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第一篇:《作文精选 历史人文类》
一、材料选择
通过选择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表现文章主旨。
可能在一篇文章中选择几个历史人物或事件;也可能只选择一个人物或历史片段展开描写。
二、写作特点
(1)多人物多事件的内容,选注意材料间要同中有异。围绕同一个中心这是“同”;材料各自有不同的侧重和表现力,这是“异”
(2)用历史人文写作不是写历史故事。这里基本的历史事实是真实确切的。但人物的细节是文学的;文章的行文结构是文学的;文章中的情景画面是文学的;叙事的细节过程是文学的。
(3)特别提醒:这类文章对语言的要求很高,如诗如画,文章语言凝练厚重,感染力表现力都是很强的。
三、写作注意
这类选材最容易落入的误区是:人云亦云,对所写的历史人物(事件)并不熟悉,所以写出来的东西无血无肉,很干涩;铺开太多太大,写出来的文章缺少细节性,缺少画面感;将文章写成历史教材,空洞评价议论,缺少感染力。
生如夏花
似乎,生命如征程,人的一生注定疾步匆匆,从古到今…… 回眸处
回眸处,历史的光芒穿刺迷眼,我似乎可见远古的蛮荒处夸父那如飞的箭步,踏破尘土,踩碎气象,朝着那火红的太阳永不停息地奔跑着。奔跑的力量震烈了山河,震出了世界,那不曾停下的步子带领着人类走出了矗立的谷,万尺下的深渊,走出了文明之路。
侧视时
侧视时,我看见那峥嵘岁月里,孙中山奔走于乱世镇静的脚步,那脚步曾停留在李鸿章的府衙,曾踏上过北上的火车,曾奔跑于起义的山冈之上。那不知疲倦的奔跑的姿势,终使他赶上了时代的浪尖,冲碎了千百年来不变的封建桎梏。
凝神望
凝神望桥上车水马龙的过往,以卞之琳《断章》中的姿态,时而见到孩童背着手执着这样那样的器具快步走在去补习班的路上;或是看到小商小贩背着行囊跑向欲走的公交车时的情状;亦或见到笑脸洋溢的成群的老人们迎着朝阳一路小跑……
似乎谁都在跑,都在追赶着什么,那跑动时被风吹起的发丝,顺颊而下的汗珠,鞋上溅起的水花总是给人生命的蓬勃之气。
静思之,不觉置疑,那永远保持不变的奔跑状态从何而来? 是因为夸父对太阳的渴望吗?是孙中山对现实的不屈吗?是小孩对前途的希翼吗?还是那生活的艰难所需,或是那不服老的心呢?
再思量,不禁顿觉,人的一生好似征程,每个人都背着该负的重跋涉奔跑。奔跑即为生命的历程,而最重要的是,那些奔跑的姿态背
后,是人们对生命不被磨灭的追求!
再回眸处,再侧视时,再凝神望,生命的价值熠熠生辉,征程中,我们奔跑着,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怀着独一无二的心情,追着太阳,追着浪潮,追着生命,追向心中的夏花灿烂处。
如夏花般,开得无比绚丽。
我依然懂您
深夜,浮风,雨点。
夜里,我被敲打的雨点惊醒。望四周,伸手不见五指。
打开窗,触摸着丝丝夜风,收集这点点雨滴。于是,这夜,这风,这雨引我无限的遐思……
春意无绝
夜里,水上,楼台。
一丝微风透过木窗,拂过一张失意的脸。窗外,下着蒙蒙雨。你坐在窗前,静静地望着不远处的桃树,品着淡雅香醇的美酒,时而吟诗,时而微笑,即使已是深夜,却了无睡意。
醉了,你醉了,你不仅醉在这夜雨美酒中,更陶醉于这盎然春意。你用手抚着风,看着桃花从枝头飘落到河面,又随河面的涟漪潇洒而去。于是,你一气呵成,吟诵出这千古名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意无绝,无绝春意。
家愁绵绵
雨夜,秋池,愁思。
巴山,夜里,倾盆大雨拍打着芭蕉。河水已经涨过横跨两岸的小木桥。
“如今已是深秋,而我却不能驾车回乡,不知爹娘身体是否安康,娘子是否相思成疾啊?”历史告诉我作文。
你在被雨打湿的门檐下坐着,凛凛秋风飞过你的愁眉,吹乱了你双鬓的发髻,吹乱了你的思绪。“何当共剪西窗,却话巴山夜雨时”,漆黑的夜掩盖不住你不断落下的泪水,绵绵的家愁萦绕在倾盆大雨之中……
第二篇:《【我最喜欢的历史课】作文》
我最喜欢的历史课历史告诉我作文。历史告诉我作文。
小学的时候,看过很多小说。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历史掩盖就是很乏味很无趣的。可上了中学之后,我才真正感受到历史的无穷魅力。
还记得那是星期二上午的第三节课,上课铃声还没打响,我们就整整齐齐地坐在教室里,大家都在窃窃私语:“哎,你们知道不知道我们的历史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啊?”“不清楚,但那个老师好像姓罗。”“恩,是的。但也不晓得他讲的还不好?我们的初中历史就全靠他了!”“嘘!老师来了!”
嗒、嗒、嗒只听见一阵脚步声,一个人走进了13班的教室。她个子不高,看起来很清瘦,那张不失风韵的脸上,隐隐约约出现了几道细微的皱纹,那是岁月的风霜给她留下的印痕。只见她围着教室转了一圈,然后走向讲台微笑着对我们说:“我姓罗,你们可以叫我罗老师。上几届的哥哥姐姐告诉我,我讲普通话很难听,嗨没有眉山话说的好,所以我说眉山话,你们应该不会介意吧。”
哈哈哈,竟然有老师当着学生的面指出自己的错误,有点儿意思。大家齐声说:“不介意!”她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好吧!那么言归正传,既然是历史课,我们就要有历史课的要求。1.课前要预习,有准备;2.上课积极参与课堂;3.课后及时复习巩固;4.扩大历史知识面(多阅读)。只要同学们做好这几点,历史准没问题!”同学们恍然大悟。
“叮铃铃”啊,原来才上课啊!罗老师也愣了一下:“啊,亲爱的同学们,我刚刚记错时间了,原来才上课!”同学们笑了起来,原来老师也糊涂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吗?”“原始人”我们大声叫了起来。“嗯,对了一半,其实我国最早的人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多万年前,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所以呢,他们叫元谋人。”历史告诉我作文。
同学们坐的很端正,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着,像五十八株花儿在静静分享着园丁的浇灌。罗老师接着说:“现在我要来考大家了,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在哪里?叫什么?”说着她的眼睛望向了我,“这位同学,你来告诉我。”
啊,我没举手啊!为什么要我回答?万一答错了怎么办?我用余光环顾着四周,一霎时,被那一双双灼人的眼睛盯得慌了起来,手心和额头上一下子出了很多细汗。我微微抬起头,老师正用鼓励和期待的眼光看着我,顿时给我增添巨大的力量。“生活在在云南省元谋县,叫元谋人。我结结巴巴地说。罗老师面带笑容:“不错,坐下吧。”
之后老师讲了什么,都有些模糊了。但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是老师的目光,让不知所措的我得到了勇气和鼓励。
罗老师啊,您讲的课时那样的精彩,每章每节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斑斓的心世界!
杨阳
16级13班
第三篇:《对文化的反思》
扶摸着华丽的青花瓷,凝视着犹抱琵琶半遮面女子的画屏,聆听着山那边遥远的山歌,使我陶醉其中,不愿醒来……
–题记
眼看着西方潮流袭卷中国,我才知道中国人崇洋媚外有多厉害。
嘹亮的山歌是我们文学的结晶,而人们更愿意去听摇滚乐;朴实的京剧是我们文化的精华,而人们更愿意去看马戏团表演;淳朴的剪纸刺绣是我们文化的象征,而人们更愿意去学油画……
今天,国外的文化正侵蚀着国人的思想,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问津却渐消渐逝……
社会面临着急速变迁的改革,人们的思想在标新立异的社会中迅速迅速更迭,那些曾经被人们称颂赞叹的文学史诗在如今世俗眼里越发地跟不上时代潮流了。
现今网上风靡一种叫“非主流”的时尚,广受青少年欢迎,并学之追之,以致于泛滥。
难道我们传统的内敛和朴素就要被晾在一边吹凉风了吗?不,我们必须好好地反思这一切的原由,让我们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再也没有迟疑感,让我们正确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
3月28日“今天你生日,想吃什么妈都包了!”一个妇女笑眯眯地问着她那可爱的儿子。
儿子一下蹦了起来:”我要去吃肯德基!”生怕妈妈会反悔的儿子伸出小指头要拉勾勾,妈妈乐呵呵地和儿子拉拉勾……
过了两个月端午节到了。奶奶在家包粽子,嫌麻烦的母子俩到客厅看电视去了。当儿子看到广告上说今天是端午节肯德基有美味新产品活动时,一蹦一跳地在妈妈面前打转,暗示妈妈带他去吃肯德基。妈妈一眼就杀回去:“今天端午节,在家吃,奶奶也不许我们去的。”
最终,妈妈哪抵得住儿子的“糖衣炮弹”,妥协了。
“妈,我们出去吃了,不要等我们了……”妇女喊了一声就同儿子出去了。
“去哪呀,饭快煮好了呀……”奶奶一下沉默下去。
两幅画面,两段对话,那个男孩口口声声都是肯德基,又嫌包粽子麻烦。奶奶手中的绝技过不了多久就变成“绝迹”了……
这样会给我们传统文化大打折扣的,对待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有所反思。
不要再让人们为情人节而痴痴的去买玫瑰花了,我们有七夕节;不要再让人们为圣诞节而傻傻的挂上袜子了,我们有春节;不要再让人们为愚人节而坏坏的构想损招了,我们有儿童节……
文化的变迁是迅速的,但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是自己的,不要让它们随波消逝,只留下几张发黄皱皱的史页让我们知道有过而现在没了。
在这样的变迁中,我们是否着该冷静下来好好想想,好好反思一下,中国文化的道路,应该怎么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