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如何跟外国人交流 跟外国人交流的软件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如何与外国人交流》

在中国的老外们,大多饱经被问了上千遍、无聊而毫无创意的问题的摧残,这里为苦练英语的“大侠”提供8条小技巧。

几个月前,我在乌鲁木齐坐公共汽车,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年青人坐在我前几排座位上。从我上车开始,他就盯着我,过了一站又一站,他仍盯着我。突然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坐在我旁边,用急速的英语,自顾自地开始了让我极其不愉快的交谈。

“你有妻子了吗?”

“你多大年纪了?”

“你曾离开过乌鲁木齐很长时间吧?”

“你住那边的老楼,是吗?”

让我感到尴尬的不是因为处于这样一种谈话氛围中,也不是因他盯着我看了很久,并坐得离我这么近,更不是他问了我很多西方人从来不会问的问题。真正使我感到尴尬的是他对我的行踪很熟悉。很明显他一直在观察我,并至少有一年,这有点让人毛骨悚然。

我很高兴,中国人正努力与我这样的外国人进行接触交流。虽然我在公共汽车上遇到的只是一个极端事件,但我发现,外国人与本地人的最初交谈经常都会归于平谈。

我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是缺乏英语能力,而主要是文化差异。知道说什么和知道在合适地点与时间说很重要。有一些特定短语及话题会提高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正面回应的积极性。我这里想提供有助于与外国人成功交流的8条小技巧。前一半适合任何人与外国人不期而遇的情况,后四条尤其适合中国大学里学习英语的学生。

交流中能让西方人感到轻松自在的通用原则如下:

避免问一些特定的问题

有些问题对中国人来说,第一次见面时问是礼貌,但是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却感到不自在,在他们看来这些问题比较特别,甚至觉得有点粗鲁无礼。例如:

你多大了?

你一个月挣多少钱?

你结婚了吗?为什么不结呢?

这些问题在国外是不直接提出来的。事实上,对于前两个问题,在西方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朋友之间也不一定知道确切答案。至于有关婚姻的问题有可能会比较快地提出来,但最

好还是等对方自己主动说,而不是直截了当地询问。

虽然在西方社会问类似问题是不礼貌的,但不用过分担心:绝大多数在中国的西方人,都知道这是文化差异,中国朋友这样问并不是要冒犯你,会一笑了之。不过,若我们选择其它话题,可能会使谈话更容易进行下去。

不要给对方肤浅的赞扬

这个习惯再次体现出了文化差异,你认为礼貌的事情,并不是世界上每一个地方都这么认同。当我第一次与中国朋友用中文交谈时,我经常听到中国朋友说“你真聪明”,“你中文说得真好”。我知道那是出于礼貌的恭维,是向在中国的外国人说的鼓励话。

然而,在西方除了给自己小孩这样的鼓励外,初次见面一般不会直率地、迅速地说出这些恭维话。当类似恭维的话,你每次遇到一个新朋友都听到,而你又知道自己中文能力一点都不好,就完全感觉到这是虚假赞扬了。有时甚至我一句中文还没有说,对方也会说出“你中文真好”。

赞扬别人是件好事,不过要出于真心,如果某件事真的让你印象深刻,你可以赞扬。

作更深入的交谈

在中国我喜欢坐火车旅行。之所以选择火车而不是飞机的主要原因是坐火车可以获得时间更长,范围更广的交谈机会。我对火车有非常好的印象:人们共享食物、相互交谈、互相认识成为朋友。

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有一定深度的谈话。当然两人一开始可能是围绕没有明显个人感情色彩的话题交谈,不过这些话题可以在找到双方共同兴趣点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信息共享的方式提出来。我与在世界各地人们的交谈中,发现人们往往并不是真的在提问,而是自己在做推测。

我给你一个建议,当与来中国旅游的西方人交谈时,不要事先设定问题答案,而应该多一些开放性问题。例如,对方提到他们刚去了新疆,不要问“你去了天池吗?”而是问“你们在新疆去了哪些地方?”不要问“你喜欢中国吗?”可以试着问“到了中国这么多地方,有什么样的感觉?”“对中国哪个地方感觉最好?”“在旅途中遇到什么困难?”等等。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像审问一样提问题。不管选择什么话题,记住交谈要双方有来有往,有相互交流,你从外国人那里获得新信息,同时也要与对方分享自己及所生活地方的信息。

更好地把握交谈的语境和时机

在某些情形下可能更适合与外国人开始交谈。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很有礼貌也很懂得尊重人。但是我也曾看到有一些人一看到外国人或者是说英语的人就会跑上去打断别人,强行与人交谈。

如果你看到一个外国人在城市里迷了路,可能正在兜圈子,或者不时地看地图,那是一个与他交流的好机会。他会非常感激你,不仅仅是你会说几句英文,更重要的是你及时给他提供了帮助。

如果在汽车上或火车上,有个外国人盯着窗户外面,无聊地打发时间,这也绝对是交谈的好机会。

但若对方很明显正在处理事情,就请不要打扰对方了。这个建议可能对许多人来说感到奇怪,因为这是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不过我的确时常遇到不受欢迎的打扰。有许多次我正忙于其它事的时候,被直接走过来的陌生人打断,并仅仅是为了说几句英文而已。

下面的建议是给中国学英语的大学生朋友,他们倾向于多交外国朋友。

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大学里学习的我处于一个与众不同的位置,与一个像我一样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谈在大学里是很难得的。作为一个外国人,很自然有学生走过来跟你交谈,或练习一下课上学到的单词,或者是寻求友谊。许多次,学生好像期待的不仅是一次偶遇。很多人第一次遇到我,就向我要电话号码,好像从我们交谈的第一分钟起就成了朋友。

由于我自己也正在学习普通话和维吾尔语,因此我当然能理解交流的重要性。下面我给出的是在大学校园里第一次与外国人交谈时的技巧:

不要太急于表达过多的内容

有许多次,我遇到的人都很想展示他们对于西方文化的熟悉。特别是大学生,他们会立即把国外运动队、电视剧、流行音乐或者是超级模特带到谈话中来。通常这样的确是使谈话继续下去的一个好方法,能在谈话的两个人间建立共同点。

但许多中国朋友忽略了在中国所见到的西方流行文化只是他国流行文化的一小部分,有时这些话题反而会加大距离:

现在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对NBA很熟悉。然而,那并不意味着每个美国人都对篮球有很深的兴趣,或知道所有NBA名星(明星)。

最近几年有一些英文歌,我在中国的每个地方都能听到,如“Casablanca”,“Big, Big Girl”等。但这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都挺陌生的,我回国后就从来没听到过。

我发现与我交往最好的人是那些本色的人,他们并没有一见面就立即表现出要到国外大学留学的渴望和对国外流行文化的熟悉,也没有把对方标记为“西方人”,而只是作为一个朋友,就像和本地人交谈一样。

不要太期望寻求持续的联系

我遇到的学生几乎没有人会把第一次谈话作为最后一次谈话。很显然,他们与我交谈的原始目的就是要练习英语。如果这作为一种交换条件我是不会感到受扰的,例如“如果你教我英语的话,我就教你维吾尔语”。但是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多的人把交往看成了单向的事情,“把你的电话号码给我,你可以教我英语!”没有任何互换条件。

我真的不愿拒绝别人。不过,作为在中国已经生活了好几年的外国人,我已有了自己的生活圈,有时会感到我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在中国认识的所有朋友进行交往。

不要过分苛求

如果你所求不多,你我之间可能会更有机会在将来一起聊聊天。如果刚刚认识的朋友不立即向我要电话号码,我的感觉也会好些。

如果我们曾在某个非正式场合聊过,而你希望继续保持联系,很欢迎你告诉我你自己的电话号码。不过,如果我没有给你电话号码,并且当你给我电话号码时我也没有主动告诉你,请不要再询问了。

被要电话号码是外国人经常会遇到的情形。刚刚认识的人要你的电话号码,意味着如果你给他电话号码,只有一面之交的人会打电话来寻求你的帮助或者是消耗你的时间。这并不是说某人值不值得交朋友,而经常是没有时间。遇到这样的情形,直接说“不”有点拉不下面子,但是如果经常接到你没时间应付的电话却会更尴尬。{如何跟外国人交流}.

我觉得对这种情形处理得最好的是一位女子,有一天晚上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饭馆吃饭。她走过来,说道“打扰一下,我已经把名字和电话号码写在这张纸上了。我在旅行社工作,如果你们想在城里转转的话,可以打我的电话。”然后,她转身离开了。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没有任何要求,也没有任何让我感到有压力的期望。说实话,我从未给她打电话,但是却一直保留着她的联系方式。

不要固执

如果外国人对你的提议没有表现出兴趣,就不要固执地坚持你的提议。

我想强调的是许多阻碍与外国人进行成功交流的行为是以表示友好或者是表示感兴趣的形式出现的。

我想了一句开场白,可以在几乎任何情形下使用:“Hi, would you mind if I talked with you for a while?”(你好,你介意我和你交谈一会儿吗?)这句开场白很短,有礼貌,并且会使绝大多数的西方人感到轻松自然,不会让他们有被“逼到绝路”的感觉。除非确实有紧要的事情要做,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回答说“好的”。

最后,衷心希望大家无论什么时候在你的国家遇到外国人时,都能创造一个成功的交流。

【END】

篇二:《出国在外,教你如何与老外有效交流》

出国在外,教你如何与老外有效交流

北美学习、生活的几年,既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因中西方文化冲突,长了不少经验。现在贡献出来,与国内的朋友们分享。希望各位今后在和外国人(英语是母语)交往中更富有成效;也使那些为学好英语而苦恼的朋友少走一些弯路,更快、更好地学好、用好英语。

中国人在学习英语上花的时间最长,效果也最差。这和学习和应用英语方面存在重大误区有关,一是长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很多人认为学英语是为了考试,其英语实际水平可想而知;二是误认为英语不过是由“发音、语法、句子和词汇”组成的。认为只要学习“发音、语法、句子和词汇”就能学好英语。事实上,如果以达到有效交流为目的,比英语的发音、语法、句子最重要的部分,但被国内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忽略的是:表达语言所应用的、符合英语文化和习俗的正确方式、方法和内容。

首先,让我们一同探讨学英语的目的问题。学习英语的目的多种多样,但学口语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能与Native English speakers进行“有效的交流”,即工作中能与Native speakers 建立、保持和发展良好的工作关系;或生活中结交几个native speaker 的朋友,能够彼此交流感情、相互鼓励和帮助。而不是为了和同胞交流,也不是为了能和“老外”说上几句诸如:How are you? I amfine,thanks. My English is poor. Bye-bye. 等幼儿园英语而转身离去,搞的“老外”一头露水,找不着北。(国内很多学英语的朋友,就好像一

个苦苦练了

10年武功的大侠,“十年磨一剑,双刃未曾试”,终于有一天有机会面对敌人时,唯一想到的招式就是:逃命!)更不是为了“为了说英语”而浪费时间的、没话找话的和老外闲聊—分手几分钟后,别人就再也不想和你交往、也根本记不住你是何方神圣了。

在中国,可怜的老外们,大多饱经那些被问了上千遍雷同的、无聊的、毫无创意的、有时Chinglish 式的问题的摧残和蹂躏,比如,Are you an American? Do you like China? 之类的。我发现,有的人竟洋洋得意地说:我英语口语就很好啊,好到能和老外聊几句天儿。Come on! Give me a break!

英语学到这程度,那由中国式的、复杂的句子结构、严谨的语法和庞大的词汇构成的英语能力,只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因为那不叫“交流”,也根本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学习英语口语。

我在去美国留学前,自认为英文水平还可以:毕竟学了那么多年,自己也下了许多功夫,且上了不少培训班—从普通的到最高档次的,里里外外花费了上万元。应付各种考试包括留学考试,也算是一路过关斩将。但是,到了美国后,刻骨铭心地学到了一个词“Chinglish”—中国式的英语”:用英语和自己同胞交流时还可以应付,但是和"英语是母语"的同学、教授和其他人士进行交流时,一涉及到实质问题,双方谁也听不懂谁!至少有半年的时间痛苦异常!霎时间自己失去了交流的能力,多年建立起来的信心和信念,像是一下要被摧毁了。

他们What’s up?What’s new?的说法到能应付,谈谈天气什么的也没问题。但是,就是觉得很难和他们去沟通,哪怕只是认认真真地谈谈。在国内,我很容易和大多数人成为朋友,自己也一直引以自豪,因为你诚心地对待别人,别人通常也已会真心的待你,否则你下次对他“敬而远之”就是了。可在美国开始的时候,怎么就那么费劲?!诚心不起作用了?

是自己的语音、语调问题吗?不是!如果你有机会领教一下印度人的英语,你或许还会为中国人的发音多少感到自豪呢。我有个印度同学叫Adi,直到毕业我才听懂他大部分话的意思!但是,印度人“可怕的”发音,丝毫不影响他们和美国人流利、有效的交流!

是语法和句子的原因吗?也不是!我有幸在美国的大学里,结识了一位来自中国的、才华横溢的美国籍教授,年近40岁时因为杰出的数学才能,移民到了的美国。发音就别提了,他讲英文时,你还能轻而易举地挑出很多语法和句子错误,但这丝毫也没阻碍他在美国生活近二十年,用英语给美国人上数学和工商管理课,并且取得成功。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国外生活几年以后,我才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如果以达到“有效交流”为目的,英语的发音、语法、句子绝对没有国内的各种人士强调的那么重要,而被国内学英语的人士忽略的、也恰恰是最重要的部分是:表达语言所应用的、符合英语文化和习俗的正确方式、方法和内容。

语言是其文化和习俗的载体、沉淀,虽然人类的各种文化多少有相通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是其特殊的一面。而西方文化有着与中华文化截然相反的一面。例如,她崇尚“积极进取”positive or ambition的态度,和中国人“谦虚、艺术”的处事、说话原则,经常发生“冲突”,构成对有效交流的妨碍。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冲突、差异”。

因此,那种用本国文化和习俗去套用英文的学习方法和应用方法,加之学了太多得“没用的、很多讲母语的人都不曾用的甚至、不曾听说过的词,和过时的词句,听不懂真正的英语和不能和“英语为母语的人士”交流就毫不奇怪了!

其实,所有学习英语的策略和技巧大致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需要你自己安下心来,花费时间去反复记忆 —记忆那些自己和别人总结、归纳的知识。这部分工作,没有人能替代你,无论是怎样的天才!(因为吃鱼有利于智力和记忆力,有人求教马克×吐温,问吃多少管用。马克×吐温答道:看来您至少要吃两头鲸鱼!)但是,如果只是埋头苦学,就能学好英语的话,那中国人的英语水平,理论上应当是顶尖的了,事实却正好相反。(在国外学习,深深感到:大概是因为长期训练的结果,记忆和背诵能力,尤其是记忆、背诵那些不理解的东西,是咱们中国人的强项;但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总体来讲是我们的弱项)

因此,另一类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有效的运用英语以达到交流目的”的经验和技巧。中国人勇于理论而逊于实践(为读书而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尊”)。因为应用技巧很强,这部分技能被国内学英语的人士长期忽略。或是因为接触Native speakers有限,难以得到“真经”,或是因为学英语追求“高、大、全式”英语的嗜好和国人好面子的心理,使大多数人乐于采用传统的、也是最安全的的学习方法:对句子、语法和词汇的执著偏爱,甚于使用英语和Native speakers交流。其实,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除非你以此作为职业,否则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用处,如果它不能为“交流目的”而服务的话。

读书和自学对提高英语有帮助。但书的缺点,和自学一样,没有反馈,没有双向的交流。理论上知道的事,实际做起来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语言,遵循“用进废退”的原理。掌握这部分的最有效方法是:创造条件和机会,同英语为母语或在国外生活过的人学习和交流。Practice, practice and practice!

研究表明,人在交谈时,80%的信息来自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语音(intonation)和语调(tone)。此外,对交流有效性的影响,还包括双方交流的意向、谈话的内容、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有效运用等诸多因素,而绝不仅仅是句子、语法和词汇。

篇三:《展会上如何跟老外交流》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如何跟外国人交流 跟外国人交流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