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民间艺术作文 中国民间艺术作文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第一篇:《到民间采风去的作文》

到民间采风去的作文

到民间采风去的作文

主讲明师:茅娟美

浙江省绍兴县实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绍兴市学科带头人。

写作经{民间艺术作文}.

俗话说:“亲不亲,家乡人;关不美,家乡水。”从小到大,家乡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放眼家乡的秀美>景色,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无不浸润着浓浓的乡情。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以“家乡的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着重介绍家乡给你印象最深的民风民俗。

要写好这篇文章,关键是找到熟悉的写作材料。绍兴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底蕴深厚,建城2500年,素以“文化之邦”著称于世,写作材料俯拾皆是:

艺术文化——质朴细腻、跌宕婉转的越剧;高亢激越、豪放洒脱的绍剧;说唱结合、诙谐通俗的莲花落;飘若浮云、矫如惊龙的王羲之书法等。

民风习俗——新年新岁、婚丧事宜、祭田和祭祀、安昌腊月风情节、祭禹大典、花雕嫁女等,有些曾经一度被人们遗忘的习俗,近年来重新被挖掘并隆重举行。

文化古迹——“山阴道上行,如在画中游”,古纤道、乌篷船、石拱桥、老台门、深弄堂,一不小心,你可能就踩在了“历史”上,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一段历史,一段佳话。

饮食小吃——清冽的鉴湖水酿造的老酒味道醇厚;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的那碟茴香豆味道鲜美;外焦里嫩、臭中带香的臭豆腐;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乌干菜

其他还有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绍兴方言,处世精明、善于言辞的“师爷文化”等。当你细细观察,这些平常被我们所忽视的家乡的山山水水、民风民俗都微笑着向你走来了。

写作时,字里行间要有生活情趣和人生意味。沈从文笔下的云南歌会,通过“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个场面的描绘,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琦君的那一杯春酒,弥漫着浓浓的乡愁、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童年的留恋,绵长的情感就如一杯醇厚的春酒。所以写作前,要求学生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发现所选材料的独特美;带着满腔情感去品读,表达绍兴人的自豪之情;带着智慧去描述,引发对平凡事物的深刻思考。{民间艺术作文}.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些来自民族大众的东西,经过千百年淘洗沉淀,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才能被世界认同。我们关注民间文化,实际上是在传承世代的生活传统,丰富民众的精神世界。

作文本{民间艺术作文}.

家乡的桥

浙江省绍兴县实验中学八(3)班 陆烨

江南水乡,河道如织,桥便成了密密河道中的符号,传递着水乡的讯息。长长的石桥是破折号,高高的拱桥是句号,闭上眼睛,我也能将桥的细节一一描绘。傍晚时分,桥身镀上一层金边,妇女们忙着淘米洗菜,一边还不忘与邻居碎碎地唠,从柴米油盐到一家老小,笑容里透露着满足与平和。{民间艺术作文}.

炊烟袅袅升起,这是村庄以自己的语言召唤着劳作的人们回家。桥一下子热闹起来,回家的男人扛起自行车,稳当地走过石桥台阶,然后飞快地骑上,一路铃铛,还不忘跟路旁人家热情地打招呼——“吃饭哉”,一会儿便不见了身影。菜农们在桥边摆了摊,拿着草帽,扇着风,披一件洗得泛白的蓝开衫,穿一双沾满泥土的自编草鞋,坐在台阶上,大声吆喝。放了学的孩子们横冲直撞嬉戏着,老农把摊子护在身后,斥责道:“小赤佬儿,小心点”孩子们吐吐舌头,书包在身后“啪嗒啪嗒”地响着,跑远了。

水乡农村的时光,就如乌篷船欺乃的桨声,有声有色;又如桥下无声的流水,不慌不忙。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利欲熏心,枕河人家的日子就如湖水一般澄澈。

老人们爱在茶余饭后,坐在桥头光滑的石栏上,跷着二郎腿,剔着牙,天南地北地聊着,忘了夜色越来越浓。有时候,什么都不讲,享受着夏夜习习晚风,闭眼回忆往事,时间在这里停住了匆匆的脚步。待困意袭来,起身离去,却蓦然瞥见枝头圆月如镜。

几百年来,家乡的桥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或焦急或悠闲,或得意或失意,都被细心地一一收藏,随着岁月的洗濯,沉淀出一种特有的质朴古老的韵味。桥像一位饱经风霜、睿智深刻的老人,用他宽容的怀抱一视同仁地将所有水乡之子容纳,不管衣锦还乡还是落魄归家,它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观望水的每一次涨退,桃花的每一次开谢,梧桐树的每一次凋零。于是,远在他乡的游子望见了桥,就像回到了家。

绍兴人的一生中,总有那么一座桥。它承载了你生命中某段时光,亘古不退色,直至你消散,在它的某个角落也会有你的气息与身影。它可以不华贵,可以不闻名,但必须足够坚固。它可以让你在某种特定的时刻。想起它,会满含泪水,然后发呆很久。是的,它本身并没有任何特别,只因为每一个水乡人,用生命中最美好的感情来祭奠它,在心中开成一朵永远不败的花,荼摩不朽。

(指导老师茅娟美)

明师点

绍兴,境内水道纵横,因水而有桥,因桥必有景,石桥连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真可谓是“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几百年来,这些古桥静静地立在河道上,看人来人往,见古城变迁。陆烨同学将焦距对准了这些历史悠久的古桥,静静地看,细细地描。村妇淘洗图,暮色晚归图,月夜乘凉图,这些发生在桥边的普普通通的图景,在小作者的眼中,竟然如此趣味盎然。如果仅至此,还不足以看出作者的细腻与敏感。看来,桥已然在作者心中生了根,有了灵气,那是一座古老坚固的石桥,那是一位睿智而宽容的老人,那是远行在外的游子魂牵梦萦的梦,那更是每一位绍兴人心中一朵永远不败的花。

《到民间采风去的作文》

第二篇:《2013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莫言与民间文化”导写素材》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莫言与民间文化”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生于山东高密,他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莫言说:“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艺术风格。”

要求: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通读这则材料,可以梳理出两个重要元素:“民间艺术”、“文学创作”,继而理清两者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逻辑关系,从而明确这是个关系型材料,在立意与写作时,不可只写一面,而要二者兼顾。

“民间艺术”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比较容易理清,但如此浅尝辄止的论述,就显得浅陋。结合文题“你有什么感悟”的要求,就应该在“感悟”上下功夫。为什么莫言这么重视家乡的民间艺术?高密的民间艺术究竟对他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的社会都像莫言一样重视民间艺术了吗?现状如何?原因是什么?我们该从莫言的创作中得到什么启示?如此发问、探究、深挖,写出材料的外延,将写作面延伸,力求抓住一点,将文章写深写透写实,披露现状,理性分析,方能起到“以小见大”的写作效果,写出文章力透纸背的思维力度,展现立意的高远!{民间艺术作文}.

例文

根深叶茂

□黄欣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银剪翻飞,一张张剪纸张扬生命的活力;手指灵动,一尊尊泥塑凝固时光的瞬间。斑斓多彩的民间艺术就这样陪伴着莫言成长,滋润着他的笔尖。{民间艺术作文}.

莫言爱家乡的民间艺术,家乡的艺术精灵般飞扬在他的文学世界里。家乡丰厚的艺术土壤中,更长出了莫言这个中国至今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参天大树!

唯有根深方有叶茂,人与艺术就是如此的血脉相连,唇齿相依!莫言的作品具有如此浓厚的中国文化和民族风情。

遗憾的是:很多质朴而绚烂的民间艺术已难觅芳踪。

北京的古城墙、四合院,广州的西关大屋、骑楼已渐渐化为历史的尘埃。我们为圆明园捶胸顿足,却忘了挖土机下挣扎呻吟的胡同;我们为敦煌莫高窟被毁的佛像壁画叹息,却不曾想到石湾公仔将要湮没;我们在哀叹端午竟被韩国占为己有,却忘了乞巧、登高、灯会已离我们远去。翻开历史,我似乎听见那些已逝去或行将消逝的民间文化在嘤嘤哭泣。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厚重、朴实的民间艺术文化,曾哺育了无数的艺术家、文学家,孕育了妍媸并放的中华艺术奇葩。从古典江西诗派里的临川气韵,看近代沈从文书牍里的湘西风情,从汪曾祺笔下的端午节,到梁实秋笔下的快手刘,其风土人情,就如冯骥才笔下流淌出的天津卫俗俚,激荡着我们的心灵;而河南豫剧、山东快板、陕西秦腔、北京京剧无不浸渍着各自地域的民间文化因子,汇成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家,在民间文化的怀抱里长大,吸吮着民间艺术的乳汁,他们笔下跳跃出的带有深深民间文化烙印

的文字,饱含了浓烈、虔诚的情意,带着悠久文化发酵而来的醇香,这样的艺术篇章,才堪称天籁!

可是,现如今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楼取代了流水人家、青砖黛瓦;水泥森林侵蚀了我们的草长莺飞、层林尽染。在这样相似的环境下成长的新生代作家,相近的空虚内容,相类的情爱纠缠、是白开水的索然无味,再也没能从土地里长成参天大树。是我们自己,亲手斩断了民间文化与我们之间的根系缠结、枝叶交通。贫瘠的土地上长不出参天大树,失去了民间文化的哺育,我们的文学创作就没有了根,只剩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空有无病呻吟的文字堆积。

巴西年年狂欢节,尽情舞动桑巴热情;日本的京都至今仍保留昔年风貌,每年都开展定期的民俗节活动。他们保护民间文化,保持他们民族的独特性。但我们呢,尤其是城市之间,除地名外,其他的均有雷同,像是无根浮萍,只有虚浮的叶子在漂,文化的脉动与余韵,断绝如缕。

因为惊醒,方有大悟。所幸的是,我们社会已经迈出了拯救文化的步履:开平碉楼与村落、剪纸、昆曲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文化被发掘、保护并得到传承。

可能,多年以后,我们能重建与民间文化联系的渠道,保护民间艺术,薪火相传。

在梦中,我似乎能够看见城市这片民间文化荒漠,也变得绿草葱茏,树木葳蕤

评点

这篇文章内涵丰盈,文笔典雅,立意高远。作者紧扣主旨,列举北京古城墙、广州西关大屋、莫高窟、端午、江西诗派、湘西风情、北京胡同、巴西狂欢节、日本京都、开平碉楼与村落、剪纸、昆曲等文化材料,如数家珍,正反对照,体现作者宽广的素材视野;描写时形象逼真,议论时入木三分,抒情时情真意切;立意上,以莫言与高密文化为例,延伸到对目前民间艺术与创作现状的呐喊,含蓄婉转的画面卒章显志,以点带面,升华了文章主题。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民间艺术作文 中国民间艺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