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寻找支点作文 灵魂的支点作文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作文:以“支点”为话题》

作文:以“支点”为话题

作文题目是一个名词。名词,往往含有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如果以名词为话题写作,多写其比喻义,写本义的少,因此,本义的范围狭窄,没有相当广博的课外知识是很难展开,把它写好的。一般来说,本义为实,比喻义为虚;本义为具体、有形之物,比喻义为抽象、无形之物。比喻义虽然抽象、无形,但它易为作者通过文学手段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可感,便于打开思维,拓宽写作思路。

写这种作文题,首先必须准确理解它的本义和比喻义。其次,要根据自己对话题的理解和对材料的掌握情况选择写本义还是比喻义(当然,一般是写比喻义了)。“支点”,顾名思义,即支撑的一个点,本义是指杠杆发生作用时起支撑作用、固定不动的一点,比喻义是指对事物的发展起支撑或关键作用的东西,主要是指无形的、非物质的思想、精神、理性、信念、勇气、感情(亲情、友情、爱情)、道德,当然,也可以是具体可感的人,如父亲、母亲、老师、恋人等,所有这些,都应该是对我们或某一个人起到很大的正面影响的、支撑着他朝着积极、健康地向上、向前生活、工作、学习、进取的因素。

第三,在写作中必须体现出该名词的特点。“支点”,它最起码应该含有虽然小(只是一个“点”)却作用大(支撑事物)和固定不变这两个特点,尤其是第一个特点,是必不可少的。表述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支点”的支撑作用这个特点,要说明白什么是支点,为什么说它是“支点”。

第四,写任何作文,都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去构思。本次话题作文,就可以从“我(他、她)的支点是什么”、“A的支点是,B的支点是,C的支点是,D的支点是”“我(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支点”“我(我们)为什么要以这作为支点(为什么它是我们的支点)”。

第五,写任何话题作文,都可以采取把话题中的词语组合成一个短语或句子的形式(我们称之为“组词造句法”)来拟题目、定主题。比如“生命的支点”,“精神支点”;“找一个支点”“爱——生命的支点”等等

范文

1. 生命的支点

生命的支点其实就是情感的“磁场”,是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凝成的“能量库”,它能在人生的苦涩处,给人信心,给人力量,给人果敢,给人希望,让因种种原因跌入低谷的生命,一步步振作起来,坚挺起来。

新情是生命的支点。

友情是生命的支点。

爱情是生命的支点。

生命虽然坚强,但有时也未免脆弱。坚强时不需要别人的启迪和教诲,但脆弱时,就离不开别人的开导和点化了,这开导或点化就是生命的支点,这支点需要每个人善待,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为别人提供支点,只有这样,每个人的情感世界里才时时吟唱着亲情、友情、恋情、爱情的音乐,才使生命的旅程增加无边的诗意和美丽。

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

生命,一次人性的洗礼,一场激烈的战斗。我们是英勇的战士,在战场上,我们不懈奋斗,我们永不放弃,我们保持着了乐观的心态,自信的笑容。我们用信念诠释: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

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顽强就是朝着理想不懈的奋斗。

如果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外交的壮游,玄奘西游是宗教的壮游,那么徐霞客经16个省,游遍大半个中国就无疑是一次地理的壮游,一次打开古老地理学大门的壮举。徐霞客徒步跋涉,几乎没有骑马乘船,路途之遥远比起徐霞客的理想却不过咫尺;他徒手登上雁荡山,结冰的黄山,手抓荆棘下武夷,这一路摸爬滚打,受过的伤痛,遇到的艰险丝毫阻挡不到徐霞客前进的步伐。这位全世界对石灰岩地形作科学考察的第一人,这位享誉世界的“游圣”,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探索地理奥妙,让百姓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不再是井底之蛙。为了这个理想,他不懈奋斗,让生命因为顽强的拼搏而弥足珍贵。

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顽强就是永不放弃,是永不低头。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却也是一位“迷惘中的顽强者”。他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那位高大的老人形象,实际上是他自己的毅力与决心。老人已经连续87天没有钓到一条鱼,甚至一只虾,这对于一个捕鱼者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海明威赋予老人顽强的意志,永不放弃的信念,于是,最终老人战胜了绝望,成为一个精神上不可战胜的硬汉子!海明威宣扬着“硬汉子”精神,告诉我们,只要永不放弃,“太阳照样升起”。

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顽强更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沙漠中只要有一片绿洲,骆驼便能歇脚。”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不得全,月不得圆;人生就是残缺的维纳斯;世上没有绝对的完美,我们必须靠双手去创造相对的完美。所以,我们应用乐观的心态来对待挫折,与其因忧伤而忧伤,不如用快乐驱赶忧伤。

要相信,我们是顽强的战士。那么,让我们披上顽强的铠甲,奔赴沙场。

勇者无惧!

2.找好一个支点

似乎自从阿基米德说过一句“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之后,很多人就喜欢说,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如何如何。从而引发了对“支点”的思考。其实,生活中没有“假如”,我们不能靠想着别人给我们支点以成就我们的事业,而是要主动去寻找支点。

那么,我们要飞越浩瀚的人生之旅该如何选择支点呢?

首先,我们要选对支点,倘若选错支点,不仅不能助你一臂之力,反而还会增加你的阻力,甚至贻误你的一生。在这方面,春秋末越国的两位著名大夫范蠡和文种给我们上了一课。

范蠡选择“树枝”,以“道”为其支点,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时势必有盛衰,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方能取胜。他随勾践质吴三年,含垢忍辱,卑辞厚赂,终于使勾践化险为夷,平安返越。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兴越灭吴,完成勾践称霸大业。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经商治产,成为商贾巨人陶朱公。

文种虽同为越著名大夫,却缺乏慧眼,选错了支点。在勾践入质吴国时,他焦思竭力守越,“外守疆土之界,内修耕战之备,无遗荒土,百姓亲附”。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曾致书劝其应识“高鸟散,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之大势,早日离越。可惜文种却不以为然,他以为越王还是昔日的越王,自以为忠心耿耿,问心无愧。没想君王变脸那么快,终遭赐死。可惜啊!文种衔着“树枝”就不该再衔“果实”了。

其次,我们要明确,支点的选择与我们自身的实际能力很有关系。你想想,如果你也选择树枝,可你无法在树枝上睡觉,那还不掉海里淹死?如果站立在树枝上又没能力捕捉到鱼,那岂不是仍旧饿死?

杨修是一个聪明绝顶、极有才华的人,可他却跨越不了浩瀚的人生之旅,这是为何?他太喜欢揣度曹操的心思,太喜欢卖弄小聪明,太没有自知之明,终究招来曹操的忌恨,惹来杀身之祸。仔细分析,杨修属于没有分析清楚形势,自视太高,既不知人,又不知己。他衔的根本不能算是“树枝”,充其量是一片树叶,一放下就被水冲走,而无法立足的树叶。所以他难免一死。

最后,我们还要知道,支点的选择还要与时俱进。

我们就以大家所熟知的东坡居士为例。苏轼也是一个才华横溢之人,几经宦海沉浮,在黄州担任团练副使的时候,就带领全家种地,自号东坡,写下著名的《赤壁赋》,在宋哲宗时,因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而再度自求外调,回到杭州当太守。苏轼的这个太守当得很好,自己也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苏轼既看清了自我,又认清了形势,给后世留下一个豪放可爱的形象。

我们要到达成功的彼岸,找好一个支点比什么都重要。请睁开你的慧眼,认真寻找!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随着日本经济逐渐萧条,许多日本企业的白领人士因无法挽救公司的业绩,精神上不堪重负,最终自杀。为什么?为什么他们置大好前程于不顾,以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其实,这就是因为他们未找到自己心灵的支点。

心灵的支点是一片绿洲,一片希望。理想与现实并不总是相符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努力,去进取,使之达到平衡。纵观历史,鲁迅先生在改革前程渺茫之时依旧呐喊“我以我血荐轩辕”。在他眼里,火光就在前头。革命英雄在革命危亡时依旧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他看来,平衡的支点就是他的理想。爱国诗人屈原在亡国之时依旧慨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他看来,希望在于苦苦探索。而当年“东向扫六国,挥剑抉浮云”的秦始皇却因心灵的骄奢淫逸,专横跋扈,最终“楚人一炬,可怜焦士”!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的支点,我也是如此。如果说高中生活是绚丽多彩的,那么高三的生活就好比是一片蓝天,蓝得不带一丝云彩,而我则是翱翔于蓝天的小鸟,忙碌而又充实。在那些奋斗的岁月里,充斥着失败与成功,激荡着自卑与自信,但我始终掌着船舵,控制着前行的方向,努力使自己不偏离前进的轨道,寻找着自己的支点。

篇二:《找到人生的支点作文》

人们都说小孩子的心灵是最纯真的,简单中透着对未知世界的无尽追求。不错,回首那童言无忌的年代,我似乎听到了一个个充满童稚的声音在嚷着:长大后我要当科学家,作家,音乐家,画家。

可现在的我面对着人生的一个个选择却感到彷徨,迷惑,无措,渐渐发现原来理想是需要支点的,否则再美好的理想也将成为幻想。

人人都神往于幸福。幸福是人生的目标和归宿。而走向这目标、这归宿,则需要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支点是落脚点也是起跑线,正犹如高楼大厦不能矗立在虚空中,海市蜃楼的显现也需要有大海和沙漠一样。

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四野静悄悄的,没有行人,偶尔能听到几声狗叫。在这北京郊外的孙河,一个胖胖的男孩儿”。正用一架自制的小型折射望远镜,观测着天空的月亮和星星。

{寻找支点作文}.

他,就是在1991年8月全国和北京市青少年摄影大赛中获一等奖的田磊。才17岁的田磊,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命运似乎太钟情于他了。然而,你知道吗,他所取得的成绩完全是靠与命运抗争得来的,完全是自学的结果。田磊4岁半时,命运就第一次向他亮出了黄牌。他患了肾病综合症,每天都要靠激素维持代谢平衡,最多时一天要吃12片药。药物作用使他胖得变了模样。上初一时,命运又一次向他挑战。由于病情加重,他住在医院里的时间越来越多了,为此只好休学。他也曾烦恼、苦闷过。夜深人静,他望着窗外的星星、月亮,用心和它们交谈。他想:我不能认输,不能就此倒下去,我应该像月亮和星星那样,也要发出自己的光亮。

他决定自学,他相信一定能够成功。如今17岁的田磊,看起来已经相当成熟了。当有人问他为什么找这份苦受时,他说:“苦中求乐呗,不付出辛苦,就难以体会其中的乐趣。再说,如果天冷刮风就不想出去了,就算不上真正的天文爱好者。”

是自学,给了田磊重新生活的信心,使他战胜了疾病的折磨,战胜了命运。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上,难免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但是通过自学,或许你会重新找到人生的支点,重新踏上启程的跑道。

曾有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其实总在不知疲倦的搜索着世界,从一个支点到另一个支点,如果连续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个支点,她就会因紧张而失明。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为何能有如此气魄,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有一个可供支撑的支点。

人生也需要一个支点,一个能给你智慧,勇气,方向,力量的支点,让我们找寻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支点,或许你会发现离你的理想不再遥远。

篇三:《寻找作文教学的理想支点》

寻找作文教学的理想支点

作者:董新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12期

高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少”“慢”“差”“费”的尴尬境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阿基米德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要改变当下高中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也应该寻找属于它的理想支点。

(一)体验、感受,引入源头活水

宋代理学家朱熹移_见书有感》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并且带着情感去写。就应当引导他们去体验、感受,为写作引人源头活水,因为生活永远是写作的丰富源泉。

①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如游校园赏春光、沙滩放风筝、山顶观日落等,可按五人一组展开。活动归来之际及时整理思想,填好观赏、体验记载卡,并推选代表予以交流。

②设计、组织班级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关代沟、责任的辩论赛,为汶川大地震献爱心的捐助等等,让学生人人参与,展开互动,通过活动提高其组织、联络、写作、演说、评价等综合素质,同时培植他们人文精神的种子,让他们的心灵开出真善美的花朵。这些班级活动无疑“厚积”了学生的材料仓库。

⑧本着“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原则,适时地、有计划地组织文学欣赏及艺术创造活动,也很有必要。如高一上学期结合新诗教学,可组织开展“读诗·诵诗”的兴趣活动:高二上学期结合古典诗词教学,可引导开展“赏诗·评诗·写诗”的美育活动;高二下学期结合戏剧文学的教学,组织学生成立戏剧兴趣小组,进行课本剧的编演:为配合散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教师可挑选一组美文,组织学生完成由“配乐朗诵”到“美文评赏”的实践创造,让他们主动接受文学的熏陶,大大增添其文学索养。语文教师自身要有热情、有激情地去引领,去示范,才能培育出一朵朵绚丽的文学、艺术之花。

④根据校情、班情,为学生设计、提供假日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也势在必行。如城区学生可参观走访社区、安居小区,畅游水上公同等,触摸城市生活的脉搏;乡村学生可以通过耳濡目染,真切地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清新气息,从家乡的饮水改造、电网改造、通信建没以及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捕捉党和政府的惠民之光:也可以前往父母打工的公司、工地,去近距离地体验父母劳作的艰辛,了解他们作为一个“城市边缘人”的种种疾苦,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寻找支点作文}.

(二)打通读写。强化文体训练

{寻找支点作文}.

打通读写,要充分利用教科书。

1 从细微处入手,剖析一点,练写一点,获益一点。比如我们完成了郁达夫《故都的秋》三、四段的品读教学,就可运用作者“借助五官感受写秋景,让大自然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的技巧,练习写“校园春色”“故乡冬景”之类的短文。又比如在教学史铁生《我与地坛》写母子亲情这一章节后,可引导学生总结出史铁生“借助细节描写,运用朴实语言,浓化母子深情”的表达技巧,再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完成表达亲情、友情以及师生情的小练笔。有了课文“例子”的“读”,再“点击”生活用心地“写”,这种立竿见影、吹糠见米的“实弹演练”,能说没有体现“打通读写”的思想?

2 从大处着眼,通过课文“例子”的“读”,帮助学生整合课本资源,总结“写”的要领,了悟打通读写的真谛。不妨以《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教学为例。这篇节选小说借林黛玉的眼睛洞窥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体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们能够在细“读”中挖掘以下“写”的资源:①本文人物出场的艺术妙笔——既有“三春”的“形出”,又有王熙凤的“声出”,更有混世魔王贾宝玉的“神出”,而人物出场与人物的性格特征息息相关,体现出曹雪芹的匠心。②作家写人, “言为心声”——王熙风、贾母、贾宝玉等人对林黛玉的情感态度,很大程度上都借助了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诚如高尔基所说的“由说话看出人来”。③映衬妙用,虚实相生——写王熙风、贾宝玉的衣饰,是为了映衬其人;点示潜台人物——贾政与贾赦,是为了映衬出场人物,是难得的“闲笔”;写宝玉上场之前,王夫人的一番描述,是以虚衬实,为了凸显宝玉不拘小节、冥顽叛逆的形象。另外还有词语的锤炼、动作神态的点染等等。这些“读”出来的课本资源,对学生“写”活笔下的人物是不无裨益的。

3 站在提高学生文体训练能力的制高点上,“打通读写”意味着必须遵循有序、规范的原则,切忌盲目、随意。

语文教科书的分工基本明确:高一着重培养记叙能力,高二着重培养议论能力,高三进行综合表达、定向写作。为改变作文教学随意、无序的状况,我们应建立针对非毕业学段作文训练的简明学案。 如:记叙文训练简案 第一板块感知表达 ①写一个表现自然美的片断(借助五官感受)

②写一个反映行为美的片断(运用动作神态描写)

③写一个感悟生活的片断(记叙为主,议论为辅)

④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断(写景为主,抒情为辅)

⑤写一个虚实结合的片断(实写铺垫,虚写升华) 第二板块 记叙事件 ①写出事件的情趣(侧面烘染,细节刻画,运用俚语、流行语) ②写出事件的独特(抑扬结合,运用欧·亨利式结尾)

③写出事件的波澜(设悬念,埋伏笔,对比,运用误会)

篇四:《作文:以“支点”为话题》

作文:以“支点”为话题

作文题目是一个名词。名词,往往含有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如果以名词为话题写作,多写其比喻义,写本义的少,因此,本义的范围狭窄,没有相当广博的课外知识是很难展开,把它写好的。一般来说,本义为实,比喻义为虚;本义为具体、有形之物,比喻义为抽象、无形之物。比喻义虽然抽象、无形,但它易为作者通过文学手段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可感,便于打开思维,拓宽写作思路。

写这种作文题,首先必须准确理解它的本义和比喻义。其次,要根据自己对话题的理解和对材料的掌握情况选择写本义还是比喻义(当然,一般是写比喻义了)。“支点”,顾名思义,即支撑的一个点,本义是指杠杆发生作用时起支撑作用、固定不动的一点,比喻义是指对事物的发展起支撑或关键作用的东西,主要是指无形的、非物质的思想、精神、理性、信念、勇气、感情(亲情、友情、爱情)、道德,当然,也可以是具体可感的人,如父亲、母亲、老师、恋人等,所有这些,都应该是对我们或某一个人起到很大的正面影响的、支撑着他朝着积极、健康地向上、向前生活、工作、学习、进取的因素。

第三,在写作中必须体现出该名词的特点。“支点”,它最起码应该含有虽然小(只是一个“点”)却作用大(支撑事物)和固定不变这两个特点,尤其是第一个特点,是必不可少的。表述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支点”的支撑作用这个特点,要说明白什么是支点,为什么说它是“支点”。

第四,写任何作文,都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去构思。本次话题作文,就可以从“我(他、她)的支点是什么”、“A的支点是,B的支点是,C的支点是,D的支点是”“我(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支点”“我(我们)为什么要以这作为支点(为什么它是我们的支点)”。

第五,写任何话题作文,都可以采取把话题中的词语组合成一个短语或句子的形式(我们称之为“组词造句法”)来拟题目、定主题。比如“生命的支点”,“精神支点”;“找一个支点”“爱——生命的支点”等等

范文

1. 生命的支点

生命的支点其实就是情感的“磁场”,是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凝成的“能量库”,它能在人生的苦涩处,给人信心,给人力量,给人果敢,给人希望,让因种种原因跌入低谷的生命,一步步振作起来,坚挺起来。

新情是生命的支点。

友情是生命的支点。

爱情是生命的支点。

生命虽然坚强,但有时也未免脆弱。坚强时不需要别人的启迪和教诲,但脆弱时,就离不开别人的开导和点化了,这开导或点化就是生命的支点,这支点需要每个人善待,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为别人提供支点,只有这样,每个人的情感世界里才时时吟唱着亲情、友情、恋情、爱情的音乐,才使生命的旅程增加无边的诗意和美丽。

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寻找支点作文}.

生命,一次人性的洗礼,一场激烈的战斗。我们是英勇的战士,在战场上,我们不懈奋斗,我们永不放弃,我们保持着了乐观的心态,自信的笑容。我们用信念诠释: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

生命的支点在于顽强,顽强就是朝着理想不懈的奋斗。

如果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外交的壮游,玄奘西游是宗教的壮游,那么徐霞客经16个省,游遍大半个中国就无疑是一次地理的壮游,一次打开古老地理学大门的壮举。徐霞客徒步跋涉,几乎没有骑马乘船,路途之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寻找支点作文 灵魂的支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