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学校中长期发展的依据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 – 话题作文】

学校中长期发展的依据(一)

习水县东皇镇第四小学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

(讨论稿)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发展现代化、特色化、精细化,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办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使学生个性发展,真性成长,教师幸福工作,追求幸福教育,学校特色发展,高品位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根据教育发展趋势和现代教育发展理念,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中长期(2014-2020)发展规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及发展前景

东皇镇第四小学前身为东皇镇大榜小学,2008年经布局调

整,升格为东皇镇第四小学,现辖于东皇镇西部学区。

学校位于“绿洲红城”习水县西城区,与县全民健身中心紧邻,和县行政办公区群遥遥相望。和诸多商业、行政、休闲群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是目前为止我县占地面积最广、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小学。现占地面积2457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953平方米,教学班24个,学生1570名,教职工72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一级教师28人,大专以上文化学历达97%,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名师1人,县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0人。配备有综合教学楼3幢,食堂一幢,学生宿舍一幢,200米环形跑道一个。

学校已形成“编织梦想.放飞希望”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

建设体系,以“与希望同行”为校训,以“携手共进,创造希望”为校风,以“春风化雨,播撒希望”为教风,以“发现学习,追逐希望”为学风,正在朝着打造希望文化,践行希望精神,构建希望课堂,培育希望人才,追求希望人生,打造希望圣地的方向迈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大批商品用房的不断入住,单独二孩政策的开放等社会因素,势必造成

西区人口急剧增加,加上周边乡镇对县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将使我校承担更多更广的基础教育任务。预计到2018年,我校服务半径扩展为3公里,覆盖人口7万人,学生人数2000人,开办教学班42个。

二、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以十八大精神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走群众路线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服务水平,遵循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学校“希望”文化精神建设为依托,走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扬校的发展道路。

三、发展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到2020年,将学校

建设成为“八大校园”即:

抓德育工作,创“文明校园”。抓教学工作,创“人文校园”。 抓读书教育,创“书香校园”。抓学校管理,创“和谐校园”。 抓信息技术,创“数字校园”。抓安全教育,创“平安校园”。 抓特色教育,创“特色校园”。抓希望文化,创“希望校园”。 具体目标:

1、学校规模得到调整和扩大。到2018年,形成40个教学班,班额50人左右,教职工120人左右,实现“小班化、精致化”教学。

2、校园规划建设上档次。到2016年,实现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离”,使学校变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书香浓郁、师生幸福的花园式、家园式学校。

3、队伍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到2018年,培养1-2名县级名校长,1名市级名校长,10名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5名县级名师,40名县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

4、教学管理水平科学化、规范化,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素质发展得到较大提升,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拥有持续的发展潜质,展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质。到2017年,实现教学质量与区域名校看齐,2018年,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超越。教学

科研工作上台阶,到2015年,构建全面、完善的希望课堂模式和希望教研模式。到2016年,60%以上的老师成为科研能手。到2020年,申报并结题2个县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和1个省级课题。

5、构建全新的教育服务模式,进一步创新学校特色。2015年,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学校办学特色之一。2016年,创办留守儿童(青少年)托管服务中心,办成我校办学特色的另一张名片。双管齐下,齐驱并进,提升学校形象,塑造学校品牌。

6、2019年,学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区域学校中名列前茅,各种软实力得到彰显,社会形象得到提升,成为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区域名校。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中长期发展规划领导小组。

组长:李明刚(中共四小支部书记 校长)

副组长:冯文才(副校长) 黄永恒(副校长)

组员:胡建军(教务主任) 程坤(办公室主任) 袁静(后勤主任) 陈鑫(思政处主任) 袁文菊(报账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冯文才任办公室主任,胡建军、程坤、陈鑫负责办公。

2、经费预算。每年从公用经费中提取20%,作为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专用经费,保证工作推进。

3、获取支持。本发展规划要在师生、家长、社会人士、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分管领导的建议下起草,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交由全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以获得全面支持。

五、工作措施

(一)调整和扩大学校规模。

1、2015年春季学期新校区规划建设完毕后,重新调整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和少年宫的使用布局,按照小班额要求,重新分班组建教学班32个,班额50人左右,学生人数约1600人。

2、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招生实现逐年增加一个班。达到每年级6个班的规模。到2018年,基本实现教学班40个,学生2000人的办学规模。

3、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获得支持,逐年从考调整教师、

招考教师、特岗教师、顶岗教师、交流教师中充实我校教师队伍。到2018年,教职工达到120人。

(二)提高校园规划建设水平。

1、提前规划、合理规划、调整规划、参与规划,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离”,使学校校舍建设布局合理。

2、聘请专业人士,加强校园绿化规划和建设,使学校变成

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

3、开源节流,寻求上级主管部门、公益活动与项目、爱心

企业的支持和赞助,获取资金来源,按标准化建设要求配备教学所需的设施设备。

4、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打造读书长廊,建成书香气

息浓郁的乐园。

5、依托留守儿童(青少年)托管服务中心创办,为师生创

建温馨舒适的休闲场所,举办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师生爱校恋校,成为幸福家园。

(三)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

1、加强师德培育工作。以党建工作为指引,开展以“做党

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为主题的师德教育实践系列活动,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顺应教育潮流、把握最新教育理念,形成符合教师职业的道德操守,塑造良好形象。

2、加强校本研修。坚持“教、学、研一体化”的原则,建

立起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长效运行机制,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要求每位教师高标准定位,人人做到“六个一”,即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设计一份试卷,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上好一节示范课,提供一份教学设计或多媒体课件,撰写一篇教研论文、案例或总结。

3、组建“名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培养智囊团”在教学

和教研过程中不断指导、不断修正、不断演练、哪个环节有差距就在哪个环节重点解决,反反复复锤炼。

4、加强现代教学技术的培训。100%的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自行制作课件,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提高教学效益。

5、组织开展教师“教学节”等技能大练兵活动,不断提高

教师素质。

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到2020年,培养10名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5名县级名师,40名县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

6、形成校长培养长效机制,积极争取和参与各级主管部门

组织的校长提升培训、外出参观学习、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

7、主动聘请专家、名校长来校讲座、指导,提升校长办学

水平和治校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到2020年,培养出1-2名县级名校长,1名市级名校长。

(四)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1、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模式。低段

学生实行“亲子促进”德育活动模式,高段实行“师长三相同”德育模式(即:老师和家长的德育要求相同,老师和家长的德育示范相同,老师和家长的德育评价相同)。

2、以问题为课题,研究新时期儿童心理特点,构建“小习

惯成就大人生”的德育管理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小活动”为载体,以“全员德育”为抓手,创“文明校园”。

3、校本活动创特色。以中华经典诵读为抓手,贯彻读好书

(弟子规 、三字经、千字文)、写好字(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做好人的宗旨,开设适合校情的阅览、诵读、书法等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校本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创建教学管理特色。

1、

2、

(六)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1、

2、

(七)加强学校管理,办区域名校。

1、

学校中长期发展的依据(二)

特色学校创建依据、意义实施方案

一、特色学校创建的主要依据

(一)政策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鼓励和支持教育科研人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研究和回答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大力表彰和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国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设立荣誉称号。

把教育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强化创新意识,认真研究分析地域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学校管理模式。创建特色学校,正是对《纲要》的具体实践。

(二)理论依据: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现实情况是,不同地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生存状况的影响,呈现出不同,受教育对象的主体-学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鉴于此,如果对不同地地域的学校采取完全相同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成才,有违教育基本精神。因此,创建特色学校,是对教育学理论的具体实践。

我国基础教育在初步均衡发展之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走特色发展之路。

即: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走了一条“重点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特色学校发展战略论》认为:特色学校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之下,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都是可以生长发展为特色学校。我国目前有很多特色学校成功的案例,特色发展改变了很多学校的面貌,甚至改变学校的命运。

(三)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国的教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教学质量提高迅速,学校管理更加规范。但是,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不注重对学校本身特点的研究,学校管理没有自身的特点,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呈现出“千校一面”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既不符合国家政策的核心精神,也与教育学基本理论不相一致,不利于学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创建特色学校,既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是满足社会发展 对人才多元化需求的要求,更与建设创新型教育精神相一致。

二、特色学校创建的重要意义

(一)创建特色学校,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有对中等技术性人才的需求,更多的则是对具备基本劳动能力的基本道德水平的合格劳动者的需求。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管理的眼光仅盯在抓升学率、抓单纯的智育方面,必须根据地域特色和学生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成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办学理念的层面入手,对学校管理进行探索,努力寻求适合本地本校特点、能根据学生特点促进全体学生成为不同层次人才的教育管理办法,形成自己的特色、促进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成才。教育创新的基本要求。创新是发展的生命,只有进行创新,才能为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的源泉。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更是对创新有着特别的要求,只有创新型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要办创新型的教育。而创建特色学校,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从学校管理制度,探索出有利于教育创新的一整套办法,才能实现创新型教育的经常化,才能把教育创新步步引向深入,才能使多层次多样化人才脱颖而出,进而反过来促进教育发展。

发展县域经济的实际需要。“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把县域经济作为经济发

展的重点,促进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需要大批具备一定知识文化水平,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职业型人才。这就要求基础教育不能仅仅着眼于往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具备一定道德素质、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掌握一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因此,进行特色学校创建,对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合格劳动者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建特色学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要途径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国家教育方针要求: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不能把智育作为检验和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不能只注重升学率而忽视德、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地域特色,设定教学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而创建特色学校,正是从地域、学生特点出发,确定特色项目、形成学校特色,再创建特色学校的。因此说,创建特色学校,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特色学校创建是在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不但不排斥智育,而且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智育仍然处于核心的地位,且特色学校教育是在全面教育基础上产生的特点和特色。同时,推进 特色学校创建的学校,必然要求学校在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面处于较高的水平,是对传统教育的进一步拔高和延伸。因此,进行特色学校创建,对学校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学质量的总体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推进全县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长期以来,由于各地经济、环境、历史、文化、所在位置的不同,各学校在管理水平上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位次,优的和差的距离较远,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优的学校长期处于有利地位,前进没有动力,稳坐钓鱼台,差的长期处于不利位置,前进没有信心,得过且过,缺乏进行竞争的动力,难以形成竞争局面,对全县中小学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十分不利。创建特色学校,由于特色项目是根据地域和学校特点自主设定的项目,各学校又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很容易形成你争我赶的竞争局面,有利于全县中小学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师资水平的提高。进行特色学校创建,必须要求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可以胜任基础课与特色课程的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利完成创建特色学校任务,广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进行终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师资水平必然会有极大的提高。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正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进行特色学校创建,必然会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建特色学校,是把校园文化建设引向深入的关键手段:

创建特色学校,对校园文化和环境卫生面貌的改善、文化氛围的营造、学校管理总体水平的提高和师生精神面貌的改善,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效果。巩固扩大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摆在面前。如何在去年的基础上,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再上层次、再上台阶,使取得的成绩得到巩固和加强,是一个新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特色学校创建,正是为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有利于把“校园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学校的环境。一个特色学校,一定是整洁卫生、文化氛围深厚的学校,是一个管理井然有序的学校。很难想象一个脏、乱、差现象大量存在、管理混乱、硬化亮化不到位的学校会成为特色学校。因此,提出特色学校创建,对于巩固学校硬化亮化成果、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促使学校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文化内涵。创建特色学校的基础是选定特色项目,特色项目的确定必然要与本地本学校的实际相结合,而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结合本地本学校的特点所提炼出来。要创建特色学校,必然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相联系,将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拔高的升华。因此,创建特色学校,对于提高学校的文化内涵促进作用十分明显。综上所述,创建特色学校不仅有政策理论依据,而且是在对我国学校现状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正确决策;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将“校园文化建设”引向深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学校中长期发展的依据(三)

清镇市卫城镇新发小学

2013年3月

规 划

一、背景分析:

卫城镇新发小学位于清镇市卫城镇新发村上街组,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小学生316人,初中学生154人;现有在编在岗教师32人;我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涌现了一批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骨干教师但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少学科带头人,教师的视野有待扩展,教育理念需要不断更新,学校领导班子力量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学校将集中更多的优势教育资源。这为我校今后五年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办学理念:

根据我校师资和学生的现状,我们认为要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引导教师;敬业、爱生、博学、善教”,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引导学生;勤学、乐学、活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学校中长期发展的依据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