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2014年广西高考满分作文:没有一种帮助是理所当然》
2014年广西高考满分作文:没有一种帮助是理所当然
2014年大纲卷(广西)高考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药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说明:
(1 )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 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 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深刻:①透过现象深人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方法(11)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⑩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3)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4)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满分作文展示:
没有一种帮助是理所当然
一片叶为一缕阳光灿烂,一只鸟向一滴雨露歌唱,一颗心更应该对别人的关爱充满感激和敬意。我们来到这个世间,也没有一种帮助是理所当然。
一个男青年每天都会固定给门口的乞丐一元钱,久而久之,乞丐习以为常,但是有一天,男青年告诉乞丐:“明天起我就不给你钱了,因为我要结婚了!”突然,乞丐打了男青年一巴掌,并大骂:“混蛋,谁让你用我的钱结婚的!”
这是一个笑话,笑过之后,我们不由得深思。很多时候,人们习惯了攫取,坦然地享受,别人的善意和帮助也成了天经地义。殊不知,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必须的赠予,心怀感恩,才能在生活里愈发地走出一条平坦的路。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晋文公报答秦穆公相助之恩,遂与秦国交好,世代联姻。从此,历史上有了“秦晋之好”的佳话,投桃报李的美谈也世代传承。中国从古至今都不缺少关于美德的佳话,古语有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应该时刻保持一颗感恩、虔诚的心,尽自己的力量回报帮助过你的人,就像农民工老王那样,将受人之恩铭记在心,努力工作,回报老板和医院。这是情的肯定,也是义的担当。{一切都不是理所应当的,,作文}.
瑞典政府每个月都会发给失业人员3000多欧元的生活费,但很少有人眼巴巴地靠着政府救济,因为政府提供帮助的同时,还会附加
篇二:《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
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
——上海2011年高考作文解析
杜刚
2011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但是应该按照命题作文来审题。材料很简单,只有两句话“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两句看上去的矛盾的话,却给学生审题留下了很大的角度。接下来就是“主题”的问题,其实这篇作文的主题是什么,首先要看你写什么。“一切”已经说明了范围的宽广,虽然两句话都是人在戒指上刻的铭文,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是对“一切”的限制,这是题目开放性的一个具体体现。当然要想对“一切”进行范围的限定,要把题目分析清楚,下面看动词“过去”,两句铭文放在今天的背景下不难理解:“过去”就是消亡;“不会过去”就是继续存在。
从哲学角度讲,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是自然规律,那什么东西“不会过去呢”?其实从主客观世界的对立统一的角度很好理解这个问题,我刚才说这两句话表面上矛盾,实际上是统一的,但是这不是哲学辩证法的辨析题。作为作文题目,我们可以借用哲学的方法, “一切都会过去”的主体应该是客观的事物,大到历史的发展,王朝的覆灭,小到人的生老病死,物的存在消亡,都可以成为写作的主题。“一切都不会过去”的主体可以是主观精神上的,道德信仰,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亲情与爱情,友谊地久天长等等;也可以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了,自然法则和制度什么的。总而言之,材料做到让所有的学生有话说,剩下的事就是在审题立意的时候要注意“化大为小”“虚题实化”。
至于命题期待的背景则有宽广的腹地,时代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让我们明显感到“过去”的速度在加快,而我们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上,如何看清时代的面目,如何认知自身的价值,并真真切切地参与进来,而不要仅仅看着古代英雄事业的覆灭,圣人先哲的薪火相传,人文精神的生生不息,什么“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延续,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物是人非。其实我们身边的故事俯仰皆是:姚明伤病缠身,刘翔难回巅峰,大鲨鱼奥尼尔退役,告诉我们英雄都会过去的,但是他们竞技体育的精神永远不会过去;对生活细心观察的同学可以看看环保,从物种的消失,草原和森林的破坏,污染的河流,被辐射的海洋来思考人类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看看身边的生活,沪方言的衰微,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快速的生活节奏,越来越远的山水树木,反思后世博时期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也看看现代人精神层面的心态浮躁,信仰缺失,道德底线频频触破等现象,呼吁我们如何重拾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
从文体上看,同学们并不一定要写议论文,这则材料就很适合写记叙文和散文,因为主旨很容易确定,找到生活的事件和感悟,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记叙文可以从自身的成长经历见证生活的变迁,也体会感情和亲情真挚,哪些是随着时间过去的,哪些是永远不会过去的。至于散文,这几年类似主题的文章就更多了,09年春考铁凝的《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强调了现代人对人生本真和本我状态的反思。2010年秋考《天目山》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淡忘革命者理想的担忧与诘问。我们可以看看时代的发展带走了我们身边哪些可贵的东西,哪些留在记忆的幸福,是不是可以找到线索,来思考成长和发展之于自身或是人类的
或喜或悲。
总之,今年的上海作文谈不上难,满分作文值得期待,但是想写出深度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同学们在今后作文写作上可以有以下的尝试。{一切都不是理所应当的,,作文}.
1.挖掘题目的深度,强化文章的思想文化色彩。
2.文体多样性,不要只押议论文,可以尝试复杂记叙文的写作和散文的创作。
3.主体的深度参与,不要以局外人的身份无关痛痒的呼吁。并且尝试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4.选材要有时代性,“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篇三:《大学语文作文》
人生就要有勇气
在我整整20年的人生中,总是觉得我的生活中缺少点儿什么。就像是个人偶一样,我总是在按部就班地过着日子,出生,上幼儿园,上小学,再到初中,继而是高中,然后是大学,一切都是这么理所应当,都是这么顺其自然。每天的生活大体都是一样的,学校和家,两点一线。曾经的我,没有看清自己的心,在父母的理念中活着,我总是他们认为的那样,不会让他们失望。我的生活的确是安逸了许多,但是这让我感受不到生命的那种冲动,那种激情。我总是想要做点什么来改变一下我的人生轨迹,但似乎,又是这么地无能为力。所以,我迷茫着,踌躇着,却依然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走过了我的20年。
或许,我一直以来缺少的,便是改变自己、改变生活的勇气。
总是在还没有开始时,就设想其中的种种困难与阻隔,列举源源不断的问题与不可行性,然后自我放弃,自我否决了。妈妈曾经说过我,总是习惯性地把事情想得复杂。原来,不是这件事情是困难的,而是我自己把它变得不可能了。人,总是要在实践中成长的,都不迈出实践的第一步,又如何能够坚定不移地走完这段旅程,走到终点,走向希望?如果现在就觉得希望无力,又怎么扛得起未来?
本可以依旧选择如行星不变轨迹般预料之中的生活,但是我却在自己整20岁的今天做了对我自己来说,有着巨大意义的选择,不论是在价值层面上,抑或是在精神层面上。那就是选择出国学习第二专业。
在价值层面上来看,去国外走走看看,不仅是对我个人独立能力的培养与考验,也是提升自我价值的好机会。去接受国外教育与文化的熏陶,必定是有利无害,我的眼界,我的视野,我的思维深度和角度,也都会得到提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精神层面上来看,这意味着我放弃了按部就班的生活,而是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新面貌。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到异国他乡,接触不同的人种,面对别样的风情,都是对我20年来的人生的一种颠覆与挑战。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该奋斗的年龄不要选择了安逸。
选择困难的专业去尝试,才不会让自己有遗憾,才不会在我另一个20年以后,会想到现在时,依然后悔此时的自己没有放手一搏而再次失去了改变自己的机会。我现在相信,人生没有那么多的不可能,不要自己先把自己吓住了,就不敢向前走了。只有先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改变人生的高度。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我们的一生其实是如此短暂,今天不奋斗,今天不拼搏,难道一定要等到我们年老了,再无力奔跑的时候,才去感受风的速度,才去体会天的广阔吗?我想,那时的心境应该已经无法承受这种速度与激情了吧!
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得到希望。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给自己勇气,才有可能不断前行,才会看到希望!
我认为的大学
作为一个大三学生,我也是切身体会过了中国的大学教育,对之不禁感慨万千。纵观我国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写过的不少有关教育的文章,其中的许多理念都是很先进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却在渐渐偏离那些优秀的成果,与目标背道而驰。
我认为的大学有四大。
首先,要做通才教育。本科生的教育不应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大学生正是处于热情澎湃的年纪,这一时期,我们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水平均处于极高水平,是我们学习研究的大好阶段。这时候,我们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小范围里,而应该打破这些束缚,给我们自己更大更广的发展空间,拓宽我们的成长方向,为我们将来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过早地把自己锁在单一空间里,对我们的成长不利,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其次,要有有容乃大的气魄。大学是思想和知识的殿堂,文明从这里繁荣。因此,大学必须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要让不一样的思想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一定不能给学生和学者过大的压力与过度的压制,一意孤行地要求所有人都统一一个论调。这不是在做素质教育,而是把教育当成了产业生产线,只能制造出一模一样的产品,毫无个性可言,更没有了创新力与活力,进而使我们的大学生在国际市场上彻底失去竞争力。
然后,要研究大学问。大学里的学习与研究不能依然像高中那样,为考试而学习,为高考而学习。更不能有“为金钱而学习”这种功利的想法和目的。以这样的思想作为指导,我们不可能去潜心研究高深学问,更不可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我们作为社会的人,为生计的确无可厚非,但这绝不能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唯一标准,更不能是最终目的。当做学问这样的事情被套上功利的外衣,它将不再是做学问了,我们也很难做出成就。
最后,要砥砺德行。不论我们的学问有多大,不管我们的成就有多高,我们依然都是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而存在的,我们总是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在我们的人格上的。只有拥有健康思想、优秀品德的人,才能在这个社会圈子里很好地生活下去,否则,就会遭受他人的排挤和唾弃,在孤独寂寞中消磨了意志,如行尸走肉般游荡在世界上,没有意义可言了。
大学,应该是我们塑造自己、提升自我的最好场所,也是我们这一生中各方面技能达到巅峰的时期。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美好的青春年华,在这四年里认真学习,广泛涉猎,拓宽我们的知识层面,让我们沐浴在学问的长河里,孜孜不倦地汲取其中的盐分,来滋养我们的心灵。只有这样,才不枉我们的青春,才无憾我们的人生!
我认为的大学就是这样的,我认为的大学生活就该这样度过。只有奋斗的人,才值得拥有更好的未来。
篇四:《高考优秀作文》
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题目:眼光是一种关注,有时透出严厉,有时充满温情;眼光是一种洞察,很多东西往往取决于你是否有敏锐独到的眼光……请以“眼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010年苏、锡、常、镇“一模”卷作文题)
眼光
同样的景物,有人觉得美丽,有人却觉得平淡;同样的事物,有人看到了机遇,有人却熟视无睹;同样的生活,有人活得坦然,有人却活得凄然……面对同一世界,为什么每个人的收获与感受如此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眼光不同。你用什么样的眼光打量世界,世界就回馈什么样的东西给你。你想世界给你精彩的生活,你就得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欣赏的眼光发现美丽。罗丹曾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我们身旁有多少美丽的风景,有多少动人的画面啊!可是,我们忙于世务,匆忙地赶路,匆忙的眼光无法看到这些美景。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花就
应该那样鲜艳,草就应该那样嫩绿,人性就应该那样善良,于是,心中的那份触动和敏感随着匆忙的眼光悄悄丢失了。于是,便有了生活枯燥乏味的感叹。海伦·凯勒尽管双目失明,但她并不缺少欣赏的眼光,发现四季的盛景如一场极其动人而且演不完的戏剧。这是因为她内心深爱着这个世界。可见,欣赏的眼光需要有爱心做基础。让我们用欣赏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为发现一朵花开放而欣喜,看到清晨第一缕阳光而欢乐,望着湛蓝的天空而陶醉,目睹一个小小的善举而感动,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世界多么美丽,心里就会充满阳光。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抓住机遇。冷战结束后,东德和西德之间的那道柏林墙也随即被推倒。那些被推倒后剩下的断壁残垣、碎石瓦砾,在旁人看来就是一堆废物,毫无用途。可是有一个年轻人却看到了它的价值,因为这些遗迹遗物是历史的见证,将来的价值不同寻常。于是,年轻人买下了它们,经过加工,这些废料摇身一变,变成了柏林墙推倒后的纪念品。人们为了记住这段历史,纷纷购买纪念品。那些原本无用的东西却使那个年轻人获得了财富。正是因为那个青年有着敏锐独特的发展眼光,才发现并抓住了这个别人都抓不住的机遇。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周围的生活,关心生活的世界,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事物的价值,抓住人生的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坦然的眼光对待生活。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遭受挫折。有些人常常抱怨命运不公,有些人则容易绝望轻生,更有甚者想报复社会,就是因为这些人缺乏坦然的眼光,看不到生活的光明和精彩。邓小平遭遇三起三落,他没有气馁,没有轻生。正因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有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冯骥才被下放,生活贫苦,他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还在自家院中种上扁豆花,每日作画。正因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没有迷失方向。体操运动员桑兰,祸从天降,一夜之间由一个灵活好动的女孩变成无法动弹的病人。面对灾难她没有退却,反而活得更加精彩,这也是因为她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可见,在人生旅途中遭遇困难挫折时,一定要用坦然的眼光去看待,这样才能让我们释怀,才能生活得更加精彩。
总之,当你用什么眼光看世界时,世界也会还给你什么。如果你想拥有欢乐、健康和成功,拥有丰富精彩的生活,那么就用智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吧。
作文题:有一首小诗说:“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不要奢望太多/ 不必计较得失成功/ 那么你的人生/ 就会无怨无悔。”请以“做最好的自己”为中心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做最好的自己
有位哲人说: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你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意思是说,如果你不能成为伟大的人,那就当好一个平凡的人。我却要说,无论你
身处怎样的岗位,从事怎样的事业,肩负怎样的使命,都要有执着的精神,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始终如一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王顺友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邮递员,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他担负的马班邮路,山高路险,气候恶劣;他一年中有330天左右的时间在大山中度过。但是,他一个人,一匹马,在这漫漫邮路上一跑就是20年,20 年来步行26万公里,足可以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六圈半。20年来,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搞好本职工作是我的责任,再大的苦也要忍了,不能给党丢脸。”王顺友那朴实的话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生活真谛:不管你处在怎样的条件下,只要你执着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责做好它,你就是一个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不管遇到怎样的命运挫折,都要全力以赴从事自己的事业。我们都知道霍金的名字,命运带给霍金的是残酷和不幸:正在读研究生的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接着,中枢神经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