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叙事性文章阅读(教师)》
叙事性文章阅读
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
常有A承上启下过渡、 B总领下文 C总结上文 D设伏笔、E作铺垫
二从内容上:
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具体如下
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 结构上(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3 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1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2、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内容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称,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暗示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各类描写答题技巧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
情,叫间接抒情。
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标点的作用
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作用: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写作手法极其作用
(1)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5)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 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篇二:《叙事性散文》{叙事性文章}.
叙事类散文阅读复习
现代文阅读之——《叙事类散文阅读复习》
一、鉴别体裁
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以散文为主,而其中叙事性散文又占很重要的一部分。叙事性散文是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形象,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溢着饱满的感情。叙事性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等都是叙事性的散文。例如:《倔强的仙人掌》(2008济南)《原谅》(2009济南)都是叙事类散文。
叙事性作品通过对人物的言行、心理、肖像等的描述表现人物性格。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抽象的,如勤奋、深沉、幽默等,但他的言谈举止、相貌穿戴则形象可感。阅读叙事性作品,我们要做的常常就是从有形的人物作为中概括出其抽象的性格特征,或者是从具体的事件中概括出抽象的道理。
无论鉴赏哪种类型的散文,都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作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叙事性散文更是这样。从表面看,它通篇都是在写人叙事,而作者的写作目的、思想感情则往往集中表现在某些句子,即“文眼”里,我们阅读时只有找到这个“文眼”,才能把握住作品的主旨和要义。“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另外,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要抓住作者写人叙事的线索,理清作者的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特色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循着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语言要凝练、优美、灵动,甚至富于哲理、诗情和画意。
二、几类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指导
考点1、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1)弄清词语的本意(2)分析这些词语在文句中的表意作用(3)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语的内涵。
例如:“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鲁迅《阿长与〈山海经〉》)这句中的“震悚”的本意是“因恐惧而颤抖;震惊”联系上下文,它强烈地表现了“我”被深深感动的情感;从而说明了阿长的热心对“我”成长的意义的重大。 考点2、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
(1)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
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诠释深层含义。
(2)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①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
文章开头,内容:(议论、抒情句)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
结构: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设置悬 念、吸引读者等。
文章中间,内容:(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 感情等;
结构:承上启下(过渡)等。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的作用。
文章末尾,内容:(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
结构: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
②还应考虑到句子所带的标点符号和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如:
句末带省略号,还有引人联想、思考的作用。
感叹句: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写事物,表现了人物或作者的感情。 排比,反复:增强语言气势,强调了对象的特点,作者观点,感情,加强节奏感等。
反问,设问:强调某些内容,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考点3、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主要内容就是回答问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例如:浙江省义乌市中考题(《温暖的扑克》)第7题:本文叙述了白衣女孩的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为此类型的题目。
考点4、提炼中心思想
(1)应特别注意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议论、抒情句子,它们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2)还应注意标题的提示,结合文章的背景,分析材料的详略。
考点5、关于标题
(1)标题的含义: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并结合所使用的修辞等来分析含义。 例如:“河北中考记叙文阅读《我看到了一条河》有一题: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从故事情节来看,问题中的“河”是实实在在的,“我”看到了它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呢?结合原文可知,“我”把它当成了最后的机会,坚信自己能赢,并两次强烈要求停车,这些都能体现我乐于寻找挑战的特点,所以说,“河”比喻的是机会,题目的含义是:“我”找到了一次挑战的机会。
(2)题目的作用:
有的交代主要内容,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的揭示(或暗示)主旨,如《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中考语段);有的点明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交代描写对象,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有的交代故事发生环境,如孙犁的《芦花荡》;有的设置悬念,如《城市给了我们什么》(中考语段)等。
标题有时候还具有提示文眼的作用(文眼就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它是文章的窗户,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通过它就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
如王剑冰《绝版的周庄》。“绝版”一词就是文眼,它一在表明周庄的不可复制性,二在表明作者对江南古镇周庄被现代商业日渐侵蚀的忧虑。这也就是文章所主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考点6、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
点明时间、地点,增加事件的真实性;
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2)社会环境:故事有关的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 陈设等的描写。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等。
考点7、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概括。
(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人物的活动环境,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概括总结。
(3)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如对比手法,就是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表现方法:对比、衬托、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欲扬先抑、设置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明线暗线、联想想象、象征等。
考点8、个性解读和迁移拓展
这一类型的题目往往是要求针对文章作者的的观点、思想倾向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做出独特的评价。如2009年江苏淮安市中考试题(《光明里那手绘的花朵》)第12题:对于在校服上手绘图案这种现象,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迁移拓展是在理解、领会文章意义的基础上读出个人的心得,是对文本阅读的超越。解答此类题型要求我们融入个人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揣摩考题的意图,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简洁明晰的表达。
(1) 材料探究题:从表现内容、思想感情、蕴含哲理等方面综合分析文章
和材料谈思考和感悟。
(2) 联系实际题:应立足于文章的主旨联系社会或个人实际谈阅读感受和
情感体验。
(3) 拓展积累题:如对名言警句、作家作品的积累,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
读书卡片等等。答题时,首先应该明确要求,然后锁定范围,有针对
性做答。
三、备考策略之一:要有整体把握的观念
叙事类散文的阅读,关键在于把握整体文章,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因为叙事类散文的主旨往往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因此,要通过分析文章所记叙的人和事,来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归纳文章的主旨。文章思路理清了,主旨理解了,把握了文章整体大意,那么,对于局部的理解感悟,像词句理解、要点概括、语言品析、作品感受、个性解读、迁移拓展等,也能够比较全面、深入、细致地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了。比如朱自清《背影》一文,主要通过写父亲在车站为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来表现深沉的父爱。对于这个基本的文意把握了,无论怎样设题,无非是要求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但一切都是离不开这个主旨的。解答这一类试题时,要始终立足于文本,结合文章主旨,根据具体语境,去理解词句含义,概括内容特点。写作技巧是为表达的内容服务的,所以,写作技巧的考查,也要结合具体的文意来分析。把握住了这个原则,再根据题目的要求,去组织语言做答,就不会有大方向上的问题。
备考策略之二:培养良好的临场阅读习惯
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是:由语言形式到文章内容(因文解道),再由文章内容到语言形式(因道解文),循环往复,逐步加深理解。面对一篇现代文材料,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三步完成阅读理解。
第一步,精读文章,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和形式。先以较快的速度默读一二遍,明确文章:
1、主要内容(写的什么),领会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即文章的主旨。
2、思路(怎么写的)。
3、关键句:体现作者写作目的、思想感情的主旨句、段落的中心句、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词句以及前后照应的词句。
4、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等。
这一步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但也是同学们容易忽略的环节。
第二步,研读问题。一字不漏地阅读文章后面的问题,找出题干中的重要词语,
篇三:《叙事性散文知识点讲解及训练 [1000字]》
叙事性散文知识点讲解及训练(一)
一、散文的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3)语言优美凝练〃富有文采。
二、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性散文。此类散文又可分为两类:①叙事散文。偏重对事件的叙述。②写人散文。偏重于记人。
(二)以写景状物或抒情为主的抒情性散文。
(三)哲理散文〃也叫议论性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此类散文可归入议论文中)
三、对叙事性散文考查有:{叙事性文章}.
1、理清记叙要素〃人称、顺序、线索。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内容。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
4、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
5、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
6、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7、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
四、叙事性散文知识点的讲解。
(一)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1、一篇文章中六要素可能不会同时出现。
2、文章在交代时间、地点时有两种方式:(1)直接交代。(2)间接交代。所谓“间接交代”〃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穿着打扮或自然景物的变化、特征等〃将时间、地点表示出来。
(二)记叙中的人称和作用。(出于文章需要〃一篇文章可以有不同的人称出现。)
1、第一人称(我、我们):便于直接抒发感情〃可以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2、第二人称(你、您、你们):可以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感
情交流〃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它贯穿在第一或三人称中〃不会单独出现在一篇文章中。(注意:有时当需要表达作者非常激动、痛恨等感情时〃文章会突然改变为第二人称〃这时〃容易感染读者。)
3、第三人称(他、她、它、它们、他们、她们、人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便于叙事
和议论〃反映生活较为自然、灵活。
(三)记叙的顺序和作用。
1、顺叙。
(1)概念: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在答题时可写时间顺序)
(2)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但容易平铺直叙〃枯燥无味。
2、倒叙。
(1)概念:把事件的结果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边写〃然后再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2)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
(1)概念:在叙述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些(与中心事件)相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
(2)作用: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的作用〃使文章的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丰满〃中心更突出。还可以使文章避免因为平铺直叙造成的枯燥无味。
(四)记叙的线索。记叙类文章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实物为线索。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2、以人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3、以事件为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叙事性文章}.
4、以时间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5、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 (五)文章中的主要、次要人物。
1、判断主要、次要人物的依据:看作者通过谁来表现文章的中心。
2、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到衬托的作用。
(六)文章的详写、略写。
1、详略是与文章的中心有关的。叙事性的文章都很讲究详略的配合〃而这种配合是由表现中心决定的。与中心的联系紧密的要详细〃无多大关系的要略写。
2、详细、略写的作用。详细的材料能给人深刻的印象〃能使中心表达得更明确、更突出;略写的材料或者使叙事更完整〃或者使前后连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等。
篇四:《叙事性散文解题技巧》
《春》学案第二课时
阅读训练
一定会记住的
直到8岁,我一直以为星期天之所以叫“Sunday”(英文直译是“有阳光的日子”),是
因为这一天要在阳光下度过。我这样想,是因为每个周日我都和奶奶一起在花园中度过。南
瓜蔓是我的最爱,因为它细小的卷须伸展开来,缠绕着棚架,就像紧紧握住棚架的纤细手指,
看起来那么无助。我感觉它们需要我的帮助,所以常常坐在地上照料它们。奶奶也会坐在凳
子上,像我一样地照看她的番茄。
“奶奶,”有一天我问,“我该把这些小黄花都摘下来吗?”
“为什么你想摘下它们?”她轻声问道。
“我觉得花儿会招来害虫,虫子会吃掉它们。”
“不会的,亲爱的,”她微微一笑,“很快这些花儿就会变成南瓜。”
“真的?”
“等着瞧吧。很快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就会变得非常神奇。记住我的话。”
“小东西也会变得神奇,”我重复道。
每个周日,我都到花园里查看南瓜蔓,每一次都看到长出的南瓜又多了。
“南瓜长出那么多,是因为我照料得好吗?”我问。
“是的,”奶奶说,“只要悉心培育,美好的事物就会成长。记住我的话。”
“只要悉心培育,美好的事物就会成长。”我重复道。
从此我对南瓜的照料越发周到,随时摘除枯叶,有的瓜蔓偏离棚架,我就把它挪近些—
——奶奶就是这样侍弄番茄的。后来有一个周日,我看到她拿着大剪刀,把一根番茄枝整个
地剪了下来。
“奶奶!”我惊骇地捂住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株番茄不够强壮,支撑不了两条长满果实的大枝,”她说,“必须剪掉一枝,才能让
另一枝长得更好。”
“将来有一天,你可能要做同样的选择。”她说。
“什么意思?我也要把什么东西剪掉吗?”
“不,亲爱的,”她笑出声来,“你可能需要做出决定,因为有时你必须放弃什么。”
“我一定会记住。”我说。一连几个月,每个周末我都去看南瓜长势如何,每一次都欣{叙事性文章}.
喜地看到南瓜又变多了。直到有一天,不再有新的南瓜长出,几星期后,南瓜全都不见了。
它们被摘走了。
“奶奶,我的南瓜怎么了?”我含泪问她,“它们怎么不长了?它们去哪里了?”
“就该这样,亲爱的。万物有生必有死,没有什么能永生不死。”
“可是我把它们照料得那样好。”
“没错,”她说,“但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我也该记住这个吗?”
“是的,”奶奶说,“季节会改变,但是一切消失的事物,都会被新的事物取代。”
“我一定会记住。”我说。
我开始照料其他的植物,但是有一天我终于对奶奶承认:“我真的想念南瓜。”我接着说:“奶
奶,我们让爸爸建一个温室怎么样?那样一年到头都可以种南瓜了。”“我不知道,”她说,
“也许我们应该等待种南瓜的季节来了再种。”
“为什么不试试呢?我去找爸爸好吗?求你了奶奶。”
“我想可以试试。”她答道。爸爸同意了。下周我来到花园,发现温室已经建好。最妙
的是,温室里搭好了棚架。
我们把南瓜种在一侧,番茄种在另一侧。时间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地过去了,南瓜的长势
越来越好,西红柿也很棒。后来,南瓜开始结果了。
“奶奶你看,”我说,“我有了一个小南瓜,还有几百朵花,收成肯定比以前更好。”
“你的主意真棒。”奶奶说着,握了握我的手。
“奶奶,”我说,“我想你应该记住。”
“什么?”
“如果你真想做什么,总会找到办法。”
奶奶转过头看着我,在她眼中看得到星星点点的泪花,一时间我以为她要哭了,但是她
笑起来,我从没见她笑得这样灿烂。她轻轻地摇摇头,再次紧握我的手。
“谢谢你,亲爱的,”她说,“我一定会记住。”奶奶拉住了我的手,我们不再说什么。
只看见大棚外的阳光象长了腿一样射进来,照在每一朵南瓜花上,每一朵花都变的金光闪闪。
阅读以上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说文中“记住”的内容。
答:
解题方法:通读全文;找准答案区;筛选有效信息;找全答题点。(本题的每一条答题点的
上文或下文都有“记住”两字出现,这在暗示我们本题的答案区)
2.用简练的语句概括文中“我开始照料其他的植物”到文章结尾的情节
答:
解题方法:概括故事情节:(谁+做了什么+结果)
3.奶奶为什么会含泪笑着说:“谢谢你,亲爱的,我一定会记住”?请描绘一下她当时的心
理活动。
答:
解题方法:审题很关键,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谁因什么事情而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