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写一篇新闻评论800字 写一篇新闻500字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新闻格式、写作要求、优秀范例 (800字)》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以下有几种新闻的格式:

新闻的要素 :

“五个w”和“一个h

“五个w”:who(何人)、what(何事) when(何时)、where(何地) why(何故) “一个h”:how(如何)

新闻的分类:消息、通讯、评论等

新闻的结构: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高度概括,抓人眼球

导语: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写作要律:具有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简洁切要的内容、平易友善的叙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宜(一页尤佳)。 写作技巧: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爽。切忌偏离事实、交代不清、内容空洞。一篇好的新闻稿除了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把握主诉求与正确的格式外,行文应力求简洁切要,叙述应有事实基础,文稿标题则以简要、突出、吸引人为原则,用字要避免冷僻艰深,以提高文稿的可读性。

新闻稿的特点

新闻稿的特点,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简明性”。

新闻总的特点

立场:观点鲜明

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及时

语言:简洁准确

新闻的四个特点:真实新鲜 简明精深

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

常见的新闻体:

倒金字塔

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写一篇新闻评论800字}.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新华体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其次,在

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华尔街日报体(dee)

补充一点,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优秀范例:

河南天时企业集团召开2011年度工作会议

2011年2月21日,河南天时企业集团2011年度工作会议在公司三楼会议室举行,集团董事局主席、集团总裁等领导,集团总部相关管理人员、各分公司负责人员和特约嘉宾近百人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通报集团公司2011年管理架构调整和岗位调整情况,听取集团公司总裁的年度工作报告,嘉奖2010年度集团优秀员工等。会议由天时集团副总裁主持。

上午9点30,在一片热烈喜庆的鞭炮声中,天时企业集团2011年度工作会议正式开始。集团总裁首先作了年度工作报告,报告回顾总结了2010年集团公司取得的可喜成绩,布置安排了2011年度的主要工作。总裁指出:2011年对于天时集团公司来说是实现大跨越的重要一年,集团公司的总体方针是:“优化班子抓素质提高、优化经营抓效益增长”,具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一个中心,做好五项工作”。

随后集团行政总监作了集团公司组织机构整合决议,人力资源总监宣读了集团公司管理岗位及人事调整方案的通报;接着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宣布了2010年度集团优秀管理者和优秀员工名单,并由董事局主席向获奖者颁发了奖金。集团各公司、部门负责人代表也对总裁的报告中的各项要求做出了明确表态。与会的特邀嘉宾也对天时集团的快速发展表示了肯定,对公司领导班子做出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公司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最后,集团董事局主席进行了总结。主席指出:2011年,天时企业集团进入快速发展的一年,我们要怀抱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感恩、负责的心态,共同努力奋斗,携手打造天时企业更美好的明天。他特别强调,随着集团的发展壮大,公司将不断完善员工绩效与激励机制,加大对有突出贡献人员的奖励力度,争取在3年内实现再造20个百万富翁,5个千万富翁的目标,让每一位员工都有机会分享集团公司发展壮大带来的喜悦成果。

会议进行了2小时30分,整场会议在喜庆热烈,欢快活跃的气氛中进行,掌声不断。会后全体到会人员进行了合影留念和聚餐。此次会议,是集团公司发展历程中承上启下一次重要会议,它总结了过去的成绩和不足,为集团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大鼓舞了集团公司全体员工的士气,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为集团公司在2011年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时集团也必将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发展,谱写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这是正常的新华体。

篇二:《时评例文》

时评例文

围观“犀利哥”是在“消费”良知

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这名被称为“犀利哥”的年轻流浪汉蹿红网络。“走红”之前,他逡巡于小城宁波的街头巷尾;“走红”之后,他平静的流浪生活彻底受到了惊扰,无数围观者拍照合影,“犀利哥”放声大哭的照片又被放大了。此时,网友们所谓对“犀利哥”的救助,还在不知所终地继续着。

很难精准地概括出这名流浪者为何会在瞬间红遍大江南北,甚至红到了中国台湾和日本。现在,“犀利哥”的走红终于让很多人的内心开始变得不安且内疚起来。新闻后续的报道里依稀透露,“犀利哥”很可能是1998年的抗洪老兵,也可能是被家庭遗弃的精神病人,他的发型,他的衣着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围观者所谓的赞誉、追捧,与他原本卑微的人生而言,并不能算是“美丽的误读”,而是一种蓄意的消遣。在众人的消遣中,一个在楼宇森林和钢铁洪流中无声无息流浪的弱者被塑造成了“网络红人”,弱者没有被同情,反而被消费,无论如何,这都是这个时代的病灶之一。在消遣“犀利哥”获得某种快感的同时,不知道是否有人想到他也是公民,也有尊严?

以娱乐的精神来消费弱者,“犀利哥”不是第一个“牺牲品”。远的比如杨丽娟,在追星的途中被大众媒体和公众趣味所主导,大众和媒体在观望杨丽娟的过程里获取快感,而作为弱者的杨丽娟却丝毫没有认知到自己所付出的代价;近的比如罗玉凤,大众媒体带领公众消费着罗玉凤的征婚故事,罗的人生缺陷一次次地被公众作为调味生活的作料。

值得警惕的是,在消费弱者之前,无论是大众媒体或者普通围观者都善于举起行善的标杆,有了行善的名号,所有的关注似乎只能向好的方向发展。殊不知,忠实记录是一回事,参与干预又是一回事,很多时候,哪怕有着行善的动机我们也应当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具体在“犀利哥”身上,六七年来,“犀利哥”虽然生活在宁波最繁华的街头,但却像个隐形人一直游离在世界之外,突然有一天,世人把目光聚焦在了他身上,这到底是惊喜还是惊扰?作为想帮助“犀利哥”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自问一下是否能为他做得更好?只要他是社会生态能容纳的,保护和尊重“犀利哥”的选择,是我们不可逾越的界限。

在这个春天,“犀利哥”一个悲惨的人生故事,被我们以娱乐精神消费了。消费弱者的同时,其实也在消费着内心中的良知。那些聚焦的目光最终远去,对于“犀利哥”而言,这是不是幻梦一场?对于围观者而言,以消遣开始,以痛感结束,只是不知这是不是终点?{写一篇新闻评论800字}.

“骂官有奖”能否成为善待批评的标杆?

常州一网友去年7月在网上发帖骂该市环保局长不作为,必须引咎辞职。我一直在为这位网友的“骂”局长担心,为他捏了一把汗。想不到,却传来了一条令人欣喜的好消息:今年3月11日,常州市环保局同样通过网络发帖,对这名叫“认真”的网友发动“人肉搜索”。 3月15日,网友“认真”来到了常州市环保局,获得了常州市环保局长周斌亲自送上的2000元“网络监督奖”。(《北京青年报》3月18日报道)

局长被网民“骂”了,非但没有打击报复,反而给予奖励,怎不让人为其鼓掌。

“骂”了有奖,表现出这位局长正视问题的实事求是精神,敢于接受批评监督的高姿态。其实,那位网民“骂”局长并不是出于个人恩怨的私愤,也不是对干部的人身攻击,而是对环保工作的关注,希望环保部门把工作做得更好。也是对环保部门工作缺陷的提醒,这样的“骂”何尝不是一种监督,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没有群众的“骂”声,不知道问题的所在,那才是十分可怕的。

网民“骂”局长是一种善意的关心,善待网民的“骂”更是可贵的责任意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创造条件让群众批评政府。听不得“骂”声、受不了批评,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中干部很可能会自我陶醉、分不清是非。善待群众的“骂”是我们的好传统、好作风,当年毛泽东主席也挨过农民的骂,毛主席非但不怪罪,反而从自身找原因,要求地方干部不要为难骂他的人。领袖都能善待群众的骂,还有什么干部不能接受群众的批评?

群众的批评就是很好的建言,“骂”局长有奖正是这位局长清醒的表现,是做好工作的希望。然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容不得群众的批评、听不得群众的“骂”声,听人说他好便笑容满面,听到个“不”字便老大不高兴,如同捅了马蜂窝,甚至以权代法,网络追捕,跨地抓人,弄得人都不敢提意见、不敢讲真话。

善待“骂”声会让干部耳聪目明,工作有方向,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尊敬。“骂”局长有奖应当成为群众批评政府的一个标杆,成为监督干部的一种常态。(张君明)

例文:山东一位法官夸口说能游一百米,旁边一个小孩指出法官吹牛,不料法官大怒,将小孩扔进水库淹死了。对这则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死不瞑目的孩子树碑

童言本无忌。

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一个金发碧眼的孩子一语戳破弥天大谎,使裸体大巡游的皇上淹没在民众的一片哄笑声中,还不能对那孩子“龙颜大怒”。孩子赢了,赢得天真无邪——这是丹麦童话,听来却入情入理,折射出现实。

而在山东,当一个法官夸口能游泳100米时,一个乌发黑眼的孩子一语戳破这小小的牛皮,不料法官竟“官颜大怒”,把孩子扔到水库里淹死了。孩子输了,输得死不瞑目——这是中国的现实,已见诸多家报纸的报道,然而怎么听也像童话。

我宁愿相信这篇新闻是假的,宁愿发布这假新闻的记者被推上被告席,宁愿他承认以毛骨悚然的童话冒充新闻,宁愿记者被判刑,报纸被查封总之,我什么都肯相信,就是不肯相信那天真无邪的山东娃被淹死了,就是不肯相信童言无忌的时代真的一去不返了。

{写一篇新闻评论800字}.

有先例可类比吗?有,然而比起来非常牵强。不错,日本鬼子和德国鬼子确实虐杀了无数儿童,但那是侵略战争,是法西斯匪徒才干得出来的呀!国民党特务确实在歌乐山下虐杀了小萝卜头,但那是白色恐怖,是灭绝人性的刽子手才干得出来的呀!一位导演曾经对我说,“十年浩劫”中,他的一个孩子被坏人塞进下水道闷死了,但那是大人们的政治游戏导致兽性大发作,而且人面兽心的家伙

也只敢偷偷摸摸虐杀孩子呀!近些年来,确有犯罪分子在拐卖儿童作人质时,因欲壑难填而虐杀过孩子,但那是财迷心窍而丧尽天良,而且也只敢偷偷摸摸虐杀呀!

而这山东娃儿的被杀害,一点背景材料也找不到。一无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二无你死我活的政治游戏,三无谋财害命的动机,四无前冤今仇的伏笔,孩子就这样平白无故被杀害了——被一个不是法西斯、不是国民党特务、不是“文革”中的禽兽、不是发儿童财的罪犯、也不是精神病人的法官扔进水库里,活活淹死了!而且杀害在光天化日之下!杀害在大庭广众之中!一切的一切,仅仅为一句童言三个字——孩子认为法官游不了100米,笑嘻嘻对法官说:“你不行。”稍有良知的人们呵,谁肯相信这并非童话而是现实的呢?

如果非要在古今中外的悲剧中寻一事例来类比,恐怕只有中非帝国的皇帝博卡萨吃儿童肉一例了。然而,世上的山珍海味何其多,非要吃儿童肉才能“饱口福”吗?说穿了,这是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暴君快感”的满足。同样,那个法官司在扔出孩子时所寻求的,除了这种“暴君快感”的满足,还能有什么?让他自己说,还能有什么?

有学者说,“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活剥一句,可以说,“权力滋生残暴,绝对的权力滋生绝对的残暴。”

有山东娃的冤魂为证,任你巧舌如簧,也抹杀不了铁的事实。{写一篇新闻评论800字}.

按说,在我们这个法治国家里,谁也不是特殊公民,谁也没有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执法者犯法,更是罪加一等,实际上也如此。然而,为什么还是发生了上述惨剧呢?答案只有一个:在某些掌权者的骨子深处,依然盘踞着早被历史唾弃的暴君的幽灵——生杀予夺,谁奈朕何!

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同样,法治的精神,也代替不了精神的法治。在这个意义上,应该为那死不瞑目的山东娃儿树碑,一则安魂,让一代代人牢记这旷古不闻的惨剧;二则驱鬼,驱散至今还徘徊在中国大地上,而且钻进某些人骨子深处的暴君幽灵。

否则,我堂堂中华民族,还有何面目重温80年前鲁迅先生那振聋发聩的呐喊:

“救救孩子”{写一篇新闻评论800字}.

联想与类比:是时评最常用的手法,也是文章的关键。由材料推开去,由此及彼,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或历史,或现实,或集体,或个人,用相近相似的事件,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论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

时评的基本思路: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办法

摆现象:引述材料,摆出现象。引述材料,不是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论危害:揭示反面现象所产生的影响和危害(指出正面事例所带来的下面作用)。 挖根源:剖析导致事件发生的心理原因或社会根源。

提办法:提出解决办法。{写一篇新闻评论800字}.{写一篇新闻评论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时事评论文章。

“铁腕”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

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呈贡县投资促进局局长蒋文辉因在会上打瞌睡,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之后,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此后,会场上再没有人开小差。(据《都市时报》)

[示例文章1]

“打瞌睡丢官”属“量刑过重”

在2月22日举行的中共呈贡县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昆明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了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据悉,在2月20日举行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蒋文辉因在会上打瞌睡,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

分析:第一部分要写好由头。写时评要就事论事,所以要先把所评之“事”交代出来,这“事”是引发评论的缘由。引用时要注意简明扼要。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会上打瞌睡,就是不被领导点名批评,也应该受到应有的纪律处分,然而,仅仅因为在会场上打了一次瞌睡,就被迫辞职,显属“量刑过重”。(表明观点)从新闻中看,蒋文辉并非被“免职”,而是“主动辞职”,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外交辞令”,等于是给干部一个台阶下。如今,在会场上打瞌睡、溜号、打电话等行为,屡屡见诸报端,有的也只能批评,哪有因为打了瞌睡就主动辞职的?果真有这样的发自内心的自省自觉,那还真是一个好干部了。

即使是主动辞职,从正常的人事任免程序来看,也应该是发文了事,而不应在纪委全体扩大会上“宣读”。“宣读”的本身,就是一种“示众”。蒋文辉之所以会成为因为在会场上打瞌睡而“辞职”的第一人,一则可能是因为撞到了社会舆论的“枪口”上,在大众对会场官员在会场上的不良“表现”深恶痛绝之时,你打瞌睡了,犯了众怒了;二则是因为撞到了领导的“枪口”上——领导一批评,后果真的很严重。

会风透出的是作风,不管是从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还是从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来看,整治会风很有必要,然而,对违反纪律的干部从严从重处罚不能过头。无论是从公务员管理条例,还是干部管理条例,还是党的纪律处分条例上,我们都找不到在会场打瞌睡必须主动辞职,更找不到免职的规定。在依法执法的今天,不管这个典型具有何种警示意义,我们还是要依法、依规办事,不能因为谁“撞到了枪口上”,就一棍子打死。

分析:文章中间的这两段主要是分析材料。写时评不但要写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写自己这些看法的依据和理由。而且,在评论时要集中精力对所评之事作出分析思考,作到就事论事。

一句话,该给的处罚一定要给,但绝对不能把“小偷”判成“死刑”!(结论) 分析:得出结论。

副局长开会打瞌睡丢官,冤枉吗?

{写一篇新闻评论800字}.

在22日举行的中共呈贡县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昆明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了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据悉,在2月20日举行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蒋文辉因在会上打瞌睡,

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2月23日《都市时报》)

副局长开会打瞌睡丢官,近日在网上引发热议。从网友的留言来看,似乎同情的不少,甚至还有网友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哗众取宠,是上级官员在滥用权力。对此,我不敢苟同。{写一篇新闻评论800字}.

分析:道出由头,表明观点

细读报道全文,这位副局长丢官,其实并没有“被勒令辞职”的情节。且看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的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吴庆昆表示,蒋文辉已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并提出辞职”。干部提出辞职,组织予以批准、同意,难道不符合组织程序吗?懒、散、推、拖的机关作风,难道不应该予以制止和整治?

有网友认为,蒋副局长可能是因“抗灾累得撑不住”,这条理由我看也难以服人。且不说蒋副局长有没有参加抗灾,就是真的因“抗灾累得撑不住”,我想请个假也是情理之中的;再说了,一个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作为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不认真听讲反而打瞌睡,似乎也说不过去吧?由此看来,开会打瞌睡丢官并不冤枉。

分析:谈依据与理由

当前有一种怪现象,即我们一方面在大声疾呼要雷厉风行地推进“吏治改革”,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同情那些懒散、拖沓的领导干部,甚至为他们打抱不平,这真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怪圈”。

分析:联系实际说理

在我看来,开会打盹丢官绝非小题大做、哗众取宠,恰恰是一次对官场潜规则的彻底颠覆!在我的印象中,对官员作风不正、工作失误的追究、问责,常常是“千呼万唤不出来”。不要说是开会、听讲座这样的“芝麻小事”,就是出了人命关天的大事,在很多地方处理、问责的棍子,也总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在这样的官场潜规则影响下,久而久之,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也就养成了一种拖沓涣散的工作作风了。

我也假设一下,蒋副局长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面前都敢打瞌睡,在普通百姓面前,他又会是何种表现呢?

分析:在所评之“事”的基础上发挥,深入剖析

昆明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引起震动,改变以往懒、散、推、拖的机关作风,以振奋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区的建设发展中。我想理应如此,人们必须明白,对领导干部严厉管束,绝非小题大做。为政之道,贵在实,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开会打盹丢官的副局根本不值得同情,恰恰相反,如此雷厉风行颠覆官场潜规则的实事和细事,在如今实在是太“珍贵”了!

分析:重申观点,总结全文。

评论事件常见的构思角度有以下几种:

1.评论事件本身或人物本身的对错;

2.评论事件发生或人物行为的原因;

3.评论事件结果或人物行为的影响;

4.反思事件或人物的给人留下的教训和启发;

5.探索事件的解决办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华盛顿邮报》做了次有趣的实验,请著名小提琴家乔舒亚贝尔在地铁站卖艺。在43分钟里,贝尔拉了6首名曲。期间1097人经过,只有7人驻足聆听;27人给了钱,但多数是边走边扔给他的。而贝尔的演奏会,票价上百美元,并且总是座无虚席。

要求:请自选角度,自行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注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写一篇新闻评论800字 写一篇新闻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