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第一篇:《电视散文《背影》》
未来之星内部资料
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评电视散文《背影》
父爱,他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垫脚石;父爱,他是我们遇到困难时的避风港;父爱,他是我们孤独无助时的一个依靠。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无疑将父爱这一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父爱如山,深沉又伟大。影片《背影》主要以“我”为视点,讲述了“父爱我”和父亲之间的父子情深,以及父亲对于“我”的关心和照顾。
首先,编导者在色彩运用上是十分精明的,他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下运用了不同的色彩。例如影片的开始,画面呈现出或灰暗或黑白的色调,和那张富有怀念意义的旧照片,恰到好处的为接下来的叙述做了很好的铺垫。于是,朱自清略带伤感和自责的旁白缓缓向我们袭来。从而从侧面烘托出了父亲在“我”眼里的重要性是因为父亲对我包含了深深的爱。再如“我”要去北京教书,父亲送我去车站时为“我”买的橘子,镜头特写了鲜红的橘子,给人以视觉上强有力的冲击,这鲜红的橘子,它隐喻着父亲给予我的厚重的爱。
其次,此片在配乐的处理上也是独具匠心的。比如树叶在风中孤独的晃动时,就经过技术的加工,配上了树叶摇动时发出的沙沙响声。这样,清冷萧瑟之感呼之欲出,这样通过向树叶的晃动和沙沙的响声体现出了“我”的不安来衬托父亲对我的好。音乐,可以从侧面描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父亲为“我”买车票和卖票员讨价还价时,编导者配上了沉重的音乐,加之以“我”的旁白,体现出了“我”对他的不理解。为什么“我”会不理解父亲呢?于是,观众会更加注意到父亲这一形象父亲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对“我”的深切关爱。在父亲眼里,“我”更像一个小孩。事事都要操心。
再有,此片在画面剪辑和拍摄手法上也很具深意。影片采用了重复蒙太奇的手法,反复拍摄了父亲蹒跚的脚步和孤独的背影。强调出了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而奔波忙碌和儿子远离身边的孤寂之感。还有就是,父亲拄着拐杖去看火车的这一画面也让人十分动人。导演运用前侧面的拍摄角度拍摄了父亲蹒跚的身影,体现了父亲一直望着火车时那种望眼欲穿的心情。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儿子,盼望着儿子能回来看看。这是父爱的真切体现。
电视散文《背影》无论是从色彩运用、配乐还是画面效果来看,都体现出了父亲无私的爱这一主题。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第二篇:《朱自清散文《背影》》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乱七八糟的样子)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没有职业在家闲着)。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犹豫)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吗?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筷子)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925年10月在北京
第三篇:《(赵慧霞)以《背影》为例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 目 以《背影》为例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姓 名 赵慧霞 教育层次 本 科
学 号1061001261351 省级电大 陕 西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分 校 榆 林
指导教师 白海龙 教 学 点 清 涧
目 录
内容摘要"""""""""""""""""""""""""""2
关键字""""""""""""""""""""""""""""2
一、绪论"""""""""""""""""""""""""""2{背影,散文}.
二、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的形成"""""""""""""""""2
三、朱自清散文的主要艺术特点"""""""""""""""""2
(一)严谨的结构艺术"""""""""""""""""""""2
1.漂亮的构思"""""""""""""""""""""""""2
2.缜密的结构"""""""""""""""""""""""""3
(二)独特的语言表达艺术"""""""""""""""""""3
1.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素""""""""""""""""""""3
2.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真挚""""""""""""""""""""3
(三)浓郁的抒情艺术"""""""""""""""""""""4
四、结论"""""""""""""""""""""""""""4
参考文献"""""""""""""""""""""""""""5
以《背影》为例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10秋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赵慧霞
内容摘要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在他众多的散文中,以《背影》为其成名作,这部作品较为典型的体现出朱自清散文创作的艺术风格。本文将以《背影》为例,从结构艺术、语言表达艺术、抒情艺术等三个方面,谈谈朱自清散文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朱自清;《背影》;抒情艺术;语言表达艺术;结构艺术{背影,散文}.
一、绪论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为至今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在群星灿烂的文坛上,以他优美的文笔和高洁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道,他的名字已和他的散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朱自清的散文形式多样,艺术特色鲜明,对我国现代散文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创作巨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且最大的特色是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首先来自于作者的“立诚”意识。他的许多散文作品细腻华美、婉转清新,从内容到形式都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气。朱自清先生有着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他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底在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细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让我们领略到语言美的魅力,使我们感受到美的熏陶。
二、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的形成
与同时代的很多作家一样,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也带有他所处时代的深刻印记。朱自清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就是受到了当时的“五四运动”的影响。从那以后,朱自清散文的发展无一不与时代共进退,后来的五四运动的低潮、时代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以及残酷的现实,都在朱自清的散文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渐渐地,朱自清的散文日渐成熟,风格也日趋明显,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朱自清式的散文。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解读。本文主要是从结构、语言表达、抒情等方面来论述朱自清的散文风格。
三、朱自清散文的主要艺术特点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同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是一定的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一个成熟的作家,其艺术风格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会从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以及写作技巧上体现出来。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状物、叙事、议论,还是作品的结构、情感、语言都烙上鲜明的艺术特色。那就是构思的漂亮精美,结构的严整缜密,情感的真挚委婉,语言的朴素清新。
(一)严谨的结构艺术
朱自清先生把散文称之为“随笔”,是一种侧重于抒发内心感情和表达内心体验的文学样式。散文在形式上要散些,在内容上表现更自由,但是,散文所表现的主题不应该是散的,而应该是首尾一致。散文的结构也应该是“散”与“不散”辩证统一,即“形散神不散”。朱自清在《背影》这个集子的自序中,说他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自由”与“随便”。的确,朱自清的散文,表面看来东一语,西一笔,时而叙事写景,时而议论抒情,随笔点染,信笔勾勒,“自由”与“随便”得很。他的散文作品能放能收,放收有序,使作品紧凑集中,切合主题。即便是作品的部分与整体之间,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安排得十分自然,衔接得十分巧妙。亚里斯多德说过,“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分别在于,在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一体”朱自清散文的结构可谓天衣无缝,严谨缜密到了极点。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形散神不散”,严谨缜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漂亮的艺术构思和缜密的结构上。
1.漂亮的构思
优美的散文,必须讲究艺术构思。虽然朱自清的散文篇幅大多不长,但其构思却颇具匠心。
高尔基曾经指出:“除了观察,研究、了解,还必须’构思’,创造。创作—这是把许多细节联成一个或大或小的有完整形式的整体""没有‘构思’艺术性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存在。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集中地体现在“文眼”的安设和线索的贯穿上。朱自清的散文作品,都有一条将许多生活片断串通起来并为主题服务的线索,从而使结构谨严整一,完美和谐。没有这样一条线索的贯穿,“生活的珍珠就会散弃一地”,这些材料只能成为互不相关而堆砌起来的片断,不会有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散文的杰作。《背影》能很好地体现“纵贯式”的线索结构,研究朱自清的散文“不可不谈《背影》”。“背影”是全文的题目,是全文的“文眼”,更是全文的线索。《背影》前后的叙述,都是必须交代的:“这个背影,是在冬日,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奔丧回家时”的“背影”,开头的“背影”伏笔,到结尾是“近年来,父亲和我东奔西走,出外谋生,读到父亲的来信,想到父亲的背影”,首尾照应。看似刻意雕琢,实则必要。如果没有这种不可少的交代,写这个特殊情况、特殊场合的背影就不清楚了。行文中间,两次写父亲的“背影”,用笔却一详一略,买桔子时的“背影”,作者以白描的手法细细描绘,“跪姗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买桔子回来;“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这段描写,清淡质朴,情真味浓,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也反映了朱自清对慈父的怀念之情。父子情真,通过“背影”这一纵贯式的线索,把父子之情表现得含蓄而淡沉,所谓“于平淡中见神奇” 。
2.缜密的结构
结构艺术,是构成散文美感的因素之一。所以,“结构永远是测度一个艺术家构思才能的重要标志。”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家均十分重视结构艺术,象左思的《三都赋》就是精心构思,十年而成的。朱自清散文结构严谨,不仅仅体现在漂亮的艺术构思、同时还体现着服务性的结构特点。
结构作为形式美的因素,是为表现作品内容服务的,是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可以这样说,结构总是与内容连在一起的,没有脱离内容的单纯结构,一定的思想内容总是呈现着一定的结构形式。正如黑格尔所说:“内容非它,即形式之回到内容,形式非它,即内容之回到形式”。前面内容中所提到“背影”是“文眼”,是作品抒情的主题,也是构成严谨缜密的结构线索。散文《背影》正是以“背影”为核心,对各种材料进行艺术剪裁和布局,对各种材料进行繁简有致、浓淡相宜的组织安排,来表现真挚的父子之情这一思想主题的。“背影”是父子之爱的缩影,也是编织全文结构的经纬,因而作品的顺序自然,结构严谨而又主题突出。
(二)独特的语言表达艺术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讲究语言的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他自己也非常重视对语言的锤炼。纵观朱自清的散文,就会发现他前后的语言风格不同。早期的写景抒情散文,语言绚烂华美,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他十分注重语言的创辞炼字,努力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创造出诗的意境;后期的议论说理或叙事抒情为主的作品如《背影》,风格朴素无华,平易自然,但并不排除着意经营。朱自清散文之所以有着超乎寻常的艺术感染力,同他善于熔化中国古典诗文的词汇,吸取西方语言及句式,提炼群众口头语言的精华,创造出新鲜活泼、自然朴实的散文语言分不开的。
1.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素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赋于音乐美、诗美的同时,也兼有朴质无华的美。作者追求的是另一种美,这就是用词的朴实和口语化。《背影》这篇早期的散文,语言与其他有些不同,它没有做作之气,也不重修辞,而是用朴素自然的文字,表现了真切的内容。《背影》中的叙述语言是口语化的,人物语言尤其如此。父亲的几句话,不仅简洁,甚至朴拙,但却格外生动传情。如“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揉进生活谚语,将父亲的内心世界很好地表现了出来。父亲决定送儿子上车时,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告别时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话语极为简单,但却表现出了作为父亲的那种“爱子”之心。平淡之中包孕了神奇。全文除了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外,全是叙事,叙述得清楚明白、自然恳切。全篇一千五百字,很少形容、修饰的东西,连生字难词都很少,回忆十年前的往事,老老实实地叙述,真情实感自地然流露出来。《背影》采用这样的语言,是由内容决定的。同时,作者用白描的手法,也决定了语言的朴素自然。我们读《背影》,能够明显地感到语言与《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篇的不同,它显示了朱自清早期散文的另一种文采和风格。
2.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真挚{背影,散文}.
朱自清先生的亲情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以感情表达的真挚动人取胜,他的每篇亲情散文都是他表露自己感情的艺术品,也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身边琐事”,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将抒情、叙事、描写、议论熔于一炉,委婉缠绵,绮丽动人。
《背影》叙写的是平常生活中一桩桩平凡无奇的事,但一旦将注入“真情”的一件件小事汇总起来,凝聚到“我”身心为之一震的年迈父亲的“背影”上,那种子对父的一往深情便找到了“喷火口”,从而产生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感染力。这种如话家常般的文字,读起来清淡质朴,却情真味浓,蕴藏着一段深厚的感念之情。作者面对的不是一场单纯的父子别离,而是父与子,子与父的灵魂交流、人格碰撞、伦理顺逆、代沟差异的重新审视与评估,多角度、多层面地洋溢出人性的绮丽光辉。
(三)浓郁的抒情艺术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是长于抒情的文体,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尤应抒写“作者心灵的歌声”。朱自清的“文章之美”是与他的抒情艺术分不开的。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常常融抒情于叙事之中,追求一种“真挚美”。在散文的创作中,朱自清常用的是“写实主义”的方法,注意抒写自己的真切感受。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叙写的是一些朴实而生动的感情细节。在叙事中,融进了真挚的情感。在通常的情况下,要表现人物的感情,往往要写这个人的正面,写他的表情、眼神等,唯恐给人印象不直接。但在这篇作品里,作者却不写父亲正面的形象而写了父亲的背影,切合人物特定的关系和场合。孩子大了,尤其是男子,他虽然很爱自己的父亲,但这种爱比较含蓄,不那么外露。在离别的时候,明知父亲很哀伤,他不会特地从正面去细致观察父亲的表情,只会在父亲转过身去时,表面装着毫不经意,而实际上是很注意地从侧面或背后去看父亲,而且也只有这时才好意思看仔细。所以,作者以背影为中心来写,正是他抒情真实的地方。在作品中,作者围绕;背影”铺陈其事,这个重心四次点题,虚实并用,疏密有致。作品开头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第一次提到;背影”,只用一句用简笔就点破了;背影”题旨。接着作者文笔荡开,先不直接写背影,却转而从回家奔丧写起,祖母的亡故,家庭的亏空,光景的惨淡,父亲的赋闲,从北京、徐州、南京等地一路写来,有条不紊而又要言不烦。其中再三强调的是父亲自己忍住失母的悲痛,却劝慰儿子,初步展示了父亲爱子的内心活动,为背影的出现涂上了悲凄的抒情底色。以后,通过父亲过铁道,攀月台,买桔子这一情节,着力刻画父亲的背影,把抒情推向高潮。这是第二次提到背影。用繁笔细腻的刻画,写得委曲婉转。写父亲;迂”的行为:照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铺大衣、叮咛;我”、嘱托茶房等,表现了父亲纯朴忠厚,对儿子关切的心情。当然最精彩、最动人的还是买桔子的白描叙事。作者只是把父亲怎样走到铁道边探身爬下月台,怎样手脚并用攀登那边月台,以及买桔子怎样艰难地抱运回来这一系列动作,老老实实地勾画出来,描写的是买桔子的背影,揭示的是父亲不惜劳苦的深情。作者在这段的最后,妙的是以反衬手法强烈地烘托了儿子对父亲的刻骨思念之情,从而使抒情十分真实深厚。作者叙说自己许多悔恨的情绪,后悔自己当时总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谴责自己;那时太聪明了”,将父亲的一系列所谓;迂”的行为和自己的;聪明”对比起来,通过质朴的生活琐事,将真挚的父子之情富于其中,融情于事,委婉地赞美了人间最美好的感情。第三次提到背影,是描写父亲离开车站时,说;父亲的背影混入来往的人里”,只虚带一句,文字很简,但父亲那么眷恋儿子,至此也只是黯然分别悄然离去的悲酸惆怅,感情也就包蕴在其中了。文章的最后,又一次地让父亲的背影在;我”晶莹的泪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