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作文教学点滴 作文教学体会点滴

写作指导 zuowen 3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作文教学点滴

作文教学点滴谈

徐衍

疏于写作,是一些中学生的通玻或曰无甚可写,或曰心有言而难成文。每次写作,或随心草就以敷师责,或剽窃他人文章以哗众取宠,文思并茂者凤毛麟角。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心中那一池春水真是“波澜不惊”吗?

通过这几年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学生心中非无物也,难在发掘也。要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益,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命题应贴近学生。

中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些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但每天的日记却是洋洋洒洒数百言,道理何在呢?我认为是干巴巴的命题难以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就好像让身体非常健康的人去描述痼疾患者的感受,是勉为其难的。因此,写作教师应多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包括家庭环境、生活经历、思维特点、感情活动等,使“彼觉有所为,欲罢不能,非倾吐不可”,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即使文句稍有不畅,却避开了“空洞无物”的大忌,解决了学生“不愿写”的难题。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

几年来,笔者尝试把每单元一在课堂上进行作文片断练习,或开头,或结尾,或人物肖像描写,或景物描写……然后随堂全班交流,教师稍加评点。学生把整“……不必如此,事在人为,以善良宽容之心待人,你会收获许多。”这位学生感到有人理解他,更加积极认真地写作,同时尝试着微笑面对生活,最终赢得了同学的信任和友谊。

如此看来,教师的批语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的态度,故不可等闲视之,更不可敷衍了事。

四、开阔学生的视野。

古人云:“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阅读教学若仅限于教材上的几篇文章,学生便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除了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思考之外,我还经常指导他们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欣赏一些著名影片,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词汇,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有一次,我在课堂上给他们介绍了小说《第四十一个》,学生听得非常投入。课后,学生不仅把学校图书馆里的这部小说几乎借空,有几个还特地到书店里买来阅读,不少人主动写了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总之,中学生的心不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他们更不是腹中空空的痴者。怎样吹皱那池美丽的春水,关键在于我们教师。

 

【篇二】作文教学点滴

作文教学点滴谈(网友来稿)

台山市新宁中学 滕辉明

近年来,我对作文教学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一改过去全力教学生全面审题,正确立意,如何使中心明确,材料充实,如何使语言准确生动的传统做法,把重点转移到深入学生实际,教学生认真体验生活,疏通源头活水,扩充阅读面,加强形象积累,学会现象思维,充分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上来,初见成效,反应良好。三年来,我所教的学生的作文有十几 tenghuiming@163.net

【篇三】作文教学点滴

人文作文探索(网友来稿)

河北省邢台市一中 许志宏

关键词:作文教学,人文素养。

提示语:作文教学,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唤起写作欲望,酝酿写作灵感,帮助学生克服惧怕写作文厌恶编作文的心理,以期扭转应试作文抄袭仿造的弊病。

人文作文探索,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研究在高中阶段,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和如何对学生的作文构思、作文命意指导。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写作文、厌恶编作文的心理,扭转应试作文和考场作文的抄袭、仿造等不良现象。

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解读“必读课程”这一章的“表达与交流”中指出:“高中学生应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社会经验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以此看来,作文是以情感参与为主的个性化的创造活动,是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分不开的——-简而言之。作文是活的,作文是个性的。那么,作文教学该怎样进行。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研究现状: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研究基本上分两大类:科学工具说和人文素养说。

主张作文是科学工具的贵州的陈家彦在《高中作文教学反思》中说:“必须明确作文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这种训练体系还应具有可操作性……”

此派观点不外乎把作文当成一门独立学科,就像把不会作微积分题的学生训练得会做一样。而实际中,为能达到目标,大多数教师则完全根据上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作跟风式的反复训练——模写、仿写甚至让学生背诵范文。也有一些教师总结出写作文的规律。如四川的白世国老师提出作文“三段”思维策略:第一步仔细审查,分析题目中每一个字词的意义和要求,并确立主题;第二步,则是根据主题运用正向和逆向思维,广泛展开联想,多途径表现主题;第三步,是作文的反思思维,在该阶段中学生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体验、评价、修改作文。四川另一位教师梁淑苑在研究中提出了“讲——议——写——读——改——评——仿”七步写作法。

像这样强调作文的技巧性训练的,就是要求达到不仅有感能发,无感也能发。写不出来,硬憋也要憋出来,达到“出口成章,下笔千言”的水平。

且不说马不喝水强摁头的强化作文训练多么难以实施,作文教学是科学理性的求真么?如果是的话,语文老师长年累月伏案苦思,寻找写作文的规律,研究写作文的窍门,多少人皓首穷经,这岂不是太迂阔了?何不学学长沙那位普通的电脑程序员,只用不到一小时就编出一套写诗软件(参见诗歌被恶搞有关消息)。咱也请IT界精英设计出几套不同文体的作文软件,考试时,学生只需输入几个字词,60秒后,就可以得到一“包子好吃,不在褶上”,在于调馅的学问。同样,作文写得好,功夫可不仅仅在语言文字的组织安排调遣上。

另一种观点是人文素养类,认为作文的题材应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欲望,并将学生从作文训练的形式中解放出来,使作文过程成为自我塑造的过程。

这种写作指导思想,早就有人拿来对抗科举考场的应试作文的八股俗套。比如明朝的袁宏道、清朝的袁枚、晚清的王国维都有完整而独到的见解。袁枚说:“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王国维也说为文要:“发乎性情,由乎自然”。这种写作理念适用于的审美观的养成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在当前中国高考形式下,虽然有牧歌化倾向,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但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当前高中学生心理状况:

学生惧怕写作文,苦恼编作文,就因为老是觉得达不到老师念的范文的水平。其实这本身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枷锁,文章无定法,谁规定作文必须那样?或必须这样?明朝的袁宏道已经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同时,产生发表个人意见的欲望和要求,培养“我手写我口”的思维习惯。而这不正体现着学生人文精神的建立吗?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与教育相结合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文精神。什么是人文?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认为:人文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生幸福和人生责任。这正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的,我们的视线就是要由关注写作知识、写作技巧转向崇尚人文,强调写作主体。古人也说:“人如其文”,可见作文体现着一个人的整体素质。

基于上述认识,我确定以下研究方法:

作文教学最先着手的是唤起学生写作欲望。“首先要降低焦虑。”不错,学生对写作文的焦虑,谁也不能无视。我认为,在高中阶段,应该采用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方式,比如作文批语,唤起学生倾诉的欲望。“以认真的态度,恰当的方式,写好作文批语,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培养健康质朴的文风”《孟子·尽心上》中说:“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语文老师完全可以放下为师的架子,藏起批评的刀斧,把条条框框的写作理论束之高阁。有人说“老师是教室中的皮革马利翁,对学习成果给予恰当评语,能给学生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等于告之什么是应该的以后继续。”(陆海东《教育心理学》

其次酝酿写作灵感。具体做法是:以教带动写;以辩论带动写;以说带动写;以议论带动写——总之,以言带文。作文教学是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应贯穿于语文常规教学的每一天、每一节课,渗透于语文教学的点点滴滴。作文课堂,是开放的,是突破课本限制的。作文的教材是活动的、生动的、现实的。如一事一议,一事一评,一天一议,一周一评。培养学生对现实的关心,对社会关注,对生活观察。比如,讲析课文中学生的参与,辩论会上学生对社会焦点问题的直抒己见——语文课的讲台是民主化的、公众化的论坛。语文教师培养作文素养就是培养人文素养。我的体会是:一定要让学生有看法,能大胆说出来,说的延伸就是写。

再其次,是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作文水平提高,岂能只靠几节作文课。写作能力,就是看问题的能力,就是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是分辨是非对错的价值观、人生观、抉择观。我借助普通逻辑知识,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特殊性抓一般性、抓普遍规律性;引导学生从事实的描述、简单的枚举和类比上升到归纳推理的理论概括;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的能力、逆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材料、对阅读文本独有所悟的能力。

最后追求可读性。我不主张作文赶时髦,但要求写出来的文章让别人爱看。试想,一

高中三年。

第一阶段,高一,主要以专题诗歌朗诵会 、专题故事会、专题演讲会为主,旨在刺激学生自觉地扩大阅读。

第二阶段,以课文为圆心的讨论会,社会焦点问题议论会,由此延伸到写周记。

第三阶段,课前经常性的一事一议,一事一评。一周一议、一周一评。旨在扭转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作文干瘪无物、无病呻吟的弊病。也锻炼学生敢于思考、勇于表达、善于表达的素质。

河北邢台一中 许志宏

2006.12.11作文教学点滴

【篇四】作文教学点滴

作文教学点滴谈

作文教学点滴谈

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那么如何才能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呢?多年的作文经验给我的最深体会是:“岸上话鱼”千遍万遍,不如“下水”捕它一尾两尾。

教师的“下水文”不仅可以密切师生的关系,有助于提高作文批改和评讲的质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增强其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师生双方的素养。

1“下水文”为学生提供了仿效的模具和写作的样品

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小学生的作文训练就是一个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照范文仿写、仿中求异,从仿到作,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而在各种类型的范文中,尤其教师的“下水文”更具有示范作用,因为“下水文”具有“近在眼前,伸手可掬”的真实性和不可替代性。而教师“下水”的本身就是一杆高扬的队旗。

如第六册“积累·运用八”中的习作要求:观察同学们在校园里所做的游戏,选择让你最高兴的一次游戏写下来。注意写清楚游戏的名称,过程;重点写游戏怎么有趣、好玩……我在作文前就有“预谋”地与学生“乐在一处”。时值初夏多雨天气,不甘寂寞的同学们“玩”出了水泥道上“接火车”、“滑冰”的独创性游戏。这两项活动我均参加了,且玩得很开心。作文课上,我充分地肯定了我们乡下孩子因陋就简的发明杰作,由衷地夸赞了他们的聪明、机智。我发现学生们的眉宇之间有点点星光在闪烁,知道他们的兴趣来了,信心“抽穗”了,便立即以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感“口占”两篇短文,每篇都着重刻画了玩技超群者的言、神、行、态。我故意隐了学生的姓名,叫大家猜,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答复。接下来便由已经处于跃跃欲试状态下的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2”下水文”遵循了“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的作文之道,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喜闻乐见

教师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过分将生活艺术化,更不能随意给自己“涂脂抹粉”,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窗,把记忆深处的“宝藏”挖出来。如我在指导作文《难忘的一件小事》时,给学生讲了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发生的一件小事:因为那时候好胜心特别强,一心想超过同桌,哪怕仅仅只是比她多得一个“甲”字呢。一天中午,我先写完抄写,就看着写。当我清楚地看到同桌把“晴”字写成了“睛”字时,心里不禁暗喜,非但没有告诉她,还故意打岔分散她的注意力……这件事虽然在我有勇气向同桌道歉时她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每想起这件事我都不能原谅自己:小小年纪居然那么自私、狭隘。学生们睁大双眼倾听我的忏悔心声,他们一定正在嘀咕:我们老师也……抓住这个契机,我试探地问:“同学们,你们说我现在还算不算好老师了?”学生们垂下目光,抿嘴不语。我接着追问:“我知错了,已经改了。”“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这次,他们抢者给我“平反”大家都乐了。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

【篇五】作文教学点滴

作文教学点滴谈

龙源期刊网 .cn

作文教学点滴

作文教学点滴谈

作者:朱奎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5年第02期

摘 要: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只有有素材,有真情实感,才能在写作过程中感到轻松、自由。相反,学生如果面对写作感觉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那么不仅难以调动自身写作的积极性,更为教师顺利开展写作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策略探究

小学写作教学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不仅是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基础,更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基本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借用教材中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优秀作品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和学习气氛下收获更多的知识,写出更能打动人心作文教学点滴

的文章。作文教学点滴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思路不连贯,写作没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没有连贯的思路,基本上就是想起来一句话就写一句话。这样不仅影响写作的连贯性,更使得作文没有可读性,如同流水账一般没有任何吸引力。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学生刚刚接触作文,没有经验,更不懂写作的技巧,这样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没有逻辑性,显得比较混乱、颠三倒四,使自己的写作大打折扣。

2.学生生活阅历不丰富,不能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感觉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因此,存在凑字数的现象。与此同时,如今的小学生生活经历和阅历较少,很难对一件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这样不能在写作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自己的文章没有灵魂和主旨。另外,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语言积累明显不足,作文就显得难度很大,这样更难以写出优秀的文章,给教师教育引导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3.学生不能掌握写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盲目进行写作

要知道,有了明确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比较盲目,漫无目的,不了解写作存在的技巧而盲目写作。比如出现开头啰

【篇六】作文教学点滴

作文教学点滴谈

[作文教学点滴谈]疏于写作,是一些中学生的通玻或曰无甚可写,或曰心有言而难成文,作文教学点滴谈。每次写作,或随心草就以敷师责,或剽窃他人文章以哗众取宠,文思并茂者凤毛麟角。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心中那一池春水真是“波澜不惊”吗?

通过这几年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学生心中非无物也,难在发掘也。要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益,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命题应贴近学生。

中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些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但每天的日记却是洋洋洒洒数百言,道理何在呢?我认为是干巴巴的命题难以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就好像让身体非常健康的人去描述痼疾患者的感受,是勉为其难的。因此,写作教师应多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包括家庭环境、生活经历、思维特点、感情活动等,使“彼觉有所为,欲罢不能,非倾吐不可”,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即使文句稍有不畅,却避开了“空洞无物”的大忌,解决了学生“不愿写”的难题。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

几年来,笔者尝试把每单元一篇的作文训练变为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效果也好得多。比如:在课堂上进行作文片断练习,或开头,或结尾,或人物肖像描写,或景物描写然后随堂全班交流,教师稍加评点,作文指导《作文教学点滴谈》。 ◆分享好文◆学生把整篇文章分解为几个环节进行练习,互相取长补短,日积月累,整体写作水平便得以提高。同时,加强口头作文练习,或长或短,围绕主题任意表达,既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可提高他们组织语言、丰富词汇的能力。当然,锻炼和检测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的完整的作文练习也是不可少的。

三、在作文批语上下功夫。

每批改一次作文,就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感情的交流。学生作文是心灵的流露、情感的抒发,教师批改则是思想的启迪、感情的疏导。若每篇作文的批语都是“句子通顺,结构完整”之类,不但教师觉得乏味,学生也会感到无关痛痒,以致熟视无睹。如果教师能在批语上花费一番精力,其结果会事半功倍。在一次作文中,一位学生写同学关系难处,人心叵测,自己很是苦恼。我就在批语中写道:“不必如此,事在人为,以善良宽容之心待人,你会收获许多。”这位学生感到有人理解他,更加积极认真地写作,同时尝试着微笑面对生活,最终赢得了同学的信任和友谊。

如此看来,教师的批语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的态度,故不可等闲视之,更不可敷衍了事。

四、开阔学生的视野。

古人云:“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阅读教学若仅限于教材上的几篇文章,学生便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除了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思考之外,我还经常指导他们

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欣赏一些著名影片,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词汇,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有一次,我在课堂上给他们介绍了小说《第四十一个》,学生听得非常投入。课后,学生不仅把学校图书馆里的这部小说几乎借空,有几个还特地到书店里买来阅读,不少人主动写了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总之,中学生的心不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他们更不是腹中空空的痴者。怎样吹皱那池美丽的春水,关键在于我们教师。

【篇七】作文教学点滴

作文教学点滴谈

作文教学点滴谈

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作文,而在应试教育和传统理念的束缚下,学生难老师烦的现象长期困绕着我们。身为语文教师,我深知作文教学的难处和学生习作的苦楚。文章学了不少,技法讲了很多,结果提笔作文,头脑空空,搜肠刮肚,半天写不出丁点,既使免强完文,也少不了“假、大、空”,“抄、拼、套”的应付。究其原因,这与急功近利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布置作文,学生就翻作文选,一到考试老师就让背范文,有的家长也用大量的满分卷包围着学生。这些本无可厚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我认为:学生的作文,应如幼儿学步,让其在实践中感悟摸索,逐步提升,而老师在整个教学阶段只适当的帮扶,使他们走的更稳。

一、从摹仿开始

作文教学点滴

宋人朱熹曰:“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摸仿前人而作。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得也说过:“人从儿童起就有摹仿的本能,他们因摹仿而获得了最初的知识,摹仿就是学习。”可见摹仿是儿童的天性。那么在习作方面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摹仿练习与课文学习同步:叶老曾说过:“教材是最好的例子。”教材所选文章,在内容、技法等方面均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材富。”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对第二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段很感兴趣,我就顺势给他们指点了用词、修辞、观察角度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感到文章不仅写景有序,而且活波多姿。此时,学生的写作欲望大大增强。我就布置了这样的做业;1、摹访本段的排比手法写一段话。2、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句。3仿照“扫开一块雪……便罩住了一段动词的使用写一段话。

作文教学点滴

(二)以范文为本让学生拓展引伸。学习了《风筝》。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从懂事到先在遭遇精神虐杀的一幕幕与大家分享;讲到朱自清的《背影.》,文中的四次流泪学生感触颇深,我就让他们回忆,父、母、亲人间类似让他们动情的场景,可以让学生写习作《我的父亲》或《我的母亲》学习了《散步》可以让学生回忆和家人发生过的生活琐事,写一篇《我爱我家》的习作,另外在文题拟定、段落结构、写作技巧等方面都可以模仿。这里不再赘述。吕老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这也告诉我们模仿不是写作的终极,只是一个学步车,只要长期坚持,终有一天学生会独立行走的。

二、在积累中充实

古人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作文教学点滴

(一)广泛积累:每学期都有明确地阅读任务,最基本的就是教材后的名著导读和《初中语文阅读》(陕西师大出版),这本书选的均是名家名篇,文后有“美的品味”,这对学生大有益处,我要求学生做摘抄笔记,写阅读感悟,并每月检查一次。发现好

【篇八】作文教学点滴

作文教学点滴

培养习作兴趣 注重批改方式

习作能力是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小学生习作就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习作的好坏即使衡量 学生语文能力的尺度,也是反映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面镜子。总之,学生习作水平的好坏,即是学生的事,更是语文教师的事。

目前,一部分农村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为了学生在作文上取得高分,提高成绩,平时不训练写作,到了考试前几天,就让学生背诵优秀作文,一个单元背一篇,而不讲求怎样写作和运用,背诵只是为了赌题,这对学生来说,形成了一种不会写没关系,背下来照样能考高分的负面效应。这种作文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也使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大打折扣。

新课表下,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务必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培养兴趣。

(一)、创造条件,激发兴趣。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组织学生讨论作文的题目,需要的素材,写作的方法等。不必要求学生提笔就写,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无话可说,无从下手的恐惧感。讨论课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积极发言,想法别致新颖的同学,教师要用赞许的眼神,响亮地掌声,或一句恰到好处的语言加以褒奖。对于作文细胞较少,或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同学,教师不能横眉冷对,气不打一处来。而是要用关注的眼神,鼓励

的语言进行启发诱导,打开他们作文的思路,激活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慢慢取得进步。对这些同学的闪光点,教师要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出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味到作文的甘甜,从而激发习作兴趣。如:我班的罗雷同学,以前是作文写得差的一位同学,经过我的启发诱导,他的习 作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他对作文非常感兴趣,而且他的习作常常作为范文朗读。

(二)、读练结合,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集体借阅有关作文的各种资料,集体讨论可以借鉴的文章主题,摘抄妙词佳句,进行背诵,比一比谁积累的多。对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奖励,如掌声、红花。对没有发言的同学,教师要鼓励他们争取以后积极发言,教师对于后者应该处处关照,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最后先让同学们说说读后的感受,或熟读或背诵摘抄的妙词佳句、好的段落,而后教师总结概括,让学生写心得体会,或改写或仿写,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这样既开拓了阅读视野,又激发了习作兴趣。

(三)进行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有趣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办手写小报,每两人办一份;进行名言警句录的搜集,装订成册,同学们可以随时查看;开展班级演讲会;进行作文比赛;写循环日记等。教师还可以用记录袋的形式,把每个同学的进步记录起来,定期发给同学们看看,并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鼓励学生:老师希望这里记载的是每个同学的进步与荣耀。这样,不足的同学会更加努力,进步的同学会更上一层楼。这些有趣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也提高了习作的水平。

(四)、观察实践,激发兴趣。

教师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自然,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如:参观刘家峡水电站,游玩太极岛,观光龙汇山 ……给同学们讲讲水电站的结构、历史、作用;让同学们说说太极岛的仙鹤、野鸭、芦苇……;让学生猜想龙汇山的来历,说说站在龙汇山上俯视黄河的感受,感慨那碧绿如桂林山水般的黄河,是如何养育了众多的华夏儿女;那装饰华丽的游艇,如一朵朵绽放的荷花点缀在碧水之中,美啊,黄河!像这样出自学生之口的赞美也不会是罕见的。还有恐龙的足印,使学生回到上万年的历史之中,这些,那一样不会激起学生心中千层的涟漪,打开 学生习作的窗口呢?通过实际观察,拓展了视野,作文不再是闭门造车、绞尽脑汁的事了。作文不会写,关键在于语文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美好的自然去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没有起到万能钥匙的作用,没有管理、指导好学生,没有挖掘出他们的潜能。学生的思维,如一朵朵未曾绽放的花朵,如果有阳光、雨露的沐浴和滋润,盛开后的美丽将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所以,语文教师要学会用你手中的钥匙打开每一把锁,用你的才华让这些花朵盛开。如此说来,作文不再是无话可说,无处下笔了,而是生活处处有学问,生活处处皆作文。作文源于实践生活,生活实践才是作文的真正素材,要为生活而写,要写生活之事,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通过观察时间来激发兴趣是必不可少的 。

第二、注重批改。

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所以,作文的批改,教师也要费一番神。

(一)学生互改。

学生互改可以是同桌互改、前后位互改。让每个学生都当小老师,用铅笔互改对方作文,要求指出错别字,病句,划出好的语句,进行朗读评价,最后个别讨论。再写出每篇作文的评语,让学生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产生既要当好学生,又要当好小老师的心理,从而坚定了要写好作文的决心。

(二)老师批改。

教师在检查学生批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文中的明显不足或根本性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用心写作文评语,作文评语要讲究准确性、情感性、激励 性、商讨性和启发性。而且评语要简练易懂,多一些鼓励性、启发性的正面评语,尽量避免责备、挫伤积极性的反面性评语。如果批分尽量批高一些,这也会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一位作家在给他的小学语文老师的信中写到: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中写下了激励性的语言。至今,我还记得好多话。您说我会‘成为作家的’,从那以后,我真的做起了作家梦,没想到,现在,梦已经成真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但愿都能从这则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迪。

(三)评讲作文。

教师在评讲作文时,不要总是选择最优秀的作文来评讲,这样会挫

伤中下等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每次评讲课应该评优秀的、中等的、下等的三类作文,对于优秀作文少一些赞美,但要认可,对中下等作文要提出中肯的实质性的建议,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做到了以上几点,我认为作文将不再是语文教师和学生头疼的事,作文教学也不再是语文教学的歉收地了。

【篇九】作文教学点滴

作文教学点滴心得

作文教学点滴心得

张 聪

作文教学应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要使学生连贯正确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必须进行长期的、有计划的基础训练。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明确以下几个观念:

第一、设置作文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是较多地把作文课看成是教授学生“写写弄弄”的课程。似乎写好了文章,就是作文课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可以说,没有以上的五种能力,几乎就写不好作文。那么,反过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几乎可以说就是在帮助学生们训练以上所说的五种能力。在此,特别有意义的是,创造心理的形成正是以这五种能力为基础的。因此,以上五种能力的集中体现,也就形

成了创造的能力。由此,我们又可以说,作文,就是培养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程。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作文,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积极手段。具有这种观念,无论对于作文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作文教学内容的革新,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二、作文课 有着比其它课程宽泛得多的容纳机制。写作,或者说作文课程,是一种比较宽泛的应用或工具课程,它有着比较软化的、比较宽泛的容纳机制。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如果这样来看问题,则作文课就应该有远为深厚的表现内容和宽广的表达方式。在作文课上,不但可以写“我的妈妈”、“我的老师”、“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等传统的题材,还可以写有关科学实验的报告、写自然课实验的研究过程、写工作和学习的总结报告、写某一种新式工具或服饰的设计、写某一种活动策划书、写一种商品的宣传广告、写英文学习中的艰难困苦、写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写对中国征服太空的认识等等。写作的题材一旦推广到无边无际的一切生活和学问的空间,就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使作文变得越来越贴近生活和实际,越来越成为学生们手中运用自如的工具。

第三、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必须注意学生写作前和写作中的思维训练。作文过程中,总是先有思维而后有文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文字故不可不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也不可不重视。以往的写作教学,往往重文字生成的结果而轻文

字生成前思维启动阶段的训练,这可能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盲点”。在学生写作前阶段,应该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使学生出现类似“人来疯”的情绪,诱导其产生写作的愿望和动机,出现写作的情绪和感受,这就是写作前的思维“热身”,或者感情“激发”,或者外国人所说的“大脑风暴”。有了这“热身”或“激发”或“风暴”,就有可能使学生出现写作的思维热点,然后在比较自然的心理状态下形成情绪的宣泄。只有这种自然的而不是强求的文章,才能够比较好地反映学生的思想感情。只有在这种经常不断的思维训练中,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在大脑中逐步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机制。

第四、写作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情绪也许比教导学生的写作技巧更为重要。作文确需“规则”和“技巧”,但在怎样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把“规则”和“技巧”教授给学生,使他们不至被这些戒律束缚而疏离了对作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亲和力,却是一种重要的作文教学艺术。对于接触作文不久的小学生来说,这些作文的“清规戒律”似以少说或略说为好。即使非说不可,也最好在非常形象的前提下进行。作文是一种带有极大心理诱导作用的课程,千万不要因强调那些“规则”和“技巧”而妨碍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第五、要慎重地对待学生作文的批改。最近看到一本作文教辅新书。其中录有一篇学生作文写道:“他紧张得手心直冒汗。”文末指导教师的“简评”是:“神态应从脸部去描写,

人们只说头上冒汗,不说手心冒汗。”紧张的时候,只有头冒汗,手心是不冒汗的吗?恐怕不对。我们似乎都有过紧张得“手心捏着一把汗”的经验。不论心理学还是生理学,都承认手心会冒汗。告诉孩子“神态应从脸部去描写”,似乎也不够准确。孩子们自有他们进行观察和了解事物的独特方式。正因为此,他们的画图才具有一种稚拙的美;他们的语言才有天真的韵味。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地运用这种方式,而不能妨碍或者扼杀了他们的这种天性。所以,在批改孩子们的文章时,以只指出他的文章有什么地方不妥,而不以教师自己的理解很自信地修改孩子们的语句为好。孩子们的思维往往跑到语言的前面去了,这种思维有时是极为可贵的,但是由于词汇的贫乏,必然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教师的随意改动,会使学生怀疑自己原先思维的准确性和实际意义,长此以往,会影响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自信心。

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能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作文教学点滴 作文教学体会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