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第一篇:《周作人散文风格》
周作人散文写作风格
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曾经是中国新青年心目中一个辉煌的名字。即使后来的逐渐暗淡也并没有淹没他在现代散文创建上的巨大功绩。通过他与鲁迅在“杂文小品”上的大胆尝试与辛勤实践,使这种古已有之的文体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而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又给新文学开辟出了一块新土地。他的文笔朴素流畅、舒徐自如中略带幽默和轻松,读后给人一种亲切而自然的感觉。
很多学者都曾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过周作人,谈他的人生态度、文学造诣与历史功绩。谁都不能否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作出的多方面贡献,而更值得人称赞的便是他在散文创作上的突出成就。他的小品文创作近千篇,这在我国现代散文作家中,堪称稀有。这使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便和“小品文”联系在一起,深植于读者心中。
一
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大体有“人事的评论”和以抒情、记叙为主的“美文”这两类。相应地,也就出现了“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每种风格又各有自身的特点,显示了他深湛的艺术造诣。
(一)浮躁凌厉
所谓浮躁凌厉的风格特色在周作人“关于人事的评论”中显得很明显。这类注重了议论、批评的杂感,触及现实,针砭时政,战斗的锋芒包藏在“湛然和蔼”的平淡叙述中。这又是他与别人
的不同之处。在当时的文艺界中,很多人以满腔热情、激愤之词,写出了慷慨激昂的话语,用尖锐之词控诉一切不合理的事物。而周作人却没有因为所要表达事物的不同而改变其一贯的习文风格。依旧是那样的温文尔雅,但却在字里行间、行文之处来评时政,发感慨。我们且看他是如何展现的:
第一:对于封建传统思想的批判,写的淋漓酣畅又亦庄亦谐。在《祖先崇拜》这篇一千来字的短文里,周作人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对于“在自然律上,明明是倒行逆施的封建伦理观念”进行了理直气壮的批判。但他的批判、反抗又自与别人不同,于挑战、评判的态度中又见中庸与平和。对于封建礼教宣扬的那一套虚伪的所谓“风纪教化”,周作人也毫不客气地加以嘲讽。如当时上海的湘沪警察厅明令禁止携带十岁上下的女孩进浴堂,理由是“有关风纪”。周作人在《风纪之柔脆》一文中写到:
与此段文字,周作人把道学家的这种荒谬与虚伪,看作是特别可笑、可恶的。而且中国人长期在这种假惺惺礼教束缚下,产生了一种更加虚伪、变态的心理,礼教之弊害及非人道也就可见一斑了。
第二:在讽刺军阀暴政的文章中,他所借鉴的是日本现代散文家户川秋骨的“幽默与讽刺”的写法,让被讽刺的人看了不舒服,却又挑不出刺儿来。属于非常含蓄的写法。因而他自己把这种讽刺的辛辣感比喻为芥末而不是辣椒,也就是说他的文笔称不上是鲁迅那样的“匕首”和“投枪”,但却显示了他人道主义者的
正义感。一般情况下周作人都是温文尔雅、娓娓道来,充满着一种素朴清淡、别致优雅的风采,但对于国民党政府对外一味妥协退让,对内加紧复古倒退的言行,周作人则显示了他个性中不可忽视的一面:尖锐泼辣。尤其对于礼教和妇女问题,周作人总是一改往日的淡然之态而变得格外敏感和激烈。
第三:周作人这种评论的笔触同时涉及了十分广泛的社会现象。触到了社会的各个阴暗角落,触到了“病态社会”的种种痼疾。如把妇女从礼教的束缚和大男子的威压中解放出来这一思想,周作人作了不懈的努力。他指出几千年的封建道德所养成的女性观是个极严重的问题,势力很大。到了宋元以后更加重了对妇女的束缚。他在《旧女性观》一文里列举了种种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污蔑不实之词,并加以精辟的点评。对一些率先觉醒,大胆追求自由、解放,进行女权运动的一些知识女性表现出极大的肯定和赞赏。周作人当时的艺术触角对现实的感应还是相当灵敏的,正因为他敏感地接受了生活的刺激,使得平凡的意思发起酵来,才能将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见闻,升华为艺术创作。所创作出的檄文,态度鲜明,说理透彻,在当时的最负盛名的《每周评论》、《新青年》发表后,影响很大,被认为是体现了“五四”文学批判精神的典范之作。
第四:在对愚昧落后的国民性鞭挞中,由于自身的“绅士气”作怪,使他对中国国民怀有很深的偏见。因而缺乏像鲁迅那样改造国民性的热情。尤其是后期对社会现实产生了一定的悲观情绪,
因此这即便是周作人所着力的一方面,但却始终未写出一篇好文章来。
这些议论性的散文于平淡叙述中别有一种战斗力量,虽不能以寸铁杀人,却于凌厉之中显示出强烈的社会意识、盎然的战斗意气。
(二)平和冲淡
周作人前期的散文的确跳动着鲜活泼辣的节奏,但纵观全体呈现更多的是以冲淡为特色的抒情、叙述的散文小品。而当人们提及周作人时,首先想到的也是这种展现他闲适怀抱的“平和”的写作特色。他的文笔不是鲁迅那样的犀利,而是把一种迥异的风格特色呈现在读者面前。若从单纯的艺术审美角度来审视,这些散文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甚至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现代闲适文的极至。其中,无论是从自身态度上,还是从取材上,亦或是多种写作手法上都展现了他的独有的风格,引领着当时文艺界一股清新的写作特色。
1、在自身态度上的平和冲淡
周作人以他真诚、随意的态度形成了朴实自然的作风。前期的小品文无论从取材、立意,以至行文各方面,都体现了从自己的真情实感出发,任意而谈、信笔而写的特点,只用平白无华的语言来造成幽隽淡远的意态。
平等、平和的态度还让他所述的对象,“兼收并蓄”,包容各家。这就形成了他散文内容“宽”而“杂”的特征,无论是对待{周作人,散文}.
自然界的生物还是人类,都以朋友的身份待之。如周作人在《苍蝇》一文中,曾对日本的俳句诗人小林一茶的诗歌十分推崇,因为他能“以一切生物为弟兄朋友,苍蝇当然也是其一”。并且特意举了几首咏苍蝇诗为例。由此可见,他对于自然界的任何生物都是“疼爱有加”,把它们放在与人类平等的地位去抒写。对待读者,周作人也能保持自己与读者之间人格与心理的平等,形成了其散文委婉、平和、温润的特色。
在平等、平和的基础上,周作人开拓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视野。他把散文写成可细细品味、玩味的“小品” 。不点明主旨,而把文章变成了品味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周作人在介绍他的文章经验时,经常归之为“不切题”,即尽可能的笔随人意,兴之所至地自然流泻。他解释说:“这好像是一道流水,凡有什么汊港湾曲,总得潆洄一番,有什么岩石水草,总要披拂抚弄一下子才往前去。”这不仅是行文的自然,同时也是行文的摇曳多姿与迂回、徐缓,表现一种“笔墨趣味”。从这句话,我们也可以深刻体会出其文章的精髓之处了。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周作人后期在政治上产生了一定的消极的态度。因而有些人便把他后期散文所表现的闲适的美也归结为一种消极性,认为他在中国最危急最黑暗的时代,用一种闲适的美来陶铸青年的灵魂,来消磨其斗志。这种在二三十年代相当流行的评论是把他在艺术上对“平和冲淡”的追求和他在政治上的脱离现实斗争直接联系起来。到了今天,读者的看法自然会随
第二篇:《浅谈周作人散文艺术》
浅谈周作人散文艺术
摘要:周作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骁将,中国新文学的巨匠,是开创中国现代小品文的一代宗师,创作了许多经得起历史淘洗的散文,他对中国新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散文有冲淡闲适和浮躁凌厉两种风格,本文认为冲淡闲适是他散文的基调他在文学创作中追求冲淡闲适的境界来调适与平衡自己的内心前期,他用冲淡闲适来慰藉“五四”落潮时的狂热、焦虑与烦躁的内心,冲淡闲适中浮躁凌厉的表现鲜明后期,他失足附逆,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苦痛,又借助冲淡闲适来寻求内心的平衡,不过与前期相比,逐渐消隐冲淡闲适始终是他的艺术追求 首先,文中论述了周作人散文中冲淡闲适的意蕴“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些正是周作人散文风格的美学特点他的散文不做作,不矫饰,讲究思想感情的自发与真切的流露对于人生的现实,他保持着一种既积极又冷静的姿态,一种平静的心境,即使是有较为重大的或容易引发激烈的情思的主题,他也是力求用平和舒缓的语气来表达作品的语言朴素、精练,感情冲淡平和,读起来寻常平易,其实不失深厚隽永,经得起咀嚼与品味冲淡闲适的风格带给读者的正是滋润丰腴的心理感受他散文中的闲适并非纯粹的清闲与安逸,他赋予了闲适以新的美学内容他所说的“大闲适”是一种看彻生死的豁达,这中间包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他的散文“虽有妍思,不掩萧瑟”文中的闲适是忧郁的,带给作者的是物有闲貌,情无闲意,心中之苦隐约而见的感受 接下来,分析了周作人散文中冲淡闲适对浮躁凌厉的抑制冲淡闲适在抑制浮躁凌厉的过程中产生了二者的交融一是,在冲淡闲适中还存在着“叛徒”的声音如他曾经说过的“我希望我的趣味之文里也还有叛徒活着”从他当年所标举的“寄沉痛于悠闲”这句话可以知道,他的闲适未曾忘却人间烟火色二是,表现在浮躁凌厉的文章中对感情的抑制周作人文章中“浮躁凌厉”的一面,因为受到冲淡闲适的抑制而大大弱化,已经不再那么锋芒毕露了,显得平和而舒缓 最后,阐明了冲淡闲适所抒写的内容周作人在他那“拈花微笑”的闲适性的文字中抒写了人生的孤独与寂寞这种孤独与寂寞是孤立无援的现代人的痛苦不过,这些苦的成分不是显性的,而是隐性的它们是隐藏在文本的深层,而不是凸显在文本的表面苦是作为淡淡的底色和背景而存在着因为是淡淡的,不太明显,不易被人注意到周作人的散文“一方面是淡而且深的寂寞之苦,另一方面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在苦味之外,冲淡闲适中还有乐的存在一种淡淡的乐,淡淡的喜悦之情文中的“苦”与“乐”构成了一对对应的关系这种淡淡的乐,淡淡的喜悦之情,在周作人的散文中不停地跳荡着,给人以惊喜 冲淡闲适是周作人文章的基调,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是丰腴而滋润他在冲淡闲适的文章中写出了人生的苦与乐,道出了人生的真谛这些都是周作人散文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关键词:周作人 散文 艺术风格
周作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之一。他一生的创作,除了三十几首新诗和二百来首旧体诗外,全部都是散文。它的散文有杂感、文艺短评、随笔等类。其中,影响最大的,艺术成就也较高的,风格也较成熟的,还是他那些以冲淡平易见称于世的美文小品。他这些美文小品,不仅显示了散文大作家周作人精湛的艺术造诣。同时,也形成了周作人独特而成熟的艺术风格。
一
周作人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冲淡平易。平淡自然、和平冲淡、闲适……这些说法都是前人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的概括。周作人自己也曾说:“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境地”。**“平淡自然”,这是周作人给自己散文风格所作出的定位。“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他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不仅如此,他在给废名、俞平伯的作品写的序言中,他也一再地强调,推崇冲淡平易的文学创作风格。由此可见,冲淡平易不仅是周作人希望达到的境地。同时,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也形成了鲜明而成熟的冲淡平易的艺术风格。
周作人的散文,多写周围的日常生活,他常写一些人人都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事或物。即便是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他也能一个普通的见闻者、参与者的身份叙出。在他的作品当中,他不故作高深地议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一些精辟的警句,也很少见得到。他的散文,无论谈事、谈人、谈政治、谈文艺……,都像同友人拉家常,叙旧情。叙事状物,写景,他都能做到朴素、自然。发表感想或看法,没有长篇大论,而是舒徐不迫地絮絮而谈。比如说,他的《人的文学》这篇文章在他所有的散文中,篇幅算比较长的了。但是,他并未摆出一副宏论的架势,而是采取随笔那样的写法,把意思一层一层地、有条不紊地说清楚、说明白。关于“三一八”惨案,周作人写了好几篇散文,大多是如实的记事,虽也有内心的感情,却少激烈的议论。甚至有些记叙,让你感到惊人地客观和冷静。最激烈也莫过是说一些这样的话:“凡青年夭折无不是可惜的,不过这回特别的可惜,因为病死还是天行,而现在的残害则是人功,”“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两位老母倚闾,亲朋盼信。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周作人关于事件本身的态度也是鲜明的、感情也是真挚的。但是,周作人却能冷静沉着,通过平实的文字,表达出深邃的悲愤。这就是周作人散文的冲淡平易之处,他使人读他的散文,一点不觉得艰难,甚至觉得有些浅显。然而,正是这样,他才让你在不知不觉之中,在毫无戒备和疑问中,服服帖帖地接受他思想感情的影响。
我们说周作人的散文是冲淡而不是平淡之处,在于周作人的散文是有思想的,他并不是让人觉得苍白贫乏。周作人虽然也说不上是卓越的思想家,但对于许多事情他都有自己的看法,无论是与非、曲与直、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他都能判断分明,周到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其深刻性往往为一般人所不及。这也正是他的散文不显疲弱,比较耐读的主要原因。当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之后,社会各阶层对他有种种评价。其中不乏恶意的攻击和指责。周作人即明确指出:孙中山不是“神人”,“也有缺点”,却应“整个地去看出他的伟大来”更有甚者,他还指出,孙中山缔造的“中华民国”,只实现了“中华”二字,而下二字“民国”尚未实现,因为人民还并未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还“习于为奴”。对于有些人把孙中山这位革命的先行者视为“乱党”,施以攻击。周作人能站出来说:“我的意见此刻还因特别注重民族主义,拔去国民的奴气惰性,百事才能进步。”这在当时,虽然并非最先进的思想,所论也不能说就十分辩证全面,去也不能不承认其表现得相当深刻。
周作人散文的冲淡平易,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周作人喜欢客观的叙述,所以他的散文表现出平淡的风格。而事实恰恰相反,周作人的散文都是具有主观色彩的,都是周作人自我的表现。周作人的散文喜欢从自我出发,在平凡事物上谈出动人的天理物趣。从审
美主体上来说,周作人所提倡的言志小品是西方随笔的自我表现与我国明人小品独抒性灵的融合。周作人所倡导的言志即是抒我之情载己之道,而并非代他人之言,载他人之道。综观周作人的散文,他都是以自己的见闻感思,生活琐事来进行创作的。其取材极其平凡而琐碎。诸如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喝茶、饮酒、鸟声、苍蝇、乌蓬船、白杨树、自己的初恋、爱女的病……,他都有兴观照。他写的野菜、茶食、茶、酒、苍蝇……都是他所见所闻、所读所感的,都蒙了他自己的感情光泽。都有一个“我”贯穿其中。这成了周作人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周作人散文创作表现出的冲淡平易,决不是直露平庸,更不是淡而无味,其中充满了作者的感情。文学创作的生命在于有感情,这对于诗和散文尤其如此。问题是,周作人散文中感情的流露有其特有的方式,那就是抒情的淡化和节制。周作人的散文总是喜欢把很在意的事说得似乎很不在意,对于人和事,他不过多地渲染,而是用简练的笔墨把人或事的轮廓清晰地勾勒出来。在《故乡的野菜》中,在艺术手法上可以说完全是“白描”的手法。用白描而能写出真挚的感情,只有周作人这样的高手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文章开头,周作人便声言他对于故乡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为朝夕会面,逐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老邻居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到他。待我们读完全文,便会发现周作人对野菜的谈论中,无一处不掩藏着他眷恋故乡的深情。{周作人,散文}.
二
周作人散文在冲淡平易之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那就是其中充满了涩味。这也是周作人最自负的一点,他认为文章必须有简单味和涩味,这才耐读。他自己的散文创作,也正体现了他这一主张。他怕世人不了解他文章的真味,一再强调:“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唯一二旧友知其苦味;……今以药味为题,不自讳言其苦”。
周作人所说涩味和简单味,用我们的话来说,,其实也就是明朗和含蓄的结合。明朗和含蓄,似乎是对峙的艺术概念,然而,这种对峙并非绝对的、水火不容的。高明的艺术家往往在对峙中寻觅谐和,再相反中求得相成,周作人正是如此。所以,人们在欣赏他散文的明朗性时,往往不忘肯定其含蓄性。他散文的明朗与所谓的“简单味”密切相关。无论是说理、叙事或抒情,他都能力避繁冗和堆砌,而追求文气的畅达自然,情调的单纯明净和语言的质朴简约。然而绝对的明白,说尽道绝,宛如白开水那样一览无余,淡而寡味,在艺术上未必可取。因此,他以明朗为前提 ,又追求着适度的含蓄,力求给人以余香和会味。在《故乡的野菜》中,周作人介绍了故乡的荠菜、黄花麦果、紫云英三种可食野菜,加上童谣、古书的引用,民间风俗的穿插,写得富多彩。他的故乡的回忆是由日常生活引起的随意联想。妻子买菜回来说起荠菜而想起浙东的事来,并非朝思暮想的念念不忘,所回忆的夜市最普遍的野菜与妇女小儿的采食,而非故乡传世的文物与祖先的丰功伟绩。回忆是散漫无定与平淡的,由荠菜而荠菜花,到浙东的黄花麦果、日本的草饼,扫墓时常吃的紫云英……。周作人的本意就是在人们所熟知习见的日常生活,平凡人生中发现真正的美。故乡野菜的魅力本也在于此,但这些“意思”都是隐含不露的,周作人散文正是这样,让你读时并不感到有什么言外之意,似乎也没有什么言外之意——领悟到含蓄的情趣,而是从他那亲切平易的叙述,淡雅准
确的描绘中,感受到了他的涩味。也好就是说,他的散文是在简单的外衣下面包藏着他的涩味,在明朗的叙述中蕴藏着含蓄的。
周作人说文章要有简单味和涩味才能耐读,还必须在文字上下功夫,而周作人自己正是具备着极好的文字修养的。他精通传统的小学即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又是汉学大师章太炎的及门弟子,并精通数种外国语,驱遣语言的能力非常高。我们看他的白话文章,古语、欧化语、官话和方言运用自如。他的文章多用单音词汇,既有古文的虚词,又有和的方言口语的分子。这样就能使文章简洁而有力,同时也含有苦涩味在里边。他在《苍蝇》这篇文章中,写到饭苍蝇时用了一个“定”字,这个“定”字,是绍兴的活方言,同时又是古字古义的,表示“集”的意思,也就是说指饭碗里爬满了苍蝇。这样一来,加上他那种特有的描写和议论,便产生了很强的语言艺术效果,使读者在他简单味的文字表意下体味到了他的苦涩味。
三
读周作人的散文,还给人以强烈的印象,那就是他的幽默。尽管历来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那是有闲阶级的产物。但不可否认,周作人人的散文创作确已形成了幽默的风格,并且从艺术角度看,也还是应该肯定他的价值的。
从美学的角度说,所谓幽默以至滑稽,其根本就在事物的内容和形式不协调以至矛盾,从而产生巨大的落差,周作人散文的幽默味,就是把一些相当深刻的认识通过简易凡俗的方式说出,一些严肃的问题往往是通过不经意的论述而给人以幽默的,这样一来,就给人一种特殊的轻松愉悦感,一种淡淡的而又深远的趣味,譬如他写的《医院的阶陛》,说的是当年北京的协和医院,据说这医院是东洋设备第一完备的医院。但门口太高,来看病的人,重一点就得被同来的人架着两臂连拉带拖地扶上金陛玉阶去。周作人由此想到东西文化的差异(当时协和医院为外国人所办)。于是,周作人说似乎西方人都不会生重病,或者生了重病也能走上这许多台阶去,而东方人并没有这样的本领,只好任其拖上拖下。本来,周作人意思是批评协和医院设置的台阶太高,不替病人着想,更深一层则是在讽刺东方文化的一些不合情理之处,因为协和医院的建筑是中国传统式的模式。文中所提问题是极严肃的,但经周作人一描绘——病人被架着两臂,连拉带拖,拖上拖下。就让人感到啼笑皆非了。
在短短的篇幅中,要叙述清楚一件事,只是平铺直叙、枯燥推理,是绝不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因此,幽默就显得更加重要。周作人的幽默是一种欣赏的微笑和反语的讥笑。周作人的这一种幽默,真正地做到了含蓄而不露。在《乌篷船》中,他写到一叶扁舟的脚划小船,遇着风浪,或是坐得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既有危险,却又有趣,而且是水乡的一种特色。可见,周作人对水乡的这种特色是持肯定态度的,是一种欣赏的微笑,周作人却能含蓄而不露地表达出来,让读者读过之后,感到有兴趣而不枯燥。周作人的另一种幽默,也就是用反语造成幽默,即那种反语的讥笑所形成的幽默。在《前门遇马队记》中,周作人记述了军阀兵警马队的横冲直撞,却故意说那兵警
都待我很好,只是那队马煞是可怕,不知道什么是共和,什么是法律。褒马贬人,指桑骂槐,用的是反逻辑推理法。但此种方法所达到讽刺效果,似比正面抨击更为辛辣、深刻。{周作人,散文}.{周作人,散文}.
四
周作人散文还有一个众所公认的特点,那就是是富于知识性,当然,文学并不以传播知识为自己的主要职能,人们阅读文学作品,似乎也并不一定有意识地从中去寻觅知识。但是通过社会生活的形象化描绘,文学往往可以给人以各种各样的知识,周作人的散文就是这样。在他的散文中,通过对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的表现,上下古今,海阔天空,旁征博引,的确个人以天下国家、现实人生、风土人情、道德文明、文化艺术等方面极为广阔的知识。在《苍蝇》这篇文章中,周作人写了孩童时代怎样捉苍蝇,市场上竟还有苍蝇玩物出售。他引用希腊路吉诺思的《苍蝇颂》,说明两千年前的小孩已经捉苍蝇玩了。他转述希腊的传说,说苍蝇原是很美丽的处女,因为太喜欢说话,月神一怒之下把她变成了苍蝇。他又从诃美洛思的史诗中曾比勇士为苍蝇以说明苍蝇的固执与大胆,引起好些人的赞叹。周作人还引用中国的《诗经》和日本的俳句中的诗句,以说明古来对于苍蝇似乎没有什么反感。周作人以轻松的笔触,夹叙夹议的到来,使人在绕有趣味的同时,了解到饭苍蝇太小,麻苍蝇有蛆太脏,