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学校社会工作论文 论文写作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学校社会工作论文(一)

浅析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困境及出路

摘要:学校社会工作是透过运用社会工作中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在校园环境中协助青少年成长、发挥潜能及面对并解决遇到的社会问题。本文就将以学校社工的发展历程为起点,对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困境和出路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并对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大陆的本土化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青少年;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化

在青少年成长历程中,学校教育对每个人的个性品格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且随之而来的青少年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社会工作是由专职社会工作者与其他学校辅导人员配合,运用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一种全新学校工作模式。经国外近一百年的发展与完善,这一模式己成为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港澳台地区广泛运用,并正在向我国内地传统的学生工作和单一的学生人格培养模式发起挑战。

一、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学校社会工作源于二十世纪初一美国东海岸的大都会纽约、波士顿和哈福地区。最初是由校外民间福利机构或市政单位的工作员以访问教师的形态提供服务, 加强家庭和学校间的相互配合, 以使学校方面能尽到照顾学生整体福利的责任。这项工作逐渐引起各地学校董事会的认可, 年罗切斯特城的学校率先建立访问教师制度, 随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学校也群起效仿。配合当时义务教育的实施, 在注重学生个体化差异及教育生活化的呼吁声中, 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日益确立, 并最终成立了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协会。

我国的学校社会工作也出现过, 二十世纪早期主要由基督教青年会在一些中学建立青年会组织, 协助青少年更好地处理个人生活与社会适应等问题。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社会工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但是相关工作仍由一些其他措施所取代。时至2002年, 在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支持下, 国内第一家专业社工机构——乐群社工服务社开始从事民工子弟学校的社会工作服务, 再次揭开了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序幕。

二、建立学校社工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越来越复杂,当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有可能导致青少年问题的发生。单纯依靠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劝导已经得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心理咨询员起到的作用也并不全面。因此,尽快开展中小学社会工作对于解决青少年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1、学生问题日趋复杂与多元

由于社会的急速变迁, 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伦理价值的无情颠覆, 学生的成长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因而其问题也呈现出复杂与多元的趋势。单一的心理辅导人员已无法满足学生需要, 而社工则可发挥其专长, 整合各个领域的专家与资源, 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2、学校原有心理辅导体系功能的有限性

首先, 许多学校目前并未具备完善的心理辅导体系,而部分学校虽然已经具备心理辅导体系,但老师任务繁重, 无心全力辅导工作。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心理辅导老师通常仍需兼任教学任务, 每周近二十节的心理辅导课已令其身心疲惫。若要其再全力辅导学生, 恐怕有所勉强。其次,心理辅导老师受制于学校的氛围与教师的角色。心理辅导老师由于受制于学校的氛围, 其处理学生的问题必然以学校角度出发, 这样容易忽视学生在学校外的情况, 无法领会“ 人在情景中”的理念, 找出问题症结。加之其教师的角色使得其与学生的关系往往限于师生的传统关系之中, 难以建立专业的辅导关系。最后,心理辅导老师少有专业出身, 且

无社工相关知识,通常只是在大学师范教育中修过心理学课程而已。专业技能的缺乏, 使其在心理辅导工作中达不到预期效果。通常心理辅导老师的辅导工作仅限于运用校内资源,对于家庭、社区等社会资源则无法做到有效的调配整合,而学校社工的出现则能够有效弥补这一缺点。

3、学校社工与心理辅导员需要相互配合

通常学校辅导工作体系需要三类专业人员:心理辅导人员, 教育协商人员、学校社会工作者。当我们强调学校社工与心理辅导人员之间差异性的同时,亦不能忘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性。社会工作与心理辅导是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专业。

学校社工擅长整合全部的资源,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考虑;而心理辅导老师擅长针对学生个人问题, 做深度的心理辅导。两者若相互孤立, 则会出现纰漏;若相互弥补, 则可以产生巨大的功效。学校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预防功能的发挥,如香港社会福利署的理念, 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项预防性、发展性和补救性的服务。其预防功能是学校辅导工作体系的重要目的。由于学校社工的职业敏锐性, 使之可以比其他老师更容易体会学生的变化。学生问题在轻度时发现及补救, 既可提高辅导的功效, 减少人力物力支出, 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对学生的伤害,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人格成长, 降低问题的发生率。

三、学校社会工作的实施

(一)实施方法

学校社会工作的实施随学校的性质及政策的不同,其偏重点也各有不同。学校社会工作按实施的方式可分为三种模式:传统治疗式、学校变迁式和社区学校式。

1、 传统治疗式:这种模式采用个案工作方法为学校的问题学生及其家长提供服务和咨询。

“问题学生”是指心理及行为上有些失常,并进而出现适应困难的学生。传统治疗模式的重点在于治疗这些“问题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并找出问题的成因。

2、 学校变迁式:这种模式下的学校社会工作把学校理解为一个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辅

导,除了个案辅导法以外,更多的是采用群体辅导的方法。群体辅导借助团体竞赛、集体讨论、群体治疗等方法,打破学生自我封闭的防线,培养学生学习的朝气和遵纪守法、互助合作的精神,为全体学生提供各种辅导,主要包括生活辅导、学业辅导与职业辅导三个方面。

3、 社区学校式:社区学校式的学校社会工作方法是社区教育制度下必然采用的方法,它有

利于启发学生的服务精神,协助社区建设,改善教育环境。这一模式强调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在这一模式中,学校社会工作者也是社区组织工作者。学校社会工作者不仅在学校协助学生,而且通过协助社区影响学校的政策,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实施对象及相关问题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应当包括学生本人、学校教师,又包括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的相关工作人员。

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文化变迁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少年身心成长造成很大影响,譬如父母婚姻问题、家庭教育方式、独生子女问题、价值迷失、学校教育自身的不足、大众传播媒体的负面影响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面对以上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就要发挥作用,积极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对青少年进行帮助,尤其要注意已经存在问题的学生个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另一方面,在各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中,针对教师群体的工作也是不能被忽略的。教师面临的不仅仅是行业的竞争,还有来自社会、家庭等诸方面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排解,就必然会影响学生及教学质量。学校社会工作者在为学生群体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应该为教师群体提供一个舒缓压力的空间以及心理上的支持,缓解其紧张的情绪,以便他们能更好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建立起高水平、高素质、身心健康的教师队伍,对青少

年身心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并且,将教师作为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点,拓宽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面也未尝不是打开学校社会工作目前发展缓慢状态的新思路。

学校是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是社会工作者提供青少年服务的重要载体。通过驻校服 务,学校社工可以深入且即时地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服务,避免因为延误或不了解实际情况而错过了助人的最佳时机。综观世界各地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结合我国本土的教育体制,可以看到学校社工在我国的发展有很大的空间,关乎我国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建立有效的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刻不容缓。

学校社会工作论文(二)

学校社会工作学习心得

从学习个案工作到小组工作,从接触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到了解学校社会工作,从掌握社会心理学知识到熟稔西方社会理论""在短短的两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我从一个起初对社会工作一无所知的学生变成了一个已踏入专业领域的社工学生。虽说我现在还是个“未出茅庐”的在校学生,对社工这一职业的认识还尚且肤浅,但从大学学习的道路上一路走来,知识在一点点积累,技巧也在一步步提升,同时对专业的认同也在慢慢地深化,学习每门新的课程都为我提供了新的智力支持,为我的社工认知注入了新的血液。

在本学期的“学校社会工作”这门课程结束后,我深刻了解到学校社会工作是一个性质明确又处于发展中的学校专业服务,是社会工作在学校领域的应用,是一种助人活动,是一种艺术。学校社会工作以学校的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优势视角、需要取向、挖掘潜能为理念,由专职社会工作者与其他学校辅导人员配合,综合运用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社会服务,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一种全新学校工作模式. 经国外近一百年的发展与完善,这一模式己成为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且随之而来的青少年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特别是成长中的青少年,与其他群体相比,他们有着与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虽然是生命力旺盛,但也很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心理发展还未成熟,需要成人世界的关爱和保护。学校社会工作不仅在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学校、家庭、社区的发展。

对学生来说有以下功能:1、促进学生学业的建设功能,2、学生基本权益的保护功能,3、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功能,4、学生身心障碍的预防功能,5、学生偏差行为的校正功能,6、学生支持资源的连接功能,7、促进学生成长的发展功能。

对于学校、家庭、社区有以下功能:1、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校实现民主和公正,建立学校良好的公众形象,2、增强家庭的对子女的教养功能,促进学生家庭关系的和谐,3、减少青少年在社区的不良行为,消除社区的安全隐患,增进社区和学校的联系和合作。

一、了解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走出适合中国本土化的学校社会工作道路。 学校社会工作起源于美国,它从产生、发展到成熟经历了访问教师时期、传统临床工作时期、学校社区变迁时期以及多元化发展时期四个阶段。之后,欧洲的一些国家以各种方式进

行学校社会工作实践,一些亚洲国家也在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20世纪20年代,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实践,60年代在香港、台湾得到快速发展。

我国大陆学校社会工作也出现过, 二十世纪早期主要由基督教青年会在一些中学建立青年会组织, 协助青少年更好地处理个人生活与社会适应等问题。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社会工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但是相关工作仍由一些其他措施所取代。时至2002年, 在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支持下, 国内第一家专业社工机构——乐群社工服务社开始从事民工子弟学校的社会工作服务, 再次揭开了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序幕。

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的发展经历了专业社会工作的起步阶段、多元化(结合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建立多元化的学生工作体系)学生工作阶段和专业学校社会工作的恢复和发展阶段。不同于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教育”的路径,中国走的是适合中国的先教育后实务的发展道路,以高校-民间机构合作推进模式、政府推进模式、政府——民间机构合作推进模式以及高校——学术组织——政府——民间机构——企业联合推进模式。中国以西方的经验学习总结逐步走出一条适合中国本土化的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

二、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更好的指导实践。

学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分支,其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业化的社工理论是社工实践过程和工作技巧的基础,帮助社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行为过程,确定问题的性质,明确工作目标。课程学习中主要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对与学校社会工作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并且分析了理论对于社会工作的意义和启示作用。由于学校社会工作涉及到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等社会学的反面,社会学主要从偏差行为理论、角色理论、参考群体理论以及符合互动论给予学校社会工作以启示。由于学校社会工作本身的目的是协助心理和社会适应欠佳的学生发展健全的社会化人格,因此在心理学理论中又主要介绍了与学校社会工作密切相关的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三个方面。另外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因此说到学校社会工作必然涉及到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如教育目的论、教育过程论和教育结构论。学校社会工作需要在多元的理论中去粗取精,精益求精,寻找出适合学校社会工作的多元化理论基础,更好的指导实践。

三、熟知学校社会工作的运作模式,为解决学生的问题提供清晰可用的思考方式和指引。 美国社会工作学者艾德森(Alderson)整理相关理论模式,提出四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

(1)传统临床模式 (Traditional clinical model)

传统临床模式是根据心理分析理论、心理社会理论、自我心理学、个案工作与方法论,其工作焦点是社会关系、社会能力失调,情绪失调、情绪困扰的学生。工作目标是帮助那些学生能有较佳的社会功能与有效的情绪管理。此模式认为学生情绪与心理问题的来源是来自于其家庭,尤其是其亲子间的互动问题。学校社工主要的工作任务与活动,是对学生与其父母亲进行个案工作,有时也使用团体工作,或把整个家庭当成一个工作团体,发挥其联结者的角色,串联沟通学生、父母亲与学校人员(包括教师)。

(2)学校变迁模式 (School-change model)

学校变迁模式的工作焦点是学校的环境本身,特别是学校的规范、规定与情况。目标是要改变学校不适当与负功能的规范与情况,此模式认为问题的根源在学校本身负功能的规范与情况,学校社工常以团体工作的方式直接与学生谈话接触,以个别或团体工作方式与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进行咨询活动。

(3)社区学校模式 (School community model)

社区学校模式是基于社区、学校连结概念与沟通理论,其工作的焦点是文化失利与被剥削的社区,其工作的目标是要发展对社区的了解与支持,发展学校的方案去帮助贫困与文化失利家庭的学生。因此学校工作的目标体系是社区与学校,他们扮演调停者、倡导者与外展服务者的角色,投入学区里的活动,促使学区居民能问问题,提出他们所关切的议题,帮助学校与居民相互了解与信赖,鼓励学区里的居民、学生们的家长,投入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与方案。

(4)社会互动模式 (Social interaction model)

社会互动模式是基于系统理论、社会科学理论与沟通理论。本模式认为,问题的来源,是学生与解决其问题间的各个系统间的互动发生困难,而无法得到信赖与帮助。因此,学校社工的任务与活动,主要是找出并强调双方的共同性,建立彼此的目标,改善与协助双方的沟通,建立互助系统,以直接服务方式,经个案、团体与社区工作技巧,达成工作目标。

一、 我的感悟和思考

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事业在开展的十几年取得了很大进步, 特别是近年来, 社工事业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与重视。在社区、社会救助等方面的社会工作渐入佳境, 但是, 学校社会工作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展, 专业的社工在学校难觅踪迹。学校的心理辅导体系也只是在一些大城市中初成体系, 学校社会工作似乎根本还未成为人们的一般观念。我国在推

行学校社会工作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困难与障碍。

学校社会工作制度真正的建构与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寻求政府支持,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学校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积极探索发展道路,通过部分试点学校进行推广,主动争取社会各界认可。

学校是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是社会工作者提供青少年服务的重要载体。通过驻校服务,学校社工可以深入且即时地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服务,避免因为延误或不了解实际情况而错过了助人的最佳时机。综观世界各地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结合我国本土的教育体制,可以看到学校社工在我国的发展有很大的空间,关乎我国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建立有效的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刻不容缓。

学校社会工作论文(三)

科目:学校社会工作

学院:政法学院

班级:20110431

专业:社会工作

姓名:黄美兰

学号:2011043150

期末论文

《学校社会工作》期末论文 —— 在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大学生宿舍不和谐人际关系的协调

【摘要】: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普遍、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如果寝室人际关系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宿舍在大学生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使得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构建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四方学子,发生口角甚至是冲突都是有可能的,如何看待宿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何建议和对策?文章尝试从社会工作相关理论来透视高校大学生的宿舍不和谐人际关系,并探讨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室友关系中发挥的空间,以期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处理与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

【关键词】: 大学宿舍 人际关系 社会工作介入

一,研究背景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拒的心理状态。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集中反映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及走向。在寝室成员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每个大学生依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对于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至关重要。近年来,在高校寝室中出现的各种恶性事件给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亮出了“红灯”。2003年云南大学“2.23”马加爵杀人案的直接导火索就是马加爵与寝室成员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寝室人际关系恶化。上海《文汇报》报道:2002年上海高校自杀事件中,人际关系紧张的占27.8%,以恋爱为诱因的比例为22%,健康原因的5.6%,精神疾病的11.1%,其他占5.6%,人际关系紧张已取代恋爱失败成为上海高校自杀事件的最主要因素。还有离我们最近的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被室友研究生饮水机内投毒致死事件。在现状面前如何针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中出现的不良趋势,探讨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积极性建议,是摆在社会工作者面前值得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文章从大学生室友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入手,从不和谐事件的成因进行分析,探讨社会工作在这一领域所能发挥的空间。

二,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现状

据我根据有关调查资料了解到19%的同学认为舍友不能很好的关心自己,31%的同学认为宿舍里有自己不喜欢的人,6.5%的同学对宿舍的人际关系很不满意。3%的同学认为宿舍的人际关系不和谐已经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校和生活,此外女生宿舍矛盾比男生宿舍矛盾要多,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也有见面不说话现象,还有一些宿舍小团体现象的存在使团体以外的一些同学被孤立,致使宿舍关系不融合。其中我觉得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1,内因:(1)生活习惯的不同。生活起居具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因为宿舍成员90%的情况下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并且中国又有多种民族,民族差异大,当然了每个人的生活习

惯差异就大,这样一来,不同生活习惯的同学在一起不会很好协调与他人间的关系的话势必会相互影响,相互干扰。时间久了很容易产生矛盾。(2)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宿舍中有的成员不懂得如何与同宿舍成员很好的交往,每次与宿舍成员交流,自己就滔滔不绝的只会顾着自己的事向对方讲诉,没给对方留有开口讲话的机会。也不会去认真感受、观察对方听了自己的讲诉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其实对方早已对你的讲话感到了厌烦。这样的谈话持续了几次后,其他舍员就会觉得与你谈话无意义,因为别人与你谈话除了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话语权被无情的剥夺外,甚至觉得自己没被得到尊重。要想与别人有个良好的沟通氛围的话,你就必须学会倾听,这是最基本的交流技巧。同时,还要学会尊重对方。(3)大学生个性的差异。宿舍内的各成员在性格、兴趣、做事风格等都不尽相同,比如,有点同学个性比较开朗,不会斤斤计较,而有点同学性格内向,平时不爱与他人交谈。而有点同学又说话直来直去,说出的话可能让他人一时无法接受,别人并会产生误会,认为这个同学是针对自己的。 2,外因:(1)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首要环境,能给孩子带来生活的幸福感和生活感,同时也能为其成长包括心理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家庭氛围不仅包括家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学校社会工作论文 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