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致橡树的稿子 致橡树诗歌朗诵的稿子

话题作文 zuowen 1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致橡树的爱情观》

致橡树的爱情观

作者 :曹宇杨

《致橡树》以“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倾诉,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热烈追求,否定了传统的完全依附性和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抒发了一位自尊而向往独立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心声,表现了诗人对爱的理解和信念。 这种完全不依附性、不再单纯奉献性、肯定了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已经有比较明显的AA制爱情观痕迹。

“AA”这个称呼概括得比较形象。“AA”就像两个独立的人。站在那里,互相靠拢,又各不牵连。婚姻里的两个人本来就像房屋里的两根主梁,各司其职,各行其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AA制的夫妻就像诗中的“木棉”和“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否定了完全依附性的爱情观,主张独立。 女性不做男性的附庸,有独立的人格。这是AA制生活的出发点。夫妻关系引进AA制,促进了女性走向独立。经济独立了,地位也就随之独立起来。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否定了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一味送出“清凉的慰藉”,只为“衬托你的威仪”,只知奉献出全部的光和热,还有春雨。这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一的奉献,却得不到应得到的温暖。

AA制的爱情不主张单纯的奉献。女性下班回到家不再围上围裙进厨房,不再是无怨无悔地操持家务;男性也不再为了支撑一个家庭而四处奔波,不再一味买单。夫妻对爱情、对婚姻、对家庭都是共同奉献的。

依附与奉献的爱情观都是以牺牲一方作为爱的前提,是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的潜流影响,也是封建道德在我们民族心理上的积淀。诗人用排比句,以坚定不移的否定词语,表达了不容置疑的态度。在否定依附性的爱情观时,诗人用了“绝不像”“绝不学”;在否定奉献性的爱情观时,诗人用了“也不止像”,“也不止像”,“不,这些都还不够”。 这也是AA制爱情所竭力反对的。主张的是独立、平等的爱情观。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作为树的形象”,这与前面的“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有同样的地位和人格。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交流:“根,紧握在地上,叶,相触在云里”。这种爱,相敬如宾而心心相印,互相理解。“每;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得懂我们的言语”。两个人可以分别保持着自己独立的迥异的形象和性格:“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刚毅、顽强,是个英勇的男子汉;“我有我红硕的花朵”,美丽、温柔,是个感情丰富的新女性。诗人以寒潮、风雪、霹雳比作生活中的苦难,用雾霭、云霞、虹霓比作生活中的欢乐,双方分担苦恼,共享幸福,同甘共苦,终身相依。

AA制促进了女性走向独立,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男性的负担,为婚姻减压,使双方有了较大的自由度。老公和朋友聚会时可以痛快地畅饮,不用考虑兜里有没有足够的钞票;老婆也可以像小姑娘那样,呼朋唤友快乐一回。适时的调整和放松,让双方有更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婚姻生活。

亲密无间,这是传统夫妻的最高境界。而今天,AA制主张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有不为对方所知的隐秘空间,这才是一个心智成熟的现代人的作派。制造距离为爱情保鲜。喜欢称AA制是“减少家庭矛盾的灵丹妙”。

AA制的本身促进了夫妻双方平等思想的树立。因为双方在经济实力、文化层次、消费观念等方面大致等同,抽以各自在地位上是平等,所承担的责任也相对平等。该谁承担的责任,谁会主动承担。女性不再低三下四地求男性给钱用,也就不再讲什么三从四德了。双方都是平等的主体。

AA制主张平等、独立,但又相依相存,双方也分担苦恼,共享幸福,同甘共苦。也是有情有义的。

《致橡树》所倡导的爱情观,正好与AA制的爱情观吻合,到今天仍然具有时代意义。

第二篇:《浅析《致橡树》的爱情观》

龙源期刊网 .cn

浅析《致橡树》的爱情观

作者:张宏波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26期

舒婷的《致橡树》,借抒情主人公倾诉爱情理想,塑造了一位见识卓然、不同凡俗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显示了一种男子之气,展现了一种阳刚之美。该诗用“木棉”的独白口吻,同“橡树”对话,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真正的爱情必须在相知、相依、相恋、相互平等、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也就是像诗人所说“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

这首诗一开始就宣告自己决心抛弃世俗的爱情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以激昂强烈的感情,来倾吐长期积压在女性心中的愤怒与不平。她讨厌高攀对方的人,不想借对方来衬托、炫耀自己,也不愿做“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这里的每一个意象,都凝聚着诗人对妇女生活的历史和现状的痛苦认识。她不想成为男性的附庸,她要向传统的婚姻观念挑战,要冲破封建伦理习俗的羁绊,来争取女性的尊严和独立的地位,要解放自己,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然,作为女性,她也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温柔与体现。送来“清凉的慰藉”、“甚至日光、春雨”,诗人对女性柔美的气质作了赞美,那春雨般的情丝,清泉般的情意,那丰满硕大的红花,不正是青春美、女性美的标志吗?同时,诗人也毫不掩饰对橡树男性美的礼赞,赞美那种“铜枝铁干”般的阳刚之气,欣赏他们的豪壮挺拔和睥睨风云,这可以说是现代女性的共同心曲。

两性的爱,必须基于纯洁的友爱、美感的浓厚、个性的接近、相互的了解、思想的融洽、人生观的一致等成分。此外,必须两性间觉得有共同的“学”与“业”来维系着移动性的爱情,以期永久。诗人经过一段理性的思考,感情由激荡而冷静,如潺潺小溪,滋润心田。她以女性的温情,真挚细腻地抒发了内心的理想:“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融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爱情,既不是隶属和依附,也不仅仅是感情的安慰与归宿,而应该是一种彼此完全平等的、密切联系而各自独立的新型关系,两人齐心协力,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显示了诗人博大的情怀和深刻的思想,爱情得到升华。

第三篇:《常规经典朗诵文章》

常规经典朗诵文章

《致橡树》 作者: 舒婷

《我愿意是急流》 作者:裴多菲

《雨巷》 作者:戴望舒

《雪》 作者;鲁迅

《我的心》 作者:巴金

《人生真味》 作者:柯灵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作者:顾城

《雷锋之歌》贺敬之

《海燕之歌-(俄)》 高尔基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

《将进酒》 作者:李白

《席慕蓉诗集》

《张晓风经典散文》

《余光中文集》{致橡树的稿子}.

《洛夫诗选》

《林清玄散文集》

《刘墉文选》

长歌浩叹唱古今——《中国千古名篇音乐朗诵会》 关于对诵类文章

《长恨歌》 作者:白居易

《凤凰涅槃》作者:郭沫若

《思念的风铃》(双人合诵) 作者:水莲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

《爱在天地间》作者:水莲

《牵手》作者碑林路人

《风景在海边》作者:爱梦

关于母亲类的朗诵文章

《母亲是一种岁月》作者:张建星

母亲节的泪—— 再叫“妈妈”谁开门

{致橡树的稿子}.

《母亲赞》 作者:张玲

《啊!母亲》作者:舒婷

《这一跪》作者:苗晓

《母亲》原著 肖复兴

《这一吻》 作者爱梦

《好想你,我的亲娘》 作者: 松云水石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妈妈的恩情》作者 蓝诺

《妈妈,我不敢回头》作者:茗香溢远 《母亲谣》作者 海狼

《祝福你妈妈》作者:海德

《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者:艾青 《母亲的心》作者:水木

第四篇:《舒婷的《致橡树》赏析0》

舒婷的《致橡树》的赏析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

两人就这样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

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第五篇:《《一棵开花的树》与《致橡树》之对比》

执着苦涩的静等与平等坚贞的相守——《一棵开花的树》与

《致橡树》之对比

初读这两首诗时,我的第一感觉便是冰火两重天。先是读了《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的诗,像是潺潺的山溪,娟娟流进我的眼中,细细的流入我的心里。诗是那样的轻柔,淡远又飘散着几许禅意。之后进而读了《致橡树》,心就像是被火点燃了一般,那些诉说爱情的文字在尽情的燃烧着,让我也跟着一同心潮澎湃。这便是爱情,如此至纯至美,热烈而诚挚。

这两首诗用两种不同的语气诉说了两段不同的爱情,但都饱含了作者浓厚的情感。每个人都拥有爱情,每个人拥有的爱情又都不一样。在对比这两首诗之前,我先简练的谈谈我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感受。

先入为主,我就先来谈谈《一棵开花的树》。很多人认为这首诗是写少女的暗恋情怀,但作者席慕容本人却在2007年的“海峡诗会”上披露这首诗是“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但对于大部分人把作品解读成“女孩子站在那里等待心爱的男孩子”的情诗,她虽表示“有点犹疑”,但声明,读着的解释也有权威性。所以在此我就谈谈我个人对此诗的理解。

这是一棵开满花的油桐树,她也许已经伫立在山间几百年了,诗人在火车上对窗外的惊鸿一瞥,赋予了她新的生命,亦道出她前世执着的爱情。“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这句“求佛”给整首诗增添了神话故事的神秘、佛的禅意和虔诚。这棵油桐也许原是天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她透过云隙,一见钟情于一位凡间公子。但人神有别,她与他不能长相厮守,却只能醉心于每日透过云朵的缝隙凝望他。仙子看着心上人娶妻生子,看他春风得意之时,落魄失意之刻,看他于喜怒哀乐之间渐渐老去,看他在儿孙满堂之际患疾而终。仙女不愿再这样远远凝望,于是她求佛五百年,让她化作一棵油桐树,静静的等在路旁,小心翼翼的把自己开满了花,只求与他擦身而过,也算是结下一段尘缘。即便在他走过后繁花凋零,心碎满地,也是值得。这首诗轻柔的韵律中却蕴含着很浓的情感。席慕蓉多写爱情,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

相对于《一棵开花的树》,《致橡树》更为人所知晓,毕竟那无私的单恋太过于苦涩,更多的人心中都向往着平等热烈的爱情,体会彼此的相互付出,享受彼此的相互依靠扶持。相异于《一棵开花的树》的那种静谧淡远的仙气,《致橡树》更真实、沉稳与坚定。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此外,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这首诗选择了“木棉”和“橡树”两个中心意象,诗中蕴含着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表达了爱人之间独立、平等、互相依靠、理解对方又珍视自身的关系。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木棉与橡树紧紧地站在一起,共同分担苦难,共同享受幸福,这是至纯至美的伟大的爱情,有思想与灵魂的共鸣,坚定的一起经受风吹雨打,互相慰藉,同甘共苦、冷暖相依。两个人又是如此的默契,只需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只稍一个眼神,便彼此会意。

《致橡树》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虽是朦胧诗,语言却并非难懂晦涩,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一棵开花的树》与《致橡树》都是以“树”作为意象,表达了两种不同的爱情。《一棵开花的树》中那棵油桐是那么执着虔诚而卑微。向佛求了五百年,只换来在自己最美好的时刻的完全无视的路过,便瞬间繁华散尽,青春逝去,心儿凋零。让读着为这痴情的油桐伤感惋惜,对她无私的付出感到同情的同时,心里还有一份对命运不公的愤。《致橡树》中的木棉与橡树则是相互热爱着对方,不离不弃,不相互利用。试问能有多少情人真正拥有这样高尚、炽热、伟大真挚的爱情?又有几双夫妻能够同甘共苦,白头偕老?《致橡树》中木棉与橡树的爱情让人向往羡慕,又让多少人惭愧后悔。读此诗,已经不该只是单纯的感动,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给得了他人这样纯美的爱情?也应审视站在自己身边的那个人是否是那棵橡树。

生活中,当我们是油桐时,请坚持等待。因为我们都会遇见能与我们同甘共苦的那棵橡树或木棉。

第六篇:《论《致橡树》木棉意象的选择含义》

[摘要]:《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77年3月,是文革后最

早的爱情诗。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是非常重要的。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

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

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

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

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

心弦。它的最大魅力是彰显了舒婷对意象成功的把握和处理。

意象是诗歌传情的载体,是诗歌艺术的魂魄。意象的丰富性意象是诗歌

的基本元素,意象即是“意中之象”,也即渗透了作者主观情意的物象。这

些物象通过组合在一起,完成了诗人情感的表达。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

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致橡树的稿子 致橡树诗歌朗诵的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