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有点儿不一样用什么成语形容 形容不开心的成语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成语及成语误用的类型》

成语及成语误用的类型

第一类 望文生义

1.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2.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3.如坐春风:指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化,并不是指气候。

4.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5.噤若寒蝉:形容闭口不敢做声,并非指寒冷。

6.进退维谷: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

7.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8.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9.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0.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11.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12.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13.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14.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15. 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16.不名一文:名:指占有。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17. 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8. 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9. 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20.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21.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22.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

23.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24.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25.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遭受灾难。

26.别无长cháng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人贫穷。

27.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28.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9.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30.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31.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32.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33.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34.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35.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36.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37.独辟蹊径:比喻独立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方法。

第二类 对象误用

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5.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6.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8.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9.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10.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11.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2.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4.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

1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16. 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象踩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强调环境极为险恶。)

18.豆蔻ku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19.举案齐眉: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20.折冲樽zūn俎zǔ:指在外交谈判上取得胜利。

21.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庞大,不大听从调动指挥,现在也指组织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22.粉墨登场: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多指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23.椿萱并茂:指父母都健在。

24.肝脑涂地:原来形容惨死,现在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

25.运斤成风: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术神妙。

26.醍醐灌顶:醍tí 醐 hú:由牛乳提炼的精华;灌:浇;顶:头顶。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彻悟。也比喻感到清凉舒适。

第三类 褒贬颠倒

1.褒词误用贬义:

⑴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⑵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⑶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⑷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⑸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⑹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⑺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8别出机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9)有头有脸;比喻有名誉,有威信。

(10)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11) 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12) 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13)狐死首丘;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

(14)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2.贬词误用褒义:

⑴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⑵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⑶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⑷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⑸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⑹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⑺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⑻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⑼费尽心机;挖空了心思,用尽了计谋。

⑽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11)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12)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13)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14)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15)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6)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7)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8)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19)评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20)如丧sàng考妣bǐ;(因为损失一点利益或关系)像失去父母一样伤心和着急。贬义词。

(21)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22)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23)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24)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25)梁上君子;窃贼的代称。

(26)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多含讥讽意)。

(27)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28)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29)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刺语)。

(30)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31)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32)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33)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34)一命呜呼;指死(含诙谐意)。

(35)呜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

(36)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37)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38)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39) 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40)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4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42)暴虎冯píng河;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涉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贬义词。

(43)连篇累lěi牍;用过多的篇幅来报道。贬义词。

(44)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坏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贬义词。

3. (1)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臭味相投:比喻由于有相同的坏思想和习气而彼此很合得来。

(2)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3)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有点儿不一样用什么成语形容}.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4)一得之见: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 。

(5)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凡是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6)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变本加厉: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多指缺点、缺误。

(7)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思考。

处心积虑:指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

(8)绞尽脑汁:费尽思虑,费尽脑筋。

费尽心思: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9)开山祖师:指某一事业创始人。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一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创始人。

(10)昂首阔步: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11)从容不迫: 形容不慌不忙,沉着镇静。

故作镇静:故意装作镇静。

第四类 语义轻重的误用

1.后起之秀 2.哀鸿遍野 3.三长两短 4.无可非议 第五类 语境不合

1.莘莘学子:指众多学生

2.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3.捉襟见肘:本形容衣服破烂,后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4.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不能用。

5.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6.名不虚传:"名"是"名誉"是好名声,一般名声不可用。

7.耳濡目染:这词语的主语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8.不可开交:只能做"得"的补语。

第六类 形义相近的误用

1.身临其境:指自己处在某一种环境或氛围中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2.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

3.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4.舍本逐末:形容轻重倒置。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

5.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褒义)

不可同日而语: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论。

6.形影相吊:形容孤独。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7.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一见钟情: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

8.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9.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10.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11.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贬义词)

不负众望:不辜负群众的希望。(褒义词)

12.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亲密无间: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13.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应接不暇:指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14.信口雌黄:含有不顾事实,恶意诬陷的意思,语义较重。

信口开河:随口乱说话,语义较轻。

15.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来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 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常误为“目光轻蔑地看”。

16.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牙齿那样不齐,也形容多种因素牵连的复杂情况,或双方力量对比互有短长。

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17.不胫jìng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不翼而飞:表示东西丢失用。

18.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19.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态度。

20.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置之不理:把它放在一边,不加理睬。

21.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杯水车薪xīn: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第七类 多重含义的误用

1.灯红酒绿: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2.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也指声音低沉、悠长,时断时续。

3.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表柔和,内心刻毒。

4.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色非常美丽。也形容景物非常优美。

5.捉襟jīn见肘zhǒu:既形容衣服破烂。也形容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6.如蚁附膻shān:既比喻许多臭chu味相投的人追求某种恶劣的事物。也比喻依附有钱有势的人。

7.耿gěng耿于怀:不能忘怀,牵萦于心。可褒可贬。

第八类 表意重复

⑴劳苦大众民不聊生 ⑵广大灾民哀鸿遍野 ⑶百姓生灵涂炭 ⑷连着几天几夜通

篇二:《量词》

量词

一、量词及其分类

在汉语中,说明事物的数量、动作行为的数量、时间的数量,一般都不能只用一个数词来表示,一定得用上一个数词和一个表示数量单位的词,这个表示事物或动作数量单位的词就是量词。例如:

一本书(*三书) 四个人(*四人)

来了两次(*来了两) 跑了五趟(*跑了五)

学了三年(*学了三) 工作了六天(*工作了六)

现代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量词丰富,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理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讲述量词的教学以前,我们有必要先看一下量词的分类。

汉语的量词可以分为三:(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计量单位;(2)动量词,表示行为动作的计量单位;(3)时量词,表示时间的计量单位。这三类词还可以再分小类:

二、名量词

1. 名量词可以分成哪些小类?

名量词可以分成借用名量词和专用名量词两类。

借用名量词是借用名词作量词,如“杯(一杯水)、碗(两碗饭)、箱(一箱苹果)、脸(一脸汗)、地(一地纸屑)、床(一床衣服)”等。往往是借用表示事物容器的名词。 专用量词比较多,可以分成以下三种:

(1)个体量词:个体名词都有自己特定的个体量词,如“书”论“本”,“笔”论“支”,“桌子”论“张”,“椅子”论“把”。有些量词跟相配的名词在意义上有联系,如有把儿的东西论“把”,装订成册的东西论“本”,有展开的平面的东西论“张”,可弯曲的长条物体论“条”,小而圆的东西论“颗”等等。但多数名词用什么量词是约定俗成的。

(2)集体量词:集体量词用于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组成的事物。如:

一双 手/筷子/袜子/鞋

一对 男女/夫妻/反义词

一副 对联/眼睛/手套

一套 房子/家具/邮票/西服

一群 孩子/牛/人

一批 货/学生/书

一伙 坏人/歹徒/流氓

一些 水果/青菜/面包

以上集体量词有的用于确定的数量的事物,如“双”“对”等;有的用于不确定数量的事物,如“群”“伙”“些”等。我们把前者叫做“定量词”,后者叫做“不定量词”。

(3)度量词:度量词表示度、量、衡的计算单位。如:

长度:米、厘米、公分、里、公里、尺、寸

容量:升、公升、毫升

重量:斤、公斤、吨、两、钱、克

面积:平方米、亩、公顷

体积:立方米、立方厘米

2. “一脸汗”跟“一碗饭”有何不同

我们先来看更多的例子:

A组: 一桌子菜 一脸汗 一地瓜子儿 一手泥 一床衣服

B组: 一碗饭 一杯水 一盆花 一盆饼干 一车西瓜

上面A组和B组的量词都是借用量词,都是从名词借用而来。但是A组和B组在用法和意义上很不一样。

(1)B组中数词“一”可以换成别的数词。如:

两碗饭 三杯水 四盆花

而A组,除了量词“脚、腿、手”前数词可以是“一”和“两”(“两腿泥”“两手灰”)以外,其他量词前的数词只能是“一”。

(2)A组中量词和名词之间能插入“的”,B组则不能。如:

一桌子的菜 一脸的汗 一地的瓜子儿

* 一碗的饭 * 一杯的水 * 一盆的花

(3)B组的名词可以省略,而A组的名词不能省略。如:

1 a. 你吃了几碗米饭?

b. 一碗。

2 a. 你吃了多少菜?

b. * 一桌子。

(4)A组整个结构偶强调“量多”的意思,如“一桌子菜”是“满桌子菜”的意思,“一脸汗”是“满脸汗”的意思。而B组没有这样的意思。

3. 不定量词“一点儿”:为何不能说“我今天一点儿头疼”?

“一点儿”是不定量词,意在言数量少,也可引申为表示程度低。对留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一点儿”的意义并不太困难。令他们困惑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用法上,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句法结构形式上。这方面的偏误不仅出现的频率高,而且对不同国家的学生都具有广泛的一致性。所以我们把“一点儿”单独列出来。

不定量词“一点儿”只能修饰名词性成分,而不能修饰形容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如要修饰形容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只能用副词“有点儿”。留学生在这方面的偏误率非常高。如:

(1) * 昨天晚上和朋友聊天很晚,所以现在我一点儿困。(所以现在我有点儿困。) (2 ) * 刚上车我就觉得一点儿饿,可离饭馆还很远。(刚上车我就觉得有点儿饿) (3 ) * 我的中国同屋这几天一点儿不舒服。(我的中国同屋这几天有点儿不舒服。) (4 ) * 今天是我的生日,所以我一点儿想家。(所以我有点儿想家。)

上述句子都是形容词或动词谓语句。留学生以为“一点儿”表示后边的形容词或动词的程度不高,其实,在汉语中要表示形容词或动词的程度不高,只能是用副词“有点儿”。我们可以归纳如下:

一点儿+名词:喝一点儿水、吃一点儿菜、买一点儿水果、一点儿心意等

有点儿+动词/形容词:有点儿恨、有点儿讨厌、有点儿远、有点儿脏等

上述格式“有点儿+动词/形容词”中形容词一个是消极或中性的,如果要表示某种积极性的程度有所变化,但变化不是很大时,是在形容词或动词的后面加“一点儿”,而不是在前面加“一点儿”或“有点儿”。这方面留学生的偏误也不少。如:

①*前几天冷得要命,今天总算一点暖和了。(今天总算暖和一点了。)

②*吃了中药后,他一点儿好了。(他好一点儿了。)

③*我们又说了半天,他才算是一点儿明白了。(他才算是明白一点了。)

④*到北京后我的汉语水平一点儿提高了。(到北京后我的汉语水平提高一点儿了。)

针对留学生的这种偏误,我们应该以格式化的方式告诉他们:动词/形容词(积极)+一点儿。 不定量词“一点儿”应该直接放在名词性成分之前,而不应该放在其后或动宾结构之前。即:动词+加一点儿+名词。留学生如果不了解这些,也可能出现偏误。如:

①*昨天下了雨一点儿。(昨天下了一点儿雨。)

②*他一点儿喝水后就开始工作了。(他喝一点儿水后就开始工作了。)

③*爸爸每天都喝酒一点儿。(爸爸每天都喝一点儿酒。){有点儿不一样用什么成语形容}.

前面我们说“一点儿”不能修饰动词,指的是不能直接修饰动词,但可以出现在“一点儿+(名词)+也/都+不/没+动词/形容词”。如:

①我们一点也不同意。

②他一点儿都没嫉妒老朋友。

③这房间一点儿也不脏。

但是在使用这一格式时一定要注意受事的位置。一般的受事宾语是不可以出现在动词的后边的。只有表示人的态度、感情、感觉的动词可以带受事宾语。对比如下:

①他一点儿也不尊重老师。

②他们一点儿都没同情这个老人。

③*我从来一点儿都不喝酒。

我从来一点儿酒都不喝。

4.能说“一伙人”,为何不能说 “一伙姑娘”?

汉语中有不少人表示很多人或物在一起的量词,如“伙、群、堆、批”等,但它们的适用场合是不同的。

群:指聚集在一起的很多人或动物。如:

①大街上跑来一群孩子。

②湖边有一群牛在喝水。

伙:也可以指很多人聚在一起,但多指几个人或许多人组成一个团伙,常含有贬义。如: ①这伙人是专门偷废铁的。

②那伙人突然闯进来,肯定没好事。

③*昨天我请了一伙姑娘吃饭。

“人”是中性词,“一伙人”含有贬义色彩,而“姑娘”一般是褒义的,因而不能说“一伙姑娘”。

堆:也值很多人或物聚集在一起,但多含有乱七八糟、无规则之意。如:

①地上躺着一堆从断壁残垣中抬出来的伤者。

②那儿围着一堆人,也不知道他们在看什么。

③她房间里有一大推脏衣服,一点也不像女孩子的房间。

批:指同时行动的一群人,或数量较多的货物、文件(常同时达到、同时处理等)。如: ①刚刚进来的那批客人一定要好好招待。

②每年九月都会有一批新生入住。

③我这小店最近新进了一批玩具,有时间带孩子来看看吧。

④这批货到得很及时。

汉语有很多像“伙、群、堆、批”这样的近义量词,如名量词“对”和“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辨析,否则留学生在使用时就很容易出现偏误。

三、动量词

1.什么叫专用动量词?

专用动量词是专门表示动作或变化次数的单位量词。专用动量词数目并不多,主要有:次、下回、场、阵、顿、趟、番、遍等。这些量词不仅表示动作或变化的量,同时还包含某种词汇意义,否则就没必要存在这么多动量词了。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注意这些动量词的具体使用。

2.“次”和“回”有何不同?

“次”和“回”都表示动作的次数,一般用于能反复出现的动作。“次”跟“回”常可互

换。例如:

①a. 这件事我问过他一次,可他没告诉我。

b. 这件事我问过他一回,可他没告诉我。

②a. 我找了你两次,你都不在。

b. 我找了你两次,你都不在。

不同之处在于“回”一般用于口语,“次”则口语书面语都常用。

3.“遍”和“次”有何不同?

“遍”也用于能反复出现的动作,强调一个动作行为从开始到结束的饿整个过程,这一点和“次”不同。对比如下:

(1)这电影他看过三遍。

(2)这电影他看过三次。

有这样的意思:“每一次他都是从头看到尾看完的。”但例②没有这样的意思,甚至可以是“他每一次都没看完”,例如:

(3)这电影他看过三次,但都没看到结尾。

4.动量词“下、场、阵、趟、顿、番”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1)“下”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一般用于短时间内就可完成的动作。如:

①他敲了一下自己的脑门。

②她点了 一下头。

“一下”用在动词后还有缓和语气的作用,有时并不表示动作的次数。

①你来一下。 你来。

②请你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你介绍具体情况。

例①比例②委婉得多。

(2)“场(chang)”多用于文艺表演及体育活动,完整地进行一次为“一场”。如: ①昨天我们看了一场比赛。

②最近我们学校放了两场电影。

(3)“阵”表示一段时间,一般用于突发并且持续一段时间的情况。如:

①下了一阵雨,空气好多了。

②场下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③响起了一阵枪声。、

④刮了一阵风。

(4)一去一回为一趟。可图示为:,如: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有点儿不一样用什么成语形容 形容不开心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