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作文 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读储晋老师的作文教学法》

浅淡储晋老师的作文教学特色

去年寒假,一个对孩子教育颇为重视的家长送我一本书《从此不怕写作文》,这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说真的,自从这几年一直在高段教学,对作文这块难啃的骨头的教学我就是一边教,一边学。而储式教学法正好是一剂良药。

读储晋老师《从此不怕写作文》的人,有一种体会:一开卷就被书中独特新颖、打破常规的作文教学思想牢牢吸引住了,爱不释手

储老师作文教学的特色是什么?我以为可以概括为五个字:“高”、“趣”、“真”、“活”、“实”。

“高”,是立足点高,始终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作文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趣”,是充分激发学生动机,寓作文教学于各项兴趣活动之中,使学生视作文为乐事。

“真”,是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反对写假话、大话、空话和套话。 “活”,是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善于观察、想象和思维,思维敏捷,头脑灵活。

“实”,是分阶段地、有重点地、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十九个作文秘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操作性强。

大家知道,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些弊端,阻碍学生素质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例如:

1.小学生普遍地对作文不感兴趣,但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又不得不陷身于“题海”,加班加点地做作文,身心负担很重。

2.小学生在作文中说假话、说套话、说空话的现象仍然严重,不会吐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不利于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在作文指导上,盛行机械地仿写范文,背诵现成文章和老师出提纲,学生填写内容等三种方法,不利于开发学生智慧的潜力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为什么储老师能使学生视作文为乐事,而且欲罢不能呢?原因就在于他的指导方法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

首先,储晋老师提出的作文要求符合学生较高层次的需要,能激发他们表达的社会性动机。众所周知,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体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现在老

师们往往从课本或教学参考书上批些现成的题目让学生写人、记事和状物,并不说明作文的实际效用,结果学生只能为分数而写作。这样做,他们需要的层次是很低的,即可能是躲避教师和家长指责的安全需要,可能是追求教师奖励一朵小红花或进行全班表扬的尊重需要,甚至可能是要求家长物质奖励的生理需要。而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作文动机,就必须像储老师那样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如向别人表达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的交往需要,探究事物奥秘的认知需要,以及充分表现自己智慧才能的成就需要。

其次,储老师安排的作文训练步骤符合“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规律。中年级以段落训练作为重点,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不少教师不懂得应通过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去达到这个训练目的,因而就事论事地进行段型训练,如先出示某个阶段型的范例,然后让学生仍葫芦画瓢地仿写,结果学生索然无味,甚至产生厌恶作文的心理。

在储老师的作文秘方中,第一个秘方就是想象怎么写,就怎么写。 “文贵以真”,要用自己的嘴巴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自己的手写自己亲身经历年事和自已的感受。

我们往往发现不少孩子的文章是“小孩子学说大人话”,缺乏“童心”和“童趣”,也不能反映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储老师认为要让学生吐露真情实感,首先要打破清规戒律,作文的理论是对学生的写作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这个观念彻底打破了几十年来作文教学的陈习,以往老师说到指导作文就是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构思,理论说教滔滔不绝,但学生还是受益无几。储老师布置学生帮长辈洗一次脚这件事,看是平凡,实际上不但培养了学生继承尊老的传统美德,更使学生学会了吐露真情实感,学生所写作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生活气息。

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灵感,是储老师作文教学的又一大特色。他的每节课、每个秘方、都让学生进行生动有效地思维体操。他注意开发大脑这个空间,让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

他“下笔不停笔”这一要求,是经验之谈。叶圣陶先生有“提笔不语”之说,大散文家朱自清倡导学生写作,作前凝神思考,作时一气呵成,这样做我以为至少有五个好处:1、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2、激发了学生积极调动储存的兴趣;3、促使学生在思维体操阶段认真构思;4、解决了学生写写停停、打破思路、前言不达后语的恶习;5、培养了学生快速思维、敏捷成文的良好习惯。我

运用这一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往一个小时也写不好作文的学生,现在只需要二十五分钟就能写出一篇通顺的文章。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写作现象,而是一种指导孩子独道的写作方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传统语文教学的重大弊病是语言与思维脱离,他说学生书面文字的贫乏和苍白无色,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所使用的许多词和词组,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鲜明的表象,跟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结合起来。”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能局限在语言训练的小圈子里打主意,而必须像储老师那样探索学生作文的心理机制,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智力技能,把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这里必须指出,由于小学生智力的发展具有年龄特点,他们作文的心理机制也具有年龄特点,因此各个年级作文训练的形式也应有所不同。在低年级应着重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培养学生重现表象的技能,作文训练的最佳形式是写童话体作文,在中年年级应着重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作文训练的最佳形式是写素描作文。在高年级应着重通过逻辑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技能,作文训练的最佳形式是写实用作文和读书笔记。

储老师的作文教学以作文的基础材料:字、词、句为本。以生活为源,以名家名篇为底蕴,让学生汲取营养。用庄子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训练学生的思维,高到建瓴。要求孩子读好有字的书和无字的书,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表达思维中练好语言基本功,达到“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程度。可见,储老师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功底。

储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作文教学的出发点,把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兴趣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把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和发展学生智力作为作文教学的保证,而把扎扎实实地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作为作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这样他就理顺了作文教学中各种关系,创造出一套完整的,以“高”“趣”“真”“活”“实”为特色的作文教学经验。

我汲取其中的营养,运用到我的课堂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1、引导学生增加积累,也就是多读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随时随地积累好词佳句等书面语言,为学生写作做好语言文字的准备。在教育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味活动的乐趣,增加学生的生活和素材的积累。

2、在习作指导课中,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不要拘泥于作文的框框架架中。

3、对学生习作的评价要具有激励性。对学生不可要求过高,注意让学生用用自己的语文写自己的生活。可以用展览等形式,让学生有成就感。

篇二:《浅谈新课标下的作文指导教学方法》

浅谈新课标下的作文指导教学方法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第三中学

王志红

(内容提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示个人魅力和引领个性发展的主渠道。教给学生好的写作方法,对于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最佳的途径:

一、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注重生活的积累。

二、引而不发,注重学生良好作文兴趣的培养。

三、循序渐进、由表及里,注重渗透式训练。

四、画龙点睛、拨云见日,注重方法的指导。

新课指导下作文教学的必须围绕学生主体,围绕"生活化"的基本路线进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使学生敢做作文,使学生乐于写作文。

关键词: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注重生活的积累、

循序渐进、注重渗透、注重方法、

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示个人魅力和引领个性发展的主渠道。作文的重要性虽已达成共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也经常谈"文"色变,教师也就如隔岸观火爱莫能助。因此,教给学生好的写作方法,对于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做了努力的探索和尝试,力求寻找到最佳的途径。

一、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注重生活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材料的积累对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专家于永正说:"语言的积累和应用正如存钱和花钱。如果不是平时积攒得多,到用的时候怎么会'囊中取物'一样拿出来花呢?"因此,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经常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同时,推荐优秀读物,选择其中 精要、精彩部分,如哲理名言、刻画传神之处、妙语连珠的段落等等,剖析、咀嚼,让学生动心、动情,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并且,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拿出五分钟,让学生做演讲.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阅读量也增加了.后来,我干脆在教室里设立一个图书角,每天下午大课间定为读书时间。同学们既可以自由诵读,也可以记下优美的词句,还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相互交流识记。这就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学生的作文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经过平时的积累,大部分同学的语言表达的更加丰富、生动形象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它告诉我们:生活实践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实际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这就要求学生的脑子里要有丰富多采的生活场景,储存各种写作素材,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然而,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受年龄、生活经验、观察水平等局限,不可能时时留意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普遍的现象是到了写作的时候才着急。于是我告诉学生,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看似平淡却富含深刻的道理的。所以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我们注意观察生活,并加以领悟就能写出好的句子或篇章。比如宋代的词人苏轼面对明月就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而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宗璞也动情地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仔细观察,却耐人寻味并给人以启迪。为了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实,我还带学生站在风中感受风、来到雪地中欣赏雪。花间月下的一隅风景,霞光中的一抹色彩,一个景致,一处远山的轮廓…诸如此类,只要经常观察思考,动笔写写,一定能写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因此,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走进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广泛的接触自然、社会。坚持从实际入手,把活动和写作结合起来。例如,带领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学习植物生长规律,并体会劳动的辛苦与其中的乐趣;带领学生游览大自然,感受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把小动物带进课堂等等。这样作文时,学生就不会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了。

二、引而不发,注重学生良好作文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启发和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他们更自觉的、积极的接受写作训练,主动的去提高写作水平。

在激发写作兴趣方面,我首先注重了中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特点,例如带着孩提时代幼稚与童心的小学生刚一入中学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喜欢向老师敞开纯真的心扉,大胆热情,想象丰富多彩。这个时候的作文教学,应尽量适应他们纯真的感情需要。比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过去可能写过多遍了,可能难以写出新意,我就改为《老师的……》,这下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多了,纷纷列出题目,如老师的"笑容"、"眼睛"、"皱纹"等。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抓住一点来写,果然写活了老师的形象。而到了初二下学期以后,学生就逐渐进入闭锁期,这时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尊重他们,表现在作文上则喜欢写一些比较深刻的东西。针对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我就指导学生写一些哲理性或科学性强的作文,于是友情、机遇、挫折、自信、科学研究这样的话题在他们的笔下闪现了与众不同的色彩,打造了全新的亮点。再有根据他们喜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特点,我就多进行议论文的训练,题目也和时事紧密贴近。由于题目灵活,比较受学生的欢迎,也满足了他们的想要表达的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其次,激发写作的兴趣还要尽量实现写作空间的开放。写作是最具有开放性 的,囤于课堂的作文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教师应积极创

篇三:《初中作文中描写老师有那些方法》{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作文}.

初中作文中描写老师有那些方法 1、初中作文中写我最敬爱的一位老师 【审题指要】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而且是写一位老师。从文题看,对作为写作对象的老师没有其体的时间限制,以中学生的经历,写中学老师、小学老师,甚至幼儿园的老师都可以。文题也没有其体要求这位老师是教什么的,所以题材范围较广。文题中的“敬爱”是写作重点,“敬’是尊敬。“爱”是热爱,“敬爱‘即尊敬热爱,“最’进一步强调了尊敬热爱的程度。“我,则规范了作者与作文中的老师间的关系。 [选材建议] 写人离不开记事。选材应紧紧围绕“最敬爱的“这一关键词语进行。所选事情可大可小,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但必须新鲜、典型,能够充分展示老师的美好心灵和优秀品质,突出“我最敬爱的”这一中心。应该注意的是,对这类较常见的作文题,选材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新“字,在反映老师热爱学生、兢兢业业工作、勇于奉献的精神等的同时,还应注意反映新时代教师的特色。另外,从文题出发。还应选择自己较熟悉的,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 【写法指导】 所选材料应紧紧围绕“最敬爱的’这一关键词语,使文章主旨鲜明。应恰当运用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通过一件或几个生活片断,反映出鲜明的人物个性,体现“最敬爱的’这一中心。作文要求写老师,人物形象既要有普通老师的一般特点。又要注意其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和时代特征。作文除应有清楚的记叙、生动的描写外,还可加人恰当的议论和抒情,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写作时一定要有真情实感。 2、作文中写与众不同的老师 【审题指要】 这一文题的中心词为“老师“,应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与众不同的”对“老师”一词起修饰限制作用,是写作此文的关键。“与众不同”是一个成语,指与大多数的不一样,一般指人的性格、行为不同一般或事物独有特色。“与众不同的老师”就应该指同大多数老师不一样的。有独特的性格,行为不同于一般的老师。既然是写老师,他的独特之处主要应表现在“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的管理班级的方式(一般指班主任)及“与众不同”的师生关系等方面。 【选材建议】 要围绕老师的生活选材。围绕关键词语选择“与众不同“的事情来反映“与众不同”的老师。要注意从正面立意,选择能够突出老师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的事例来写。如果写科任老师可选择能突出老师“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材料,如果写班主任老师可选择能表现老师管理班级的新方法的材料。

【写法指导】 写作时应选取典型事例。从多方面反映老师的“与众不同”。所写内容要新,突出老师的新思想、新方法。应尽量采用新顺的方式。与众不同的写法。语言应流畅、风趣。

篇四:《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探索

提要: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在作文教学中创

新,是为国家兴旺发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很好路径。中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中小学生的习作过程是最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一篇习作就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在作文中,创新的根本无非是在选材和构思两方面独具匠心,或选择与众不同的材料,或加工改造现有的材料使之不同凡响,或在构思时,发挥想象使作文达到新颖独特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创新=求异+想象。 一.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以下现状:

作文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师生普遍不够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88.3%的教师认为作文很重要,认为作文不重要的为0;42.3%的老师认为学生写作文的态度是被动的,纯粹为了完成作业。57.2%的学生讨厌作文,61.3%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普遍都认为,作文不像数理化、外语一样,短

时间内难以见成效,即使再努力,作文也就70-80分,要想得高分,难上加难。其次是考试分值的安排,作文从属于语文学科,在语文的120分中,作文占据了50分,可谓是是重中之重。其他学科与语文地位相当,作文当然没法比较。第三,作文教学从属于语文教学,语文所涉及的内容众多,作文教学是其中一部分,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课文,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精力过多地光顾作文,每周一节作文课就算是很奢侈的,学校也未另行安排作文课。这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作文教学被轻视,作文的重要性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致使作文教学成低效教学。

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不同,造成中小学作文教学脱节。中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各自根据教材编排的内容教学,没有机会或者根本不会去想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应具有的共性,各行其事,不照顾全局,不统筹兼顾,因而教学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方法。从调查结果来看,77.3%的中中小学生认为教师指导作文方法是反复讲解,辅以范例,一篇文章反复写。67.5%的中中小学生认为老师重点讲的是语言表达,很少涉及表达技巧;41.9%的中学生认为中学教师指导作文是讲解再写作再讲解再写,51.7%的同学认为老师重点讲表达技巧。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高年级作文训练大多按照命题——审题——立意——选材——起草——誊写——批改——讲评程序进行,教师一般结合范文或范例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模仿范例,{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作文}.

基本上能写出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文章。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很少会变通,有的学生甚至干脆背篇范文,交差了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依赖性强,导致学生进入初一后,因教师不能再提供范文而不知如何下笔,学生作文水平何谈提高。

中小学作文教学侧重点不同,评判标准不同,造成中小学作文教学难以衔接。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新课标更多关注学生的记叙能力,对表达方式没有具体要求。新课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根据这个要求,中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指导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调查结果表明,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中,有56.2%注重的是语言表达,40.1%注重结构布局;而中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中,有40.3%的教师注重语言表达,35.5%的教师注重的是表达技巧。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叙写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条理清晰地、具体、形象、生动地表述出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样的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就能得高分。而中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但语言表达比小学要求更高,更

重要的是行文技巧和表达技巧的训练,这对以前没有经过这方面专门训练的中中小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为小学作文的认知水平只停留在“写实”这一感性认识上,知道什么就写什么,中学则强调的是“写意”,它涉及了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之类的抽象思维内容,这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因而中中小学生升入初中,再按小学作文的模式行文,其作品就会被初中教师以“平淡、乏味、毫无文采可言”而判为劣作,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刚进入初中就对作文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造成作文不但没进步,反而还不如小学水平的现象。

阅读积累的缺失,造成学生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习作是表达,材料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从调查数据来看,只有23.7%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有57.1%的学生偶尔读读,而19.2%的学生根本不读;有15.6%的学生坚持写日记或读书笔记,66.3%的学生偶尔写写,18.1%的学生根本不写。从这些数据来看,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比较随意,只凭自己的兴趣,没有当做一项学习内容来对待。究其原因,是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教师引导不到位。阅读的缺失,造成写作材料缺乏,从小学到初中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几件事,事例陈旧,老套,要写新颖独特的内容,学生就无话可说了,自然就不愿写作了。

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选择材料时的求异。中小学生作文时,学生群体模式化现象是常见的弊病,尤其是中小学生在文章的取材、立意、表达上更为司空见惯。主要表现在:取材统一化:写猫总是写猫是捕鼠能手,写做好事总是拾金不昧,写父母总是写他们怎样关心自己。 立意标准化:写一件事不会写一件做错的事,写游记就要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写我们的校园就应该是反映校园的美。 表达模式化:开头结尾大同小异,三段论,甚至用词都用一样。 作文之所以会模式化与教师的指导有关,粗略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教师未能开拓学生的取材思路。课堂中的取材作文,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即“写什么”大多来自广阔的生活空间,指导“怎么写”多在狭窄的课堂中,“有什么”在先,“怎么写”在后,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无法即时联系,再则学生还未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而学生作文时只好捏造事实,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了。 (2)教师未能引导学生我笔写我思,总喜欢“请君入瓮”的教学方法教师指导时先拟提纲,再定中心,然后让学生填写内容。学生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来,还习惯于依据课本和老师讲课的内容为准则。为此,使学生用自己的嘴巴说老师的话,用自己的手写老师的感受。

(3)教师在作文指导上,盛行机械地仿写范文,背诵现成文章,致使学生在表达上“依葫芦画瓢”。 从模仿到创作是学生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机械的模仿,“学别人的文章说别人的

篇五:《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试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呼和浩特市第七中学 孟增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师从多个方面对写作教学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近几年,在基础教育与高中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语文教师更多的关注作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积极探索主体性作文教学,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要想使学生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达到最优化,教师必须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关键词] 中学语文 作文教学 主导作用

今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终身教育实践的深入,学习化社会的构建,人的主体地位的日益提高,“人的主体性”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中重要的议题。应用到教育领域的实践中,主体性教学论近年来备受关注,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主体性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正在兴起,为作文教学的发展完善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但教育过程有着特殊性,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那么,在主体性作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最优的发挥,我们也要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主体性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内涵

1、主体性作文教学

主体性作文教学,就是在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一种作文教学观和这种教学观指导下的作文教学模式,它是指在作文教学中,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通过培养民主和谐、合作共进的师生关系,创设激励学生主体参与的情景,设置适当的主导活动,采取相应的策略方法等途径,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实现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和主体性意识、能力、人格发展的双重目标的作文教学理念和作文教学模式。

主体性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对写作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热情上。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兴趣的引导下,以积极主动的精神投入写作学习,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取得超越一般人的成绩,在写作上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自己更热爱写作,倾情写作,为走上写作人生奠定基础。对一个具有写作主体性精神的学习者而言,写作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充满了言语创造的乐趣。

学生的主体性还表现在用生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作文本来就是一个人对纷繁的世界有所体验和思考之后,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记录下这一心路历程的文本。所以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作文中有独特的发现角度,对问题不同的见解,活跃的思维,真实的感情,灵活多样的语言。简而言之,就是不仅有能力作文,而且要作出有个性的文来。

学生的主体性还表现在持续稳定的作文习惯。偶然间对作文有兴趣或者写几篇像样的文章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把对作文的浓厚兴趣长久保持下去,常常作出精彩的文章来,把作文变成自己的一种人生需求,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总之,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作文时有兴趣、有能力、有个性、有耐力。

2、教师的主导作用

主导是指居主要地位的并引导事物向一定方向发展的。由此可见,“主导”即主持引导的意思,起着组织和导向的作用,决定着活动的方式和主题。

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即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作用,通过教师设计最佳教学方案,采用最佳教学手段,探索最佳教学结构,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能。具体表现在:

1、指导作用。教育活动过程不同于人与物的生产活动,它是在教师引导、帮助、规范下的学生能动地认识世界使自己获得发展的活动。如果离开了教师的指导,那么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与一般人的认识、实

践活动没有区别了,常常会表现出盲目性、随意性,造成高耗低效的现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情感、人格,有计划、有步骤、高效率地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2、组织作用。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改革任务,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主要途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内容、学有所获。组织课堂教学主要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结构,调控教学节奏;选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加强行为管理,保持其最佳学习状态。

3、评价作用。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在对之加以分析处理后,再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回应,可以使学生在各种评价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主体性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创设情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作文的热情和兴趣,通过组织讨论、适时点拨来引导学生自主拟题、自由创作、自我修改,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

二、主体性作文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理论依据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良性互动,以达到作文教学的最佳效果。其理论根据是: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在西方逐渐兴起的认知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主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新大纲、课改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一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一大背景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便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重要理念,具体表述主要有: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

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

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

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又强调:“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初、高中新大纲强调的都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但这其中也不难发现语文教学仍然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

探究能力”等。

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主体参与的内涵是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生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以实现和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主体参与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一代新人。“主体”的发展是课堂的本位,目的在于养成学生的主体性。“主体”者在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中的内发性,是一种巨大的潜能。然而在教与学中,在教育和被教育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又是从属的,他动的,主导者必须调动"主体者"的积极性,使其“发乎其中”,“顺乎其性”才能产生巨大的能动性和学习的内在动力,教育根本原理是学生能主动的发展。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兴趣、思维、情感、潜能要靠教师、文本的挖掘和激发才能得到开发,学生的知识、素质、智能只有在实践和学习中才能发展和培养起来。教师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无论是传统意义上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还是新课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学生学习“顾问”的定位,都从不同的方面表明了教师的作用。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教学则是达成这一发展的最佳途径。因而,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内因为依据,必须创造外因条件,以激发和完善学生的内因为宗旨。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纯粹发现式,而是在主体,特别是在教师导向性信息受到注意并选择,从而与原来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相互作用,得到同化或顺应。而教师的导向性信息则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因此,在教学系统中,既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主体地位,必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发挥主导作用,则是为了更好地落实主体地位。蜡烛不能自己点燃自己,但没有蜡烛,就没有可点燃之物。两者是辩证的统一。因此,在“教”与“学”之间,必须找到最佳的结合途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才能激发出来。由此,不难看出,教师的“主导”在学生学习发展中是一种巨大的“催化剂”和“发酵剂”。

三、教师指导的内容

一、指导学生积累作文材料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是人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内心感悟外化的一个过程,它一定要以大量的材料作为基础,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积累创作素材。

1.指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是源头活水。正如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所说:“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要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能力和发现能力,鼓励学生多接触生活,感受家庭亲情、关心邻家友爱、体验社区文化、参与社会活动,让他们到生活里面去获取直接的知识,积累生动的素材。

;感受家庭亲情”,就是将那些在不经意之中被忽视的家庭亲情活动的微澜,再现于书面文本,使对家庭亲情产生重新审视的欲望,获得崭新的心理感受;;关心邻家友爱”,就是打开自家的窗户,让视线落在邻家女孩、隔壁男孩、对门老人身上,学习欣赏、赞美、聆听与关爱,这种视线的变化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作文 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