和自然风物、那些曾把人类引入美好意境的物境,早已荡然无存;现实空间里,我们找不到古人的精神现场,找不到对应物,连遗址都没有古诗词,成了大自然的悼词和殇碑。
其实,何须祭典古诗,何须凭吊人类童年,连我这代人的儿时记忆也被摧毁了:那些草长莺飞、鱼戏虾翩,那些青山绿水、星河灿烂,那些夏夜流萤、遍地蛙声,还有古老的祠堂、绕村的小河和隆重的民俗皆一夜间蒸发了。从乡村到城市,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每个归来的游子都成了陌生人。而这,远非“发展”“进步”“新貌”“建设”等词所能遮掩得了的。
5
距狄更斯100年后,他的话被一个人所重复——“我们生于一个野蛮、残忍、但同时又极美的世界。判定这世界无意义成分还是有意义成分居多,这由个人
的永恒。我越对自己感到不确信,即越有一种想跟万物亲近的感觉。”(卡尔·荣格) 与狄更斯的政治民生——这一经典社会矛盾相比,作为心理学大师,荣格把现代人更隐深的精神困境和灵魂危机,抖落了出来。对21世纪的我来说,荣格的感受来得更强烈和清晰,更贴近我的日常状态,仿佛每天醒来要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我与自己对话时最重要和频繁的内容。
6
造物主最初颁发给人类的世界——那个“原配的世界”,那个天光明澈、风物灿烂的世界,正渐行渐远。无数草木和生灵消逝了,似乎只剩下我们自己。
大自然身负重伤,古老的秩序和天然逻辑被破坏,乃现代化之最大恶果。它冒犯的不仅是神性,损害的不仅是生态和资源,更有精神美学和心灵家园。物性决定人性,物境塑造心境;物移则心移,物改则心易;人之灵源于山水之灵,人之德师于草木之德。所谓“人心不古”,盖因江山不古、万象不古。
多闻草木少识人
在我眼里,《诗经》乃性灵之书、自然之书、童话之书,更是精神明亮之书。我想,从古到今,即使
只有这么薄薄一册,华夏文化也堪称灿烂。后人若能承先民衣钵、循童年心性,文明又何尝堕落至此?扔掉《诗经》,遗弃它的纯真精神,背叛它的诗意逻辑和生存美学,乃悲剧之始。 《诗经》伟大在哪儿呢?夫子看的透:“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思无邪”,即纯洁、烂漫,即清澈、雅正。作为教书匠,夫子总不忘唠叨,续了串大道理:“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最后,又似乎想起了什么,对小儿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在古代有几个熟人
某日,做了个梦,梦里被问道:“古代你有熟人吗?”我支支吾吾,窘急之下,醒了。
我想自己的人选,可能会落在谢灵运、陶渊明、陆羽、张志和、陆龟蒙、苏东坡、蒲松龄、张岱、李渔、陈继儒,还有薛涛、鱼玄机、卓文君、李清照、柳如是等人身上。缘由并非才华和成就,更非道德名声,而是情趣、心性和活法,正像那一串串别号,“烟波钓夫”“江湖散人”“蝶庵居士”“湖上笠翁”我尤羡那抹人生的江湖感和氤氲感,那缕菊蕊般的疏放、淡定、逍遥,那股稳稳当当的静气、闲气、散气(按《江湖散人传》说法,即“心散、意散、形散、神散”),还有其拥卧的茅舍菜畦、犬吠鸡鸣白居易有首不太出名的诗,《访陈二》,其中两句我尤爱,“出去为朝客,归来是野人此外皆闲事,时时访老陈。”老陈是谁?不知道。但我想,此公一定有意思,未必文墨同道,甚或渔樵野叟,但必是生机勃勃、身藏大趣者,否则老白不会颠颠地往那儿跑。这等朋友,最大魅力即灵魂上有一股酒意,与之相处像蒸桑拿,说不出的舒坦。
我物色以上诸位,很有参考“老陈”的意思。说白点,是想邀其做我的人生邻居,那种鸡犬相闻、蹭酒讨茶的朋友。另外,我还可凑一旁看人家忙正事:张志和怎么泛舟垂钓、与颜真卿咏和《渔歌子》;陆龟蒙怎么扶犁担箕、赤脚在稻田里驱鼠;陶渊明怎么育菊酿酒、补他的破篱笆;李渔怎么鼓捣《芥子园画谱》、在北京胡同里造“半亩园”;张岱怎么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又如何披发山林、梦寻西湖;浣花溪上的大美女,怎么与才子们飞句唱酬,如何发明人称“薛涛笺”的粉色小纸关于几位红颜,我之思慕,大概像金岳霖一生随林徽因搬家,灵魂结邻,身影往来,一间墙正适合。
名隐陈继儒如此描绘自己的神交:“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余无友,则友古之友松竹、友云山者。买舟载书,作无名钓徒。每当草蓑月冷,铁笛风清,觉张志和、陆天随去人未远。”陆天随即陆龟蒙,与作者隔了近800年。
“去人未远”,是啊,念及深邃、思至幽僻,古今即团圆。此乃神交的唯一路径,也是全部
成本。山一程、水一程,再远的路途皆在意念中。
吾虽鲁钝,夜秉《世说新语》《聊斋志异》《夜航船》等书时,亦有如此体会——读至酣处,恍觉白驹过隙、衣袂飘飘,影影幢幢处、柳暗花明间,你不仅得见斯人,斯人亦得见你。一声别来无恙乎,挑帘入座,可对弈纵横、把盏擎歌,可青梅煮酒、红袖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