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想做好事的尤拉教案 想做好事的尤拉课件

小学作文 zuowen 3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想做好事的尤拉教案

窦娥冤

13窦娥冤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分析剧情结构,感受窦娥的善良心地、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并理解主题:揭露元代吏治的腐败和当时社会的黑暗;

2.结合朗读,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并结合有关元杂剧体制的介绍体会其艺术特色。

教材分析

课文是《窦娥冤》全剧的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二:一是通过分析剧情结构,感受窦娥的善良心地、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并进而理解主题:揭露元代吏治的腐败和当时社会的黑暗——“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二是结合朗读,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并结合有关元杂剧体制的介绍体会其艺术特色。教学难点是理解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理解[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认识全剧情节的高潮。

教学方法

赏读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了解戏剧的有关知识

(一)、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1.宋元南戏

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剧本一般为长剧本分出并加出目;南北曲合套的形式普遍运用;集曲的广泛使用;曲律更为严格;脚色体制有了较大的发展。传奇从明初兴起到清代中叶衰落。南洪北孔为传奇的最后一个创作高峰。

4.清代花部

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康熙年间,各地流行的地方声腔发展兴盛起来,形成了地方戏曲蓬勃兴起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有:高腔(由弋阳腔衍变而来);梆子腔(即秦腔,最早形成于山陕一带);皮黄腔(西皮腔和二黄腔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戏曲声腔);柳子腔(起源于山东。柳子,即小调或小曲之意)。花部诸腔戏的兴起,与其所具有的群众性、通俗性有关。演出的多是一些为下层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目,或为历史故事,或为民间传说。花部诸戏的兴起,是我国戏曲艺术自宋元南戏产生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变革,即由原来的联曲体变成了板腔体,从此结束了戏曲史上的传奇时代,开始了新的乱弹时期,从而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二)、.元杂剧的其他常识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人物对话;

独白:人物自叙;

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

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三)、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三、理清戏剧情节: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四、赏析第一部分:

1、朗读第一部分的唱词。

2、《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3、“游魂先赴森罗殿”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提示:讳饰,实际是说被杀头而死。

4、《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手法?

提示:“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采用了兴的手法。

5、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6、《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它是哪一句?

提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7、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提示:在封建社会里,人们不仅受到封建政权的压迫,还要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按世俗的观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间是非,主持人间公道的。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往往以青天自喻。受封建神权思想的严重影响,窦娥一直认为天地鬼神能为她主持公道;当张驴儿把谋害人命的罪名强加于其身时,她仍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只是在黑暗而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才逐步觉醒起来,并终于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本来面目。在《滚绣球》一曲中,她强烈抨击天地鬼神清浊不分,是非混淆,致使善良横遭杀戮,恶人得以横行。她对神权的大胆怀疑与谴责,实质上也就是对封建官府、对现实社会的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在当时的社会中,天地鬼神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窦娥敢于怒目青天,顿斥大地,对之进行愤怒斥责。我们可以看到窦娥初步而又朴素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8、背诵“滚绣球”。

第二课时

一、赏析第二部分:

1、朗读第二部分

2、窦娥为什么叫走前街而不走后街?这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提示:这折戏中写她赴刑场时,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的细节,可见其性格的善良——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试想一个平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3、作者再次利用婆媳对白,叙说窦娥的冤屈,在情节上起何作用?

提示:主要用以激发人物的内心冤屈,表现人物内心愤恨,为后文发三桩毒誓作铺垫。

4、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这正是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可以增强悲剧气氛;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

5、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怎样理解?

提示: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

二、赏析第三部分:

1、“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是怎么回事?这两个典故在文中起何作用?

提示:这两个典故主要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也是窦娥用以证明第一桩誓愿并非不能灵验,因为她相信自有天理在。

2、监斩官说:“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它在文中起何作用?

提示:反衬窦娥的确冤情深重,怨气冲天。

3、邹衍“六月飞霜”的典故起何作用?

提示:衬托窦娥冤案是实,证明并暗示第二桩誓愿也能实现。

4、窦娥为什么要发下“亢旱三年”的毒誓?

提示:她希望的不仅是个人的冤情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恶人。“亢旱三年”,楚州自然是颗粒无收,那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自然就无可搜刮。

5、“东海孝妇”的典故起何作用?

提示:除了暗示第三桩誓愿将要实现之外,更能衬托窦娥的反抗精神。

6、她的三桩誓愿与前面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7、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誓愿”这样的情节呢?

这不仅要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而且要感天动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每有口难言”。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们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与社会恶势力斗争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三桩愿也是作家美好理想的形象体现。作者运用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于想象,借助于天地震惊、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发生并得以应验。这样的安排和处理,虽违背事物的常见原理,却又合乎人情,从而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却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良好愿望。

三、总结窦娥形象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他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四、概括主题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五、分析语言特点:

《窦娥冤》一剧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课文中,凝练而又明白如话的说白,优美而又有节奏的的唱词,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集中表现了窦娥的“怨”与“愤”。不少古代白话,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等都表述得十分生动。科白等辅助手段运用的也很好,配合唱词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补充材料】

“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3.“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篇二】想做好事的尤拉教案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想做好事的孩子》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

第二册《想做好事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2、阅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读出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什么是做好事。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学习分角色朗读。

2、懂得什么是做好事。

教学准备

图画《胖乎乎的小手》、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设计

(一)讲故事导入

1、看图导入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

2、学习生字。

3、比赛读生字。

4、交流收获,引导学生寻找认字方法。

相机出示15张生字卡片,趣味记忆,如:姓王的和姓元的两位小朋友一起“玩”。动作演示用手抓,“扌”旁。讲话要用舌头,“讠”旁。妹妹是女的,“女”旁。

5、写字。

(1)边读边观察生字卡上的生字,说出难写难记的字,特别要注意抓这个字,右边是“爪子”的爪,不能写成“瓜”,还有要注意哥字的笔顺。

(2)师范写,生评议。

(3)学生描红、临写、自评,师巡视指导。

(4)展示优秀写字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2、阅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读出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什么是做好事。

重点难点想做好事的尤拉教案

1、识字、写字,学习分角色朗读。

2、懂得什么是做好事。

教学准备

图画《胖乎乎的小手》、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篇三】想做好事的尤拉教案

(湘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 想做好事的孩子

想做好事的孩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出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读顺课文。

3.懂得要想具备良好品德,必须从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掌握识字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想做好事的尤拉教案

一、导语。

1.学生读课题,扳书课题,教认“做”,齐读课题。你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

2.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老师鼓励学生读好课文,引导学生寻找认字方法。

2.小组“天火车”课文,相互评议。

3.自愿试读,每人一自然段。

4.交流收获。

5.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三、识字。

1.利用字卡,自主识字,合作交流。要注意生字的读音。

“做”和“死”是平舌音,“抓”是翘舌音。

“玩”和“断”是前鼻音,“听”和“井”、“枪”“像”是后鼻音。

2.同桌合作,说出下面各组字的异同,再组词。

做——作 歌——哥 玩——元 抓——爪想做好事的尤拉教案

捞——劳 井——开 话——舌

四、写字。

1.边读边观察本课生字卡上的字,说出难写难记的字,然后交流记忆方法。

2.教师范写,学生评议。

3.学生临写,自评,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有感情地读。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良好品质必须从小事做起。

3.懂得想具备良好品质必须从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学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懂得什么是好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初了课文,想做好事的孩子是谁?他是怎样想的?我人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文。

1.听老师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小尤拉坐下来后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在书上画上记号)

2.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请看这几句话。(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细细地读一读,抓住加点的词,看看三句有什么特点?

3.学习用“如果”说话。 教师范说,学生说一说。

4.那你认为他这样做,好吗?为什么?(展开讨论)

5.如果是你,会怎样做?想好后,补充下列句子。

如果妹妹病了,我就去看护她。

如果妹妹想玩,那我就————————–。

如果小狗掉进井里,我就——————————–。

如果汪狗口渴,我就—————————————–。

6.小尤拉这么想做好事,可是做了吗?于是他去问妈妈做什么好事,妈妈怎么回答的?

三、总结。

1.学完课文后,你认为我们今后该怎么做?

2.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已见,老师正确引导。

教学反思

故事里的小尤拉想为大家做好事,但他光想不做。教学本课,我先引起学生兴趣,再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充分利用课件,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小尤拉光想不做的部分。 优点:

1.识字环节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特点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识字过程中,我出示生字卡片,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充分调动了孩子的识字欲望。在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等环节都是通过学生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完成的。教师在其间适时引导,如:学习“抓”和“话”两个字时,学生说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这是我及时点拨“还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这两个字。”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教给学习方法。

2重视朗读与语言表达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很注意增加学生与文本的接触机会,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在课文教学中,我结合阅读教学的特点,十分关注学生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生活的联系,把学语文和学做人融为一体。我一直把朗读作为训练的重点,借助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语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同时,我注意了情境的创设,充分发挥导学的功能,让学生自主提问,带着问题、带着方法、带着要求来读书,读得有目的、有内容、有体验。

不足:

回顾这一课的教学,我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如:自主的步子还不够大,课堂缺乏对学生学法的总结与指导,开放拓展力度不够等,但我会以此为新的起点,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多钻研,争取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想做好事的尤拉教案 想做好事的尤拉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