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我眼中的曹操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

字数作文 zuowen 4浏览

【 – 字数作文】

第一篇:《我眼中的曹操》

我眼中的曹操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一提到曹操,会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臣,欺犯汉朝皇帝,是乱世奸雄,狡诈无比。可我对曹操的看法却和大家不同,我认为曹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曹操并不是一个卑鄙阴险、狡猾奸诈的小人,相反他是一个既往不咎,胸怀宽广的人。官渡之战获胜后,他发现这有许多自己的人写给袁绍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应,这是通敌的证据,应该把那些叛徒都给揪出来,然后杀掉。而曹操没有。他发现这些书信,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烧毁,那些曾经想投奔袁绍的人都暗自羞愧不已,赞叹他有如此容忍的胸襟,从此更是对他忠心耿耿。

曹操对排兵布阵,斗隐埋伏是很有研究的,有自己的打仗方法,在遇到强敌时,镇定自若,使军兵以为主将有破敌之策,而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冲杀,往往使敌兵溃不成军,望风逃窜,我们反过来,如果曹操异常紧张,军兵 们一看主帅的脸色,就知道主帅无破敌之策,就会人心惶惶,无心恋战,所以说他带兵很有心理研究。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观沧海》是曹操征乌桓时所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

仿佛看到了他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毛主席对曹操的诗歌赞赏有加:“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宁让我负天下人,不如天下人负我!这是曹操的一句名言,大家以为曹操这样说是因为他的自私自利,可我觉得这正表示了曹操要统一天下的伟大理想。

曹操,你让我敬佩!

第二篇:《《我眼中的曹操》》

《我眼中的曹操》

汉朝末年,有一个叫做许子将的人见到曹操后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你这个人如果生在太平的时代,可能成为能干之重臣,大如果你生在乱世,你竟会成为奸诈的英雄。从此以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成为了评价曹操最经典的一句话。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我们都能看出曹操是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

曹操有血有肉,有理性也有野性,即会耍诈又会耍狠,同时也诚实厚道,他既能容人,有心胸狭窄,既豪情万丈,又滥杀无辜,既挟天子已令诸侯,又终生不肯废汉帝自己取而代之。

曹操在军事、政治、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文采泱泱,武略滔滔,足智多谋,这使得他在战乱纷飞的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军事:兵行诡道

《三国志》中写道曹操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大概有30多次,其中大部分是胜利的。战场上的曹操将兵行诡道演绎得淋漓尽致:

战吕布,曹操时而诈死诱吕布来袭,时而令老幼妇孺充任疑兵,最终是吕布命丧白门楼。

破袁绍,曹操用兵神速,硬是在袁绍德援军到达之前将乌巢给烧了。日后对付袁谭、袁尚的时候,采取了郭嘉的计谋,耐心等待,最终等来了二袁的分裂。不费一兵一卒,等到了公孙康送来的二袁人头。

通过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的用兵之道确实很了得,并没有《三国演义》中写得那么狼狈。长坂坡一战,为了突出了赵云和张飞万人莫敌,就把曹操当个陪衬来写,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曹操是大获全胜,而刘备只是没有全军覆没而已。

曹操为数不多的败仗中,最出名的是赤壁之战。但凭良心说,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前半段是占据了上风,而且是绝对性的,对于最后的失败,可能是曹操一生胜仗太多,使得他过分的相信自己。

总体来说,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非凡才能的军事家。

文学: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我不得不说,他是建安七子之首,又很高的成就。

曹操的诗特别出名,大多数反映了汉末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贫苦生活。如《篙里行》中的 “铠甲生饥虱,万姓以死亡。白甘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真实地反映出了汉朝末年的社会状况,被誉为“汉末实录”。

另一首《龟虽寿》咏叹了自然界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观沧海》描写了山海间万物的繁茂和瑟瑟秋风。

人品:多疑与宽宏

曹操的多疑历来被后世所“称赞”,也难怪,曹操就这点能令人将他记住。《三国演义》由一回写道,曹操对周围的人说自己夜里好杀人,叫他们不要打扰自己,并在当天晚上杀了一个人,其实曹操夜里不会杀人,它是他被周围的人杀才故意这样做的,这不得不说,曹操的多疑性格十分严重。

相反,曹操对人有时候却十分宽容。如张秀曾经杀了曹操的儿子和爱将,当张秀来投向的时候却盛宴款待;陈琳曾经帮助袁绍写过一篇文章,文章将曹操的祖宗八代一网打尽,骂的曹操狗血喷头,结果陈琳仍然在曹操的手下得到了重用。这种对人的宽容也许是后来曹操手下人才济济的原因。

用人:唯才是举

刘备的手下有“五虎上将”,之所以列出这五虎是因为人太少了,以此来掩饰人才的缺乏;东吴孙权的手下挂得上名的也只有甘宁、周瑜、鲁肃那几个。相比之下,无论哪个时段,曹操的手下都是猛将如云。

在曹操的用人之道里面,只有四个字:“唯才是用”。不论是名声不好的还是贫苦人家的,只要有能力,曹操都会委以重任。具体的看来,曹操的手下有自己的族人(曹仁,曹洪,夏侯敦),有素不相识的(典伟,许褚),有在行伍战阵之中发现(李典,于禁),更有从战俘里面收服的(张辽,徐晃),还有一些没有被历史记载的人(陈桥,满宠)。这些人都是经过曹操的慧眼提拔以后才得以建功立业的。

曹操也善于各取所长,如许褚、典韦有武力,忠诚守法,平时曹操名他们做自己的虎威,打仗的时候救命他们做先锋;文聘原是刘表手下的大将,在江南一带很有威信,于是曹操就命他镇守江夏,抵御孙权。

曹操与袁绍相比,没有袁绍的庞大家族世系的有力支撑;和孙权相比,没有父兄留下来的大好基业;和刘备相比,没有那悠远的帝王系谱可供露脸。而他的成功,是靠自己的才能打造的!

曹操病死于洛阳,一生南征北战,令后人追随。

这就是我眼中的曹操。

第三篇:《我眼中的曹操》

我眼中的曹操

每当有人讲曹操是奸雄时,我心里想的是一定要为曹操平凡。许多人对于曹操的评价来源于罗贯中对曹操的看法,这其中便带有了很深厚的个人情感在里面。 在我看来曹操更像是生活中真实的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虽说理有点偏,但事实在那个动荡的年份里,若想生存却也得这样。特殊的历史时期就需要特殊的手段去对待。众人评价曹操说不仁不义,因为杀了伯奢一家。何为之仁,何谓之义?当仁与义能够为政治家,统治者所用去教化,管理人民时。那“仁”与“义”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论。倘若当时不东伯奢,那必定会引来后患无穷,或许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曹操。为了生存这也是无奈之举。这样的惨剧,若怪也只能怪伯奢认人不清,引狼入室,才落得那样的结局。

曹操是个有胆识有谋略的人。众人都在哭,在悲自己无能时,曹操自信满满的领命前去刺董卓,刺杀的过程也可谓一波三折,当董卓发现曹操意图杀他,质问时,曹操却并没有慌张。能够应答如流。可见人的心理素质也极好。在那要要命的半个小时里,曹操必须想出对策赶快的逃离相府。此时的曹操善于观察并发现对他有利的条件,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向吕布借马飞驰而去。可见他随机应变的能力极强。

曹操还是个能言会道的语言大师。只用一席话便将县令忽悠的跟他弃官而逃。话都会说,关键是需要怎么说怎样说,才能把情况向着自己有利的方向去发展。当同在客店门投宿是,曹操先睡。此人对于儒家讲的那套“仁义”,根本就不在乎。他所遵守的信则就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做。无利的就不做。可见此人极会生存,精通生存之道。

不同的角度见不同的曹操,我今日所见到的曹操更是一个不弄虚作假装仁义为自己而活的一个人。我眼中的曹操

我眼中的曹操

曹操,字孟德,汉末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浊流士族,祖父宦官,父亲买官,士大夫不齿,老百姓憎恶。政治资本几近为负。然而,他硬是凭着自己的能力傲视汉末群雄。经过多年混战,他统一北方,威震外族,气盖华夏。他奠定了魏国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间接为三家归晋做了准备。

最初接触曹操这个人物,也是在看《三国演义》后,看完后没有像大家那样去崇拜关羽、赵云、诸葛亮,我觉得文中写的有些夸大,反而更喜欢众人所不耻的曹操,因为觉得他最真实,文中有他的文韬武略,也有他的残暴不仁。后人说曹操是奸雄,我觉得对曹操不公平。易中天先生对曹操的评价最中肯,他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诚然,曹操是“奸”,但是他也有许多可取之处,他拥有英雄的气概,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文采,让人不得不爱。

汉朝末年,有一个叫做许子将的人见到曹操后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你这个人如果生在太平的时代,可能成为能干之重臣,大如果你生在乱世,你竟会成为奸诈的英雄。从此以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成为了评价曹操最经典的一句话。我眼中的曹操

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我们都能看出曹操是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

曹操有血有肉,有理性也有野性,即会耍诈又会耍狠,同时也诚实厚道,他既能容人,有心胸狭窄,既豪情万丈,又滥杀无辜,既挟天子已令诸侯,又终生不肯废汉帝自己取而代之。 曹操曾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今天看来他是自私的,但是,生逢乱世,若存有半点妇人之仁,他就不可能成就霸业。 曹操在军事、政治、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文采泱泱,武略滔滔,足智多谋,这使得他在战乱纷飞的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军事:兵行诡道

《三国志》中写道曹操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大概有30多次,其中大部分是胜利的。战场上的曹操将兵行诡道演绎得淋漓尽致:

战吕布,曹操时而诈死诱吕布来袭,时而令老幼妇孺充任疑兵,最终是吕布命丧白门楼。

破袁绍,曹操用兵神速,硬是在袁绍德援军到达之前将乌巢给烧了。日后对付袁谭、袁尚的时候,采取了郭嘉的计谋,耐心等待,最终等来了二袁的分裂。不费一兵一卒,等到了公孙康送来的二袁人头。

通过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的用兵之道确实很了得,并没有《三国演义》中写得那么狼狈。长坂坡一战,为了突出了赵云和张飞万人莫敌,就把曹操当个陪衬来写,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曹操是大获全胜,而刘备只是没有全军覆没而已。

曹操为数不多的败仗中,最出名的是赤壁之战。但凭良心说,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前半段是占据了上风,而且是绝对性的,对于最后的失败,可能是曹操一生胜仗太多,使得他过分的相信自己。

总体来说,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非凡才能的军事家。

文学: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我眼中的曹操

曹操虽然征战一生,却有着出色的文学才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充满了他对韶光易逝的感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显示出他那老当益壮的澎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他思贤若渴的集中体现。我想,毛泽东在写《沁园春 雪》时,若想起曹操来,定不会发出“略输文采”和“稍逊风骚”的叹息了。有着如此诗品,也不愧为建安七子之首了。

人品:多疑与宽宏

曹操历来被奉为多疑的典范。华佗帮曹操做开颅手术,曹操便认为华佗要借机杀他,便将华佗杀死了。还有一次,曹操逃到一户人家,那户人家准备杀猪招待曹操,可是多疑的曹操在听到他们磨刀声的时候,便误以为要杀他,于是就杀光了这户人家里的所有人

相反,曹操对人有时候却十分宽容。如张秀曾经杀了曹操的儿子和爱将,当张秀来投向的时候却盛宴款待;陈琳曾经帮助袁绍写过一篇文章,文章将曹操的祖宗八代一网打尽,骂的曹操狗血喷头,结果陈琳仍然在曹操的手下得到了重用。这种对人的宽容也许是后来曹操手下人才济济的原因。我眼中的曹操

用人:唯才是举

刘备的手下有“五虎上将”,之所以列出这五虎是因为人太少了,以此来掩饰人才的缺乏;东吴孙权的手下挂得上名的也只有甘宁、周瑜、鲁肃那几个。相比之下,无论哪个时段,曹操的手下都是猛将如云。我眼中的曹操

在曹操的用人之道里面,只有四个字:“唯才是用”。不论是名声不好的还是贫苦人家的,只要有能力,曹操都会委以重任。具体的看来,曹操的手下有自己的族人(曹仁,曹洪,夏侯敦),有素不相识的(典伟,许褚),有在行伍战阵之中发现(李典,于禁),更有从战俘里面收服的(张辽,徐晃),还有一些没有被历史记载的人(陈桥,满宠)。这些人都是经过曹操的慧眼提拔以后才得以建功立业的。

曹操也善于各取所长,如许褚、典韦有武力,忠诚守法,平时曹操让他们做自己的虎威,打仗的时候就让他们做先锋;文聘原是刘表手下的大将,在江南一带很有威信,于是曹操就命他镇守江夏,抵御孙权。

曹操与袁绍相比,没有袁绍的庞大家族世系的有力支撑;和孙权相比,没有父兄留下来的大好基业;和刘备相比,没有那悠远的帝王系谱可供露脸。而他的成功,是靠自己的才能打造的!

曹操,尽管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反面人物,尽管在人们心中他是阴险狡诈的代名词,可是,在中华五千年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他是一位伟大的英雄。终其一生,虽三分天下有其二,却始终保留了他汉臣的名分,如此气魄,岂是奸臣二字所能涵盖的呢?

曹操病死于洛阳,一生南征北战,令后人追随。

这就是我眼中的曹操。

第四篇:《我眼中的曹操》

我眼中的曹操

曹操—乱世之奸雄 治世之能臣

自古以来,曹操就被人称作“乱世之枭雄,汉室之奸臣。”可谁知道小说里的人物有几分真实,谁又知曹操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能臣”呢?

曹操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时期,能在官渡之战里,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一统北方,难道不能说明他充实的才干与能力吗?他志存高远,雄心勃勃,恐怕“野心”二字用在曹操身上有些不恰当了吧。

曹操能谋善断,以统一大业为己任,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善于调兵谴将,在每一次战役里都精打细算,从而经常取胜。

曹操在治世方面,十分出色。在担任洛阳北部尉时,曹操不畏权贵豪强,对违反禁令的一律用五色棒打死,令京城震惊,豪强敛迹,没人敢再犯禁令。在担任济南相时,他罢免了八名依附权贵,贪赃枉法的县级官吏,又下令撤毁祠堂,禁绝祭祀。一时使济南的社会风气改变不少。我眼中的曹操

更可贵的是曹操重视经济。他鼓励农耕,大兴屯田,使流民生活稳定,从而收买了民心,让百姓们都尽心尽力的耕作,尽心尽力的为他服务。此外,他还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使黄河两岸长期无洪灾现象,这是他为百姓办的一件大好事。据史记记载,在曹操的统治下,北方出现了“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自古以来,成功的君王背后都有一位贤明的臣子。可重视人才的曹操哪只有一位?他的手下能臣可是多不胜数,英才辈出呢。曹操曾三次发布求贤令:不论门第高低,只要有“治国之道,用兵之术”,就可以做官。想想,有几个君王能做到这一点呢?想当年,刘备的结拜兄弟关云长被曹操抓获。曹操并没有将他杀害,而是以礼相待,想尽千方百计要留住这个人才。关云长虽被感动却不愿为他效劳,曹操就把他放了。赤壁之战中,关云长为了报答曹操不杀之恩,才把他放了吗?否则曹操早就见阎王爷了。

此外,曹操还很有文学才华。两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他包容一切,一统天下的雄心大志。一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由此可见,曹操是很有文学天赋的。

在我眼中,曹操乃了不起之英雄也,何如?

第五篇:《我眼中的曹操》

我眼中的曹操

我眼中的曹操

古今来曹操一直被视为奸雄中第一奇人。他奸诈残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准确地概括了曹操的人生哲学。可是,在某些方面,我的确十分欣赏他。因为他不仅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的雄才大略主要体现在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

他曾以丞相的身份颁布了三道求贤令。分别是《求贤令》、《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和《举贤勿拘品行令》。其中,他提出,“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陈平和苏秦是两个有名的道德上的“败类”可是他们却是才智上的“完人”。这体现了他唯才是举的主张。曹操打破了封建传统儒教理念的思维束缚,明白告诉世人:无论你是否有过大恶行径,只要你确有能力,仍会得到我的重用。凭借这一主张,曹操选拔了许多出色的文臣武将,成就了一番大业,留下了千古佳话。

曹操也非常爱惜人才,为了留住人才甚至可以受辱。有一次曹操和袁绍作战,袁绍找了一个叫做陈琳的文人,起草一篇檄文。陈琳就在檄文中痛骂曹操,连祖宗三代都骂了。后曹操抓住了陈琳,审讯时,曹操问道:“你为什么骂我的祖宗?”陈琳说“我当时写文章,文思泉涌,骂你骂得兴起,就控制不住把你祖宗也给带上了。”曹操知道他是个人才,竟然宽恕了他,并把他在身边,作为他得力的笔杆子。

曹操对人才也非常信任。一个人叫做魏种,原来是曹操的手下。当年兖州被吕布夺去,曹操的很多手下都背叛了他而投奔吕布。曹操非常自信地说让他们走吧,我的人不会走完的,比方说魏种,他就不会背叛我。结果呢,魏种也背叛了他。后来曹操战败吕布,叛逃的魏种即被兵士绑得结结实实,送到曹操面前。“哪能这样对待魏先生” 曹操喝退兵士,亲自上前为魏种解开绳索,仍旧让他官复原职。

除此之外,曹操的文学造诣也是不容忽视的。曹操与他的两个儿子曹植曹丕在历史上并称“三曹”。 曹操的诗歌主要吸收了古代乐府诗的精华,而他另外创造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文风。他的诗歌虽流传不多,但《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对后世诗歌的发展影响很大,其中多表现了他深刻的思想矛盾。“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反映了他的豪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反映了他的志向他用豪装的笔调,写出了宏大的气象,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政治家的博大胸襟与豪迈情怀。

这就是我欣赏的曹操,一位知人善任的政治家和伟大的诗人。

第六篇:《我眼中的曹操》

我眼中的曹操

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一个群雄逐鹿的血腥大地上,出现了一批杰出的英雄,一位时代的伟人诞生了……

————题记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曹操,东汉人,字孟德,小字阿瞒,他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领袖,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写成了小人,是“大奸”之人,虽然众所周知,但由于小人形象所以遭世人唾弃,在我眼里看来曹操虽奸,但也是“一代奸雄”,只是罗贯中把曹操的奸写的太过夸张了,其实曹操也想报效祖国,可惜时代不允许,在他小的时候,有著名的鉴赏家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开始曹操很受董卓的器重,却因看不惯董卓把持朝政,要刺杀他可没刺杀成功,只好逃走了,性命差点都不保,在逃亡路上他还杀了他父亲的朋友,说了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可《三国演义》中却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毋教天下人负我”这性质就改变了,这几件事让曹操性格大变,很毒辣。所以曹操没有放弃在自己的家乡组织了一支队伍与各路诸侯,直入首都,董卓被推翻了,曹操也离开了,给自己弄了个安身之地——许州,同时王允被董卓残余的部下给杀了,首都又一片大乱,后来袁术入了首都,自立为王,可是众侯不服,他一直自命不凡,因为他是嫡出,他哥哥袁绍是庶出,他被逼得走投无路了,只好把兵权给了袁绍。

为什么曹操做了明智的选择?因为他知道自己论身世不如“四世三公”的袁绍和袁术,论地位,自己还没有官职,所以没和他们争,曹操没有做像袁绍、袁术那样的“伪君子”,而是勇于承认自己是一个“真小人”,现在正是好机会,于是他也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也是军事家,他在官渡就是典型的;以少胜多”,因为袁绍不会用人,许攸也预料到了,可袁绍说他扰乱军心,还将军师杀了,许攸看出了;天意助曹不助袁”,便投奔了曹操,曹操光着脚去迎接。从这儿也可以体现出曹操礼贤下士,于是他一把火烧了乌巢,终于以十万兵打败了袁绍七十万人,他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我眼中的曹操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