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关于做错事的一段文章那个三百字 做了一件错事

字数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做销售,你要经历的错事(一篇好文章,做销售必看》

营销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行业,也是门槛比较低的行业,同时,也是人才辈出的行业。但如果因为“门槛低”而把营销想当然地看成是一个非常容易成功的行 业,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虽然这个行业帮助一大批人成就了梦想,但每年也同样也有一大批人在这个行业倒下。如果你有意进入这个行业,那么,以下8个问题,你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对其进行足够的重视。否则,以营销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很有可能在你踏入职场的第一步就遭遇重大挫折,甚至因此而丧失了对于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信心。尤其是对于想进入营销领域的职场新人而言,这些问题你一定要有理性而清晰的认识,千万不要被错误的想法冲昏了头脑。

盲目崇拜“木桶理论”

本人在职业生涯规划期间所遇到的客户中,所犯的这一类型的错误比例是最大的。当问起他们当初选择做销售的原因时,他们无一例外的理由是:做销售比较能锻炼人,而自己的性格又比较内向,所以想选择做销售弥补自己的不足。然后我又问他们:你通过做销售,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并且获得成功了吗?答案往往是这样 的:做了销售我才发现,自己很排斥与人接触,内心非常痛苦。

很多年以前,“木桶理论”就在中国的培训界盛行。通过那些培训师们激情四射的演说,这一理论已经深入人心,直到现在。虽然这一理论在某些方面有其一定的道理(比如企业综合竞争力构建),但用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我不得不说的是:这条理论是一个害人匪浅“毒瘤”!如果你仍然对它坚信不疑,并且作为你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原则,那么,你失败的人生将会就此开启!

成功的核心关键点是什么?答案是:发挥优势!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性格,每种性格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同样也会有自己的弱势(关于这一点,推荐大家去第一职场网做一下免费的《DISC性格测评》,对自己的性格有个基本的了解,避免在职业生涯的初期就入错行走弯路)。优势指的是你天生就比80%的人都要表现得优秀的地方;弱势则是指你比80%的人都要做得差的地方。你要想成功,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因为你在这一方面天生就比80%的人都要优秀,因此,你可以毫不费力地打败他们,这样做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而要想弥补劣势获得成功,就意味着你要打败80%比你强的人,而这样的努力肯定是事倍功半。即使你通 过自己的努力弥补短处,你最多只可能做到与那80%的人达到同一水平,不太可能比他们更优秀。既然如此,你又凭什么获得成功呢?

很多人埋怨自己有很多缺点,并想因此而改变自己,其实是大错特错的。我一直相信一句话:天下无不可用之人,关键是看你是否用对了地方。衡量一个人是否用对了地方,最主要的标准就是看这个岗位是否能够发挥他的优势。用人所长,也是优秀人才管理的核心要义。

或许你会问:“我自身也有很多弱点,并且因此而吃过亏。如果我们改变观念,发挥优势获得成功,那么,对于这些弱点应该怎样对待呢?”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销售中的“战斗机”搜索“销售”加入我们。发挥优势,并不意味着对于自己的弱点视而不见,只是这其中有一个精力分配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我的看法是:要把80%的精力放在你的优势上,将其发挥 到极致,努力打造成你的核心竞争力;把20%的精力放在你的弱点上,将其弥补到及格,不要让其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这样的精力分配才是合理的。

拿自己的弱势与别人的优势相比,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而木桶理论最致命的缺陷就在于教导人们把100%注意力放在弥补自己的弱势方面,对于自己的优势反倒视而不见!这样的理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把销售当成救命稻草

在职业生涯规划所经历过的案例中,这样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很多人在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他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于是就在困惑、迷茫、无聊中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黄金四年。在这种状态下,根本就不要提职场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及自身素质 的综合提升。于是,毕业就失业,是早已就注定的结果。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投了1200份简历,各个行业、各个岗位都投了,竟然连一份面试通知都没有收 到。

于是在这种就业压力下,大多数人的选择,就是把目标瞄准了销售。我就问他们:明明你们不喜欢销售,也不适合做销售,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他们的答案是:销售行业门槛低,专业的影响又不大,实在找不到工作了,只好选择做销售。(同时,大学中普遍流行且不负责任的“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也在极大程度上 助推了这一错误想法的漫延。无论对学生,还是对于公司,这一做法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也是本人一再强烈反对的。)

我们曾经接触过一个客户,同样是在走投无路时选择做了销售。因为不适合,做起来非常痛苦,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于是找到我们,毅然决定要转行。但此时已经过去了三年,他也在转行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难处:从头开始,没有经验,很多公司不愿意提供工作机会;即使有机会,待遇也低,心里极度不平稳。但没有办 法,现实就是如此。你以前犯的错误,迟早要为之承担后果。

在咨询的过程中,这样的例子已经是屡见不鲜。这样的结果,我不知道是可笑还是可悲,是无奈还是惩罚。如果你们不是真的热爱,那么,就不要选择销售,这不是一个可以让你们活得很惬意的工作。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你们无法克服这份工作中所带来的挫败感,更不可能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挫折之后仍然具有足够的 前行动力。更不要在你走投无路的时候选择销售。不要把这样的选择当成你们的救命稻草。我知道生存很重要,也完全能够理解你们的心情,但相比之下,未来职业的发展机会更重要。与其选择一份错误的工作,浪费时间,不如多投资些时间考虑自己的未来,多投资些成本进行相应能力的构建和提升。不然,你们前行的道路上 肯定还会遇到问题,而且肯定会一个比一个严重。这些问题越积越多,直到来一个总爆发,你将再也无力应对!

急功近利,认为做销售短期内可以赚大钱

很多人认为做销售可以赚大钱,而一旦他们坚持了一两年之后,发现并不是如他们当初想像中的那般美好。于是,那种赚钱的动力就没有了,他们对于销售的兴趣也随之消失。

有一次接触到一位从事外贸工作的客户,他说也很喜欢外贸,自己的性格又比较适合,但这两年做外贸没怎么赚到钱,看不到前景,于是就决定转行。我就问他,你身边有做外贸比较成功的吗?他说有。我又问他,你比较一下自己与那些外贸高手之间,有哪些差距呢?他一一细数,才恍然大悟:原本以为经过两年的历 炼,什么都懂了,结果仔细一想,原来自己很多地方都做得不足。于是他重新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方向,看清了自己的不足,决定继续在外贸这个方向上深入发展。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你从事一项工作,一直是“门外汉”的状态,这样的人肯定不会有什么价值。而成为某一专业领域的“内行人士”和“专业人士”,成为行业高手,才是你要追求的方向,也是你职场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基础所在。

在正常情况下,即使不走弯路,你要想完全了解一个行业,成为一个内行人士,

也需要3-5年的深入积累。三年入行,五年精通,十年成为行业高手,这通常是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都必须要经历的阶段。你只做了一两年,连这个行业的“门”都没摸着,又怎么可能赚到大钱呢?

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话,那么,就看看你身边的那些销售高手,问一问他们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少年,听一听他们有什么心得体会。如果你抱着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去做销售,你永远不可能成功。

眼高手低,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了。

对于销售新人来说,不可能一步登天,必须从基层做起(任何一个行业皆是如此,除非你自己创业当老板)。但是对于那些刚出校门的职场新人来说,基层业务员好像是他们很不乐意做的一项工作,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能力,成天用来做这种诸如拜访客户、生动化陈列、活动促销等等无技术含量的事情,实在是浪费人才。

基层业务员所从事的虽然是基础性工作,但与一线市场直接接触,其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因为没有这些业务员的维护,终端就会大乱,而这对于企业的影响往往是致命的。一个成功的销售高手,如果不知道一线市场的情况怎么样,也不可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同时,正是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恰恰能反映出一个优秀业务 员的综合素质。

篇二:《课外阅读练习》

第一单元课外拓展阅读:

(一)母亲(肖复兴)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道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予闪开了,就是不让她摸。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惟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Z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里是妈妈跳动的心脏。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动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1.“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这句话在文章的首尾反复出现,抒发了作者对母亲

2.本文共写了六件事,详略安排得当。理出文中详写的两件事,用“为了"",妈妈""”的句式分别概括这两件事。

3.去车站回来的路上,妈妈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妈妈真的是

认为这样好?她为什么要总说好?

4.阅读画线句,联系上文,体会妈妈的哭所包含的复杂感情。

5.作者把母亲比作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想一想,还可以把母亲比作什么?仿照作者的句子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边。

(二)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圃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予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掉:“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予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细读全文,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语言标志:

开端: 发展: 高潮和结局:

2.从构思看,小说以“我”为叙述者来描写主人公,小说还运用了这种手法来表现主人公。

3.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这样一句话:。

4.在下面段中找出三处有表现力的短语,在其下面画上横线并赏析。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5.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的表达作用:

① ②

6.下面有三个小题,请你任选一个(在其序号上打钩)并答题。

①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语言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②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行动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③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环境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三)吉先生

①吉先生的名字很怪,姓吉,名吉,在中文系开一门很冷僻的课,专讲中国方言。这门课居然很受学生欢迎,第一是吉先生的口才好,在语言上有特殊的天赋,他能讲许多种方言,惟妙惟肖。有人说他如果去说相声,定能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大腕。第二是吉先生为人很随和,没有架子,永远是笑眯眯的样子,对生活有一种相当达观的理念。 ②他业余最大的爱好,是逛古玩市场,专找那些小摊子转悠,不时地买回一些小玩意儿,如印盒、印章、玉环、玉佩之类,用行话说他收藏的是杂项。许多年前,他买了一块田黄印石,很得意,时刻带在身上,逮着谁必拿出来炫耀。看过的人都说这是一块黄玉,不是田黄。他哪里肯信,依旧高高兴兴地让人欣赏。那时,当过他硕士导师的甘辛老先生还在世,说:“人说是假,他自认是真,并以此得到愉悦,正如佛理所称‘境由心造’,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③甘老先生最不满意吉先生的,是他的“述而不作”。课上得好,讲义也写得精审,而且时有新鲜见解,但很少加以整理,形成论文和论著。吉先生在这一点上相当固执,他说只要学生听课有所收获,这就行了。

④吉先生当了好多年的讲师,尔后还是甘辛老先生据理力争,以他在中国方言研究上的权威地位,“内举不避亲”,好歹让吉先生升了个副教授。不久,甘辛老先生魂归道山,吉先生在副教授这个职称上就再也没有挪过窝。 ⑤吉先生五十有五了。

⑥在导师生前,吉先生每周必有一次上门请教,导师坐着,他坚持毕恭毕敬地站着。导师故去后,他还是每周一次去向师娘请安,不落座,站着问师娘身体如何,生活如何。

⑦师娘说没见过这么义道的孩子。

⑧师娘说:“你老师走前最挂念的是你什么时候升上教授。”

⑨吉先生说:“做学生的很惭愧,辜负他老人家了。”

⑩“他的学生居然还是个副教授,人家不奇怪吗?”{关于做错事的一段文章那个三百字}.

(11)“是奇怪,也""不奇怪。”

(12)师娘叹了一口气。

(13)有一天,师娘忽然从柜子里拿出一大叠讲义稿,里面还夹着一个大信封,上写:给吉吉小友。

(14) “是你老师留给你的,他让我过几年再交给你,你仔细读读那封信。”

(15)导师在信中说,这是《中国方言渊源丛考》一书的书稿,其中有许多见解取自吉吉平日的言谈,有许多资料是吉吉帮助收集的,希望吉吉整理此书交出版社,可署两个人的名字,以便将来评职称。

(16)师娘说:“你就听一回你老师的话。”

(17)吉先生点了点头。

(18)为整理这部书稿,吉先生花了三年的课余时间。

(19)他把那块自认为是田黄的印石,收进一个木匣子里,再也不让人鉴赏。他也没有兴趣去逛古玩市场了,一心一意地整理书稿,补充资料,认认真真地考订,一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关于做错事的一段文章那个三百字 做了一件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