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洛阳龙门石窟用移步换景方法写作文 洛阳景龙门石窟怎么样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游洛阳龙门石窟有感》

游洛阳龙门石窟有感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爷爷一起来到洛阳龙门石窟游玩。虽然已是初冬时节,但是阳光依然带着秋天的暖意,微风习习,难得一个好天气,所以今天的游人也特别多。

我们随着人流首先来到了龙门第一大窟—-潜溪寺。这里面最大的佛像是阿弥陀佛,它的面部表情生动,慈眉善目的,旁边站立的是观世音菩萨像和大势至菩萨像。看了解释,方才知道他们是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圣人呢。我们随着人流继续往前走,只见在坚硬的石壁上,随处可见一个个小佛龛,那里面的小佛像虽然很小,甚至微不足道,但面部表情却非常逼真完美。最小的只有两厘米高,在莲花洞内,就如我的一块橡皮那么大小,但是一样的小巧精致,足见古时候的工匠们多么精湛的雕刻技术啊!

这时候,我们后面涌过来一群人,有年过六旬的老奶奶,有二十多岁的年青人,也有像我这么大的小孩子,他们在一个老和尚的带领下,双手合十,三步一叩首,就这么虔诚地一路磕头过来。我们也随着这群虔诚地信徒来到了奉先寺,这里矗立着龙门石窟中最高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只见大佛通体高足有20米,面部表情和善安详,弯弯的眉毛,传神的眼睛,小巧玲珑的鼻子,花瓣似的嘴巴,耳垂硕大,直垂到肩上,衣服的线条也雕刻地非常流畅,飘逸,使卢舍那大佛看起来那么仪态端庄,高贵典雅。听讲解员讲,卢舍那大佛是模仿武则天皇帝的样子雕刻而成的。因为人们不知道佛到底是个什么样

子,那么至高无上的的皇帝就是人们心中敬仰的佛啦!而那群叩首过来的信徒们,这时已是全部匍匐在地,我想他们一定是在祈祷卢舍那大佛的保佑吧!和我一样的小朋友,请你们在祈祷的同时,不要忘记努力学习哦!

我们还参观了古阳洞,药方洞等石窟,真是数不胜数啊!参观了这些石雕佛像后,我知道唐朝人是以胖为美的,并且耳垂大是有福气的象征。他们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虽然和我们现代人截然不同,但是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和对生活的热爱和我们是一样的。

我们沿着伊河桥来到了龙门石窟东山。隔河相望,只见我们刚才参观过的石窟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星罗棋布,状如蜂房,非常壮观。这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人间奇迹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诗人孟浩然在感慨岘山的秀美时,我们也在感慨着龙门石窟的壮丽。在夕阳的余晖中,我们满载收获离开了龙门石窟,驱车回家了。

篇二:《应用移步换景方法写景作文教案》

应用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法写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应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法写景

2、 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会应用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法写景

三、教学课时

3课时

四、教学前准备

1、 范文《荷塘月色》

2、 选好学生写景观察地点

第一课时

1、 下发范文《荷塘月色》

2、 分析范文写景方法

A、 范文共写了哪些景?

荷塘、月色、荷塘四周

B、 作都是否一开始就写了荷塘之景? 荷塘四周 路的一旁(点明此应用移步换景法写景,并告诉学生什么是移步换景) C、 作者写荷塘时写了哪些景?作都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此讲明什么是定点观察)

教师学生探讨形成以下板书

弥望的荷叶(看)

开着的荷花 上

荷花

花苞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荷香 (发挥想像,用上修辞) (想) 定点观察

荷塘 闻 像闪电

荷波(看)

叶下的流水 (看) 下

五、作者写月光抓住什么特点来写?写了哪些地方的月光?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洛阳龙门石窟用移步换景方法写作文}.

讨论形成板书

{洛阳龙门石窟用移步换景方法写作文}.

照在叶子、花上 下

月光

六、作者写了荷塘四周什么景?按什么顺序写的?

形成板书:

远近高低都是树,将荷叶围住 整体

树梢上的远山 远

树缝里的灯光(没精打彩)

(想像)

四周的树

树上的蝉声(听)

水里的蛙(听) 近 局部

七、总结整篇文章写景方法,并形成整体板书

1、作者先应用移步转移法粗笔勾勒了小煤屑路,荷塘四周的景,再应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按一定的写作顺序写了荷塘,月光,荷塘四周等景,在写景时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将荷塘的月色写得静悄,朦胧,传神。(指导学生写作时可应用移步换景,定点观察的方法,按一定顺序,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将景写得优美生动,使文章井井有条。)

八、安排第二课时观察任务

1、指明第二课时观察地点――翠竹公园,并简单交待会路过的景点

2、指明观察重点―――翠竹公园的翠竹林

3、观察方法指导

仿照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作方法及写作顺序指导观察景物的角度,形成题纲。

开头:(略)

教室翠竹小广场 石板路翠竹林 移步换景(粗笔勾勒) 大小 颜色

总体特点 气息

(可观察的角度用上修辞)

和周围的景构成怎 看(色、状)

竹叶 想(用上修辞)

听(声)

翠竹公园 翠竹林 看(色、状) 定点观察

竹节

竹 摸(感觉){洛阳龙门石窟用移步换景方法写作文}.

竹笋(同上)

阳光照射下的竹

鸟叫

丛林四周的景

结尾:感想或启示{洛阳龙门石窟用移步换景方法写作文}.

范文板书:

小煤屑路 荷塘四周 路的一旁 移步换景

荷塘月色{洛阳龙门石窟用移步换景方法写作文}.

看) 上 荷花 花苞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发挥想像,用上修辞) (想) 荷塘 闻) 荷波(看) 叶下的流水 (看) 下 照在叶子、花上 下 月光 照在树上(树影) 上 树梢上的远山 远 树缝里的灯光(没精打彩) (想像) 四周的树 树上的蝉声(听) 水里的蛙(听) 近 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 整体 定点观察 局部{洛阳龙门石窟用移步换景方法写作文}.

第二课时

一、观察准备

1、 课堂强调注意安全

2、 再次回顾上节课强调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并提醒学生尽量按上节课指导的方法观察。

3、 鼓励学生游玩中融入情感,真情品味美景,同时展开合理想象。将景物写得生动优美。

二、组织学生到翠竹体验情境,指导写作{洛阳龙门石窟用移步换景方法写作文}.

1、 引导学生观察翠竹广场――主广场――石板路等景点。边走边提醒学生写下自己看到了什么,这些

东西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竹林

A、请学生观察整个竹林是怎样的如大小如何,整体颜色如何,气息如何,和周围构成了怎样画面。将自己观察到的写下写下自己看到此竹林时所感

B 、局部观察

(A)请学生观察一棵棵竹子是怎样的,如竹叶、竹节、竹笋是怎样的,像什么,你听到什么,有何感受等。

(B)请学生观察四周景如何,写出自己感受。

(C)你还看到了什么?如鸟叫、阳光等。

三、注意事项

1、在体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写出自己所听,所看,所嗅,所想。

2、在学生观察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如初到竹林时,引导学生思考此时想到什么,前人对竹有过哪些描写,哪些是与自己些时心境一致的。闻到竹香时,你内心是怎样的,发挥想像用优美的语言写出。

3、介绍景物时,按上课时所列提纲介绍指导。

第三课时

返回教室进行创作

1、学生将自己所观察,所记下的文字,根据前面所指导的方法整理出一篇作文。

2、告诉学生,以后无论写何处之景,都可应用以上方法观察。要注重按一定顺序观察,发挥想像将景物写得生动优美,更重要的是观察时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教学反思:

1、 注重学生写景方法指导,注重学生亲身感,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2、 通过此次写作实践,学生不仅学会了应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方法写景,还学会了在写景过程中想

调动各种感官,发挥想像。并体会到写景过程中,融入自己感情同样重要。

篇三:《中考材料作文移步换景写作指导》

中考材料作文移步换景写作指导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移步换景法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就采用了这种结构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其主要表现在:(1)把行踪交代得清清楚楚:台北嘉义坐火车进山阿里山神木林区曲径幽路看到神木下山。(2)进山时抓住林海幽深的特征来写:原始森林广阔无边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山间的青苔树无边无际的森林受巨创后的神木。这样,作者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表现了不同时间里多种景物的风貌,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游踪线索一以贯之,来去分明。因游踪主人翁多是作者自己,所以一般都宜用第一人称。这样文章以我的游程为线索写,不会杂乱。

②立足点的变换必须交代清楚。移步和换景必须保持一致,决不可超越立足点去描绘景物。也就是说,随着主人公的移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有怎样的立足点,就应当有怎样的观察对象。

③要形神兼备。形,指外部状貌;神,指本质特征。描写时既不可只求形似,也不可有神无形,形神兼备,似神为主,尽量凸现被描写对象的独特性。因此,移步换景就绝不是自然主义的游踪写景,必须写出作者独特的感受。

④粗细要结合。粗略的勾勒和细致的描摹应辨证地统一起来,使人们对被描写的对象既有概括的轮廓印象,又能具体地觉察到景物细部情形,以便对描写对象有较全面的了解。

⑤实写与虚写要辨证地结合。描写要有虚有实,这是一般要求。移步换景则应以实为主,虚实结合,使读者既能看到实体,又能调动起主观联想和想像。

篇四:《怎样写好风景(三下四下习作一,移步换景写法)》

怎样写好风景(一)

一、人人都说家乡好

你的家乡在哪里?你去过你的家乡吗?你最喜欢你家乡的什么地方?

给我们说说你的家乡?

如果你没去过你的家乡,你也可以说说你现在生长的城市,你喜欢它吗?你为什么喜欢(不喜欢)它?你最喜欢去哪里?你为什么喜欢去哪里?

二、还记得我们曾经学习过的写景的方法吗? 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写景的方法? 移步换景:按照观察的先后顺序写景)

按照时间顺序写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

早晨、中午、傍晚、深夜

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的写作方法写景:先写主要的景观,然后写围绕它都有些什么景色;或者反过来先写围绕它的景色,然后着重写主要景观。 移步换景写法:适用于写游记类的写景作文,或是边走边介绍的作文,如:带人们 去参观某处。

《我的校园》 《XXX游记》

观察方法:边走边记,让读者跟着你的介绍走。

按照时间顺序写景:适用于写一处景物的不同时间的变化。

《家乡的池塘》 《小镇四季》

观察方法:根据时间的不同写出景物微小的变化。

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的写作方法写景:适用于写一处景色。 《五塔寺》 《大雁塔》

观察方法: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介绍景物有详有略,具体景物为

详写。

范文:

美丽的伊斯兰风情街

我的家乡在草原首府呼和浩特市,那里风景优美,四季宜人。要说起家乡的美景可是数不胜数呢!这里有古色古香的大昭寺,有繁华如织的中山路,还有具有少数民族色彩的伊斯兰风情街。

说起这伊斯兰风情街,你可真应该来看看。伊斯兰风情街坐落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中心地带。因为这里大多数的居民都是回族和维吾尔族,所以这里大部分的建筑就都被赋予了伊斯兰建筑的特色。

从伊斯兰风情街的南口进入,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阿拉丁广场。听到这个名字,你是否想起了童话故事里的阿拉丁神灯?没错,在阿拉丁广场中央真的有一座巨大的阿拉丁神灯,我每次去阿拉丁广场玩的时候都要多看它急眼,希望真的能从这盏神灯里跳出那个可以实现好多愿望的灯神。

过了阿拉丁广场继续往南走就到了清真大寺。清真大寺是穆斯林礼拜的重要宗教文化重地。这里最有名的要数星月塔了,每逢回族过节的时候它都通宵亮着灯,还赞诵着古兰经文。

继续向南走就能看到祥和商场、回族中学、清真北寺等建筑物,他们都“戴着”水绿色的帽子,帽子的底部是圆形的,顶部是尖尖的;他们都“穿着”黄色的衣服,远远望去你会真的以为你来到了一个伊斯兰教的国度。

这就是我家乡具有民族风情的伊斯兰风情街,喜爱旅游的你有空也来看看吧。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洛阳龙门石窟用移步换景方法写作文 洛阳景龙门石窟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