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我的写作经历 谈谈我的写作经历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我的写作经历》

我的写作经历 小时候最先开始写的作文应该是看图说话,或许是想象力不够,记得那时绞尽脑汁都编不出几句话。之后,慢慢地写起了记叙文,那样的平淡,总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毕竟不是每天的生活都会充满乐趣,生活也一如它的平淡无奇。为了解决这样的情况,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到书店买了几本作文书。 从此,我不怕写作文了,因为我有作文书。我背下了好词好句,研究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进行仿写。我还对写作文做了小结:开头要能吸引读者;结尾或点明中心,或引人思索;主要内容中应用上修辞手法,使句子生动形象,还要用上成语之类的好词;中心思想必须表达爱国爱家乡,弘扬真善美,要有真情实感。当然,总是仿写也不会进步,还得创新,有自己的特色。

好作文离不开好字,这也是我写作经历中的一个感悟。念初中那时,有一次期中考,30分的作文我考了27分,心里有几分得意。不料得知有一同学竟得了28分,于是心里失衡,问了语文老师,老师说他作文写的也就一般,但字写得太好了,忍不住就给了28分。这件事深深印在我的心底,直至今日还记忆犹新。于是我不甘示弱,买了几本字帖,临摹起来。

虽说念书那会儿也曾经参加过作文竞赛,也在学生会自创的文学报上发表过文章,但至今我的作文还是不怎么样,肯定也当不了作家,但我爱看书爱买书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家里的那些书最后还受益了我的孩子。

篇二:《我的写作经历》

我的写作经历

“写作”这两个字映入我的眼帘时,我曾倚马万言,但当我提起笔的时候却又很尴尬的不知所言。写作简单的讲就是写文章,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历史上那些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场景,自身也会融入到那种文艺的气息当中。但是,我从提笔写字到现在,虚度二十载,却从来没有融入到过这种理想的境地。

我的“写作”经历大概是从小时候写日记开始的吧。很尴尬,这种“写作”的起步却不是出于我个人的兴趣爱好,而是因为我要完成小学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按说,日记这种东西是很个人,很隐私的东西,而我却要把自己私人空间的钥匙交给自己的老师。而那时候的我就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咪,对所有的事情都是充满好奇心的。这种好奇心只能局限于家庭作业上。就像鱼缸里的小金鱼,想要到大海里去看看珊瑚,而只能守着鱼缸里面的假山假水。总的来说,小学时候的写作“经历”就是糊里糊涂,稀里糊涂地写了5年小学日记。

小学毕业之后,我感觉年纪尚轻就斗胆上了初中。老师也不刻意要求我们,只是教授我们一些运用文字的技巧。而且,很重要的是老师告诉我们写文章,作诗词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幸运,我在初中我度过了很美好的时间。那时候的我情窦初开,对周围的事物也有了一些了解。每当枫叶慢慢的洒落在我的身旁时,我总是会模仿着古代的文人雅士,或踱着小步或低头不语,或仰头长叹故作深沉。吟唱着悲秋的诗词或者随性唱出心中那故作的惆怅。那时候的我虽然是故作惆怅,但是我是想用文字来表达我的情感的,我完全是受兴趣的指引。而且,年少的我对异性的好感是敏感的,总会自觉不自觉的写些情诗什么的,或者是很装文艺范儿的语句。所以我说初中的时光是美好的,我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自己内心独白,而再也不用把钥匙交给其他任何人。初中时光的我终于在文字间找到了自己的私人空间,某种意义上我是自由的。

好景不长,我随着升学大潮又进入了高中。这个时段的我只能违背着自己的意志,自己的情感去写着当代“八股文”来获取高分。初入高中的我还是充满期待的,幻想着我能像初中一样尽情地发挥,尽情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但是无情的现实告诉我,孩子你还是太年轻了。在整个高中阶段,教语文的老师再也没有那种文人骚客的气息,而只是教授分析结构,概括大意的技巧。虽然也会让我们写写作文,但是文章的结构是设定好的,我只能依着葫芦画瓢。这样的日子是痛苦的,因为每天都要强迫自己去写一些自己不愿意写的东西,而且是没有意味的,没有创造性的。在高中阶段,可以直白地说,我是没有写作经历的,因为每次都只是把早已熟记的结构复述下来。

高中毕业之后,我自认为身无一技尚不能糊口度日,也只好继续学习希望能在大学里获得自己写作的天堂。进入大学后,再也没有苦逼的现代“八股文”。我又可以尽情地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仿佛又回到了自由自在的初中时代,感觉真好。

现在的我又可以尽情遨游在诗情画意的场景,自己的天堂。

写作仍在继续………

篇三:《我的写作经历》

我的写作经历王琼深秋的夜晚如此凉爽,轻轻的将笔插入到笔帽中,慢慢合上笔记本,将微卷的页角抚平,在这个秋风凉凉的夜晚,我坐在窗前透过玻璃窗,看着走过的人们,听听他们的对话,品一篇好文章,或是写写自己感悟到的事和感想,都是那么的惬意。我不反感写作,我喜欢阅读好的文章,感叹着作者的言语,记得张爱玲曾说过:“写作不过是发表意见,说话也同样是发表意见,不见得写文章就比说话难。”可回首我们自己,因为每次的作文有多少次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去写的呢?可能屈指可数吧。记忆如潮水般淹没了我,仿佛回到了小学,红砖青瓦的教学楼,绿树与红花相应成趣的校园,朗朗的读书声,成群结队嬉闹的孩子们,一所小学就这样被装点的有声有色,那些从小学开始的作文,每一句话都是心中的告白,每一篇都包含了很多的酸甜苦辣,都是一段成长。随手拿起我小学时候的作文本,轻轻翻开,那一笔笔写上去的字便这样跳跃而出了:题目:我的理想,那是开学前的一个下午,我趴在桌子上,咬着笔杆思索,许久才写下第一个字。

篇四:《我的写作历程》

《我的写作历程》

风风雨雨的路我走过了,坎坎坷坷的河我淌过了。在我十几载的人生旅途上总会出现沼泽遍布、荆棘丛生的童话故事;或许是我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名吧!旅途中总回发生许许多多平凡却令大伙惊心难忘的情景。

闲暇时,翻开自己年幼时那本蓝色的花蝴蝶日记本,那本用幼稚的言语所记载下的一篇篇真情回忆的心爱宝贝。每当翻阅它的时候总会有丝丝的感触,感觉小时候浪漫有趣,那样的天真、无邪,没有丝毫的顾及,没有一丝忧虑。每次回想起来总是一样的举动,由衷发出感叹“童年真幸福,儿时真好!”

时间犹如流水般无情,一去永不复返。眼间:一个梳着羊角辫儿的小女孩,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变成了大姑娘。回顾往日,温暖的故事历历在目。总象昨天发生的一般。即使到天荒地老也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减少我对往事的犹新记忆。

初次与写作课接触时,内心充满了好奇和神秘的感觉,而且不能真真正正的领悟到它那神秘的内涵,它她像一股清泉,涌入了我平静的心田,使我疯狂地迷恋上了写作,并且体会到了笔杆子下的动律是如此的美妙;它像一只百灵鸟,在烂漫天空中与河流皆存的森林中欢快的歌唱,奏响天籁的声音悠扬婉

人生的光彩在哪里?早上醒来,光彩在脸上,充满笑容地迎接未来;到了中午,光彩在腰上,挺直腰杆地活在当下。到了晚上,光彩在脚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面对写作的亮点,自我认为并非那些华丽的词汇,新奇而独特的书面构造。而是它丰富的内容还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它的可读性,真实性。

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路顺风的,往往总是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光明。写作亦是如此,会困难重重,想想,由于找不到灵感,气愤的将桌子上的草稿纸撕个粉身碎骨,用一个优美的弧线将它们投掷到垃圾桶。在它坠落的那一刹那,泪水流到了我的心底,就这样失败一次次的向我靠近,我一次次的勇敢接受挑战,因为在挑战面前才会有希望,充满盎然生机,给我前进的力量。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更是写作的重要前提,有了希望能够。生命就会生生不息,人类就会不断进取。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只有好奇你才能不断尝试新鲜的东西,才能做出意想不到的长就。只有心存希望才能有奋斗的动力,成功的根基。{我的写作经历}.

写作途中有许多陡峭的山峰等待着我们,充满荆棘的道路总是在前方召唤着我们,面对着这一切的捆境我们不能退缩,只能

拍着自己的胸膛大声的说“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只有经历过风雨的彩虹才会更迷人,更绚丽。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写作的道路只有自己走出来的,心中有动力面对困境不逃避,迎难而上,接受新的挑战:成功就会咫尺在目。

篇五:《总结下我的高质量原创文章的写作经验》

总结下我的高质量原创文章的写作经验 做网站推广站长的都知道原创文章的重要性,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原创内容不仅更容易在搜索引擎那里获得较高的权重,同时原创内容也是我们网站的竞争力所在。但事实上原创内容在有些时候对于站长来说还是有一些难度的,有的时候不知道写什么,有的时候原创写出来了,但是可读性并不是很好。还有更多是写了一篇,要过挺长时间才能写出下一篇。我想对于站长来说,写原创是一项基本能力,无论是在内容的更新还是在软文的写作方面。我们应该多多实践,加强这方面的能力。本文总结下我的经验,希望给站长带来些启发。 多看别人写的,读的多了,也就会写了

我们要多看看别人写的文章,比如要写站长类的软文,那么就应该多来站长网读软文,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自己的知识积累起来了,会了懂了才能写出来。为什么写站长类软文的大都是站长呢,因为站长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才能写出来。我们多读多学,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慢慢学习其他站长的软文风格和写作方法。有很多时候,读别人的文章就能给你一个启发,本来没有的思路一下就来了。同理,在网站本身内容的更新上也如此,多去相关行业站点看看其他同行的原创是怎么写的,这个学习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经常看看各大门户站点的文章,比如你的网站定位于情感故事,那么就去各大门户的情感频道,看看里面的文章是怎么写的。各大门户站的审核标准是非常严格的,也就是说能在上面发表的网站推广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多看看别人的博客,如果博主有一定影响力,那么就更值得我们学习,为什么博主能出名呢,他的博文一定也更值得看。我们多看看这些名人博客,一定会有不少的收获。

做一个有心人,关注自己所在的行业 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把内心想法变成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内心想法–>文字 所以要写出来,就一定在心里要有,心里怎么才能有呢,{我的写作经历}.

除了上面说的要多读多看多学习之外,我们也要关注自己所在的行业,如果是写站长软文,那么互联网上每天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将是你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你只有留意这些事情,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就是为写作打下了基础。如果是做地方网站的,那么你所在的城市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而且通过这些素材写出来的内容都是比较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因为它很可能是独一无二。

多多交流有助于原创

写文章其实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这个交流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出来。还拿站长软文来举例子,我们有时候感觉到下笔很难,确实没什么可写的了,能想到的内容都写完了,感觉到山穷水尽了,其实没有,去和其他站长交流会启发你写出更多的内容来。

总结:这里我个人比较喜欢网站推广站长论坛的问答版块,这里确实是一个写站长软文获取素材的好地方。楼主提出的问题,很多热心的站长无私的帮助和解答,这一问一答之间,很可能软文的主线就有了。同时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写作还是非常有好处的。其他类型的文章也同理,根据自己网站所在的行业,找到能够启发写作灵感的地方,对于写原创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篇六:《我学写作文的经历》

我学写作文的经历 及如何写好作文

作者:人大附中2009届学生 左遥 2009-07-18 23:51

虽说从小学起大家就开始写作文了,但说到底,真正学习写作文是在高三。反正我是在高三学的。若有人能在高一高二就搞定作文,那实在太可怕了。本文主要给那些像我一样没有任何写作天赋的人看。是的,没有天赋已不是理由,面对高考,你能做的只有一件事:

写好作文。

不管新课标怎么变,高考还是考议论文,至少大家还得假装相信他考议论文。我很鄙视诸如“我有XX”之类的作文题,要知道09年的作文可是害了大半人写记叙文,议论文白练了!于是我们所有人都骂,这出的什么破题。估计出题人也不会再这么考了,要是考了,你来找我,我可以像黄森老师一样安慰安慰你。

进入正题。我开始写议论文可以说是相当早。在初中,描写功力减退,记叙文越写越干,老师甚至给了我一个令人寒心的评价:你不太适合写记叙文。要是一般人,就直接傻了,因为初中你不写记叙文写什么呀?但我终究不太一般,我发现,我可以写议论文。是的,议论文。在初二,我开始渐渐用议论文取代记叙文;到初三,我就基本上只写议论文了。最后中考我也写的是议论文。

到了高中,高一仍是记叙文的天下,于是我混得很一般。但我了解到,从高二起,作文将全面进入议论文时代。于是我充满自信地进入到了高二,结果是,我仍然混得很一般。

然而我不信邪。我心想:我可是从初二就开始发议论的人,岂是他们那些高二才开始写议论文的人能比的?我一定会超越他们,现在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可是到了高三上半学期,我混得比以前更次了,时不时还来个跑题偏题之类的。我慌了,真的慌了。我终于明白,初中玩的那一套已经不管用了。这是高中,作文的要求高了,自己得开始修行。{我的写作经历}.

我不妨先回顾一下初中议论文的模式,提醒一下那些还在这么写的人,别再这么写了。再怎么写下去,你恐怕到时候就得接着再写一年了。初中议论文是怎样的呢?简而言之,是这样的。论点:拥有XX,才能成功;论据:陶渊明、司马迁、爱迪生;论证:几乎没有;语言:极干。这就是初中议论文的典型模式。我要说的是,这种模式完全达不到高中的要求。

那么,高中的要求是怎样的呢?

首先,是审题难度的加大。

大家将面对一些非常脑残的和另一些让人极其费解的作文题。比如鲸逐沙丁鱼就很脑残,纯属为了出题编了一个材料,严重偏离实际。而维拉尼城的寓言就属于费解的一类。我的前一届的一个学长想了一年,最终还是没想明白。总之,审题到高中成了大难题。

如何审题。我高三就没有停止过想这个问题。我曾就“鲸逐沙丁鱼”一文向陈老师请教审题方法。老师是这么说的,把每一个词与实际的东西对应。鲸——强大者,沙丁鱼——弱小者。于是作文自然就变成了探讨强者与弱者的关系了。这么一看,似乎审题就很简单了。我一度也以为自己掌握了方法,可马上又遇到了《生命的需要》,讲的是大胖子利奥罗斯顿的死亡。这位仁兄死前大吼了一声: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这一吼把我彻底吼糊涂了。一方面,如果不写生命需要心脏就与材料不符;另一方面,你难道真能写生命需要心脏?这不明显是贬低语文老师的生物水平嘛!结果是,我干坐了60分钟,整场统练我写了五个字“生命的需要”。后来发现同学居然这么写:生命需要一颗非功利之心、生命需要一颗自然之心,还都得了高分。之后又出现了一篇关于歌德看日出的材料文,也是审题颇有难度的。

我想说的是:高中作文的审题是很难的,每一个材料都要去把它弄懂才可以,绝不可以这篇也谈成功,那篇还谈成功。你又没成功,谈什么谈?

至于审题的终极理论,我也不知道,但我可以谈谈两个技巧:{我的写作经历}.

1.对于一个材料,若可以概括成“鲸逐沙丁鱼”这样简洁的句子,那是再好不过了。只是就可以按我上面说的,把词语一一对应,就可以了解命题者想让你写什么。

2.有一种材料最后带有这样的话:有人说,有人说,有人说。我发现,这种材料多半是很难写的。一旦遇到这种材料,你就按那些“有人说”中的一个写,不管那些有人说是多么扯。不跑题才是王道。

更有普遍性的审题方法大家还是去问陈老师吧。

其次说论据。

实际上这涉及到专题文的问题。

论据可以俗,但是俗论据不如新论据。比如说我同是写正气,杨涟就比谭嗣同要好。若是写作水平一样,前者就占便宜。所以大家尽可能的去弄一些没什么人使过的论据,老师瞅着也新鲜,想看。怎么办呢?写专题文。

什么是专题文,很简单,就是围绕专题的文章。高三写作文,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专题,围绕这个专题去积累论据。比如说你喜欢音乐,那就选几个名家,贝多芬巴赫什么的,听他们的曲子,查他们的身世,了解他们的风格,总之弄清与之有关的一切。喜欢美术的,那就找凡高莫奈的资料。因为人的精力有限,惟有专,才能深,一深,就新了。谁不知道贝多芬,但谁能把他的身世联系到他的曲风之上呢?你能,你的材料不就新了吗?或者说你围绕此专题广泛搜集材料,弄一堆老师听都没听说过人,把老师唬得一楞一楞的,也行。

当然,专题还是有点限制的。我知道很多人喜欢游戏,你写个Sky,Th000或是Vigoss当论据我是一点意见都没有,但是架不住老师一看就恶心,于是给你一个让你恶心的分你还没什么可说的。所以,大家还是慎重些。

最好的论据是这种:老师很想去了解但是并不了解的东西。具体有哪些呢,大家自己去想吧。

论证,这个方面因材料、文章要求、个人风格而异,我不知道怎么讲,就不讲了。

语言。

这方面我算比较有心得的。还是从我的经历说起。初中我为什么转向写议论文呢?因为语言不好。并不是说一写议论文语言就会变优美,而是语言对于议论文好坏的影响不如对记叙文那么明显。这是初中的情况。高中我之所以前两年半混得很一般,是因为情况变了。

大家要记住,高中写议论文,语言是重要重要且重要的。注意,我说的“语言”已不再单纯指哪些修辞什么的,也不光是为了让语言优美,而是为了让文章整体有更好的效果,能让老师读罢产生“范文就决定是你了”的冲动。不玩虚的,我直接说我总结的技巧。

(需要参见我的文章《中国,不是维拉尼》,《滴水藏海》)

{我的写作经历}.

1.一例带两人,增强说理力度。

如将孔墨合说,一可以展现时代感(毕竟是两个人),而可以简省笔墨。这是一种非常非常神奇的笔法。两个人一人一句,交替着说(注意这是关键),笔墨竟可以极省!同时气势倍增!本人独创的方法,泣血推荐,上范文就是这么简单。{我的写作经历}.

2.意向罗列,长句

我只用过一次,但陈老师以前专门点出了,我就说说。“那是一个战火喧天,杀戮不断的时代,一个诸侯醉心于夺取土地,而谋士们绞尽脑汁替主人出谋划策的时代。”这个句子,一句顶过去四句。说叫意向罗列可能不准确,反正就是把对一个东西的很多描述融合到一句话里,合成一个长句。你不用说“那是一个战火喧天的时代。那是一个杀戮不断的时代。那是一个诸侯醉心于夺取土地的时代。

那是一个谋士们绞尽脑汁替主人出谋划策的时代。”用长句写,或许显得更有水平一些,至少省字数,为你的议论提供了更多空间。

3.每段开头有引导语,结尾有总结语

“与黑暗中坚持正道德传统,自先秦始他们是中国坚持正道的脊梁,他们让中国不同于沉沦的维拉尼”

“于艰难中坚持正道的精神,在后世得到了传承韩愈们是中国坚持正道的中坚,他们让中国不同于疯狂的维拉尼。”

“与浓黑的悲凉中坚持正道,在封建的末期往往要付出更为惨烈的代价他们以珠玉之身燃成火炬,让坚持正道的光芒灿烂如日,普照寰宇,这不灭的中华精魂,注定中国不同于消逝的维拉尼。”

陈老师帮我改维拉尼那篇时提到了这种意识(实际上那些语言多是她写的)。与其说这是结构上的安排不如说是语言上的技巧,因为一旦加上,马上就使文章上了一个档次,见效快,无副作用。大家不妨一试。

4.由点到面

多是在结尾处,以排比举例带来广度。

5.引用!引用!

能引则引,多多益善。什么诗词歌赋、名人名言,只要相关就尽情地往上拽吧。话说我们这届有个叫黄怡的,那个引用,多到了让人看完想自杀的地步。她只要不跑题,基本就是范文。后来有些人读范文,遇到黄怡的直接跳过,说根本学不来,看了也没用。我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看法,不是当代中学生应具有的精神面貌。人家引用多,是大牛;你学着用几个,不久成小牛了吗?又不要你达到她那种程度。大家有兴趣可以找陈老师借她的范文看看,只是事先请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6.结尾回扣现实

这个技巧,真没什么好说的。不会?得了,我说句式吧。“然而,当今社会+阴暗的社会现象+我们应该”,轻松搞定。

篇七:《浅谈我的写作经验》

浅谈我的写作经验

苏州中学 苏玥

我不是一个从小就写作文很好的才女,可以说高中以写作都如同挤牙膏般困难。语文成绩也很一般。最差的一次是高二期末的全市统考,差不多是96分,班级倒数第三,作文40分。由此我深刻地意识到不可再放任语文不管了,尤其是作文。最终在高三的一模、二模都保持作文在60分以上,高考总分132分,本市理科中最高分,估计作文在65以上。如何完成这个逆袭?我愿意把我的经验倾囊相告。

以下经验大多适用于议论文

一、厚积而薄发

对于写作,没有什么积累更重要。相信不止一个老师不止一次督促学生看书。说实话我高中三年一本正经书都没读完,但是积累何必要靠书?记得我的高一第一节语文课,闵文老师就告诉我们学语文的秘诀:爱美、多情、好奇、热爱生活。其实生活不在别处,哪里都能积累素材。我回忆了一下我在高考作文中用到的部分议论文素材及其来源:

贝克汉姆退役——时事新闻

钱钟书的一句名言——我考前在复习资料上看到的

陆羽的诗《六羡歌》——我在一首古风歌曲《风华录》里听到的

史记屈原列传的部分段落——老师要求我们背诵的课本内容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想离。——因《甄嬛传》而大红的一句诗

梭罗、沈从文等被我在排比举例段中一笔带过的例子——各种道听途说,或从别人的优秀作文中看到的

这些材料来自各种地方,无论是你刷微博、听歌、看电视剧、看报纸、读杂志,你都可以有意无意地找到可用的素材。发现素材后,可以把它记录下来,日后再用。 但是我还想说几个素材密集地:

1、语文试卷:做题的过程本身也是积累的过程。

古文中有可用的事例、句子。如我积累的一个句子: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出自顾炎武《廉耻》。若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不仅显示出你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且文势大增,激情澎湃。

大阅读的很多散文都有可取之处,学它的语言和内容。如:同学像我推荐过一篇她做题做到的大阅读散文:陈蔚文《溯水而上——夜读<</span>诗经>》。语言优美,有诗意,内容有深度有广度,可用于很多话题,,如:对文化的理解、对经典的传承、细微之美、平凡中的大道等等。

许多作文题本身就是素材,这些素材不但新颖别致、没被滥用,而且往往可适用于多角度、多方面。如07年北京考题:刘长卿的诗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11年上海考题: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但也有的作文题(如今年江苏的题)意思太浅,角度太多,不适用于作例子。

{我的写作经历}.

2、他人的高分作文

当我在读他人作文时,我想些什么?

如11年上海高考高分作文:风中的余香(标题有诗意,先发制人,下笔不凡)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此处语言形象优美,化抽象为具体,值得借鉴)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这个例子可以收集,但感兴趣的同学不应止步于此,而应查一查左光斗、东林党的事迹,了解事件全貌,有利于你将来使用这个例子)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揣摩这句话的构成,“形式”和“内涵”相对,“过去”和“永存”相对,但两者存在关联。这种对立统一的句子包含的信息量大,短小精悍、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联系现实,接地气,使文章不是空发议论)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它们的位置,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觉)[到],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又出现了“逝与留的辩证”,这更显示出作者的深刻思索。“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这样的表述不是普通学生可以凭空写出,必须多看多想多记多用)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缓显露它的精华。(用这个具体可感的过程比喻另一个抽象的过程,贴切、有画面感。写出这样的句子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联想和想象、善于类比。和数学建模差不多)时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让我们看清一样事物它真正的价值。大西北的敦煌,曾经的飞天完整而清晰,但对画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画;如今的它虽干涸百孔,却更能承担历史的厚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经过历史风霜的淘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却更余留了真和美。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此一些不灭的精魂?(以问句展望未来,使语言形式多变,抑扬顿挫。余韵无穷,使读者沉思,也显示了自己的思想深度)那就让文学的泡沫,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逸散。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朋友看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传统画风还是后现代的?我看着那幅画,很温暖。(又一次举例,比起说理更生动,不显枯燥。以举例作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也是可取的)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结尾点题很重要)

看他人文章时,要看他和你的文章有何不同。除了积累名句、例子,也要学习语{我的写作经历}.

言、构思、层次。每一篇高分作文都有你可学的地方。

又如我读05年江苏高分作文《善始之论》(当年主题是凤头猪肚豹尾)。此文以古文写作,比较小众,又说理颇多,语言难以学习,但仍有可取之处。我的高考作文采用了和它类似的结尾。它的结尾是“愿斯志之永固兮,东终古而未央!”。我查了这句话的出处,是曹植《铜雀台赋》,原句为“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后半句是说快乐将延续千年不绝)”而我写的结尾是“愿斯志之永固兮,静终古而未央!”这个句式只需稍改两个字就可以适用于许多不同主题,不仅有诗意而且豪迈有气魄。可谓万能金句。但万能金句如何拾得?其实考前我和一些同学都欣赏了这篇文章,也许他们只是感叹了一下作者扎实的古文功底,就弃其文于不顾,而我耐心地看完了这篇作文,并查了其中典故、诗句的出处,因此我得以把这个句子收为己用。

由此看来,积累的过程要耐心,关注细节,不放过任何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同样的,我也正是本着锱铢必较的心态,才会想要查歌词、电视剧中诗句的出处。不要觉得这是浪费手机流量。

二、优美的语言

白居易言著文:根情、苗言、华(花)声、实义。优美的语言可以弥补、粉饰许多硬伤,如立意较偏、举例不当、结构混乱。

1、华

闵老师说作文有三境界:朴1、华、朴2。或者说简1、繁、简2。在这个螺旋式前进的世界里,的确朴2是一种清丽脱俗的表达方式,简洁流畅,多见于乡土题材,优于华丽的措辞,更优于朴1那种小学生作文的单纯无知的尘土气。有的同学可以做到朴2,但我还是推荐写“华”。也许不是每个老师都能立刻识别朴1和朴2的区别,但华美的语言如烈酒、似强光,总不会被老师忽视。

举一例,07年山东卷《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 2007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

风若遥远的回音,追着梦的翅膀,在亘古不变的神话里寻找一个金壁辉煌的王朝。她是史册里深藏的墨迹,带给人无法言说的美丽和忧愁;她是云彩里镌刻的记忆,留给世间难以忘却的厚重和大气。宛如宝剑上镶刻的星辰,恍若皇冠烘托的太阳,一袭轻纱下的曼妙舞蹈,摇醒了一个盛世的传说。古老的风铃开始变奏,浑厚如黄钟大吕的音符直贯苍穹。是你吗,唐朝?

我用想像触摸你诗的轮廓,我手心的雪花含苞欲放,我梦想的枝头辍满星光。没有比枫桥更波澜的心情,摇荡清秋的月亮;没有比李白更易醉的豪肠,张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商隐的秋池浇开紫丁香的惆怅,渭城的朝雨沾湿王维的衣裳。在一个民族精神疆域里呈现出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宏广。唐朝啊,你美丽竟是这么多生命的拓荒,怎能不令人陶醉,怎能使人遗忘?

我的脚步惊醒了你繁华的美梦了吗?那根透明的琴弦还在你修长的十指下震颤,震落了美人脸上凝香的露华,是谁的眼泪这样甘之如泉?面对银烛秋光冷画屏,你叹息了吗?独步瑶台的风采,高处不胜寒的无奈,切莫乱了音律,不然,古淡清醇的山水恨你,恨你弹指惊春去。而今,你竟融成一盏铁观音,散发着在沧桑中冶炼过的从容风味,让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来品评你如盛绚的过往,

一个泱泱大气的传说!

你仍然庄严地站在中华五千年的青史中,以博大的文化情怀和丰繁的艺术成就笑傲同侪。夜光杯里的葡萄红闪闪发亮,醉了一个又一个世纪。那些坚守岁月的人,朝霞从此耀眼,残阳从此灿烂,中国从此芳醇神气,永久蕴香迷人。是这样吗,唐朝?你陶醉和震响了整个生命的世界。 把满纸才子的情高遐想折好,我愿枕琴声做一场崇古清梦,醉于此间,永不醒来。 纵使时间流淌,时光飞逝,美丽的唐朝不老,永恒的记忆不褪。

应该是最华丽的高考作文,没有之一,第二段甚至押韵,做到了“华声”:我用想象触摸你诗的轮廓,我手心的雪花含苞欲放,我梦想的枝头缀满星光。没有比枫桥更波澜的心情,摇荡清秋的月亮;没有比李白更易醉得豪肠,张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商隐的秋池浇开紫丁香的惆怅,渭城的朝雨沾湿了王维的衣裳。在一个民族精神疆域里呈现出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宏广。唐朝啊,你的美丽竟是这么多生命的拓荒,怎能不令人陶醉,怎能使人遗忘?

全文立意毫不出众,思想较浅,过于华丽,有堆砌之嫌,像用珠宝淹没了一个瘦小的人,但它的缺点都被语言掩盖了。此处有珠宝,你不妨拾取些,多读多背,以留作己用。

这里的华丽指多用诗句、比喻、排比,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具体为抽象。记叙文比较容易做到,但议论文一样可以华丽,比如以下两种表述哪一种好:

面对多难的生活,我们要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抗争,无论有多坎坷,也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若我们能把生活这颗酸涩的柠檬切片榨汁,以微笑为蜂蜜,以乐观为砂糖,以阳光作点缀,那么这一杯柠檬水,哪怕原本再酸涩,我们也可欣然饮下。

同样的意思,前者干瘪无聊,后者生动丰满。如果我们能把说理都用诗化或俏皮的语言表述,议论文也能意趣横生。

2、 善问

用疑问句或反问句会使读者思索,也可引出下文,或留下余韵。重要的是使平实的议论文增色,好像走在康庄大道上突然有坑洼或小丘,使原来单调的旅途有趣。如:

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豪情、如此透着古韵气息的招牌?

{我的写作经历}.

(选自2011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风沙渡)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邈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平庸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我的写作经历 谈谈我的写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