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一事一议作文400 一事一感悟作文400

字数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字数作文】

篇一:《一事一议作文》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小组: 组号: 师评: ☆作文:“一事一议”导学

【展示课导学】 学习主题:训练目标:

1、了解“一事一议”的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用以指导学生叙述与议论的结合。 2、分步训练,培养学生写一事一议作文的能力,并能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文章。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一事一议”范文领路: 正反对比式:

提示: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取材、论证,在正反对比中彰显中心论点。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是论述过程更加严密,见解更具说

服力。(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这种对比叫做“横比”。对比的另一种情况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这种对比叫做“纵比”。)如下文:

说“安” ——奋斗者永安

紫禁城的正门被叫做天安门,这一“安”字,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之意尽在其中;自然,还潜藏着统治者安于斯所、安于现状的心理。

然而,天下没有永久的“安”,只有不安于现状,与时俱进,勇于变革的人,才会在奋斗中感受到真正的心安神宁。 安于现状,是对自身昏聩的一种纵容。三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他不思亡国之痛,不恨亡国之辱,而是纵情于灯红酒绿,安乐于纸醉金迷。于是,这种对自身的 放纵,导致了他灵魂的销蚀,成为了千秋笑柄。

安于现状,是对人生理想的一种阻挠。人生理想宛如万仞险峰,无限风光,尽在悬崖之巅,绝壁之顶。实现理想,就是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过程。设若登至半山腰,触到些花花草草,看到点片云只月,变欣欣然安于中道,不再奋力攀爬,无意天下奇观,这种“安”不是一种淡泊,而是一种阻挠前进的障壁。

安于现状,是对国家前途的不负责任。清军入关后,自认为天朝上国,物阜人丰,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清廷闭关锁国,将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和思想一并挡在冷冷高墙之外。统治者们耽于九州一统的格局,安于封建体系的森严,终于造成科技、军事的落后,惨败于西方、东方殖民者的坚船利舰之下。连天的炮火打破了这份所谓的安宁,一纸纸丧权辱国的条约,成为这个不可一世的末代王朝耻辱的写照。

安于现状,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安”。而真正心安神宁的人,正是那些不安于现状、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开拓进取的勇士。

不安于现状,决定着一个人的自强不息,有所作为。居里夫人在发现放射性元素“鈈”之后,举世闻名,但她并未就此停下进步的脚步,不安于现状,继续探索,终于又发现了“镭”,从而为人类科学史又增添了光彩照人的一笔。 不安于现状,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崛起、富强。是那些不安于现状的革命者,前仆后继,创建

了崭新的中国;是那些不安于现状的建设者,不知疲倦,创建着富强的中国。 于是,不安于现状者才在不断努力中感受到一份真正的安定、安宁,真正的心安。愿不安于现状者永安!

事件议论:

. 提供素材:

2005年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岛崂山海岸边观看海潮。不料一个巨浪袭来,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此时,正在岸边、从河南来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一次、两次、三次,魏青刚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3天后,人们才知道英雄魏青刚的名字。

一事一议例文

河南民工魏青刚,激流湍急的浪涛中,为了一位素昧平生的人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三进三出,与巨浪搏斗四十分钟,用他羸弱的身躯挽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 (一事)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的动作,源于内心的品质,他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一议)

学生习作1:

他属于不该被遗忘的人。他曾为我们的城市留下高耸的大厦,然后在无声息中悄然离去;在湍急的海浪中,他又留下了拍波击浪的身影,他的意义,不只在于挽救了一个生命,更在于他给我们留下震撼心灵和永不磨灭的痕迹。魏青刚是默默无闻的,他根本无法与那些眩人眼目的明星相比,但他却是伟大的,他以自己碧波中的身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谱写一曲见义勇为的精神赞歌,在全社会的精神、道德的天平上留下了难以计重的砝码,创造了一代青年壮怀激烈,感人肺腑的生命奇迹。

学生习作2:

波涛中,魏青刚穿梭往来,身影时隐时现,飞溅的浪花转瞬即逝;而在人们心中,魏青刚挥动臂膊与海浪搏击的身影永远清晰,这深深的印痕铭记在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心中。波涛中,早已不见他的身影,但心中的感动永存。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棵草可以宣告春天的到来,一道舍己救人的水痕影响了更多的人,使他们加入到见义勇为的行列中。纵使浪涛奔腾,身影不见,但精神永驻。

这是一滴水珠的生命历程。它看过这个世界一眼,它爱过这个世界一次,就因为这爱,它才在短暂的起伏之间努力折射太阳的七彩光芒。虽然最终会沉没于海底,但它坦然,因为它的飞溅使大海动容、使死神退却,使心灵提升。

篇二:《第四单元 “一事一议”作文范文》

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一事一议作文400}.

勇气

勇气是勇敢之源。

勇于创新,勇于表达,勇于面对都需要不可磨灭的勇气。

坦诚讲,我这人最大的缺陷就是(其实有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往往在某些关键的时候少了一份勇气,无法完全放开心胸尽可能的展现自己。{一事一议作文400}.

记得有一次公司组织员工旅游,我们车上的导游小姐小许为我们演唱了一首歌曲。小许演唱的时候几乎全车人都皱起眉头,歌声实在没法恭维。但一曲终了,还是获得了全车热烈的掌声。很显然,那时人们的掌声根本不是赞赏她的歌声,而是她敢于表现的勇气。{一事一议作文400}.

明知缺陷还大胆表现则更需要勇气。这份勇气更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年少气盛打架斗殴,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血气一涌什么都豁出去了。这份勇气却不可取,根本不叫勇气,勇敢也不是。

勇气,不是盲目的逞血气之勇;也不是“脑袋掉了碗大个疤”的英雄豪气;需要睿智的头脑和明理的思想才能证明自己的勇气表现得是否有意义。

勇气最好用智慧陪衬,和智慧并存。如果你缺乏智慧,那你就要努力,努力学习知识和智慧,再用勇气去实现。

人生是一个绮丽多姿的舞台,如果你没有尽心尽力的学习知识和技能,没有足够的勇气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你就只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观众。

灵感源于自然

给你四块同样的红砖,你能做什么呢?对于我们来说,这可能是最简单的问题。可就这不起眼的四块普普通通的红砖,在年幼的孩子手中却成了宝贵的玩伴,更确切地是灵感的触发器。{一事一议作文400}.

对一个不满三周岁的孩子来说,心灵里满是玩,随便说出一两种东西来,他都会把他们看作是玩具。就连盖房用的四块红砖他也能玩得津津乐道。只见孩子吃力地搬动着跟他身体重量的四分之一差不多重的砖块,一会儿摆成这个形状,一会儿又摆出另一幅模样,虽然是汗流浃背,却呈现出一副乐此不疲的精神头。他首先把四块转一字平排开,高兴地指给妈妈看,让妈妈看他搭建的大桥。妈妈给了他赞许的目光。一会儿,他

又把四块转全部立了起来,饶有兴趣地指给妈妈看,让妈妈看他摆的火车,还要妈妈亲自上去开一开。妈妈夸奖他摆得好。过了一阵子,他又把四块转一块压一块的垒了起来,兴奋地指给妈妈看,让妈妈看他盖的大高楼,妈妈表扬他盖得漂亮。得到鼓励的孩子,更是来了劲,他又再一次把四块转变了个样,一字排开,并排摆在了妈妈面前,激动地拉着妈妈的手,请妈妈过去弹钢琴,自己还手舞足蹈地唱了起来孩子的“桥”、“火车”、“高楼”、“钢琴”都是他记忆中的玩伴,四块转,他也能自然而然地与他的玩伴联系在一起,并且还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变换花样。我暗暗叹服孩子的伟大。

作为我们成年人,特别是饶有经验的人,总是喜欢按照一定的规律或者规则去考虑事情、看待问题,却忽略了更多的自然的启示和感悟,以致使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发现,越来感觉越缺少了灵感。其实并不是我们丢失了灵感,而是我们抛却了自然,一心只想去创造灵感,捕捉灵感。如此情况,往往使你越是想发现灵感却是越难找到,越是想抓住灵感却是越抓不到,让你陷入欲得不能、欲罢不休的{一事一议作文400}.

两难境地。

所以我们要想在工作中求得新突破、新发展,就要往以前的工作多看一看,与本质工作和当前的社会态势多联系联系,有时候,我们不妨多向孩子们学一学,从中也许你就会得到灵感,因为灵感就源于自然。

令我感触最深的一件事

“我无论如何都要请清洁工。”妈妈对爸爸喊道,“你要请就请,对我喊有啥用,我又不是清洁工!”爸爸终于发话了,“好吧!既然你同意了,那我就请了。”妈妈说,“哦!”

过了一会儿,爸爸出去上班了,随之,清洁工来了,她是个女的,看到我在发表文章,就笑着说:“呦!小朋友,不去外面玩呀!”“无聊”我也没太在意,就随便应了一句,没想到,她又说:“在家里,就可以玩电脑,如:QQ游戏、坦克大战”“关你什么事!”我不等她说完话就反驳了,她先是一愣,不过,一下子就回过神来,笑着说:“对不起!因为我儿子经常在游戏机店玩游戏,所以我”说到这里,她竟然不好意思了,红着脸走开了 。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不是因为我顶撞了阿姨,而是对她的教育方法感到失败,一个母亲怎么能放纵自己的孩子去玩游戏呢!这是一种危害。小时候还有父母给钱,那长大呢?父母没能力了,孩子是不是要去烧、杀、骗、抢呢?那将会成为一个犯罪嫌疑人,那时,更别提孝顺父母了,父母辛辛苦苦、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拉扯大,就是盼着老了能有人养老送终啊!现在,什么梦也破灭了,你说,他们能不伤心嘛!

如今,我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一定不能辜负父母的远大期望。做一个为祖国终身奋斗的人!

运动会(记一件事)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春晓中学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这是我是第一次参加中学里的运动会,心中满是无比的兴奋与期待。

运动会终于开始了。简短的开幕式,精彩、激烈、紧张的比赛都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20×50接力跑,因为我

篇三:《一事一议的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一事一议{一事一议作文400}.

一、概念

“一事一议”是学写议论文的一项基本训练。这里的“一事”,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个故事、一种说法、一种现象、一篇文章、一部电影等等,甚至还可以指某人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某个事件中的某个细节等等。这里的“一议”,是指从某一个角度集中阐述自己的某一点看法,要力求把这一点看法说明白、讲清楚,让人信服,使人接受,“一事一议”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个事件、某种现象或学习中读到的某项材料表示自己的看法。

二、导写过程

1.基本写法:

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2.基本结构:

概括事实—提出论点—证明论点—收束全文。

“概括事实”和“提出论点”部分是文章的“引论”,要求缘事入笔,提出问题;“证明论点”部分是文章的“本论”部分,要求分析问题,加以论证,这一部分还可以加一部分联系实际的材料;“收束全文”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是解决问题部分。

3、具体写法

(一)概述事情

第一,要求做到不走样,亦即不改变事情的精神实质。

其次,概述事情要力求言简意赅,要用最经济的语言,准确地将“事”叙述出来。一般情况下,不可将命题者提供的事情材料一字不差地照抄,除非原文非常简洁,只有四五十字。

第三,概括事情还要有侧重点,就是你下面将要评议的“点”要侧重叙述。

(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如《实力最重要》一文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我家街口有个哑人卖刀,只见他将晒衣服用的铁丝垫在钢板上,像切韭菜一样嚓嚓切断,然后扬起刀口让人看——刀口完损无缺。在人们的惊叹声中,刀一售而空。”同样是这件事,《要善于宣传自己》一文则是这样开头的:“邻居王阿姨逢人便说她从街口买回一把好菜刀。据说这刀能将一根铁丝切成几段而刀口完损无缺。‘我们刚从街口经过,怎么没听见卖刀的吆喝声呢?’‘那卖刀的是个哑人!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买的。’——原来如此!”说理的中心不同,叙述的角度也就不一样。叙事要为所说之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再以“理”为核心展开议论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四,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作文与一般的回答问题等同起来。

(二)分析事情,表明态度

概述事情之后,就要表明你对此事的主张看法,实际上就是亮出观点。这一部分内容可接续在概述事情之后;也可以另起一行。无论哪种写法,都要求观点正确鲜明。所谓正确就是不违背社会的价值取向,所谓鲜明就是要明确表态,你是赞同还是反对。

如《实力最重要》写道:“由此,使人联想到了做人哑人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实力是一个成功的必要条件。”而《要善于宣传自己》则写的是:“王阿姨买哑人的刀,是因为亲眼目

睹了刀的优良性能,而我们没看到的人只能与此‘良刀’无缘了。哑人无言是处于无奈,但我们却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实力之外,要善于展示、宣传自己,这可以使人取得更大的成功!”由以上两例,我们可以明白,事理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可以挖掘出不同的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来。我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三)阐明理由

这是文章的重点,实际上,就是支持你上面所亮出的观点的论据。理由一定要写充分,这样你的观点才能成立。阐述理由部分要分条列举,可用“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等语言形式标明。分条一般以三条左右为佳。分条过少则有理由不充分之嫌,且难以满足篇幅(800字)要求,分条过多,则有鸡零狗碎之感,且在800字之内,难以将理由说透。

在这里我们谈谈“一事一议”议论文“议”的角度:

一事一议,议论的角度,一般可分为正面评议事情的积极意义、反面点评事情的消极影响、正面评议与反面评点相结合三个角度。

(一)、正面评议

就是取事情中所包含的积极因素,指出其积极意义。一般此类事情是为时代、社会所大力提倡的,是值得大力弘扬的。

(二)、反面评议

就是指出事情的负面影响及其危害性,还可以从事情的本质、产生根源上加以分析,指出如何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三)、正反结合

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有些事情有其利亦有其弊,对其评判时,需要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写这样的评议时要注意,你的观点必须鲜明,不能含糊其词,不能陷入 “既提倡又反对”的模糊之中,比如你取其积极一面加以评议,可在文未作反面补充,指出如何避其害的方法,若取其消极一面进行评议,可在文未作正面补充,指出如何用其利的方法。

(四) 总结呼告。

三、例文引路

1、“作弊”一席谈

考试临近,班里几个无聊的家伙又在谈论着各种作弊绝招。虽然听后只是让人一笑了之,但它却证明了一个事实:“作弊”这个与考试似同胞兄弟的东西至今仍程度不同地存在于很多学校中。

为什么每次考试都有人作弊呢?其实,这也不足为怪。作弊的人无非是想得高分,自己光彩,老师表扬,父母也高兴。也有一些人是迫不得已,怕考不好老师批,家长骂,棍棒加身,只好铤而走险,蒙混过关。考试作弊也叫“偷看”,在有些人看来这实在是件绝妙的事:平时痛痛快快地玩儿,考试只要稍稍用些心计,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得高分。作弊的人只知用“假分数”来满足一个暂时的虚荣心,却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次小小的作弊虽不会使他变得十恶不赦,却在他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丑陋的种子。

且不说作弊被发现后,老师的失望,学校的处罚,还有其他同学的大眼、小眼,嗤之以鼻的态度;就算这次侥幸逃脱,你心里真就那么踏实吗?你能保证以后不会“东窗事发”吗?我曾记

得,一个同学在他作弊后写下了自己这样的感受:“我一直生活在极度的恐惧中,精神几近崩溃。我怕见父母,怕见老师,也怕见朋友。我终于知道什么叫不堪回首了。”

是啊,没有什么比拥有坦荡的心灵更令人欣慰,没有什么比愧疚不安和失去他人的信任更让人痛苦的;用谎言换来的短暂虚荣终究是要破灭的。一位美国教育家曾说过:“在考试中作弊的学生也会在工作和婚姻中作弊。当诚实的优良品质在一个国家无处立足的时候,我们还能期望有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当你步入社会的时候,难道也要带上书本、纸条去作弊吗?骗老师、骗家长,到头来还不是骗自己呀!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学生作弊,固然不对,可这能仅仅怪学生吗?难道老师和家长就不该负一些责任吗?有些老师和家长,一味地把“分数”看作衡量一个学生的惟一标准。许多同学正是迫于这种压力才去作弊的。这难道不应引起老师和家长们的反思吗?{一事一议作文400}.

再次奉劝各位同学:与其考试时费尽心机,偷偷摸摸地搞“地下活动”,还不如平时踏踏实实地学习。“作弊”是一种麻醉剂,我们应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它。

△点评

本文通过对作弊成因的思考,分析作弊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说明作弊的不可取,呼吁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分享成功

有一个花农,不远万里从非洲带回珍贵的种子。经过几个月精心的培育,春天到来的时候,他的花园开满了朵朵珍奇的花。见此景,邻居和朋友纷纷来要种子,他却舍不得给。原来,他有一个心愿:希望他的花园成为全国最美的。本以为心愿将成,可奇怪的是,他的花竟一年不如一年好了。花农请来学者,才了解到其中的奥妙:由于邻居的花园里种的都是普通的品种,风在流动中把花粉带到他的花园,通过传粉作用,花种的纯度受到了影响。

花农并不自私,只是面对成功有点小小的私心罢了——希望自己的花园是最美丽的。这本无可厚非,他错在不了解世界万物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事物多多少少都受到环境的影响。他珍贵的花种,仅靠好的品种和充足的阳光雨露是开不出珍奇的花朵的,还要靠邻居花种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他的心愿只有当他愿与别人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时,才能圆满地完成。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存在这样的道理吗?我们每个人都和其他人——老师、同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没有一个人能孤立地学习生活而不受他人的影响。我们也常常会有花农一样的私心: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是最好的。但我们也深知,这不是完全靠一个人的努力就能达到。我们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在和同学的讨论中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只有你所处的环境是优秀的,你才能从中汲取养分,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个同学,别人问他问题时他总是不遗余力。我问他难道没留一点私心。他说在解题的过程中他的知识得到了巩固,通过讨论和交流,他也学习到了别人的方法,拓展了思路。这不就是一个双赢的结局,一个分享成功的典型吗?

与别人分享成功的喜悦,这喜悦的分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会更强烈、更深刻。试想花农把珍贵的种子分给邻居,春天来到后,站在远处的山上,发现不仅他的花园,几里以内的花园里都开满了姹紫嫣红的花朵,空气中流动着奇妙的花香。这样的成功,才弥足珍贵;这样的愉悦,才是由衷的啊!

△点评

作者能从花粉的传播这种自然现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与别人分享喜悦,才是最大的成功。文章结构条理清楚,分析了自己一个人的成功与别人的成功的关系,善于扣紧原材料去分析,论理充分。特别是作者能紧密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去分析,现实性强,能给人思想上的启迪。文章的微中不足是第1段的叙例还欠概括;在论证的过程中若能恰当地运用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例或名人名言,会更好一些。

3、改蹲为坐

在校餐厅内,正值开饭的时间,或者你可以看到某餐桌的某个位置上,有某个同学蹲在板凳上进餐,两腿竖在凳面上且不脱鞋子。我认为这种行为很不好。

从个人的身份看来,身为一个学生,这样的举止跟那些山村野夫有什么两样?或者只有穿着比他们干净整齐些。这就是上述的同学给别人的印象。

又从个人的道德修养来说,这样的举止缺乏社会公德,简直就是“有爹生无娘教”的那一种。 这类同学若认为这跟身份或道德修养没有什么联系,也应该考虑到自己这样做会给他人带来的影响。一个位置不仅仅是一个人坐。算算校内也有两千多学生,那餐厅内的几百个位置怎能一下子让所有同学都在厅内吃饭呢?当然要轮坐。但若一人蹲在上面吃,把凳面弄脏,叫下一位同学怎么办?也蹲着吃?若果是男同学还勉强可以,但是女同学呢?只能不坐,毕竟爱斯文是她们的本性。看看,这对别人的影响多大!

无论我怎样思索,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同学要蹲着吃。难道蹲比坐着吃舒服吗?绝对不会,否则人们就不会花那么多的钱买桌凳。更何况蹲着吃对身体也不好。蹲着吃会因肚子被大腿压住,不利于进食,不利于消化,不利于身体健康。

这样的举止若被群众或外人看到那就不单单是某个人的形象问题,而是损害了整个学校的声誉。

为了自己的形象,为了不影响他人,为了自己能健康成长,更为了不损害学校的声誉,请有这样举止的同学改蹲为坐。

△点评

作者具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抓住身边的小事去分析。全文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从个人的身份、道德修养、健康、对他人的影响、对学校的影响等方面去分析,最后提出“改蹲为坐”的建议,很有现实针对性。全文虽然没有典型的历史事例和名人名言,但论据也比较充分,说服力强,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能切合实际从多方面去分析,写得朴实而有道理。

4、由一则寓言想到的

曾读过一则寓言,内容大概是说:有一只猴子,在路上捡到一把刀,可刀很钝,连小树也砍不断。于是,它便请教砍柴人,问他怎么样才能使刀锋利。砍柴人告诉它在石头上磨磨就行了。猴子照着去做了,它把刀口磨得越来越短,甚至把刀口磨得与刀背一样厚。可当它拿这把刀再去砍树时就更砍不动了。

刚看这篇寓言时,我不禁笑这猴子实在太愚蠢了,只知道要磨刀,却不懂得如何去磨,为什么不问清楚了再做呢?而后,我才慢慢领悟到这则寓言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求学问不能一知半解,要会学习。请教之后,要认真思考,不能浅尝辄止。

就像这只猴子,可能它从未接触过刀这种东西,如何让一把钝刀变得锋利,对于它来说是一个全新而陌生的事物。这个时候,它就要问一些懂得该怎样做的人。它问砍柴人:“你的刀为什

么这么锋利?”,“因为在石头上磨过。”砍柴人回答了它的问题,然后再也没说别的,因为猴子也没问别的。可猴子似乎明白了一切,不就是在石头上磨一磨吗?既然如此,那就磨吧,管它三七二十一呢!大脑也不动一下,想当然地去做。可实际上,猴子真的懂得该如何做吗?显然没有。它不过是了解了事情的皮毛,却根本不清楚磨刀究竟该磨哪儿,该怎么磨。我敢肯定地说,倘若它再多问一句话:“应该如何磨刀?”结果就不会是那样了。

生活中也是如此。现在,我们还是学生,在学校里有老师向我们传授知识,正确地引导我们。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老师总会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讲解,直到我们弄懂为止。可是,我们总有一天会离开学校,离开老师,步入社会。要想适应现代化、高科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的社会,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补充能量。到了那个时候,一切可都要靠自己。所以,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会学习,不单单是拥有快捷有效的方法,主要还是学习态度要端正:求学问不能一知半解,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弄懂就不罢休的精神才行。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否则,就会像那只猴子一样,不求甚解,不假思索,还不知道怎么做呢,就去做,结果适得其反。

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当我们无法解读它时,我们就需要向别人请教,了解这种东西。多问为什么,请教之后多思考多研究,不要一知半解,不给自己留下任何疑团。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真的学会,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这一点,是我读过这篇寓言后的最大收获。

△点评

作者比较熟练“一事一议”文章的一般写法——引、议、联、结。文章开篇概述寓言的内容,然后稍作分析,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求学问不能一知半解,要会学习。接着扣紧论点分析原材料指出猴子的错误,再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去分析,指出学生求学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最后扣题,强调中心论点。文章条理清晰,过渡自然,最大的优点是善于扣紧材料并较好地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去分析,现实针对性强。

5、评“老实人吃亏”

“老实人吃亏”,乍听起来会觉得很不公平,令人气愤,但要仔细想一想呢?

首先,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老实人?如果老实人是指那些只知道吃嘴边的大饼的人,那么,“老实人吃亏”那是活该!但如果老实人是指那些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人,那么,吃亏与否还须理论一番。

其次,“亏”与“不亏”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且不说“失马得福”与“得马得祸”的偶然与必然,只说“亏”与“不亏”在不同的人眼里,就有着不同标准。“聪明人”以缺斤短两为亏,从而斤斤计较,老实人以对不住良心有损人格为亏,从而落落大方。所以,同一件事,亏与不亏,不同的人,自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正像水可以装在葫芦里面,也可以装在葫芦外面一样,只不过是思维的角度不同罢了。所以说,每个人的行事都体现着各自的观点,各自衡量事物的标准,旁人大可不必代抱不平而“义愤填膺”。

再次,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有人吃亏是必然的。然而,真正吃亏的是谁?是“老实人”,还是“聪明人”?我认为,亏还有真亏与不亏之分。认为不赚便宜是亏,其实是不亏;认为没有同流合污,从而没有占到便宜、捞到油水是亏,其实也是不亏;而那些机关算尽,投机取巧,赚取不义之财的赚,才是真亏。那些人自以为精明,搞些小手段,发点小财,表面上似乎是赚了,但这只是一时的赚,发展下去必然不会有好的结果,他们的大亏在后头。由此可见,这样的人并不算是真正的聪明人。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一事一议作文400 一事一感悟作文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