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怎样选材教案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人教七下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

【导学目标】

1.写作文时用词要恰当、妥帖,符合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

2.句与句之间要顺从、畅达,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连贯通顺。

教法指导: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及名师导航材料进行自学,教师适时举例点拨,为实践写作奠定基础。

2.学生利用名师导航中的方法指导进行实践写作。

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内交流,教师点评。

5.学生自主修改。

6.教师批阅。

学法指导:

选取恰当的叙述顺序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交代清楚倒叙的起止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理有明显的界限或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们在读个别同学的作文时,常常有种如坠雾里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有的同学只顾自己写自己的,并没有想过要把一个清楚的想法传达给读者。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时,要语言连贯、立意清楚。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做到文从字顺。

自主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写法指导 名师导航

一、“文从字顺”是人们对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对作文用语进行推敲。

1.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要做到用语准确,应注意的是:

(1)在关键的地方尽量不用“歧义”语。

在表达中,凡属关键的地方,为避免误解,尽量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言辞。比如“骄傲”一词,就有两种用法,一为“看不起别人”,二为“自豪”,前者含有贬义,后者则不含贬义。这样的词语如果直接运用说:“他因此很骄傲。”这就不知道是在“褒”他还是“贬”他。

(2)运用多义词时,一定要加上限制性词语,以消“歧义”。

2.连贯,指句与句之间要连接得上。文章要连贯,应做到:

(1)人称清楚。一般来讲,一

(1)褒贬恰当。汉语中,许多词语都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在写作文时,应注意恰当选用褒义贬义,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2)得体。得体,就是讲话、写文章因时、因地、因对方情况的不同而变化,使之与环境相适合,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到镇江金山游览。当地的方丈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小和尚做向导。当乾隆皇帝上山时,小和尚边走边说:“万岁爷步步高升。”乾隆听了很高兴。一会儿下山了。乾隆皇帝有意试试小和尚的口才,便问:“你在上山时说我步步高升,现在你看我怎样?”小和尚不假思索,立即答道:“万岁爷后步更比前步高!”下山时后面脚步的位置当然比前一只脚要高,所以仍然暗含着“步步高升”的意思。

二、俗话说,“三分文,七分改”。这句话点明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那么作文修改有哪些方法呢?

1.读。写完作文后,至少读两遍。如果是平日习作,最好不要马上读。通过朗读,你会感觉到自己作文语言“上口不上口”,一般来说,读起来不上口,“别扭”,那一定有毛病。朗读之后还要默读,体会自己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滋味”,有没有不对味的地方,尽量按照自己的语文水平挑作文的毛病,然后按照下面所说的办法删、增、改。

2.删。需要删的一般有四种情况:

①与主题无关,或与主题有关实则损害主题的内容,应当删除。②空洞的议论或抒情也应当删去。③内容重复的,哪怕再好,也应删除。④开头离题太远或结尾画蛇添足的内容应当删除。

3.增。需要增的大致有三种情况:①能突出或深化主题的,要增。②内容单薄的,可以增加内容,适当扩展。③记叙文不具体的地方,可增加描写,使之生动。

4.改。需要改的主要有四种情况:①改动不大,就能对明确主题或突出中心有好处的,应当改。②上下文脱节或缺乏照应的,必须改。③记叙文中一个人的过长说话应当改。④议论文中过详的事例论据也应当改。主要方法是删去描写性词句,把长“怎么了?又头疼了?还是不舒服?”“没,没事儿。”我笑着摇了摇头,只是轻轻地叫了一声:“爸。”这一刻,我只能悄悄地低下头去,掩藏我眼里的泪光。这一刻,我的心里充满庆幸,也同样充满愧疚。因为就在这一刻我才发现,那些我曾经认为理所应当的东西,那些长久以来被我忽略的东西,原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拥有。而幸运的我,却差点儿忘了去珍惜这世间最珍贵的幸福。而直到此刻,我才终于懂得了珍惜的意义。

无数人曾经追问,幸福是什么?其实呢?幸福不过就是当你病痛缠身时,有人为你嘘寒问暖;幸福不过就是当你彷徨无助时,有人为你指点迷津;幸福不过就是当你伸出双手时,有人握紧;幸福不过就是当你开口呼唤时,有人回应。但又有几个人记得,在我们生命的最初,给予我们这份幸福的人?

所以,珍惜那个在你幼时为你嘘寒问暖、指点迷津的人吧,珍惜那个永远会握紧你的双手,回应你的呼唤的人吧。因为,在生命的道路上,你终将与他们渐行渐远。而如果你懂得珍惜,请不必大声道谢,也不必精心包装,只要记得永远用最真挚最虔诚的声音呼唤他们:爸爸!妈妈!

【名师点评】这

不足之处在于:

谭义专

【篇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职教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师中心稿)

郭志海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1

风景谈2

第一教时2

第二教时6

包身工9

第一课时9

第二课时11

梦和泪13

作文训练:18

第一二课时:18

第三课时18

风景谈

教学重点:

《风景谈》谈的内容(政治意义、美学意义);谈的方法(对照、烘托的手法;写景和写人相结合,递进式精辟议论贯穿六幅画面,使散文的“形”“神”达到完美统一的写法)

教学难点;

1、本文的构思,作者如何巧妙地“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2、余见本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设想:

1、文章的美学意义,教学的难点主要通过诉诸形象(多媒体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感悟。

2、课前布置预习;自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一、三。课上再通过一道习题将这两道题的内容(即这二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提纲挈领,明确《风景谈》的谈锋所及,分析作者如何“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旧知开讲

初中时我们曾学过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那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散文多采用含蓄的标题,间接地揭示中心。《白杨礼赞》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坚持抗日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属于托物言志。《风景谈》谈的是什么?属于什么表达方式?(学生速读课文,讨论。指名回答。)

明确:(1)题目风景谈,照字面理解就是谈风景,但是作者是“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的,实际上就是借“谈风景”来“谈政治”,赞扬延安儿女所表现的向上、坚毅的民族精神,属于借景抒情。这就要求我们通过风景来理解风景中所包含的政治的内容。

2)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它的政治意义。还有一个更深刻的方面,大家想想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PowerPornt中的幻灯片浏览模式演示两组照片:一组是纯风景,另一组是在此风景的背景上加上一些人的活动,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哪组照片更好,更有意义?

学生回答:有人活动的这一组。因为它(a)显得有生机;(b)能构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

情境教学(蓄势):教师先用PowerPoint中的幻灯片浏览模式演示根据课文中的情境绘制的六幅风景画中的纯风景:沙漠、高原、延河、石洞、桃林、山峰,并提问:这样的风景美不美?

学生回答:……(众说纷纭)

教师再在刚才演示的幻灯片浏览模式的下方,再对应演示另一组在原风景画的背景上分别加上了六幅风景画中“人的活动”的幻灯片。在演示的同时,可同步播放由“我赞美你,骆驼—军民大生产—延安颂—三月里的小雨—解放区的天—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六首歌曲或其它延安时期歌曲组成的“名曲联奏”。整个过程如下表:

画面地点自然景观(首先播放)人的活动(其次加上)名曲联奏(建议曲目)

沙漠驼铃猩猩峡外沙漠单调、平板、苍茫驼队出现我赞美你,骆驼

高原归耕黄土高原(解放区蓝天、黑山、明月、作物晚归的农人军民大生产

延河夕照解放区—延安晚霞、河水、大山、黄土、山坡、野火欢歌笑语的来自五湖四海的“鲁艺”师生延安颂

石洞雨景解放区雨天、荒山、石洞促膝读书的男女青年三月里的小雨

桃园小憩解放区桃林、茶社、作物学习与休息的青年解放区的天

北园晨号解放区晨光、朝霞、山峰号兵、哨兵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然后提问:这样的风景美不美?学生回答:美,美在有了生机。

教师明确:这就是《风景谈》这人的精神境界的美赋于自然风光的美以生机,这也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反复强调的“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所蕴含的意思。这是《风景谈》谈出的第二个方面——它的美学意义。

课文中把写景与写人的活动结合起来,那一幅幅美妙的画面是静穆的自然和充满活力的人组成,“人的活动”作为“风景”的组成部分,是风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风景”作为人的活动的环境,是衬托人的崇高精神的背景。落笔于绘景,着眼于写人,以景物突出人物,借风景来表现人的精神,“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构思十分巧妙。

三、分析作者如何“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同学说出自己完成“思考和练习”一的答案,并通过演示文稿放映中的飞入、驶入效果将它{即“沙漠驼铃”等四字句}添加到相应幻灯片的下面。

2、要求学生说出“思考和练习”三上的语句{文眼}在文章中的位置。

(二)、教师通过“演示文稿放映“播放下列习题,要求全班同学先一起做,教师巡视,然后指名同学说出做的不同结果,学生比较后予以明确,并通过飞入、驶入效果将它添加到题中空格部位,此时可再度播放刚才播放过的“名曲联奏”。

1、沙漠驼铃——写猩猩峡外沙漠的“风景”,说明人类比自然更伟大。

2、高原归耕与延河夕照写延安儿女的劳动生活,说明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尤其伟大。

3、石洞雨景与桃林小憩写延安青年的学习和休息,说明人类高贵的精神填补了自然的贫乏。

4、北国晨号——写清晨山峰上两名战士的雄姿,说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人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三)幅散式提问:

a、本文的六幅风景画面是按怎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

讨论后明确:是按作者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的顺序组织起来的。

作者在写景的过程中运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一些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都写了自然与人的关系,猛然看起来似乎差别不大,但仔细玩味,就可体会到其揭示的含义是逐步深化的,比如……(利用上面幻灯片上的习题进行直观的分析,下同。)

b、五段议论性文字在文章的思想表达和结构组织上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五处议论,连缀了六幅内容不同的风景画,形成了一个整体,成为了一幅历史长卷。五处议论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揭示了各幅“风景画”的画旨,又层层深入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是统帅全文思想内容的“神”。五处议论,如同乐曲中的主旋律,间隔出现,使文章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清晰的层次,增强了音乐美。

四、存疑探索式结尾

提问:本文主要反映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但第一幅画面是描绘猩猩峡外的沙漠,这里当时不属于解放区,作者为什么把它放在首当其冲的地位,而且充当了全文的楔子呢?我们下节再说,请同学们课后先思考一下。播放一首延安时期的或歌颂延安的乐曲(如〈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的录音并布置作业:

(1)、课后的[思考和练习]

(2)、给加点的字注音,然后解词:

妩()媚颀()长山坳()干坼()

浅濑()清冽()断碣()黑魆魆()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分析写作特点(对照和烘托),解决难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衔接导入,归纳已知,分析写作特点:

(一)、指名同学回答

(1)上一课时最后(存疑)的那个问题

明确:上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作者把即使是最单调、最平板的荒凉贫脊的沙漠地带,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会大大地改观,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文的文眼,它是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的第一台阶,是一曲交响曲中的“序曲”。

(2)既然说到文眼,那么请回忆一下,这“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及贯穿全文的五处议论这五处议论逐层深入,象一条红线把六幅画面串联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就构成了文章的……?

学生:线索!

(3)启发思考:既然文眼是作者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五处议论,那么文章在写作时必然要运用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对照和烘托的手法,使主题更加鲜明。如沙漠中“纯然一色”烘托“猩红大旗”;沙漠中形、声、色与驼队出现的形、声、色的对比;石洞中的一对与公园里一对儿的对照;静穆的大自然与弥漫着生命力的人的对照……把事物表现得鲜明醒目,强化了主题。

二、解决难点:

(一)教师范读(突出重点词语、句子,用不同的语调强化感情,声情并茂,以情感人)在读完每一部分后,依次分别计论、明确下列四个难点问题及“思考和练习”三上的五个小问题(后者的答案可参见《教参》,不赘。)

(1)、文章从看《塞上风云》预告片入笔有什么作用?(在讨论前,有条件的话,可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塞上风云》的电影剪辑.)

明确:《塞上风云》是反映抗战时期各民族团结抗战的爱国影片。作者在延安时期观看后,深受触动,回重庆写此文时,忆起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自然激起感情的浪花,触动了记忆的闸门,这样开始下笔,就交代了写作的缘起,起到了领挈全文的作用。这与学过的《故乡的榕树》、《土地》两茅盾同志在病危之际,曾嘱托他的儿子韦韬说明:“(调朱弄粉的手儿)应指鲁艺的一些做文艺工作的女同志。”

(3)、“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一句中,“天下最难走的路”是指什么路?

明确:1、他们年纪虽轻,但在他们这一代革命青年人来说,经历了诸多生活磨难,走过了曲折的人生道路。2、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阻止全国各地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爱国青年和文艺工作者,设置了重重关卡,因此爱国青年等人要冒着生命危险,克服自然的、人为的许多困难。

(在进行这一步时,可用投影仪播放一些各地青年克服困难,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电影或历史资料片断)

(4)第六幅画面写小号兵时,为什么又加入了白天所见到的一张照片这个材料?[可用叠加的办法放映一幅山岗上小号兵(左上、远景)和照片上小号兵(右下、近景)的幻灯片]

明确:这是因为山岗上的小号兵离得远,只能做粗线条的勾勒,照片上的号兵就在眼前,可以做细致的刻画,这里运用衬托的手法,使两者形象结合在一起,就使山岗上号兵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清晰了。

三、呼应开头结束

提问:学了课文,你觉得与姊妹《白杨礼赞》先写白杨树(实写),描绘和赞美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铺垫后升华,板书设计

沙漠驼铃——写……说明……

高原归耕

延河夕照

石洞雨景

桃林小憩

北国晨号——写……说明……

人的精神境界的美赞美党领导下的延安儿

赋于自然风光的美女所表现的向上、坚毅

以生机(美学意义)的民族精神(政治意义)

画面地点景观人的活动议论寓意

沙漠驼铃猩猩峡外的沙漠中单调、平板、苍茫驼队的出现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只有人才能使自然充满活力

高原归耕黄土高原(解放区)蓝天、黑山、明月、作物晚归的农人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以劳动创造为乐的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革命事业旺盛,从而歌颂创造这一切的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人民和革命知识分子

延河夕照解放区——延安晚霞河水、大山黄土、山坡、野火欢歌笑语的来自五湖四海的“鲁艺”师生

石洞雨景解放区雨天、荒山、石洞促膝读书的青年男女内心生活极其充实的人是风景的主宰清楚明白生活意义的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会百无聊赖,他们使生活顿时生色

桃园小憩解放区桃林、茶社、作物学习与休息的青年人类最高贵的精神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革命青年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高贵品质创造了第二自然

北国晨号解放区晨光、朝霞、山峰号兵、哨兵这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为民族的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战斗的人是最伟大的

包身工

教学目标

1、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及包身工制度。

2、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

A.刻画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

B.艺术构思;

C.细节描写;

D.语言风格。

3、了解《包身工》的影响。

4、注意课文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在记叙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5、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

教学重点:触发学生的真实感受以思考这一事件

教学难点:讲解时不失时机地触发学生的思考

要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者作品介绍

夏衍先生原名沈端先(1900——1995),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而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著名的电影剧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改编鲁迅《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

《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上海《光明》月刊创刊号,是作者仅有的一“七尺阔,十二尺深”,约为9个平方多。

“在不到十个平方的房间里”住着十六七个人;平均居住面积是0.6个平方房间除了作寝室外,还作“吃喝拉撒”用,生活如猪猡。

二)生活安排:作者描写了包身工起订时的混乱情景,紧张忙乱。她们为何这么紧张,可以慢点吗?

作息时间:四点一刻:起床要做多少事?其忙乱程度可想而知

五点上工

中餐及午休一小时

下午六点收工

除了十二小时强劳动,还有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务,而她们的年龄与在座的同学的年龄差不多。恶劣的生活条件,繁重的体力劳动,严重摧残着这些未成年少女的身心健康。在这样的环境里,她们变得麻木,像机器一样。差不多失去了作为女性最起码的羞耻感。

三)生活条件

“穿”——穿着短衣,上面是褪了色的油脏了的湖绿乃到青莲的短衫,下面是无色或是柳条的裤子。长头发,很多还梳着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过而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跚的样子,

“吃”——早晚吃粥,中午干饭。中午的饭和晚上的粥,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里去。粥,它的成分并不和一般通用的意义一样。在南方,碎米和豆渣根本就是猪食。

“住”——每间工房七尺宽,十二尺长——面积约9.32平方米。要容十六、七个人,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

“行”——她们没有自由,只能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工房与工厂之间,两点一线。

可见所谓“供给住食”用“饲养”一词更符合实际——猪狗不如的生活。

3、带工老板如何压榨包身工的?

一)“两年来带工老板从‘芦柴棒’身上实际已收入二百三十元钱了。”

第三年若按第二年末的日工钱三角八分计算,并且就算是“芦柴棒”一年仅干340天,带工老板三年从她身上的收入是359块,除去包身费二十块,带工老板从“芦柴棒”身上至少榨取了纯利润339块。

每个带工老板带三十、王十甚至一百五十以上的包身工,三年至少可赚10170块钱!多者可赚50850块钱以上。

全上海当年有24000以上的包身工,她们仅在三年之内至少被带工老板榨取了8136000块钱以上。

包身工身受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双重剥削的,日本资本家获得会更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夏衍,原名沈端先,他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其中有电影剧作《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改编鲁迅的《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包身工》是一作者为什么要描写那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被他连踢带骂吆喝起床的“猪猡”为什么如此“懒惰”?

A、豪华的不合时宜的穿着,揭示了那个男子的身份、地位和内心世界,与包身工们“衣服破烂”形成鲜明对比。

B、在恶劣的劳动环境(音响、尘埃和湿气)的威胁下,经党挨打受罚而又只有两粥一饭的包身工们,每天从事繁重的工作长达十二小时,因而身体衰弱、精疲力竭,而“清晨四点一刻”那么早就又得起床,难免一些人一时起不来。但这不能说明包身工们懒惰,反而和包身工们所受的非人折磨和牛马般的生活,充分暴露出包身工制度的黑暗。

2:包身工们的“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为什么“似乎已经迟钝了”?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为什么朝夕相处两年多的同伴却“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这合不合情理?

A:这些都是一些反常的现象,是当时包身工们被压近得麻木不仁的悲惨生活的写照,完全合乎当时特定的“情理”。

3:她们是如何沦落到这种地步的?

A:在家乡无法活命,又受骗签下了“包身契据”,所心“她们的身体”“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成了“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在“包身契”上早已写明“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当女孩子真的有事时,她们真的没脸见人了吗?

4:“包身工”制度是如何造成的?它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

6-8由包工头“招工”的实例指出包身工制度的起因

12-17由“芒柴棒”等人的实例分析包身工制度得以发展的三个原因。

24、25以大量确凿的数据阐明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实况。

19-23以包身工所受的三大威胁和三大罚规为例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我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原因及本质有了一个全面、概括地的了解,那么对于具体的例子也就是书上所说的点面结合的中典型人物“芦柴棒”、“小福子”遭遇:烧火、生病、抄身、挨罚。这样写的作用是:具体形象的面上的材料使课文的内容充分,典型突出的点上的材料使课文内容深刻鲜明。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夏衍先生在1959年《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中写道:“对现在的年青工人来说,大概这些都已经是历史上的‘陈迹’了,在那个悲惨的时代,今天的青年人还没有出世。那么,我想,回头来知道一点过去的事情,应付更深刻地感到作为一个毛泽东时代工人的幸福。人吃人的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工人给资本家当牛马,当虫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我们得记住:要赶走帝国主义,要推翻人吃人的社会制度,人们的先人曾会出了无数的生命、血汗与眼泪。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幸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中国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聂耳先生谱曲、;田汉先生填词的,当时有人提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如果选用这首歌,是不是感觉上太悲壮了。当时议论纷纷,最后周恩来总理说了一句话:“我们要居安思危嘛!”我们现在学习这些作品,其中最大的意义就是懂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的。

梦和泪

教学目的

一、学习冰心的爱国情感和赤子之心。

二、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三、了解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巧妙的构思。

教学设想

一、本文抓住人物最富个性的本质特征,用梦的形式向读者全面展示冰心的一生,作者把冰心的梦和冰心的泪巧妙连结起来,这点学生不易理解,要抓住这个重点,结合课文结构框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

二、文章的语言质朴而又真挚,凝炼而又形象,作者时而叙述,时而议论,时而抒情,时而描写。可让学生分类整理,深刻体会。

教学要点

一、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二、通过阅读训练,学会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三、理解课文设疑与释疑、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一、建议本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二、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可组织大家讨论,总结归纳本文学习的重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通过阅读与讨论,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问题:

1、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这些材料哪些写得详,哪些写得略?

2、文章细致地描写了冰心的哭,这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3、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叙述了冰心父亲和母亲的经历,这与写冰心有什么关系?

4、文中写冰心“爱做美梦,很美很精”,这与写冰心的泪有什么关系?

5、画出文中的议论句,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作用。

6、文章中有好几处都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找出有关的句子或段落,说说有什么表达效果。

提示:

1.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合理选材,巧妙剪裁是课文的一大特色。

作者善于寻求构思的新角度,以小见大,使构思新颖独特。写冰心,可写的事物很多,作者却在冰心的微笑中别出心裁地发现了特殊的审美视角,描写冰心的哭,从而使文章成为众多描写冰心的文章中与众不同的一

《梦和泪》框架结构

《梦和泪》是一

第一部分(第1~24段)梦是泪的外在表现。这一部分可分为二个层次。

第一层(第1~3段)提出梦和冰心。

第1段,这层首括句;梦是人生的一部分。

第2段,点明冰心惯于把梦当作人生的一部分来描写。

第3段,人们从冰心他们描写的梦中知道许多事和人。

第二层(第4~24段)由题辞引出冰心哭的故事。

第4段:设疑。

第5—24段:释疑。冰心的哭是为了可爱的朋友,为了多难的祖国,为了民族遭遇的屈辱和劫祸。

第二部分(第25~35段)把冰心的泪和祖国、民族的命运连结在一起。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25~27段)梦是创作的源泉。

第二层(第28~33段)冰心父母所经历的故事,就是冰心泪的思想基础。

第三层(第34~35段)冰心的经历,使我们看见了民族的灵魂;冰心积压了近一个世纪的号啕大哭,使我们了解了她是怎样一个人。

第三部分(第36~40段)冰心的性格是永远追求完满美好,她创造了最精最美的梦。这一部分可分为二个层次。

第一层(第36~37段)永不失赤子之心是冰心伟大人格的写照。

第36段,梦即性格。

第37段,冰心在医院里。

第二层(第38~40段)

第38段,冰心爱做美梦,她永远在追求美和纯真。

第39段,冰心的梦和泪永不失赤子之心。

第40段,梦为冰心伟大人格的作证。

附简略结构图:

三、永不失赤子之心的泪和梦是冰心伟大人格的写照。(36)~(40)

写作特点:

一、择取典型

典型之人之事不一定是大人物或大事件。有时“大”的事件并不典型,有时“小”事中却凡中见奇。我们说选材要新颖、独特,就是要在所选之事所写之人非常典型。所谓典型,就是其人其事能反映出社会或生活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典型的人和事,才最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梦和泪》这形散神不散。

散文分类:

作文训练:

写作范围:按照提炼中心合理选材剪裁的要求写记叙文

题目: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写作

第三课时

评析

【篇三】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作文选材教学设计

泉州外国语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

第 1 页(共 2 页)

第 2 页(共 2 页)

【篇四】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写作记叙文如何选材教案

作文教学教案

孙雪离

记叙文如何选材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记叙文选材的基本方法。

2、尝试写出材料新颖的文章。

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二、知识链接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而材料是一篇记叙文成败的关键。清李渔说:“作剧如裁衣,其初以完全者剪碎,其后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难,全在于针线缜密。”这“凑成难”便道出了创作过程中选材的重要性。

三、选材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棋。新颖而能很好凸现中心主题的题材,往往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前提。《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于选材是这样要求的:“题材新颖,真实可信,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但在现实的写作实践中,很多同学往往不能很好地体现《标准》的要求,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请具体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点:

1.材料虚假,有悖常理。

2.材料平庸,内容雷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3.选材游离于中心之外,偏离主旨。

4.原样照搬,不加裁剪。

四、记叙文如何选材

1、 紧扣题眼选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中的中心词是“题眼”。我们紧紧扣住“题眼”就扣住了中心,围绕中心选材,文章才有灵魂。

2、材料要真实。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内容的。要善于从生活积累材料,这样才能有事可写。而只有材料是真实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文章就会有生命力。

3、要选择典型的材料。即事件不能太多,要做到以一代百,以少胜多,以小见大。

4、要选择新颖而有意义的材料。我们应该选择一些自己最熟悉的、有代表性的、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来写,才能写出新意来。

五、选用材料的方法: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的,具体可依照下面提供的方法进行操作:

1.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

2.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

3.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

4.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

5.选材的角度要小。

六、作业

岁月如画,生活如诗。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请以“那是一首诗”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要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篇五】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作文选材》教学设计

《作文选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弄清什么是作文的选材;

2、掌握选材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及方法;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3、作文选材训练。

教学重难点:掌握怎样选材。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周我们进行了一次考试,作文题是这样的(课件展示):

爱是非常珍贵而又奇妙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爱,它伴随着我们成长,丰富着我们的人生,同时我们也都在献出自己的爱,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有些,我们正在感受到,老师、父母、长辈、同学的爱;有些,我们正在企盼着,无私、真诚、深沉、甚至永恒的爱;有些,我们还在追求着,鲜花、掌声、阳光、甚至自然界各种生灵之间爱的故事请以“爱”为话题,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600字左右,可用多种表达方式。

二、下面是一个同学的作文,我请作者把它朗读一遍,请其他同学听后找出文章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

[文本附后]

明确:所写之事是 “我”与弟弟之间的矛盾——弟弟调皮,撕毁了“我”的纸篮子,我很生气(主要材料);最后妈妈出面“说了半天”(简要交待)。本文既没有写出“我”与弟弟的姐弟之情,也没写出妈妈对我们俩的关爱,不能表现“家庭的爱”,犯了选材不当的毛病。

三、教师小结:好文章的基本要素――

1、中心明确、集中,立意新颖、深刻;

2、语言通畅、准确、生动;

3、条理清楚、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一波三折;

4、材料切题、具体、有个性、有时代性。着重强调

四、今天我们专门学习作文选材的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建造,同样,佳作华章须用材料来构建。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选取好的材料,才能满足表现主题的需要。

(一)什么是选材:

1、就象蜜蜂采花,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一样,选材是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主题产生最好的效果。 2、对于一篇好作文来说,主题是心脏;结构是骨架;语言是细胞;材料是血肉!

(二)材料的来源

1、直接生活经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人和事、听到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的喜怒哀乐等;

2、间接生活经历:听来的故事,书上读到的故事。如:爸爸讲在外面打工的故事

这些生活经历都是作文的素材,作文时,应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精心剪裁,才能用到文章中去。就是用进去以后,还要仔细修改,才能写成一篇好作文。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我们以考试作文为例,分析一下这个题目可以选择哪些材料:

你献出的爱 亲人、朋友、异性、陌生人、身边的其它事物(大自然、动物、 你感受的爱 植物)

你企盼的爱 理解、宽容、尊重

你追求的爱 和平、幸福、美满

(三)怎样选材:

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这么多材料,我们不可能都写到作文中去,怎么办呢?选材的方法很多,我在这里只强调三点:

1、必须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典型的材料;

典型的材料是指那些能够揭示事物本质,更有代表性,更有说服力,更有表现力,更有感染力的材料。

要慧眼识珠,不能以"捡到篮里就是菜"的态度来敷衍。

——“在大理石上刻出人脸来,无非是把这块石头上不是脸的地方都剔掉罢了。”(契诃夫语)

2、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

选材时要有"自知之明",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亲耳所闻的,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深切感悟的,了然于心的),这样才能得心应手。

3、选择新颖的、独特的材料;

俗话说:“隔夜好茶不好喝。”有些材料人人皆知,用雷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少新意。因此,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当然许多材料不是新的,但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来点化、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

总之,要挑选健康的、典型的、熟悉的、新鲜的、独特的材料,才能写出好作文。

五、教师示例作文:[文本附后]

同学们听老师朗读后,讨论:文章选取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是怎样组织成文的?

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我爱野豌豆

主 题: 通过对野豌豆的描绘,展示家人之间的亲情。

所选材料: 1、野豌豆的外形;2、童年时吹响野豌豆荚;3、野豌豆是我们的大恩人;4、父亲把野豌豆饭带到学校去吃;5、奶奶临死时不忘野豌豆;6、我眷念野豌豆。

六、当然,作文材料都是靠平时的积累而来。关于积累材料的问题,我今后还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里只给大家介绍一名作文获奖的学生谈自己积累材料的感受:

我让自己爱美术、音乐、电影等各种艺术,因为它们使我思路融会贯通不受局限;我也让自己爱生物、地理、物理等各种学科,因为它们让我的材料别致有个性—–不妨在假日里尽量地放飞自己,再小心翼翼地写下感受以作积累,这样,我何愁写作时不涌出机智的灵感而左右逢源?

七、选材练习:

练习一:下列哪些材料能表现“母爱”这个主题?

1、我在学校长疮了,委屈地跑回家,母亲说:“学校条件太差了,就在家治好了再去上学!”

2、我跌倒了,母亲没有扶我起来,却说:“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

3、我悄悄把别人的文具盒拿回家,母亲看见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然后要我连夜送回别人家去。

4、母亲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偷,不顾个人安危,把他扭送到派出所去了。

5、母亲从不私拆我的信件,也不干涉我的交往,但却经常注意我与什么样的人往来。

练习二:你准备选取什么材料来完成下面的作文?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参赛,第一次获奖;第一次挨批评,第一次作检查;第一次游泳,第一次上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做自己想做的事第一次意味着尝试探索,第一次意味着迎接挑战。无数个第一次,促使你不断成长。

请以“第一次”作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八、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话:

一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二是希望大家勤奋进取,学有所获。

附一:学生作文

家庭充满爱

八O六班 杨 敏

家,避风的港湾。当我们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她——家。家是母亲,用温柔的手抚摸着你,用深情的眼光凝视着你。家使你奋发向上,家使你高兴,也使你忧伤。

家就像一只五味瓶,充满了各种滋味。我的家小而不和平,家里有六口人:爷爷、爸爸、妈妈、叔叔、弟弟和我。

我的弟弟人小鬼大,我从不让他,他也从来不饶我,有时会为了一根线或一根树枝而打起来。

小时候,我喜欢织纸篮子,然后在蚊帐的四角挂上。有时打开窗户,一阵风吹过,纸篮子迎风飞舞,像一只只可爱的小鸟,这是我最喜欢看的景观。有一次,我正在看“鸟儿”,弟弟跑过来看着我这痴呆呆

的模样,说:“糟了,你傻了还是呆了?可别吓我呀!”要是你看见我,也许会觉得我真的傻了呆了。我眼睛一动也不动,嘴里还在流口水呢!可是叫我怎能咽下这口气?“呆你个头呀,你才呆了呢!”我用眼睛狠狠的盯着他,希望他会怕我。“呀,还凶呢!瞪着你的大眼干啥?以为我会怕你?”“你怎么着?想打架怎么的?”我吼道。

“唰”我的“篮子”被他一把撕了。“你赔我的小篮子!”我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因为他撕的是我织得最好的一个。

“哈哈哈哈”弟弟大笑起来。“怎么样?怕我不敢撕吧?”看着他得意洋洋的样子,我更加生气了。

“我告诉妈去。”我呜咽着。

“怎么了?是不是弟弟把你打了?”妈问我,我点了点头,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妈妈。妈妈没有打弟弟,也没有打我,她把弟弟叫在一边,说了半天,后来弟弟向我认了错。再后来我和弟弟也没有发生“战争”了。

但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妈妈教训弟弟的方法。这就是妈妈对我们的爱,使我们家风平浪静。

附二:教师示例文

我爱野豌豆

湖北恩施 王 健

老人们常说:人老了,总爱回忆过去。可我年方而立,却不知为什么也老是爱回忆过去!

忆海中,儿时的我和我儿时的野豌豆,总是那么清晰明亮。支颐少思,便可见黄绿相间的一面面山坡上,这儿一丛,那儿一堆绿油油的藤儿,牵扯在茶树上、草丛间或者铺在田野里,飘着星星点点的小叶儿,开着淡紫色的小花朵,结出豌豆一样形状但却比豌豆小得多的果荚,我们亲昵地称它为“野豌豆”。

什么时候和野豌豆打交道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童年的每一个黄昏,我都和伙伴们骑在牛背上,踏着夕阳的余晖,伴随着牛铃叮当,顺手扯一把果荚,剥掉里面的籽粒,把荚壳放在嘴里吹,传出声声悦耳的“呜唧”,回应片片清脆的鸣响,久久地在山坡上飘洒、荡漾

野豌豆不仅带给了我们儿时的欢乐,而且是我们的大恩人,这是母亲说的!

那还是六十年代初,正是穷得“出血没片子揩”的时候,我们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到山上去采树叶、挖野菜或草根,甚至芭蕉根吃。奶奶也端着皮篓盖子到山坡上去找可以塞肚皮的东西。野菜草根早已“供不应求”,只剩下没人注意的野豌豆了,奶奶便经常把豆荚一把一把地摘下来带回家,晒干后装在筛子里使劲地揉了筛、筛了揉,得到半升籽粒,然后用石磨辗成粉,拌着少量艾蒿蒸熟了吃,并取名为“蒸菜饭”。

那时,只有十几岁的父亲正在离家很远的油竹坪读初中,学校每个星期给学生供应两顿黄米饭,父亲总是把米饭用土钵子装了带回家,然后把家里的“蒸菜饭”带到学校去吃。虽然每次回来时,奶奶都含着泪骂父亲:“你没长耳朵是不是?叫你莫这么搞你偏要搞,在学校里饿病了看都没人来看你!”可是父亲却总是说他在学校不会饿,还说“蒸菜饭”比黄米饭好吃

于是野豌豆养活了奶奶,也养活了父亲!

奶奶的样子我早已记不清了——在我八岁那年,她被大人们哭哭涕涕的抬到后山去埋了。后来,母亲告诉我,奶奶临走时叮嘱了两件事:一是因为家里穷,父亲没念完书,今后无论如何要让我和弟弟读好书;二是每年清明时节,在她的坟前放一碗“蒸菜饭”祭奠一下就行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蜗居在一片狭小的天地里,再也没有听过牛背上野豌豆荚的鸣响,再也没有见过谁把米饭带回家去挨骂,更没吃过一回“蒸菜饭”了!可是,我却格外眷念我的野豌豆!真想再去采一把野豌豆荚呵,吹回我的童年,吹回奶奶那不清晰的面容,吹回父亲那十几岁的年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怎样选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