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城南旧事摘录批注 城南旧事摘录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城南旧事》读书问题答案》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同学们,这学两个月我们共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读以致用,对我们的写作能有所帮助和启发。

二、走近作家,交流资料

让我们先走近作家——林海音。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她的资料?(指名回答,不要重复回答。)

课件出示:

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1918年生于日本,1948年返回故乡台湾。她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她在《城南旧事》出版后记中写道:“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物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三、读懂主题,学会选材

1、请大家回忆一下,这本书讲了哪几个故事?

课件出示:

(1)《惠安馆》

(2)《我们看海去》

(3)《兰姨娘》

(4)《驴打滚》

(5)《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2、小说是以林海英7——13岁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五年时间发生了很多事,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这样几件事呢?

(整部小说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怀念,书中的几个故事,每个人物最后的归宿都是“离别”,随着他们的渐行渐远,林海英的童年也一去不复返。)

3、我们在习作中,也要注意根据文章的主题选择材料。

四、聚焦人物,个性解读

1、看到这些故事的名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那些人物形象?

秀贞、厚嘴唇的青年、兰姨娘、宋妈、妞儿、爸爸等。

2、这么多人物,有主要的,有次要的,不难发现,贯穿所有故事的中心人物是英子。其他的都是英子以她的眼光写的各色各样的人。在你的心目中,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不能结合书中的内容谈一谈?(可以结合书中的某个情景或片段来谈)

学生自由回答,在评价时,注意从学生的回答中捕捉人物描写的方法。

3、同学们刚才的感悟和回答就是对书中人物形象“小英子”的分析和评价,只有抓住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才能加深对作品主要人物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在不知不觉间,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评价人物的方法。

课件:评价人物方法引导:

(1)人物的性格表现在其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

(2)人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要从不同角度给予评价。

五、品读人物,学会描写

1、用我们掌握的评价人物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人物分组交流。

2、安排好组长,小组长组织组员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3、选择代表给全班汇报。并与小组内人员互动。

4、一个个人物鲜活、生动,栩栩如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塑造人物也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好特点,万不可“千人一面。”

六、感悟情感,个性表达

1、1982年,《城南旧事》这本书被改编成了电影,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播放视频《送别》,在一次次骊歌声中,英子送别了一个有一个熟悉的人,最后连最亲爱的爸爸也与她阴阳两隔,至此,她的童年一去不复返。

2、同学们,你的童年有哪些精彩的回忆,请你课后动笔写下自己或怅然若失获精彩纷呈的童年故事。

七、课外推荐总结

1、谈谈自己收获。一本书读下来,有时就剩下几句话,而这几句话将陪伴着你一生,所以我们常说——好书不厌白灰度,最是书香能致远!只有“读书破万卷,”方可“下笔如有神”!

2、推荐高尔基《童年》。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教案 梁艳

(2012-11-20 13:48:30)

转载▼

标签: 分类: 教学设计

杂谈

语文活动课《和你不一样》系列活动介绍

通过开展演讲、辩论、阅读、背诵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发表独特见解,从而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并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和你不一样》系列之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教案

板书

《和你不一样》之

聊聊《城南旧事》

作品介绍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中国人。

活动层次

初读后对全书的交流

活动目标:

1、通过读书交流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适当渗透评价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方法;

3、引导学生发言时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发表独特的见解。

活动准备:

师生共读《城南旧事》,完成批注笔记。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入题,营造氛围(5分钟)

方法一:激励朗读

师:今天我们要聊聊(《城南旧事》),我跟你们初次相识,听你们李校长讲你们这个班很厉害,我信了一半,另一半要自己看过才敢信。

方法二:引导再读

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林海音在北平生活了二十多年才举家迁往台湾。该是多么想念这座古城啊?

课件出示: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小结朗读情况 2、整体回顾,概括内容。

阅读指导: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师:现在,我们就掩了册子来考考大家,这本小说由几个篇章组成?有哪些主要人物?

(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1分别写出几个故事名称,

2.每个故事中都有哪些主要人物?

3.分别概括这几个故事的主要 内容(每个故事分别用几句话写完整,并突出主要意思)。

《城南旧事》主要人物,分别写出他们的名字:英子、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英子的好朋友——妞儿、爸爸、妈妈、奶娘宋妈、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宋妈的男人黄板儿牙

二、聚焦人物,个性解读(20分钟)

第一步:小组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人物

师:(1)在这些人物中,你对谁最感兴趣?(至少写出三个你感兴趣的人物),具体说说为什么对他们感兴趣?(2)依次写出理由,并摘抄书中相应句段谈谈——(随机询问学生想说谁?)

师:大家先在四人小组聊聊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人物,说完了就起立。 要求: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大声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大胆说!

(评价人物方法引导:

人物的性格表现在其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中;

人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要从不同角度给予评价;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拼命调动自己的记忆。

语言表达方法指导: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阅读兴趣引导:

篇二:《《城南旧事》导读》

林海音《城南旧事》 阅读指导

阅读时间:2013年3月9日—3月24日 内容简介: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读书方法指导:1、感知小说内容和主题。2、分析人物形象。3、感受语言的优美,特别是景物描写,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做好批注。4、艺术特色:结构独特、体裁独特、叙述视角独特。

读书笔记指导:1、在书上勾画你感触深的句子,并做好相关批注(可以赏析、写感想)。 2、把你喜欢的优美句子写在摘抄本上(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3、本书读完后,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读后感。(可以从小说内容和主题、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及艺术特色等方面入手,并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林海音《城南旧事》 阅读指导

阅读时间:2013年3月9日—3月24日 内容简介: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读书方法指导:1、感知小说内容和主题。2、分析人物形象。3、感受语言的优美,特别是景物描写,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做好批注。4、艺术特色:结构独特、体裁独特、叙述视角独特。

读书笔记指导:1、在书上勾画你感触深的句子,并做好相关批注(可以赏析、写感想)。 2、把你喜欢的优美句子写在摘抄本上(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3、本书读完后,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读后感。(可以从小说内容和主题、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及艺术特色等方面入手,并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林海音《城南旧事》 阅读指导

阅读时间:2013年3月9日—3月24日 内容简介: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读书方法指导:1、感知小说内容和主题。2、分析人物形象。3、感受语言的优美,特别是景物描写,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做好批注。4、艺术特色:结构独特、体裁独特、叙述视角独特。

读书笔记指导:1、在书上勾画你感触深的句子,并做好相关批注(可以赏析、写感想)。 2、把你喜欢的优美句子写在摘抄本上(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3、本书读完后,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读后感。(可以从小说内容和主题、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及艺术特色等方面入手,并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林海音《城南旧事》 阅读指导

阅读时间:2013年3月9日—3月24日 内容简介: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读书方法指导:1、感知小说内容和主题。2、分析人物形象。3、感受语言的优美,特别是景物描写,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做好批注。4、艺术特色:结构独特、体裁独特、叙述视角独特。

读书笔记指导:1、在书上勾画你感触深的句子,并做好相关批注(可以赏析、写感想)。 2、把你喜欢的优美句子写在摘抄本上(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3、本书读完后,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读后感。(可以从小说内容和主题、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及艺术特色等方面入手,并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篇三:《名著导读课 城南旧事》

《名著导读课——城南旧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城南旧事摘录批注}.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请学生根据所读书籍中的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创编谜语,请其他学生猜出书名。 师:同学们爱读书吗?我得验证一下。(出示: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孙悟空、唐僧)你能猜出这是哪本书吗?

你能像老师这样,根据书籍中的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创编一条谜语,请大家猜出这本书的名字吗?

学生根据所读书籍中的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创编谜语,请其他学生猜出书名。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点拨。

2、出示:小英子 好朋友妞儿 北京城,请学生猜一猜这是哪本书?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城南旧事》。(出示《城南旧事》封面)

学生能猜出书名这样导引:不错,这本书就是《城南旧事》。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学生不能猜出书名这样导引:看来大家对这本书还不太熟悉。它就是《城南旧事》,来,读读它的名字。

3、(1)你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如果学生不了解作者是林海音,可以这样导引:

其实,我们对于这本书的作者并不陌生,今年我们还学过她写的《窃读记》。

(2)观察一下封面,你发现了什么?(作者、出版社等)

看似简单的封面包含了作者、出版社等这么多信息,读书时还真不能忽略它!

(3)你对林海音有什么了解?

4、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了解其主要成就,及《城南旧事》的重要影响,唤起学生读书时关注作者简介的意识。

师:大家对林海音有一定的了解,能看得出你们很重视课外知识的阅读积累。其实,在每本书中往往都有作者简介,透过它,我们可以对作者有一个较全面地了解。咱们来看看这本书对林海音又有怎样的介绍呢?(板书: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她的童年与青年时期。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她出版了众多文学佳作,在文坛颇负盛名,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城南旧事》、散文集《冬青树》等。《城南旧事》是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音的这部名作——《城南旧事》。

二、读简介,看目录,了解内容:

1、什么是“旧事”?顾名思义“城南旧事”就是——

点拨:书名是作品的眼睛,根据它我们往往可以推测出一本书的内容。

2、究竟“城”是什么城?又发生过哪些旧事呢?你有办法了解吗?

学生可能会谈到以下内容,适时分别作如下引导:

(1)学生谈到阅读整本书,了解内容,引导:不错,阅读整本书的确能知道书的内容。如果不让你细读整本书,你有办法在短时间内知道它写了什么吗?

(2)学生谈到翻阅“内容简介”,了解内容,引导:你在学习上肯定是个细心的孩子。读书前,翻阅一下“内容简介”我们很容易了解书的内容。咱们就来看看《城南旧事》的内容简介吧。(板书:翻阅简介)

3、学生轻声读一读资料中的“内容简介”,课件出示《城南旧事》内容简介: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六岁到十二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尤其是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及其周围人们的生活图景。

4、看来这本书讲的是英子童年的一些往事,究竟是些什么事呢?咱们一起来看看目录。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课件出示目录:

序言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出版后记——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师:透过目录,你知道些什么?在这些内容中,你最想读什么?

点拨:“目录”体现了书的结构。

目录不仅能使我们轻松把握故事的线索,还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呢。读书看“目录”可是个好习惯呦。(板书:浏览目录)

如果学生谈到阅读序言、后记的欲望,适时介绍有关序言、后记的知识,课件出示: 序言又叫做 “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它往往介绍书籍的内容、写作缘由、和艺术特色。作者自己写的序言叫“自序”,别人代写的序言叫“代序”。 和序言相对应放在正文之后的文章,就是出版后记。它的篇幅比较短,多用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不管是序言还是后记都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读书时咱们可千万别错过它们!(板书:关注前言、后记)

三、阅读片段,点拨品读方法:

师:你们知道当初老师看这本书时最想读哪个故事吗?就是《惠安馆》。今天,老师把这个故事中的一个小片段和大家一起分享。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篇文章吧。

1、学生阅读《惠安馆》中英子和妞儿在西厢房快乐玩耍的片段。

2、指导学生细读文本,把不懂的地方圈起来画上问号,引发自己感受的句子画上横线,做批注。

3、集体交流。

师:我看到咱们不少同学的纸上都留下了思考的痕迹,来交流一下你们思考的结果吧。 交流过程中针对学生思考的结果,作如下引导:

(1)阅读时留下的疑问:我看到有些同学的纸上留下了问号,来,说说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交流心中的疑问,可能涉及词语、句子的意思、文本相关情节的猜想等)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心中的疑问呢?(针对学生想出的办法适时进行点拨:利用查字典、百度词典查询的方法理解词意;网络搜索、询问懂相关知识的人理解读不懂的句子;阅读名著全文印证自己的猜想等方法。)

(2)阅读后的感受:结合学生的谈话,从抓住关键词语谈体会、联系实际说感受、体会写作特色等方面,利用评价语对学生品读文本的方法进行点拨。

4、(1)出示教师所写随笔,渗透读书方法。

师:咱们同学和老师真是心有灵犀,你们的所感所想也是我真实的感受。读完这段小故

事,我不禁由感而发,写下了这样的随笔:

课件出示:

童年是什么?是一张珍贵的照片,映出如花的笑脸;是一首动听的歌曲,谱出深情的旋律;是一段难忘的回忆,任年华流逝,永不老去。

(2)读书写随笔是我的习惯,你在读书时又有哪些好方法、好习惯呢?

师:大家读书的好方法可真不少。读书时,我们边阅读边用这些好方法品味语言,一定会受益匪浅。(板书:品味语言)

(3)如果你现在要完整的阅读这本书,能给大家提些建议吗?

四、关注后记,感悟主题:

师:刚才,我们在片段中感受到了英子的快乐。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可是,林海音在后记中却这样写 1、课件出示出版后记的片段,教师配乐朗读: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如果学生在第二个大环节中没有提到关注序言、后记,这里结合学生谈话内容适时介绍序言、后记的知识。

3、总结:英子的童年结束了,而林海音的这本《城南旧事》却在众多读者的心中留下了点点痕迹。叶圣陶老先生读完《城南旧事》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今天看完这本《城南旧事》,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为何早先我不知道这是部如此精良的作品?

如此精良的作品,不读真是遗憾,读了就会受益无穷。孩子们,看《城南旧事》吧,让我们一起随着英子走进她的城南,走进她的旧事,一起去分享林海音童年时的心情吧!{城南旧事摘录批注}.

《名著导读课——城南旧事》教学反思

近日,和河东小学五年一班的同学一起上了一节名著导读课——《城南旧事》,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课虽已上完,但思考还在继续。

思考一:为什么上这节课?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一本好书不仅能积累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也陶冶着自己的品格。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必定是一个心地纯净、举止文雅的人。阅读,在一个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要多阅读、多积累。“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然而,现在孩子的阅读状况又是怎样呢?有的孩子根本提不起阅读的兴趣,任老师、家长讲尽道理、苦口劝说,我自“岿然不动”,阅读对于他们成了一种负担。有的孩子拿起书草草翻过,阅读成了“走过场”。还有的孩子读书时往往只阅读主要的情节,至于优美的语言、写作特色,乃至作者简介、出版前言、后记、对此书的评价等从未引起他们的关注,阅读成了了解梗概。只有少数的孩子能静下心来完整地读完一本书。孩子们的这些阅读现状的确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我感到还是我们教师缺乏对孩子阅读方法的系统指导。日常工作中,教学课本知识、批改作业等工作耗费了很多精力,我们很少能静下心抽出时间就阅读方法系统地对孩子进行指导,很多时候,向学生推荐阅读的内容也只是在教学时一带而过。也许,正是我们的这种疏忽,造成了一些孩子读书时的惰性,促成了大多数孩子阅读时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基于上面的状况,我决定上一节名著导读课,唤起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渗透从整体上阅读一本书的方法。

思考二:怎样上这节课?

相对于文本教学而言,这节课上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推荐的名著如果离孩子生活实际较远,孩子们无法引起共鸣,定然不会产生阅读的兴趣;教学时,一味的强调阅读方法,势必会忽略名著内容;而过分的以名著内容为依托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又往往会使阅读方法的指导黯然失色。选择哪本名著指导阅读,又怎样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巧妙地渗透阅读的方法呢?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首先把推荐的名著锁定在《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林海音用生动的笔墨再现了童年发生在北京城南的往事。这些往事或快乐或悲伤,故事情节或简单或离奇,无不充满着童年的纯真,孩子们读起来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再者,孩子们已经学过《窃读记》,对林海音并不陌生,向他们推荐林海音的这部力作,容易唤起他们的阅读欲望。此外,孩子们今后还会学到节选

篇四:《《城南旧事》10.21.阅读题》

一、填空题(10月21日阅读题)

1、《城南旧事》的作者是( )。

2、《城南旧事》主要包括( )、( )、( )、( )、( )这五则故事。这五则故事是按照( )顺序排列的。

3、把“惠安馆”说成“灰娃馆”的是谁?( )

4、疯子秀贞给自己的女儿取名为( )。

5、《惠安馆》的故事一开始发生在( )季,结束在( )季。地点在( )。(地点填写某城市).当时的“我”( )岁。

6、在《惠安馆》这个故事中,“我”送给秀贞( )和( )。

7、《惠安馆》中,“爸爸”教“我”描红模字,上面有一首我们学过的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

8、妞儿( )岁。

9、《我们看海去》这则故事发生在作者( )岁的时候。

10、《我们看海去》一文中,“我”在学堂中考第( )名。

11、《我们看海去》一文中,作者接收了贼的( )。

12、《我们看海去》一文中,“我”有点偏科,( )不太好。

13、《我们看海去》一文中,“我”很想玩( )。

14、在欢送毕业同学会上,作者和三年级的大同学一起表演的节目叫( ),

作者演的是( )。

15、在《兰姨娘》一文中,“我”上( )年级了。

16、在《兰姨娘》一文中,“我”已经有了( )个妹妹,( )个弟

弟。后来又添了一个( )。

17、《兰姨娘》一文中,老百姓对要被枪毙的闹革命的学生,态度是表示( )的。

18、兰姨娘身世凄凉。她出生在( ),( )岁的时候被亲生母亲卖了,20岁时嫁给了( )岁的老头。

19、德先叔在( )大学念书。爸爸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 )。

20、妈妈被爸爸气得胃疼的时候就让作者去药铺买( )。

21、在《驴打滚》中有一首诗《下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芦花都不见。”画龙点睛的是那句:(“ ”)。

22、宋妈在作者家当了( )年奶妈。跟宋妈感情最好的是( )。

23、从《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一文中,可以得知,作者的爸爸爱好( )。他种过( )、( )、( )等。

24、填写骊歌。长亭外,古道边,( )。问君此去几时来,( )!天之涯,( ),知交半零落。( ),( )。(此歌为李叔同所作。)

25、在作者( )岁时,她的爸爸去世了。他是因为( ),急得吐血,导致肺病复发而死的。 一.看拼音,写字词。

堪称 逆境 权衡 前辈

狭窄 圣殿 铅笔 钢铁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词。

哺 喂食

缩 节约

胜 成功

颖 东西末端的尖锐部分

惴惴 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

寥寥 数量少

鼎鼎 盛大的样子

孜孜 勤勉,不懈怠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惴惴不安 大名鼎鼎 指点提携 悲观退缩 孜孜不倦 脱颖而出

四.读下列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1.夏洛蒂不畏生活的艰辛与不畏环境的险恶的不屈精神。

2.不是妇女的事业 的痛苦和她坚强的性格。

3.她们付出的艰辛的努力 表明她们不是真正的小草和大树,小草也可以通过努力变为大树,就像夏洛蒂姐妹一样。

五.读了夏洛蒂三姐妹的故事,了解了逆境中成才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城南旧事摘录批注 城南旧事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