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与实时评论有关的作文 带评论的实时作文素材

写作指导 zuowen 1浏览

【 – 写作指导】

第一篇:《时事评论类作文训练》

时事评论类作文训练

一、写作要领

1、就事评事。要点:旗帜鲜明 紧扣事件

2、写出分析和理由。要点:有理有据

3、写好由头。要点:简洁明了

二、时评基本写作模式

第一步:引用材料,摆出现象;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提醒: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三、示例题目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人开始热衷西方的文化,特别是一些在西方才有的节日,在我们这里也被隆重地庆祝着。为此,中国人民大学扬名、武汉大学陈乔见等十位名校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无独有偶,成都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学校严禁学生在12月10日——28日期间上街参加圣诞节群体聚集活动。看了这些消息后,你有何想法?请针对消息内容写一篇时事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写成论述文体,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四、审题思路

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讲述了两则新闻,事件可分别概述为:十位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成都教育局严禁学生上街参加圣诞节群体聚集活动。题目要求就这两则消息,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时,必须就材料中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是赞同,亦可以是反对,但都要求不能脱离材料中所述的事件,论述要有理有据。

五、评分及评分细则(满分60分)

(一)关于内容

1、切合与符合题意:

(1)赞同博士生和教育局的做法——反对文化扩张、捍卫传统文化的主体性、警惕圣诞节的商业炒作、娱乐和信仰的关系。

(2)反对博士生和教育局的做法——堵不如疏、消除民族文化的自卑心理、文化交流是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必然、对外国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基本符合题意:

(1)提及材料,但论述的重点和材料关系不密切。

(2)只是谈喜欢不喜欢过圣诞节,而不涉及节日背后的文化、心理、信仰层面。

(3)没有针对当今的社会现象进行拓展。

(二)关于表达

1.一般说来,时事评论的写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摆现象,提观点,分析证明,类比拓展,结论。文章完全不提及材料判为三等及以下。

2.凡是记叙类、说明类、散文类的文章均为“不符合文体的文章”,判为四等。

【优秀例文】 论文化战

近年来国内文化界掀起一阵反西化的热潮,央视国学系列一出,百姓不分男女无论老少纷纷群起而响应,声讨笔伐,很是热闹。今又闻大学名校博士生联署抵制圣诞节、当局禁圣之举,又是一番手笔。笔者感慨之余,带点无奈;欣慰之中,略有疑惑,一时百感,今便趁此机会一并谈谈。(引出材料摆现象)

究其圣诞节在我华夏土地上如此猖獗,也不过是商品经济的效应罢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秉承开门迎宾,和气生财的原则,迎来各路商家。在这商品进门之时,自然也带着

1

他人文化的风尘。初我国因为国力尚不足与西方相抗,自己的产品在西方成熟工艺下相形见绌,西方商品大行其道,这商品上附着的文化效应也四处横行,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因部分商品的难看而贬值。圣诞节说白了也就是搭乘了圣诞器物及西方商品而来的乘客罢了。每次过圣诞,谁最开心?非过节的人,而确乎是那赚得金银满盆的商家。现在政令“血书”并下,先不说单薄强硬的禁止能否阻挡经济全球化后商品侵入的潮流,就是每年为了给国内国外带来几个亿收益的圣诞器物,商家们也不会眼睁睁让你断了财路。更别说那被完全西化的年轻“哈”族了。所以,单纯的“公车上书”与政令严禁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发动民众可以,但如今对抗的是金币与贸易潮流,应和者注定是无法成什么气候的。(摆靶立论析根源)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我国举目尽赤,满地节假洋鬼子么?不。大禹治水,疏而不堵。故一味蛮干是不行的。清朝的悲剧也说明了仅仅筑一堵高墙不仅堵住别人也堵死了自己。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文化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要战胜之,必先找出症结所在,再批亢捣虚,一举擒敌。一、文化战。要对抗大胡子圣诞老人,必先树立自己的小两口牛郎织女。五千年的文化中,有价值何仅知识技艺?我们的传统节日一向很丰富,只是不知为何如今在法定节日中通通“不合法”了,重拾传统节日,国家包装一下宣传一下便能上战杀贼了,如日本,传统节日“秋祭”是法定放假的。有了法律做后盾,大胡子公公也闹不出大场面。文化最终也只能由文化来战胜。二、经济战。文化入侵实质上就是经济入侵,大胡子们都是乘着商品来的。没有那些影片商品,大胡子们就形如残废。一段时间内,韩国也是遭受了美国“和平演变”的商品文化冲击,但韩国人不傻,迅速在自身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商品包装后扔掷过去,一声爆响,连着亚洲满地都是《大长今》《海神号》。这还是我们应效法的,单纯学术上的弘扬文化是不够的,还可以商品化文化。迅速在传统文化上找到自己的品牌,商品化后便可攻可守,无往不利。如今中国经济实力已成熟,缺乏的仅是国民对国家文化商品的信任。找准一个传统节日,商品包装后打入市场,断大胡子们的臂助,用兵之道也。《西游记》、功夫,在世界各国民众心中扎的根便是范例。(联系古今提做法)

学者们与成都政府其心可嘉,但行事未免稍有毛躁。文化之战并不是刹时能解决的,而须持久战之。巨龙正在腾飞,观夫现在中国传统的热潮形势,相信中华文化耀目于世界文化之林也是指日可待的。(结论)

【点评】本文起笔高远,文化视野开阔。在开头“摆现象”部分,不仅摆出联署抵制、政令禁圣之举,还联系当今国内文化界倡国学、反西化的热点,作者对文化现象的观察思考之深广可见一斑。文章分析较为中肯,评论较为深刻。在分析说理部分,文章通过现象分析了圣诞节在我国“热过”的原因,提出严禁之举齐心可嘉但并不可取后,采用标本兼治的做法,顺势提出要打好文化战和经济战两大策略,其中援引日本规定“秋祭”为法定节日,韩国成功包装本国文化的事例恰切而有说服力。最后以打好文化持久战,让中华文化耀目于世界作结。全文围绕“文化战”分析说理,中心突出,材料充要,结构严谨。本文除了个别词语尚欠斟酌外,文笔较为生动活泼,使人乐于阅读。

【优秀例文】

理性看待西方文化的入侵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杨名,武汉大学陈乔见等十位名校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成都市教育局要求学校严禁学生在12月10日——28日期间上街活动。(开门见山,转引材料,干脆利落)

我想无论是名校博士,还是成都教育局,他们抵制洋节的行动都是出于担心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热衷会盖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期望借此“禁止令”保护传统文化,其本意无疑是好的。但热衷庆祝西方节日就一定会动摇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吗?我看未必。(说话有分寸,避免生硬和蛮不讲理的谩骂)

前阵子有日本学生来我们学校交流,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发现圣诞节在日本也是十分 2

受重视的,学校也会积极组织一些庆祝活动。但与此同时,日本学生也常常在我们面前“炫耀”起她们的传统舞蹈,他们的和服,他们的茶道……可见她们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热爱。(日本人过洋节日与保持传统文化对比鲜明,日本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写得更为具体,有理有据。){与实时评论有关的作文}.{与实时评论有关的作文}.

至于年轻一代为什么热衷于庆祝西方节日而冷落了传统节日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民族节日的内涵逐渐丧失。中秋节就是吃月饼,端午节就是吃粽子,诸如此类的,单调乏味。有时甚至还沦为大人们搞应酬、拉关系的籍口,以至于让它们的魅力在年轻一代的心中逐渐褪色。(从反面进一步分析青年人热衷于过洋节日的原因;深化论点。)

所以我认为博士生们与教育局要做的并不是跳出来发表以下文章抵制过圣诞节,以显示自己很爱国。他们更应该做的是思考洋节“受宠”的原因,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以发展传统节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例如,让年轻一代深刻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里所承载的人文意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可以举办更多庆祝和祭奠活动,向年轻一代展现中华文化精髓。另外,在学生的课程安排中更多的注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从小接受熏陶。日本在这一方面无疑是成功的,他们的中小学就开设民族特色的柔道、剑术、茶道等课程。因此,只要我们将中国的传统节日重视起来,加大宣传教育,才能让中国文化保持主流的地位。就好比如日前出台的新法定假期,新增的清明、中秋假期就是很好的举措。如此一来,传统节日自然深入民心。(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以日本的做法为例子,给国人以参照,使文章内涵丰富,立意深化。)

{与实时评论有关的作文}.

洋节的兴起,外来文化的传播,对我们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想抓住机遇就不能全部抹杀外来文化,而是要接受挑战,取其精华,滋养我们的民族文化,使其发光发热。 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优秀文化也会展现出她无穷魅力!(结尾点题)

【评分】22+21+9=52{与实时评论有关的作文}.

【点评】

开篇直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进入评述,干脆利落。文章主体部分通过我国传统节日渐受“冷落”的原因,进一步提出我们要借鉴洋节“受宠”的成功经验,以发展我们的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化。全文中心突出,结构严谨。自身见闻的描述及对新假期规定的引入则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拜金将使民族退化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山楂树之恋》上映后,剧组公布了一段挑选该片女主角静秋人选的短片,六个导演组到各个城市,甄选了五六千名艺校学生,但仍旧没有一个人入老谋子的法眼。张艺谋开玩笑说:“现在的孩子越生越难看,漂亮姑娘都不和帅哥生孩子,全去找煤老板、有钱人、老男人,所以现在的90后,真长得不行。”

这话尽管是一句笑话,也有些偏激,但却是当前一个残酷的现实。

如今的美女,几乎都是嫁给了有钱人,就拿那些女明星来说,比如伏明霞、王楠、张怡宁、李湘、章子怡、杨澜、刘涛、王燕、车晓还有几个不是在“一切向钱看”?“星”们如此,民间美女们更是削尖脑袋,不去找“才”,转而求“财”,于是煤老板、有钱人、老男人都成了香饽饽。而那个“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马诺,把“拜金主义”演绎得淋漓尽致。大家一定还记得,此前千万富豪“全球私人甄选佳丽”的活动,更是在为“拜金主义”推波助澜。{与实时评论有关的作文}.

在张艺谋的心中,人的漂亮不止是表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内心的干净,那是应该在“干净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干净、清纯和透明”。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在两种极端心态下诞生的孩子,本身就预示着一种颓废与没落。 对于那些一心嫁入豪门的美女,我们没有什么忧虑可言,最多不过可能是将来多个怨妇。而真正令人担忧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充满的“拜金”思想,这是一种致命的威胁,这关系我们

3

的未来,不仅仅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

社会的财富不仅仅是靠继承,更重要的是要靠创造,何况有钱人的继承更多的是一种挥霍与倒退,而创造需要的是一种勇于进取、奋斗不息的精神,绝不是躺在有钱老男人的怀里醉生梦死、得过且过。

当前的拜金主义是“三俗”现象的核心所在,低俗、媚俗、庸俗,一个字,大家都是为了“钱”。为了钱,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事都可以做,人格、尊严、幸福、信仰等,都可以抛在一边,当然美女们去找有钱人,去当“二奶”,也就没有什么想不通了,只是这样的导向太可怕。

因此,当前反“三俗”的核心就是要打倒拜金主义,就是要营造一种干净、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这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与实时评论有关的作文}.

【点评】写议论文最怕板着脸孔说教,隔靴搔痒,枯燥无味。此文毫无说教的痕迹,风趣幽默,大气灵动。文章起于张艺谋的新片《山楂树之恋》,自然而活泼;佐证于女明星的“拜金”,有理有据。全文事例凿凿,析理透辟,尤其是“社会的财富不仅仅是靠继承,更重要的是要靠创造”的见解,入理而服人。文章最后结语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观点鲜明。

六、训练题目

近日,央视名嘴白燕升做客九江学院濂溪讲坛,在讲座中,白燕升号召大学生继承传统,斥责歌曲《最炫民族风》不着边际,没有任何美感,希望大学生多感受经典,传承国粹。(10月28日网易娱乐)

对于上面的材料中的白燕升对《最炫民族风》的批评和对传承国粹的希望,你有什么想法?请针对此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评论。

4

第二篇:《2015年3月最新时事评论作文素材原创整理》

一个人改变一条河的环保启示

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有这么一位“名人”,近10年期间,他自讨腰包百余万元做公益事业,其中大部分的钱用在了“五水共治”上,他的名字叫沈援朝。从2008年到2010年,沈援朝自投资金近20万元,在樟溪建了5个拦水坝,并建了120多米的防洪堤,清理1公里多的垃圾河道。如今,樟溪溪水干净清澈,两岸植被茂盛,成了当地村民游泳玩水的好去处。(3月15日《现代金报》)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环保无疑是热门话题之一,从两会代表委员对“史上最严环保法”的热议,到习总书记“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的公开表态,都既说明对环保问题的重视,也说明环境问题在我们所处这个的时代与社会的严峻性。环境保护当然离不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规定以及具体的环保执法,都离不开政府层面的努力。但与此同时,环境保护从来都不是政府单方面的事情,它必须依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一个人环保意识的提高,每一个人的亲力亲为。

在浙江丽水市缙云县,就有这样的一位“环保达人”,尽管他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和任何社会环保组织,但是凭借他的一己之力,在近10年的时间里先后投入100多万元从事公益事业,其中大部分的钱都用在了当地的河流治理,环境保护上。正是在沈援朝的努力之下,他所居住地方的樟溪从原来垃圾遍地、河水变质的臭水沟成了今天溪水清澈,植被茂盛的所在,成了当地居民游泳戏水的好地方。而他自己,也书写了一段一个人改变一条河的环保传奇。

一个人改变一条河所带给我们的环保启示有很多,比如环境保护确实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也正是沈援朝当地知名企业家的身份,才让他有实力投入财力物力修建拦水坝、建设防洪堤、清理垃圾河道,最终把浊溪变成清流。沈援朝由意识而行动,应该引起那些关心环保问题,关注环境保护的社会名人、企业家的反思。前两年,温州一些河流被严重污染,也让当地部分企业家痛心疾首,于是这些企业家出资悬赏,请当地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想以激将法引起政府对河流污染,环境问题的重视。虽然同样是关注环境保护,但沈援朝的做法显然要比温州这些企业家更有现实意义,更值得借鉴。

当然了,正如环境得到保护,生态得到好转,受益的是每个人而不是某个人一样,环境保护也同样需要每个人的参与而不能仅仅依赖于某个有钱的企业家。环境保护完全可以遵循“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企业家可以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财力进行环境治理和保护,我们普通人也同样可以有所作为,比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加当地的环保志愿活动,比如身体力行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环保意识等等。即便这些也做不到,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垃圾分类,可以做到不乱扔垃圾,不破坏环境。这也许就是一个人改变一条河给我们的最大启发。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看脸时代”需携心同行。一方面社会各界要积极开展健康美、自然美的宣传引导,消除就业、教育等多环节的以貌取人的歧视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修正变异走样的美丽观念,另一方面,我们每一个人也要端正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自我的才干和学识,大胆地展示自我的优点与特长,力求健康与美丽并存,让内在美通过得体的言行、文明的涵养、高尚的品格等不断展现,让内外“颜值”共同提升,“看脸时代”的负面影响方可逐步消除。

“汉字很忙”更须注重厚植人文积淀

从成龙洗发水广告的“Duang”字趣解,到冯小刚政协提案引发的“简繁之争”,汉字真的很忙。昨天,京华时报记者采访了《咬文嚼字》名誉主编郝铭鉴、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北京语言大学杨尔弘教授,谈谈他们对这股“汉字热潮”的看法和启示。谈到汉字热,王旭明说:“这是好事情,讨论汉字总比讨论王菲和谢霆锋的情史要好一些。”(京华时报,3月12日)

不经意间,“duang”字就红了,不仅红了,而且红得一塌糊涂。不怕别人笑话,俺至今不明白这个“duang”字的真实含义,因为它所演绎出来的内涵实在过于令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这或许是网络时代的一大“特色”。过度纠结于“duang”字的涵义似乎没有必要,而围绕“duang”字背后的社会文化现象,或许更值得我们审视。

对于“duang”字,《咬文嚼字》名誉主编郝铭鉴认为这是一种“网络文字游戏”,并不属于新造词。应该注意到,如果不是网络时代对于明星的重点“关注”,以及对平常事物加入时代作料的调侃解构,放在“前网络时代”,这个字说出后不会引发多少注意,很快就会随风飘逝。但它恰恰遇上了网络时代,调侃、自嘲、恶搞、解构等时代元素,跟明星效应互相碰撞,就产生了一种虚空的狂欢。

汉字最近很忙。“duang”字是一个文化事件(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围绕“简繁汉字”产生的文化论争,是另一较有影响的文化事件。年前某专家认为当下汉字仍有进一步简化的空间和必要,与政协委员冯小刚提议“恢复一二百个繁体字进课堂”,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所引发的争议,其文化含金量显然超越了“duang”字背后的虚空狂欢,因而更有探讨的空间。

不论是“duang”字引发的网络狂欢和喧嚣,还是“简繁汉字”之争引起的文化功能审视,其实都离不开“厚植人文情怀”的核心命题。影视明星成龙在一则洗发液广告中的“duang”字成为无数网友模仿甚至调侃的谈资,但如果这个“duang”字是一个普通人发出的,还能引发如此狂欢并上升为“文化事件”吗?而“简繁汉字”背后的文化论争,则明显聚焦于汉字的工具性和文化内涵方面。“汉字简化派”认为简化汉字可以更好履行书写、记录、传播的工具性功能,“回归繁体派”则更注重汉字所传承的文化内涵,比如相“见”才更“親”,有“心”更懂“愛”,等等。把“duang”字狂欢背后的热情移植、将“简繁汉字”之争接引至人文化育的轨道上来,是繁荣文化发展须认真审视的课题。

时常听不少人抱怨“一笔好字让电脑给毁了”,我们自己也经常遇到“提笔忘字”的现象,这无疑从某种层面上反映出我们在汉字文化传承上的疏失和浇离。这是非常不应该的。汉字不仅是我们书写、记录、传播的工具,其本身更凝聚着文化传承的因子。对于汉字的关注,不能只停留在明星效应引发的“duang”字狂欢上,也不能只停留在汉字简繁争论的纠结上。将汉字的工具功能和文化本体有机统一,须厚植文化积淀,涵养人文情怀。面对时代急遽发展和社会风云变迁,我们固然无法不动于心,但完全可以多一些平常心态,少一些功利意识,放缓急匆匆的脚步,等一等远远落在后面的灵魂。

“看脸时代”,让内外“颜值”共同提升

“长相好看的人才有青春,长相不好看的人只有大学”“帅哥才能老成大叔,丑男只能老成师傅”。

当今社会,“看脸”正在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有人甚至发明了一个指标——“颜值”,用来衡量美貌度。普通人在求职、晋升、恋爱的过程中都面临着“看脸”压力,选择整容的人越来越多。(3月20日 《人民日报》)

帅哥,靓女、“晕轮效应”、 颜值新名词后面紧连着长篇累牍的整容广告,无论你是否愿意,“看脸时代”已经不可阻挡。

其实,“看脸时代”并非全是负面讯息,爱美之心自古有之,随着现代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收入水平不断上升,物质日渐丰富之余,民众也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通过一些先进医学技术,或去掉外貌的一些瑕疵,或提升自己的颜值,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和自信,本身无可厚非,而以此悦己悦人,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宽容,也折射了个体自主意识的觉醒及社会文明的进步。

“看脸时代”还是快速、浮躁社会的缩影,社会节奏急促,人们来去匆匆,无暇深交,一张美丽的面庞便是一张亮眼的名片,或可留下惊艳的关注和关照,而当美丽成为人们受教育、求职、爱情、婚姻的至关重要的砝码时,从“长相好看的人才有青春”到“整容改变命运”, 以貌取人的“关卡”重重,一些人陷入疯狂整容不能自拔,“畸形”的美丽观催热了整容市场,社会评价标准体系也发生重大偏移而失衡。

;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与实时评论有关的作文 带评论的实时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