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老王这篇课文中老王的眼睛是这怎么回事?
《老王》导学案
【激趣导入,目标领航】
1、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作者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的美德。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揣摩重点语句含义,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探究通过几个生活片断安排材料,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伛( ) 攥( ) 惶恐( ) 荒僻( ) 塌败( )
取缔( ) 骷髅( )( )眼翳( ) 滞笨( ) 愧怍( )
2、自读课文,完成填空:老王的“不幸”表现在
在文中画出“我”和老王交往的时间,并简述“我”和老王交往的几件事: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3、小组研讨:
(1)以“老王是一个 的人,具体表现在 ”句式交流对老王形象的认识。
(2)作者一家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老王和他们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思想差距,但他们为什么对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从“我们一家”和“老王”的关系来看,你认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是什么?
【精讲点拨,释疑解难】
4、思考品味:
(1)第8段中 “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一句暗示了老王怎样的处境?流露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2)第8段中“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中的“倒”能否换成“爬”?为什么?
(3)第16段 中“我回屋才感到抱歉” 一句作者感到抱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小组交流: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或者勾勒一幅他(她)的简笔画。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老王”,我们应该怎样做?
6、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学以致用,巩固拓展】
7、拓展阅读
乞 丐
屠格涅夫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 ① )、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 ② )的手:“请原谅,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 ③ )的手指。“哪儿的话,兄弟!”他嘟哝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恩惠。
(1)考考你的判断:“红肿”“冰冷”“战栗”都是用来形容手的,请将它们分别填入文中标序号处。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看来,一个稍微有点地位的人与乞丐握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文章的描写给人以真实之感,为什么?
(3)“我”和乞丐握手的基础是
(4)“这也是恩惠啊”中“这”指的是
(5) 结尾句有何深意?“我”从“老人”那里到底得到了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不超过30个字)。
结尾句深意:
“我”从“老人”那里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作迁移: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注意深入领会人物思想感情,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生动合理地写出老王的心理活动。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答案:
1、yǔ zuàn huáng pì tā dì kū lóu yì zhì zuò
2、①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②“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③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④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⑤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我”与老王的交往: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让老王送冰,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给了钱。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3、(1)老王是个贫苦的人。老王一辈子生活艰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失群落伍、单干户、没亲人、没人搭理……
是善良、质朴、有同情心、讲仁义人。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在“文化大革命”那样荒唐动乱的年代,老王照样尊重钱钟书夫妇。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2)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与人道主义精神。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善心。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
4、(1)暗示老王的生计越来越艰难,身体已到了即将崩溃的境地。流露出作者对他的同情和担心。(2)“爬”表明自己还能动,“倒”和“僵尸”照应,更形象地表现了老王当时已没有一点活力,到了生命的尽头。(3)在作者看来,人是生而平等的,有平等的意识,才会感到抱歉。
5、略 6、略
7、(1)① 红肿 ②战栗 ③冰冷 (2)我和老人有着相同的遭遇,都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真情,一种理解,一种关爱。他们之 间的对话尤能反映这种真情。(3)彼此都是能理解对方的人。(4)“我”的言行所体现的同情心。(5)我明白老人对“我”的充分理解。 得到了坚持生活 信念的力量。
【篇二】老王这篇课文中老王的眼睛是这怎么回事?
《老王》思想内容分析
《老王》思想内容分析
《老王》是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专题二“号角为你长鸣”里的“底层的光芒的”专题里的第二篇课文。本专题的文章都是以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为写作对象,叙述他们生活的不幸,并赞扬他们身上可贵的品质,讴歌人性的光芒。
本文作者是杨绛,原名杨季康,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女士是国内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代表剧本《弄假成真》,《称心如意》。
本文写于1984年,主要回忆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生活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动荡不安,斗争不断,杨绛夫妇也未能幸免,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而老王这个生活在底层的人力车夫未被歪风邪气影响,依旧对杨绛夫妇非常尊敬,并经常帮助他们。杨绛的这篇回忆性散文就是多年以后追忆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依旧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这篇课文的学习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整体感知人物形象。其次,鉴赏细节描写的语句并学习这种手法。最后,学习小人物身上的尊严和崇高。教学重点是作者与老王的关系并理解“愧怍”的含义。教学难点是作者的自我反思。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和讨论法。讲授法主要运用在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上,由教师把握整体脉络,讲授教学内容。讨论法主要运用在对问题的理解上,比如关键句子理解,前后矛盾句子理解。
《老王》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老王的一些生活片断,刻画了一个心地善良、生活困苦的底层小人物形象。
本文的篇章结构大致可以可以分为三大段。第一段(1-4)主要叙述了老王的困苦生活和不幸遭遇。第二段(5-6)叙述老王干活的情况,表现他为人老实、勤快和本分。第三段(7-22)叙述老王得病死去,重点写老王去世前送鸡蛋和香油的事。
具体而言,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我经常照顾老王的生意。
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老王未能加入蹬三轮组织,只得单干,境遇困苦。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语言极富有特色:短小、朴实。比如文中提到的“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等,简短朴实的语言既符合老王的说话习惯,同时又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老王的独眼,以及女儿送他鱼肝油治疗夜盲症。老王有只眼睛是瞎的,另一只眼睛晚上看不见,乘客不敢坐他的车,身体上的不幸为他生计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又是一层不幸。令人欣慰的是,作者的女儿给他大瓶鱼肝油治疗夜盲症,表现了作者家人对不幸者的关心和同情。
第4自然段主要写了老王的居住条件极其恶劣。其居住条件主要从“荒僻”、“破破落落”、“塌败”这几个词可以看出,长年居住在这样破败不堪的的环境下也可看出其生活不幸。
第5自然段主要写了老王给作者送冰的故事。老王送冰只收一半的费用,而且一样的价钱,冰比前任的大一倍,由此看出,老王心地善良,为人老实。
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老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肯收钱。老王在作者需要帮助的时候,送钱先生去医院起初坚决不肯收钱,后来“哑着嗓子悄悄问我”和“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这两句充分体现了老王心地仁慈、老实忠厚的特点。这一段需要注意的是,看似有一对矛盾,即文章第一句“我常坐老王的三轮”和这段的一句“我自己不敢坐三轮”,其实不然。这里可以引发学生讨论原因,如果有困难,教师还可以在此处补充“文革”知识。根据这段第一句可知,“文革”刚刚开始,作为“反动学术权威”的作者夫妇,坐三轮无异于骑在劳动人民的头上,让他们流汗,若被举报,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文革”之前,作者经常照顾老王的生意,但“文革”爆发之后,坐三轮车都带有阶级的阴影,着实过于疯狂,因此作者不敢随便坐三轮。
第7自然段主要写了载客三轮取缔,生意惨淡,久病不愈,老王的生活每况愈下。其中老王改装
三轮的细节反映了他为顾客考虑的细腻品质和善良的心地。
第8自然段主要写了病中的老王给作者送鸡蛋和香油的故事。这一段最突出的是描写手法的运用,“直僵僵”、“面色死灰”、“他简直像从棺材里倒出来的”、“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些语句都说明了老王当时身体状况已经非常差,而就在这时他没有唠叨病情,还惦记着作者夫妇,给他们香油和鸡蛋。由此看出老王内心的朴实与善良。
第9至12自然段主要写了老王送给我香油和鸡蛋的动作过程。其中第10自然段的“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和第11自然段的“新鲜的大鸡蛋”表现了老王经常帮助作者夫妇,闪耀着小人物身上宝贵的品质,即善良。
第13至15自然段主要写了老王不肯要钱,作者硬要给钱。为什么老王起初不肯拿钱,之后又等坐着作者拿钱?教师可以将个问题作为另一个讨论题留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首先老王不肯拿钱,是因为他送东西给作者夫妇并不是图钱,而是善良之举,所以不肯拿钱。他后来又等作者拿钱,是因为作者硬要给钱,同时老王怕不拿钱,作者夫妇会有心理负担,所以又肯拿钱。
第16自然段主要写了作者内心隐隐的不安。这种不安有对老王身体健康的担忧,同时也是为后文老王的去世埋下伏笔。
第17至21自然段主要写了作者得知老王次日去世,很惊讶。
第22自然段主要写了作者的不安,并明白了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此处可以让学生讨论思考:如何理解“幸运的人”、“不幸者”以及对整句话的理解。首先,幸运的人在文中指的是作者,毕竟作者在当时是高级知识分子,在物质上温饱无忧,并且有完整稳定的家庭。另外,还表现在遇到老王这样善良的人,也是一种幸运。其次,“不幸者”指的是老王,老王独眼、独居、单干,没什么亲人,生活窘迫,去世前又一直为病魔所困扰。最后,整句话传达了作者对底层小人物的不幸充满了同情,表现作者关怀个体、尊重个体的人道主义精神。
总体而言,作者通过回忆老王送冰、送钱先生看病、送香油和鸡蛋的事情来回忆并怀念多年以前在灾难岁月里闪耀着的人性光芒。
这篇散文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手法和语言上,即精致准确的描写手法和朴实自然的语言。描写主要表现在老王去世前送鸡蛋的那一次,而朴实的语言通篇可以感受到,于平淡之处打动人。
我觉得整篇文章除了追忆往事,怀念故人,还包含作者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面对像老王这样的无数底层工作者,我们除了在物质上尽可能帮助他们度过生活的难关,还应该在精神上予以平等对待。因此,仅仅同情是不够的,必须让那些小人物感受到自己生存的尊严和价值,让他们明白社会离不开他们。另外,作者夫妇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文中也有所体现,人道主义提倡尊重个体,关爱个体,以人为本。文中,作者尽可能地想帮助老王,但每一次都局限在钱和物的交换,而缺少心灵的沟通,这样的结果当然也与两人的生活背景有关,但是对于社会的弱势群体,我觉得精神上的沟通比物质上来得更重要,更持久。
【篇三】老王这篇课文中老王的眼睛是这怎么回事?
八年级语文(老王)课文全解
《老王》课文全解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杨绛,1911年出生,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2、相关知识:
杨绛散文的白描写法
杨绛散文运用白描手法,少修饰乃至不要修饰,由表及里,最直观的还是语言。下面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这位散文作家巧妙运用白描手法的高超技艺。
⑴白描用于渲染环境。如《干校六记》中描写学部的干校迁往明港,菜园班全伙拆除旧菜园所有建筑的情景:“只见窝棚没了,井台没了,灌水渠没了,菜畦没了,连那个扁扁的土馒头也不知去向,只剩了满布垃圾的一片白地。”虽然没用华丽的辞藻,没有精心的修辞,没有比兴的手法,但“旧菜园”的荒凉、寂寥却如画面般展现在我们眼前,同时还使读者读后有一种淡淡的惆怅。
⑵白描用于刻画人物性格。如《回忆我的姑母》写她骂敌的情形:“据那里的传闻,三姑母不止一次跑去见日本军官,责备他纵容部下奸淫掳掠。军官就勒令他部下的兵退还他们从三姑母四邻抢到的财物。”用平淡朴实的文字给我们勾画出了一个不畏强敌、勇敢的人。
⑶白描用于勾勒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情感。如《干校六记》中两次的送别。第一次是一家人送钱钟书先生上车:“墨存走到车门口,叫我们回去吧,别等了。彼此遥遥相望,也无话可说。我想,让他看我们回去还有三人,可以放心释念,免得火车驰走时,他看到我们眼里,都在不放心他一人离去。我们遵照他的意思,不等车开,先自走了。这段平淡的文字透露出作者复杂的心情。那时的钱钟书已经是近六十岁老人了,居然被派遣作先驱队队员,当小青年使用。为了叫一家人放心,免得彼此难过,钱先生叫家人先走。于是“我们遵照他的意思,不等开车,先自走了。”我们知道,钱先生没有多少生活能力,日常生活尚需杨绛和圆圆照顾,让他去当先驱队员,能让人放心吗?杨绛先生没有说出来,但我们心里有数。第二次圆圆送杨绛先生走:“上次送墨存走,有我和啊圆还有得一。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圆一人”“可是我看着她踽踽独归的背影,心上凄楚,忙闭上眼睛;闭上了眼睛,越发能看到她在我们那破残凌乱的家里,独自收拾整理”就是这些平淡白描式文字透露出了作者的深情。
⑷白描用于展现生活情景。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用朴素白描手法,白描了学成回国的学者夫妻,丈夫受排挤,妻子操持家务以及一些日常的枝节。凡此种种都给人一种温婉平和的感觉。
从以上几发面可以看出,白描手法也可以使文章获得很好的艺术效果。杨绛散文在温婉平实的文字中显示了作者优美的风格。
二、字词积累: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荒凉偏僻。
滞笨:呆滞笨拙,也就是迟钝,不活动,不聪明,不灵巧的意思。
取缔:明令取消并禁止。
失群落伍:形容失去队伍、组织,孤单。
降格:降低标准、身份等。
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
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全文记叙了三轮车工人老王平凡的一生和不幸的遭遇,表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高尚的品格和美丽的心灵。
二、文章脉络
全文2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老王困难的生活境况和不幸的遭遇。
第二部分(5、6),写老王干活的情况,表现他为人老实、做事勤快、善良、本分的优秀品质。
第三部分(7-22),写老王得病以致死去的情况,重点描述他临死前送鸡蛋和香油给“我家”的情形。
三、写作方法
1.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刻画细致人微。
(1)老王是本文的主要人物,文章用细致人微的刻画表现出逼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第三部分描述老王上我家送鸡蛋和香油的情景时,对老王的外貌、神态、动作都作了极为精细的描写,如外貌描写:“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动作、神态描写:来的时候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直着脚往里走”,走的时候是“滞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从这些描写中读者会仿佛亲眼看到一个垂死的病人憔悴的面容、枯瘦的身躯和僵直的动作,从而产生对老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怜悯。
(2)对于叙述者的“我”,文章更多地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达“我”的感受。尤其是第三部分“我”送别老王时的一段心理描写和“我”听到老王死讯后的一段心理描写集中地表现了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对不幸的劳动者的真挚情感和复杂的心理活动。例如:“我”“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我不能想象他是怎样回家的。”这一段描述字里行间透露出“我”对老王的关心、担心和“我”的愧疚的心情。又如:最后一段“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更是真实地表现了“我”当时复杂的心态:自省、愧怍、不安、悲伤、痛楚真是百感交集。
2.语言朴实自然,充满感情
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繁琐的形容,平平淡淡,自然感人,这是学养深厚的大家手笔。文章对老王不幸遭遇的叙述十分简洁,语言平实,毫无雕琢。如第一部分的“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和“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他说,住那儿多年了”,简简单单地叙述,老王的生活境况就表现得十分清晰了。而“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寥寥数语,则把“我”善良、宽厚的知识分子性格表现无遗。又如:在第二部分对老王送冰和送钱先生看病的简洁的叙述中,老王诚实、淳朴的性格也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文章用如此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四、问题探究
以善良之心去体察人之善良。
作者夫妇二人都是国内外闻名的高级知识分子,但他们都有崇高的人道主义思想,他们认为人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关爱。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能以善良之心去体察他人之善良。钱钟书的小说、散文中有这一点,杨绛的本篇作品也是如此。作者的善良和劳动人民老王的善良在本文中灼灼发光。
本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1.平等待人,关心老王。她常坐老王蹬的三轮,就常和他闲聊,问长问短,关心他的家世、住处、生活等情况。2.照顾老王,但不要老王照顾。作者夫妇不在家时,作者的女儿送大瓶鱼肝油给老王,帮助老王治好了夜盲症。虽这女儿这么做不是作者亲行为,但不也是受父母的影响。当老王送冰申明减半收费时,作者“不要他减半收费”;当老王在“文革”中看到作者夫妇受难申明不要车钱
时,作者“仍一定要给他钱”。3.同情、感激、怀念老王。作者对老王的境遇每况愈下,直至他生病,始终抱着关切、同情的态度。老王上门来送东西,作者感动得不得了,连老王说的话也记不清,不仅“忙去”给他开门,还目送他下楼梯,直到“听不见脚步声”。回屋后,又感到抱歉。这一段文字写得很动情。而当十多天后知道,老王第二天就死了时,作者“总觉得心上不安”,一直到“几年过去了”,还是怀念老王,觉得对老王这个“不幸者”有所“愧怍”。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1.主动上门给作者家带送冰,而且破格优惠“减半收费”,服务周到。2.“文革”开始后,知识分子落难,工资被扣,有些“工人”正是逞威风之时,而老王对作者夫妇当时的处境尤其关心,“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生怕作者夫妇更为艰难。3.带着重病,双手拿着礼品,坚持着上门来感谢作者一家多年来对他的照顾。 五、语段练习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 )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并体会其含义。
2.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3.“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4.选段画线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篇四】老王这篇课文中老王的眼睛是这怎么回事?
《老王》人物形象分析
《老王》人物形象分析
《老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表现出底层劳动者在遭受不幸生活中的那份不变的善良淳朴天性。
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形象两种。本篇课文主要分析人物形象。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应该通过作品把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他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他对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此外,还需要重点把握:
1.思想性 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要注意他所解释的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2.艺术性 主要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类。其中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老王这篇课文中老王的眼睛是这怎么回事?
本文中,在思想上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老王:1)命苦
2)人善。
1)命苦表现在文章中:
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维持生计。
B没有什么亲人,打了一辈子光棍。
C眼睛不好,一只眼睛是瞎的因此生意也不好。
D住在荒僻小胡同的塌败小屋里。
以上可以看出老王生活的穷苦卑微,凄凉艰难。
2)心善表现在文章中: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他送的冰块比别人的大一倍价格却相同。(人老实)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狗(有良知,不贪心)
C给三轮车撞护栏,为客人着想(体贴客人)
D受了人家恩惠不忘偿还,行将就木还要硬撑着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懂得感恩,善良有知恩图报的好人)
本文的艺术性上本文主要体现在1)肖像描写2)语言描写3)动作描写
1)肖像描写:
A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B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通过肖像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老王的病情十分严重似乎已经出现行将就木的前兆,这也为作者写老王的离开埋下了伏笔
2)语言描写:
A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B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C他只说:“我不吃。”
D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文章中对于老王的语言描写很少,这也充分显示出老王沉默寡言,老实善良的性格。
3)动作描写
A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B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
通过作者对老王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老王病重而导致行动艰难,但是却不忘报恩,可以说是文章的亮点,也更加深刻的刻画体现了人物性格。
第一次读完《老王》立刻让我联想到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他们都是人力车夫经历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1 )在精神方面,我认为祥子是积极向上的(一开始),但在买车卖车这三起三落后,祥子于是就变得懦弱、懒惰等等。而老王
确实一个善于满足趋于平淡的人。
2) 在生活背景方面,虽然都生活在北京(北平),时代却不同,祥子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末军阀混战的时代,老王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我认为老王比祥子苦,因为老王在身体上有缺陷,而祥子没有;并且老王在生活上比祥子更艰难,更孤苦伶仃
3) 在物质方面,我认为祥子比老王更富裕,因为身强力壮,四肢健全,所以他的收入一定优于老王。
4 )在心理方面,我认为老王从头至尾都十分的善良(临死事前还给作者家送鸡蛋和香油,不忘道谢报恩,而祥子从一个积极向上的、永不放弃梦想的人变为一个懦弱、懒惰、麻木甚至破败的人。
【篇五】老王这篇课文中老王的眼睛是这怎么回事?
《老王》复习资料
《老王》复习材料
一、作家作品。
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老王这篇课文中老王的眼睛是这怎么回事?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二、文章主旨。
1、这篇散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又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现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2、文章主要记叙了“我”与一位靠踏三轮维持生活的老王之间相处的几件小事,赞扬了像老王那样的不被人重视、生活艰难的人们的善良与真诚。他们都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表达了“我”对老王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愧疚之情。
三、人物形象概括:
1、“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用一句话概括。
明确:孤苦伶仃、生活窘迫,凄凉艰难; 但老实厚道,心地善良,关心人、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
2、文中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良、富有爱心、尊重他人、有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严于自省和解剖自己。
四、结尾的含义。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剖析: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和对老王的无比同情与敬爱。
五、老王的“苦”与“善”。
1、老王的“苦”(1—4段):
(1)生活艰苦
①靠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②“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
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③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④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⑤居住条价差,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2)精神凄苦
失群落伍、单干户、老光棍、被人瞧不起,不被人重视。
(穷苦卑微、凄凉艰难)
2、老王的“善”:①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③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鸡蛋和香油上门感谢。
(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
3、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分别用了什么顺序?
苦:逻辑顺序。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 善: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为人善良。
六、作者的“善”。
①照顾老王的生意,常坐他的车;②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了他大瓶鱼肝油;③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④关心老王的生活,载客三轮取缔后作者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活;⑤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关心、同情、尊重老王)
七、重点语段阅读:
(一)阅读第1~7段,完成下列习题。
1、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剖析:此句表现了老王的不幸遭遇。句中的两个“也许”表示猜测,表明老王的身世无人知晓,他也不被人重视。不管眼睛瞎的原因是从小营养不良,还是得了恶疾,都让人同情。“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忍受眼疾的折磨,直到眼睛瞎掉,这该是怎样痛苦的煎熬。
2、“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前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答案:前任,是指在现在担任某职务的人之前担任这个职务的。本是干部职务的
词语,这里用在送冰人身上,可说是简练,大词小用,幽默风趣。
3、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
却还不大放心。
剖析:此句通过语言表现了老王淳朴、善良、讲仁义的性格特征。“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朴实的语言再现了老王的善良,“哑着嗓子”“悄悄”“还不大放心”
等词语再现了老王淳朴、憨厚的性格,读后令人感动。
(二)阅读8—16段,完成下列问题。
(8)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9)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10)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11)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12)他只说:“我不吃。”
(13)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14)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15)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16)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概括8—16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老王在去世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表现老王始终不忘他人,知恩图报的善良无私。
2、找出文中描写老王肖像的语句,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明确: “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突出了老王当时病情严重,样子怕人;也暗示出老王的不幸,关心他的太少了。
3、选文第一句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立”?并请说明理由。
明确:用“镶嵌”更好些,因为“镶嵌在门框里”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更可以强调出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读后令人如见其状。
4、“十个还是二十个”都能点得清,为什么说“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呢? 明确:鸡蛋的个数有限,可老王寄寓在鸡蛋里的情谊却是无限的。写出了“我”感念老王的复杂情绪,体现了老王助“我”之多的善良仁厚。
5、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强笑”一词的好处是?
明确:“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写出了作者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6、他只说:“我不吃。”
明确:老王身患重病,经济条件极差,当然用得着。但他在自己病危之中仍想着患难中的邻居,表现了老王无上的善良。
7、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
明确:老王一生孤苦伶仃,作者一家对老王关爱较多,所以老王知恩图报,在病危之际,亲自来谢谢好心人。(也许他已经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
8、从上文哪里可以看出作者一家曾经给予老王帮助?
明确:“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转身进屋”的动作,是老王比较熟悉的——进屋拿钱,所以他赶忙说:“我不要钱。”这里也暗示出,作者一家是经常资助老王的。
9、“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中“害怕”包含什么意思?
明确:一是被老王的可怕样子吓着了;二是对老王健康状况极为担心。
10、“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明确: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
11、以善良体察善良是选文的一大特色。从选文中看,“老王”和“我”的善良各表现在哪里?
明确:“老王”的善良表现在他平时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我”的善良表现在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而给了钱,担心他摔倒,老王走后,为没能想到请他喝口茶而自责,心上不安。
12、为什么想起老王就“总觉得心上不安”?
明确:总觉得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关爱太少。
13、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明确: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再就是人道主义精神。
14、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像老王这样的人?
明确:对像老王这样生活困难,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我们应当尊重他们,多给予关爱,以善良去体悟他们的善良,以关爱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在整个社会建立互助互爱、相互尊重的新型人际关系。
要平等对待、尊重、理解、同情、关爱他们。
【篇六】老王这篇课文中老王的眼睛是这怎么回事?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九课《老王》
老王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老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老王善良、质朴的性格特点。
2.揣摩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匠心。
3.体会课文中作者对老王“愧怍”之情的含义,并作出评价。
教学重点
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作者对老王“愧怍”之情的含义,并作出评价。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互动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理解。
2.搜集了解有关杨绛的相关资料。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材简析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如鲁迅的《阿长和<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李森祥的《台阶》以及余秋雨的《信客》及本课《老王》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各种人物关系之间的“爱”,从而获得心灵的成长。
《老王》讲述的是作者和一个普通车夫之间的故事。杨绛的语言平和温婉,娓娓地向我们讲述了老王的身世、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久久“愧怍”的心情。在文中,我们不
仅看到了老王善良的品质,更能发掘作者在自己遭遇不幸之时依然深切关怀像老王这样的不幸者这背后可贵的精神。文章将这些深重的情感寄寓在看似平淡的细节中,细细揣摩方见其深意,足见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回顾已学内容(PPT1)
二、问题探究
1.最后这次见面中,你能感受到老王是个怎样的人,他对杨绛怀着怎样的情感?(PPT2)老王是一个质朴的、真诚的、善良的人。他把杨绛视为最重要的朋友。
2.老王在杨绛心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呢?
值得信赖的车夫 生命中很重要的朋友 一个值得怜悯的人(PPT3)
三个答案依次出现,问同学这个短语恰当么?请说出理由。
引导同学得出第三种答案最确切。与刚才的回答有了不同。
3.从我们最后一次会面时,作者是如何对待老王的找找原因?
(1)朋友来访,我们的心情是惊喜,作者的情绪“吃惊”、“害怕”
(2)朋友来访,我们一定会盛情邀请坐、喝茶,而面对老王登门拜访,害怕得“忘请老王坐、喝茶”
(3)你的朋友送你礼物,你会怎么做?下次回礼
作者呢?“拿钱”
(4)生病的朋友腿脚不便,我们会送行,杨绛只是“担心”,并未去搀扶。
(5)得知朋友生病了,好朋友及时探望;杨绛“不探望他”“十多天后碰见老王,才问情况”。 因此,杨绛对老王是种怎样的情感?同情、可怜。
4.从之前的几次交流中看是否也是这样呢?
(1)由于他的眼睛瞎,别人不愿坐他的车。——杨绛照顾他的生意,经常坐他的车。同情
(2)别人诽谤老王由于不老实得了恶病导致眼瞎——杨绛却认为这是“更深的不幸”。为什么是更深的不幸?同情。(PPT4)
小结:作者主要都是由于同情老王处境艰难,才对他给予帮助。并没把他视为朋友。
5.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何多年后杨绛对老王仍感到愧怍?现在有更多体会了么? 说说你的想法。(PPT5)
老王倾其所有,把杨绛当作自己的挚友。而杨绛一直将老王视作弱势群体,同情他,却从没把他当作朋友,平等相待。这是作者苛责自己的原因。
三、拓展延伸
1.杨绛与老王为什么没能成为朋友?(PPT6)
(1)各方面的差距(环境、素养等造成的无共同理想、追求),无共同话题。
(2)杨绛当时的处境怎么样?课文提示了么?“文革”、“干校” 坐车——不敢坐车
(3)其实,在文革期间,杨绛和钱钟书和大多数高级知识分子一样遭到迫害,后来更是被下放到干校,遭受了很多难以想象的肉体、精神的折磨。干校是文革期间囚禁、迫害干部、知识分子的场所,当时被戏称为“牛棚”。有位诗人绿原曾写过一首诗歌,反映在干校的真实生活。
这时“牛棚”万籁俱寂,
四周起伏着难友们的鼾声。
桌上是写不完的检查和交待,
明天是搞不完的批判和斗争
绿原《重读〈圣经〉》
——“牛棚”诗抄第n篇(PPT7)
(4)杨绛自己也对干校的生活有过这样的描述:
那块地硬得真象风磨铜。我费尽吃奶气力,一锹下去,只筑出一道白痕,引得小伙子们大笑。他们也挖得吃力,说得用鹤嘴镬(jué)来凿。我的“拿手”是脚步快。他们没停手,我也没停脚。。。。。。大家狠干了一天,挖出一个深潭,可是不见水。我们的“小牛”是“大男子主义者”。他私下嘀咕说:挖井不用女人;有女人就不出水。菜园班里只两个女人,我是全连女人中最老的;阿香是最小的,年岁不到我的一半。她是华侨,听了这句闻所未闻的话又气又笑,吃吃地笑着来告诉我,一面又去和“小牛”理论,向他抗议。
——选自杨绛《干校六记 二 凿井记劳》(PPT8)
(5)和上一篇诗歌比,有何不同?但所有痛苦在她笔下能感觉到么?
不动声色,反倒有种幽默和乐观。时年杨将近60岁了,还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更有各种批斗成为家常便饭。与《干校六记》一样,《老王》的故事同样发生在这个特殊时期。
2.这也是杨绛真实生活的写照。实际上,她不再是个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而是与亲人分离,活动受到限制,身心惨遭无情践踏与折磨。
作者把自己与老王交流的岁月里曾遭受的痛苦经历在文章中轻描淡写,表述得十分隐晦,她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幸运者。却向天下读者坦诚对一位亡故的不幸者充满愧疚。现在,你能理解杨绛么?杨绛是个怎样的人?(PPT9)
(1)勇于反思自我 (2)对劳动人民尊重、关爱 (3)追求平等
(如果时间充裕)请你向杨绛说几句话,让她从这种“愧怍”中得以释怀。
(参考:在当时恶劣的处境下,你已经尽其所能,做得更完美些近乎是种苛求;老王若得知你对他的思念,牵挂,一定很欣慰;老王的不幸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同学们都非常理解杨绛。)
3.我想,杨绛也许仍将对老王保留这份“愧怍”,这源于她作为作家与身俱来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老王这篇课文中老王的眼睛是这怎么回事?
四、总结
读了杨绛的《老王》,我们看到了这个不幸者身上的闪光点,他质朴、善良、真诚。
品味杨绛的文字,我们更体会到了这个善良的作家对不幸者的尊重与关爱,对灵魂的自省。
不幸的老王结识了杨绛应是他的幸事!杨绛对老王的愧怍足以告慰这个安息的灵魂。(PPT10)
五、作业:(PPT11)
1.《语文作业本》其他部分
2.课外阅读《我们仨》
教案使用说明:
该教案中的教学过程根据上课的各个环节依次进行精心编制,每个环节对应一张或数张幻灯片使用。(标注的PPT页码不包括课件片头的序号)
该教案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在教师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进而提升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篇七】老王这篇课文中老王的眼睛是这怎么回事?
《老王》教学设计_公开课教案
《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发表有独创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学会善待他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喜欢关注明星,因为他们有耀眼的光环;我们喜欢关注伟人,因为他们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我们喜欢关注亲人,因为我们知道血浓于水的意义,而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样的人群,他们处在了可能被我们遗忘的角落。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王》。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走近老王
1、“人物档案”:姓名:老王;职业:三轮车夫;婚姻状况:单身;健康状况:眼睛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命运结局:患病而亡。
2、仅就人物基本情况来看,同学们一句话来说出你眼中的老王。老王是一个 人。他的生活用一个字来说是“苦”。
3、这样一个命运悲苦的人,除了他的不幸外,在他与作者交往中,我们又看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并勾画相关的段落,用简介的语句概括与作者交往的事件。
(1)、半价送冰(2)、免费送人(3)、病重时到我家送香油和鸡蛋
三、细读课文,品味老王
1、三件事中,哪一件事给作者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件事。课文的第8段——16段。请同学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强调写法,明确词义,鉴赏词语,品味人物。
镶嵌 骷髅 伛 翳 攥
2、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请同学找出并勾画出相
关的语句。(教师指导朗读)
(1)、外貌描写:他面如死灰一堆白骨。
(2)、动作描写:第9段。
(3)、语言描写:第12段和第13段。读出人物的语气。
学生体会此时的老王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虽处在病入膏肓,贫困的状态但依然对人憨厚、善良。
3、这三件事让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讲仁义。
4、试想有一天我们也会像老王一样老去,也许有疾病向我们袭来,也许在生活中会身陷困境,遇到如山般的困难。你会怎样面对,会向老王一样吗? 我们在老王身上看到了一个大写的“善”
5、概括人物形象,方法点拔。老王这篇课文中老王的眼睛是这怎么回事?
结合人物的职业(身份)
事件,抓住性格,体会情感
多角度,全面把握
用词准确,不能重复
用一个完整的判断句表述
请用一句话来总结老王的形象:老王是一个生活贫困,一生凄凉艰难但又为人厚道,关心他人,善良,知恩图报的普通人。
四、再读课文,善待老王
1、到底作者做了什么?使老王如此亲人般对待自己,甚至于临终前拿礼物去报答她?
具体表现在:(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3)、在不坐老王的平板车后,依然关注他的生活;(4)、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
2、在与老王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杨绛是怎样的一个人? 善良,有爱心,有同情心。
3、当闻听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病死,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4、作者简介:(作者现实中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杨 绛,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 杨绛真的幸运吗?
苏州等地读书。1931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即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是年夏季与钱钟书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业余从事创作。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等。
杨绛是著名的作家,有知识,有工作对于老王她真得幸运吗?
5、引出当时与老王交往时的背景: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打倒,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夫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1970年6月,钱钟书夫妇的女婿王德一因“五一六”案被迫含冤自杀。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迫害,三人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
6、我们没有经历过文革,但是他们的经历让我们能感受到,杨绛和她的丈夫的不幸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说他们会说自己是幸运吗?
好多人不会,但是杨绛说了。她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幸运在哪里?愧怍什么?(同学讨论)
作者认为,她较之老王的处境和生活,个人有家庭,有爱人,有文化,有稳定的收入,是幸运的,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而作者认为她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没有让他的生活真正有改善。
7、是的,作者把对不幸者的关心示为理所应当,甚至心怀愧疚,而更多的人对老王这样的卑微者是漠视的,作者能做到,这源于什么?
幸运的人理所当然要帮助人,做好了应该,做不好惭愧。理所当然该做的事。这是责任。这源于人与人之间一种平等的观念,博爱的思想。他的关注,同情,救助,为老王的生命带去了春天般的温暖。让老王感受到凄苦生命中也有美好,温暖。
五、关注“老王”
1、同学们,当作者用善良回报善良,以真情报答真情时,我们便会看到人们心中那金子般的心灵,那善良的光芒温暖着我们的心房。而我们的生活中可能
在某个地方,依然有“老王”的身影,让我们一起关注“老王”(出示图片)。
2、学生自由谈感受。你的所思所想。询问你该如何做,为什么。关注他们的生活,改善他们的处境。
六、课文小结:
他叫赵水林。山西省襄汾县北赵村农民。三年前,他远离家乡,告别亲人,来到我县安州镇九级村,开了一个火烧铺。
2012年7月13日下午3点左右,29岁的赵水林骑摩托车去东边邻村买菜。路过村东大水坑,突然听到孩子的呼救声。是4个少年在惊慌地哭喊:“来人呐,救命啊!”他们的两个伙伴掉进了大水坑的深水区。
把摩托车停在堤坝上,赵水林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冲向水塘,跳入水中。可是他很快也被淹没了。闻讯赶来的村民将三人捞救上来,飞车送到县医院。
还是太晚了,赵水林和两个落水少年再也没能苏醒过来。
面对落水的孩子,赵水林忘记了自己不会游泳,因为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颁奖词:面对危险时最本能的思维,是自己还是别人,是逃避还是无畏?赵水林用勇敢的行动作出最响亮的回答,永远的火烧哥,最美的赵水林! 今天也让我们为老王和杨绛写出自己的心声,为他们颁奖,向善良的人们致敬!
老师写的颁奖词:
老王颁奖词:你是普通的一粒微尘,甚至让人忽视你的存在,但你却固守着人性的纯朴,知恩图报,你用一只生病的眼睛,苦寻着求生的道路,而你的善良早已为人们铺筑了一条阳光大道。
杨绛颁奖词:你将生命的苦果咽下,而说自己幸运,你扛起照顾不幸者的责任,用善良回报善良,在人世间碰撞也最美的光,温暖人们的心房。
那么,同学们就让我们记住(齐读):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念。
在天地间书写一个大写的“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老王这篇课文中老王的眼睛是这怎么回事? 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